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然規教育說
-
22 # 大桐小墨
分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
一、區分“不專注”還是“沒興趣”
低年齡段的孩子是右腦偏好型的。他們只談“喜不喜歡,有沒有興趣”,還不具備大人的認知和自控力,不會認為“覺得雖然沒興趣、不喜歡,但這是我必須做的,這是我的責任,或是這會對我好”。所以,只要他不感興趣的東西,肯定就不專注。
二、區分”不專注“還是”能力不夠“
有一些孩子其實不是專注力差,而是能力不夠。當孩子發現自己無能為力時,就會撒腿跑開、發脾氣、不學習或是玩別的東西等。然而,我們又把這些現象看作是孩子的專注力差。
三、區分”不專注“還是”不尊重“
孩子準備學習了,家長就在那幫孩子安排”你先學這個,再學那個。“搞得孩子有些反感,不想學習了。然後就東玩玩,西摸摸。其實,不是孩子不專注,而是大人不尊重,沒有給孩子自主選擇的權利和按照孩子的興趣去引導他學習。
只有知道原因才好對症下藥。
那麼提高專注力的方式有哪些呢?
1.有準備的環境。
A.舒適的桌椅----三個90度原則
選擇三個90度原則的桌椅,即孩子的背部和臂部成第一個90度,孩子的膝蓋成第二個90度,孩子的腳掌和腳踝成第三個90度。保證孩子上身能夠坐直,屁股坐穩、腳能夠非常穩地踏在地上,而不是懸空的。
B.安靜的環境
孩子在學習,大人在客廳看電視。電視作為“背景音樂”一直對存在,可是我們卻指望孩子專心學習,這是很難的。我們人為地製造了一些分散注意力的因素,破壞了孩子的專注力。孩子在學習,家長可以看報或是看書,以身作則。
c.乾淨的桌面
學習前要把桌面的玩具、顏色筆、各種書等全部清離,只留當前需要學習的科目(書籍)、筆和紙。
d.無干擾的環境
學習前上完廁所、喝足水。另外大人不要打擾孩子,不要“指點江山”:“這個寫得不對,那個寫歪了。這個東西不是這樣子的,要這樣做。”大人在孩子學習的時候指指點點,會讓孩子很受挫,也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2.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
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培養孩子的興趣是最為重要也是最為有效的方法。我女兒對畫畫很感興趣,有時畫到吃飯了,都不願停筆。昨晚她喜歡看一本《父與子》,我說要關燈睡覺了,她要求再看2分鐘,2分鐘後又藉口說要喝水,又看了一會兒。你看,只要有興趣,即便你極力阻止,她都會想辦法多做一會兒。
3.搭腳手架法,拆解困難。
當孩子能力不足時,要幫助孩子弄清到底哪些能力不足,將孩子做不到的事情進行拆解,一步一步幫助孩子完成。
4.及時鼓勵。
當孩子哪天注意力集中時,要及時給予具體的肯定(不是虛誇)。比如”剛你學習的時候很認真,沒有走來走去或是玩玩具。你認真學習的樣子真美。“等等,為什麼孩子喜歡玩遊戲呢?是因為遊戲有及時反饋,及時獎勵。我們不妨用遊戲的方法引導孩子,經常這樣做的話,孩子就會對學習感興趣,甚至是愛上學習。
-
23 # 魯泳北愛幽默
大多小朋友們的學習成績平平。注意力不集中。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對上小學的孩子注意力培養是一個很重要的階段。
但是現在的手機以及社會的浮躁影響到大人的心神不寧。更何況小朋友們的注意力很不專心。何況我們大人拿著手機都是一兩個小時過去了,小朋友們的自律那更是不可能的。
我見過好幾個朋友的小孩都是一拿到手機。會看好長好長的時間。這肯定影響孩子們的健康成長,第一影響心靈健康成長;第二影響注意力不集中;第三影響視力的健康;
那麼怎麼才能杜絕這些小朋友們的注意力不集中,影響學習成績的問題。
憨爸老師三腦心記憶法放鬆練習。首先。平時讓孩子們多做放鬆練習。三腦心記憶法放鬆練習是把:氣功、靜坐、記憶、禪修糅合一起的一個新型記憶法。
憨爸老師三腦心記憶法放鬆練習的要領是:腳和肩膀一樣寬,兩個手臂放在大腿兩側,眼睛閉上,舌頭頂住牙齒後面,然後從頭頂放鬆、直到腳趾頭。連續做兩遍。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有口水的話告訴孩子們嚥下去。
如果哪些家長有具體的想法瞭解都可以,在網上找一下我以前教孩子們的影片,影片的前一段具體瞭解一下怎麼做放鬆練習。也可以聯絡我。
-
24 # 鷗爸學堂
提高孩子專注力的三大技巧和方法:
第一,不要輕易打斷孩子正在做的事情。注意力集中是需要不斷培養的,要不斷提高專注的時間,就需要家長儘可能在孩子集中做某件事情的時候不要輕易打擾,保持安靜的環境有助於提高專注力。
第二,平時不要總是催促孩子做某件事情。日常的自主性和安全感有助於孩子保持精力和情緒的穩定。日常家長急躁、焦慮的語言和行為不利於孩子專注力的培養。
