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亨富元世彬

    根據孩子問你的為什麼?你可以做一個分析,看看哪方面的比較多,然後根據這個情況科普學習,儘量孩子有一個正確的答案。

  • 2 # 客家英子

    對於一個三歲的小孩來說

    他很多東西都慢慢懂得了一點

    好奇心就越來越強

    看到啥或是聽到啥都喜歡問

    我們作為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去回答孩子的每個問題

  • 3 # 來到世上嘗酸甜苦辣

    你好,這個問題我來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隨著孩子的長大他們的好奇心也在增大,再就是隨著現在網路科技和電子產品的普及,很多寶寶從上面聽到或看到很多內容,他們都會好奇所以經常問家長為什麼?針對寶寶的問題呢一種是自己知道的,這種呢就要和寶寶解釋清楚,儘量讓他明白。再一種呢是自己不知道的,這種不知道的首先不要和孩子撒謊,實話實說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要不會誤導孩子還會影響你在孩子心中的無所不能的形象。現在很多網路平臺不知道的可以和孩子一起去查資料,也可以查完後再講給孩子聽都可以。

  • 4 # 燦寶and彤寶

    我家寶寶那會老是會問,每天都會有很多為什麼,後來我去買了幾本十萬個為什麼來[捂臉],有些手機百度找,只想給他一個正確的答案或觀點!

  • 5 # 55相見恨晚55

    我們家恰巧有兩個三歲多的孩子,我們家是雙胞胎男孩,從3歲開始吧,就感覺嘴裡的為什麼越來越多,各種為什麼,各種問題,媽媽,為什麼我沒有羽毛,媽媽,為什麼天是藍的,媽媽為什麼爸爸有鬍子,媽媽,為什麼不能吃糖。。。。等等等等,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好奇心很重,求知慾也很強,每次我都會給解釋,不知道的就自己百度,然後再說給他倆聽,千萬不要去欺騙孩子,有時候一個問題會問很多遍,最近有20天沒出門了,大概有一個星期的時間,天天晚上睡覺之前都會問我,媽媽,為什麼外面有病毒,為什麼人們都生病了。。

  • 6 # 曉豬鹿

    我家寶貝我解答就是耐心解答,答到最後答不上來,我就反問她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各種為什麼,她似乎明白了一些就不問我了,然後每次問我,我認真的回答完,而且要精益求精的那種回答,不能敷衍的回答。她就說:噢!我知道了媽媽。

  • 7 # 廠妹子菲菲

    當孩子有問題向你提問時,父母們應當把握機會,讓孩子不放棄好奇、不放棄探究,這樣才能保證他的好奇心不被泯滅:

      1.認真傾聽孩子的問題

      無論孩子的問題是屬於對一些事物不認識而問“這是什麼”、“那是什麼”,還是屬於要究其根源問“為什麼”、“怎麼回事”,父母首先應當做的就是,耐心地聽完。這樣,才不會扼殺孩子對科學的好奇心,從而培養孩子愛學習的習慣。

      如果父母沒有聽明白孩子的問題,可以讓他重複一遍。處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不能清楚地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要求、願望,也不能清楚地提出問題。所以,父母此時就要保持足夠的耐心。

      2.如何回答孩子的問題

      接下來,你就要回答孩子的問題了。如果他的提問屬於要求知道某些物體,那麼,父母就要正確地告訴孩子物體的名稱,最好加以適當講解,以引導孩子對物體認識得更全面。例如,當孩子見到灑水車時,他會問:“這是什麼?”父母不但要告訴他這叫灑水車,同時還要進行講解,或是引導孩子自己說出為什麼它叫灑水車。最後啟發孩子,觀察灑水車是怎樣工作的。

      有些問題,則是孩子要求瞭解事情的原因而提出來的。這時,家長可以儘量引導孩子,讓孩子透過自己觀察,積極動腦或動手,以求得問題的解決。

      另外,對於三四歲的孩子來說,很多科學道理都太難懂了。所以,在回答孩子問題的時候,父母一定要用最簡單的方式,不要用那些非常冗長、嚴謹的科學解釋把孩子嚇著了。比如,孩子走在街上,抬頭看著天,就會問父母天空為什麼是藍色的。這時候,你只需要簡單地告訴他,大自然給了它這種顏色,因為這是最漂亮的顏色。這樣,孩子不僅得到了答案,心裡也會非常滿足。

