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歷史黔

    肯定的回答是不會,因為劉備在南方稱帝的時候就沒想過漢獻帝,那時候漢獻帝就還活著,公元220年的時候,曹丕逼迫漢獻帝下臺,給漢獻帝封了山羊公,自己做了皇帝,對外則宣稱漢獻帝已死,隨後身處南方的劉備,得到漢獻帝去世之後,便宣佈稱帝,其實,漢獻帝死沒死,就劉備心裡很清楚,但是他還是稱帝,而且是漢獻帝活著的時候,

    所以劉備得了天下,漢獻帝活著並不會擁立。

    為何劉備不會擁立漢獻帝呢?

    劉備光復漢室的心其實一直沒變,從劉備建立的國家名字就能看的出來,蜀漢,這麼一看劉備對於漢朝是很忠心的。

    這麼忠心的劉備,為何不會擁立漢獻帝呢?

    雖然劉備說了光復漢室,但是劉備並沒有說擁立誰來當這個皇帝,劉備一路走來很不容易,受盡委屈了,也受盡了各種白人,寄人籬下的感覺,如今當了皇帝,過得了權利,不在受別人的屈辱,所以這個皇帝之位劉備是不會容易相讓的。

    即便劉備同意,手下人我不會同意,其實就跟曹丕一樣,其實曹丕內心有當皇帝的心思,但是又不敢,因為他老爹曹操,就沒有當皇帝,而手下大臣已經升無可升了,不升到最後還是個將軍。沒啥可以留給後輩的,所以在大臣的慫恿下曹丕把漢獻帝擠了下去。

    到了劉備這裡也是同樣的,劉備的手下都是跟著劉備出生入死的兄弟,他們目的肯定是等劉備大業成了自己能夠封侯啥的,如果劉備將皇位推給了漢獻帝,那這些出生入死的人,封侯的夢想也就破滅了,頂多是個將軍之類的,所以即便劉備同意大臣也不會同意。

    當然了,劉備讓給漢獻帝,漢獻帝也許不會坐,對於漢獻帝來說皇位對他已經沒有誘惑力了,從被董卓掌控的那天起,他的皇帝的名號已經名存實亡了,從董卓手中逃脫之後又落到了曹操手裡,然後又落到了曹丕手裡。

    漢獻帝的這一生可以說是一點自由都沒有,所以他可不想當什麼皇帝了,更想當一個無憂無慮的小民,當山陽公的這段時間裡,是漢獻帝最幸福的日子,所以劉備讓給他,他也不會去坐,已經厭倦了這種生活。

  • 22 # 豹眼看歷史

    這是許多人感興趣的問題,但豹眼不得不說,這是一個毫無歷史常識的問題。

    第一,在幾千年歷史上,有幾個人經過生死打拼取得了王位、帝位後,把它讓給了別人?唐玄宗李隆基算一個。

    唐隆元年(710年),李隆基與太平公主發動政變,迫使李重茂禪讓,由睿宗李旦重新即位。

    為何李隆基不直接登基而是讓李旦復位呢?

    唐高宗李治死後,武則天就立她生的第三子李顯為皇帝,是為中宗。後來被廢,武則天又立第四子李旦為帝,是為睿宗。

    武則天廢掉了睿宗,自立為帝,幹了幾年後,玩膩了就想還政於李氏,就讓李顯重新做了皇帝。

    武則天、唐中宗李顯死後,韋后就立李顯第四子李重茂為帝,是為唐殤帝,韋氏垂簾聽政。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李隆基與太平公主發動了政變,廢掉了李重茂,讓睿宗李旦復位。

    太平公主是睿宗李旦的妹妹,李隆基是李旦的兒子,他們暫時是一夥的。

    太平公主也是很有野心的,其參與政變的目的就是要以其母武則天為榜樣,干預朝政,在之後就逐步暴露了其野心。

    睿宗即位後,與大臣們議立太子。按照嫡長子繼承製,長子宋王李成器應為太子,但該成器實在是不成器,堅決不幹,也算是明智。參與政變剷除韋黨的功臣,都主張立李隆基為太子。睿宗順水推舟,遂立李隆基為太子。

    但是李隆基太能幹了,引起了太平公主的不滿,就想另立太子。

    但李隆基也不含糊,先是讓其父親禪位於他,接著就把太平公主給做掉了。

    從這個過程的血腥殘酷來看,劉備如果得到了天下,他會把皇帝位置讓給劉協嗎?

