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嘉文化
-
2 # 楊健商學
簡單來說思想比較空泛,理論更有條理。
核武器理論知識已經打牢,可以進一步實驗,做出核武器。
思想:某人思想很偉大,更多是建立在想的層面。思想更多的是沒有落地,以人腦袋為主題,理論更的是可以落地做出實實在在的東西。
個人看到僅供參考
-
3 # 龍一歐
只要想了,並想出了結果,不管這個想法對不對,不管這個想有沒有系統性,所有的想法都是思想。理論的前提條件首先要去想,並且要想出個結果,而且要讓大家知道(一般透過書寫介紹)是如何想的,這個想法還要有系統性,不管這個想法對不對,只要符合這些條件的想法,全部都叫理論。思想可以不告訴別人是如果想的,理論一定要告訴別人是如何想的,這是思想和理論的區別。
-
4 # 鄭衛原創
我認為“思想”是對某事物或某一類事物形成的比較新穎,獨到和有啟發性的觀點,見解或看法;
“理論”是以某種思維方式為基礎,表述某類事物應如何進行的方法體系。
思想體現為個人觀點,與人的思維方式和知識結構有關,其價值在於思維具有創新性,理論的價值體現為指導實踐,為某些群體所共有。
理論通常包含個人思想和集體智慧,需要在實踐中逐步完善。
-
5 # 認知框架
從載體上來說,思想的載體是大腦,而理論的載體是書籍。思想跟理論是截然不同的。但是它們也有聯絡。
但理論與思想是有聯絡的,而且還是一個強聯絡學習理論,對理論進行心理表徵,書籍上的理論透過學習就會變成大腦裡的思想。
同樣的一個理論,每個人對它的認知解讀,會不一樣,有時甚至可能完全不一樣,最終會形成不同的思想。
一部孫子兵法,不同的專家對其解讀是會不一樣的,因為專家大腦裡的思想是不一樣的。
一部老子,不同的專家對其解讀是會不一樣的,因為專家大腦裡的思想是不一樣的。
理論要透過【每個具體個體的解讀】,變成大腦裡的思想,思想會呈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毛澤東思想,這個思想來自毛澤東的大腦裡,但毛主席把它寫成書籍時,就是毛澤東理論。但大家再去學習毛澤東理論時,會形成每個人自己的思想,但已經不是毛澤東思想了,或者可以稱之為某某人學習毛澤東理論以後形成自己的思想,思想是對於個體來說。
但大家說要統一思想時,其實是很難統一的,因為個體要對理論進行表徵才能形成思想,但每個個體的表徵方式會不同。對理論表徵所形成的個體思想,總會因為每個人的認知解讀而呈現出【出入】。
一本老子的書,造就了萬萬個【個體形成】的老子的思想。
-
6 # 苗裔智庫
思想是冰山,理論是看得到浮在水面的部分。二者的區別在於,思想是寬泛無邊無際,而理論從其中整理出條理、規律、邏輯,以一、二、三,諸條的講清晰事物的內在聯絡。
-
7 # 聞道深般若
思想說白了,就是想法,一個人,一定會有許許多多的想法。
大部分的想法,你有,別人也有,都差不多,只有那些,非常有建設性意義的想法;能夠得到其他人認同的想法,或者對探索未來、探索科學、探索自然有啟示性意義的想法,才有資格在人類思想史上,留下一點點痕跡。
如果你的想法,在人類思想史中,能留下很多痕跡,那麼,無疑你就是思想家了。
文學家、思想家魯迅
而理論,與思想有相同之處,也有很大的不同。一個理論,當然起源於思想。
這個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它能被稱之為理論,那必須是一個完整的邏輯的環。
在這個環裡面,思想,只是起點,或者叫論點。後面必須有一系列的論據,來支援這個論點。
這些論據和這個論點的關係,以及論據和論據之間的關係,必須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或者叫一個健全的結構,在這個結構中,作為每一個節點的論據,無論他們之間是平行的,還是從屬縱向的,它們必須同時遵守一個法則,即邏輯。
對於每一個論據和論點以及論據之間的關係的確立,邏輯的過程不可缺少,但是不外乎演繹、推理、實踐、證明、反思、結論等等。
如果這個環裡面的每一個節點,都是合乎邏輯的,那就形成閉環,加之這個閉環,對文明的發展或者科學的發展,有意義的話,那麼,最後形成的這一套系統的學問就可以成立,在學術上則稱之為理論了。
哲學家數學家萊布尼茨
作為機器運算的基礎,德國哲學家和數學家萊布尼茨發明的二進位制理論,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
8 # 披薩烘焙師
主要區別如下:
1.理論是思想的一種表現形式。
2.理論是思想的一種載體。
3.理論是思想的一種結果。
4.理論是有邊界的,而思想是沒有邊界的。
5.思想的主體是人的大腦,理論的主體是不含人的客觀事物。
6.理論是人創造的,思想是存在人的大腦中。
-
9 # Nick8354
思想是且只是“私有”的,理論則必須是“公有”的。
除綁架之外,思想公有化後就是理論的了。。。
-
10 # Luzhanxiao
思想是理說的基礎,理論是集眾人的思想可以寫出來讓人們去理解去接受。而思想則是可以獨立出自代表著每個人,每個人的思想體系未必完整,形成理論一般比較困難。
思想是每個人的思維意識於見解,不會形成理論的論調。所以,思想與理論兼接關係,但是,又是互相足進的關係!
