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誰都知道親子閱讀對孩子好,但選不好書,孩子根本不聽我念書。這可不是白花力氣和錢財?應該怎麼給孩子選書呢?
14
回覆列表
  • 1 # 小閱迷

    孩子“喜歡讀”什麼與“應該讀”什麼,這個問題既辨證又主觀:在孩子看來,讀什麼是因為我“喜歡讀”什麼;而正因為我“喜歡讀”這本書,所以我就是“應該讀”這本書!

    然而,在父母的認知裡,這個邏輯就沒有那麼簡單了,父母可能會有以下幾種比較典型的看法:

    1、這書好,不管孩子“喜歡讀”還是不“喜歡讀”,都“應該讀”。

    2、這書孩子“喜歡讀”,但不是他“應該讀”的書,所以不能讓孩子讀。

    3、“喜歡讀”不重要,“應該讀”才是王道。

    由此,大家可以看明白,孩子讀書與家長選書之間從一開始就已經產生了天壤之別了:孩子憑感覺讀書,家長憑價值觀選書。

    那麼,家長到底應該如何做才是比較明知的做法?

    這周的專欄,我來為大家分享幾個建議:

    家有學齡前的孩子“喜歡讀”才是選書王道

    為何不按照“應該讀”來鼓勵孩子讀書呢?

    因為,孩子的任何學習願望都必須透過感性的、觸控式的體驗過程才能被很好地激發出來。

    一個孩子的願望一旦變成了主動的行為,而且還受到父母親正向地鼓勵和引導,那麼TA的願望自然成為了興趣;興趣自然帶出了學習,學習又強化了興趣;最後學習變成遞進式的自然展開,有效率地產生出學習的結果。

    所以,這就是從“喜歡讀”自然過渡到“應該讀”的過程,這是由孩子們的自然成長規律決定的,是早期教育所提倡的學習模式。

    然而,家長的思維恰恰把這個程序倒了一個順序,把“應該讀”當作為孩子買書的標準,更可怕的是還有家長會把“喜歡讀”的書當作獎勵或懲罰,來“管束”孩子的行為,

    比如,孩子做了什麼事讓家長滿意了,就獎賞“喜歡讀”的書;反之,不滿意了就剝奪孩子“喜歡讀”的書。

    這樣會造成什麼問題呢?

    簡單地看,這樣的做法是給予孩子一個閱讀的嚮導,但細究一下,這件事會在不知不覺中給孩子一些暗示:

    首先,我讀故事書不是為自己讀的,不是因為故事有趣我才喜歡讀;

    第二,我能讀到自己喜歡的書,是因為我必須是個好孩子或做對了什麼事情,討了父母的喜歡才能讀。

    久而久之,孩子忘了讀書的初始衝動,以為閱讀就是一種有條件的快樂,有條件的任務,甚至是有條件的愛好。

    這樣的暗示很可怕,因為孩子們會漸漸遠離本該是童年世界裡最最重要的一份書的陪伴,他們的身上無法再長出天使般的翅膀,因為書不是我“喜歡讀”就可以讀的,書是媽媽、爸爸和老師們發給我做的作業、功課,甚至我做錯了什麼事,也會與“喜歡讀”的書有關。

    天哪,如果把我們這些家長倒回到20年、30年以前,我們捫心自問一下,我們還會嚮往讀書嗎?

    那麼,這就連到了下一個我要談的話題了:我怎麼知道孩子“喜歡讀”什麼?

    做回孩子才能發現孩子“喜歡讀”什麼

    做回孩子,和孩子一起成為孩子!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進入他們的世界,發現他們的喜歡。

    上週六,我在安徽六安做主題演講“怎麼玩才能讓孩子變聰明”。講座裡我展現了幾個孩子們都愛看的電視動畫片,其中有“小豬佩奇”和“托馬斯與他的朋友們”。

    結果,一位家長激動地告訴我,他突然明白了為何兒子不愛玩自己花了很多錢買給他的小火車。

    此前,他曾經放過“托馬斯與他的朋友們”的動畫片給兒子看,結果兒子沒原因地跑開,去玩別的東西了。當時這位爸爸不解其中的原因,於是繼續買昂貴的小火車送給孩子,結果孩子還是不喜歡。

    這個活生生的例子就是家長不懂孩子惹的“禍”:自己白花錢買錯了玩具,到頭來還不明白錯在了哪裡。

    “托馬斯和他的朋友們”也有系列叢書,我的大兒子小時候每本都讀,沒有落下過一本,他對故事裡的所有角色的故事都能夠如數家珍地講出來,甚至記憶他們之間的對話和場景。

    這就叫孩子的興趣,沒有理由,沒有原則,沒有前提。然而對家長來說,這裡面是有暗號的,其中的密碼只有孩子知道。

    所以,做父母的第一大挑戰就是練習“穿越”,回到曾經的孩提時代裡去。

    第一讓父母們思考一下我瞭解孩子的興趣嗎?

