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墨之林66
-
22 # 留竹齋——阿忠
書法的節奏包括筆法的長短、粗細、濃淡、虛實之變,包括結體的正斜、鬆緊、大小之變,包括章法的佈局之變。這樣使書法活生律動,以實寫意。
-
23 # 啄木鳥雕刻
書法的節奏是由 用力大小、書寫快慢、線條粗細等諸方 面變化的節奏而構成。
書法的節奏包括點畫的節奏、結構的節奏和章法的節奏。
點畫的節奏一般來說,一個點或一個劃為一個節奏單元。
結構方面的節奏一是偏旁部首為一個單元的節奏;一個字也可位一個節奏單元。這種情況在行草書裡最明顯。如“絞絲”旁,即是一個完整的節奏單元也是二或三個節奏單元(每一個轉折為一個子單元)。
章法的節奏,一般為幾個字為一個節奏單元,也可能連續一句話為一個節奏單元。最為複雜多變。
不過結構和章法的節奏相對點畫的節奏比較明顯。點畫的節奏不十分明顯,所以,不少的人往往會忽略點畫的節奏問題。使得作品的線條如細鋼絲一樣,粗細一律,沒有輕重緩急、大小剛柔、濃淡枯溼等的節奏變化。
點畫方面如顏真卿的書法的點畫,從起筆到收筆為一個節奏單元。在書寫過程要一氣呵成,才能構成一個相對完整的節奏單元。二橫折則即是一個完整的點畫節奏單元也是橫和豎相連的兩個節奏單元,我們在讀帖或書寫前對此有了明確的認知,在書寫實踐中就不好出現點畫節奏不明快的弊病了。結構和章法方面的節奏問題大同小異。
“清”字中,三點水和青是一個各自具有合成節奏單元和複合節奏單元。
《得示帖》的大章法方面的節奏處理非常豐富。整個作品包含了點畫、結構和章法的節奏單元和複合節奏單元的多種處理方式方法。我們只要用心分析不難發現其中包含的節奏方面的技法知識或技巧。
我們在看看傅山的這件作品,表面看彷彿一根線條在紙上繞來繞去,仔細看看不難發現傅山單位書法的線條的節奏感是非常清晰明快的,每一筆都不是簡單的毫無變化的死板的線條。線條的起轉承合非常清晰明瞭。
-
24 # 書法碑林
節奏一般體現在音樂中,比如樂音的長短、強弱輪替的方式。這是種嚴格的關係,可以用數字來表示。也有種自由節奏,如樂曲中的自由延長、戲劇中的散板等,但用得不多。節奏被各個藝術領所借用。如繪畫中的“節奏”,只是一種借喻,指的是空間、色彩、筆觸的變化。世俗中,各種構成元素都會有張、馳的交替,用“節奏”來指稱這些變化非常方便,因此這個術語得到廣泛的應用
書法中用到節奏詞時
有其特殊的含義。其一,書法作品雖然是靜止的, 但點畫、線條中所隱含的運動是它的活力之所在,創作時書寫的運動決定了線的形狀、質感、結構等一切要素, 觀賞則必須“想見其揮運之時”,運動在書法中具有超乎一切的重要性, 同時這種運動包含複雜而細微的變化。其二,書寫雖然不可能有音樂般準確的節奏,但基本點畫數量有限,它們隨機地、大量地出現,這樣形成的“節奏”,是各種藝術中最接近音樂的一種,種基本點畫, 每一次出現時, 書寫的動作都會有微妙的區別,但這種差異不影響它們從屬於同一類別。“節奏”是書法作品個 重要的構成因素, 它透過書寫時的運動而實現, 由一些最細微的圖形特徵組合而成。書法中節奏的類別十分豐富。不同書體、同一書體中不同作者 、不同時代的作品,可以說每件作品都有不同的節奏。拓本與墨跡線條的質感不同,節奏也有很大的區別。感受節奏的關鍵,是“想見其揮運之時”。人們只能靠形式上的細節進入作者書與時的運動中,因此對細節深人觀察的習慣,對細節良好的耕析能力,是感受書法節奏的關鍵。
