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celiay

    廣西

    在廣西,每年的清明節,廣西人各地都準備著各樣的美食過節日,這些美食都是貼近於大自然的綠色食物,非常的好吃,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廣西本土人表示很自豪。不過廣西不同的地區美食都有所不同,風俗習慣也不同,比如有的地方會在清明節制作一些五色糯米飯,粉蒸肉,艾葉粑粑,發糕,那麼下面小編給大家盤點那些年廣西清明節傳統的這4種特色美食,看下哪一個是出自你的家鄉吧!

    第一種最常見的就是這個節日大家都做的五色糯米飯,廣西人過清明節是必備的就是五色糯米飯,五色糯米飯布依族、壯族地區的衣蛾傳統風味小吃。五色糯米飯製作工藝講究奇特,且在它的來源是一個有趣的傳說。它主要做成黑、紅、黃、白、紫5種顏色的糯米飯,顏色搭配非常吸睛,鮮豔誘人,因此而得名,但是人們又稱它為“烏飯。”它的寓意也是很吉利,廣西人把它看做是吉祥如意、五穀豐登的象徵。原本用的色素染成的五彩糯米飯是天然的色素染成的,對人體有益無害,且各帶有獨特的清香氣息,非常香。不僅如此,它還有滋補、健身、醫療、美容等等的作用。要是做成成品,那就是一道超誘人的美食,清香可口,色香味俱全,讓你一眼看過想吃好幾碗呢!

    第二種就是粉蒸肉,該菜主要流行於中國南方,它是一種菜品,放在餐桌上是一份美味佳餚。它屬贛菜系,肉質很糯,還帶著一股清香的味道,肥而不膩,米粉油潤,五香味濃郁。口味可偏辣,也可偏甜。一般南方人都會在每年立夏這一天一項重要的傳統習俗,謂稱之為“撐夏”。過年亦或者是清明節,有些地方的習俗都會做一份粉蒸肉吃,在重慶就不一樣了,不但用來蒸煎,還用來榨肉粉,榨辣椒,粉蒸肉充當了極好的配料,非常美味。它製作的方法非常嚴謹,肉的厚度,寬度都要嚴格要求,配料,火候只有掌勺人可把握得恰到好處。要說起典故不同地區也都有不同的典故,比如說重慶,湖北,江西,河南,杭州就有所不同。當做出美味的粉蒸肉後,你看著整盤的肉,估計都會流口水,一碗米飯一

    第三種是艾葉粑粑,它又稱蒿子,是一道非常傳統的小吃,一般都是在每年的清明節,寒食節食用,外表是深綠色的,裡面的餡分有鹹或甜。由於表面的香蒿葉子像辟邪的艾葉,人們也都稱它為艾蒿,有些地區稱為艾葉粑粑。其實香蒿比艾葉清淡很多,且氣味聞著很香,食之,可祛驅邪。在傳統中國民間醫藥學中,艾葉可是有預防瘟疫的功能,屬於一種中草藥,使用的用途廣泛。不僅這樣,它在南方及西南地區的人都喜歡用它來做原料,做成各色菜品,最經典的可能就是兩廣和湘,黔部分地區把它做成艾葉粑粑。你別說,雖然它製作的步驟比較複雜,火候掌握不好很容易粘鍋,但是它做成以後非常清甜。所以想想就覺得很美味,很值得一嘗的小吃。

    還有很多,廣西是一個比較注重節日的地方,每個月都有節日,都有各種糕點美食。

  • 2 # 恩恩媽的生活記錄

    清明粄又叫“艾粄”“青團”,清明粄是客家美食中的一種,每年到清明節奶奶都會製作清明粄給我們吃,“清明時節雨紛紛”,清明前後經過下春雨後,家鄉的艾草長的最茂盛和鮮嫩的時候,加上清明是掃墓的日子,親人都在家裡團聚,所以人們就用艾草製作了清明粄

    清明粄用糯米粉和艾草揉成麵糰,裡面包著花生芝麻紅糖餡做成,做好的清明粄放入鍋裡蒸20分鐘就可以了。軟糯香甜,想到就好想吃啊!

