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浮雲過太空

    在教育學裡面,有一種稱為強化的教育方法,強化分為兩種,正強化和負強化。正強化就是給你一個你喜歡的獎勵,比如上課好好聽可以獎勵一朵小紅花。負強化就是拿走一個你喜歡的東西,比如考試不好就不能看電視。正強化可以就是通俗說的獎勵,負強化就是通俗說的懲罰,兩者都是教育方法,主要是使用的老師要學會把握,任何一種工具和獎勵都是雙刃劍,對於被教育者來說,也要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和自律,兩者結合才能發揮最大的效果。

  • 2 # 消防橙

    獎懲相互依存,共同維繫良好的秩序。為什麼國家會有公檢法?成人犯了錯誤,難道只是“愛心教育”了事,沒有相應的規章制度懲處?犯罪了,難道不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學校也不外乎此理,只有獎勵、鼓勵,缺失懲罰、批評,這就會讓教育呈現殘缺狀態。

    懲戒在人的成長中非常重要。一個經常犯錯誤卻從來沒被懲戒的學生,進入社會後,那顆心可能隨時會像玻璃一樣碎掉,也可產生極端的心理和行為。反對懲戒的人,你認為社會所有人、所有機構,都會對你的孩子充滿“愛心”嗎?常識是,犯錯誤就要承擔責任,接受批評教育,直至接受懲戒。成人如此,孩子也一樣。

    老師使用懲戒權,是讓孩子明辨是非,懂得責任擔當,實際上是維護孩子的長遠利益,同樣是維護教師、教育的尊嚴。一些孩子可以用非懲戒方式改正錯誤,但不是所有孩子都如此,確實有熊孩子,家長、老師都沒辦法,大家又不去懲戒,試想最後會發展成什麼樣子?

    是否使用懲戒權不是判定老師優劣的標準。有從來不使用懲戒的老師,有經常使用懲戒權的老師,因人而異。在守法合規的前提下,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都是應當被允許的。

  • 3 # 一隻虎99

    一個映象的問題,法律的審判是不是道德的無能!誇獎式的教育,是不是教師優秀的表現!教無定法,學無定式啊,在合適的時候用合適的方法才是正解!面對獨立的個體,適合才是王道!

  • 4 # laoyuan5

    懲罰式的教育,是不是老師無能的表現?

    個人認為教育需要懲罰與懲戒。

    古人有云,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人在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犯錯誤,犯錯就應該受到懲罰。這是規則,人生活在社會大群體中,不能完全以自我為中心,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道德-規則-規範-法制。

    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對犯錯學生實施懲罰,無可厚非。在今天教育大環境中,必須對犯錯誤的學生予以懲戒。

    2019年11月,司法部發布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

    但教師在懲戒學生時要把握好度,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既是對學生的成長負責,也是對自己的保護。

  • 5 # 良策之師老馬

    教育懲戒和懲罰的混淆。

    教育懲戒是國家賦予教師的權利。和懲罰不同。有時候懲戒和懲罰又有密切的聯絡。那麼怎麼樣區別懲戒和懲罰呢?教育法也給出了明確的規定。這一點咱們下面在說。

    當孩子犯錯誤。適當批評教育是幫助孩子改正錯誤。但是不可以體罰孩子。這是孩子人身安全的權利。但不意味著孩子在學校可以肆無忌憚的當皇上。部分家長看不得孩子受一點委屈。老師正常的批評教育。不明事理的家長不依不饒。這不是疼愛孩子。而是溺愛。這會導致孩子思想上的畸形。

    當然網上也有教師有失師德。對孩子使用暴力。使得孩子嚴重受傷。這肯定不可以的。不過請放心。如今的社會大多數老師都不會那樣做的。法律對於這點也有明確的規定。那麼有一個問題。不批評教育不行。使用暴力更不行。怎麼把握這個尺度呢?接下來講講幾個原則。

    國家賦予教師的懲戒權應該遵循的原則。

    教師擁有懲戒權。這也是國家提倡的。國家懂教育。也對懲戒權的使用規定如下幾個原則。

    1.合法性原則

    依法行使教育懲戒權是教師依法施教的當然要求。教師要正當行使教育懲戒權,不得違反法律的規定。我國在多部法律明確規定教師不得侮辱、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不得侵犯學生的生命健康權、人格尊嚴權、隱私權、名譽權、財產權、受教育權等法定權利。因此,教師教育懲戒權的範圍應止步於學生的正當權利。除了要符合實體法之外,教師行使教育懲戒權還應講究正當程式。用於懲戒的規則必須提前確定地讓每一個學生知曉,實施懲戒之前要給犯錯誤的學生足夠的提醒與告誡,要給學生辯解的機會與權利。

