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為什麼列強喜歡將侵佔的土地轉化為殖民地而不是併入國土?就像英國,印度南非都曾經是她的殖民地,卻沒能成為英國的國土。如果英國將這兩個地方併入國土,他的面積也就不會僅僅是一個島國了吧。龐大的資源和土地帶來的發展潛力,比之英國本土可是大了去了。
6
回覆列表
  • 1 # 大腳汽車

    尼泊爾是外交由英國負責,從東印度公司負責到直接隸屬英國王室有各種條約進行嚴密規定,除了有歐洲宗主國國旗之外,法律自己制訂,由總督治理,專員治理,複雜之至,法國海外省模式,20世紀的帝國模式之前就複雜到如此

  • 2 # 閉家鎖的紅楓

    我想題主的問題應該是問:為何列強侵佔土地後,往往是和本國人為區別開實施不同的統治。最後又不得不放棄了呢?第一點:殖民地是指由宗主國統治,沒有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方面的獨立權利,完全受宗主國控制的地區。

    這是百度上對殖民地的定義,這意思說白了就是:宗主國政府可以自由的掠奪和使用 殖民地的一切資源,人力,卻無需對當地人民的福祉和權益負責。

    比如說今天看來人畜無害的歐洲小國比利時,19世紀在非洲卻擁有一塊被本國領土大70倍的名為“剛國自由邦“的殖民地,這塊殖民地完全屬於比利時國王本人擁有,比利時國王在那裡實施了殘酷的獨裁統治,規定殖民地居民必須繳納大量的象牙和橡膠,在他統治期間,“剛國自由邦“的人口減少了一半。

    但另一方面,比利時國王在國內實施的又是典型的開明統治,他開放了選舉權,保障國民受教育的權利,禁止童工,。。。。他表現得跟在非洲完全不同。

    第二點:列強要把一塊海外領土發展為國土,本身需要大量投入,往往承擔不起。

    一個比較近的例子是 臺灣被日本佔領後,與比利時不同,日本還在臺灣做了一些建設的,尤其是統治的後期,實施”皇民化“制度,企圖把臺灣完全轉變成本土。但當時的統治費用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甚至大於日本在臺灣的收益。

    日本駐臺總督乃木希典就想出來一個主意,要把這臺灣島賣給英國。只不過英國人自己內院起火,沒時間理日本,這事情也就吹了。

    但不知道怎麼的,法國得知了這日本想要出賣臺灣島的訊息,立馬就派人找到而來乃木希典商量購買的事宜,最終雙方以1.5億法郎成交,但最後這個提案被否決了。

    從這個歷史事例中我們可以看到。實際上殖民地的控制需要大量的資金,如果這裡缺少經濟資源的話,往往是得不償失,實際上列強們經營殖民地經營不下去的事情很多。要是把殖民地轉變成本國領土,需要的資金投入往往更為嚇人,所以列強們當然會小心謹慎的考慮要不要把殖民地轉變為本國國土了。

  • 3 # 瀛史拾貝

    併入國土,當地土著就能享受本土人的公民權和福利,有選舉權,等於分走本土人的利益,政治家們才沒這麼傻呢。看今天歐洲的移民,難民問題,不是白左抽風,誰願意請一群大爺來家裡作威作福啊?

  • 4 # 呵呵說吧

    客觀上講,如果是佔領土地,需要考慮的需要自己多少人,多少兵。如美洲大陸,考慮的應該是需要移民多少?如何處理當地土著?相對殖民地,同佔領比較,代價小,產出多,這是列強不得已的辦法。如果可以,肯定是儘可能的永久地佔領了。當然,這也帶來了另一個認識:人類自從出現了圈養,氏族時,攻擊其他族人就已不再殺戮,而形成奴隸社會。封建社會,有了一塊地上的自由,產生的是更大更長遠的利益。資本社會,更是出現只要勞動力,其他都可自由的社會現象。人類的認識的變化,社會的文明也因此改變。

  • 5 # 毒舌好心人

    為什麼大公司更多時候採取戰略入股而不是全盤收購呢?一個道理。

    追求利益最大化!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土地和人口在國際競爭中的重要性在下降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因為,隨著社會進步,科技已然成為第一生產力。