  • 3 # 阿榮哥viog

    我們製作黑糯米是用純天然植物製作的,就是將採摘回來楓葉洗淨用開水浸泡到出顏色後將水倒入糯米中浸泡,等到糯米完全變色後在撈出,放入鍋中蒸熟就做成我們非常喜歡吃的黑糯米了。純天然植物製作的黑糯米都會散發出一股濃濃的植物清香特別好吃。

  • 4 # 笑喜齋

    清明節我們這邊一般都是吃青團,青團的種類也是各式各樣。以前青團都是甜的,現在都出了,蛋黃肉鬆餡的了。

  • 5 # 五姐的店

    每年的三月中下旬到四月,在外鄉的合肥人兒,會思念著家鄉親人用蒿葉做成的蒿子粑粑,唇齒間帶著蒿葉的清香,也是腦海深處兒時的回憶!

    簡介

    蒿子粑、蒿子饃。是安徽江淮,江南地區(六安、桐城、安慶、含山、宣城、南陵,等地)流傳的一種漢族特色小吃,主要以蒿子、米粉、臘肉為原料精製而成。其口感香脆,味鮮色美。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以及人口流動,很多舒城人和霍山人定居合肥,安徽省省會合肥也受此影響,蒿子粑粑在合肥也有所傳承。在大別山腹地的霍山、舒城、霍邱、金寨地區,傳說每年農曆三月初三吃蒿子粑粑可以“巴魂”。2014年5月30日安徽特色美食蒿子粑粑出現在央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2》第七集《三餐》中,這種由蒿子、臘肉、米粉做成的特色美味得到了廣泛關注。

    話不多說分享一個蒿子粑粑的做法

    食材明細:主料: 香蒿 糯米粉

    配料: 熱水 春筍 香菇 鮮肥肉碎 鮮肉 大蒜 醬肉

    製作步驟:

    1.將蒿葉洗淨,用質嫩味鮮的蒿葉尖。

    2.榨成汁。

    3.和糯米粉和一起。

    4.加點熱水和鮮肥肉碎一起揉啊揉。

    5.這是餡料:香菇,春筍(焯過水了),醬肉,新鮮的豬肉,大蒜。

    6.將所有餡料切成丁。

    7.鍋裡先放點麻油,再把煸肥肉,之後是瘦肉再所有的丁一起炒。(餡料炒的時候,先放點麻油,再放肥肉一起煸炒,這樣比較香)

    8.先大火放一點油,煎至一面金黃的時候,加點水,中火,蓋鍋蓋燒一下,為的是熟透。等水燒乾的時候,可以聽到鍋裡滋滋響的時候,接鍋蓋再煎另一面金黃,就可以了。

    蒿葉,菊科,蒿屬,生長在大自然的水田邊,溪水邊,自帶獨特香味,(如果聞不到香味,可能是路面打藥了的,基本上採摘蒿葉我只會在自己熟悉的地方,不熟悉的地方就要判斷後再採摘,不香的不要),葉正面綠色,背面白色帶毛,雖說三月是做蒿子粑粑的季節,但其實今年我在2月份已經先做了一次,那時候,蒿葉周邊的草都還沒長出來,很好辨認,雖小氣味卻足。在很多花還沒開,芽還沒露的時候,它已經先於地錦苗花引起了我的注意,三月長大點莖幹部分有的地方採到的是白色,有的地方採到的是紅色,但可以肯定都是蒿葉,香美可食用,蒸煎皆可以,算是一道獨具風味的美食。蒿葉可食,可作為一種野菜。

  • 6 # 小玄燒烤教學

    首先每個地方習俗不一樣,所以美食為也不一樣,如果是我的話,會吃螺絲,大家都知道,清明節的田螺新鮮肥美,做成香辣田螺,配上幾瓶啤酒,叫上三兩好友,別提多自在了!

