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鷹眼百態

    答:

    善良是要教的,但是,也要教會他,別人欺負自己時,就狠狠的還手,就像國家領土主權,不能妥協一步,寸土不讓。

  • 2 # 一路走來一路風景

    三字經說,人之初,性本善。與人為善也是孔子提倡的。所以教育孩子善良,包括我們成年人保持一顆善良之心是必須有的。我們要讓孩子明白善良不是妥協,不是無原則的容忍,而是在是非面前,保持正直的本性和樂於助人的本心,同時掌握正確的處理方法。同情是善,懲治邪惡也是善。良善教育從來不會缺失。也從來不會遲到。

  • 3 # scratch玩轉數學

    人心向善,這是亙古不變的。從小長輩們一直給我們灌輸一定要有愛心,一定要樂於助人這些理念,是在我們心中播下一顆善的種子。以後成長過程中,我們會經歷很多,並且很多是父母沒有給我們講過的,但那時我們已經走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可能會經歷一些挫折,但最終都會成長起來。

    同樣為人父母,我也有過這樣的焦慮。後來我想通了,孩子不可能一直在我們的保護下成長,與其擔心他將來會受到傷害,不去現在就努力培養孩子的能力。只有能力足夠了,即使將來遇到所謂的傷害,他也有能力保護自己,不是嗎?

    孩子現階段孩子需要具備的一個是獲取知識的能力,也就是學習能力,即智商。另一個是和別人相處的能力,即情商。

    平時不管是學習還是和人相處,儘量鼓勵孩子獨立思考。我們要做的就是提建議,並隨時引導。

    願所有的孩子都能健康成長!

  • 4 # 向陽數學課堂

    我們總是跟孩子說"孩子,你必須要善良。"因為善良是一種美好的品質,但是善良卻給一些孩子帶來了一生都揮之不去的噩夢。

    不知道大家看沒看過南韓的一部影片《素媛》,一個善良的小女孩在一個下雨天因為自己的善良毀了自己的一生。女孩說當是下著很大的雨,她快要走到家了。突然從旁邊出來一個被淋溼的叔叔,他問孩子能不能給他撐傘,孩子看叔叔被淋雨好可憐就同意了。孩子同心裂肺的說:可是不知道為什麼叔叔帶我去了一件小屋子,然後那樣子對我。我醒來的時候看到了哭泣的爸爸媽媽,我渾身都好痛,我的腦海裡揮散不去的是那個叔叔的臉。我看到爸爸在醫院抱著我奔跑,好多叔叔阿姨都在追著我們。我問爸爸,素媛做錯了什麼嗎?明明我只是不想讓叔叔一直淋雨才撐他的,為什麼事情會變成這個樣子呢?爸爸媽媽沒有回答我的問題,他們只是一個勁的在哭,跟我說對不起。

    "在這部影片中,素媛的父母教出了一個善良的女兒,卻沒有想到孩子的善良會給她帶來這樣子的傷害。孩子的善良錯了嗎?沒有,但是她太小了不懂得善良是需要把握一個尺度的。無獨有偶,我們國家的一個女孩就因為自己的善良命喪他國,還得不來自己好朋友的一點感恩,留下自己的母親整天淚流滿面。江歌明明只是接納閨蜜住在自己的家裡,在她的男友糾纏的時候挺身而出,卻沒有想到自己身後的那道生存之門被自己豁出命保護的閨蜜死死的抵住,在事情開始浮出水面的時候閨蜜還一直向所有人撒謊。我不禁想問小孩和江歌,你們對自己的善良感到後悔了嗎?

