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Mica學英語
-
22 # 安G電影
首先,好看這個點是非常個人化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觀點。
不過,作為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它即使不是你最愛看的一部電影,但它一定不會乏味到讓你睡著。
個人認為這部電影很正統,就像優秀畢業生的畢業作品,中規中矩,既反映了社會現實,又關照了弱勢群體,還透過一個典型的示例提供種族歧視的解決方案,情節也很有意思,一切都很好。
只是以我個人的口味來看,它少了一點驚喜,多了一點正確。好像一切的事情都在正確正義的圈子裡打轉,但是我們都知道的,生活從來不止一面。
雖然表面上它展現出那個時代種族歧視的程度之深,但它不是帶著深陷其中的視角書寫敘事,雪利博士太優秀了,優秀得不像一個深陷歧視牢籠不可自拔的人,或者說他根本不是受歧視者,只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的受害人。
他去南方——種族歧視非常嚴重的地方,有種貴族下田體驗生活的感覺。他給人的感覺是居高臨下的,以他的學識和能力自傲,當然這是他應得的尊重,但是他有的教育機會和天賦,並不是人人都有,那麼別人呢?別人用什麼獲得自己的平等。
在雪利博士的一次演出結束後,託尼跟一群人在走廊裡賭錢,他走過去叫託尼離開,他說託尼可以更好,可走廊上的那些人命運註定他們得低人一等地活著。
他原本也是一個帶有歧視的人。雖然雪利博士確實是想打破種族歧視的局面,但他更加註重的是自己所獲得的待遇。
當他看到種植園裡大太陽下鋤地種植的黑人時,他的那種凝視很奇怪,他沒有真正向種族歧視反抗,他反抗的是個人受到的歧視。
這就是為什麼一切都很好,但是讓我覺得不舒服的理由。
種族平等是人人平等,如果以技能能力為籌碼獲得同情獲得平等,那隻不過是假的平等,是某些人推脫的藉口,挖下的陷阱。
給人的感覺是,平等可以,但平等是需要條件的,你要優秀才配得上與我平等。
那麼這種平等還是平等嗎?不,他討厭你的膚色,歧視你的種族的情感不會消失。有條件的平等都是假的平等。
在許多典型的特例中,一個個美好而圓滿的故事很容易自圓其說,可是現實複雜太多了。在現實中,雪利博士和託尼的組合也是極難的。
我們不能因為一個單獨的例子,就重新充滿希望與力量,越多人認同該劇的價值觀,就代表平等的含義越陌生。
《綠皮書》太完美了,美得沒有一點瑕疵,但它不是現實的,更像一場高調的夢,炫耀大度和寬容,而實則彆扭糾結。
不過,這些都不能否認,它是好看的。因為人物塑造。
這兩個人物雖然不是完美人格,卻是各自種族中比較有魅力的型別。
他們在各自的領域很有話語權,舉手投足間都是優雅和果斷。
雖然他們偽造了和平互幫互助相親相愛的場面,但誰不想看這樣的場面?