    第二讓家長加深理解一下,選書是需要孩子一起參與的,因為孩子的興趣才是選書的入口處。

    “應該讀”與“喜歡讀”

    如何融合起來

    對於孩子不“喜歡讀”,而家長又特別希望孩子“應該讀”的書,我們也是有技巧可以來應對引導的。

    首先,我們自己必須認真預讀這本“應該讀”的書,看看書裡有否存在一個或幾個閃光點恰恰是自己孩子喜歡的內容。

    比如,我的小兒子不喜歡讀鳥類的科普書,可是他對地球卻抱有極大的興趣,我就先和他來一次“小小談話”。

    首先,我大致介紹了鳥類與地球表面地貌、溫度和氣候的關係,引導他的注意力從他感興趣的地球知識出發,延伸到了鳥類世界。

    沒想到在聊天裡,我發現小兒子不喜歡讀鳥類的繪本原來是有原因的。因為有一次我曾帶他去看紐約中央公園裡的動物園,他被鳥的展廳裡濃重的氣味給嚇到了。

    然而,現在他又長大了一些,透過我們這場“小小談話”,他同意去嘗試看看那本關於鳥類的新書了。

    由此,我們可以把“應該讀”的書作為孩子拓展閱讀的書來引薦給TA,但成功引薦的關鍵要點是:

    家長是不是會花時間去了解自己的孩子?

    家長有沒有花時間與孩子一起聊天、一起共讀?

    因為只有共讀,我們才能把孩子的非“原始”的一些興趣給誘匯出來。我把這個誘導過程看成是自己與孩子玩的一場角色扮演的遊戲:

    孩子是大廚,我是吃客,我不能讓大廚完全按照我的口味來做一頓大餐;然而,如果我成為大廚心中特別重要的、常常出現的吃客時,大廚會考慮為我開點小灶。

    有一天,當大廚發現他給我燒的“小灶”的確很好吃的時候,也就是大廚決定把我的要求引入他的食譜選單的時候了。

    所以,總結起來就是,與孩子溝通,與孩子共讀,不強逼孩子念某本“應該讀”的書,才是引導孩子發現那本“應該讀”的書的不二法則。

    在此,我祝您的孩子發現更多他“喜歡讀”的書,同時我更祝願讀到這篇文章的爸爸媽媽們,能夠多多練習,把許多“應該讀”的好書成功介紹給孩子們。

  • 2 # 三寶媽媽心經

    隨著育兒理念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認識到早期閱讀的重要性。開啟各大電商平臺的圖書欄目,各類繪本的銷量總是遙遙領先,家長們按照各種推薦各種類別各種年齡段去給孩子挑選不同的書籍,為孩子打造一個書香滿室的閱讀環境。但隨著孩子逐漸長大,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難題,就是我們精挑細選認真推薦的書籍開始被孩子拒絕了,他們開始按照自己的喜好去選書,而且選的往往是那些你覺得“不怎麼樣”的書。

    我有一個朋友,早早的給孩子買了各類獲獎繪本各類兒童名著,期待孩子能透過閱讀這些書籍培養出一個知書達理的小淑女。但是她家女兒只愛冰雪公主,對家裡那些卡梅拉啊神奇的校車啊西遊記啊完全不屑一顧,到書店抱著一堆冰雪公主的貼紙書故事書兩眼放光不肯撒手不買不行,惹的朋友滿腔憤懣來找我吐槽:

    “看那些東西有什麼用啊,就是給公主換衣服什麼的,故事情節都可幼稚了,能學到什麼,不讓她買就哭,家裡那麼多好書根本不看!這可怎麼辦啊?”