當線條按時間順序執行時,空間在旁邊不斷變化,而且兩者始終餅持相關性。這與舞蹈、戲劇相同,但那是些實實在在地在三維空間中呈現的事物,”書法的線卻是靜靜地躺在紙面上,在觀賞者的想象中才能運動起來。而且舞蹈、戲中的觀賞者是被動的經過性的接受,而書法中的感受卻可以反覆,可以中斷而從任點上重新開始, 一切都構成了書法中共主的個有主意的重點在時間和空間上自由轉換這書法中節奏的特殊性。動力形式是與節奏有關的一個重要概念,它指 書對時力量分市和速度分佈的樣式。
一位成熟的書寫者都有自己的動力形式。 位書法家的動力形式是他重要的個人特徵。進人一件作品的動力形式成為深人作品的重要途徑。節奏的本質是運動的變化,動力形式的本質是運動和控制運動的力量的變化。動力形式是比節奏深層次的構成因素,我們可以在感知一件書法作品節奏的基礎上接看做下去,試著去尋找它所蘊含的力量的變化。如果說體察節奏需要讓整個人產生隨看線條面運動的感覺,那麼進人動力形式,還需要使身體有承受力量變化的感覺。
從作品來推測動力形式是不容易的,但這是深人感受作品時必須去做的事情。一般欣賞作品, 都講到節奏為止,這僅僅是對作品層面的體察,而動力形式是造成節奏的原因,對動力形式的體察便是某種程度上對創作過程的體察。兩者有質的區別。對創作過程的體察是異常困難的,這裡包含十分複雜的情況,書法僅僅由於它的特殊性質才具有這種可能性。
這種深人的體察對書法學習的好處不言而喻。對動力形式的推測會使臨寫進人更深人的層面。首先根據推測來設計動作,透過臨寫出的字跡與範本的比較,調整動作、書寫、比較次次反覆, 能使動作越來越接近作品的原意。最後即使得到的是一種近似的動力形式,但仍然是重要的。它會比其他方式的臨辜更深人地影響到一個人的書寫。
-
25 # 李永忠
法中節奏感的體現主要是書寫過程中的快與慢、輕與重、線條和單字影象及形狀的變化等諸多外部的表現形式傳達到我們視覺神經的。明豐坊《書訣》中言:“古人論詩之妙,必曰沉著痛快。
惟書亦然,沉著而不痛快,則肥濁而風韻不足;痛快而不沉著,則潦草而法度蕩然。 ”這裡所提到的“沉著”“痛快”指的就是書法中的節奏感了。
縱觀中國書法史,上至甲骨、篆書,下至真、行、草,文字的演變都離不開實用性和易寫性兩個基本要求。
草書書寫速度快、簡練,往往書其大意,略具其形,但較難以識別。
楷書書寫速度慢、易識,但實用性較差。因此,既要求簡便易識又兼具實用性的行書體演變完成。
行書綜合了草書和楷書二者的優勢,書寫速度較快,也較容易識別。
唐孫過庭《書譜》雲:“留不常遲,遣不恆疾;帶燥方潤,將濃遂枯;泯規矩於方圓,遁鉤繩之曲直,乍顯乍晦,若行若藏;窮變態於毫端;合情理於紙上。 ”所強調的也是節奏的重要性。
書寫過程中的提按(粗細)變化是體現節奏美的重要表現方式之一。
古人云:“一陰一陽謂之道也” 。陰陽的重複性規律及變化構成了書法的藝術美。筆中所含水或墨的多少,用筆的輕重都可以使線條產生粗細不同的變化,筆畫的粗細搭配不同,其產生的審美趣味也不相同。
沒有粗細變化的作品,就像一支毫無韻律的舞曲,枯燥乏味,毫無藝術感染力可言。作品中一味的粗,作品易呆板;一味的細,作品又會纖弱。所以協調好筆畫粗細之間的關係就顯得十分重要。
粗與細的把握應屬於創作中微觀的部分,筆畫的搭配必須是準確的、豐富的。
筆畫粗細之間、長短之間相互穿插變化,才能使作品在雄渾中顯露出俊俏的姿態,作品才會富有感染力。
毛筆筆鋒是一種較軟的倒錐體,書寫時按壓力度越大,筆畫就越粗,相反則越細。因此透過對毛筆施加不同的力度,使筆畫的粗細產生豐富的變化,對比愈加強烈,節奏感也就會越強。
如唐褚遂良《雁塔聖教序》和唐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中的“其”字進行比較,褚遂良的楷書之所以生動活潑,節奏感強烈,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於筆畫粗細和書寫速度上的變化所造成的。
