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親子陪伴蘭怡C
-
22 # 靈犀呀咿呀
很多爺爺奶奶會說,在自己年輕的時候,對孩子沒有很好的撫養和照顧,並且對孩子的教育過於嚴厲,為了彌補,現在退休了或者是不忙了,有時間也有能力照顧孫子輩,所以很容易出現“隔代親”。
還有一種“老小孩兒”的心理投射,人老了,自己卻變得“小孩心”,這時,把自己的心理投射到孫子輩身上,以孩子的快樂為快樂,以孩子的傷心為傷心。所以,什麼都依著孩子,這也正是他們自己內心渴望得到的待遇!
-
23 # 十八線mama
我自己小時候是奶奶帶大的,父母也沒對我太嚴厲。而在生活中,確實往往會看見曾經對自己很嚴厲的父母,現在對所以孫女卻特別溺愛。我們家孩子爸爸就是個例子,曾經爸爸小學時候,考第二都會被打,下著雪爺爺騎摩托接爸爸放學,爸爸騎著腳踏車在後面拉著爺爺摩托車後座,回家手都凍僵了。
我們小時候,父母跟我們現在年紀差不多,一方面沒有經驗,對孩子想的也少,我們家爺爺說起大雪天騎摩托帶孩子爸爸的時候,說當時他沒想起來可以讓孩子把腳踏車放在學校,另一方面,父母本身會面臨很多壓力,經濟上的,生活上的,甚至精神上的,不可避免的,對自己的不如意,也會投射到孩子身上,父母初為人父初為人母,面臨一個新生命的降臨,除去喜悅,也會有很多不如意,面臨很多前所未有的難題。所以父母對子女總是會有些恨鐵不成鋼的,父母都不希望子女走自己走過的老路,總希望孩子能走出一條捷徑,同時也彌補一下自己當年的缺憾。
而現在,當曾經嚴厲的父母面對孫子孫女的時候,畢竟活了大半輩子,該看透的都看透了,人生經驗很豐富,都有了自己的完整的人生哲學了,已經退休或者將要退休,人生心境不一樣,對待孩子的態度也自然就不一樣了。同時,因為曾經對子女太嚴厲,沒能享受到和諧的親子關係,甚至可以說錯過了孩子的童年成長了,就越發期待能和孫子孫女關係親近,享受天倫之樂。另外,畢竟不是自己生的子女,有兒媳或者女婿在,一般也談不上替自己實現未完成的夢想,自然要求就比較低了。
-
24 # 諾媽家有男寶
我覺得一方面是補償心理,一方面是經濟條件改善的關係吧。
婆婆時常回憶過往,那時候公公出差,她一人又要上班又要帶孩子又要種農田,忙不開身。老公幾乎是放任成長。婆婆對自己的孩子有虧欠,特別想起小時候她上夜班,通常門一鎖,任由老公一人哭著睡著,那時老公也就五六歲。那時候,家裡條件也不好,沒什麼吃的,餓了,一人在家,老公也就抓點冷飯填肚子。
每每講到過往,婆婆眼淚汪汪,所以而已出生後,她非常寶貝,一人全心帶孩子,孩子要買什麼,幾乎是無條件答應。就像她說的:“孫子要天上的月亮,如果能摘,我也給他摘去!”
這兩點估計能代表很多爺爺奶奶們的真實心態吧!
-
25 # 豆媽親子營
我想這是角色和位置的不同所致。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責任所在,父母總是想孩子成才的,教育嚴格理所當然。而祖孫輩更多的是享受天倫之樂,感情自然就不一樣。另外,隨著社會的進步發展,教育的要求也不一樣了。以前父母只管吃飽穿暖就行,現在大家都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而且以前父母忙著工作養家餬口,沒有更多時間陪伴孩子,而他們成長祖父母后,這種情感補償會更多地體現在孫輩上了。
回覆列表
我覺得跟人的年齡有很大的關係比如說年輕氣盛,而老年人比如說慈祥等形容詞。
隨著時間的推移老年人的心理需要安靜祥和,不喜歡太吵的東西,而孩子都是透過哭鬧打滾的方式去得到他想要的東西。
老年人不喜歡太吵鬧,一般情況下都會和孩子妥協,那麼這樣日積月累下來,孩子慢慢的就會要什麼得到什麼,也就慢慢的被寵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