-
11 # 語境思維
思想vs理論,屬於語義交叉的近義詞。近義詞的辨析,是比較難的語言基本功。
當然,說文解字是很難的,是文人墨客的事,大多數人並不關心,而顯得無可奈何。
不過,語境分析有個極簡方案:反義辨析法,不求全面,卻也是詞義辨析的殺手鐧。
反義辨析法的原理: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微妙差別的近義詞的反義差別是特別明顯的。
關於思想的字理與詞理思,心+田→心之耕耘,相關詞彙有:思考、思維、思索、思念等。古以為,思來自心動。
想,心+相→心之相看,相關詞彙有:想象、想法、想念、念想等。古以為,想來自心動。
思想,顧名思義,是思考與聯想的簡稱。現代科學證明,比較嚴謹的意思,可以這樣描述:
思想是因為外界資訊對大腦神經系統與心臟脈動速度的應激反應,而表現為思考、聯想、情緒、意志的意識活動。
關於理論的字理與詞理理,玉(事物)+裡(內在)→把玩玉器,領悟其內在本質或機制。
理的相關詞彙有:理由、理據、理念、理性、理想、理解、道理、機理等。
注意到,紋理是複合詞,紋與理是對應關係。紋是表觀的條紋,理內在的機理或本質。
論,言+侖(輪)→用言語來解釋事物,有輪迴般的邏輯周延,論是對事物的解釋方案。
論的相關詞彙有:論述、論說、論證、論點、論據、論道、論壇等。
理論,顧名思義,是基於若干理由與證據來解釋事物的一套論述。
理論,也叫學說、預言、命題集。邏輯自洽的而且沒有反例的理論,叫原理或真理。
邏輯嚴密但尚未證實的理論,叫假說或預言。連邏輯也不自洽的理論叫偽學說或謬論。
思想與理論的區別與聯絡思想與理論的主要區別是:
思想/思維的特徵是,強調方式方法。例如,數學思想vs物理思維、理性思維vs感性思維。
理論/學說的特徵是,強調解釋方案。例如,經典論、相對論、量子論、唯象論、唯本論。
思想與理論的主要聯絡是:
理論源於思想源於實踐:理論(主義)←思想(思維)←實踐(實證),即:理論聯絡實踐。
在實際工作中,二者並不做嚴格的區分。例如,毛澤東思想=毛澤東主義=毛澤東理論。
不同語境下的思想,有不同的內涵與反義詞。以下給出思想的三種語境。
就過程的思想,同義詞有:思考、思索、思慮、聯想。此時的反義詞有:行動舉動、實施實操、製作製備。
就原因的思想,同義詞有:思維、理想、動機、意圖。此時的反義詞有:盲從盲動、隨意任意、無望絕望。
就結果的思想,同義詞有:設想、理念、學說、主義、預言。此時的反義詞有:陳規俗套、實際情況、按部就班。
不同語境下的理論,有不同內涵與反義詞。以下給出理論的兩大語境。
就學科的理論,是針對基礎學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規則的統稱。例如:理論物理、結構化學、法哲學、美(哲)學。
此時理論的反義詞有:應用、技術、工程。例如:應用物理、應用化學、電工學。
就學術的理論,是揭示各種現象的機制、機理、本質的解釋性方案。例如:社會節約勞動原理、最小作用量原理、窪地效應。
此時的反義詞有:偽理論、偽命題、神邏輯。例如:上帝論、虛無論、超距論、奇點論。
結語思想,是基於資訊的應激反應或思考程式。理論,是基於實驗的解釋方案或思想體系。
Stop here。物理新視野與您共商物理前沿與中英雙語有關的疑難問題。
-
12 # KongZWang
思想應該屬於存蓄於腦子裡的知識,這些知識隨著個人的意向可以不受約束的在腦子裡分析,組合產生的想法,空想也屬於思想。但理論卻不同,人對事物的認識可以是感知的,感知認識是對事物的外表,現象的描述,而理論卻是深入到客觀事物的內部,全體,本質的聯絡,質變成概念,抽象性規律的認識,是人對客觀事物認識在質的飛躍,更深入,更正確描述客觀規律。
例如進化論,它是以樹狀結構展開思維的,這樹