      3.陪同孩子親近大自然

      為了讓孩子自己解答疑問,父母可以帶著孩子去田間走走。讓他採摘野花,玩玩泥土,捉捉小蟲,瞭解那些動物、植物都叫什麼名字,都是怎麼生長的。

      讓孩子親近大自然會給予孩子很多有益的啟發和思考。例如,可以讓孩子去郊外,透過這樣的行為,孩子會發現:風來了,樹木,小草的自然現象,一個簡單的事情,就會演變出很多的科學道理,如果孩子經常受這樣的思維訓練,對他未來的幫助就會非常大。

    .4無論孩子問多少個為什麼,都要耐心解答,這樣有助於孩子的腦袋發育

  • 8 # 炸豆媽育兒

    3歲左右孩子總喜歡問問題怎麼破?

    -----------現象

    爸爸媽媽們會發現,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問題”會越來越多,有很多會讓你措手 不及。比如3歲左右的孩子問的問題特別多,還各種稀奇古怪的。

    他們像一個“問題機器”,“為什麼”一個接一個。

    “為什麼白天可以看到太陽?” “為什麼夏天很熱啊?”

    “為什麼男孩子站著尿尿呀?” “ ”

    我的大寶居然還問“為什麼我們用嘴巴說話,不是用屁股說話呢?”

    一般情況下或者剛開始的時候,家長都會耐心回答孩子問題,但是有沒有發現要不了幾個回合,家長就會敗下陣來,面對伶牙利齒的孩子,我們遭遇的更多是尷尬和無奈。

    怎麼才能滿足孩子的好奇心,不打擊他們,又不至於將自己陷入這種無盡的窘境呢?

    ---------分析

    3-4歲幼兒會提出各種各樣的“為什麼”,或是由於自己的好奇心,或是為了引起別人 的關注,很多時候不是為了尋求答案。恰恰相反,他們提出問題的時候,自己心裡其實已經有了答案。例如:某幼兒問爸爸:“星星為什麼會眨眼睛啊?”爸爸反問他:“那 你覺得呢?”他回答道:“是月亮讓他眨的。”當然,如果你要回答,一定不能隨意糊弄 他們,如果你的答案不足以滿足他,要不會影響他的價值觀,要不會引起他接下來不眠不休的一連串問題,因為他們對你的答案的記憶時間遠遠超乎你想象。

    ---------建議

    當你的幼兒提出各種問題時,首先不要表現不耐煩,一定要給予正確的對待和迴應;其次,分問題來給予不同的回答,有時候是滿足孩子好的奇心,有時候是增強他們的知識欲。很多時候我們應以關注和欣賞為主。

    最好的辦法是表現出感興趣的樣子,“哦,是嗎?”然後可以反問他們自己的想法, 這樣會讓幼兒覺得自己胡思考得到胃承認肯鼓勵,將激發他們更多思考,幫助他們成長。

  • 9 # 棒極了小姐糖糖媽咪

    我家糖糖剛好三歲3個月,我是深有體會啊,每天十萬個為什麼,看看我一般怎麼處理的吧。第一:科學道理

  • 10 # 醉過知酒濃7812

    小寶寶在三歲時已經開始對事物好奇了,會有許多的為什麼以及重複的問題,這個時候我們一定要耐心,而且要儘量有問必答,以免以後他在成長的路上產生心裡陰影,語言自閉,害怕問。所以我們不但要回答,而且要認真。同樣的問題必須給出相同的正確答案,以免誤導了他!孩子初入人世,什麼事都新鮮,問問題是天性!您們認為呢?

