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直覺思維

    孩子叛逆的根源就是成長。這是我之前的回答,你可以參考一下:

    1,青春期的孩子認為自己是成人了,想表現出成人應該有的樣子。在心理渴望父母把他看作大人,不再像以前一樣管著他。但是他思想還是幼稚的,盲目的。這就是成人感和幼稚感的矛盾。

    2,隨著性特徵的發育成熟,產生了渴望與異性交往的想法。但是由於家庭和學校的壓制,又形成了渴求與壓制矛盾。

    3,認為自己已經成人,不願意再受父母照顧或干預,反之會產生對抗和厭煩,但是在很多方面又無法獨立,比如生活經驗,經濟等還要依賴父母,這就是獨立與依賴的矛盾。

  • 2 # 家華達令

    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成長過程的不同階段都可能發生,且有多種表現。如對正面宣傳作不認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對先進人物、榜樣無端懷疑,甚至根本否定;對不良傾向持認同情感,大喝其彩;對思想教育及守則遵紀的消極、抵制、蔑視對抗等等。

    形成機制

    逆反心理的形成是一系列的心理活動過程的結果。其心理機制的過程是:首先,是教育的內容及相關的資訊在特定的教育情景中,引起受教育者的注意;其次,是受教育者接觸並理解教育的內容(資訊),並將所理解的資訊及所形成的觀點和態度與自己原有的認知結構(包括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知識修養)和態度觀念加以比較;最後,經過比較、分析,作出接受或抵制的態度反應。

    如果受教育者經過比較分析之後,確認與原有的認知相悖就產生抵制,進而產生逆反心理。可見,逆反心理的實質是一種特殊的反對態度,是青少年在社會化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一種穩定的逆向心理傾向。

    原因表現

    產生這種逆反心理的原因表現在兩個方面:

    主觀上,是青少年正處於“過渡期”,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成人的監護。他們反對成人把當“小孩”,要求以成人自居。為了表現自己的“非凡”,就對任何事物傾向於持批判態度。正是由於他們感到或擔心外界無視自己的獨立存在,才產生了用各種手段、方法來確立“自我”與外界對立的情感。

    客觀方面,教育者的可信任度、教育手段、方法、地點的不適當,往往也會導致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產生的原因有三種:

    一是好奇心,例如,一些不健康的文藝作品,越是受批評,人們越是想看,想方設法要弄到手,一睹為快。這些都是由於好奇心的緣故。

    二是對立情緒,任憑你“苦口婆心”,千言萬語,他卻無動於衷,認為你是虛情假意,吹毛求疵。

    三是心理上的需要,孩子對於越是得不到的東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觸的東西,越想接觸;越是不讓知道的事情,越想知道。這是人們心理發展的一般規律,由於孩子理智程度較差,這種欲求也更強烈。

    如何緩解孩子的逆反心理

    當孩子進入到青春期,他們由兒童向成年人過渡,開始有了自我的意識,對於父母強加給他的意願,就開始出現了逆反心理,而每當這個時候,就是父母對如何教育青春期孩子最為頭疼的時候,既然對於孩子的這些逆反心理,只要父母注意到以下幾點,完全是可以緩解的。下面就家長如何緩解孩子的逆反心理,提出以下幾個方法:

    A 尊重孩子

    當處於青春期的孩子,他們是最需要得到他人認同與他人尊重的時期。當孩子對你的意願表現出逆反時,家長不要急著去進行鎮壓,而要想一想,他們為什麼會反抗。同時你可以向他表示:“我尊重你的看法”,或“你儘量舉例說明”,這樣你就贏了一大半,你千萬不要說:“你所說的是兩碼子事,根本是風馬牛不相及。”或者“你的觀點微不足道,這是不對的”。

    千萬不要去忽略孩子的意見!不要過度表現出對事情瞭若指掌或經驗老道的樣子,對孩子的反對意見,表現出不在乎或不重視,這會激怒孩子。應該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意見,尤其是將內心的感覺表達出來,然後給予完全的重視和關心。讓別人覺得他的反對意見是很獨特的見解,讓他們知道他們的確與眾不同。

