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綠松石馬星520123888

    最高階的善是什麼樣的?它像水一樣,是波動的。它的善良總的來說不超過50%。

    需要超出人性來談物性。

  • 2 # 色即是空710

    聯絡全文上下,道的異名很多,如樸等,如佛對佛性所用名稱有很多異名,如自性,佛性,第一義諦等,說的是一個東西,意思是不讓人執著,名是假名。這裡上善也是道的意思。

  • 3 # user2787251952304

    上善若水,沒有規模沒有意志,自然形成,水從高處往下流下則成洪流猛獸,要堅持初心,應堅持初心,比如群眾們的力量,社會各階層的純潔,才能美麗,各級政府因勢利導,才能厚德載物,你船我舟,全民遊樂。

  • 4 # 徐敏豪大詩人

    上聯,上為崇尚

    下聯,上為公務

    橫批,1,何為主旨,李耳道德經全篇主旨,告訴人類社會公共事務管理者,如何治理公共事務,才能符合天道,天道天人合一順天應人順昌逆亡,天道包括天道地德人倫三序,正確處理天天天地天人地地地人人人6者之間的關係,為天地古今蒼生歷史時代民眾聽風發聲代言代行,提出大道至簡道法自然民本無為,為民主共和雛形與奠基,法先王,即崇尚與效法,伏羲演易天人合一順天應人順昌逆亡,炎黃內經天下為公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堯舜禪讓聖賢治理舉賢任能野無遺賢,啟蒙肇始,古希臘,古斯巴達,古亞歷山大,古羅馬,歐洲文藝復興,西方與現代人類民主共和共同文明,極大改變人類社會的基本面貌,推進了人類社會文明程序,其中雖有錯誤與疏漏,但仍瑕不掩瑜,至今世界人類系統全息整體思想即哲學的頂峰,成為古中國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因文脈未斷符合天道,唯一倖存,反觀因文脈斷裂,違逆天道,古埃及輝煌不再,古巴比倫分崩離析,古印度四分五裂,觸目驚心,殷鑑不遠,反觀古中國,因孔子問禮,禮即周禮,妄圖以血緣世襲為核心奴隸戰爭社會制度復辟持續永續,倒行逆施,違逆天道,從夏代開始的公元前2029年直到秦代開始的公元前221年,古中國奴隸戰爭社會時期,長達1808年,從秦代直到辛亥革命武昌首義推翻清王朝與結束古中國封建地主社會的1911.10.10,長達2132年,奴隸戰爭與封建地主社會合計長達3940年,一潭死水,自腐蟲生,積貧積弱,落後捱打,直到瀕臨亡國滅種的危險邊緣,歷史教訓極為深刻沉痛,2.何者為善,天道包括天道地德人倫,天為陽,地為陰,地球所有一切生命萬物皆為半陰半陽,三序三地人,三德真善美,真宇宙地球天道只有僅有一個,善在真基礎上的有用無害,美在真善基礎上的賞心悅目。美,是最難的,3.何為水德,李耳在其道德經中,將水德概括為,處下無爭,隨波逐流,同流合汙,即下讓隨,古不乖時今不同弊,因其科技時代侷限,其水德觀存在嚴重錯誤與疏漏,他只看到雨水露水雪水冰水江河湖海,皆為水,不知風雲雷電皆為水,不知水迴圈的現代科技原理與肌理,水德,現代詮釋為,淨升孕,並非李耳所概括的下讓隨,水,盪滌洗滌天下萬物,堪稱清道夫,看似隨遇方圓,毫無原則,與世無爭,隨波逐流,同流合汙,實則不然,它隨時隨地,皆在不斷抽離揮發自淨自警自勵,化作風雲雷電冰霜雪雨江河湖海,孕育生命萬物,水為生命之源,治國如家,治世如水,治水如疏,以疏為主,以堵為輔,疏堵結合,這是伏羲炎黃堯舜禹,古中國史治水給我們留下的極為來之不易,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寶貴經驗與教訓,水德,作為新三綱八目,新三綱為遵循天道民主共和追求美政,八目依然格致正誠修齊治平,新橫渠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絕學繼往,開萬世太平,作為為人處事,為人處世,治國理政,協和萬邦的行為標杆楷模與準則,決不能僅僅停留於下讓隨的表象,而必須是迴歸旨歸於其淨升孕育的本質,這才是真正符合天道天人合一順天應人順昌逆亡的科技精神,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回答完畢。