所以,雖然他的人物不能代表種族,結局也和現實差得很遠,但是它是好看的,不僅人物富有魅力,還很幽默風趣,而且在旅途中狀況百出,情節曲折,卻也妙趣橫生。
-
23 # 叢林中的小苜蓿
《綠皮書》是一部非常好看的電影,整部片沒有過分渲染,沒有特意營造,但給人看後卻會有很大啟發的電影,我想這樣的電影就是經典。
《綠皮書》整部劇情穩穩地,看似平鋪直敘的進行,卻給人不斷的內心衝擊,當然,也不乏幽默。尤其是託尼和雪利博士兩人的舉動。
託尼看起來放蕩不羈。但卻有責任有擔當,愛家庭。起初是對種族也有歧視,但為了養家餬口,給家人好的生活,於是半推半就地給黑人雪莉博士當司機,助理,本以為是暫時性的,誰知一路上格格不入的兩人成了朋友。
雪莉博士是一位特別自律,對音樂追求,嚴謹,細心,要求嚴格的人,但和託尼的相處下,兩人也在互相成長,互相學習。
有偏見是正常的,但要對偏見正當處理需要智慧。學會改變,也就會重遇更好的自己。
這部電影著重於寫人,著重於溫情,人心,沒有巨大的特效,沒有氣勢宏大的場面,但就是人心成長,足足拿到奧斯卡獎。
所以說這部劇也是一部成長片。
-
24 # 說影者
非常自然順暢的一部電影,之前在電影院看的,很平實,看完心裡特別舒服 。
從最開始的厭煩,被生活所迫不得不當一個黑人的司機,到中途被唐琴技折服,驕傲宣稱自己是他的司機,再到唐協助他寫信,兩個人互相學習,互相理解,互相包容,這整個過程就是在敘述如何消除隔閡的啊,不能說突兀吧?而且,最重要的一點,作為義大利移民,本身也被美國土著認為是“白種黑人”,本身也有感同身受了。這一切,都順其自然,既不說破,也不說過。
作為生活在快節奏的現代人,因為生活壓力加大和文化生活的豐富,對於文化產品的要求要麼是質量極高、要麼快速勁爆。 相對而言,重口味、快速、爽爆的娛樂化、爆米花電影更受大眾喜歡。 作為“文藝片”和“奧斯卡”標籤下的影片,以往對我而言是比較枯燥的,或者對於特定觀眾不算友好。 但這部電影用比較特殊的人物設定“一般家庭、混跡江湖的白人保安/司機...”、“特殊經歷、有高素質教育的黑人音樂家”透過在當時較為真實的社會環境下,透過一些看似荒誕但真實的事例串起來,用平實、剋制的手法來表現,比如“白人富豪尊重音樂家,但不會尊重一個需要上廁所的黑人”,黑人白人在南北方不同的社會地位也透過“車壞了,路邊檢視的偶然情節來體現”,不刻意、不做作但真實和深刻。 最可怕的居然這是真實事件改編的。
-
25 # YP青年文化
畢竟是奧斯卡得獎的作品,我看完之後覺得獎項得的是實至名歸,故事線很清晰敘事的電影手法也很考究,特別是在那個年代的美國種族對立的問題還是相當嚴重的,從一個不同的視角切入導演拍的是相當的好,因為我看過了就不在這邊具體介紹劇情了,總之非常之推薦。
回覆列表
前不久剛看,這是一部劇本紮實,劇中人物性格體現得很完整鮮明的電影。用平實甚至安靜的情節,透過對細節細膩的拍攝,展現人物飽滿的情緒。沒有大起大落、聲勢浩大的畫面,但是情感卻得以充分彰顯,直達觀眾的心。
片頭主要講述兩位主角相遇的經由,身為夜總會侍者的Tony因為夜總會停業幾個月而不得不為房租和生活發愁,正好被介紹到黑人鋼琴家唐雪莉那兒,為他為期八個月南下巡演做司機兼保鏢。當時美國南方對黑人歧視很嚴重。
兩個背景和性格不同的人一同上路,發生了很多碰撞和火花,其中不乏很多笑點。一位習慣於混跡街頭、遊手好閒,習慣佔小便宜;另一位出沒於名流高檔場所,受高等教育,自重自律。但是,率真的Tony不像其他人對唐雪莉畢恭畢敬,而是像對待別人一樣,給他吃炸雞,對他說出真實的想法,這讓看上去總是端著對唐雪莉放下防備。而唐雪莉則會耐心地教Tony如何寫給妻子的信。
如果說最好的相遇是彼此成全,那麼這段公路旅途對兩位主人公來說就是。唐雪莉出沒於白人世界卻因為自己的膚色深受歧視,他又和自己的同胞不一樣而顯得格格不入。最後,不吃炸雞的唐雪莉喜歡上了炸雞,堅持要一場不落的表演他翹了最後一場,最終在黑人酒吧中演奏他談得最好卻被禁止給白人演奏的肖邦作為巡演的結束。在酒吧裡和酒吧樂隊配合的唐雪莉很放鬆、很愉快,不端著。而Tony則學會了正直,在目睹唐雪莉被歧視後開始理解,不再像片頭時那樣會把來家裡黑人修理工用過的杯子扔掉。
人與人之間彼此的理解很難得,同時,各自的品格在對方身上潛移默化地產生影響,滋養對方,互補的同時給對方勇氣或認同,讓彼此更好。這樣相遇相知的時光很值得,這是我覺得電影最溫暖的點,也是最感動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