首頁>Club>
27
回覆列表
  • 1 # Dazuzi

    作為一個自學書法的人,我講講自己的理解,書法中圓筆和扁筆也可以說成是圓跟方的區別把字寫的更好看,更有動感、更有變化,字顯的不會呆板,從筆法的角度是中鋒跟側鋒的使用,從藝術的角度是柔跟剛的結合。從哲理上講是陰跟陽結合。在一個字當中有圓有方,在整幅作品中鋼柔並進,使佈局行氣更合理。在歷代書界中,我認為最有代表的書家是米芾如圖可示:(如果要談圓與扁的筆法,可以說仁者見仁,各有各的表現方式)

  • 2 # 我是人云亦云

    中國書法藝術其實就是線條藝術。

    書法中的書寫過程講究的是中鋒用筆,起筆逆鋒,線條流暢遒勁圓潤,收筆回鋒,這樣就能夠彰顯字型的立體感。即使書寫行筆過程中,筆墨容易乾澀形成枯筆但是由於“筆枯墨沉”同樣可以做到力透紙背,自然使字型呈現立體的感覺。這是由於大多數書寫書法過程中,由於行筆過程中的中鋒,筆墨對於紙張的壓力,讓紙的受力點中間墨厚兩邊薄的原因讓中鋒用筆看起來筆畫圓潤立體。但是如果即使中鋒用筆,蘸足墨書寫過程中不懂用筆力道,使得墨跡懸浮紙面上,那麼呈現出來的字型就會看起來扁平。

    在不斷學習書法的過程中,透過線條的理解,用筆的感悟,學習的體會,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理解書法藝術中書法線條的圓潤與扁平的區分。

  • 3 #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這是書法小常識問題。正常自然書寫狀態下,不附加亂七八糟的修飾性筆法動作,用中鋒法書寫出來的線條或筆畫質感圓潤、柔韌,用側鋒法書寫出來的線條或筆畫質感方澤、剛勁……

    通常,辯別××帖裡以中鋒為主或以側鋒為主,主要看筆法動作,例如,筆畫起止處的形狀,圓筆的多是中鋒,方筆的多是側鋒。

    為什麼很多人臨帖寫不像? 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正式臨摹之前沒有專門進行筆法動作練習,不知道筆鋒姿態(中鋒、側鋒)和形制、質感之間是什麼關係,或者是特別信迷“筆筆中鋒”之說,只注重練習中鋒運筆法,而不練習側鋒用筆法。再就是起步入門直接照著字帖寫,然而,開啟字帖讀不懂方筆、圓筆怎麼寫出來的,於是,只好照貓畫虎,憑感覺猜測著寫,一筆完成不了,便去把它畫出來。

    密切關注書法與寫字教育發展動態,潛心專注書寫技藝方面的課題研究,努力推廣實用型硬筆書寫技法,做有良心的書法家 ——潘茂生•寄

  • 4 # 使用者文躍

    我也是自學書法,我說一下我看到過的一期電視節目,介紹晉人寫字的,大概意思是,晉人學文化大多是在軍隊學的,軍隊教士兵學寫字,為了快速掌握寫字技巧,教師爺用射箭法比喻,筆落紙上如箭在弦,瞄準目標射出去的箭是旋轉的射中目標箭停,停後又個反彈,這就是整個運筆過程,不管橫和豎都一樣。我們寫字的時候自己嘗試著運筆的時候旋轉筆桿就會發現,旋轉筆桿寫出來的線條要比不旋轉的線條美感的多。王羲之的字好在那裡?線條美啊!記得有位書法家說過線條決定結構。王羲之的字幾千年沒一個比的上。王羲之的蘭亭序,顏真卿的祭侄文稿,是自古以來的精典,我們大家自己想啊,他們在寫,這個作品的時候,滿腦袋聚精會神的想作品的內容用什麼詞來表達,根本顧不上去什麼書法佈局,什麼用方筆圓筆書寫,完全是用他們的潛意識把他們的藝術才華和他們的已掌握最正確的書寫方法自然的發揮出來。只有這樣的狀態下才能出精典,現在人把每一筆描畫半天怎麼能出來天成之作?個人看法,望大家指正。

  • 5 # 阿喆隨筆

    中國書法的線,是無數點的集合體,單獨的點是線的濃縮,我們在書寫時要把它當作線,當作一個有凝聚力和張力的生命體。書法線條中圓和扁是其藝術理論中的一個重要話題,談論的是書法用筆與字形的關係問題,如何理解和運用圓和扁,直接影響著作品的姿態和韻味。