    過度善良只會給孩子們帶來傷害。孩子們總是習慣性的委屈自己善良的孩子們從來不懂得要如何去拒絕別人。由於他們本身就沒有社交的經驗,又一直被父母教導要善良,所以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會發揮自己善良的本質。他們在做事情的時候首先會考慮別人的需求和別人的感受,而不是自己。就算自己在這件事情中受了委屈也不會主動的說出來。這樣的孩子,以後在社交的時候會變得十分的吃虧,因為別人看他們善良會一直的利用他們的善良為自己謀利。

    在社交的時候總是以取悅別人為主過度善良的孩子們在社交的時候會出現取悅別人的這種現象,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應該讓別人在跟自己相處的過程中感覺到愉快。可是這種取悅別人的做法會導致孩子們再做決定的時候會十分的注意別人的意見,不是那麼的在乎自己的意見。長久以往,他們的自我判斷能力就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也會影響到他們獨立意識的產生和發展。這樣的話會導致孩子們在以後的生活中會特別的注意別人的感受。成為一種"老好人"過度善良的孩子們一切事情都是把別人排列在前,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們就會一直的養成這種習慣。幼年時期也是孩子們自我習慣形成最重要的時刻,總是過度的善良會讓他們養成一個老好人的人設,對他們以後的生活產生的影響並不是特別的好。

    給他們帶來一些難以預料的傷害就像開頭我提的那兩個例子一樣,素媛沒有想到自己的善良會毀了自己的一生,讓自己的家庭從此背上一個沉痛的傷痕。江歌也沒有想到自己對於朋友的善良會讓她再也見不到自己日夜思念的母親。她們從沒想到,善良會給自己帶來如此慘痛的代價。教孩子善良我們要把握好一個度。善良須有度,才能讓孩子們在保持自己的善良的同時更好的保護自己。讓孩子們正確理解善良的定義我們既然要讓孩子們做到"善良有度"的話,就需要讓孩子充分的理解善良的定義。身為孩子們的父母,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不讓孩子們因為自己的善良受到傷害。我們要讓孩子們直到善良並不是絕對性的,我們對別人付出的善意也並不是總能被別人所接受的。我們必須在保證自身安全的情況下才能夠付出自己的善良。

    在跟別人交往的問題上持平等態度我們要告訴孩子們在跟朋友們交往的時候不要因為自己的善良而把自己的姿態做得過低。我們要讓他們知道在跟自己的朋友交往的時候,雙方的地位是平等的,自己的付出即使不能換來對方同等的回報,也要讓自己的朋友尊重自己的善良。如果自己的朋友不珍惜自己的善良的話,自己也不要一味的去為朋友付出自己的所有,只有這樣,才能在人際交往中換來同等的尊重。在一些特殊情況下我們要收起自己的善良當一個尋求你幫助的人比你更加強勢的時候我們要收起自己的善良,別人比你強勢的時候,他不一定是需要你的幫助的,他可能是另有所圖的。我們要知道,這個世界上善良的人很多,但是壞人也不少。其次,我們要知道人性是複雜的,並不是我們付出善良就會的來別人的回報。有些人還有可能會利用我們的善良去做壞事,所以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我們要先充分的思考自己做這件事情之後可能會產生的後果。最後,我們要警惕那些經常利用我們的善良的人,但別人把我們善良的幫忙當成理所當然而頻繁索求的時候,我們就要強硬的拒絕朋友無關緊要的要求。

    "善良有度"對於孩子們來說有哪一些益處?讓孩子們體會到生活的美好善良的孩子們在看待事情的時候會比其他的孩子們更加的樂觀與積極,他們會比其他的孩子們更加敏銳地發現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情。孩子的善良也會讓他在以後的生活中感覺到更多來自於別人的溫暖。培養孩子們良好的性格善良的孩子們他們的善良都是可以在自己的性格和氣質這方面表現出來的,如果我們從小就教育孩子們善良有度的話,就會給他們性格的形成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孩子性格的形成是受多種因素影響的,他們形成了善良的品行的話對於他們良好性格的形成是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的。但是我們要知道,善良需要有尺度,一旦過度的話孩子們就會形成一種任由別人欺負的性格,這是不利於孩子們的人生髮展的,也是我們必須特別注意的。

    讓孩子們更好的掌握如何與周圍的人交往孩子們掌握了"善良有度"的方法之後,他們在跟別人的交往過程中會十分的如魚得水。因為他們知道怎麼跟別人保持距離,在很多事情上都會體諒別人的感受,因此別人與她的相處過程中會更加的愉快,別人也會更加願意跟他相處。

  • 5 # 尤主明

    事情沒有絕對的,話也不能說的這麼絕對。善良不是一定害了自己的。

    任何事情都具有兩面性,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掌握好一個字“度”。從小就要教育孩子的不是放棄善良,而是要讓他知道該怎樣很好的處理問題。

    之前一次公交車上,一個父親抱著一個大概三歲的男孩上車,上來後孩子就哭鬧說沒座了。這時候,沒有一個人站起來讓座。為什麼?