    首先去二舅家小河抓點田螺,然後用老虎夾把田螺尾巴夾碎去除,淘洗乾淨就可以烹飪了。

    首先鍋內倒入3叔家的泉水,倒入料酒,蔥段,薑絲,把田螺倒入,水煮開撈出備用。

    鍋內倒入油,加薑絲,大蒜,蔥段,花椒,八角,二荊條,豆瓣醬,進行爆香,加入田螺翻炒,下啤酒,料酒,一品鮮,老抽,耗油,雞精,白糖,大火繼續翻炒廚,蓋上蓋子悶3分鐘,最後開蓋翻滾滴入香油收汁出鍋!

    提一箱啤酒開吃,開喝

  • 7 # 小獅子又餓了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傳統節日往往伴隨著傳統美食。比如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餅等,清明節也不例外。清明節的美食與清明節般都富有歷史色彩,演變到現在,已經成為清明踏青的必備美食。

    清明節的食物有一特色,它們大多是蒸制而成,可以冷食,這與寒食節、清明節兩個節日的融合息息相關。傳統美食種類也都豐富多彩,各地也有較為知名的當地傳統美食,它們雖特色各異,卻都美味可口。

    讓我們看看清明節家鄉的美食吧!

    (1)子推饃

    子推饃是山西省清明節的傳統美食,它是由麵糰加上佐料,再捏成形狀各異的麵食。子推饃吃法也有講究,男人一般吃圓形的子推饃,結婚的女性吃梭子饃,未婚的女孩吃抓髻饃,孩子們吃的子推饃大多形狀各異。

    顧名思義,子推饃的產生,是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時期,介子推身先士卒,擁護還未繼承大統的晉文公重耳,為讓重耳活下來,他割肉為食。重耳繼承大統賞賜隨從的時候,卻唯獨忘記了介子推。

    介子推不氣不惱,與其母歸隱山嶺,晉文公想讓介子推出山接受賞賜,卻始終沒有迴應。最終晉文公便下令放火燒山,想逼他出來,可誰曾想,介子推至死都未走出山林。

    山西等地的子推饃,便是為了紀念介子推,傳至今日,子推饃還可送給出嫁的女兒,送給親友。除了紀念介子推外,還有了維繫親情的含義。

    (2)烏稔飯

    烏稔飯又被稱為烏米飯,是閩東地區清明節的傳統美食。烏稔飯的製作很簡單,就是將糯米用洗淨煮熟的烏稔樹葉浸泡,然後蒸煮而成。烏稔飯做好了,外觀不是很好看,顏色烏黑,看起來沒啥胃口,但吃到嘴裡卻很香。就像湖南的臭豆腐一樣,聞起來“臭”,但吃起來味道真的不錯。

    烏稔飯起源於畲族,相傳在唐總章二年,畲族軍隊在與官兵作戰時,被困山林。在飢寒交迫之際,士兵們只能吃烏稔果,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畲族憑堅強的意志,最終衝出重圍。

    此後為紀念這次死裡逃生的戰鬥,便宴請全軍將士吃烏米飯。也就是這之後,烏米飯便成了閩東地區清明的必備美食。烏米飯美味可口,營養價值高,如今已經不侷限於閩東地區的畲族,它也深深地融入到了漢族,在各個省份皆有食用。

    (3)青團

    青團是江蘇等地的傳統美食,多用漿麥草、艾青汁或各種蔬菜汁做成,再包點豆沙餡或者蓮蓉,不甜不膩,有著一股芳草清香,現已成為出遊踏青的必備美食。

    據傳它成為清明節的傳統食物,是在太平天國運動時期。李秀成在作戰時失利,最終被一農夫所救,李秀成雖無生命之憂,但官兵盤查嚴格,他無法獲取食物。

    農夫急中生智,將糯米粉摻雜上艾草汁,染成綠色,又將綠色的糯米糰子放在青草中躲過盤查,就此李秀成才獲得食物,死裡逃生。而當天剛好是清明節,所以青團便順理成章地成為了清明節的傳統美食。如今青團不僅是清明節的專屬,還深受年輕人喜愛,成了熱銷美食。