    西方列強大舉擴張的時候,已經逐步進入或者已經進入工業時代,貿易時代。資源儲備和高素質的勞動力是競爭的核心,總人口和土地規模的重要性開始下降。如果是農業時代,列強們可能對佔有土地和人口很有興趣,但是列強們卻沒有能力四處殖民。在工業化開始之後,他們只需要控制這塊土地可以利用人力資源在內的各種資源就可以了,併入國土太麻煩,擴張速度又會受限制,不划算。

    即戰力比潛力更有誘惑力

    題主也說了,廣袤的土地和龐大的人口帶來的是潛力,而不是競爭力。

    國家之間的激烈競爭,容不得當時的列強們安心挖掘潛力,而不是發揮即戰力。利用殖民地的豐富資源擴充自己本土的實力,在當時的環境中是列強們快速擴充自己實力的最佳手段。如果用太多的資源投入殖民地開發,打造成第二本土,只怕是短期實力非但不能上升,反而下降。在這個過程中,其他競爭對手會由著你慢慢發展起來而不採取行動打擊你?

    毫無疑問,列強們選擇了兌現即戰力,而不是挖掘潛力。

    高收益就會高風險,列強們不願意過度冒險

    挖掘殖民地潛力,打造第二本土甚至把更多地區本土化,是一件投入大,風險大,收益也非常大的事情。

    擊敗各地的落後政權,隨後放任不管,收益很難得到保障,是一件高風險低收益的事情,還不如不去佔領。

    扶植傀儡政權是一件風險比較高,收益相對比較低的事情。

    所以,列強們權衡利弊之後,採取了一種短期之內利益最大的做法,就是實行統治但不進行本土化改造。控制殖民地資源和人口,發展自己的本土。雖然殖民地的潛力沒有徹底發揮出來,但是可以憑藉更強的實力搶佔更多殖民地。有點類似於工資經營採取粗放式經營,跑馬佔地的策略。這種策略是當時激烈國際競爭環境下,從殖民者本身出發利益最大的做法。因此,他們就選擇了殖民而不是併入徹底改造。

    兼併重組會面臨巨大的整合難題

    公司之間的兼併重組往往都會面臨巨大的整合難題,成為發展的重大挑戰。

    更何況規模大得多,情況複雜得多的國家之間的合併呢?

    相對而言,征服容易得多。

  • 6 # 青青塬上柳

    這個簡單。併入國土的話,就意味著接納所有的土人,用文明的方式,去對待沒有文化的、異教的土人,就再沒有藉口來壓榨、盤剝這片土地。這一點裝逼的殖民者都不願意。

    屠殺掉所有的土人,又沒有了奴隸。用黑奴代替土人後,當然還得采取原始殘忍手段維持統治,而不能使文明擴大化,不能給予被殖民者以同情和完全接納。

  • 7 # 佔山飄雪

    不是不喜歡侵佔,是吞不下去,侵佔就必須要移民,殖民地都是窮困之地,本國人不會去,再說那些列強人口也不多,分不過來。那時候科學不發達,殖民地基本都是種植業,沒有戰略價值。法國,俄國在美洲的殖民地不是說賣就賣了。

  • 8 # 蘇州兆海塑化

    殖民地有殖民地政策

    國內對國內有國內政策

    比利時當時皇帝在國內一直要搞立憲民主 對比利時人民好的不得了 但是對於殖民地剛果 犯點毛病就是砍手 血腥殘暴統治

    如果都變成國土 那當地人民就應該享有公民權力 這是列強不願意給殖民地的 所以殖民地跟本土統治是兩套方案

    兩套方案 節省成本 政府最大受益化 但是後面民主獨立弄起來 慢慢就變成自治領 後面就是獨立

  • 9 # 奇史大儒

    為什麼歐洲列強侵略非洲實行“三角貿易”倒賣黑奴?為什麼列強侵佔他國領土後被侵佔的領土被稱為殖民地?為什麼好好的強國被冠以列強之名?為什麼列強侵佔土地卻又不直接實行統治劃入自身國土?