    是車上的人都沒有了善良的心意嗎?還是大家都站在另一個角度上看問題――不能慣著他,沒有應該和必須。

    小小一件平常事,能看到什麼?孩子的將來大多都是今天的家長行為和教育的再現。如果這個時候您和您的孩子也坐在這輛公交車上,而且都有座位,您會怎麼做?您的態度想必一定是視而不見的冷漠,因為您不想讓您的孩子善良,所以您就沒有善良之舉。如果是您抱著孩子上車,您是不是希望別人能善良的給您讓個座位呢?希望別人做的,自己為什麼就不做呢?

    所以,將來的社會一定不能出現的都是自私的個體,那樣就不叫集體,就不叫社會了。

    祝闔家幸福!

  • 6 # 韓旭生活日常

    “如果孩子太善良以後會害了自己,你還願意從小教他善良嗎?”我有不同的見解:“教孩子善良是正確的,不會害了孩子”。首先要搞清楚善良不是軟弱。善良是對正確的東西進行捍衛、鼓勵、保護、幫助。軟弱是對正確的東西沉默、逃避、背叛。善良遇到可憐的事情會伸出手,軟弱則是視而不見。

    從孩子出生到這個世界,我們做父母的就言傳身教,讓孩子做個善良的人。做個有脾氣的善良的人。有脾氣就是有硬度,不做軟弱的人。凡事讓三分,不能一味的包容忍讓,過度的退就是懦弱。擁有一顆善良的心,但不能讓人踐踏自己的尊嚴。

    幼兒園裡兩個小朋友是前後座,前面的那個愛動,調皮。後面的話少,穩重。每次前面的小朋友都在挑逗後面的小朋友的容忍度。終於有一天後面的小朋友爆發了,大聲的對調皮的小朋友說:“忍了你多少次了,非逼著我出手,不理你不代表我怕你”。調皮的直接被鎮住了,在他的意識裡,別人善良的忍讓就是軟弱,他不清楚到了一定的時候,一旦觸碰到了別人忍讓的底線,是必然會遭到絕地反擊的。因為善良的人是從不會主動攻擊別人的,但是會適時的保護自己的尊嚴。

    善良不代表傻,厚道不代表笨。做人不能惡,不然必遭報應。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忍風平浪靜。不做無原則的忍讓,不做真糊塗。做到自己心中有桿秤,適時的權衡善與惡,具有善良的性情,才是人類區別於動物的高尚之處!

    (本文圖片均載自網路)

  • 7 # 奇正數學

    必須要從小教他善良,然後隨著他長大逐漸教他保護自己。

    人之初,性本善。每個孩子一出生都差不多的,之所以長大了千差萬別,絕大部分原因是後天的影響結果。

    未來的社會會更加複雜,但也更加講究規則。

    內心善良可能會容易上當,但更多時候它會保護孩子不要去作惡。

    例如尊重他人、熱愛勞動、孝敬父母、與人為善、講究道德等等,這些都是人們安身立命的根本。能不教孩子這些嗎?

    另外,孩子的認知過程,越是小的時候越是塑造人格的時候,同時越是小的時候越簡單的看問題。這時候他看問題都是非黑即白的。還不能區分事物的細微區別,只能籠統的概括為好人壞人,是好人就該吃肉肉,是壞人就該打屁屁。

    這個時候,我們就該簡單告訴孩子要做個好人,善良是美德,黑就是黑,白就是白。以“善良”作為孩子人生價值觀的基石,把他培養成一個“正直的人”。然後隨著他長大,慢慢有了生活的閱歷,再逐漸教他什麼是真善良,什麼是假善良,什麼是害人的善良,什麼是害自己的善良,黑與白之間是深深淺淺的灰度,要能自己分辨。教會他保護自己,保護好家人,這才是我們要做的。

    因為看到老實人受欺負而不敢教孩子善良,這是因噎廢食,最終一定會害了孩子。一個心無善念的人,沒有是非之分,心中沒有畏懼,誰知道他會做出什麼事來呢?

