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海洋的藝術空間

    素描自從傳入我國也有近百年的歷史了,其對國畫的發展我認為是利大於弊。

    素描講究運用科學與藝術結合的方法,藝術的再現客觀物體的形象。因而,描繪塑造的人物和景物形象真實客觀,更加形象生動。中國傳統國畫不講究素描,所以古人的繪畫缺乏透視關係,畫的風景沒有立體感,畫建築物也全憑感覺,沒有明暗透視效果。

    自從上世紀初素描引入中國以來,對傳統國畫產生了巨大影響。徐悲鴻、林風眠、劉海粟等一大批藝術家,運用西方素描的技法結合傳統國畫的繪畫方法,使傳統國畫在表現形式和表現方法取得許多新的突破,豐富拓展了傳統國畫的表現空間,使國畫更具有藝術感染力和表現效果。

  • 22 # 濃淡任由冰雪中

    用素描畫中國畫,如果能化便好,不會化便越走越窄的衚衕路,成為不倫不類的畫,失去中國畫的味道。

    素描如可樂飲料,飲多了對身體不好,素描是寫實,立體,光影。而中國畫是書法,詩詞,白描,寫意。

    西方的素描,色彩,如可樂,咖啡。而中國畫書法,詩詞,白描是西湖龍井,崑山老眉銀針。

    學素描畫出來的作品,給人覺得逼真,立體,實而滿,實實在在,使你越走越實在,即丁是丁,卯是卯,沒有聯想,沒有言外之意,感覺不像中國畫。

    如果是從書法,詩詞,白描出來的人,主要他勤讀書,(古籍善本),畫出來的作品,給人似與不似之間,給你聯想無限,意境高遠,如詩如畫的氣息,充滿書香的韻味。

    我認為,素描對中國畫弊大於利。陳丹青說得對,不用素描也畫得很像,不要相信(素描是基礎)的這句話。我認為他講得對。

    我常常欣賞一些青年畫家的作品,因沒書法詩詞基礎,素描基礎好而無視書法詩詞修練,結果是:畫得太到位,太像而實,沒有給人意境的聯想,非常可惜,個人之見。

    另,中國畫最大的秘密昰:文化情懷的詩意化。沒文化內涵作支援的作品,怎麼能欣賞呢?沒文化支援的作品,必俗即匠。靠技術而畫,畫家的路走不遠。完

  • 23 # 朱厚丞

    簡單說,會煮粥就妨礙做飯?會外語就影響古文學習?這是很荒謬的問題。藝術是相通的,素描可以作為基礎可以研究習作,作為單獨的藝術形式也可以出作品。創作力不足才是藝術的第一大患。

  • 24 # 國畫家李賢松

    有素描基礎固然好,沒有也不會對畫好國畫有什麼影響。古人從不畫素描,但是線描造型,現代人卻望塵莫及......

  • 25 # 墨洋閣

    西方美術有成體系理論也非常完備,素描也可以說是一個獨立的學科它是繪畫和雕塑等一切美術造型的基礎,是好東西,那麼這麼好的學科我們為什麼不學,難道學了他就不是中國畫了,反過來說牛排 西餐都是西方的你把他吃了,難道長在你身的肉是外國肉嗎,中國人無論學什麼你畫出來東西變不了別的,因為你的基因決定的,用不好或畫不好跟素描一點關係都沒有,有些人不學無術整天喊著傳統,打擊新事物新觀點,畫不出好畫怨這怨那又素描吧,你啦不出屎來別怨毛樓,給你個傳統毛樓你也照樣拉不出來 。有些專家何所謂大家他們反對是帶著個人的目的,這些人不會素描或根本就沒學過,你們這些學過素描的人把畫畫的那麼好原來國畫還可以這麼畫,還可以畫的這麼好是呀這身舊長袍換上西裝或制服自己也承認精神不少,反過來又一想太可怕了這不明擺著砸我們飯碗嗎,所以一說到素描恨不得把吃奶勁都使出來反對。我想說如果唐,宋,那些大家活到現在你敢說他們不學素描嗎,國畫自唐宋以後就逐漸莫咯了為什麼,唐宋那些大師都是宮廷也就是皇帝身邊為皇家服務的你想他們見到的都是歷代真跡整天泡在精品裡這些人何等了得,所以我們今天看到精品是這樣出來的,最早書法和繪畫有成就大家不是皇親就是貴族,普通人見不到真跡再加上古代不像今天這樣想看什麼很容易,當時民間有文化所謂文人也想畫畫,也想借助畫抒發一下情感這些人當然不能跟那些大師比例了,沒辦法經過歷代的努力發明一套繪畫符號就是各種皴法,加上線條勾勒,所以國畫到後來一代不一代越來越套路化程式化,你看看今天傳統山水畫什麼模樣滿紙的亂線條和滿紙的皴擦符號一點新的東西沒有顯得既迂腐陳舊。感覺能進步嗎,國畫畫不好跟學不學素描一點關係都沒有說到底是今天的人文化底蘊不夠,如果沒文化就是坐在古人懷裡那也沒用。去掉貪嗔痴多補補文化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宋朝的文化對中華文明影響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