    就算劉備給了劉協,劉協也不敢要啊。

    李隆基發動政變沒有直接稱帝,是因為他父親曾經是皇帝,還活著,而且他的親姑母太平公主,在政變中是出了大力的。沒有太平公主的參與,李隆基不一定能搬到韋氏集團。在這個情況下,李隆基不可能直接得到帝位,從後來李隆基與太平公主的爭鬥來看,李隆基是採取了妥協的。

    父子之間都搞得這麼血腥,劉備咋會讓給劉協呢?

    02

    劉氏子孫的爭鬥,其血腥也不次於李唐。

    皇室的爭鬥就不說了,說一下劉秀是咋上位的吧。

    劉秀那可是劉備一生的偶像,有樣學樣,自然差不多吧。

    王莽篡漢後,引起了天下大亂。

    公元23年,綠林軍領導者王匡、王鳳就發動了起義,為了名正言順,也在號稱匡扶漢室,就推舉了劉玄為帝,恢復漢朝國號,建立更始政權,自稱玄漢王朝。

    劉玄自稱是“漢朝皇裔,漢景帝劉啟之子長沙定王劉發之後”。

    劉發這個名稱和套路是不是很熟悉哦,沒錯,就是東漢光武帝劉秀的親祖宗長沙王劉發,蜀漢昭烈皇帝劉備的親祖宗中山靖王劉勝的親兄弟劉發。

    與此同時,劉秀與其兄長劉縯也在南陽郡舂陵鄉起兵,號稱舂陵軍。

    更始元年(23年),劉玄被綠林軍推舉為帝,劉縯及南陽劉姓宗室極為不滿。但勢力沒有人家綠林軍大,也沒有辦法,只能暫且作罷。

    劉玄封劉縯為大司徒,劉秀則受封為太常偏將軍。

    更始三年(25年),平陵人方望立西漢末帝孺子嬰(劉嬰)為天子。

    劉嬰可是正統的漢朝皇太子,王莽篡位前,年僅兩歲就確定了其太子位。他一生做了三年的皇太子,四歲開始就被囚禁了,禁止與人說話。長大後,六畜不識,話也說不清楚,簡直就是一個傻子。

    更始帝劉玄直接派兵滅掉方望,殺死了這個傻子天子劉嬰。

    在綠林軍起義的同時,琅琊人樊崇也在山東莒縣起義,號稱赤眉軍。

    更始三年(25年),樊崇、徐宣分別率軍進攻關中,擁立劉盆子為帝。赤眉軍攻入長安,殺死了劉玄。

    劉盆子也是漢室宗親,是劉邦之孫城陽景王劉章之後。其父劉萌嗣在王莽篡位後被殺,他與其兄劉恭、劉茂被赤眉軍俘獲,從事放牧。由於政治需要就被赤眉軍領袖樊崇立為皇帝,史稱劉盆子為建世皇帝。