  • 5 # 易楚雲天

    上善若水是說最好的善是像水一樣。

    什麼是善呢?善我者為善,就是對我有利有好處就是善。

    水有什麼特點呢?“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水對萬物都有好處,能對萬物起到作用。植物生長,動物生存,肥沃土地,有水才有生命。水變固態成雲就漂浮在天上,遮擋了太陽減少輻射;變成氣態蒸汽就充斥在空中,吸收部分輻射;變成液態雨水就落在了地上儲存在土壤森林湖泊。上中下都有,水無處不在,就是說我都能上能下,什麼位置都要能發揮作用,有好處益處於他人。

    上善若水,水無處不在,上善是無處不在的善,所以上善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有上,必有中下。我都可以給自己在這個社會組織的位置找個定位,發出我們的正能量,影響我們能影響的,作用我都能作用的。總之能力多大,責任多大,量力而行。

  • 6 # 王燁讀書會

    中國人講勿以小善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中國人的古書裡上下幾千年翻開每一本書,無論是歷史書故事書小說還是愛情的書籍裡面無非能突出一箇中心的主題就是善。

    可見我們中國古人對善的認知標準非常之高,對善的行為,非常之推崇。

    那何為上山,就是像水流一樣,水利萬物而無害,對任何的位置高低啊,貴賤,貧瘠,還是富饒,等等,水從來都不會挑挑揀揀,所到之處,都是利萬物生長。

    所以老子在道德經裡就寫上善若水。

    那麼中國古人從古至今也就推崇人了,要像水一樣,能夠利他人,阿里社會,利國家,這樣的人呢,他的品德,就像水一樣,有著上善之德,尚善之美,上善之情懷。

    所以我們做人,這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崇高的理想,可能我們一個普通人,所謂的凡夫俗子,做到像水一樣這樣的上善,我們是做不到得,覺得非常的難,但是它不等於我們補去向這個方向追求啊,我們可以努力的向這個方向追求,雖然是高山仰止啊,但是呢,還是那句話,勿以小善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無論是大善還是小善,都可以成為一個人,一生境界的提升。

    個人觀點,請大家多多指教。

    請大家多多關照。@王燁藝述匯

  • 7 # 戰略工程蝦

    上善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是“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是“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上善是敢於逆流而上的勇氣和擔當,俯首甘為孺子牛精神和氣蓋。

  • 8 # 伸東

    在這裡老子所說的“善“與我們理解的“善“不是一回事,老子認為,人生在世,應學習水的姿態,潤萬物,不爭利,就低而居,此乃“大吉“之象。“上“為卦象之“上卦“,“善“為卦象之“大吉“,“上善若水“,意為“低調做人,大吉“。

    老子的思想,並不鼓勵人人刻意去行善,如果,大家都以水的姿態為榜樣低調做人,那麼,這個社會也會無比美好。

    其實,觀現今社會之百態,不做惡的本身,就是行善。

    “上善若水,厚德載物“是許多人喜歡掛在辦公室,宅庭的牌匾,其實,大多數人不理解老子真實的思想。

    “行善“和“施捨“是佛家思想,而老子則以“道“教化眾人,其,中心思想就是“無為“。世上任何事不要刻意為之,隨性就好,正所謂“厚德載物“。所為“厚德“,就是說任何事都要順應“規律“,這裡的“德“,指的是自然(宇宙)規律,凡事遵循規則和規律,就沒有不成的事。