    (4)蒿子粑粑

    蒿子粑粑是安徽等地的傳統美食,它又被稱作清明餅,主要用米粉、蒿葉等為主要材料。

    它的由來也與介子推息息相關,介子推死後,晉文公認為是自己害死了他,內疚之餘,將當天定為寒食節,並下令不允許百姓生火做飯。

    唐朝時期,寒食節與清明節融為一體,故清明節也有吃寒食的習俗。安徽等地便將這種簡單易做可以冷食的蒿子粑粑,定為清明節特色美食。

    蒿子粑粑雖與青團沒有過大差別,但它的流行程度卻遠不如青團,甚至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這個名字。倘若有幸見過蒿子粑粑,定要嚐嚐它的味道。

    (5)樸籽粿

    樸籽粿是以樸籽樹的嫩葉青樸籽,還有大米粉為主要原料蒸制而成,其顏色如青團般呈綠色,是潮汕人民的清明節特色美食。每一年的清明節,遠在異鄉的潮汕鄉親回鄉掃墓時,都會供點樸籽粿,這是潮汕地區的清明食俗,也他們緬懷先人的一種特有方式。

    相傳元兵攻打宋朝時,實行“三光”政策即——殺光、搶光、燒光。百姓民不聊生,只能逃入山林,人們便依靠山林中的樸籽葉活了下來。而此時正值清明時節,所以樸籽粿也成為了清明節傳統美食。

    除這些美食外,山東等地還有吃薺菜飯的習俗。但近年來,自然環境的破壞,導致野生薺菜越來越少,其價格也不斷飆升。所以我們在享用美食的同時,也要注意對環境的保護,不要讓這些傳統美食逐漸失傳,滅跡。

    清明節的美食在原材料上,以野生植物居多,這是因為在戰亂時期,百姓無以為生。如今人們安居樂業,見慣了山珍海味,這些美食獨特的味道,卻更能吸引人的味蕾。

    清明節傳統美食種類繁多,它們在製作方法流行的地區上各有特色,但它們卻都有一個共同點——都與歷史人物息息相關。

    雖然這些歷史大多無法考證,但卻在一代又一代的人之間口口流傳,這些歷史故事的存在,又給清明節美食披上了一層神秘面紗。

  • 8 # 有點苦的糖糖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是一個思念親人的節日,在我家鄉清明時節最難忘的莫過於“清明菜粑粑”

    所謂清明菜粑粑是指艾蒿葉和米粉混合,裡面再包上餡料的一個麵糰。這種粑粑幾乎在我們老家人人都會做,今年我就收到了我姑姑和大媽的清明菜粑粑。

    其實清明菜粑粑的做法跟簡單,將艾蒿葉切碎後,跟米粉混合後,加點水做成麵糰,裡面再加上鮮肉餡料,椿芽臘肉餡料,蔬菜餡料等等,根據自己後面做成橢圓面團後,上鍋蒸熟了就好了。

  • 9 # 萌面桐桐

    最念念不忘的是外婆做的米粿

    艾草青米粿

    大米菜粿

    艾草的內餡一般會包上芝麻餡或者紅豆沙餡

    口感是甜而不膩的

    外皮是糯米粉➕大米粉➕艾草

    大米菜粿就簡單些

    米粉加水蒸熟然後包上準備好的菜

    這個季節的筍加上家裡醃的醃菜打算豆腐等等一些食材.

    剛蒸熟出籠的時候口感很好.

    冷的吃法也很多 可以放電飯鍋蒸熱或者油鍋煎熱.

    總之就是很好吃

    也可能是外婆的味道

    所以特別好吃吧[呲牙]

  • 10 # 尋吃揭陽

    說到清明的家鄉美食,在我們揭陽當屬特色自然是色香味俱全的樸籽粿了。

    樸籽粿是用一種叫做樸丁樹的嫩葉,加上粘米和發酵粉蒸的一種米糕,蒸熟的米糕翠綠欲滴,帶著樸籽葉的淡淡香氣。

    在揭陽,幾乎家家戶戶的媽媽們都會在清明節做上一些樸籽粿,無論是祭拜祖先,還是應季吃,樸籽粿都是必不可少的。

    為什麼清明要吃樸籽粿呢?在潮汕有“清明食葉”的說法,一方面據說是為了清除過年期間大魚大肉導致的腸胃不暢,一方面清明時節樸籽葉正好嫩葉繁多,用來做食物剛好!