  • 8 # 彩虹姐的生活

    那不能因為怕他以後為了不受欺負,然後教他怎麼樣去欺負別人吧。那肯定做人要善良。哪怕吃點虧,但是你心安理得。如果你把他教成很強勢很兇狠。那樣只會害了他。

  • 9 # 更年奇女子

    我會教孩子善良 善良不會害自己但軟弱會 善良和軟弱的差距是自己是否強大 所以我會教育孩子善良的同時自己要強大

  • 10 # 呆呆和瓜瓜

    如果孩子以後太善良會害了自己。我還是會從小教他善良。

    第一,孩子需要善良。善良是生命的黃金。人世間最寶貴的是什麼?法國作家雨果說得好:善良。“善良即是歷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便幾乎優於偉大的人。”所以我們要向善。

    第二,社會需要善良。如果整個社會充滿了惡意,那麼我們的生存就必然受到威脅。

    第三,學會善良對孩子以後有益處。對人對事充滿善意,心中就自然會更加的美好快樂,而且生活也會得到更多幫助。

    第三,我會教孩子有智慧的善良。人不但要善良而且還要智慧,否則善良會被壞人利用,我會避免她被壞人利用。

  • 11 # 暖陽古道聽風

    我相信,每對父母在從小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是告訴孩子要做一個善良的人。

    翻開歷史,我們能看到許多有關善的論斷。南北朝時期梁朝皇帝、文學家蕭綱在《唱導文》中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善染心,萬劫不朽,百燈曠照,千里通明。”就是說善念深入心中,經歷萬次災難也不會磨滅,如同百盞燈火照耀著空闊的曠野,一片明亮。這正是他善於運用恰當的比喻來勸人向善。曾子也說過:“人而好善,福雖未之至,禍其遠矣。”他的意思是說:人如果樂於為善,福雖然還沒有到來,但與禍的距離卻已經很遠了。他用這句話也是在勸人向善才能遠離災禍。

    古往今來,人們無時無刻不在追求向善的道路上奔跑。一代又一代的為人父母者在向自己的後代傳遞著做人要心存善念,要做善良的人的道理。古今中外無不如此。我也堅信善良是人的本質所在。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想要有好運,只要心存善念,去爭取做一個好人。心中有善念,行動才有善舉。不論你是平民百姓,還是高官富甲,只要真正擁有一顆善心,自持善念,堅守本色,那麼你的善,便可彰顯在平常的點滴細微處,便能給你身邊的人和物帶去溫暖,帶去光亮,帶去感動。

    綜上所述,難道我們就一味地堅持做人要善良,對壞人就不需要懲戒,當他們傷害我們的時候還一味地遷就壞人嗎?也未必。米開朗琪羅說過:“對好人行善,會使他變得更好;對惡人行善,他就會變得更惡。”因此,正像美國心靈思想宗師愛默生所說:“你的善良必須要有鋒芒。”他在告訴我們,你的善良也要把握適度。因為沒有邊界的心軟,只會讓對方得寸進尺;毫無原則的仁慈,只會讓對方為所欲為。

    作為家長可以告訴孩子:行善需要理性的鋒芒,一味地付出、給予,只會助長他人的貪慾,養出恩將仇報的“白眼狼”。因此,善良要有鋒芒,面對是非之人,欺軟怕硬,絕不苟同,這才是最高階的善良。

  • 12 # 看劇學英語聽力和口語

    《你不善良,怎麼保護自己?》

    善良是人的本能,醜惡 邪惡 自私也是人的本能,不管在學校社會生活中,你是願意和一個心底善良的人相處還是內心邪惡自私的人相處?