-
13 # 使用者138458451423
思想是理論的基礎,理論是思想的結晶。
思想是理論的前提,理論是思想的載體。
所以沒有深刻的思想就不會有體系性的理論出現。
如此說,可能會越說越亂,因為思想也好,理論也罷,都是在實踐基礎上的思考和總結,離開實踐的總結和檢驗,任何思想和理論都會偏離真理的發展方向,也可能成為毫無價值意義的理論。所以思想和理論是實踐經驗和人對客觀世界認識不斷深化和抽象的昇華,因為這樣的實踐——理論——實踐——理論,不斷進行著迴圈,那麼,實踐和理論的連結橋樑就是思想。
好多對比中外哲學的人,都把著眼點落在了所謂的思想與理論的不同之上了,好像西方的哲學多麼的有推演有體系,好像這些都是多麼高大上的所謂哲學理論標準似的;而把很多人無法把握的中華文化哲學理論思想體系稱之為所謂不成體系的膚淺的‘’思想‘’,其實這個現象正說明當今世界思想理論界處於雜亂無章的秩序之中。
雜亂無章的根源源於對定義哲學概念的內涵不準確有關,比如有人說思想人人都有,所以中華文化無哲學,因為那是一些雜亂無章的思想的集合體而不是理論體系,比如儒學等。此等混淆概念、混淆視聽的解讀比比皆是,是知識匱乏呢?還是思想膚淺呢?亦或是現今的思想理論界沒有形成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刻理論認識呢?都有。
首先說哲學思想是一種超越性的理論思想,是思想的高階形式,理論的形成可以說是在實踐基礎上的思想先行,有了開創性的思想才會有和於真理性的理論出現;而人人都有的思想那叫人的屬性,那叫‘’思維‘’。
第二,把中華傳統文化的經典看成是一堆雜亂無章的思想,而不是體系性理論化的思想理論體系,那是您的知識匱乏;思想膚淺;那是因為如今的思想理論界還沒有給出準確合理的答案。
如何看待解讀中華傳統文化與哲學?我們還是要從定義哲學概念入手,除以上所說的哲學思想與理論,最為核心的哲學概念無非就是形而上學概念了。
形而上學與行而下學的區分是哲學走向新時代的明鏡,也是檢驗哲學理論深度的試金石。
西方的形而上學是指由人的頭腦抽象出來的哲學理論,往往哲學家自設前提,透過所謂的小邏輯推導,企圖實現所謂的哲學理論突破,結果是使這樣脫離社會生活實踐的理論及理論模式和方法走入了死衚衕。
如果按照西方的這套哲學理論模式方法來審視丈量中華文化哲學,其結果就是如某些短視的人所說的那樣,中華文化哲學只有思想的碎片,而無真正的所謂哲學理論了。其實這句話準確的應該是說中華文化哲學沒有西方化那樣僵死的理論模式和方法,這樣說是符合世界整個現實的哲學理論的發展狀況的,這個可能源於某些人看不懂看不到中華文化哲學理論根深葉茂、繁花似錦這樣的情景造成的。打個淺顯易懂的比喻,如果在哲學理論高度上還停留在行而下的領域裡,那麼如何能夠看懂領會形而上的理論學說呢?就猶如拿一個短尺子如何能夠去丈量參天大樹呢?老子早就看到了這一點,他說‘’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看看中華文化哲學中的形而上學與行而下學的區分,哲學理論高度深度和真理性就會高下立判。
中國有一句古話是孔子說的,他說‘’形而上者謂之道,行而下者謂之器。‘’,雖然孔子並不是中華文化哲學形而上學領域的大成者,但是這句話說的,對中華文化哲學之中的大道理解的卻十分的準確自然,也可以成為我們今天區分形而上與行而下的語言概念的真正內涵之意。
形而上者謂之道,如果同中華文化哲學之中的道家哲學理論體系結合起來看,結合道家理論的集大成者道德經的理論來看,這個形而上的道是一切存在的依據和規定,具有終極法則的至高性質。這個形而上道的理論的全部是個未完成式,也是人類存續期不可能完成的理論任務。為什麼呢?道德經說‘’道,可道,非常道。‘’,我們對這句話的理解就是‘’大道‘’是可以比照著人類所生活的天地環境和原理說上一說的,但是無論怎麼說都不是‘’大道‘’所具有的全部性質和內涵的。將大道這樣來命名也是為了不斷加深對道的理解和闡釋勉強而為之的事情,所以是‘’名,可名,非常名。‘’。