    更始帝劉玄旗下的綠林軍在昆陽大戰中擊敗王莽,劉秀立下了首功。但其兄大司馬劉縯卻被劉玄殺死,不得已劉秀交出兵權,韜光養晦以求自保。

    出於戰事需要,劉玄又起用劉秀代行大司馬,經營河北。在劉秀取得河北之後,劉玄又想解除劉秀的兵權。這次劉秀不幹了,最終與劉玄徹底翻臉。

    公元25年,帶甲百萬的劉秀被眾將擁立為帝,建都鄗城(今河北邢臺柏鄉縣)的千秋亭,建元建武,仍以“漢”為國號,史稱後漢,後定都洛陽。

    此時的長安,劉盆子的赤眉軍與劉玄的更始軍正展開大戰,劉玄大敗,向劉盆子請降,被封為長沙王,後被赤眉軍殺死。

    建武三年(公元27年),劉秀戰敗赤眉軍,劉盆子投降劉秀,被任命為劉秀叔父趙王劉良的郎中。後來劉盆子雙目失明,劉秀下令以滎陽官田租稅奉養劉盆子終身。

    從這個過程來看,劉氏子孫也都在想恢復祖宗劉邦的基業。這與劉備跟劉表、劉璋的故事何其相像。

    劉秀取得天下,也沒有去想誰才是劉邦最近的皇室宗親,選擇一個最合適的做帝王,以繼承劉邦的正統基業。即便是祖宗留下的基業,最終還是誰搶到算誰的,哪有讓給別人的說法。

    從劉玄、劉盆子、劉秀爭奪天下來看,劉備真的得到了天下,他會再讓給劉協嗎?

    03

    劉備沒有取得天下,已經宣佈劉協已死,豈能讓他再復活。

    延康元年(220年),曹丕代漢稱帝,降獻帝為山陽公。

    劉備聽說後,心急火燎地在成都給獻帝召開了一個隆重的追悼會,不管劉協是死是活,就宣佈他已經死亡。

    次年(221年),劉備就急急忙忙稱帝了,建立蜀漢。

    唐朝李家爺們為了帝位,進行血腥的自相殘殺;東漢時期,劉氏子孫為了帝位爭得頭破血流。劉備為了取得天下,他一樣會殺掉所有與他作對的劉氏子孫,如果劉協還活著,劉備恐怕也不會放過他。

    如果你拿出錢來準備給你父母時,還需要考慮一下的話,那就不用去考慮劉備這檔子事了,他絕對不會把皇位交給劉協。

  • 23 # 普渡閒人

    看處境,估計會學曹操,畢竟他也是皇族,叔叔直接簒侄子的位置,有損他和善的形象,但他會想辦法讓獻帝沒有兒子,操縱最後的繼承權可以順利轉移到自己這一支系,既不用背上篡位的惡名,皇帝還當的順理成章!

  • 24 # 白雲3498

    三國的故事繞有興趣,三國紛掙不下。

    周瑜顯威名,獨佔江南半邊天。江南事與漢室沒有宗室關聯,暫不提及,但就諸葛亮扶劉備建立西蜀並稱帝。劉備打的是框扶漢室的旗號,實為謀私利。若劉備得天下,帝位扶上存世的漢獻帝恐怕萬萬不可能之事,相比之下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人品高多了。

    劉備真有仁義佈滿天下的慈悲之心,就不動刀兵,攪亂世傷國體、央及百姓之苦。

  • 25 # 歷史湮滅的足跡

    繼曹丕稱帝后,一直以來打著“匡扶漢室”旗號的劉備也稱帝了,不免讓很多人懷疑劉備是“假仁義”。我們知道劉備稱帝時漢獻帝已經死了,劉備作為漢室後裔稱帝也是政治需要,無可厚非。但這時候很多人就有疑問了,如果漢獻帝不死,劉備是否會擁立漢獻帝,將帝位讓給他呢?

    【小湮的觀點】劉備會讓位,表面功夫還是得做的。因為劉備一直以來都以“仁義”標榜,以“得天下,先得民心”的理論為主,如果“不讓”豈不是被天下人所恥笑了,但結局一定讓不成。因為:第一,大臣們不會同意;第二,內部政治需要;第三,劉備內心也不願意。

    一、劉備一方勢力不會同意

    如果劉備統一天下自己稱帝,那麼他手下的得力干將們就是開國元勳,必將封侯拜相、名留青史,但如果劉備擁立漢獻帝那必定會損壞這幫人的利益,他們絕對是不同意的。

    在劉備手下的勢力分好幾個集團,主要為:

    荊州集團——諸葛亮,龐統,蔣琬,費諱,傅彤,魏延,楊儀,馮習,張南;

    東州集團——李嚴,吳壹,許靖;

    益州集團——張松,法正,譙周,陳壽,彭漾;