    具有理性思考的人會知道人的善惡都是一個人的本能,有的人會用自己的善良去彌補內心的邪惡,在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很和諧有愛,身邊的人看到善良的你會主動拉你一把。

    而邪惡佔主導面的人,大家的身邊也總會有一兩個這樣的人存在吧 ,想問你們:願意和他(她)們有過多的相處嗎?在他(她)們向你求助的時候,你會毫不猶疑的去幫助嗎?

    ————————————

    善良的人從小都是耳濡目染,是潛意識的驅動著你,你表現出來的行為也是發自內心,不會人感覺你很做作。

    ————

    在你來到一個陌生的城市,不知道路的時候,你找路人問路,她們都會毫不猶豫的告訴你,甚至有時在見你完全找不到方向的時候,還會一直把你送到目的地,現在的社會風氣確實有點變味,,但我相信,善良的人總比壞人多。

    一個路人的指路,這種類似的善舉有很多。

    我一到新的學校不知道在哪交錢宿舍在哪裡,一個學生,一個老師,一位家長,她們都會熱心的幫我。

    就是他們這樣一個個的善舉,讓我很感激,懂得了善良會到給你溫暖,同時我也應該把善良給給她們。

    ————

    即使在樂意幫助別人的時候,別人不會感激也不會影響你怎麼去做一個善良的人,或者去教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不善良的人

  • 13 # 時光柬季

    你爸爸從小就是這麼教我 要善良 要誠實 不要騙人 不要計較 吃虧就吃虧 導致我在談戀愛的時候因為老實 連遇了兩個渣男 最後還很誠實的相信被甩是我的錯 在為人處事方面 總是很誠實 上學同宿舍的一個同學 每天哄我買飯給她 零用錢本來剛夠用 結果變得很壓縮 還有她的各種算計 都讓我無法喘氣 終於她轉專業走了 我才覺得天終於放晴了 結婚後面對婆婆的各種算計 自己明明知道 但就是習慣性的容忍 不敢言語 直到我媽看不下去教我怎麼還擊 我發現我的世界崩塌了 我爸爸從小在我心目中是最好的爸爸 當然現在也是 可是我覺得他這種洗腦式的教育我的方法原來讓我吃了那麼多的虧 還不知道問題所在 現在我幾乎不聽他的話 但是他聽到我婆婆刻薄我還要勸我不要計較 我真心為他的軟弱而憤怒 婆婆都欺負到我頭上了 他還要我善良 現在看過一些苦情戲 我爸對我的教育方式就像那些女主 我真心受不了

  • 14 # 豌豆教育

    如果孩子太善良以後可能會害了自己,你還願意從小教他善良嗎?你怎麼看?我的回答是我願意。原因如下:

    1.善良的孩子無論對誰,都會表現出善良。醜惡的孩子無論對誰,都會顯露出醜惡。為人父母,你是希望孩子對你善良,還是對你醜惡的。如果你要孩子對你善良,那麼請你從小教育孩子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

    2.既然善良有可能害了孩子,就有可能因為善良而救了孩子。說一個我身邊的例子:一個22歲剛畢業的大學生,正在等著分配工作。路上遇到一個老人,拿的東西太多。小夥子一高興直接把老人送到了家裡。原來老人的兒子是市裡面的一個領導,回來看到小夥子這麼善良,非常欣賞,直接安排在了自己的下屬單位。可以說這是一個因善而結的良緣。

    3.善良可能受害,但絕大部分善良的人,即使受害,往往吃的都是小虧。相反醜惡的孩子要麼不吃虧,吃虧就是無法翻身的大虧。我們不能犯‘’只見賊吃肉,不見賊捱打‘的錯誤。

    5.糾正一下你的觀點。孩子是否善良,大人的教育佔一方面,最主要的方面還在於孩子個人的感悟。做了好事,得到了回報,所以孩子想繼續做好事。相反,孩子做了好事,卻總代人受過,時間長的話,孩子自然就吸取了教訓,知道:用正確的方式,才能把好事做好。