    那麼如此神奇的樸籽粿應該怎麼製作?取樸籽樹的新鮮嫩葉,清洗乾淨剁碎,跟泡好的粘米一起磨成米漿,加上發酵粉,白糖,裝進模具,上鍋蒸熟,就可以吃到集顏值美味為一體的潮汕特色樸籽粿。

  • 11 # 邢茹麵塑工作室

    h3>  清明節做寒燕燕是我老家包頭的傳統習俗。                 寒燕燕,是清明節時用白麵蒸的一種極小的花饅頭,形狀以小燕子為主,像動物餅乾,不僅好看還可以給小孩當零食。是流行於山西、陝西、內蒙西部的一種麵食文化,屬於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麵塑花饃。        我小的時候每到清明節,奶奶就用發好的白麵捏成各種形狀的小鳥,蒸熟了畫上眼睛,點上紅點綠點,用線串起來給我掛脖子上,我們管這一圈小鳥叫寒燕燕,        清明節本是個傷感的日子,可我們小朋友卻因為有了寒燕燕而興高采烈。每個人的脖子上都嘀裡嘟嚕的掛了一圈,互相比著、看著:你有燕子我有喜鵲;你有魚我有花;你這個是小雞我這個是小鴨,⋯⋯大家追逐著,打鬧著,滿巷子的歡聲笑語。玩餓了就吃一個,還不捨的一口一個,先咬個尾巴再咬個翅膀。最喜歡的肯定捨不得吃,拿回家掛牆上留著慢慢玩兒。        清明節的寒燕燕到底是怎麼來的?據說跟寒食節有關,寒食節起源據史籍記載: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為躲避禍亂而流亡他國長達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終追隨左右、不離不棄;甚至&quot;割股啖君&quot;。重耳勵精圖治,成為一代名君晉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祿,與母親歸隱綿山,晉文公為了迫其出山相見而下令放火燒山,介子推堅決不出山、最終被火焚而死。晉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將其葬於綿山,修祠立廟,並下令在介子推死難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這就是&quot;寒食節&quot;的由來。寒食節應該是在清明節的頭一天,歷史的發展,歲月的流逝,因為都是祭祖孝親就和清明節融在一起了。       寒食節不能動火,只能吃冷飯,家家就提前蒸了饅頭預備著。慢慢的這些冷饅頭就發展演變成了豐富多彩的麵塑藝術品。        燕子是春天的使者,也是人類忠實的朋友,燕子來了,花就該開了。       北方的清明節雖然春已過半,但依然寒冷、單調,心靈手巧的媽媽們就把寒食節的饅頭做成活靈活現的小燕子、小動物,再點上鮮豔的色彩,插在樹枝上,掛在窗戶前,微風吹過,樹枝搖曳、燕子翻飛,不僅哄了孩子也讓春天有了生機,小小的"寒燕"寄託了大人們的美好祝願,希望新的一年風調雨順,生活安康。       奶奶雖然走了,她把做寒燕燕的手藝教給我,清明節我也能給孩子做寒燕燕了。       </h3>

  • 12 # 境隨心轉

    清明節將至,《歲時百問》曰:“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民間素有祭奠先人、踏青訪野的傳統。在這天暖雨沛,草長鶯飛的日子裡,處處春意萌動,其中有一種植物的生長牽動著無數吃貨的心,那便是我們今天的主角——艾草。艾草粿各地的做法不盡相同,今天分享平和艾草粿(草仔粿)的做法,每一個小小的艾草粿,都需要千錘百煉,這種繁瑣艱苦的活,真的只有老一輩山裡的老人才願意堅持做的,城裡孩子, 且吃且珍惜。

  • 13 # 小豌豆美食

    清明在我們老家也叫寒食節。“寒食不打柳,死了變成狗”。不知道你們那邊有沒有這個諺語說法。在老輩們的傳統思想裡,清明節要撇個柳枝子,邊摔邊打,為的可能就是祈求個無災無難,一家老小平安!