    由於毛筆是圓錐狀態的,因此中間的筆毫要比兩邊的厚一些,墨汁多一些,所以寫出來的筆畫呈圓潤渾厚的立體感覺,顯得很飽滿,這就叫中鋒運筆。但有時候雖然筆鋒在筆畫的中間,但是毛筆不是處於圓錐狀態,而是像油畫筆那樣呈扁平狀態,這時候寫出來的筆畫質感會顯得扁平薄怯。

    書法線條中圓筆筆鋒入紙藏鋒、收筆回鋒、畫中轉向多用圓轉,筆畫兩端多呈圓形,畫中轉向處緩圓過渡,鉤趯收筆之處多用圓轉過渡後的鉤,字形從整體上看多呈圓潤飽滿的姿態。

    圓筆下壓筆鋒的力度相對較小,墨線多堆於線條正中央,無論是筆鋒還是寫出的線條,都如同一支圓管,線條接點用轉,以暗接點過渡,用筆拖多過推,行筆時筆尖聚鋒,線條呈綿裡針,線條轉彎處,用暗節點過渡。

    書法線條中扁筆的筆鋒入紙、筆畫收尾、畫中轉向用硬折,筆畫兩端多呈平切狀,畫中轉向處帶尖銳折角,鉤趯收筆之處,多用明顯折角後的趯,字形從整體上看多有明顯且銳利的稜角,呈堅硬挺拔的特徵。

    扁筆對筆鋒的下壓力度更大,筆鋒接觸紙面,呈扁平狀態,墨線多堆於線條兩側,筆鋒呈明顯方的形態,寫出的線條猶如平刷的效果,另外線條接點用拵鋒,以明節點銜接,用筆推多於拖。

    如果書寫過程中出現扁筆,一種方法可以將毛筆在硯池邊上掭一下,使它回覆到圓錐狀態,另一種方法以執筆的手指將筆桿轉動一下,使落筆時扁筆交圓,還有一種方法是在書寫過程中用調節筆鋒的方法使其變圓。

    線條質感的表現形式不是固定不變的,由於時代的發展和創作實踐的拓展,人們的審美意識也在不斷地發生吐故納新和潛移墨化,書法的創作取向也趨向開放型、豐富性、多元化的態勢。

  • 6 # 辛野人

    書法點畫的圓厚、扁平,是書法筆法關鍵,關係到由點畫組合成字,字的質感和力度,關鍵繫到字之成敗,所以筆法是書法的核心。

    筆法就用筆法方法。筆鋒入紙的角度、方向,也就是起筆很重要。起點錯了,終點(收筆)肯定跟著錯。不管筆鋒怎麼入紙,中鋒行筆是核心。因為只有中鋒行筆,寫出的點畫才產生立體圓,有浮雕感,有質感,有力度,有力度生命力才倔強。

    書法用筆有很多種方法,可根據自身的習慣,控制筆鋒在紙上的運動。如下圖中的點畫,偏鋒入紙,偏鋒行筆,寫出的點畫必然扁平,是書法大忌 ;側鋒入紙,中側結合行筆,點畫有飄逸有質感,此法適合帖學類用筆 ;側鋒裹絞入紙,中鋒行筆,點畫必然厚實,然凝重有餘,飄逸不足,此法適合碑學用筆。

    前人說:“用筆千古不易 ”,指的就是中鋒行筆。中鋒行筆的關鍵“ 提按 ”,換向必須提筆。常言道,高手可全身之力送入筆端,用筆尖(筆鋒的三分之二)低手在用筆肚、筆根用筆,必然出現,拖、抹的扁平點畫。當然超一流高手,是心手兩忘,手中無筆,用哪種鋒,作者全然不知。如王鏞先生就擅小筆寫大字,筆尖、筆肚、筆根全都用。

  • 7 # 神韻軒書法

    書法線條的圓筆有立體視覺效果,就像根雕藝術中的根書。

    什麼是根書?

