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兵說
-
22 # 巴山夜雨涮鍋
謝邀。隆美爾被後世評價高,一是其本身軍事才能出眾,二是為了西方尤其是大英帝國的面子。三是為了政治正確。
先說第一點,隆美爾本身確實算得上是一員能征慣戰,智勇雙全的名將。其在北非戰局中,率領少數部隊多次擊敗兵力佔優勢的英軍。最後在阿拉曼輸給蒙哥馬利,是在英軍擁有兩倍坦克的情況下,德軍給與了其相應的殺傷,最終英軍坦克損耗過半,而德軍坦克近乎全部損耗乾淨,這才被迫兵敗。按我的排列,隆美爾在二戰德國名將中進前十是絕無問題,要進前三恐怕難點,進前五可以爭議一下。
在過去一段時間隆美爾的名聲實際上是超出了其歷史表現的才能與地位,尤其在80-90年代地攤文學軍迷中,隆美爾基本成為二戰中德國將領的代表人物。這其實有點誇大了。之所以如此,是源自西方把持的軍事文學作品的刻意渲染。而西方之所以刻意渲染,又有下面兩個原因。
一是隆美爾基本沒和蘇聯交鋒,主要在和英美交戰,尤其阿拉曼是隆美爾對蒙哥馬利的經典戰爭。在整個二戰中,蘇軍承受了對抗和殲滅德軍的主要任務,英美策動的西線和南線相對居於次要地位(只是從戰役和殲敵數說,並不是因此否認英美的貢獻,尤其美國的貢獻)。正因為如此,西方媒體和作者一定要強調自己的主導作用。德國大部分將領,比如曼施坦因、古德里安等人都曾在東線與蘇軍交鋒,而且最終結果都是大敗虧輸,吹他們過多無形中就拔高了蘇軍。相反,隆美爾基本沒和蘇軍交鋒,吹隆美爾毫無風險,不會抬高蘇軍。而且,隆美爾曾經讓蒙哥馬利非常困難,要是不把隆美爾吹得厲害些,蒙哥馬利豈不是面上更無光?就這樣,歐戰三大戰線中相對最弱的南線,在諸多作品中被渲染成了二戰的轉折,蒙哥馬利和隆美爾也得以知名度飛漲。
二是隆美爾的政治正確。隆美爾在1944 年丟失諾曼底之後,參加了反對希特勒的密謀。最終密謀失敗,他被希特勒賜死。一個能征慣戰的將領,又因為反希特勒而被賜死,這個事件在反法西斯的大潮流下非常容易獲取光環,被塑造為一個悲劇角色。
這樣,隆美爾也就成為西方宣傳的最佳主角,從而名聲大噪。
回覆列表
二戰時期名帥輩出,名將如雲,但真正讓人能夠長期討論的並不多。二戰的始作俑者,開戰國家德國湧現出不少名將,比方說古德里安,隆美爾,曼施坦因等。其中被軍迷和媒體討論最多的就是被譽為“沙漠之狐”的隆美爾,很多人甚至覺得隆美爾才是德軍的真正支柱。時間久了,隆美爾就被人神話了,成了二戰的戰神。其實隆美爾的軍事才華確實不錯,但也沒有那麼神奇。
隆美爾之所以比其他將領更容易名垂青史,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寫了一本書,這本書至今仍然被很多軍事學校列為必讀書,那就是陸戰經典教材《步兵攻擊》。此書詳細的討論了陸軍在作戰中的注意事項和細節,以及戰術和戰略。而其他將軍則極少著書立說,最終會隨著歲月而被後人淡忘。
隆美爾個人的軍事素養很高,且知識系統比較全面。相比於納粹的其他戰將人物,隆美爾集戰略判斷和戰術指揮於一身,並非單純的將才。有不少人覺得他跟蘇軍主帥朱可夫比較接近,是同一個層次的軍事人物。
隆美爾也是一位很有性格的將領,他在好幾件事上拒絕執行希特勒的命令。比方說堅持非洲戰線的問題上,希特勒不願放棄,但隆美爾看出大勢已去,抗命撤軍。在屠殺猶太人的事情上,隆美爾也表示反對,他直接領導的國防軍也不願意參與屠殺。隆美爾懷疑盟軍有可能在諾曼底登陸,但希特勒和其他德國將領看法不同,最終盟軍主力成功登陸。由於多次頂撞和持有不同意見,隆美爾最終被希特勒所殺,至今很多人依舊在懷念他。雖然每個人的出發點不同,但隆美爾確實傑出,但值得注意的是,隆美爾依舊是納粹的最大幫兇,這個定位不能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