  • 11 # 錫城葉老shi

    對於孩子的疑問我們一定不能隨意回答他,要給他一個正確的引導,更不能不理他,他如果問了奇怪的問題我們可以糾正他的問題,告訴他應該這樣問,然後給他一個比較合理而且正能量的回答,不能因為聽不懂或者不想回答而不理孩子,孩子的成長都是在解決這些他們不懂得事情開始的,我們一定要正確的引導孩子[贊]

  • 12 # 唯美抹了

    寶寶在三歲時,已經對人和事物有了一個模糊的印象。

    他們對一切新生事物感到好奇,充滿期待的小眼神會讓你的心融化掉。對於寶寶這種好奇的態度,怎麼滿足他們對新事物的好奇呢。

    首先,用講故事的方式告訴寶寶。

    愛熱鬧,愛講話是寶寶的天性。透過和寶寶更多的互動,讓寶寶有滿足感,在聲情並茂的講故事的同時,也會激發寶寶愛問,愛聽,愛看的習慣。

    多和寶寶進行親子互動

    寶寶小的時候往往缺乏足夠的安全感,就需要父母多加引導,多和寶寶互動,互動中給他答案,既增進親子關係又給了寶寶正確的引導。

    給於寶寶更多的陪伴

    陪伴無論在任何時期都很重要。尤其寶寶時期,很短暫也很重要,給於寶寶多的愛和關係,對寶寶心理上也會是幸福的存在感。在愛和陪伴里長大的寶寶,也會是一個有愛和溫暖的寶寶。

  • 13 # 瀟可愛9

    1/孩子有問題是好事,知道的問題可以嘗試解答不知道的可以和孩子一起去尋找答案

    2/小孩子很多意識和習慣都是小的時候潛移默化養成的,要養成孩子愛動腦的習慣是好事說明他對事事都是充滿好奇心,充滿好奇心的小孩長大不管是對他的職業還是對看待事物的角度都會多一些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不會造成人到中年死肥宅

    3/樂於嘗試不同的新鮮事物這很好呀也不會讓孩子感到孤獨他自己也會很開心,覺得生活是美好的,餘生還有很多事沒有嘗試過,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嘛

    4/孩子問很多問題家長也不會解答很正常呀,不是所有問題大人都知道的,畢竟這個世界上本來就有很多人問題是科學家都無法給出解釋和答案的

    5/所以就要帶著孩子一起去查找出答案呀,比如百度,字典,百科全書等等,漸漸的也會讓孩子養成有問題不要學著從別人口中得到答案,要學會自己去找出問題的真諦,並且動腦思考是不是這樣的,再得出最後的答案,自己找出的答案永遠比從別人口中得到的要印象多得多

    6/總結一下以上叨逼叨就是孩子勤問為什麼是好事,不知道的答案要養成孩子自己去尋找答案的求職心,畢竟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嘛

  • 14 # 三寶日記

    孩子們想象力豐富多彩,有時候更是腦洞大開,在他們這個無憂無慮的年紀,想一些稀奇古怪或不著邊際的事情,是常有的事情。我們大人也不妨變得幼稚一些,可以順著他們思維去看東西,想事情,不知道的時候也可以和他們一起去尋找答案,或者讓孩子成為我們的老師,也許他們會給出你意想不到的答案!總之,我們不應該去破壞他們的想象力,更不應該阻止他們對於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變簡單點,和天真爛漫的孩子一起學習,共同成長,也許你會收穫不一樣的驚喜!

  • 15 # 老阿姨談民俗

    三歲的孩子對這個世界充滿著好奇心,總是問這問那吧!這時你不要嫌煩,會的就告訴孩子,不會的就坦率地告訴孩子說不知道,“這個我也不知道呀,咱們看看書吧,書裡有你想要的答案”。這樣天長日久孩子會喜歡上讀書的。

    有必須提醒大人,千萬別敷衍孩子,瞎編一通。這樣慢慢地就養成了各種壞毛病,日後很難改正的。

    為了孩子有一個美好的將來,多看些育兒知識的書吧,畢竟培養孩子是大事,馬虎不得!

  • 16 # 會做夢的桑尼

    首先,3歲的孩子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為什麼”?