    根書"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根據樹根材料天然之形,少許人工修飾。隨形賦字,根書渾厚有力,立體感強。其製作過程是:浸泡、脫皮、取型、修飾、打磨、拋光、上漆、裝裱。

    韓愈有詩寫道:"為神詎比溝中斷,遇賞還同爨下餘。朽蠹不勝刀鋸力,匠人雖巧欲何如。″是說山溝中奇形怪狀的朽木枯根,可作柴火,經匠人加工,也能成為一件古雅的藝術品。

    圓筆的書寫方法:下筆裹鋒,中鋒行筆,寫到尾端,沒有頓筆和折筆動作,一駐收筆,類似篆書筆法。渾厚、圓潤、遒勁。筆畫中段要沉厚,如果一帶而過就會有篇平浮薄效果。

    清代書法家何紹基,將篆書筆法入行、入隸或入楷,寫出了像根書一樣的立體線條視覺效果。(見下圖)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包涵。)

  • 8 # 山陽散人

    中國書法就是一門線條藝術,一個書家的造詣主要表現在把控線條、運用線條來傳神、造勢、抒情,使作品氣韻生動,耐人尋味。

    好的書法作品的線條應具備三點:節奏、力量和立體感。其中立體感就體現在圓上,書家用手、腕、臂的力量控制毛筆,利用中鋒運筆,即行筆時立鋒鋪毫,和筆畫的方向同向執行,萬亳齊力,這樣寫出的線條中心為骨,肉裹其外,效果含蓄飽滿,深藏不露,可以使原本平的紙面上的線條呈現圓潤立體的效果,這種圓的效果所體現出的神韻,與中國傳統審美意蘊一脈相承。

    書法中扁的線條大多是側鋒抹出來的,作品中偶爾存在也是書法線條豐富的體現,“側鋒取妍”,但還是儘量避免,因為側鋒過多,線條扁平,就會薄飄虛弱,作品氣勢澀滯單薄,整體格調會弱。

  • 9 # 狂喜淡墨a

    書法線條的圓與扁,線條的的圓融,一般都是中鋒使然。

    2線條中的扁,難以理解,是否屬於結體扁,隸書屬於此類。線條如何寫出扁,有圓筆有方筆,是否提問者把方筆說成扁。

  • 10 # 趙福

    【傳統書法之線條中圓和扁的藝術之美】

    作者 木葉文學作家/歸趙

    傳統文化之書法

    傳統文化之書法是中國國粹,是富有彈性之獨特書寫工具毛筆寫的方式方法,並依據傳統漢字造型之特點,透過藝術相關資訊構思,調動藝術手法而創作形成的。從藝術形式上來說,書法以神采為上,形質為次。

    書法之線條中圓和扁三者之間的關係

    書法是智測無涯,法固不定,具以風神氣者為居上,奸於功用者為次之,其中的奧妙,玄妙之意非常人所理解,她出於物類之表,幽深之理,伏於書冥之間,其中的線條中圓和扁三者之間是書法藝術有其自身之規律,例如書法創作就講究其執筆,運腕、用筆、使墨、結構構、章法之分佈、氣韻等,由此構成了書法線條中圓和扁之大局觀。

  • 11 # 快樂逍遙遊

    沒那麼複雜,圓就是線條兩邊光滑少小鋸齒樣的毛邊,墨色飽滿。扁就是線條一邊光滑一邊粗糙,主要就是因為用筆太斜造成的。

  • 12 # 和泰

    書法線條中圓和扁的問題,其實它體現書法藝術結構佈設問題,虛與實的剛柔顯現,陰與陽的平衡恰當,從而使書法的作品羽羽如生,百看不厭,達到能與人心神相交的效果。

  • 13 # 金剛7894

    書法線條的圓與扁是人們的一種視覺感覺。其實質是用筆的不同。當毛筆垂直於紙,用筆過程中筆尖與行筆的方向正好相反,出來的線條就是圓的,即中鋒用筆。因為筆尖兒鋒長而且蓄墨多,筆側鋒短而且蓄墨少。這樣寫出的線條中間濃兩側淡,自然就有立體的感覺。

    在行筆的過程中筆尖在與運筆方向不垂直,而是線上條的一側,以所謂的側鋒,寫出的就是扁的線條。

    根據書體和表現需求,選擇不同的線條。例如傳輸主要是中鋒用筆。其他主體中側間用。但大多數線條的中段都是中鋒用的。有這樣才能保證豐滿,有質感有力度。

  • 14 # 墨騰四海

    圓勁的線條為人們所推崇,這是毫無疑義的。“勁”,指的是力感,“圓”則指的是立體感。簡述於下。 -

    勁——書法線條的力感。力感是書法藝術的生命。千百年來,人們在書寫實踐中,為了表現書法藝術“力”的效果,摸索出“逆起——中鋒行筆——回筆”這個“用筆”的基本規律,即起筆用逆鋒,行筆用中鋒,收筆用回鋒,使之力聚神凝,自然沉實,表現出線條的力感,如“鐘錶中常運之發條”,有彈力、有韌性,柔中有剛,體內充滿一種內在的運動力量。古人論書時,把點畫比作高山之墜石,把捺畫比作“百鈞弩發”,把豎畫比作“萬歲枯藤”,描述性的擬物類比,都說明書法線條的力感。試想,一塊巨石突由高山墜下,具有千鈞之力的弩箭一旦離線而出,由其衝勢所形成的一條運動線中,或千年古藤所比擬的韌勁中,表現出來的是一種什麼力量?給人以什麼感覺?這樣的線條,給觀者留下的自然是豐富的力感,並透過“形”的表象,顯示出書法“神”的本質。 -