    2.合教育性原則

    教育懲戒的目的不是為了懲罰學生,不是為了給學生造成痛苦,而是為制止不當行為,幫助學生改正錯誤。因此,要做到合教育性就要求在行使教育懲戒權時要遵循必要性原則。所謂必要性,即能夠使用其他更溫和的教育方式達到教育目的,就儘量使用其他更溫和的方式;能夠使用更加輕的教育懲戒方式達到教育目的的,就儘量使用更加輕的教育懲戒方式。教育要講究因材施教,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此,在行使教育懲戒權既要遵循規則的普適性又要照顧學生的個體差異。

    3.教育懲戒與其他教育方式相結合的原則

    從斯金納的理論中我們可以知道,教育懲戒有其自身優缺點,它能夠抑制學生的不當行為,但是它不能促進良好行為的養成。教育不能僅僅滿足於暫時抑制學生的不當行為,還要努力促成學生良好行為的養成。因此,教育懲戒要與其他教育方式相結合。當我們運用教育懲戒權制止了學生的暴力行為的時候,我們還要透過說理改變學生的認知,讓學生認識到暴力行為的危害,透過賞識等正面強化的方式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人際交往模式。總之,我們不能只滿足於不讓學生做什麼,我們還要讓學生明白可以做什麼,並且讓學生努力做成。

    4.無冷靜不教育原則

    當今社會,各界對教育與教師的關注越來越多,期待越來越大,學校內部對教師的各種考評更是多如牛毛,家長與學生的權利意識越來越強,這一切導致教師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教師也是凡人,也有七情六慾,面對巨大壓力亦會有情緒失控的時候。人在不冷靜的時候容易做出不理智的行為。大多數的懲戒不當的教育事故都是在教師情緒失控的時候發生的。因此,在面對犯錯誤的學生時,當覺察到自己的情緒不正常時,教師可以先遠離學生,等自己冷靜下來在處理,做到無冷靜不教育。

    作為家長。該如何看待教師對學生的教育呢?

    作為家長首先冷靜對待。教師不會對孩子成為仇人。每一個教師都有師德。百年大計,教育為先。需要教師來教育。知識改變命運。知識就是力量。需要教師來作為學生的引路人。

    有時候需要換位思考問題。自己的更瞭解自己的孩子。既然想把孩子送到學校。那麼就是希望孩子將來是一個有文化人。不希望孩子滿嘴髒話。成為不良少年。孩子在家十分調皮。頂撞。作業不好好完成。家長管不了。孩子到了學校。肯定要有規矩。孩子散漫慣了。教師一批評他。回家後孩子哭訴。如果是嚴重的體罰,肯定不行。如果是正常的批評教育。家長不由分說的去學校理論個一二三。那麼捫心自問。家長讓老師怎麼做?家長又想孩子管理好。又不想孩子受一丁點挫折。這樣對孩子發展並不好。

    家長和教師應該是相互合作的關係。而不是敵對關係。兩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把孩子教育成國家棟梁。孩子一旦出現道路上的偏差。家長和老師相互溝通。因材施教。讓孩子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希望以上對您有幫助。

    我是老馬。更多優質文章持續更新。敬請關注。

  • 6 # yuexiangqinzileyuan

    這要分情況來界定,如果是用簡單粗暴的方式對學生實施身體或心理上的直接傷害,這就不僅僅是無能的表現了更是人品人格的缺失。但是現在的學生教育需要喚醒他們內在的規則意識,要透過適當的懲罰是有必要的。網上不是流行一句“孩子,我希望你遇到一個手握戒尺,眼中有光的老師!”

  • 7 # 丁成133

    不完全,有些懲罰是必要的,也是讓孩子懂得錯了是要承擔責任的。當然教育最好的方式引導,因人施教,和必要的懲罰式教育。

  • 8 # Ting姐來啦

    一輩人經常說的“棍棒底下出孝子”,“打打才能成才”,眾多孩子也是在犯了錯誤就捱打的教育下成長起來的。而很多家長也認為打孩子是一種錯誤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可以歸為“家暴”了。有人認為:被打著長大的孩子要不會很叛逆,要不就是毫無自我意識;鼓勵下成長的孩子很有可能被一點小小的挫折打到,從而一蹶不振。每個家長都有自己的教育方法,並且每個孩子的本身情況也不同。很多父母,都曾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對孩子口出惡言。我們本意是為了孩子好,可一時情緒的宣洩,對孩子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呢?他們能不能像我們一樣,聽完了罵,一會兒就會忘呢?

