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衣袍公子

    《離思五首》元稹自愛殘妝曉鏡中,環釵謾篸綠絲叢。須臾日射燕脂頰,一朵紅蘇旋欲融。山泉散漫繞階流,萬樹桃花映小樓。閒讀道書慵未起,水晶簾下看梳頭。紅羅著壓逐時新,吉了花紗嫩麴塵。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紕縵最宜人。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尋常百種花齊發,偏摘梨花與白人。今日江頭兩三樹,可憐和葉度殘春。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譯文:曾經領略過蒼茫的大海,就覺得別處的水相形見絀;曾經領略過巫山的雲靄,就覺得別處的雲黯然失色。

    在茫茫人海中,你是那蒼茫的大海,你是那巫山的雲靄,其他的溪水,其他的山峰,都是比不過,你是我心中唯一。

    三句話

    2008年,那一年我是初一新生。期末考試學校實行是插花的政策,就是高年級和低年級在一個班級考試,一排是高年級,一排是低年級的,我們就和二年級安排在一起。

    坐在自己教室裡,看到身邊位置上一邊貼著一個白色紙張,上面寫著一個名字,李某,自己心裡默默唸幾遍。

    “李某,你位置在這裡。”一個陌生男生站在桌子前面,轉身向身後人喊著,臉上還露出奇怪的笑容。

    “同桌是個女生,我們學妹,好好照顧人家。”這個男孩子一定是一個很鬧騰的人,身後人什麼都沒有回覆,我很膽小一直低著頭,不知道怎麼迴應這個場面。

    前面男生去找自己位置,在後面。身後人坐在來,我用餘光看到,是一個很清瘦男生,碎花式劉海,面頰很乾淨,那時候我的心情真的是“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考試結束後,我們只說了三句話,之後沒有任何交集。

  • 22 # 婚禮先生郭果

    古代車馬很慢,比不上現在的高鐵車。古人也很執著,喊出“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來,但你說古人笨嗎?也不一定。

    古老的易經告訴我們,物極必反。好到極處,很可能是曲折前進,甚至是開始走下坡路。

    你還別不信,人們的審美也是如此。美,在很多人看來,司空見慣以後就不覺得一直美了,要反著來。

    現在走在大街上,你會看到好多俊男美女,都穿著大窟窿小眼的衣服,撕破膝蓋布的褲子,風吹著破布口子露出來大腿。大家好象覺得好好的褲子,太完整了,不美了。要搞破爛了,才覺得美。

  • 23 # 日月星貨架

    這句話意思很深,曾經滄海難為水,意思就是經歷過無比深廣的滄海的人,別處的水再難以吸引他,巫山是舜的女兒,傳說舜的女兒死後變成了巫人,因此,巫山的雲,就是她的衣裳。

  • 24 # 揚州講壇

    離思 唐·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作品背景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基本上是個中國人都會吟這兩句詩。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寫給誰的,為什麼寫的。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走進這首膾炙人口的詩,去看看這首詩背後的故事!

    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的詩人元稹。元稹,河南洛陽人,唐代中期的大詩人,他和白居易一起被合成為“元白”,中國文學史上非常著名的“新樂府運動”就是由他和白居易共同倡導的。所謂“新樂府運動”,聽起來高大上,簡單點說就是反對無病呻吟,少寫大家看不懂的詩。主張寫通俗詩、時事詩,爭取讓詩能被我們這些老百姓看懂。

    而這首詩是悼亡詩,是元稹寫給他早逝的妻子的。

    唐德宗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二十四歲的元稹科舉落榜,失魂落魄地走在長安的大街上,被欣賞他才華的太子少保韋夏卿收入門下。不僅如此,這位享有崇高地位的太子老師不顧家人反對,還進而將自己年方二十的小女兒韋叢下嫁給了元稹。

    雖然這樁婚姻在當初帶有相互利用的性質:韋夏卿堅信才華橫溢的元稹會有大好前程,元稹則認為可以藉助這樁婚姻出人頭地。但歪打正著的是,這對年輕夫妻在婚後卻是恩愛百般,同甘共苦。後人記載說,天仙下凡一樣的韋叢不僅賢惠端莊、通曉詩文,還不好富貴,不慕虛榮,在元稹不得志的時候,無怨無悔地伴著他過著清貧的生活,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關心和體貼丈夫。

    不幸的是,七年後,年僅二十七歲的韋叢就因病去世。此時三十一歲的元稹已升任監察御史——最高檢察院的檢察官,美好生活剛剛開始就痛失愛妻,令詩人悲痛無比。在妻子下葬那天,元稹情不能已,寫下了這首著名的悼亡詩。

    作品賞析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是從《孟子·盡心》篇“觀於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變化而來的。滄海無比深廣,因而使別處的水相形見絀。而巫山有朝雲峰,下臨長江,雲蒸霞蔚。據宋玉《高唐賦序》說,其云為神女所化,上屬於天,下入於淵,茂如松榯,美若嬌姬。因而,相形之下,別處的雲就黯然失色了。