    書法線條是透過什麼產生“勁”的效果的呢?回答當然是“用筆”。 -

    中鋒用筆是書法線條的根本所在,但也不排斥側鋒(對側鋒,學術界有多種講法,有的將側鋒歸於中鋒用筆之中;有的將側鋒確定為用筆的“角度”而否定指用鋒。這裡且將側鋒當作用鋒的一種)。線條的變化,在形式上有曲直、粗細等等之別。從本質上看,主要是指中鋒、側鋒。中鋒用筆所產生的線條豐滿圓潤,元氣內含,勁在其裡;側鋒用筆,鋒芒顯現,精神外露,勁顯其表。中鋒為本,側鋒取勢,中側並用,抑揚頓挫,靜如山安,動如泉注,方顯筆道之強,線條之勁。 -

    圓——書法線條的立體感。它是由線條自身形成的。清代朱履貞在《書學捷要》中說:“夫圓者,勢之圓,非磨稜倒角之謂。”這說明線條的立體感不是由線兩端起止轉折的形狀決定的。(方筆、圓筆講的是用筆、筆法。)包世臣在《藝舟雙楫》中講得更加明確:“用筆之法,見於畫之兩端。而古人雄厚恣肆令人不可企及者,則在畫之中截。……試取古帖橫直畫,蒙其兩端而現之中截,則人共見矣。”這說明線條立體感與兩端形狀並無必然的聯絡,而是由線條自身形成的。 -

    那麼,書法線條又是怎樣在平面上形成立體感呢?我認為可以從紙與筆兩個方面來分析立體感的成因。 -

    一曰“墨透紙背”,(這裡的墨是指墨道),就是說以書寫時的墨道滲化深度來表現線條的厚度。墨透紙背的線條,能夠透過紙的半透明性線上條邊緣顯出立體的厚度感覺;而在紙面一掃而過,墨色未及紙張深層的線條則完全沒有這種厚度感。雖然這種感覺十分細微,但作為書者來體察,是十分明確的。 -

    有人會問,“枯筆、渴筆”怎麼理解?枯筆、渴筆也有墨道,“筆澀必墨沉”,也能透過紙背,呈立體感的。如果筆飄,即使蘸墨很多,也只能是“墨浮”而顯其扁薄,這個問題正是下面要講的中鋒用筆問題。 -

    二曰“筆運中鋒”。單靠“墨透紙背”,只能造成厚度上的立體感,並不能完全產生圓的效果,要達到“圓”的境界,則必須透過高度的用筆技巧才能表現出來,應該說,書法線條的“圓”的效果主要是由中鋒用筆引起的。 -

    筆運中鋒,之所以容易形成圓的線條,實際上是由於筆毫著紙運動時的壓力分佈的差異所致,從中鋒行筆的墨跡中可以看到:沿筆鋒中心線壓力最大,兩邊副毫壓力則由內向外逐漸減少,造成了深化程度及燥潤的不同,出現中間厚邊緣薄或者中間潤邊緣燥的細微差異,表現出線條“圓”形的立體感。在傳統書法學中,對此常用“錐畫沙”等描述性語言來作形象化的說明。 - 為了分析方便,我在前面把“勁”與“圓”分開來論述,其實在書法線條的美感中,圓與勁是合為一體的,書者在創作這線條時也是把兩者融入一爐提煉的。凡“勁”者必顯其“圓”之效果;凡“圓”者,自然有“勁”之力度美,兩者是互相聯結,互相滲透,不可分割的。 -

