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實事求是

    這個問題問晚了,一般是幼兒園中班慢慢學習認字,大班學習拼音,小學可能兩週到四周時間把拼音學完。都到小學了,這個問題無意義了!

  • 2 # 喵二少的中學課堂

    其實你可以翻一下小學一年級的語文課本就知道這個順序了。

    最開始的部分,是認識簡單的漢字,即“天地人”,“金木水火土”,“口耳目”,“日月水火”。這些是最基本也是最簡單,最常見的漢字。

    這個部分的漢字,在學寫字時主要是模仿,以跟著老師讀課文。在反覆的跟讀與模仿中認識這些漢字。對於一些象形字,主要是讓小孩理解這些簡單漢字的意思,這個時候還沒有學到拼音。

    當這個部分學完以後,也就是能夠認識簡單的漢字以後,才開始學習拼音,逐漸掌握漢字的發音規律,學會拼讀漢字。

  • 3 # 嚴師說字

    秦始皇創立的統一文字“小篆”,奠定了中華民族長期統一的基礎,其施行的“焚書坑儒”斷送了中華文明的根基;65年推廣的“漢語拼音”提高了中華民族的整體文化水平,其硬性推廣也抹殺了中國人民的聰敏智慧的發揮。

    縱觀中華文明五千年,有文字的記載的歷史也有三千多年了。從出土的甲骨文,到我們現在使用的漢字,用拼音識字也就僅僅五十多年的時間。如若不重新迴歸傳統的識字方式,等到那些私塾先生都一個一個的離開人世,中華傳統的識字又要進行考古論證,萬人去挖掘了。那時候,漢字的精髓全無,只剩下一根根空心白骨。那時候具有生命力的漢字也像其它消失的古文字一樣會埋入地下。讓這個唯一具有生命力的文字從地球上就會慢慢消失了。

    在用拼音識字之前,我們的老人或古人用什麼方法識字呢?要說明這個問題,首先說明什麼是漢字?漢字的形成是在秦始皇統一文字後,在漢晉時期經過近千年的演變,開始用筆畫來描述我們現在使用的文字,即現在用的“楷體”,又叫“正書”。漢字的八畫有特定的意義,絕不是隨意捏造的,沒有一點含含糊糊。八畫的產生來源於五經之首《易經》八卦,八卦又與人的發展密切相關。元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為一個完整的空間。表現在漢字中就是八畫,元極是一個點,就像人的生命開始,在高倍顯微鏡下,才可看到的精子和卵子結合成的受精卵,即漢字第一畫“丶”;元極生兩儀,人剛出生不能站立的,躺著就是“橫”;嬰兒隨著時間的增長,10個月左右開始站立,就是一豎;學會站立以後,開始會走動,在大腦的指揮下,引動雙腿,就是撇“丿”和捺“ 乀 ”;由開始學步走直線,逐漸熟練的可以曲線走動,或園或弧,也就是漢字中的折“乛”;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成熟後,可以按一定的軌跡行走,並能有效控制自己的相對運動,也即是八畫中的彎和鉤。所以,認識漢字必須先了解漢字八畫的意義。漢字筆畫(如同化學元素)是組成的獨體文的基本元素,如人是由撇“丿”和捺“㇏”會意而成的;獨體文(如同由同種元素形成的單質)是組成漢字的基本單元,如明是由“日”和“月”會意而成的。組成漢字的基本元素就“八畫”,九萬多個漢字(如同自然界中化合物)也就由不足200個(約140個左右)獨體文會意而成的。破解這140個左右的獨體文是識字的基礎。

    漢字的讀音更為簡單,多數漢字的讀音(約80%)是模擬自然而發音,如“仝”就是模擬打夯時,夯落地發出的“嗵嗵”聲,“仝”是所有讀“tong”聲的音源。約有20%是兩字相切(切開再拼起來)而成的讀音,如山是由“石”和“尖”相切(shi+jian=shan)而成,來說明山是由石頭堆積而成的上小下大的尖形特徵;再如朝(zhaochao)和陽(yang)相切為長(changzhang),表示太陽出來萬物生長(zhang),早晨朝著太陽你的影子最長(chang)。漢字的讀音代表漢字部分意義,並且有“音同意近”的道理,就像同姓兄弟、同氏族有相同的遺傳基因樣。借音是為了完善字的意義,有的字是借組成漢字的某一偏旁字的讀音,如所說的形聲字:樣、洋、氧,羊是他們的父親,都隨父姓,不僅標音(隨父姓)還表意,還有父親的遺傳基因,也就是還有父親的特徵。有的字的讀音是借了完全不同字形的字的讀音,如“秀”借“袖”的讀音來說明作物秀穗就類似手從衣袖中出來樣。所以,漢字的讀音的來歷可以說有兩種:一是擬聲;二是借音。