    注意語言

    說話時注意語氣、語調與用詞。儘量避免使用命令的辭令,青春期的孩子不喜歡被命令、被駕馭、被強迫或被規定做任何事。有些字像“應該”、“必須”、“務必”、“一定”等,都是激起反抗情緒的禍源,命令會引起抗拒的心理。相反,應該以徵求同意的方式。儘量使用“我們”,而不要使用“你”或“你們”。千萬不要硬碰硬,你最好說出你的道理、想法、觀念、意見、理想和問題。儘量避免使用那些容易引起磨擦的文字,造成不愉快的關係。

    C 委婉的糾正孩子的錯誤

    當孩子出現錯誤時,不要過份的指責與強調,應該委婉的提出。如果你毫不留情地揪出他們的錯誤,就等於激起他們反對你。事實上,所有的人際關係中都如此。奇怪的是,絕大多數人卻都喜歡這麼做。他們總是喜歡糾正孩子,指出孩子的錯誤,對於孩子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去吹毛求疵,潑孩子冷水,透過這些來證明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與價值,希望讓孩子繼續依賴自己,卻不明白,越這樣做,孩子的逆反心理越強。

    D 學會聆聽

    當問題出現時,家長可以先提出問題,然後注意聆聽孩子的想法。到目前為止,緩和反抗情緒最有價值的方法,就是提出問題,並注意聆聽,而這兩者都需要耐心。當你聽到孩子的反對意見時,要故作鎮定狀,並表現出聽得津津有味的模樣,這確實不容易。大多數情況下父母都會迫不及待地予以辯駁,而且大多數人也都認為,他們必須舉出事實“糾正別人”,以及給這個持反對意見的人“洗洗腦”。但是,應當暫時控制住這股衝動,再想想為什麼別人會反對。一般來講,這也不過是做一項決定前的一種過程而已。如果一個人說:“等一下,讓我再想一想。你要求我改變,做我從來沒做過的事,我不能這麼爽快答應你。”這非常合情合理,所以拖延一點時間是必然的。因此,提出問題和耐心的傾聽,就是給予別人必要的喘息時間,以便解除反抗的情緒。 如果家長學會了上面四種方法,那麼,你與孩子不再是敵人,而是朋友。當然,在這裡,家長自己的心態改變是非常重要的,家長要明白,孩子已經不再是一個兒童,他是一個成年人,他有了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思維方式,他已經知道如何去看待問題與思考這個世界與社會。他不再是一個什麼都需要依賴父母的兒童,而是一個有著獨立個體與獨立人格的成年人

  • 3 # 心翔心理

    孩子的逆反心理是由於在成長過程中,孩子的自我意識逐漸發展,主觀能動性越來越強,對成人的要求、訓斥、懲罰等常執拗,、任性、逆向而行。

    產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好奇心、求知慾得不到滿足

    孩子好奇心強,什麼東西都想摸一摸,這常會令人惱怒,從而限制孩子的行動,有時甚至訓斥、懲罰,這樣孩子勢必會反感

    2.自尊心受挫

    小孩子也有自尊心,但是成人往往會忽略,諷刺、挖苦、辱罵等,這樣只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3.家長過於嘮叨

    有些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反反覆覆重複一些話,嘮叨沒完,長時間如此,孩子不僅聽不進去,還會厭煩,從而產生逆反心理

    4.對孩子過分遷就

    有些家長過於寵愛孩子,孩子小時候犯了錯誤也不糾正,等到孩子變得不明是非,家長相管教時,孩子會很不適應,從而出現逆反

    5.孩子對家庭和父母不滿意

    當父母感情不和使孩子心理發生障礙時,孩子往往以逆反行為來表示自己的不滿

  • 4 # 尚善心理

    我是一個11歲的小女孩,接下來由我回答這個問題。

    我來告訴你們,我為什麼叛逆,你們知道嗎?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需要多大的忍受力,每次我媽媽教我學習,我特別煩,自己做作業做得好好的,媽媽在旁邊指手畫腳,你就算打答對了,媽媽也要按自己的方法來說我。

    有一次我在手機上進行網路課程學習,我想點一下手機發言,哪怕只是多點了一下,媽媽也要說,你點什麼點呢,這有什麼好點的啊!我媽媽和我一起學習時壓力很大,自己學習就不會

  • 5 # 使用者3357266846

    成長期孩子靈魂暫沒配位,短時效奇異設想,怪異動作,都是正常人理現象,閱歷多者言,孩子存在叛逆思想和非正常動作,都和平常生存環境影響成特定起因,正確疏導是關鍵點,逐情適哺怡情育導,更高要求人文文化總源,理性幫助融入各域地元責任文化,