    書者要使書法線條達到“圓勁”,並非一件易事,只要有書學經歷的人,都不難體會到這一點。當然,單純的線條圓勁,並不是書法的全部內涵。因為,線——作為書法所構成的元素,畢竟還是單純的。然而,這種簡單的線的形式卻與這種點線在書作中極其複雜的變化,形成了尖銳的對比,使人領悟到書法的真諦。中國書法以簡單和精煉的線條造型,表現出各種複雜的意境和情趣,而“圓勁”,正是由這種簡單的線條元素中提煉、創造出來的。要探得並掌握這種變化之奧妙,只能在長期的練習和思索中,讓形式構成(即線的組合)與精神內涵(即精神寄託)一道注入人的心靈,爾後注入筆中,以顯示線的生命和韻味。-

  • 15 # l雅山

    線形

    線形包括長短、粗細、弧度三個方面。長短作為線形的空間構造,粗細則決定線形空間構造的方式,弧度展現出線條的力量和延伸方向。線質

    線質即線條的質量,我們對線質的要求分為兩點:一是公共要求,一是獨特質感。線質的公共要求即圓、厚、通、潤。善用筆者,雖細如髮絲亦圓,不善用筆者雖粗如椽亦扁;厚乃一字之血脈、精氣神;通者,通暢不滯也;潤者,清潔光潤也。那什麼是獨特質感呢?能夠代表不同書家書寫特徵的線質即是其獨特質感,例如《嶧山碑》其線質因溫潤和硬度被稱為鐵線或玉箸;沙孟海的線質如棗木之硬朗;顏真卿則以千鈞之金剛杵而著稱。諸如此類便是透過線質的獨特質感來定義書家寫出的線條特徵。

  • 16 # 示單者

    這個問題有點複雜。 線條的圓和扁怎麼去定義?多圓多扁才有美感?什麼時候用圓,什麼時候用扁才恰到好處? 事實,上我們讀古人很多名人的書法作品,拋開功力和技巧來講,很多筆畫都是在行筆的過程當中自然而然形成的。與行筆,用鋒,紙張,黑的稀稠,特別是毛筆:狼毫,軟毫還是兼毫,還有運筆的力度,速度有關。簡而言之,書法是線條的藝術,其本質是中鋒和側鋒的藝術。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 17 # 好玩有道

    行筆時,筆心左右對稱,這是中鋒行筆,即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寫出來的線條圓渾飽滿,立體感強。

    如果行筆時筆心左右不對稱,這就是偏鋒。偏鋒線條,尖鋒偏在一邊,這一邊邊緣光滑,而另一邊用筆腰擦出來的,凹凸不平,也就是說兩邊不對稱。寫出來的線條顯得扁平、單薄。

    偏鋒還會造成筆毫散亂。

    中鋒是書法中的根本方法,必當遵守。

    當然中鋒和偏鋒相輔相成,要辯證地著。

  • 18 # 星星之火259045055

    書法是根據漢字造型特點,用毛筆書寫,透過藝術構思和藝術手法形成,並以神采和形質體現。講究執筆、用筆、使墨、運腕、結構、章法、氣韻等。

    書法欣賞即對優秀書法作品品評,領略其蘊含中美。

    書法藝術神采即為點畫線條及其空間和諧,有賴於知識結構和作品創作背景。作品看上去要體格強健,有陽剛之氣,端嚴不可侵犯和富於英雄本色的特點。其章法要做到均衡協調,開合和用筆輕重疾徐感覺要好,起止承接呼應,血脈相連,全域性觀之能得到藝術享受。

  • 19 # 畫江南傳媒藝術

    書法中線條出現圓與扁的感覺其實關鍵原因就是用筆的問題。中鋒用筆就是筆尖在筆劃的中間適當速度行走,寫出的筆劃線條有彈性且有圓潤感。側鋒用筆則反之,筆尖沿一側行,筆肚亦接觸到一側,寫出的筆劃,線條遲滯,呈現出扁的感覺。

  • 20 # DDD咚

    其實在書法線條的美感中,圓與勁是合為一體的,圓勁的線條為人們所推崇,這是毫無疑義的。“勁”,指的是感,“圓”則指的是立體感。簡述於下

    書者在創作這線條時也是把兩者融入一爐提煉的。凡“勁”者必顯其“圓”之效果;凡“圓”者,自然有“勁”之力度美,兩者是互相聯結,互相滲透,不可分割。

    當然,單純的線條圓勁,並不是書法的全部內涵。因為,線——作為書法所構成的元素,畢竟還是單純的。然而,這種簡單的線的形式卻與這種點線在書作中極其複雜的變化,形成了尖銳的對比,使人領悟到書法的真諦。中國書法以簡單和精煉的線條造型,表現出各種複雜的意境和情趣,而“圓勁”,正是由這種簡單的線條元素中提煉、創造出來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畢業了,最讓你感傷的事情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