    這一天家裡早上吃飯,會煮好多雞蛋,雞蛋喝米湯,吃幾個雞蛋就飽了。感覺小時候那個自己家養的蛋特別好吃,吃著很香很香!吃完早飯還會偷偷的拿個裝到口袋裡,到學校和同學碰雞蛋。看誰的雞蛋厲害,誰的雞蛋先碰破。破的那個只能先吃掉,最後那個沒破的反而不捨得吃掉啦!

    《寒食》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譯文:暮春的長安城裡漫天舞著楊花,寒食節東風吹斜了宮中的柳樹。黃昏開始宮裡頌賜新蠟燭,率先升起在皇庭貴族的宮裡。

  • 14 # 一家童裝

    每年清明節前在我們江西鷹潭老家都會做一種用野菜製作的包子,我們當地人都特別喜歡,既營養又美味的綠色食品!好多在外打拼的江西人不遠千里從老家郵寄這個美食!獨特的製作方法和工藝讓這個小吃獲得一個少女般的名字叫“水菊包子”,今天彭廚分享給大家!

    準備從野地挖回的“水菊”(一種野菜)

    蘿蔔適量切成絲、油渣、五花肉、麵粉 蔥薑蒜末 鹽 雞精

    將五花肉切成小塊,鍋內放油倒入蔥薑蒜爆鍋,放入油渣和五花肉煸炒至金黃色,倒入切好的蘿蔔絲翻炒加入鹽和雞精吃辣的朋友可以加點辣椒麵炒熟盛出待用,將水菊野菜放鍋裡煮熟加適量的水和鹽,大概煮十分鐘盛出,注意連同水一起將麵粉裡撒少許鹽,用煮熟的水菊野菜和湯一起倒入麵粉裡,攪拌麵粉,讓麵粉充分上色,大概攪拌十五分鐘,攪好找一毛巾裹住麵糰發酵十分鐘,將麵糰搓成長條切成大小均勻的面麂子,用擀麵杖擀成圓型,將炒好的蘿蔔絲包入圓型麵皮中,一個綠悠悠的水菊包子就製作好了,吃的時候蒸熟就可以看著都流口水!如果你喜歡可以試試哦!分享更多家鄉美食我是愛釣魚的彭廚!喜歡我們的作品請點贊和關注轉發,謝謝大家的支援!

  • 15 # 豆爹芽爸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在中國,因著傳統文化的傳承,每一個地方基本上都有每一節期特殊的食物。而清明節,我我們家鄉,當然要屬清明果了。

    清明果具體做法如下:

    選擇上好的艾草,焯水控幹後加糯米搗碎,黑芝麻炒熟與白糖豬油混合做餡。取一小艾草團,內裡裹餡,放模具裡印出,放蒸架子蒸熟即可!

  • 16 # 美食糖小黑

    “每年清明節,你的家鄉都會準備什麼美食,會讓你念念不忘”,記得我還在讀高中得時候,基本每年清明節我都會和我弟弟從學校放假回家,去祭拜自己的親人,那個時候跟著我的奶奶和伯伯,姑姑一起去山上掃墓。