  • 6 # Ada智愛家長學堂

    所謂叛逆,其實不過是一種對主流要求、或者是規範的試探和挑戰。我們說孩子叛逆,是因為他們不遵守規則,不聽父母的話,甚至頂嘴、故意為之...這樣看來,其實叛逆是一種本能,生命追求自由、抗拒束縛的本能。

    在生活中,孩子的叛逆行為多少,強度高低,其實與環境分不開,也直接受到孩子心理需求和情緒的影響。他們之間的關係是:

    孩子心理需求被滿足,正面情緒主導,願意積極主動呼叫自己自控和克服困難的能力,那麼呈現出來的就是孩子配合努力,不叛逆。

    如果孩子心理需求沒有獲得滿足,負面情緒主導,本身就亞歷山大了,他就不願意去面對更多的困難,比如要遵守規則而產生的勸服自己遵守規則放棄自由的壓力,實際上這樣子,孩子所面對的壓力,要比正面情緒時面對的多的多,所以他們寧願去叛逆,來表達抗拒壓力的目的。但常常,在這種情形下產生的叛逆行為,也並沒有幫助他們達成所謂自由的目標,只因為情緒上來了,理智不作用,而做出極端決定。

  • 7 # 家人食堂

    期望不切實際

    現在的家長大多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他們往往忽視了孩子自身的素質和能力,不考慮他們的興趣、愛好,強迫孩子接受自己煞費苦心設計好的藍圖,硬要他們去做一時還難以做到的事情,其結果只能是適得其反,甚至一事無成,這種拔苗助長的做法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對立情緒。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家長提出的要求,應比孩子的實際能力略高一點。”使他們經過努力,都能圓滿完成任務,享受到成功的喜悅。這樣,孩子就會不斷增強自信心和成就感。

    過於嚴厲,損傷孩子自尊心

    現在,有些家長還是滿腦子的“不打不成材”的觀念。認為“嚴”就是體罰,很少考慮孩子的自尊心,隨意在外人面前揭孩子的短處,甚至諷刺、挖苦,有時還要對孩子動武。正確的做法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把他們當成一個開始有獨立意識的小夥伴,有事商量著來辦,平等相待,循循善誘,以理服人,以情動人。千萬不可居高臨下,以勢壓服。

    壓抑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的探索心理特別強,世界對他們來說充滿神秘和驚奇,大人司空見慣,不以為然的事物,他們都要問問、玩玩、摸摸,有時就難免會闖禍。如果家長不瞭解他們的好奇心,認為這是胡鬧,不分青紅皂白地呵斥、打罵孩子,就很自然地會引起他們的不滿情緒。明智的家長應該這樣告訴孩子:你想知道的事情,我們也很想知道,你如果告訴爸爸媽媽,我們會想辦法幫你解答問題的。這樣,既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又使他們懂得了不少道理。

    反覆嘮叨,引起厭煩

    有些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唯恐他們不聽,就反反覆覆、嘮嘮叨叨不休。如果孩子長期處於這種“馬拉松”式的說教環境中,就會產生心理障礙。即使明知道家長說得有理,他們也不樂意聽。所以,我們在教育孩子時,必須要言不煩,並且尊重他們,留給他們情緒變換和思考的餘地,孩子有了思想準備,就相對容易接受大人的意見。

  • 8 # 紅蓮心語

    我們說孩子的逆反心理,這是一種人生經歷的過程。如青春期的孩子,在處於幼稚狀態,不正確對待加以教育,可能一失足則成千古恨。

  • 9 # 筆下點史

    人一路走過來都有一個過程,那就是從小到大,每個小孩子內心都藏有波瀾壯闊的畫卷,至於為什麼小孩子會叛逆,我們根據自己的經歷來做一個分析。

    一、小的時候,孩子的內心是不夠成熟的,這個時候的孩子更多的是希望被尊重,希望被認可,每個孩子都帶有這種小小的期盼,甚至長大的大人都需要這一些。根據上面說的,父母往往更多的是去責備孩子,一但說了什麼,孩子不聽就會被罵,被打,就會給孩子的內心積累更多的失望,這就是叛逆的“原始積累”。