第三,訓練專注力讀幾個方法。舒爾特表格是國際公認提高專注力的工具,此外還有冥想、靜坐等日常訓練都能起到相應的作用,關鍵在於堅持。
總之,專注力是學習的基礎,專注力是可以透過訓練得以改進和提升的。
-
25 # 風雪夜歸人-在路上
我小時候特別不愛學習,沒少因為課堂做小動作而挨批被叫家長,所以我的語文成績基本都是60,70分。但是5年級時,我媽媽託關係把我送到一所重點小學,因此受到新同學的格外好奇與關注,還有老師的特別“關照”。第一次語文單元考我破天荒地考了將近滿分,全班最高分。這一轉變的秘訣就是新環境裡同學的特別關注和老師的特別關照。就是今天人們津津樂道的“C位出道”帶來的效應。
許多孩子的專注力問題其實是親子關係的問題,孩子被忽視,被否定多於被看到,被認可。
紀錄片《時間旅人》追蹤的一個男孩在導師的幫助下從學渣蛻變成學霸,心理學家總結的經驗是:“在這些年輕人長大成人的路上有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其實非常簡單,就是有個喜歡他們待在自己身邊的成人為他們提供一些指導,讓他們感到自己是被認可和喜愛著的,同時又要求他們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被認可和喜愛,實際上就是媽媽們通常給予的“無條件的關愛”(unconditional love);而基於表現和有效嘗試的讚賞,一般是由爸爸來負責的。”
當孩子和父母能夠建立起相互尊重與信賴的關係時,孩子會認為自己是好孩子,父母也是好父母,能夠滿足和享受當下,從而做到全情投入眼前當下。而當孩子被忽視(尤其是自我感受被父母忽視,取而代之的是父母的意志),不被認可時,孩子會認為自己是壞孩子,父母是壞父母,會企圖逃避去尋求理想中的好,會認為美好總是在遠方。
回覆列表
學習成績不理想和學習習慣有很大的關係,其中注意力是主要原因。同樣的一節課,一樣的老師,學生成績有好有壞,差別主要在上課是否注意聽講,作業是否認真完成,這一切都離不開專注力。
培養孩子專注力可以從這幾方面入手:1.專注力和年齡有關,不要強求
孩子的專注力和年齡有關係,三歲以前的孩子可以專注5分鐘就不錯了,隨著年齡的增長開始十分鐘,十五分鐘的增長,所以不要過分要求孩子長時間的專注。
2.減少對孩子的干擾
孩子專注做事的時候,例如玩玩具,寫作業等,儘量不要去打擾,特別是一些家人出於對孩子的關心,一會問一下餓不餓,一會再去問下渴不渴,要不要上廁所,其實專注力的不好很多都是因為被破壞了。
如果把孩子喜歡的玩具或者零食放在書桌旁邊,寫一下看一下玩一下是在所難免的,所以要避免孩子書桌旁邊有可以影響孩子學習的東西。
如果孩子年齡比較小,不建議把孩子放在一個絕對安靜的環境,過分安靜的環境容易引起孩子緊張的情緒。
3.讓孩子學會複述
讓孩子複述一些話,一些事,或者老師上課講的某個知識點,以及一些活動都是可以的,不要小看複述,首先可以複習,其次也是告訴孩子聽話的時候要用心。
複述在不少專注力培訓課程中作為重點課程來訓練孩子。
4.和孩子做一些專注力方面的遊戲
舒爾特方格,象棋,圍棋,連一連,找不同,數獨,五子棋都是可以的。
或者說一長段數字讓孩子背出來,在一篇文章中數某一個字的數量,等等
根據孩子的年齡和做一些孩子感興趣的遊戲。
5.培養孩子的一些好習慣
例如週末出去玩,讓孩子提前準備需要帶的東西;提前準備明天需要穿的衣服;自己收拾書包文具等,不要因為孩子小就替孩子做這些,讓孩子自己動手去做這些事情其實也是專注力培養的過程。
和孩子說一些事情的時候不要重複很多遍,這樣孩子容易養成不用心聽的習慣,因為知道你還會繼續說的。
6.適當的鼓勵很有必要
不少家長總是看到孩子的缺點,然後忍不住開始批評,其實鼓勵的作用往往比批評更有用,適當的鼓勵會刺激孩子的積極性。
例如:平時孩子寫作業都要起來6次才能學完,今天只起來了5次,這時可以鼓勵;平時寫作業都要問好幾次才能完成,今天只問了3次;經常沒記住老師佈置的作業,今天記住了;
特別是孩子取得成績的時候,鼓勵的效果更好,例如這次考試進步了5分,可以問問孩子成績為什麼會進步,讓孩子知道成績的進步和上課認真聽講,作業按時完成分不開的,想上課認真聽講、作業按時完成就需要注意力集中。
透過鼓勵引導孩子發現專注力的作用才是我們的目的。
7.不要隨便給孩子“貼標籤”
今天你說孩子“注意力不好”,明天你說孩子“上課不用心”,後天你說孩子“小動作多”,時間長了,孩子就會認為自己就是“注意力不好”,上課不認真聽課是正常的,當孩子真的給自己“貼上標籤”之後想改變就難了。
所以說,注意力影響著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不過孩子的專注力是可以培養的,需要一些技巧,切記用批評和指責來培養孩子的專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