    一行人帶上東西,爬山上去,因為距離有點遠,所以如果要是在下雨的情況下,我們還得那一根棍子撐著以防摔倒,而在這期間,我們每次都會去打蕨菜,採細筍……

    清明時節,蕨菜也真是這個長的多的時候,我們一行人每次都能打上滿滿的一大袋,那種滿足感很幸福。

    然後還會打細筍,這個細筍不會長的很大,一般都不會很高很大,不是那種很大的竹子的那種。我姑姑特別喜歡這個菜,每次會打好多然後拿回家帶給她的朋友和鄰居吃。

    掃墓回來之後,一大家人準備中餐,就會把蕨菜和細筍都炒一份。

    蕨菜洗乾淨之後,折小段,燒開水讓其煮一會,去起苦味,然後切大蒜,酸辣椒等,一起爆炒,一碗蕨菜就出來了。

    細筍把外層撥去,留其嫩的部分,然後切碎,放點辣椒,打上幾個雞蛋攪拌,然後一起炒,一份細筍炒雞蛋就完美出鍋了,味道很是鮮美。

    現在已經外出務工,好幾年沒有回去掃墓了,一直想有機會要回去。

  • 17 # 使用者蘭香滿園

    每年清明我們寧波最有名的美食是用艾葉和糯米,粳米搭配做的有餡的青團,裡面餡用大豆或芝麻做的,吃起來清涼爽口,又甜又香,而沒有餡的叫麻滋,做法一樣,據說還有清火解毒作用,當地過去百姓每年這個時節家家戶戶都做,用來祭祀逝世的祖先。當然寧波美食很多,不細說了。

  • 18 # 愛做飯的婚慶人

    韭菜炒雞喜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吃過。

    雞喜有的地方叫毛雞蛋又名旺雞蛋、雞仔蛋、毛蛋等。福建稱雞蛋胎,江浙一帶又稱旺雞蛋或喜蛋,是在越南等東南亞國家也很常見的傳統小吃。毛雞蛋是雞蛋在孵化過程中受到不當的溫度、溼度或者是某些病菌的影響,導致雞胚發育停止,死在蛋殼內尚未成熟的小雞。 毛雞蛋和活珠子是有區別的,毛雞蛋是孵化不成功的雞蛋,而活珠子則是十二天左右的正在孵化中的雞蛋。二者的味道也有較大差別,活珠子的味道更加鮮美,且營養價值更高。

    準備食材:

    毛雞蛋 10個 韭菜半斤,油、鹽、醬油適量,蔥姜適量,白糖少許,適量生抽,一點點老抽。

    做法步驟:

    1毛雞蛋涼水入鍋,燒開後轉小火五分鐘,要不然會雞蛋殼會爆

    2扒開雞蛋殼,剝出毛雞蛋除去小雞身上的毛

    3鍋中放油爆香蔥姜

    4放入剝好的毛雞蛋炒香

    5放入生抽,老抽,鹽糖調味。

    6這時放入韭菜和雞蛋混合炒出香味

    7加入半杯水再繼續炒2分鐘就可以出鍋了

    這道菜只有在這時節才會吃的到

  • 19 # 打工人媽媽

    我記得小時候家裡沒什麼錢,春天一到野蒜就長到特別好,媽媽就挖好多回來做野蒜粑粑,那真的是小時候的味道,後來上高中住校了,就再也沒吃過了

  • 20 # 美食美刻flora

    清明時節雨紛紛,我的家鄉在紹興諸暨,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的故鄉。我們那裡吃的清明果不是圓的,我記得童年時期,綠色的叫青餃,白色的叫白果,青餃蒸好是碧綠如翡翠的,通體油潤髮亮,散發著艾草特有的香味,咬開裡面是鹹鮮的味道,餡料有新鮮挖來的筍,自家醃的雪菜,肉末,老豆腐丁,香蔥,豬油,我的大姨是以前生產隊的廚師,她的做法是要把半肥瘦的肉末炒出油,加入筍丁,雪菜,老豆腐丁同炒,家黃酒、鹽、糖,調到合適的口味把餡炒好放涼,在包之前才拌入切好的香蔥,蔥如果很早加入被鹽醃了出水會變色變味,一定要在包之前臨時加入,蔥必須是聞著很有蔥味的,這樣出來的餡會非常好吃!白果是不加艾草,用糯米做的,所以是白玉的樣子,裡面確實黑色的芝麻糖餡,小時候我不愛吃甜,長大後就很少見做甜餡的白果了,倒是媽媽會做加了蔬果汁的彩色甜餡果,味道竟然挺好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大寶是女孩已經7歲了,又要上班又要接送孩子,家裡沒老人帶,這種情況該生二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