    列強是為了要消滅掉其他國人口才來侵略的嗎?很多人以那腐朽的觀念去看待問題,那麼想破腦袋都不可能想得出答案。

    這個問題很難解釋嗎?其實不難,我們只需要明白列強的真正目的是什麼,那麼我們在反過來看問題也就不難了。

    列強的目的其實很簡單,無非就是利益,他們要的是實實在在的金銀珠寶。簡單的就以中國來解釋,13世紀馬可波羅跟著父親和叔叔來到了神秘的東方國度,見識到了華夏的輝煌,於是便帶回了《馬可波羅遊記》一書。相比當時的中國歐洲實在是連蠻夷之地都算不上,歐洲人透過《馬可波羅遊記》瞭解到了華夏的富裕程度,這就給西方人心理埋下了來中國淘金的種子,但當時的歐洲太落後想要來中國淘金顯然是非常困難的。

    一次科技革命,英國崛起了、二次科技革命,整個歐洲崛起了,來中國淘金的時機到了,亞、非、拉遭到列強的侵略,殖民。他們果然是來淘金的,對於貧窮的非洲,倒賣黑奴成了這裡發財的唯一通道,中國就不一樣了,不像非洲有著相當的財富,他們不僅能夠剝奪我們的財富,還要剝削我們的身體,廉價的勞動力不用白不用(但在這一點他們不像日本亂造殺禍,而在普通民眾的立場上看來,不論是列強還是清政府兩者同樣是在剝削民眾,唯一可恥的是國土有失不完整,同樣殖民也給中國帶來了先進的東西)

    所以列強為什麼不將殖民地劃入國土呢?將殖民地劃入國土一來需要與當地政府、居民發生紛爭,二來治理更多的國土需要耗費自身大量的資源這樣不符合他們來淘金髮財的意願,再來就是殖民化可以給他們帶來源源不斷財富資源,在他們看來像清政府這樣的政權不過是為他們提供便利的機構而已,留著反而對他們的好處大於消滅掉,這裡就大大的體現出了他們的核心目的

    他們是來發財的不是帶著消滅其他人的目的而進行侵略的,在這一點上很多人往往混淆,不過不能否認的是,他們為了發財的手段是絲毫不講理的,在這一點上,歷史告訴我們:落後就要捱打,強國與弱國之間是沒有道理可講的!

  • 10 # 使用者57571696916

    別把殖民地説的那麼複雜,就幾句話可以說清的,有的人卻弄了一大篇文章來説。吞併是與本土接壤的才用的(比如:日本吞併朝鮮半島、印度吞併錫金)。殖民地是離本土較遠不容易直接吞併,就弄成保護國或者殖民地的形式進行管理(比如:英國的英屬印度等)

  • 11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事實上列強不是不想直接將侵佔的土地完全同化為本國領土,至少日、俄兩國就是明顯的例外:日本在臺灣、朝鮮半島和中國東北大力推行的皇民化運動其實就是要將當地完完全全徹徹底底同化融合為日本領土;當然日本同化殖民地的政策隨著二戰的戰敗以失敗告終,相比之下俄國則成功將昔日的殖民地合併為本國直接管轄的領土,這才得以成為全世界疆域最遼闊的國家。

    奇怪的是除了日、俄之外,其他列強幾乎無一例外都選擇在海外擴張時建立較為鬆散的殖民政府,而不是將殖民地直接同化為本國政府直接管轄的領土。其實我們仔細考量一下其他列強的殖民地和日、俄的不同點就基本能找到原因所在了:日、俄兩國的殖民地基本都和日、俄本土在地理位置上比較接近;反觀其他列強的殖民地幾乎都和本土隔著遼闊的大洋。

    由於本土與殖民地在地緣距離上極端疏離,這意味著本土對殖民地的控制力天然受到制約。當然列強可以強勢鎮壓當地的離心傾向,不過這意味著列強必須在殖民地設定龐大的行政體系並保留一支強大的駐軍,同時還必須花費大筆資金用於當地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同化工作。如果這樣做列強不僅不能透過殖民地提升本國國力,反而會極大牽制本國的財力和軍力,從而不利於列強彼此之間的爭霸鬥爭。反之如果不強行同化殖民地,列強依然可以掠奪殖民地的資源並將殖民地打造為自己的廉價勞動力來源地和商品傾銷市場,既如此又何必多此一舉呢?