    老子<道德經>分<道經>和<德經>,<道經>通篇講的是宇宙的大道理,即為宇宙之規則,<德經>通篇講的是如何遵循宇宙規則行事,理解了老子的中心思想,就明白了老子“上善若水“並不是要求人人去刻意行善之意。

    佛家思想主張人人都去行善,例如,有好多人去放生,他們以為這就是行善,其實,自然規律會告訴你,放生如殺生,生物生存是有地域特徵,有些水土不服,放生後接著就死了,還有些外來物種沒有天敵,放生後就把當地生物全滅。其實,如老子的“無為“思想,世界本來就是那樣,只要人類不去幹預,自然一切安好,可是,都是人類的干預破壞原生態,這會你想起來行善,就要人為地強行改變現狀。實際上,縱觀如今社會現象,莫不過如此……

  • 9 # 幸福居士墨韻齋王雅欣

    《道德經》中,“上善若水,厚德載物。”何為上善?

    何為上善?

    明知故問也!

    最善的人,稱為上善。

    上善若水,最善的人,其品格就象水一樣。(上,最)

    老子《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這句話是涗:上善之人就象水一樣。水滋潤萬物都不與萬物相爭,它總是處於人們所厭惡的低窪之處,所以也就最接近於“道”。

    老子在這裡提到的“道”指的是“天道

    ”也就是接近於天地之道。天地之道,就是,天地生育萬物,而不據為已有,不據功。這是老子對“上善

    ”之人的標準要求與定論。

    居善地,心養淵,與吾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吾能,動善時。

    這句話老子是說:上善之人居住在低下的地方,思想深沉寧靜,結識善良之人,說話誠實可靠,為政精於治理,做事發揮特長,行動把握時機。這是老子對上善之人,處世,做人,做事及為官之道。

    夫推不爭,故無尤。

    這句話老子是對本章的總結:正因為他(上善之人)像水那樣與世無爭。才沒有什麼過失。

    這才是老子講道與人的真正目的。

    那麼上善,也就是“最善”,大善,大德,天德是也。

    老子只所以講道,是讓人們明白天地萬物之道理,勸人明道,按道的規律行事為人,總之是勸人為善(善,好也)的。

    最後我以自悟自吟自勉的一首小詩送給朋友們!

    《悟道》

    內道外儒,齋心處世。明道於心,順其自然。——王雅欣

    大家都明白了吧?

    上善是什麼?

  • 10 # 心閒隨舟遠

    “上善若水”出自老子的《道德經》,原文是“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大意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至柔而勝至剛,至弱而勝至強,至下而勝至上。晶瑩而無華,之前而著後。利而不害,為而不爭。

    上善:至善。最上等、最高尚、最完美、最神聖。

    仔細品味水的品性,一曰守拙,水乃萬物之源,當得起傳頌萬世,可他卻保持一顆平常心;二曰齊心,水的凝聚力極強,一旦融為一體,就榮辱與共,生死相依,朝著共同的目標義無反顧地前進;三曰堅韌,水至柔,但信念執著,即使千山阻隔,百轉千回,也要東流入海;四曰博大,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五曰靈活,水不拘束、不呆板、不偏執、不僵化,時而細膩,時而粗獷,時而撫媚,時而奔放,因時而變;六曰透明,雖有汙混之水,但汙混者非水,水本身清澈、透明,能以水為鏡,照一切善惡美醜;七曰公平,水不追求富貴,不嫌棄貧賤,均一視同仁,且器歪水不歪,是謂水平。

    “善利萬物而不爭”,這才是真正的“上善”

    上善若水,最樸實無華的體現本性,無需出世,無需入世,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厚德載物”出自《周易》,原文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上善若水”和“厚德載物”所蘊含的意義一樣,所以大家經常把這兩個詞語放在一起使用。“上善若水,厚德載物”作為中華傳統美德的一種概述,這兩句話歷來成為仁人志士崇尚的最高道德標準。

  • 11 # 趙日金141

    首先指出,《道德經》有“上善若水”,在《道德經八章》首句,卻無“厚德載物”之詞!

