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投條說
-
22 # V達摩精舍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出自老聃的《道德經》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道德經》屬國學經典、五經之數。歷代有許多人喜黃老之術,並用於治國,用於度人,用於醒己,道德經其實已上升到哲學和宗教層面了,使人常讀常新、舉一反三、明心開悟。
如果單說這句“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我的理解是,老子講究返璞歸真、迴歸自然、拒絕文明,故而他認為越多彩的東西越豔俗,越花哨的表現越讓人迷失(用於繪畫藝術也發人深省啊);五音妙奏終歸不如無聲,極致華章使人聽覺鈍化。
我以前感觸不深,現在理解了。
以前在農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無電視、手機,無多彩之生活、城市霓虹燈火的刺激,反倒眼明心亮,不會近視(老子說的目盲),再黑的夜,依然能不借助現代照明工具便可以洞燭清楚、看的很遠。現在不行了,成了“睜眼瞎”,一到晚上,不借助燈光便寸步難行!
音樂的道理也是一樣。由於文明發展,人的原始生存能力其實是鈍化了的,放在原始生活狀態下,我們已經很難適應生存下去。在視覺方面、聽覺方面,我們可能要輸於低級別的動物,成為它們的食物。
這就是《道德經》這兩句說的目盲、耳聾,是指相對於最初鈍化了(不是真的盲聾),會被自然界淘汰掉!道德經沒一句閒話,字字珠璣,句句震耳發聵!我們一輩子也理解不完,學不完!
-
23 # 我愛吃榴蓮酥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出自春秋老子的《道德經·第十二章》
意為:繽紛的色彩,使人眼花繚亂,嘈雜的音調,使人聽覺失靈,豐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縱情狩獵,使人心情放蕩發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為不軌。因此,聖人但求吃飽肚子而不追逐聲色之娛,所以摒棄物慾的誘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
老子生活的時代,正處於新舊制度相交替、社會動盪不安之際,奴隸主貴族生活日趨腐朽糜爛。他目擊了上層社會的生活狀況,因而他認為社會的正常生活應當是為“腹”不為“目”,務內而不逐外,但求安飽,不求縱情聲色之娛。
在此,老子所反對的奴隸主貴族的腐朽生活方式,並不是普通勞動民眾的,因為“五色”、“五味”、“五聲”、打獵遊戲、珍貴物品並不是一般勞動者可以擁有的,而是貴族生活的組成部分。
這裡老子是希望人們能夠豐衣足食,建立內在寧靜恬淡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外在貪俗的生活。一個人越是投入外在化的漩渦裡,則越會流連忘返,產生自我疏離感,而心靈則會日益空虛。所以,老子才提醒人們要摒棄外界物慾的誘惑,保持內心的安足清靜,確保固有的天性。
-
24 # 銖五十六
生於資訊爆炸時代的人,應該更加能理解這句話。五色、五音並非虛妄,是紅塵世間對人心的干擾與反饋。
人的思想若是沒有一以貫之的,獨立明確的三觀,則很容易被外界的資訊所引導。
為何大家紛紛吐槽“毒雞湯”,“雞湯”是否有毒,也要因人而異。場景的變換和關係的變化,“毒雞湯”也可以是正能量,只是三觀不定的人不能用自己的標準來區分辨別。
五色、五音讓人目盲、耳聾,應該就是人啊,被外界的資訊給輕易的引導了,反而不能感受到真實的世界了。
-
25 # 字耕農
五色五音等等都是外界的誘惑,花裡胡哨的燈紅酒綠的太多,容易讓人失去自我,忘記自我,忘了自己的使命,然後丟掉自己的志向和理想,就隨波逐流,只是在乎感官刺激,肉體上的滿足,這樣就會墮落。
回覆列表
五彩斑斕雖好看,卻令人眼花繚亂;音樂鳴耳失靈,美味佳餚令人貪婪。騎馬馳騁追獵物,人心瘋狂志亂。稀有珍寶收斂收藏,造假效仿社稷難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