  • 9 # 大梁在路上

    不是老師無能。

    賞識教育和懲戒教育應該同時存在,而不是極端,只用賞識或只用懲戒教育。

    如果在一個家庭裡,沒有一個角色是比較權威或常說的黑臉兒,這個家庭的孩子會上天。

    所以懲戒教育是底線,必須要有。

    這裡存在一個度的問題,我個人以為應該是二八原則,二分懲戒,八分賞識。如果這個老師常用懲戒,可能教學能力不強,方法不多,所以需要提高自己的能力。

    所以事情都需要辯證來看,不能一棍子打死。

  • 10 # 數學競賽邵志軍老師

    不是,學生做錯了事就應該被老師懲罰,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嚴師出高徒。我也相信99%的老師都是不會虐待學生,都是合理性的懲罰。可是現如今非要提倡什麼禁止體罰,引導教育,可是大家都想想,引導對一部分孩子合適,對所有的孩子都合適嗎?都可以從自身來考慮一下。現在弄的老師教育也好,不教育也罷,到頭害了我們的孩子。體罰絕對不是老師無能的表現,是負責任的表現。

  • 11 # 老張說看

    教育是門大學問,古往今來湧現出數以萬計的教育家,大家。但對懲罰式的教育,都沒有下一個絕對性的定義,因此談不上是教師無能的表現!

  • 12 # 大皮小課堂

    對於懲戒教育,我覺得近年來我們走了一個小的“之”字形。過去上千年,我們的傳統就是主要靠懲戒教育“當家”的,所謂“不打不成器”、“小樹不修不成材”、“棍棒底下出孝子”這些古訓都強調了懲戒的育人作用。但是後來發生了一個轉變。由於實行計劃生育,催生了大量的獨生子女,父母對獨生子女的溺愛讓他們成了“小皇帝”。誰還能批評和懲戒“皇帝”?而且,一旦孩子被懲罰出了什麼問題,誰擔當得起?正是在這樣的大氣候下,“懲戒教育”漸漸式微,代之而起的就是“賞識教育”“激勵教育”“快樂教育”了,“懲戒教育”甚至被認為是無能的表現。

    人們之所以不贊成“懲戒教育”,是因為一個誤區,他們把“懲戒教育”誤以為就是“體罰”。事實上,許多不適當的懲戒懲罰教育其本質正是進行了體罰,而真正好的“懲戒教育”幾乎與體罰無關,而是一門科學,需要講究技巧,例如,要堅持實事求是,和說服教育相結合;要以愛心善意作為懲罰的出發點;要掌握懲戒的時機、心理、方式、數頻、強度、步驟等。美國加州Dann中學的做法很有借鑑意義。該校規定,凡是沒有正當理由的遲到或早退就扣3分,凡是無故缺課就扣5分,吃飯遲到也要扣2分,而當違規分值達到5分,就要在週五的晚上8點至10點到指定的教室自修。這對於期待週末狂歡的學生來說是非常難過的事。

    現在,我們終於把懲戒教育寫在學校管理的規章上了。從輿論看,似乎沒有人反對懲戒教育的存在,只是希望進一步明確懲戒權的範圍、懲戒的方式、懲戒的度,以及明確恰當的懲戒方式,這當然是非常必要的。但現在的問題是,規範而科學的懲戒辦法從哪裡來?教育主管部門也不能在家裡拍腦袋想出來,還是要靠各地學校進行試驗和探索,然後才能形成規範的制度。山東省當然也應該率先進行探索,在實踐的基礎上出臺初步的規範,這個過程顯然不是一蹴而就的。甚至最後應該由教育部根據全國的實踐,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制定懲戒懲罰學生的具體方式,由學校和老師對照執行,從而取締那些奇葩的懲罰措施。

  • 13 # 阿郎小理科

    這個要區別對待,單純的體罰或者是簡單粗暴的學業懲罰肯定是需要杜絕的。

    用教育機智的懲罰教育有時候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 14 # 林夕堂小朱老師

    首先明確回答一下,懲罰式教育,一定不是老師無能的表現。

    在孩子教育的過程中懲罰只是一種規範行為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我們在在蒙氏教育提倡的愛,平等,自由,和規則中很多人對規則都嚴重的低估了。下面有幾點我想談談。