    故舊集團——也就是劉備身邊如:關羽、張飛、趙雲以及來自徐州的、糜竺、糜芳等人。

    投降集團——劉備入川后投降的西涼軍和魏將:馬超、馬岱、王平、姜維、夏侯霸。

    在幾大集團中每個集團中都不乏名將,而且幾個集團之間也是暗流洶湧,爭的厲害。在劉備還沒得到天下之前尚且如此,在得天下之後還不得爭個頭破血流。

    他們其中任何一方的勢力拿出來都比漢獻帝一方的勢力大。漢獻帝在被董卓控制時身邊但凡有點勇氣的大臣基本都被殺盡了,跟隨曹操之後在曹操的控制下也被架空了。所以劉協身邊幾乎已經沒有可用之人了,即便有他們也沒有為統一天下沒有做出任何貢獻,又如何跟劉備一方勢力鬥呢。

    所以即便是劉備喊著要擁立漢獻帝,也會遭到這些大臣們的反對。而權利鬥爭的兇殘度不比戰場差,沒準他們還會使用一些計謀讓漢獻帝消失也不是不可能。

    二、政權需要,統一天下後要穩固政權,這一點蜀國只有劉備能做到

    天下統一之後,第一步就是穩固內部政權。顯然劉備對當下局勢是最清楚、最瞭解的。也只有他能夠鎮住這些大臣。而蜀國這些大將們個個都是立過大功的開國功臣,他們也只聽劉備調遣,絕對不會聽一個坐享其成的漢獻帝的命令。因此一旦漢獻帝執政,朝局必將混亂。

    這從蜀國後期劉備死後,劉禪執政便可以看出。劉禪雖然是劉備之子,不會像漢獻帝一樣被朝臣們排斥。但他沒有威信、執政能力差,後期寵信宦官導致蜀國逐漸走向衰敗。即便是諸葛亮還在時,蜀國內部也是鬥爭不斷,諸葛亮在北伐時後方糧草供應不上,在作戰時竟被劉禪召回。這些表面上是國情原因,實際上跟內鬥和劉禪昏庸、能力不足有很大的關係,北伐失敗劉禪也有一定的責任。

    國家的穩固需要一個有能力、有威信的主君,而這一點蜀國只有劉備能做到,所以從穩固內部來看擁立漢獻帝未必是正確的。

    三、劉備內心不願意

    從情感上看,劉備之所以能起兵爭天下是因為他有一個別人沒有的“尚方寶劍”,那就是皇室宗親的身份。據史料記載劉備是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裔。雖說是皇室後裔但跟漢獻帝劉協的皇室正統還是差的很遠的。而且劉備父親早亡,年少便跟隨母親以織蓆販履為業 日子過的很清苦,跟漢獻帝不僅血緣關係淡,更是沒什麼實際感情的。

    從個人利益上看,劉備如果稱帝那麼他的子孫就會根據世襲制政策延續帝位,反之則劉備一生也只能做個權臣,自己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天下拱手讓人,一定不會甘心。

    從野心上看,劉備的野心絕對不輸曹操,劉備開始爭天下時曹操已經統一了北方很多地區,東吳也是虎視眈眈,更有很多其他地方諸侯勢力都比劉備大。然而劉備在這種情況之下,仍然堅持自己的信念,且堅定之心超過當時的劉表、孫堅等勢力比自己還要大的人。

    《三國志》中陳壽評價劉備:“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然折而不撓,終不為下者,”

    意思就是劉備雖然在機智、權術、才幹和韜略上不如曹操,但他為人寬厚,且做事不屈不撓這是他能成帝業的最終原因。

    郭嘉也曾對曹操說劉備不除將來必是大患

    《三國志·魏書十四》: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嘉觀之,備終不為人下,其謀未可測也。古人有言:“一日縱敵,數世之患。”宜早為之所。

    由此可見劉備並不是優柔寡斷、懦弱之人,恰恰相反能將雄心隱藏起來的人往往野心是最大的。有如此心智之人,難道他的目的真的是甘為他人做嫁衣嗎?當然不是,劉備自己肯定也是想稱帝的,這也是他在未統一天下之前就稱帝的重要原因之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什麼英雄比較好打亞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