中華文化哲學這樣實事求是開放的理論模式為後人求證這樣真理性的理論留足了思想理論空間,是什麼就說什麼,不是什麼後來人儘可以斧正或是加以否定。
那麼,今天的科技時代我們用科技的發展成果去檢驗這個形而上的道學理論模式,可能會令我們對中華古人的智慧莫不感到由衷的佩服呢。
用系統理論來說,道可以被認為是終極系統,是其大無外的存在。我們人類生存可見的環境系統有可能是宇宙大爆炸所產生的宇宙大系統,可這個大系統對於道的系統來說也都是個時間空間有限的小系統;而太陽系只是宇宙系統和銀河系統之中的小系統而已,生存的時間有限空間有限,因而探知能力有限;依此來考慮道是什麼的哲學問題,人類能夠說能夠掌握它的全部嗎。
今天用這樣的科學眼光來看待中華文化哲學的道家哲學理論,兩者不僅僅是十分吻合的問題,因為不但證明了中華文化道家體系理論的客觀合理性,而且為現代哲學發展的亂象找到了客觀合理的發展途徑和方向。
一篇道德經就讓世界範圍內的有識之士愛不釋手,讚賞有加,成為世界發行量第二的經典哲學理論著作;儘管有些不瞭解實情的所謂大哲學家發表了一些水平低下的言論,比如黑格爾,但絲毫也不會影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燦爛和光輝的,那隻能說明那樣說的人認識上的膚淺和孤陋寡聞。因為中華文化哲學理論是開放包容的,而且這個理論的得來是有實踐作為基礎和評判的,經過萬千百年的社會實踐檢驗,留存下來的全部都是精華,是具有超越時代性的體系理論和光輝思想。
想說的很多,想一下就把哲學理論界的亂象釐清,不是一人所能為的事情。
篇幅所限,還是用尼采的話結尾吧,老子的道德經就像一個不竭的智慧井泉,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
14 # 晴之黎明
思想是一種想法或者認識,理論卻是一種嚴格的證明。我們可以有無數種的想法或者思想,但是能被證明的卻是少數。理論論的是理,所以它是對於思想的一種證明。
中國古代一直缺少這種證明體系的底層哲學思維支撐,所以一直一來都極有思想,但是卻很難往理論層面邁進。這和會不會做數學題,技術好不好不是一類問題。我們要看到這是一種底層哲學思維參與的不同造成的現象。
現代科學的實質是理論體系
說道思想和理論就一定繞不過科學。科學是什麼,科學就是一個邏輯上能自洽的理論證明體系。科學並不是一個單獨的新生事物,而是由古希臘哲學底層思維所引生出來的。是由近代資產階級革命產生了適宜的社會條件才為其接生出來的。
所以科學的根源誕生於哲學,這是目前大多數人都看不清楚的。所以我們都學了科學的皮毛卻看不清根本,由於看不到根源,所以對中國古代社會牽扯到科學的問題,大多到現在也找不到很令人信服的答案。
根據觀察科學的哲學基礎,就是古希臘歐氏幾何的底層思維。這是目前科學思維的老祖宗,歐式幾何給出了邏輯證明體系的證明方法。
歐幾里德寫下《幾何原本》一書,使幾何學變成為一座建立在邏輯推理基礎上的不朽豐碑。這部劃時代的著作共分13卷,465個命題。其中有八卷講述幾何學,《幾何原本》的意義卻絕不限於其內容的重要,或者其對定理出色的證明。真正重要的是歐幾里德在書中創造的一種被稱為公理化的方法。
他先擺出公理、公設、定義,然後有條不紊地由簡單到複雜地證明一系列命題。他以公理、公設、定義為要素,作為已知,先證明了第一個命題。然後又以此為基礎,來證明第二個命題,如此下去,證明了大量的命題。零散的數學理論被他成功地編織為一個從基本假定到最複雜結論的系統。因而在數學發展史上,歐幾里德被認為是成功而系統地應用公理化方法的第一人。