    “厚德載物”,見於託名孔子《易傳,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儒家與道家的“道”不同,“德”也不同。

    《道德經六十三章》有,“報怨以德”。

    《論語憲問》卻不同: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世之學老子者則絀儒學,儒學亦絀老子。“道不同不相為謀”,豈謂是邪?

  • 12 # 文開石

    【厚德載物】出自《周易》,不是道德經。

    【上善若水】裡面的“上善”就是善到了極致。

    後面原文直接給瞭解釋: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又靜居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矣。居善地,心善淵,予善天,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上善”的人會怎麼做?

    對待自己的功勞像大地一樣從不自居;心胸修養像淵潭一樣深邃而又幽靜;返本知足像上天一樣從不求回報;說話則信守諾言盡力而為;為官則能保持社會上下之間的平衡與和諧;做事則精通業務,踏實肯幹有責任心;處理問題懂得因時而動,從容不迫。

    與《周易》中的兌卦也有對應。

    兌為澤(澤卦)剛內柔外。 這個卦是同卦(下澤上澤)相疊。澤為水。兩澤相連,兩水交流,上下相和,團結一致,朋友相助,歡欣喜悅。兌為悅也。同秉剛健之德,外抱柔和之姿,堅行正道,引導人民向上。

    為什麼推崇水德?

    因為古人認為水有七善

    一曰守拙。二曰齊心。三曰堅忍。四曰博大。五曰靈動。六曰通透。七曰公平。

    在《道德經》第六章也有說: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之根,綿綿呵其若存,用之不堇。

    大山中的水流能夠返本歸源、知雄守雌,保持著往低處流最後迴歸大海,於是能保持長生不死,這就叫“玄牝”。返本歸源、知雄守雌(反也者道之動也,弱也者道之用也),是萬物(有名)通往天地之根(無名)之門,它看上去像一種綿綿不絕而又用之不盡的存在。

  • 13 # 能量平衡德行天下

    上善,何為此物?這就是大愛,是對自然的愛,對動植物的愛,對人類的愛,一句話是一種大愛。這種愛是符合自然執行法則,是符合人類認知規範,是自然中的道,是人世間的德。懂得這種愛的人是佛教中的佛陀,是道教中的神仙,是基督教中的耶和華耶穌,是伊斯蘭教中的先知,是一切宗教中被最高崇拜者者;是人世間將人民當作自己親人的聖人、偉人。這種感情就是上善。若水、何謂若水?這就是包容,自然界之中有形的,可見的,溫潤的,常見的具備包容性物質就是水。水包容一切,水愛護一切,誰沒有好壞善惡兩面性之分,水不分彼此。水的這種特性滋養著地球上的動植物,滋養著我們人類在地球上生存。其博大的性質非常類似古代先哲們追求的完美品質,所以深受先哲們的推崇。道德經裡面的這句話就是這個意思。上善若水,厚德載物。只有上等的善良才會像水一樣廣闊,只有豐厚的德性才能夠給你帶來福物。人要有像水一樣的胸懷,像水一樣的包容心你才有可能達到人生的最高境界,才有可能得到你一生想要得到的福物,水之性似人之德,人只有有德才能有福,這就是厚德載物。老子的思想境界就是水的這種狀態。永遠記住這句話吧,上善若水,厚德載物。謝謝閱讀

  • 14 # 國學解讀

    首先,問題中的“厚德載物”並非出自《道德經》,而是出自《易經》。“上善若水”的確出自《道德經》。理解“上善”,重點在於理解“上”與“善”的含義,而且理解“上善”更需要理解“水”。

    我對“上善若水”中的“上善”有幾種領悟與解釋:

    一、從《道德經》中領悟與體會最樸實的“上善”