    根據蒙臺梭利的教育理念,在孩子0到6歲的期間,會有許多的敏感期,例如秩序敏感期,語言敏感期,邏輯思維敏感期,運動敏感期等,而孩子3歲,正是邏輯思維敏感期的開始階段,這個階段會持續到4歲多,在邏輯思維敏感期階段,孩子會透過不斷的提問來感知所處的世界,是孩子獨有的生存方式,所以,孩子會不停的去問“為什麼”。

    其次,父母怎樣應對孩子的邏輯思維敏感期?

    態度上耐心和善

    孩子問出的每一個問題,都是他們心中真正的疑惑,他們透過探究問題答案這一過程,來構建自己的心理世界和邏輯思維,所以,父母對於孩子不斷的提問,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即使有些問題在父母看來是非常幼稚可笑的,那是因為你是站在成人的角度看待的,父母和子女之間最大的衝突就是思維方式的衝突,身為父母,你必須意識到這一點,也許我們無法完全站在孩子的視角去看待一切,但我們必須要學會尊重他們,對於他們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都要耐心的聽完,如果第一次沒有聽清,也要溫柔的請孩子重複一次,然後再和善的回答。

    許多父母因為忙碌,對於孩子提出的問題,都是敷衍了事的應付兩句,有時候心情不好,甚至會責罵,這樣做不僅絲毫解決不了問題,而且大大的影響了親子關係,甚至會造成一系列的嚴重後果,例如阻礙了孩子好奇敏感期的發展,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健康和思維能力都有負面影響。

    如果父母當時真的是有特別重要的事,無暇顧及孩子,也要和孩子解釋清楚,例如蹲下來和善的注視著孩子,然後溫柔的說道:“寶貝,媽媽現在有些忙,沒有時間,你先自己思考一會,5分鐘後我告訴你答案。”父母這樣做,敏感的孩子會感到一種被尊重的感覺,親子關係在無形中又親密了幾分。

    方法上引導協助

    說完了回答孩子問題的態度,接下來我們說回答問題的方法。有句話是這樣說的:“相較於答案本身,探索答案的過程更重要。”

    孩子問了我們一個問題,我們耐心和善的回答了,孩子當時會很開心,但沒過多久,也許就忘光了,好的父母從來不會直接給孩子答案,而是讓孩子尋找答案,父母在旁邊透過反問“為什麼”來協助引導。

    例如孩子看見從水龍頭流出的水,好奇的問道:“爸爸,水為什麼會流動?”父母一般都會回答:“因為水是液體,所以會流動。”接著孩子“哦“了一聲,就沒事了,或者孩子會接著問道:“為什麼液體就會流動呀?”

    聰明的父母在第一個問題是這樣回答的:“寶貝,你說水為什麼會流動?”“為什麼杯子不會流動?“父母又問了第二個問題,看到孩子思考不出來,父母接著說:“爸爸/媽媽也不太清楚,要不咱們一起上網去找一找答案?”於是,父母透過在網上找答案,告訴了孩子,生活中的物體分為液體和固體(氣體的理解對孩子有點深,這個時候可以不告訴他),液體是分散的,由於重力原因,就具有流動性。這樣回答,不僅全面的解決了孩子的問題,而且鍛鍊了孩子的思維能力,同時促進了親子關係,何樂而不為?

    所以,面對孩子的問題,透過反問“為什麼“引導協助孩子回答,是一個很好的技巧。

    最後,珍惜與孩子的每一次互動

    每一次提問與解答的過程,就是一次親子互動的機會,親子關係就是在這樣的過程中逐漸發展和完善。有時候孩子問的問題父母都從來沒有思考過,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父母也會學到很多。父母和孩子在這一過程中不斷成長,親子關係不斷加強,這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父母們要知道,敏感期是有其期限性的,都是暫時的,過了邏輯思維敏感期,孩子的問題就會大幅減少,到了那個時候,母親還得另外尋找親子互動的機會,既然這樣,現在為什麼不好好把握,珍惜呢?