  • 12 # 舒牙醫

    殖民地和佔領都首先要從思想上改變一個民族,你看印度人對英國人,臺灣人對日本人,香港人對英國。。。。。。真正成為自己的領土,那就必須有殺戮。雖然不一定成功。但是成功肯定有殺戮。真的,雖然不想這麼說,可事實就是。

  • 13 # 夕陽落葉漫天

    列強喜歡佔殖民地而不是擴張領土,最主要是人口和文化兩個方面問題。

    1.人口方面,對於在文藝復興以後才發展起來的國家,大航海時代雖然增強了他們的國力和財力,但是沒有足夠國民去佔領消化這些地方,只能透過設地方總督來統治,然後再從國內慢慢移民過去,人多的國家能移民就慢慢穩定下來,沒人的都是撈一筆就跑,典型例子有荷蘭西班牙之類,主要還是靠當地人來維持,需要好幾代人的征戰才能穩定下來,美洲大陸白人和印第安人人打了快三百年,直到白人佔統治地位,這時第二個問題爆發了。

    2.文化方面的問題。這些列強對國家的統治方式不同,並不是中央集權的國家,在思想上也沒有過要一個國家,中央足夠強大,地方才會部分聽命,一有機會就反叛,如美國獨立戰爭,二戰後殖民地的紛紛建國,他們只有加盟國這一說法,加拿大印度等國還會認英國是宗主國,是英聯邦一員,但只是好聽而已。

  • 14 # 周瑜笑看小橋流水

    首先,國土和殖民地有所不同。國土是國家正式領地,國土上的人是國民,享受國家公民待遇,包括醫療,教育等。總之正式國民享受到的他都可以。殖民地不同,殖民地上的人稱作奴隸。所以殖民地,佔領國家不需付出,但是能得到全部資源和免費勞力。但是國土,能得到全部資源,但是需要投入巨大的財力和國家資源。可以這麼說,如果那時候變成國土的話,西班牙葡萄牙早就被拖垮了。

  • 15 # 春秋戰國那些年

    因為首先在當時殖民地最多的國家英國法國等都已經是民主國家了,一旦承認殖民地變為國土,那麼整個議會組成都將變動,權利重新洗牌,對於當權者來說這是無法接受的。當年北美獨立根本上就是一句話:無代表不納稅。這也是殖民地和國土的根本性區別和主要矛盾。其次各殖民地民族意識的覺醒。最後則是兩次世界大戰的影響。

  • 16 # 意志唯一

    俄羅斯就是一個喜歡將領土併入國土的國家,看看俄羅斯怎樣的,或許俄羅斯很幸運,但是他這種幸運被浪費了,亞州地區的廣大土地對整個俄羅斯來說,看似是財富,其實是被歐洲孤立的原因,但是現在這東西已經仍不掉了,也不能扔掉,如果從國家角度說,土地是有用的,如果從百姓角度說,那些土地是其實是取禍之源,因為合適的土地擴充套件是可以的,過度的擴充套件土地納入本國範圍是非常不明智的,當初當初俄羅斯應該學習一下英國,把國內的國民遷移到自己不需要的土地上,讓他們建立自己的國家,當然馬後炮誰都會說,不過確實當時英國的做法在歐洲所有國家中是最明智的,俄羅斯是做的最差的一個國家,英國這樣可以在無形中增加民族底蘊,讓全世界都擁有自己的族民,擁有同一個語言,而又不顯得太過誇張和霸道,而俄羅斯做的最差,以前宣傳俄羅斯是多麼的霸道多麼的厲害,其實現在明白以後,才知道俄羅斯的做法是多麼的錯誤,當然彼得大帝時代是執行的帝制,如果他沒有足夠的眼光,哪怕俄羅斯所有人擁有這樣的眼光也沒有用處,歷史總是在重複,就用今天的例子來說,是典型的用時代機遇,換來的不是英國一樣的成果,換來的卻是蘇聯那樣的悲劇,我們也錯過了這樣一個時代的機遇,照成了同樣的結果,沒有包容心,就會被擁有包容心的民族消滅,如果別人足夠憐憫你,你可能會在別人的憐憫中存活下來,但是他們的包容心是給本民族族群的,不是給外族的不要搞錯了。

  • 17 # szszy565

    不是沒有變成自己的國土,像原美國,加拿大,奧大利亞,甚至南非這些地方,由於氣候比較涼爽,很適合歐洲人生活,他們就把當地人趕盡殺絕,把家人帶過來這裡生存,變成自己的國土,但只是後來他們獨立成一個個國家,即使這樣,英國人也是樂意看到的,因為都是同一個種族,同一種語言,同一種文化。