    “上”我們可以解釋成高尚的,頂級的這個意思。

    “善”從《道德經》前後文聯絡來看,也有不同的含義。

    1、《道德經》第八章開篇之句為“上善若水”,對應後文的“處眾人之所惡”,我們可以把“善”理解為跟“惡”相對的“善”。這樣“上善”就可以解釋為最高尚的善,而“上善若水”,就是說“最高尚的善,就是象水一樣可以滋潤萬物,對萬物平等公平的對待”,這也體現了道家的“無為”。

    2、“上善若水”對應後文的“居善地,......事善能,動善時”來解釋,“善”就是“擅長”的意思,“上善”的意思就是“自身修為的最高層次就是擅長選擇有利於自身的一切”,“上善若水”的意思就是“做人最高的境界,就是象水一樣去順應萬物去流動”,如水只能順著地勢流動。這裡的”水善於利萬物而不爭”中的“利”是利用。

    所以“上善若水”,可以理解為“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要象水一樣去順應自然規律,而不是去與自然規律相抗衡”,此解釋也正是體現了道家“天人合一”的至高思想。

    二、從現實社會中對“上善若水”與時俱進的理解和體悟

    從五行中水的特性去理解“上善若水”中的“上”。五行中“水曰潤下”,所以水有向下的滋潤萬物的本質和特性,所以“上善若水”中的“上”,可以理解為上面,上邊等與“下”相對的意思。

    所以“上善”,就是領導階層的善,“上善若水”就是,領導要象水一樣去滋潤,關懷下屬。

  • 15 # 楊朱學派

    上善若水出自道家經典《老子》。厚德載物出自儒家經典,孔子做的《周易》。

    先說上善若水。

    儒家勤奮好學,樂觀向上,力爭上游。與儒家不同的是,道家則是貴弱,貴下,不爭。水最接近道家思想。故曰: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再說厚德載物。

    《易經》原本僅為占卜之書,孔子根據其卦畫和卦爻辭的特性,賦予其德義與哲理:

    《坤卦》象徵地,大地包藏萬物而無怨。於是,孔子賦予其高貴的品德——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上善若水,厚德載物,中華文明,源遠流長。

  • 16 # 陳廣逵

    “上善若水”出自《道德經》,“厚德載物”出自《周易》,都是人們熟悉的經典成語。

    下面重點介紹一下“上善”,來回應提問。

    “上善若水”意思就是“最好表現就像水一樣”。《道德經》提出“上善若水後,專門介紹了水之善:”水善於向萬物施利而不爭奪,處在眾人討厭的低窪的地方,最接近道的標準。”“上善若水”是比喻,是說“上善”的做法似水,“上善”的品質似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這就是水之善。

    “上善若水”是說最好的表現像水一樣,將水之善的意義拓展開來。那麼像水一樣的善有哪些表現呢?《道德經》列舉了“七善”,“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從不同角度說怎樣做到像水一樣的上善。

    選擇適宜的居處環境才是最好的,保持思想深度才是最好的,選擇仁愛的人來結交才是最好的,說話保持客觀本真才是最好的,為政保持安定才是最好的,做事持久忍耐才是最好的,把握恰當的時機再行動才是最好的。

    正是有了這種不爭的品格,所以不會有災禍。“夫唯不爭,故無尤”迴應“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對七善進行概括總結。

    “上善若水”是講“上善”的道理。

    水有何善?水善處下,善以柔勝剛,給予萬物好處而不與萬物爭利。水往下處流,處在眾人都不喜歡的低窪之地,所以最接近於“道”——道的原則就是不爭,就是甘處其後,甘居其外,甘居下游。“處眾人之所惡”,本來說水,卻拿人的主觀感受說事,賦予了水人格化的內涵。

  • 17 # 一路走過一路感悟

    上善若水!

    水有善有惡!

    其中的惡是水火無情!滔天洪水!