而科學的本源就是歐式幾何的這種可以證明的方法體系,這正是現代科學得以誕生的哲學底層思維。若沒有這種思維作為底層思維支撐則無由誕生現代科學,不論東方還是西方都不可能。
所以我們古代儘管有出的的思想家,有出色的技術甚至有了不起的數學家。但是社會卻完全沒有可能誕生出科學。因為歐式的這種哲學底層思維沒有傳到中國。這種證明體系是一切現代科學的種子而不是果子。所以說我們中國古代在和西方的交往中沒有取得這顆種子,因此古代也就無法結出科學的果實。而那些看似科學的東西,由於沒有歐式這種哲學的底層思維支撐,要麼停留在思想,要麼停留在技藝,儘管很多成果極早的領先於時代,但是卻始終無法向體系科學邁進。科學思維不是一個個技藝的點,而是彼此可以互相成為基石的理論累進證明體系。這就是隻有歐式幾何底層思維才能構建起的科學體系世界,而不僅僅是技藝點構成的世界。所以我們要看到底層思維有著何其巨大的影響性和根本性。
區分思想和理論其實就是一個看清楚科學實質的過程
我們現代來講的理論,其實都是運用歐式幾何的底層思維參與的一種嚴密的邏輯自洽的理論體系。而思想重在認知,開始往往並沒有一個完全嚴密的證明過程。我們在對東西方哲學的不同感受上,可以發現這其實就是一個歐式底層思維有沒有參與思考的問題,而尋著這個思路,這個分界點或者說分歧點就比較容易突顯出來。
但是看待這類問題一定不要存在好壞觀念,科學只是一個哲學產物,不能帶著感情去評價它好或者不好。因此沒有歐式底層思維參與的東方哲學就與西方哲學產生了明顯的不同。
這個不同就是東方哲學更樸素而且不容易受邏輯框架約束。而西方哲學強制在邏輯下執行極容易體系化卻也容易困於體系患上邏輯強迫症。所以誰好誰壞還是莫下定論最妥當,能同時看清楚這兩點才是最好。
由此看來思想和理論其實和東西方哲學問題也有些類似。理論也可以說是用科學方法證明了的思想,而思想用現代科學眼光來看更接近於科學假設。只是不要過分強調了科學的通道和工具屬性而忽略了思想的價值就好。
我們還要特別注意的一點,就是任何思想理論都存在一個遮蔽效應,你所看到的同時也遮蔽了你。真能明白這一點反而是不容易的。
-
15 # 南海石
在我看來,哲學、思想和理論儘管在當下被統稱為意識形態範疇的物什,但在客觀上它們之間存在著顯著而本質的區別。簡而言之,如果把這三者比喻成正規化的混凝土的話,那麼理論那堆混凝土,只是由水泥和砂子以及水的混合物,同來填縫還能湊合,但毫無剛性,所以在社會良知機制和時間的拷問下便很快被摧枯拉朽。而思想較之前者,其內容多了些剛性的石塊,所以經得起時俗的拷問。哲學較之思想,它是立足於對超越文化範疇和社會形式的對人文機制的反思和檢討和批判,所以真正的哲學是由鋼筋為主導串聯起來的混凝土,即便形成混凝土形式和水泥和砂石不堪日月的風化而被腐蝕殆盡,但裡面的鋼筋仍然會煢煢孑立般的存在。如果立足於我的這個標準,那麼迄今為止的人類歷史曾經出現的漫山遍野的大忽悠都只算是“理論家”,“思想家”寥若寒星,“哲學家“根本不曾出現過。
-
16 # n是名n
在傳統文化的類哲學體系裡,思想和理論是這樣分的:
我們管思想叫“境界”,境界中的“相”、“象”,也就是不同的觀察能力下的,這個世界的不同模樣,展示境界就是表達思想。
佛學上說這個最直接:因空,見真,這個就是如來之相,如來之相已經不是單純的相了,思想境界到此為止,沒法兒升了。知道最後是個這樣,前置的各種“相”我們會沒有興致去糾纏的。
理論叫“法門”,說成“理論”,是從表達者的角度去說的,說成“法門”,是反過來,以我們探究者的角度看的,實際這一個角度變化,高下立判,是顯擺自己還是幫助別人,對他人態度變化,會暴露修養問題。