    對漢字本義的理解是掌握漢字的關鍵。漢字本義是由漢字的字形和漢字的讀音兩方面決定的。在漢字的字形形成過程中,是經過無數先賢多年斟酌確定下來的,不可能不嚴謹。從秦始皇統一文字用的小篆,到用筆畫來組合漢字,形成定型的楷體(正書),兩千多年,才創造了3800多個常用字,可想而知,每年才造幾個字?何況獨體文更是寥寥無幾。就像化學家研究元素的結構性質一樣,在發現的108種元素中,有幾種常見的化學元素,就組成了自然界中幾百萬種物質。一定要讓孩子理解組成漢字的八畫的意義,和常用獨體文的本義。就像知道了化學元素的性質(金屬性、非金屬性),才可推斷化學元素組成的物質的性質。

    過去孩子讀書識字,私塾先生都會向學生傳授漢字的結構和讀音,讓學生加深對漢字意義的理解。雖然不去探索所謂《音韻學》的理論知識,但都是按照傳統的方法去操作。是用會讀的字去標音,就像“秀”標音“袖”樣,利用了漢字“音同意近”的理論。這樣既知道了“秀”的讀音“袖”,又加深了對生字“秀”的理解,同時還複習了已學過的字“袖”,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物”我們可以用“勿”來標音。“勿”是個獨體文,可以從筆畫來釋義,“彡”表示多,理解天天這樣,從不停息;“”表示太陽的相對地球的圓弧形運動軌跡;“勿”的本義是太陽天天東昇西落,從有到無的過程。加偏旁“牜”作歸類符號指示所有事物,都有“勿”屬性,從生到死,從有到無的自然規律。如果用拼音識字來標註,只能知道發音(wu),還要用其他語言來描述其意義,如哲學上所講的“物質的概念”,讓人很難理解。

    漢字中蘊含著中華文明程序中很多歷史、文化、自然科學知識。如:我們齊魯大地的“齊”是由“齊”簡化而來,齊的本義是製作竹簡的過程,將竹子劈開切分系在一起,所以齊借了“切”和“系”的切音(qie+ji=qi),說明我們齊魯大地是文化發源地之一。那麼,由“氵”和“齊”會意而成的“濟”的本義是什麼呢?“氵”是由墨汁的“汁”省形和製作的竹簡“齊”結合,沒有一個合適的定音,意義不會完整,所以就借了計劃的“計”來完善“濟”的意義,墨汁和竹簡要合理計劃生產和購進,任何一方多出都是沒用的。這樣“經濟”一詞的意義也就好理解了;“救濟”也就知道該怎麼操作了;也就明白已經消失的“濟河”、河南的“濟源”和山東的“濟南”中濟的來歷了。再如:年借“碾”音,說明我們祖先已經在2500多年前,知道地球不但自傳,還繞著太陽公轉。滷借“露”音說明鹽結晶的過程,是陰陽離子結合的過程。

    漢語拼音只可標音,不可作為識字的手段。可以對一些搞不清音源的字進行標註,但不可丟掉傳統的音源、音鏈去盲目瞎拼。理解漢字的意義,需要兩把鑰匙,或者說一把鑰匙的兩個鋸齒,缺一是打不開漢字意義這把鎖的。認字的“認”就告訴你怎麼叫“認字”?

  • 4 # babyapple

    這個沒有選擇的餘地吧,生字和拼音是同步進行啊,還有就是如果幼小銜接沒有上的小同學,一年級學拼音會非常吃力,建議拼音還是可以提前進行,如果同期開展的還有英語課,那麼拼音和英語字母會一塌糊塗

  • 5 # 山東東營墾利

    同步進行,漢字和拼音,相輔相成,一氣呵成,對小學生來說,缺一不可,不能分開。

    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單一的學漢字或是學拼音,起不到好的效果,容易丟三落四,南轅北轍,前學後忘,學起來吃力。

    因此,同步進行,強化鞏固,效果會好很多。

  • 6 # 平凡的風景

    幼兒園是先教漢字好,一年級先教拼音認字,學會拼音不認識的字還能查字典,不會寫的字也能拼音代替。拼音對於初學者來說bdpq.zcs與zh.ch.sh很難分得清,需要強化訓練,就現在我有時也分不清是用zcs還是用zh.ch.sh.