    三寶媽回答過很多家長類似的問題,整理一下應對方式分享給大家吧:

    一、

    首先要對這些家長朋友們說聲恭喜,這是你家孩子成長的一個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裡,他開始擺脫了被動接受資訊的階段,自我意識開始增強,有了自己的喜好,並且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自己需要的書籍,有自己的堅持和立場,甚至有了自己想要追隨的偶像,這些都是值得欣慰和歡喜的,但家長往往會不適應這種轉變而覺得孩子沒有以前聽話了,卻忽略了這個過程對孩子的重要意義,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學會的是對資訊的選擇,是獨立人格開始漸漸形成的早期步驟,是孩子開始自我思考的標誌。作為家長的我們,甚至應該開心的記錄下孩子這重要的一刻。

    二、

    很多家長不太喜歡讓孩子看他們自己選擇的書的主要原因是覺得“沒用”或者“沒那麼有用”,總覺得自己選的才是最好的。

    這個特別像我們小時候看金庸古龍瓊瑤席絹那個年代,家長也的拎著耳朵吼我們看閒書不學習,以後考不上大學去撿垃圾。

    猶記得我初三的時候還因為把《神鵰俠侶》藏在語文書後面讀,被老爸抓包之後一頓痛罵的經歷。但事實是,在我們那批小破孩中,當年看閒書的這些孩子學習都不錯,到今天也都過的很好。

    古人說“開卷有益”,輾轉到今天雖然也有一些不良出版物,但你家孩子能在書店和正規發行渠道選出來的書肯定不會是《花花公子》,而只是你覺得沒那麼“經典”的書而已,那又有什麼關係?看冰雪公主的就比看卡梅拉的幼稚麼?看托馬斯的就比看牛頓百科的墮落麼?孩子一樣可以從其中看到善良,看到勇敢,看到友情,看到堅持和感動。 

     在閱讀的初期階段,“興趣”比“內容”重要的多,讓孩子喜歡閱讀這件事應該放在第一位,不讓孩子選擇他喜歡的書籍,顯然會扼殺他的閱讀興趣,在強制要求下讓他去讀那些“名著”,孩子也是不可能會喜歡會讀的下去的。

    三、引導

    如何在想讓孩子讀的和孩子喜歡讀的兩件事中尋找平衡,就需要家長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了。

    比較粗暴一點的就是買書的時候買一本孩子喜歡的再買一本家長喜歡的,然後讓孩子都讀完,慢慢擴充套件閱讀範圍,讓孩子不侷限於一本書兩本書的內容。

    但更好的方式是,家長先深入瞭解孩子喜歡的內容,和孩子一同去討論,討論愛莎公主為什麼選擇逃離,討論要做別人期待的自己還是做自己喜歡的自己,討論馴鹿跑的到底有多快……如果你再能熟練的唱上一曲《let it go》,相信我,孩子會用星星眼來表達他對你的無限崇拜與歡喜的。

    這種親子共讀的方式,能讓你們建立起緊密而愉快的親子關係,讓你們有共同話題,讓你可以更走近孩子的內心,而在這個過程中,你可以和孩子分享我們在故事中的感悟和收穫,可以引導孩子從簡單的故事情節延伸到人物關係,事件因果,環境影響等等等等,好的家長,不會只從紙面上教孩子。四、

    建立良好的閱讀關係之後,我們可做的事情就更多了,針對孩子對某個動畫題材的痴迷是能拓展很多內容的,喜歡冰雪公主,可不可以看看原文書,要不要學習幾個重點單詞?想不想了解雪花是怎麼形成的,知不知道世界上有真正的冰雪城堡,要不要看看南極的風光和愛斯基摩人的雪屋?我們可以再看看馴鹿的生活習性,聖誕節的傳說和由來……

    利用孩子的興趣將內容逐步進行擴充套件和延伸,由點及面從小到大,也符合孩子的認知習慣,更利於讓孩子去接受。這個過程中,父母要做的就是耐心引導,同時也考驗著我們的知識儲備,要先把自己修煉成孩子的答疑字典,或者和孩子共同學習,一起探索。興趣是一扇門,讓孩子走進來,然後帶他們看更大的世界吧。 