空間也稱留白,是針對字與字之間的空間感而言的,簡單來說是指作品中的單個字,一組字或者整幅作品中的字之間的大小空間變化。
比如在寫行草書時,這種字與字之間和行與行之間的留白有時疏朗,有時密集,這樣疏朗空間和密集空間的不斷交替變換,使大小空間的對比形成強烈的視覺反差,整幅作品中空間的疏朗與密集交替掩映,層次變化豐富,節奏感自然強烈,也更容易產生視覺衝擊力。
在寫篆書、隸書或楷書時,我們往往都會提前疊好格子,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的距離基本相等。
一般情況下,筆畫多的字佔的空間要大一些,筆畫少的字佔的空間就相對小一些。這種大小空間的錯落變化也是存在的,只是不像行草書那樣明顯,變化的餘地更小,節奏感也會弱很多。
這種對空間的運用與作品風格的形成有著直接的關係。如在宋四家中,蘇東坡用墨豐腴,結字扁平,氣象雍裕;黃山谷筆勢奔放瀟灑,字勢開張如長槍大戟。故對結字空間的不同理解產生的美,使面貌各異的書風仍是今人學習書法的經典範本。
書法中,筆力也是構成作品中節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明豐坊《書訣》中雲:“古人作篆、分、真、行、草書,用筆無二,必以正鋒為主,間用側鋒取妍。分書以下,正鋒居八,側鋒居二,篆則一毫不可側也。 ”
這裡所說的正鋒就是指中鋒,如寫篆書,篆書結體相對工整平穩,筆畫粗細變化不大,為求渾厚飽滿,遂需用中鋒進行書寫,使筆尖處於墨線的正中間,後對筆毫施加壓力,萬毫齊力,這樣力量自然寓於字中。
又如草書,則需正側鋒並用,勁妍兼取,筆法如行雲施雨、走蛇舞龍;風檣陣馬、沉著痛快般的線條之美,充分展現草書在用筆上千變萬化的特點,同時還能夠直接感受到作者書寫時的內在氣質。
故而有“正鋒取勁,側鋒取妍”的說法。因此,行草書在筆墨變化上要比篆書和楷書更加豐富,也更具有表現力。
書寫作品的過程簡單來說就是蘸墨,書寫,再蘸墨,再書寫,這樣一個規律性、重複性的過程。
傳統的中國書畫,墨可分五色,即:濃、淡、枯、潤、燥。墨色由濃墨到枯墨體現的是一個節奏的過程,墨色變化對一件作品的好壞有著決定性的作用。
大塊墨色的濃淡枯溼對比能夠很容易地造成視覺上的衝擊力,層次感更豐富,變化也更多。很多人在初學書法時,都會寫一筆蘸一次墨,這樣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整幅作品墨色變化小,就更不用談層次感和節奏感了。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是不僅要善於用墨,還應學會用水,藉助水使墨象表現得更加豐富。
毛筆中所含水分的多少又會造成乾溼的墨色變化。透過水的特性,水和墨的混合,墨色發生乾溼不同程度的變化,墨色變化所形成的色差也更容易產生視覺衝擊力,形成了節奏感,便更具有神采。
以明王鐸的立軸作品和唐張旭的草書《古詩四帖》為例進行分析,墨色由濃溼到乾枯,墨色變化生動自然,層次感強烈,就像音樂中的音符一樣,給人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二者不愧為中國書法史上的高手。
回覆列表
書法最高境界是筆心一體,那怎樣才能寫出節奏感呢?我給大家分享我的看法:要看字型,比如篆書,行筆均勻拉,自然不畫蛇添足,也不急於速成,很自然的運筆,前後飽滿相應,假如前慢後快,會出現前過於飽和,後孤燥無味,行如蛇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