    總之:孩子善良是件好事,千萬不能因為社會出現的小機率醜惡現象,就覺的孩子不應該做好人。記住有善變惡易,有惡變善難。

  • 15 # 月籠西樓

    佛教有句禪語:“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至”,這句話的意思是你做的善事上天都能看得到,都會回報給你。真正的善良不會害自己,即使因為善良可能會給自己帶來短暫的傷害,我仍然願意選擇把善良傳遞給孩子。

    一.善良和懦弱的區別

    善良的意思是心地純潔,純真溫厚,沒有惡意,和善,心地好;亦指和善而不懷惡意的人。懦弱的含義是軟弱無能;柔弱。所以,一個心地善良的人不會傷害到別人,更傷害不到自己。但是不恰當的善良可能會變成懦弱,從而傷害到自己。

    二.善良要有底線的。

    如果不分青紅皂白,毫無原則地對人好,這種善良要不得;無原則無底線的善良就流於爛好人,甚至稱不上善良了。比如,你有個朋友幹了壞事,甚至觸犯了法律法規,但你很“善良”,幫助他隱瞞罪行,隱匿行蹤,這就是一種愚蠢的善良。再比如:你很善良,心懷慈悲,不忍心魚蝦被人類當做美食,於是,你買來大量魚蝦進行放生,倒入附近大河,殊不知,你前腳走後腳就有人快速擄掠走這些魚蝦,他們仍然成了人類的盤中餐;另一種情況是這些魚蝦本來是養殖的,放生到野外大河,很快就會失去生存能力,這是一種無知的善良。

    所以,若理性不存在,則善良無意義。

    三.善良要有一定的鋒芒。

    西方有句諺語說:“通往地獄的道路,往往是善意的石頭鋪成的”這句話的深意不言而喻。先看一個小故事。公司每天早上都會每人發一個雞蛋,小張不喜歡吃雞蛋,每次發了雞蛋都給小王吃。剛開始小王很感謝,久而久之便習慣了。習慣了,便理所當然了。直到有一天,小張將雞蛋給了小紅,小王就不爽了,找小張大吵一架絕交了。她忘記了這個雞蛋本來就是甲的,小張想給誰都可以。

    如果善良沒有鋒芒,就會餵養那些不懂得感恩的人。當他的所求得不到滿足,反咬一口時,你也就成為無辜的受傷者了。

    善良是一種優秀品質,我一定要教導傳承給孩子善良的品質,但是正如知乎上那句高讚的話:我從未決定不再善良,只是決定不再對誰都善良。

  • 16 # 妍奇老師

    中國傳統文化歷來追求一個“善”字:待人處事,強調心存善良、向善之美;與人交往,講究與人為善、樂善好施;對己要求,主張獨善其身、善心常駐。對眾人而言,唯一的權力是法律;對個人而言,唯一的權力是善良。

    有一則小故事是說一場暴風雨過後,成千上萬條魚被捲到一個海灘上,一個小男孩撿到一條便送到大海里,他不厭其煩地撿著。

    一位恰好路過的老人對他說:“你一天也撿不了幾條。”小男孩一邊撿著一邊說:“起碼我撿到的魚,它們得到了新的生命。”一時間,老人為之語塞。

    播種善良,才能收穫希望。一個人可以沒有讓旁人驚羨的姿態,也可以忍受貧窮的生活,但離開了善良卻足以讓人生擱淺和褪色。因為善良是生命的黃金。多一些善良,多一些寬容,人們在生活中可以感受到美好和幸福。這是善良的人們嚮往和追求的,也是我們勤勞的中華民族所提倡和弘揚的。

  • 17 # 之州

    孩子就像一張白紙,可以畫最美的圖畫,正直善良勇敢這些良好的品質是我們對孩子最基本的教育。

    太善良是容易上當的,怎樣教育孩子分辨什麼時候該善良,什麼時候該漠視,是個非常現實的問題,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點著手:

    一、教育孩子結合實際故事

    教育孩子善良,結合實際故事,是最有效果的。讓孩子扮演現實中的角色,孩子就會記住什麼樣的人需要幫助,什麼樣的人是不需要幫助,並且需要提防的人。

    二、請警察叔叔給孩子做課外輔導員

    定期請警察到學校上課,孩子們掌握了識別方法,會擦亮眼睛,提高警惕!