    但實際上,先學哪個都沒有特別優勢。

  • 7 # 77BB77

    先教拼音,從源頭上弄懂漢字該怎麼都,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然後在教的同時需要教其認簡單的字,這叫拼音用於於實踐認字,培養其邏輯思維

  • 8 # 六如夢幻

    一、幼兒學習應該先開始認字,因為中國是象形文字。自從秦始皇統一文字以後,文字就一脈相傳,從古到今,一直是象形文字。

    二、認字的過程,就是學習音的過程。除了普通話,還有方言,這些語言的音都可以透過認字的過程教授給幼兒認識。

    三、認字以後,假如遇到陌生的文字不知道發音,還可以透過文字的偏旁部首來查詢拼音,各種字典就可以派上用場了。

  • 9 # 遇見趙老師

    先學漢字好,拼音只是學習漢字的一種工具,而且拼音設計到很多內容,小學一年級的學生還無法完全掌握,只有隨著年齡的增長才能更好的接受。在古代沒有拼音,學生照樣可以學習漢字,就像我們學習電腦一樣,只有先學會使用了而且熟練掌握了,學習程式設計才更加輕鬆。

  • 10 # 弘仁書院

    作為專業的書法培訓學校,從科學的角度分析,一年級的孩子在大多數孩子在幼兒園的時候已經學習過了拼音。

    一般學校語文教材,學生進入一年級之後,拼音和漢字都要開始學習啦。

    ❤如果非得問一個先後?個人建議先從拼音學起,因為拼音的很多筆法變化性比較大。比如寫一個a,先要寫一個弧線,再寫一個豎線,寫弧線的時候,就潛移默化地鍛鍊了孩子的控筆能力。

    等把所有拼音都寫好之後。可以嘗試讓孩子練習書法的基本筆畫和簡單漢字。

    但是現實一點兒講,書法還是要從娃娃抓起,很多幼兒園已經開設了書法課,並且聘請了專業的書法教師隊伍,所以才有了後面進入優質小學的優秀的幼兒園學生。

    很多沒有在幼兒園開設書法課的學校或者是應付書法課的學校。在幼兒園學生畢業以後進入小學,明顯感到在寫字上非常的吃力,對於落後於別人。

  • 11 # 冷飛哥遊戲解說

    孩子剛上一年級的時候,首先從起點開始,老師先教孩子學拼音字母,以及學習目標。如果學漢字的話,根本就沒有學會,無法認漢字。當然要學拼音了,先背拼音字母熟練後,再進行認漢字決定。不管學校學好,還是在家學好,最重要第一時間先做好拼音字母表。剛上一年級的時候,請問大家為什麼要先學漢字呢?孩子有很多字都不認識,所以必須要學拼音熟練度,相信孩子一定能過關哦,我們家長,老師都支援你哦,加油!

  • 12 # 漫藝少兒創意美術教育

    我的教學經驗是建議可以先嚐試學漢字,但有一個要點,必須讓漢字更形象化,找象形文字著手,孩子更容易產生興趣,學習更能夠深入,記憶點會更深!

    拼音相對來講會枯燥一些,不容易引起興趣,漢字認知的興趣調動起來後,孩子會想著認識更多的漢字,那麼,我們就可以切入拼音,孩子更有自己拼讀,會找到自己識字的樂趣!