    二、孩子在小的時候容易下意識去模仿某些東西,比如:認為有趣的、好玩的、酷的、帥的等等一系列。這一些是直接構築孩子內心第一道牆,大人一般會認為幼稚,覺得讀書才是最好的,這些都不會被認可,往往容易跟孩子產生隔閡。隔閡絕對是孩子叛逆的“最初來源之一”。因為大人的內心是成熟了的,假如用大人的內心世界去要求一個小孩子,那麼代溝就隨之成形,這也是孩子叛逆“最初來源之一”。

    三、對於孩子的叛逆大多數是家長說話,孩子不聽,為什麼會這樣呢?那就是孩子說話的時候,家長也沒有聽。根據中小學生家庭問卷調查中顯示,孩子在自己想法,爸媽不認同甚至懶得聽的機率在50%以上,爸媽聽了不理解的在35%,爸媽聽了認同且支援的只有可憐的15%左右。

    其實爸媽都不樂意聽孩子的內心,不願意去走進孩子的世界,那麼孩子就會尋找外界的慰藉,去尋找新的朋友作為自己的學習物件。到了這個時候,孩子開始漸漸的不聽父母的話,就開始有了叛逆的苗頭,並且伴隨著父母的責罵、呵斥等等會產生更多的逆反心理,到了這一步更嚴重的離家出走、夜不歸宿、上網尋求虛幻世界等等就隨之而來。

    被讚美是每個人都喜歡的,那麼孩子只會放大這一個現象。當你在讚美孩子的時候,孩子內心的世界得到了滿足,那麼就很容易跟你做成”朋友,這個時候你就獲得了更多的進入孩子內心世界的機會,減少了孩子叛逆。

    結論:

    一、溝通是最好的心靈橋樑,一定要學會溝通。

    二、學會認可孩子的內心世界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三、讚美孩子所做之事,不要一昧責罵以及訓斥。

    四、保持家庭的和諧是給孩子最好的環境。

  • 10 # 進擊的理想主義者

    因為孩子要長大,如果你足夠尊重和懂教育的話,你應該支援孩子去叛逆,並想辦法讓他說更多。

    水流只能被引導,堵是堵不住的。

    如果你一直以“叛逆”來說事,那麼等到他長大了,有能力脫離你的控制了,那麼你們之間必然爆發一場戰爭以達到新的平衡。

    我建議的做法是,尊重孩子,允許自由,允許犯錯。一定要交心,如果現狀是已經很久沒有交心的談話了,那麼必須認識到自己的問題。

    教育是門學問,非天賦非思考可以獲得,學習是必須經歷的,休想不學而獲!

  • 11 # 學樂幫資訊頻道

    1、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太高。父母直接為孩子設計好將來的發展方向,要求孩子絕對的服從自己的決定,例如:有的家長不許孩子出去玩、不許看電視等等,這樣的一個強制性灌輸會使孩子產生反感情緒。

    2、父母對對孩子過於嚴厲。大多數父母總是以挑剔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的成績,然後隨意在外人面前揭露孩子的短處。例如:你看誰誰家孩子語文、數學得了100分,你怎麼就考不上呢?”作為家長你可知道這樣的做法無不傷害著孩子的自尊心。

    3、父母壓制孩子的好奇心。當孩子2-3歲時,正是出於對世界好奇的階段,所以就會出現孩子一天問好多為什麼,家長心情好的時候,會做到有問必答,那如果家長心情不美麗時,就會認為孩子在無理取鬧,有的家長甚至會打罵孩子,這樣的行為很容易引起孩子的不滿情緒。

    4、家長的反覆嘮叨、喋喋不休。當孩子正在玩遊戲,你過去叫孩子吃飯時,孩子一直坐在那裡,沒有起身,你會不會一直唸叨孩子呢?試想一下你正在工作,當一個人一直在你身邊說話,你是什麼樣的感受呢?一位家長說“煩死了”,一個成年人都是這樣的感受,那孩子長期處於這樣的環境,能不產生逆反心理嗎?