  • 3 # 喵喵的海角

    我覺得應該從孩子差不多兩歲就就可以開始親子閱讀了,那時候孩子剛剛啟蒙,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自然是父母給他讀什麼他就聽什麼,我就是這樣,我女兒從一歲八個月吧,我就試著買了一些特簡單的書,就是噹噹網上有一套2歲愛閱讀,3歲愛閱讀,特別好,內容簡單易懂,慢慢的隨著孩子長大,我就每次買書只要我個人覺得合適的就買一堆,後來孩子到3歲多,就會選書了,因為為了節約錢都是網上買,網上買就不知道書的具體內容,孩子就會有些喜歡看有些不喜歡看,時間長了我也就慢慢發現了孩子喜歡的書的型別。但是還是會買到她不喜歡的書

  • 4 # 翩然絮語

    在孩子小的時候更重要的是讓他形成對於讀書的興趣,如果他厭惡讀書,那麼在將來沒有約束的情況下,他一定會放棄讀書。因此,我認為應當選擇孩子“喜歡讀”的書。

    但是也存在很多書,孩子不曾接觸過,也就不知道書中的樂趣,因此,家長應當讓孩子廣泛閱讀,進而讓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

    至於那些“應該讀”的書,嗯,其實沒有什麼書是每個人必須讀的,當孩子有了自己的志向,他自然知道對於他來說什麼書“應該讀”,這時這些書也就成了他“喜歡讀”的書。

    讀書,不是為讀而讀,根本目的還是讓一個人更好地發展自我,完善自我。另外,作為一個孩子,閱讀適合那個年齡的漫畫書等有趣的書也是應該的。

  • 5 # 快樂的魚946

    在孩子養成閱讀習慣之前,培養閱讀興趣很重要,尤其是孩子很小的時候,一本能引起孩子興趣的書,只要是內容健康的,我認為作為家長不應過多幹涉,平時帶孩子去書店多轉轉,相信孩子會越來越愛上閱讀,等孩子大點兒,家長要有意識的向孩子推薦更有意義的書籍,這樣孩子也能接受,如果一開始就強制讀這讀那,反而會影響孩子閱讀的積極性,培養閱讀興趣也無從談起了。

  • 6 # 野山漁植

    謝邀,這個問題找真沒好經驗。因為我們生育孩子的年代沒條件去考慮如何給孩子選讀什麼,孩子也無法選什麼書讀。當我的孩子們都成年以後,我偶爾到一個朋友家。那朋友剛添了個寶貝孫子。當時這小傢伙才十個月左右。一邊洗澡一邊看兒童英語教學片(光碟)。應是稀客。家長給換了一片故事片。小傢伙馬上不幹了,哭起來。朋友告訴我,孩子還在孃胎裡時就給他聽英語教學光碟,一直到現在。我認為最好的老師是孩子的興趣,從胎教開始對孩子培養孩子的某一,二門興趣很重要,這或許令孩子終身受益。今後讓孩子自已選擇他要讀的書,家長可在適當時候推薦一些好書。不必代孩子選擇。、

  • 7 # 25243220789我很好

    沒有什麼喜歡不喜歡的問題了,就像孩子上學,每天早上那麼不喜歡起床,也起床了,我也是非常痛苦的,你說難道因為痛苦就不起了床了嗎?就像讀書一樣,雖然有時候非常枯燥無味,但是貴在堅持,讓讀書變成像吃飯一樣理所當然,就沒有什麼好糾結的了,我的女兒六歲開始讀課外書也不算太晚,好在效果非常大,上了一年級對他學習呀,閱讀都有非常大的幫助,你以後還會繼續讓他一直讀下去,會買好多的書,讓他讀,就算他不喜歡,我也會逼著她去讀去認字。一直堅持到讓他她認為這是一件不得不做的事為止。

  • 8 # MR乄昶宇

    首先要讓孩子對閱讀這個事情產生興趣,讓他發自內心的去“喜歡讀”,之後家長再去引導孩子讀一些“應該讀”的書,這樣會比上來就要求孩子效果會好一些。小孩子畢竟會有叛逆的性格,家長合理的處理之後會對孩子之後的成長有很大的幫助。

  • 9 # 娜姐愛生活

    在這個問題上,我認為應該讀和喜歡讀同樣重要,應該讀的書是孩子必須得讀的書,必須得掌握的知識,有了這些知識孩子才有學業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喜歡讀的書是孩子的愛好,這也是孩子知識發展的一個路徑,從這一點上你也能看到孩子的興趣,興趣對孩子來說很重要,有可能將來的事業發展就在他(她)的興趣之上呢!