    至於非洲呀,印度呀,這些地方由於太熱了,根本就不適應歐洲女人呀,小孩呀生活。只能當做殖民地,只派一些軍隊來管理,把財富源源不斷運回祖國。

    亞洲國家這些地方呢,很多地方的氣侯也適合歐洲人生長,但由於這裡的人太難征服了,再說搶的地方也太多了,只能作罷,不再搶來做為自己的生存地,最多搶一點當作殖民地。

  • 18 # 切割地球

    題主指出的現象有個大的歷史背景:大航海時代列強的擴張大多在海外,這些領土距離列強本土非常遙遠,有著統治管理的先天不便之處。此外,當時列強在海外擴張時,大多數地區並非無主地,而是已經有了相對古老的民族與文化,同化起來並不容易——當然,後者是將要因素,主要還是因為這些地方離本土太遠。

    那如果這些地區離本土近,列強會不會直接將其併入國土呢?當然啦。兩個最典型的例子,一個是俄國,從東歐平原一路殺到西伯利亞,甚至還吞併了清朝北方的大片領土,這些土地可都成了它的國土。另一個例子是美國——美國也是從殖民地中獨立出來的,但建立後不久便開始搶奪印第安人的土地,並發動了美墨戰爭,將本土延伸到太平洋。這些土地也都成了美國的領土啊!

    相比之下,除了俄羅斯之外的歐洲列強,其殖民地大多在海外,當然難以將其併入國土。如果這些土地離歐洲再近點……我們看看二戰前日本的擴張就明白了。下圖是《高堡奇人》中架空的世界地圖,感受一下吧!

  • 19 # 劉權林

    不是不想併入國土,而是做不到。我們假設現在印度被併入英國領土了,好,現在開始大選,你覺得是梅姨還是莫迪來當這個首相?憑藉印度的人口總量,肯定是莫迪當選,這不是印度併入英國領土,而是英國領土併入印度啊。

    那加拿大、啊澳大利亞、紐西蘭呢?太遙遠了,鞭長莫及,英國強大的時候,還能保護這些殖民地,比如幫助加拿大抵抗美國入侵,燒了美國白宮。

    後來英國衰落了,保護不了這些殖民地了,比如二戰時日本都開始轟炸澳大利亞北部了,但英國還要澳大利亞派兵去歐洲打德國。所以這些殖民地只能自己保護自己,那不就是獨立了嗎。

  • 20 # 張子曰

    樓主的描述並不準確。

    並不是所有的列強都喜歡將侵佔的土地轉化為殖民地的。

    至少,俄羅斯不是,日本也不是。俄羅斯把佔領的每一寸土地都當做自己的神聖不可分割的領土來對待,日本佔領臺灣,東北之後,雖然我們的課本也是以殖民統治來定義這段時期,但是從事實上來看,日本把東北,臺灣基本是當本土一樣來治理的。

    從東西方的差異來看,西方各國對侵佔的土地,多以殖民統治的方式進行統治;而東方各國,則更多的是將侵佔的土地直接併入本土,採取本土一體管理模式。無論是奧斯曼帝國,俄羅斯帝國,日本,又或者是清帝國,莫不如此。相反,西方各國,無論是早期西班牙,葡萄牙,後來的荷蘭,英國,法國,則基本都是把侵佔的土地當做殖民地來管理,而不是直接併入本土,視做本土來治理。

    所以我認為,樓主的描述不算很正確。

    所以,東西方對殖民地截然不同的態度,根源在哪裡呢?

    根源在於:西方的多是商業文明,對財富的重視程度,遠遠超過對土地本身的渴望;東方多是農業文明,遊牧文明,土地本身就意味著財富,開疆拓土的功績遠遠大於積累財富所獲得功績。

    殖民地管理模式和本土一體管理模式有什麼差距麼?