道學上對這個研究的多:玄之又玄,就是眾妙之門。魏晉玄學把這個叫“重玄”,它與“否定之否定”有點相似,但又不同。“否定之否定”是斷掉一邊只論另一邊,它要先切一刀“唯物”、“唯心”,然後單論一邊去搞。“玄”不能這樣做,必須“性命雙修”,不然就“玄”不起來了,這個難度相當大,成就非常高,是一把弄完。佛門的做法大都提倡先假定斷一邊,到頭以後再轉另一邊,方便一些。
理論,也就是法門,究竟的法門就叫“道”,未到究竟時只稱之為“法”,也叫“理”。理法之間再去分,“法”是“理”的現象總結,“理”是“法”的規律描述,”“理”和“法”的究竟表述“天理”、“佛法”其實就是說“道”了,所以宋明理學又叫道學,佛法也稱“佛本是道”,“佛本”,要連起來看的。
(PS,現代漢語不適合表達這些東西,需要習慣用單個字作為詞,再把兩個字,做夾逼、或前字化後字、後字發前字,這樣去組合表達,才能用起來,否則千言萬語作用也不大。)
很多概念,都是同一個東西,轉了不同的角度,所以看上去感覺不一樣,“轉角度”這個,用佛學語言,就是個“初地”的本事,但我們一大半人都沒有,所以“思想”對我們來說,就是個“結論”,這樣簡單很多,會減少我們大腦的能耗,保護組織,於是派生出了第三家:
儒學,最終就是在研究這些東西,在人世間要怎麼用。也就是佛也好道也好,面對一群因地佛、瞎眼道,和半因半瞎的自己,怎麼去教育和組織大家,也包括教育和組織自己,一起生產、生活,這就是儒學的內容。
-
17 # 蒙獁象
思想分顯意識的思想和潛意識的思想,被我們統稱為思想。也就是說,我們的思想很複雜,很多時候還都是對立的,比如顯意識想要減肥,潛意識卻想吃東西;顯意識想要學習,潛意識卻想睡覺。不一而足,所以,我們幾乎每個都感覺自己是個矛盾體。
而理論則是在思想的基礎上總結出來的行為準則。不管好人壞人,都是依據自己的理論體系帶人接物的,在他個人來說任何行為都是對的,都是依據自己的理論體系做事的,即使過後後悔。
所以理論是思想的歸納總結。在這個世界裡,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須有自己的理論體系,才能清晰認識到自己行為的正確性。但是這裡有個重要的事情就是,只有自省才能不斷調整自己的理論體系。如果一個人的理論體系不能適時調整,就說明這個人已經脫離時代了。
成功的人都是潛意識和顯意識統一的人,也就是王陽明說的天人合一的人。天人合一的人建立的理論體系才具備符合天道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成就一番大事業。
理論體系也可以被稱為三觀: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所以,不管是否真正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論體系。
-
18 # 手機使用者凱旋而歸
思想是階級意識,它具有一定的階級性。理論是為思想服務的,是對事物的理解和論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
19 # 波動哲學普進峰
有自己的思想的人很多,這種思想具體表現為對一些事情的看法;有自己的理論的人很少,這種理論多數表現為為人處世的方法,以及解決工作中具體問題的方法。
思想維護的是利益,理論遵循的是邏輯。我們幹什麼事情都是從利益出發,但是,能否成功還是得看事情是否符合邏輯,符合客觀規律。所以,實際上思想決定了我們前進的方向,而理論只能決定我們前進的動力,哪怕前進的方向在理論上應該是由理論來決定,但是,實際情況往往並不容許。
我們前進的方向來自我們自身利益的指引,我們前進的動力來自物質世界客觀規律的推動。我們追求利益沒錯,但是,得不到自然力量的響應,全憑主觀願望無法實現我們的理想。