  • 13 # 家長必懂的核心教育

    幾十年來,語文課本的第一課都是拼音“aoe”,2019年後半年全國開始啟用的部編版新教材中,第一單元是“識字”,第一課是“天、地、人”三個字。

    從實際的教學情況來看,先學漢字的效果要比先學拼音的反饋效果要好。

    在過往的時候,一開始就學習拼音,學生普通缺乏興趣,學生們完全硬啃,效果不是很好。

    現在先學漢字,不去強調陌生拼音,對幼升小的學生來說,一方面能很好的完成過渡,另一方面也能激發學生對語文的興趣,效果較好。

    另一方面從實際的情況來說,語文作為我們的母語課。

    在日常生活中,其實我們都已經是在直接進行發音學習了,而且很多學生在入小學之前已經有了拼音認讀的基礎。

    所以對於學生來說,先學拼音還是先學漢字,除了興趣影響之外,其他差別並不大。

    而對於家長來說,處於一年的孩子,正處於新知識的初期,無論是先什麼,最重要的都是踏實的記憶。

    所以家長也不要糾結先學什麼了,要讓還在在三年級前做好記憶、認真、專注的好習慣才是重心。

  • 14 # 道達語文

    首先我要說,這個問題其實是“偽問題”,孩子都上一年級了,學什麼是學校按照國家統一的教學進度來安排的,先學拼音還是漢字,根本用不著家長瞎操心

    其次,說說我的看法和體會。我覺得,這個問題應該是問的是“孩子上一年級前”,要先學拼音還是先學漢字的問題。

    個人覺得,還是要先學漢字,既然上一年級後老師會教拼音,就把這個問題留給老師就行。而且,漢字是形象化的文字,比起拼音更容易記憶,孩子不會讀的字,不必急著想讓他(她)自己透過拼音解決,家長可以直接教他們讀音。

    而且,拼音就像英文,有的家長又急著想讓孩子早點學英語,英語?拼音?可能孩子們識別起來會有困難。(其實,學英文也一樣,先會讀,不一定要會拼寫)急於求成,揠苗助長,有時反而會事倍功半,甚至功虧一簣。

    凡事都有規律,教育也一樣。專業的事情,還是交給專業的人去做為好。

  • 15 # 啟辰書畫

    拼音和漢字兩者都很重要,但對於剛上一年級的孩子來說,一定要先學好漢字,因為不認識字的話直接關係到孩子的考試成績!

    舉個例子:我孩子由於上小學之前識字量不夠,一年級上學期對於大人和孩子來說,簡直就是噩夢,因為每次考試的時候老師不會所有的題都讀,即使讀了題但由於孩子不認識,對於他來說意味著這些題都是天書,可想而知老師結果一定不理想。

    這種時候老師會經常找家長和孩子,家長頭疼,孩子痛苦,我家孩子甚至有時候做夢都是考試[捂臉]!這種情況差不多持續了一個學期,直到秋季才有好轉。如果這個時候他有一定的識字量,哪怕不會拼音,至少每道題的字是認識的!

  • 16 # 三言兩語說早教

    學好拼音,是一年級學習重點,也是接下來學習語文內容的基礎。漢字可以平時積累,比如多看繪本圖書,或者一些親子閱讀內容。兩者不影響。

  • 17 # 牛小歪

    隔山打牛的問題。

    誰家的娃娃是進了小學才接觸文化教育的???娃娃在這個世界上先從生活體驗中看到的是文字還是拼音?好奇的娃娃會問媽媽,它怎麼寫出來的還是會問怎麼拼出來的?[呲牙]

  • 18 # 宋穎輝

    作為一個常年教語文的老師,個人認為上半學期學拼音,把傳統的國學之基礎打好,然後下半學期開始接觸識字,不要急,拼音只有最早的時候學紮實了,將來受益一輩子,而識字是在以後的很多年都會不斷的學習的 因此拼音一定要學好,讀標準,不能急功近利,那樣只能影響學生後面的語文學習。

  • 19 # 小i老師

    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以及一些帶幼小的同事的經驗分享:

    先學漢字,識字量達到一定程度之後再學拼音

    為什麼要先學漢字?

    如果孩子先學拼音,他學完拼音再去看漢字的時候,他會一個個的去拼,會有一定的侷限,不利於識字量的最大化的積累

    建議先帶著他讀一些繪本,先認識一些字,當他再去學習拼音的時候,學完再回來認字,會自己去理解到哦原來這個字在拼音裡面這麼念

    ……

    先學一段時間識字再學拼音,對著一天電腦,眼睛太疼,就回答到這裡了先

  • 20 # 三無居人

    先學漢字再學拼音,拼音是屬於符號,是抽象的,漢字本身是象形字,對於7歲左右的孩子,影象能力要遠遠強於抽象能力,特別是孩子這時的抽象思維未形成,如果從先教拼音,就是把中國的孩子當成外國人一樣教漢字,這樣教孩子會認為漢字很難學,對漢字失去興趣,所以2017年開始,部編教材統一要求先學漢字再學拼音,就是教育迴歸,要知道中國幾千年來學漢字都是沒有拼音的,拼音不過是五四之後的泊來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看待有人在超市裡先喝水後付款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