  • 12 # 開心隨筆

    因為思維價值和父母不同,導致雙方不能互相理解,長輩往往佔據道德高點批評孩子,而孩子不能反抗,次次積累加上大環境影響,叛逆出現。

  • 13 # C媽每日分享

    叛逆是孩子長大的一種表現,他們想所有的事情自己最決定,像大人一樣的生活,另外,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雄激素和雌激素分泌過旺,導致孩子的心裡很煩躁,所以出現了所謂的叛逆。

  • 14 # 情繫廣播義蘭高歌

    人不是一生下來就成大人的,都是經歷從小到成年最後到老年最終走向死亡。而人這一生要分幾個階段。幼年,童年,青年,老年。孩子有逆反心理,正好處在青春期的年齡,處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正是發育時期,身體激素分泌不穩定,我們常說的荷爾蒙,這時候的孩波動性大。想象力豐富,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他們的想法和成年人的想法和思維方式是不一樣的,是背道而行的。也就是常說的逆反心裡。孩子的想法,做法,做事有時會出乎成人的意料。會因一點小事離家出走。等等超出大人的思維想象的舉動和行為。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個機能的完善,身體激素的穩定,這種逆反現象會消失。在這個時期,家長要做道以下幾點。第一點:要和孩子做朋友,交流溝通,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以便更好的解決他們要做的事。第二點:我們是過來人,也從那個時期過來的。多站在孩子這邊想問題。第三點:平時多關心孩子的起居和學習情況。早發現問題早解決。最後平時要注意,孩子都跟什麼樣人交往。這個很重要,這個時期的孩子宜學壞,接觸什麼人,對孩子影響非常大,常言道,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講的很有道理。但也不要杞人憂天,順其自然會更好。以上所講僅供參考。情繫廣播義蘭傳媒。

  • 15 # 兒童康復醫生郭小州

    這個正常。一般兩歲左右孩子就會迎來人生第一個反抗期。孩子逆反很多時候是因為覺得自己是個大人了,有自己的主見了,所以什麼都想按自己的願意來做。還有就是家長的不理解,對孩子管教過於嚴格,讓孩子有牴觸情緒。家長在面對逆反期的孩子,要多點耐性,多點傾聽,多點接納,多點關愛。和孩子一起努力走過每一個逆反期。家長的關愛和理解是很重要的。

  • 16 # 亞雪心理話

    個人認為:如果孩子剛剛讓家長覺得他們有逆反心理,不要著急,這只是他們長大了,有了自己的思考。家長第一步要先尊重孩子,做不到這一點,之後孩子的反抗言行,可能就是主動的逆反了。

  • 17 # 晗小含

    孩子有逆反心理就說明孩子開始有自己的想法了,他會認為自己做的是對的,慢慢就開始頂嘴,反抗,渴望自由家長要多和孩子溝通,尊重孩子,允許自由,允許犯錯。一定要交心,如果現狀是已經很久沒有交心的談話了,那麼必須認識到自己的問題。

  • 18 # 辣爸嘚啵嘚

    孩子之所以有逆反心理,我覺的跟家庭教育,父母的育兒風格是息息相關的。有逆反心理的孩子,其父母或多或少的有些“跑偏”。打鐵還需自身硬,若想培養出一個積極健康,陽光向上的孩子來,父母也要努力。

    孩子有逆反心理的原因如下:

    1,父母太過於嚴厲。管教孩子的方式屬於強硬派,尤其孩子出現錯誤的時候,輕者嚴加呵斥,重者打罵。有句話說的好“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在這種環境下,極容易產生逆反心理。

    2,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太高。“我希望你將來成為一個科學家”“我希望你這次考試能得第一名”“我希望你把心思全部用在學習上”等等,對大人來說這是期望,對孩子來說,這就是壓力,人長期處在一個有壓力的環境中,心理肯定會發生一些變化。

    3,一直嘮叨孩子。這種情況可能是最常見的一種教育方式。從早上起來,一直到晚上睡覺,孩子的身邊總有一個“話嘮”媽媽,各種事情都反覆的提醒。最終孩子不勝其煩,消極抵抗。

    4,壓抑孩子。孩子對一些事物,也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對一些未知的東西也有好奇心,如果父母一味的以獨裁的方式強加自己的觀點給孩子的話,只會激發孩子更大的牴觸。

    以上四條就是孩子有逆反心理的常見原因,我們中國式的育兒方式,總少不了“棍棒之下出孝子”,或者“學生的任務就只有學習”這種思想,但這樣會越來越增加孩子的抵抗心理,讓孩子更加的難以管教。

    父母也要經常的審視自己,看看哪些地方做的不對,是否有更好的改善辦法,只有這樣,自己才能進步,孩子也才能進步。

  • 19 # 壹念心理

    逆反,也叫叛逆,從字面意思上也可以看出來,就是要逆著反著去做事情。

    從心理學的意義上來說,逆反心理就是指個體用相反的態度與行為來,對外界的勸導作出反應的現象。

    逆反心理是一種心理的抗拒反應,它是個體在適應環境過程中一種常見的心理現象。

    我們可以從兩個層面來認識這個問題。

    首先,生理層面。

    根據人的生理成長規律,人的一生有三個叛逆期:

    第一逆反期:兩歲時出現的叛逆行為是人生第一個叛逆期的表現,稱“寶寶叛逆期”;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可怕的兩歲。

    第二個叛逆期:七歲左右,是人生第二個逆反期,稱為“兒童逆反期”;

    第三個逆反期:12-18歲是人生第三個逆反期,這是大家所熟知的“青春叛逆期”。

    不同的叛逆期,有不同的個性發展、心理生理發育特點,父母應對的方法也要不同。

    其次,心理層面。

    第一,超限逆反。

    超限逆反是指機體過度的接受某種刺激後出現的逃避反應。

    人對任何刺激的接受都有一定的限度。即使能給人帶來巨大滿足的刺激,也不能超過那個限度,如果超過限度,對個體就會形成壓力,甚至傷害,這時候人就會採取措施來逃避刺激。也就是出現了超限逆反。

    比如,即使你再喜歡吃的食物,如果天天吃也會倒胃口。還有孩子的逆反,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父母整天喋喋不休,讓這種刺激超過了孩子的可接受的限度,所以就產生了叛逆。

    第三,禁果逆反。

    禁果逆反是指, 理由不充分的禁止反而會激發人們更強烈的探究慾望。人們往往會認為不讓吃的果子特別甜,越是被禁止的事情,越偏偏有人去做,這就是禁果逆反。

    因為,人類的天性就喜歡探究未知。所以,如果沒有充分的理由,只是對事情簡單粗暴地禁止,這反倒激起了人做這件事情的強烈的好奇心。日常生活中一些被禁止的電影或者書籍,倒更刺激了人去看的興趣。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是如此,對於現在孩子的網癮,如果只是簡單粗暴地禁止,倒更激起了他們的好奇心和刺激感,更容易讓孩子沉迷於網路遊戲。

    瞭解了逆反心理產生的原因,我們也就需要更加客觀地看待,並有針對性的去解決各類叛逆的情況。

  • 20 # 佐咖著作

    1 期望不切實際

    現在的家長大多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他們往往忽視了孩子自身的素質和能力,不考慮他們的興趣、愛好,強迫孩子接受自己煞費苦心設計好的藍圖,硬要他們去做一時還難以做到的事情,其結果只能是適得其反,甚至一事無成,這種拔苗助長的做法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對立情緒。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家長提出的要求,應比孩子的實際能力略高一點。”使他們經過努力,都能圓滿完成任務,享受到成功的喜悅。這樣,孩子就會不斷增強自信心和成就感。

    2 過於嚴厲,損傷孩子自尊心

    現在,有些家長還是滿腦子的“不打不成材”的觀念。認為“嚴”就是體罰,很少考慮孩子的自尊心,隨意在外人面前揭孩子的短處,甚至諷刺、挖苦,有時還要對孩子動武。正確的做法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把他們當成一個開始有獨立意識的小夥伴,有事商量著來辦,平等相待,循循善誘,以理服人,以情動人。千萬不可居高臨下,以勢壓服。

    3 壓抑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的探索心理特別強,世界對他們來說充滿神秘和驚奇,大人司空見慣,不以為然的事物,他們都要問問、玩玩、摸摸,有時就難免會闖禍。如果家長不瞭解他們的好奇心,認為這是胡鬧,不分青紅皂白地呵斥、打罵孩子,就很自然地會引起他們的不滿情緒。明智的家長應該這樣告訴孩子:你想知道的事情,我們也很想知道,你如果告訴爸爸媽媽,我們會想辦法幫你解答問題的。這樣,既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又使他們懂得了不少道理。

    4 反覆嘮叨,引起厭煩

    有些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唯恐他們不聽,就反反覆覆、嘮嘮叨叨不休。如果孩子長期處於這種“馬拉松”式的說教環境中,就會產生心理障礙。即使明知道家長說得有理,他們也不樂意聽。所以,我們在教育孩子時,必須要言不煩,並且尊重他們,留給他們情緒變換和思考的餘地,孩子有了思想準備,就相對容易接受大人的意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安於現狀和知足常樂是一回事嗎?它們本質的區別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