    1,教育在落地的過程中沒有絕對的非此即彼的表達,所謂因材施教。每個孩子的情況不同,學習力不同,家庭環境和背景不同,不可一刀切。

    2,鼓勵,表揚和懲罰都只是一種手段,孩子去要權威的引導,也需要權威的嚴肅批評。但這中間有個平衡點,不能過猶不及,濫用權威的力量。

    3,本就沒有懲罰式教育一詞,教育是個全方位的概念,而懲罰只是一個小手段而已,我們需要做的就是修練自我本身,多探討,多學習,多交流。

    4,能看到孩子和給孩子未來的老師才是好老師。

  • 15 # Paris羅

    不是 人都會有崩潰的臨界點 很正常 一種方法面對無數人 怎麼可能適用於所有人 老師也不是萬能的 一起配合 學習吧

  • 16 # 能量漫漫傳播者

    不懲罰,孩子根本不知道錯在哪裡的,現在都不允許懲罰了,再看看現在孩子的抗壓能力,心裡承受力,抑鬱,焦慮,自殘,自殺,尋死覓活的不在少數。

    現在的孩子抗壓能力是最差的,心裡承受力也是最差的,拌個嘴跳樓了,吵架自殺了,不讓買東西把父母打了,不買手機以死相逼。

    這樣的教育就正確了,越養越廢,不受點皮肉之苦,進入社會他不受點苦,不受罪,他連生存都難。

    古話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如此才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再看看現在,打不得,罵不得,說不得,奉勸世間父母親,管教兒女要嚴緊。寵子無度遺後患,屆時氣你血攻心。

    不是老師無能,老師只是教知識,而是家長,老師沒能力就不會教人了,家長連自己孩子的行為規範,道德品質都教育不好,你說是誰。

    養不教,父之過,僅僅是供養兒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過錯。

    教不嚴,師之惰:只是教育,但不嚴格要求就是做老師的懶惰了。老師想嚴格,家長同意嗎?

    別說什麼懲戒學生,是老師無能,80.90後那個不是在學校被老師修理,在家被父母修理,從來沒人尋死覓活,跳樓,自殺,自殘,以死相逼的,不然又是一頓暴揍,敢威脅父母了。

    我朋友就是老師,她說過一句話,現在的孩子一點抗壓能力沒有,心裡承受力之差,說也沒用,就不說了,家長不管,我們也不敢管,管了家長又要死要活的,都不敢了,就讓他自由生長,現在天天逼自己父母,不買就死給你看,摔碗砸鍋的。

    如果是80.90後敢這樣做,估計皮都能給你扒下來,估計打得直接下不了床了。

  • 17 # 編輯指導李老師

    懲罰不是最好的教育,但絕對是見效最快的教育。生物都有趨利避害的本能。當一個行為帶來了不好的結果——懲罰,生物會本能的在以後的生活中規避這個行為。懲罰力度越大,規避就會越全面。但這絕對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尤其是放在人身上。人跟其他動物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大腦,人在逃避懲罰的時候不只會規避這個行為,尤其是思考後,往往會採取多重方法來逃脫懲罰,而如果他對懲罰不滿,將有很大可能把不滿報復在施加懲罰的教育者身上。如果懲罰力度極大,又會使接受教育的人長期處於恐慌的狀態,這種狀態是很難達到完美的教育效果的,做事會變得畏首畏尾,人也會變得失去創造力。

  • 18 # 山水濛濛數學微課堂

    記得教育大家陶行知用三顆糖塊教育了一位愛打鬧的孩子,用愛感化了一位頑劣的孩子。

    教育的目的是讓受教育者能適應社會,並有所作為,為社會服務。我也相信孩子長大後的樣子是他在曾經經歷的反應,因此即使懲罰式教育當下有效,但放到未來可能是對整個社會不利的,因為孩子曾經感受到的是壓制,是打壓。因此不提倡懲罰式教育!

    現實是我們不是教育家,會碰上處理不了的問題,有時也要以儆效尤,殺雞敬候!但作為老師由衷希望,這種情況越少越好。

  • 19 # 老年閏土

    我認為不是。有些也是恨鐵不成鋼,家長自己輔導家庭作業的時候,有時候都會氣急敗壞。老師也是人,不是神。適當的懲罰教育對孩子們還是有用的。現在的小孩子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動不得,現在連老師也動不得,都是捧在手心裡的寶,這樣其實並不利於孩子的成長。我認為適當的懲罰教育是應該的。

  • 20 # 仰望人生星程

    不同年齡的小孩教育方式是有差別的,懲罰是一種重要機制。很多大人都怕懲罰給孩子帶來心理問題,比如抑鬱,我想說,這點壓力都扛不住,將來怎麼混社會,社會的打擊那才是真正的懲罰式教育,而且基本上毫無獎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庫裡的打法是否有悖於團隊籃球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