  • 17 # ca跳跳偶

    換個孩子能懂的方式解釋給他聽,就好像這次疫情,我就跟他說外面有很多咬人的小蟲在到處飛,如果被他咬到了就要被捉去打針還要關幾天,現在警察叔叔在努力捉他們,所以我們千萬不能出去。實在很難解釋的就反問他的意見從而轉移他的注意力,這個問題就不了了之。現階段的孩子是個妥妥的十萬個為什麼發明家,但無論他怎麼問你都切記要耐心回答,不然很容易打擊到孩子的好奇心。

  • 18 # 小小思維家

    孩子對事物的因果關係產生了濃重的興趣,表示孩子開始進入邏輯思維敏感期。

    當孩子開始問“為什麼”的時候,大多數家長能耐心地回答孩子的各種問題。

    但時間一長,家長的耐心被慢慢磨沒,且孩子的問題越來越難回答,部分家長開始敷衍或直接制止孩子提問。

    但敷衍會侷限孩子的想象力,而直接制止更打擊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如何應對孩子的“為什麼”?

    1.永遠鼓勵孩子提問

    一句“為什麼”對孩子來說,包含著TA 對世界的探索和對答案的期待;對於家長來說,這是一次絕佳的教育機會。

    家長一定要鼓勵孩子提問——“你竟然能發現這個問題,媽媽真高興。”“這個問題問得真好。”

    2.找到孩子提問的原因

    很多時候,孩子用提問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或尋求關注。

    “草莓為什麼放在這裡?”——“寶寶想吃草莓。”

    “我現在為什麼回家?”——“我還沒有玩夠。”

    “媽媽為什麼去上班?”——“我想讓你陪我玩。”

    對於孩子的提問,家長們首先需要回答孩子。答案不必規範正確,但要在一定程度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並要深層挖掘孩子詢問背後的真正原因。

    3.千萬不要“不懂裝懂”

    孩子的生活經驗越來越豐富,接觸的人和物也越來越多,提出的問題越來越難回答。

    讓孩子明白,大人也有無法解答的問題,仍需要不斷學習,提升自己。

    4.和孩子一起尋找答案

  • 19 # 太陽de爸爸

    您好!我想用自己給孩子寫的一篇日記來回答的您的問題,相信會對你有所幫助。其實探討應該如何解答3歲孩子的一萬個為什麼,最好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待和思考問題,所以我是從孩子的角度來記錄的。

    2019年11月1日 星期五

    如何解答3歲孩子的一萬個為什麼

    面對孩子的提問,家長所需要的準備往往有三個層次,分別為心理準備、知識準備和理論準備。我的爸爸所做的準備,只是心理——任由我問、他自不煩,尤其是當我重複問題時,他會像教我說話一樣,說上好幾遍答案。至於第二個層次——知識方面的準備,爸爸則要靠吃高中文科綜合小王子的老本,以及手機裡若干個可以識別植物種類的APP了。

    話說今天爸爸抱著我往家裡走穿過小區時,我突然問指了指灌木叢,向爸爸提問:“爸爸,樹為什麼有葉子呀?”

    呃,爸爸有些被難住了,這可是涉及到生物學的知識點,不在爸爸這個文科生的知識大綱裡,好在爸爸善於反客為主、轉理為文:“因為葉子就是大樹的小嘴巴,大樹要想長高,要靠葉子去吃掉陽光呢。”

    “灌木叢為什麼也有葉子呀?”我繼續提問。

    爸爸心想,這不是同一個問題麼?可一琢磨,我可能把灌木叢當成了樹之外的種類,故有此問。所以告訴我,灌木叢就是矮小的樹,所以也要靠葉子這些嘴巴來吃掉陽光。

    大概是大前天,爸爸和我從樓下遛彎回家,進了電梯間,我突然發現玻璃門自己關上了,我問爸爸:

    “為什麼這個門自己關了呀?”

    爸爸腦袋有些大,這又是一個物理題,小太陽怎麼這麼像一位出題人,總要出點超綱的題呢。“以為啊,這上面有一個東西,能夠讓門恢復原樣,你看,在這裡,至於為什麼能讓門自動關上,以後我們兩個一起研究好不好?”