  • 10 # 陳茶館

    選擇孩子喜歡讀的刊物。喜歡讀書,才會愛讀書。但是書籍的選擇一定要家長把關,尤其是青春期的少年,儘量給孩子買紙質的書看,不要讓他在網路上讀一些網路小說。再好評的網路小說都不要讓孩子去看。

  • 11 # 家庭教育芳姐

    我認為孩子喜歡讀更容易培養興趣,孩子小的時候讀書千萬不要有功利心,讀書就是為了感受快樂的。人性的本性就喜歡避苦求樂,所以當他感受到快樂時,就會產生興趣,更願意去做。當他自己真正愛上讀書的時候也就不需要你再提醒他。

  • 12 # 花之聲教育

    從閱讀開始,家長就應該把關,讀有營養,經典的書籍,年齡越小讀的越經典。因此應該在把關基礎上,尊重孩子的興趣,喜歡某本書,可以反覆讀。對於已上小學的孩子而言,家長也不能放任,讀書和吃飯一樣,也有“營養餐”和“垃圾食品”,我們不能看著孩子吃“垃圾食品”而放任自流。所以在“喜歡讀”和“應該讀”之間,應在“應該讀”中尋找“喜歡讀”,培養“喜歡讀”。

  • 13 # 中華民俗花式講解磚家

    個人感覺只要是讀了就比不讀強,什麼方式、什麼時間、什麼地點都不重要。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所以建議多讀。但是這個問題是“喜歡讀”和“應該讀”之間應該選什麼?“喜歡讀”應該算是興趣,而“應該讀”應該算是準則。由此可見興趣可能是一段時間的,隨孩子的便就好了,反正是一段時間的,等興趣沒有了再逼著孩子讀都不太可能了。而“應該讀”的書是要善於引導的,如果不讀,可能會被群體所拋棄掉。所以應該讀是必要的,而喜歡讀是加分項,如果在這兩個選項裡面硬性的選擇一個的話,應該是“應該讀”的權重大於“喜歡讀”。但是這兩個又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問題,同樣是讀書,為什麼還要有如此的比較呢?現代科學研究了一個有趣的問題,數學不好是個人的基因缺陷,算是一種病,但是問什麼學校不去照顧這些數學不好的“患者”還要增設數學考試呢?再回到幾十年前,我們的爺爺奶奶輩,好多都是文盲,但是現在受過教育的究竟有多少的文盲存在?應該是沒有了,區別只不過是漢字認識的多少,文化程度的高低。就好比說“應該認識的字”和“喜歡認識的字”區別一樣。在保證“應該讀”的情況下,“喜歡讀”是更上一層樓的做法了。

  • 14 # 書中淘金

    選擇喜歡讀,因為在你感興趣的地方,那裡隱藏著你的人生秘密,其實就是你的天賦異稟。異於別人不同的地方,即孩子的強項!記得有人說過。人生經營你的強項能升值,經營你的短項能貶值。

  • 15 # 從今往後先愛自己

    肯定是選擇喜歡讀,先把孩子的閱讀興趣培養起來,再說應該讀,不能讓孩子枯燥的學習,強制性學習持續時間不會太久

  • 16 # 寧翡

    喜歡讀+應該讀,ㄧ體兩面,教科書:喜歡讀+應該讀嗎?當然是阿,受教育就是要學會做人處事的道理+技能;如果孩子不讀教科書,不去學校,那還能幹嘛?在家鬼混嘛?生老病死,讀書學習,活到老、學到老;什麼書喜歡讀、應該讀;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三國、水滸、西遊、紅樓,喜歡讀還是應該讀,四書五經,國英數理化,應該讀還是喜歡讀呢?喜歡

  • 17 # 清茶淡酒一口悶

    我感到,這不是個非此即彼的問題,應該把喜歡讀和應該讀調和一下。

    如果孩子有喜歡讀的書,那就應該鼓勵他,以此即可以培養閱讀的習慣,又能在一個領域能夠非常的專長,那是非常好的。

    那麼在孩子喜歡讀的基礎上,有選擇性挑選一些科學、歷史或高質量的名著,讓孩子可以涉獵一下,一、兩個月能夠讀上1本那就非常不錯了。

    讓孩子能夠讀書,我想最重要的還是家長能夠以身作則,如果與孩子共處的時候,家長總捧著個手機看,或杵在電視機前不動,我想不管喜歡讀、應該讀,孩子都不會去碰的。但這一點,在現在工作競爭大、多媒體的時代,要做到又談何容易,有恆心的家長應該會變成成功者。