    “滄海”、“巫山”,是世間至大至美的形象,元稹引以為喻,從字面上看是說經歷過“滄海”、“巫山”,對別處的水和雲就難以看上眼了,實則是用來隱喻他們夫妻之間的感情有如滄海之水和巫山之雲,其深廣和美好是世間無與倫比的,因而除愛妻之外,再沒有能使自己動情的女子了。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取次”是倉促、隨意的意思。倉促的走過花叢,我卻懶得回頭看。這裡的“花叢”當然不僅僅指自然界的花叢,更是暗指其它的眾多的美麗女子。她們縱使再美,我也無心打量她們,所謂“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就是這個意思。

    “緣”是因為的意思。既然對亡妻如此情深,這裡為什麼卻說“半緣修道半緣君”,而不是“全緣君”呢?元稹生平“身委《逍遙篇》,心付《頭陀經》”,是尊佛奉道的。另外,這裡的“修道”,也可以理解為專心於品德學問的修養。

    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學也好,對元稹來說,都不過是心失所愛、悲傷無法解脫的一種感情上的寄託。“半緣修道”和“半緣君”所表達的憂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說“半緣修道”更覺含意深沉。

    結 語

    我們知道了這首詩是寫給妻子的悼亡詩。感嘆“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其實在感嘆這世間再也遇不到這樣美麗、善良的姑娘了。所以乾脆“取次花叢懶回顧”,寧願把最初的美好深深地埋藏在心底,也不願意濫竽充數,草草地選擇一個人——這也就是當代大齡剩男剩女們為什麼那麼多的原因。

    時至今日,這首詩的內涵已經發生了變化,它也不僅僅用來形容男女之間的感情。凡是感覺如今的人、事、物比不上曾經的、最初的美好,都可以用這首詩來表達。

    比如你曾經感受過大城市的繁華,就再難忍受小城鎮的閉塞;吃過最正宗的火鍋,就對其它火鍋失去了興趣;看過了好的電影,就難以接受爛片。曾經的美好,和現在的無奈,都盡在這一句“曾經滄海難為水”之中了。

  • 25 # 青驪

    一千個人心中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詩歌也是。

    詩人當時當下的所感所想,集聚語言精華所凝練而成的短短几句,他的特定的情感寄託,經過千百年的不斷髮酵,經過後世無數人的解讀,會產生無數的聯想,而這些所有的聯想,統統都是對的,這才是詩歌的意義,給人以啟迪,但是又不限制你。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一句話,把愛情的專真和深切表現的淋漓盡致,但其實這句詩的下一句更直白,可在名氣上卻掉了不知道多少個檔次,那就是“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於萬花叢中路過而無半點留戀之意,其一是因為我已經修道(元稹有道教信仰),其二則是因為我只愛你一人,便也不再看的百花了。只從詩的內容上來看,這首寫給亡妻的情詩,簡直是完美的,無可挑剔。然而現實中,元稹可是典型的渣男,不能再渣的那種。

    寫這首詩的時候,他的妻子韋叢已經去世了。韋叢是太子少保韋夏卿子女,典型的大家閨秀。元稹24歲的時候去京城趕考,中了,朝廷任命他為秘書省校書郎,也許是看中了元稹的才氣,第二年,韋夏卿就把自己的寶貝女兒嫁給了他,自此以後,元稹就跟著老丈人在洛陽居住,當然了,不是住在同一個宅子裡。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元稹過著逍遙快活的神仙眷侶生活,老婆相繼給他生了5個孩子,可想而知,夫妻生活是何等的甜蜜。你說要是日子一直這麼過下去,倒也罷了,也挺自在的,可元稹這個人,本來就不是一個老老實實的窮苦文人,他自命清高,做官正直。可正直,終究是不適合官場之中的。

    因為仗義執言、鋒芒太盛,觸怒了權貴,被人構陷,貶到了劍南(治所位於成都)。於是夫妻二人兩地分居,耐不住寂寞的元稹,就這樣,勾搭上了成都地區的名妓薛濤,二人惺惺相惜,整日飲酒作詩,好不快哉。一邊,在洛陽,妻子韋叢還在辛苦的操持著家務,帶著五個孩子忙忙碌碌,可她從來沒有抱怨,嫁給這個男人之後,儘管生活很苦,她還是在盡責盡責的承擔著作為一個妻子的本份;另一邊,在成都,公務閒暇之餘,元稹三天兩頭便去找薛濤,情話綿綿,你儂我儂,醉倒溫柔鄉,全然忘了老家的五個孩子和孩子他媽,典型的婚內出軌啊這是。你說渣不渣?沒承想,也就是在這一年,結髮妻子韋叢在家中突然病逝,得到訊息的元稹在震驚之餘,也不禁回想起了與妻子的7年婚姻生活,頓時百感交集,於是才有了這首傳唱千古的《離思五首》。對於妻子,他還是有著真感情的,也許是回心轉意,也許是逢場作戲,妻子病逝之後的元稹,又恰逢仕途不順,被朝廷接連貶到通州、同州(今渭南市大荔縣)和武昌,開始了長達十年的官場奔波,也自此斷了跟薛濤的聯絡,留下薛濤一人,在成都苦苦等待著元稹歸來,等著他曾經許諾的誓言兌現,可惜直到去世,也沒有等到,後半生在對元稹的思念和惆悵中,孤獨終老,深情,終究沒抵得過人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硬要給香港四大天王裡塞一個人湊成五大天王,你會把這個名額給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