    三、家長和學校聯手,共同教育孩子

    這點很重要,有些家長不重視教育,是不行的。

    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 18 # 劉興福

    這個提問有點蹊蹺:“孩子太善良以後可能會害了自己”,“太善良”與“害自己”有必然聯絡麼?沒有,它們之間只有偶然性,不應該有必然性的。幸好提問者在前邊加了“如果”二字,不然會叫人發懵的。但加了“如果”又把問題放在假設上了,假設一個前提,讓人推導結論,我就只好來個隨便說,當做是遊戲,是玩笑,是不需要講道理的。所以下邊只是我的“表態”。

    善良是人的德性之一,它與身俱來,與身俱去。人與人相處要善良,有的人即使與豬狗貓等動物相處也是推崇善良的。培養小孩子就要培養出他的善良心,無論如何我們也要去教他善良,教他“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教他避開邪惡與汙妄,潔身自好,正正派派地作一個善良的人。但善良不能與傻氣劃等號,傻乎乎地辦事做人,那是愚蠢而不是善良。因此,一個人因為善良他還可以廣接人緣,更容易立足社會,成就事業,豈能害己呢?

  • 19 # 橘媽媽888

    只知道無惡不做,會害了自己,第一次聽說孩子太善良,會害了自己,那可以教育孩子,怎麼去駕馭善良,具體對人對事,我大姐的女兒從小善良,懂事,從小到大,從來沒有是非,對於別人的評論,如果是對點頭贊成,如果是錯的,也不會和別人爭辯,只是一笑而過,參加工作以來,鄉政府普通幹部,到信訪局副局長,老幹局局長,紅十字會會長,從不張揚,踏踏實實幹自己的事情,這是我親眼目睹的一個善良孩子

  • 20 # 老虎嶺往事

    我的觀點是善良不會害了自己。

    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人的本性,善良的人能帶給別人幸福,同時也會得到善良的回報。

    二十四孝中的埋兒奉母,相傳就發生在沂蒙山區的蒙陰縣岱崮鎮朱家莊村。郭巨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後,他把家產分給弟弟。繼母和弟弟對其百般刁難,後弟弟捨棄繼母,郭巨把繼母親接到家中供養。郭巨家境貧困,妻子又生了一男孩,郭巨擔心,養這個孩子影響供養繼母,於是和妻子商議:“兒子可以再有,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些糧食供養母親。”當他們挖坑時,在地下忽見一罈黃金,上面寫著:“天賜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夫妻得到黃金,回家孝敬母親,養活孩子。這個故事就說明了善有善報的道理,現實生活中個別人對善良有些曲解,必須加以澄清。

    一、善良不等於懦弱。善良的人遇事不與別人斤斤計較,總能退讓一步海闊天空,這不是怕事,更不是懦弱,是高尚的道德修為。安徽桐城三尺巷的故事留下千古佳話,在朝為官的張英面對鄰居吳氏侵佔他宅邊地的行為寫下了後人稱道的家書:“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二、善良不等於無能。善良和能力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善良是品德層面,能力是立身之本,善良的人掌握了能力就會造福社會,善良的人沒有一技之長就變成了窩囊。

    三、善良的人吃小虧賺大便宜。善良的人與人交往時多為別人著想,把利益讓給別人,把吃虧留給自己,表面上損失了利益,但卻收穫了品德,積讚了人脈,為日後建功立業打下了堅實基礎。

    德不厚,行不遠。相反,個別人喜歡賺小便宜,甚至離開人的本性,不再善良變成惡人,雖然一時風光,但終會留下罵名,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善良的人總會得到善良的回報,這是人類的必然規律,不用擔心駭子的善良會吃虧。最後再寫出勸人行善的幾句話:善惡終須報,天道有輪迴,不信抬頭望,蒼天饒過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男生普遍喜歡雛田而女生都討厭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