    殖民地管理模式和併入本土一體管理的模式,是有著巨大的差距的。殖民地的管理模式中,殖民地並不被視作國家的固有領土,而是視作一個可以隨意掠奪的所在,母國可以透過對殖民地源源不斷的掠奪以供養母國,保持母國的富足。而一體管理的模式,則不然,很多時候母國不但不能從所佔領的土地獲得利益,相反,絕大部分時候,還需要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以保持所侵佔土地人民的民心和基本生活,國家需要從富裕的地區調撥物資來彌補所佔領地區的不足。從歷史的經驗來看,中原文明對周邊區域,如西域,青藏的控制,實際上從經濟上而言,都是有著巨大的虧空的,這也是為什麼沒有控制西域,青藏,北方草原的宋朝,為什麼是中國經濟最為繁榮的朝代。因為只有宋朝,沒有了這種需要不斷的從富裕的江南地區調撥物資支援這些邊疆地區的責任。最近看到很多人談論《澶淵之盟》的利與弊,其實只要明白我所講的這一點,就應該清楚的明白,宋朝是虧了點面子,實際佔了太大的便宜。俄羅斯也是如此,很多人都很憤恨俄羅斯侵佔了西伯利亞,但是很少有人理解,在科學技術沒有發展到今天這種程度之前,西伯利亞對俄羅斯來說,並不是一個可以提供源源不斷的財富的所在,很多時候,反而是需要俄羅斯中心地區需要不斷的調撥物資以維持在西伯利亞地區的存在的。在時代沒有發展到今天之前,西伯利亞就算送給中原王朝,哪個王朝要呢?其實誰也不會要的。

    殖民地管理模式和本土一體管理模式的優劣何在呢?

    從經濟上看,殖民地管理模式是成本較低,效益較高的方式,本土一體管理模式,成本高,效益基本是負數。

    從長遠來看,殖民地管理模式是成本最高,效果最差的方式;本土一體管理模式,則是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方式。

    從大航海時代開始到今天,雖說人類發生了滄桑鉅變,但是實際上從時間來上來說,也不過過去了500餘年,不過中華5000年文明的1/10罷了。西班牙,葡萄牙,英法德,等等歐洲列強,曾經佔據的殖民地遍及世界各地,遠超本土面積,今天回過頭來,再去看,英國還是那個英倫小島,西班牙葡萄牙還是蜷縮在那個伊比利亞半島一畝三分地上,比利時荷蘭等等當年也算是個小霸,如今已經成為仰人鼻息的不入流國家了;反之,經濟上一直似乎是最差的俄羅斯,比不過曾經的西班牙,比不過曾經的荷蘭瑞典,比不過曾經的日不落帝國英國,但是,今天的俄羅斯和大航海時代開始的時候的俄羅斯,你去比較一下,看到了什麼?俄羅斯從一個不入流的面積狹小的國家,一躍成為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而且當年被俄羅斯征服的地區的人民,也已經成為完完全全的俄羅斯人。是啊,很多中國人笑話俄羅斯,嘲諷俄羅斯,笑話俄羅斯如此大的國土面積經濟體量如此弱小,嘲諷俄羅斯人明明窮的叮噹響卻總想展大國雄風,四處樹敵。但是我對俄羅斯很尊重,俄羅斯的崛起之路,相比起西方的那種模式,是我更為看重的,也是更為合理的。以經濟作為第一要務的國家,短期內或許會很強,但是從長期來看,是沒有多大前途的。歷史已經無數次證明了這一點。西班牙輸掉了一次海戰,輸掉了所有;英國打了兩次大戰,還打贏了,結果還是輸掉了所有;俄羅斯呢,俄羅斯無數次被擊敗,看起來俄羅斯似乎要徹底玩完了,但是轉眼間,俄羅斯還是那個俄羅斯,那些曾經和俄羅斯平起平坐乃至超越的國家,都一個個成了癟三,但是俄羅斯依然是那個令人畏懼的有聲有色的大國強國。

    其實中國也是這個道路。漢武帝溝通西域,治理西域,對中原經濟上有任何貢獻嘛?不可能的。相反,中原需要源源不斷的去幫助這些地區,經濟上虧大了。但是千年以後,怎麼樣?西域,青藏,東北,都成為中國神聖而不可分割的領土一部分,大家都是中國人,再也不分彼此了,而絕對沒有英法西葡等殖民地帝國的可能瞬間崩潰的風險。

    所以,一體管理模式,短期內是或許經濟上會吃虧,但是從長期而言,則是一件非常正確,也非常划算的事情。

    基於商業文明的歐美文明和基於遊牧文明農業文明的東方文明孰優孰劣?