  • 18 # 清茶小愛

    選擇孩子喜歡的書。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不喜歡的書籍,就是再應該讀,也無濟於事。3歲以前的幼兒,對大千世界充滿好奇,讓孩子接觸各種書籍,有關各種顏色的,各種形狀的書籍等等,初步培養孩子對紙質書本的興趣。上學以後,可以給孩子讀一些故事性強的書籍,吸引孩子自己去看書。我給孩子讀的第一本睡前故事是《海底兩萬裡》,每天睡前讀一會,不拘讀多少,半小時以內吧,讀的時候全心全意,聲情並茂,他先是聽讀,不過癮,接著和我一起邊看邊讀,然後自己看。看完《海底兩萬裡》,再看《斑羚飛渡》,再看其它書籍,由此而培養了對閱讀的興趣。孩子對閱讀有了興趣,我們所謂的“應該讀的”書,也會變成孩子“喜歡的”書。

  • 19 # ZOE的書屋

    這個問題問得太寬泛,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段,他的需求是不一樣的,幼兒階段,對世界的認知有限,一般父母給予什麼,孩子就接受什麼,一切對孩子來說都是新鮮有趣的;小學階段,孩子自我意識加強,開始選擇自己有興趣的東西;隨著孩子年紀增大,認知能力增強,辨別判斷力逐步形成,他會更趨理性地選擇那些自己認為更應該讀的東西。

    鑑於此,對於幼兒期的孩子,家長的選擇很重要,挑選那些既能讓孩子覺得有趣,又能對孩子身心發展,未來發展有用的應該讀的書籍;小學階段以後,以尊崇孩子的興趣意願為主,家長關注書籍內容導向,不偏離人類正常的認知就可以了。

    所謂“應該讀”的,本身就是一個模糊概念,什麼樣的書是“應該讀”,也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每個孩子的需求不一樣,家長和孩子的需求也不一樣,你所喜歡的未必就是孩子喜歡的。

    所謂“喜歡讀”,恰恰是從孩子的意願出發,在尊崇孩子本心的前提下,讓孩子喜歡上閱讀,甚至可能讓孩子從興趣閱讀中獲得持續發展的個人愛好。有的孩子喜歡看英雄故事,具有英雄情結,生活中以英雄為榜樣;有的孩子喜歡看科幻作品,現實中更關注科技發展,學習中更傾向科技學科;有的孩子喜歡看武俠小說,行俠仗義的俠士風範讓他性情豪爽,成為一個樂於助人的好人……

    初始閱讀,提供大量的閱讀資源,開闊孩子視野;越讀越精,方向明確,開啟孩子人生之路。

  • 20 # 阿偉170737016

    在這件事上我還是有點經驗的,因為我有兩個孩子。在我有了孩子以後就開始強迫自己愛上讀書的!因為我知道自己的經驗和能力不足,又想給孩子一個美好的人生,所以強迫自己讀書,讀著,讀著就愛上了!讀著,讀著就知道讀書對人的一生有多麼重要了!大學裡說自天子以至庶人皆以修身為本,何為修身,怎麼修身?只有從書中找尋答案。首先你自己得知道讀書對一個人有多重要,然後才能正確的去對待它。當官發財只是附帶的價值而已,真正的好處是讀書可以讓我們明白人生的意義!知道我們為什麼而活著,應該怎樣活著,我覺得這才是我們收穫最大的意義。孔子曾說過: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已經講出了讀書的最大意義!知道讀書的意義和好處之後,這就是我們堅持下來的動力了!為什麼說動力呢,因為我們人是情感動物,不像別的動物一樣是出於本能地活者。我們的愛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有所變化,當我們不愛的時候怎麼辦呢,只能請我們的執念去堅持!我們的執念源於我們對一件事的看法。知道這件事對我有好處,所以就算是痛苦我也要堅持下去!因為有時候讀書會很枯燥乏味,說嗜書如命,快樂閱讀之人,不是沒有,而是太少了!連孔聖人的三千弟子,也只有一位顏回好學而已!何況乎我輩凡人。大人亦是如此,況乎小子!所以不要太糾結愛與不愛,要讓他知道該與不該!該去做,不喜,必去!久之,必成習慣!小子年幼時,逼之讀書,常以淚洗面,久之必不復焉!知知正確之事,是以狠之! 持之以恆必見成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找物件的基本條件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