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21 # 歷史湮滅的足跡

    【小湮的觀點】岳飛是個好員工,他勤勞、好學、忠心、有責任心,這都是好員工的典範。但岳飛卻不是領導眼中的好員工。因為他犯了領導宋高宗的四個大忌

    一、 “迎舊主”,將領導陷入尷尬境地

    靖康之亂後宋欽宗和宋徽宗兩位皇帝被金人抓走受盡折磨,一國的皇帝被抓是何等的羞辱。所以才有了“迎二聖”的事件。迎二聖目的是為了雪恥。首先要迎回二聖的這個任務是宋高宗交給岳飛的,但這個任務實在是個燙手山芋。如果岳飛不去那就是違抗軍令,可能會被扣上謀反的罪名。如果岳飛將“二聖”接回來了,那宋高宗該如何自處。

    如果是和心機深沉的人,定會低調處理,但因為岳飛太過正氣,他將國家的榮辱感放在第一位卻忽略了這個領導的感受。他打得“直搗黃龍,迎回二聖”的口號一路高調殊不知得不僅會得到領導還會遭到朝堂小人的排擠。因為在朝堂上很多大臣都是跟隨趙構的,一旦趙構下臺首先便會影響這些人的利益。

    岳飛在這方面忽略和同僚和領導的感受。

    二、“身功高蓋主”、“思想理念”與領導不同導致領導畏懼

    俗話說得好“槍打出頭鳥。”,岳飛在南宋雖然官職不大,出身最低,資歷最淺,但功勞卻很大。

    收復建康--1129金兵南侵時,岳飛率軍在廣德襲和宜興擊金兵。次年,金軍統帥兀朮在建康遭到岳飛的埋伏,被岳飛打的狼狽逃竄,建康得以收復。

    第一次北伐--1134年,大敗偽齊李成,收復偽齊佔據的城池,擊潰偽齊的十萬大軍,收復了襄陽等六郡。

    第二次北伐--1136年,岳飛率軍攻克了陝西,河南許多州縣,再次打敗偽齊軍,收復陝西一帶的商州全境和虢州部分地區。

    第三次北伐--1136年,岳飛進軍至蔡州一帶收兵

    第四次北伐--1140年,一舉殲滅了金兵者之最精銳的部隊,大敗完顏兀朮,取得郾城、順昌大捷。

    岳飛功勞非常大,而且他是主戰派。在他的調教下,“岳家軍”一度成為金人最忌憚的勁敵。但在朝堂上大部分人都是主張求和的,尤其是以秦檜為首的主和派。經過靖康之戰後他們已經被金人嚇壞了,尤其是趙構他只想偏安與一方當和安穩的皇帝。但岳飛的功勞太大,而且他一直主戰這與趙構的規劃不相符,一旦岳飛謀反叛亂那麼對領導趙構而言是一個很大的威脅。

    三、“不懂政治、意氣用事”,讓領導不好管

    宋代從太祖開始就忌諱武將,所以才有了“杯酒釋兵權”。“面涅將軍”狄青就是被猜忌最後鬱郁而死的。岳飛並沒有意識到這些,他覺得自己一心為國就可以了,但政治並沒有他想的這麼簡單。

    岳飛在以下幾個事件中皆犯了宋高宗的忌諱:

    立諮宗事件(建議高宗立儲)犯了帝王大忌;

    多次要求擴軍、在撂挑子上廬山皇帝多次命令都不下山讓宋高宗忌憚;

    不救淮西、對楚州防禦的譏諷、高調迎二帝,讓宋高宗難做;

    雖然說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但一個戰功赫赫的將軍屢次不聽皇帝的命令,皇帝會怎麼樣?他會覺得管不住這個屬下。更害怕屬下會造反。

    四、太“得人心”,名聲大過了領導

    第一,得民心,岳飛治理的岳家軍軍紀嚴明,最主要的就體現在不擾民,如果是遇到某地不得不借宿民宅,第二天也會替房主打掃乾淨。士兵不得私自拿去百姓的物品,一旦察覺會得到非常嚴厲的處罰。岳家軍中有個口號是“凍死不拆屋,餓死不虜掠。”就是秋毫無犯。岳家軍一方面保障的百姓的安全,一方面有做到了不擾亂他們的生活,從而得到了很多地區百姓的擁戴,在很多人心中嶽飛的形象是非常偉大的。

    第二,得軍心,岳飛管理的岳家軍雖然軍紀嚴明,但岳飛同時也是非常愛護士兵的。他如同一個嚴父一樣,在紀律上嚴格管教但在生活上也為他們操碎了新,有“孫吳之風”。岳飛常親自為受傷的兵士調藥,當屬下計程車兵到遠地駐防時,還會讓自己的婦人去慰問這些將領的家人。如果有戰死計程車兵也會撫育他們的遺孤。為了撫卹自己的下屬自己家中一點餘財都沒有。在岳飛的帶領下這些士兵都是萬眾一心,從來沒有無兵不顧將,將不知兵,勝不相讓,敗不相救的毛病。所以連金兵都非常佩服,稱“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岳飛由此成績全靠他的能力,但這在領導趙構看來卻不一定是好事,百姓和士兵將功勞都歸給了岳飛,作為領導臉上自然掛不住。當然這與趙構的無能也有關係,如果是一個聖明的君主應該好好利用岳飛的才能,但趙構沒有這份眼界和膽識,最終導致岳飛被冤死。岳飛之死,百死莫贖!

    總結:所以我認為岳飛是個好員工,但他沒有跟對領導人導致他的才能無法得到施展。以至於他在領導人趙構的眼裡沒辦法成為一個好的員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何為文化入侵,怎麼防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