    很多人看到了今天的歐美的商業文明的發達,所以對歐美充滿了不切實際的幻想,發自內心的認為歐美的文明是要高於其他文明的。這其實是一個美麗的誤會。

    商業文明的天然缺陷,導致了商業文明,是無法長期在世界上佔據主要地位的。從中國來說,遠比秦國富足的齊國,可以說是中國早期商業文明的典範,但是在秦國的進攻下,可以說摧枯拉朽毫無還手之力;希臘諸城邦的商業文明也好,還是迦太基的商業文明也好,在短期內確實對文明的進步起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在面對馬其頓,羅馬的進攻的時候,曾經輝煌一時的希臘城邦,迦太基城,都成為歷史的遺蹟了。

    我們必須認識到的一點是:如果歐美各國不是商業文明,而是採取的東方式的一體管理模式,歐美各國是有可能成為真正的全球性帝國的,事實很清楚,如果當初佔領世界的是俄羅斯,俄羅斯大概是不會放棄任何領土的,幾百年後,只怕全世界到處都是俄羅斯人了,俄羅斯甚至有可能一統全球。俄羅斯有這個野心,雖然沒有這個實力;但是曾經有這個實力的歐美諸國,實際上,都白白的坐失了這個機會,他們認為錢更重要。

    我甚至可以想象,如果率先製造出原子彈的是俄羅斯,我毫不懷疑在擊敗德國之後,俄羅斯會直接把原子彈傾瀉到歐美的頭上,徹底把歐美都納入俄羅斯的統治範圍。歐美原本有機會這麼做,但是基於他們的文明的理念,毫無疑問,他們再次錯失了這個機會。

    這就是歐美商業文明和東方文明的根本性區別。歐美國家對賺錢,財富的渴望超過一切,他們並不在乎土地,所以無論多少次他們有機會消滅俄羅斯或者其他國家,他們都會白白的錯過,因為他們害怕哪怕微不足道的付出;但是我毫不懷疑,東方文明的各國如果有機會徹底摧毀他們的話,我相信基本上都會毫不猶豫的去執行。俄羅斯會這樣,日本會這樣,中國,應該也會如此。所以,歐美各國會不斷的打壓東方文明各國,而且短時間內還會有巨大的效果,但是從長期來看,他們是沒有勇氣也沒有慾望徹底解決問題,只會不斷的讓機會流失;當形式逆轉的時候,別人是不可能給予他任何曾經他一再浪費的機會的。

    商業文明,必敗。

    希臘無數次的擊敗了波斯,可又怎樣?他不就是到處搞了幾塊殖民地嗎?到最後滅亡的時候,還是那麼一小塊地方,那麼一小嘬人,波斯在無數次的失敗後又崛起,仍然是中亞霸主,而希臘卻一蹶不振,在歷史的長河中再也沒有出場的機會。

    這個世界,並不是有錢,就可以的。我們生活在一個彷彿有錢就能決定一切的世界,所以絕大部分人都有一種錯覺,相信有錢就一定可以砸死你,而歐美既然如此有錢,如此富裕,那歐美當然是強大和無敵的。

    是這樣麼?

    生活在什麼樣的時代,就有什麼樣的信念。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的時代的信念是絕對正確牢不可破的,正如古代中國儒家文化下的中國人相信士農工商,商人是最卑賤的一樣,今天的資產階級當權的世界,絕大部分人都會相信,有錢就一定是最強大最厲害的。

    當然歷史早已經告訴我們,這就是一個笑話,信奉這種話的人,不過是在時代的裹挾下,毫無意識毫無思想的一群人罷了。蘇聯的時代就告訴了我們,相比起有錢就有一切的時代,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是一個更好的時代。所謂的有錢就有一切,不過是一個巨大的幻覺罷了。蘇聯的實驗失敗了,但是並不意味著資產階級思想一統江湖,千秋萬載,實際上,新的思想,新的實驗,都在醞釀之中,中國也在走著一條不同於資產階級政府的新的道路。我們並不知道我們是不是最後的勝利者,但是很明顯,這個嘗試,是正確的。

    只要願意多付出一點點代價,我們曾經是有可能成為歷史的過去式的;但是很顯然,把財富看得過重的那些國家,是連一點點代價都不願意付出的。所以100年後,我們成為了強大的存在,而他們,則成為了過去式;我們會給他們機會嗎?

    這就是商業文明永遠無法解決的死穴。

    這也是歐美各國的死穴。

    愚蠢的人會為眼前的強大嚇的面無人色,頂禮膜拜;

    只有具有遠見卓識的人,才明白誰才能掌握未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四世三公”的家族的袁紹,為何會被“宦官”之後的曹操擊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