    那老子為什麼還講上善若水呢?

    注意:原因就在於上善上!

    上善為道!水幾於道!而上善的特性是無善無惡的!

    善惡相對是世間人的善惡觀!不是上善!

    而滔天洪水哪裡來?是人們自作而來的!是人自作而召來的!

    上善是如如不動的!你打他一拳那麼他還是如如不動!但他有反作用力?因為上善即道!其德甚廣!他的反作用力使你受傷!而不是上善主動的針對你去害你!

    這就是有人罵神靈或佛家講的故意謗佛帶來的作用!

    回到上善若水!水是如如不動的,但你對他的作用與態度決定了他的反作用力!要不你就來做這個上善若水!

    前提還是你必須悟道!

    這是從最高境界上認識的上善若水!

  • 18 # 滿山文化心得

    你好。理解何為“上善”,要把它放在全書和本章裡來看,才不會錯。

    “上善若水”

    這句話是說:水的能力是最高的!並不是在讚揚“水的美德”!

    “善”字在《老子》裡的意思是從能力方面來用的,善,善於,擅長,有做好或處理好某事的才能或技巧。很多人都把“上善”理解為:最好的德行、德性、品行、善行等等,是不對的。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這句話是說:水雖然一直以其最強的能力利益於萬物,但它不僅從來都不爭,而且還甘願處於眾者所厭惡的低位。從水這樣的德性來看,它是接近於道的。

    水善利萬物,是“水之道”起作用的表現。水之於萬物是有作用、有功勞的,卻為眾者所惡,本來它是可以爭功和爭辯的。但是,水一直保持柔軟、柔弱、處於低位和不爭,這才是“水之德”!

    為什麼說這才是“水之德”呢?因為老子在第五十一章說:“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請注意,如果就能力來說“生、為、長”,可以說成“善生、善為、善長”;而“不有、不恃、不宰”才是在說“德”!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這句話是說:侯王,與百姓互動時善於居於相對低位;為百姓著想時善於做深遠的思考;對百姓付出時善於體現仁愛;對百姓表達時善於體現誠信;行政時善於治理;為百姓做事時善於把它做好;採取行動時善於看準時機。

    這裡的七個“善”,明顯是動詞,是擅於的意思。“七善”的主體不是水,而是侯王,是面向百姓做事時體現出來的超高能力,是各層面侯王在“能夠”的基礎上是否“善於”做事的問題。這一點要十分明確。

    比如“與善仁”,侯王是有仁的。但是,侯王如果給予、付出的方法方式不恰當的話,會被百姓認為是在做秀,接受起來會不舒服,甚至說是做假,乾脆就直接拒絕接受了。

    “夫唯不爭,故無尤。”

    這是本章的主旨!

    老子的意思是承接上一章說,因其無私能成其私,在這裡說的是:不爭的好處。他跟侯王說,以水為例吧,水的能力是最強的。但是,水卻示弱處下而不爭,接近於道而長生長存。侯王有七善,能力也很強,要象水一樣不爭,就沒有過失,就能保全自身於天下。

    綜上,當我們很爽地讚頌水有最好的德性是“善”時,是弄錯了方向的!不要以為反正讚揚了水就沒什麼關係。其實,不能精確弄清楚各個字詞的概念及其面向,而恣意地自我發揮,必然背離了《老子》的本意,是得不到《老子》的精髓的。

  • 19 # 原來秦春月

    上善若水是文化知識,是原始碼頭,生命河水。是聖山水源泉的源頭,只有基督文化家庭主婦們現在。這也是善厚德載物的,向上如何使給人類的後代子孫禮物說明智障。

  • 20 # 馬振廷1

    上善,活在地上,上善。死了噁心也,不埋在地下壞了臭了噁心。上善,下惡。上善若水,水養萬物,萬物養人,死了下惡水化屍體轉化物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早春釣魚時,天氣明明很好氣溫也穩定,為什麼基本上沒魚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