    至於最高層次的理論準備,爸爸也是最近才開始。據抖音上面的光年教練說:

    “孩子們的成長時刻,在他提問的那一刻。”為此他將父母應對孩子提問的回答打出了分數。以孩子提出“水為什麼會流動?”為例,如果父母回答:“因為水是液體”只能得10分。加上讚美就能加上20分,比如誇上一句:“你觀察的好仔細呀。”40分的回答是啟發孩子自己去尋找答案,比如“我們一起上網查一下,好不好?”。用反問引發思考,就能得到50分了——“對啊,為什麼石頭不會流動呢?”70分的回答是去拓展他的思維寬度——“水結成冰會不會流動呀?還有什麼會是流動的呀?”80分的回答是去尋找生活中的智慧——“水會流動對人類有什麼好處呢?”

    爸爸看後很受啟發,並對100分的回答產生了好奇,直到我又問了他一個問題。

    那是今天中午,爸爸和外公接我放學,順道去對面買東西,我看到了一個綠色小人奔跑的標誌,就問爸爸:

    “那為什麼有個安全出口呀?”安全出口這個詞,是我最近從早教機構組織的消防演練中新學會的詞彙,並把它和到處可見的特有標示連線了起來。

    爸爸的答案是:“起火了就會停電,然後就要趕緊走。”

    可我不僅會發問,自己還準備了一套答案——其實也是爸爸之前說過的——“然後就要逃跑!”我著重說了“逃跑”兩個字,爸爸之前可不是說的“趕緊走”啊。之後我還補充了一句:

    “要打119,消防員就來了!”

    爸爸趕緊“認錯”,並肯定了我的“自問自答”——原來100分的回答,是透過10-80分的回答,在孩子心中積澱解答世界的慾望和能力,最終讓我們學會自問自答——要知道,我們獲取的答案,可能不完全正確,但卻一定比父母們更接近於正確。

    父母們應該進一步思考,孩子們提問的動機是什麼,就能獲得一種更加重要的解答提問的能力——也是孩子一種至關重要的學習能力。

    動機如同危機,應該拆開來理解,即動力和機會。半個月前的10月14日晚上,爸爸帶著我在大院子遛彎兒,突然發現我對著灌木叢嘀嘀咕咕、振振有詞,俯下身來細細一聽,沒有聽清,就問我在幹什麼,我答:

    “我是恐龍老師,給小葉子講課!”

    哈哈,如果說提問是知識的輸入,我儲存的越多,其實是為了其他時刻能夠扮演輸出的角色。這可以說是一種動力,也是一種父母可以借用的機會。

    在美國物理學家理查德·費曼的自傳裡,他曾經提到過曾糾結於某篇艱深的研究論文。他的辦法是,仔細審閱這篇論文的輔助材料(supporting material),直到他掌握了相關的知識基礎、足以理解其中的艱深想法為止。這就是被公認為世界上最有效的學習方法——“費曼技巧”,簡單而言,共有兩步:一是獲取理解知識,二是複述知識。第二步尤其重要,重點是要用自己的語言把自己學到的只是說出來。複述的過程其實也是加深理解的過程。

    於是面對我千奇百怪的提問,爸爸認為所有準備的前提就是四個字——實事求是——也就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很多時候成人要學會“承認”——主要是學會承認自己的無知,而並非“無所不知”。這樣才能把對世界的真誠在第一時間傳遞給自己的孩子。

    更多的育兒優質內容,請繼續關注《小太陽日記》。育兒路上,讓我們一路同行,共同成長!

  • 20 # 榴蓮釘釘

    1、認真對待。鼓勵孩子的好奇心。

    2、當成鍛鍊自己用簡單語言說明問題的機會,嘗試解答。

    3、對於自己也不知道答案的,和孩子一起尋找答案,並顯性化自己尋找的思路,和孩子分享。讓孩子明白,沒有人是無所不知的,所以,自己遇到不會的東西也不用掩藏,關鍵在於解決問題的過程。

    4、對於自己覺得提問有些無厘頭,都不知道從何解答的,開放式地反問孩子,他/她怎麼想的,跟孩子一起天馬行空,順便鍛鍊了孩子的邏輯思維和表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真的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嗎?誰有切身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