思想是感性的,理論是理性的。如果我們感覺到你的思想符合我們的利益,那麼,我們就會接受你的思想。如果我們認識到你的理論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很多問題、克服很多阻力,那麼,我們就會接受你的理論。
理論之所以可以給予我們發展的動力,是因為理論是一種規範約束力,它可以把物質內在的發展動力約束到我們需要的地方釋放出來。比如自來水透過水管的規範約束力,讓水流得更高更遠。更重要的是 ,自來水還可以根據我們的需要流向我們希望它去的地方。
理論就是根據客觀規律形成的思維規範。沒有理論我們可以憑感覺往前走,走遍所有可以走到的地方,總有一個地方是我們的目的地。沒有理論的指導,能夠走到目的地是必然,走到目的地是偶然。
失敗是成功之母,理論是成功之父。因為有了失敗,所以就有了約束力;因為有了偶然的成功,所以就有了不被約束的角落。如果我們試圖離開這個角落,那麼,規範約束力就會讓我們感覺到阻力的存在。規範約束力就是這樣的一種力:如果你不主動給予它作用力,那麼,它也不會產生一種阻止你反抗的反作用力。也就是說,沒有作用力也就沒有反作用力。這很符合牛頓力學。
所以,如果規範約束力存在於我們的內心深處,那麼,我們就是自由的,我們的行為就不會受到與之對應的外在規範約束力的作用。在這裡,內在規範約束力是我們的核心價值,外在規範約束力是我們的行為規範。兩者不衝突,我們會很幸福。
但是,所有的幸福都是走過痛苦以後才實現的。如果走過痛苦是我們後天的經歷,那麼,我們經歷失敗、經歷痛苦,我們才能在內心深處形成規範約束力。如果走過痛苦是我們先天的經歷,那麼,失敗和痛苦是我們的母體在承受,然後母體在無意識中把成功和幸福的能力遺傳給了我們。失敗走向成功的捷徑就是理論,有了理論的指導,失敗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失敗和理論的結合可以孕育成功。成功是兒子,失敗是成功之母,理論是成功之父。
思想、文化和理論的傳承有兩條線路,一條是明線,一條是暗線。我們的教育系統是明線的養路工,我們的父母是暗線的生產者。不僅我們的身體來自父母的給予,而且我們的潛意識也是來自父母的給予,但是,父母無法在有意識中決定給予我們什麼。所以,我們先天得到的東西必然是父母已經擁有的東西,具體得到什麼只能是偶然的結果。我們的有意識是後天慢慢形成的,所以和環境有很大的關係。生活環境和教育環境是一個人成長的兩種基本環境。
感性的思想更多的是由一個人的先天因素決定,理性的理論知識是由接受教育這種後天因素決定。所以,先入為主的利益從一個人一出生就開始孕育思想。
先有不成熟的思想,然後再用理論和實踐去不斷地修正思想。因為思想需要理論去論證,沒有理論論證的思想難以得到不同利益主體的認同。
普進峰 2020-05-20
-
20 # 順慶盧克寧1
思想,是人在個人和社會各種活動中,世間各事物透過人的感觀反映到人的大腦而形成的各種感覺,感觸,感悟,感知而形成各種思維和想法,哲學上統稱為感性認識,
感性認識源於個人和社會實踐,透過反覆實踐證明這些感性認識是正確的反映了各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則這些感性認識形成的思想,想法是正確,合乎客觀事物發展規律的思想。
理論,是從古至今,代代相傳,透過遺傳,記憶,語言文字記載,等方法,將個人和社會人的各種感性思想進行排列組合,歸納,總結,找出各感性認識思想的各種聯絡,〈如同一律,排中律,矛盾律,充足理由律,因果律等形式邏輯,〉
在此基礎上,把這些思想的屬性分類,形成分門別類的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思維科學的最一般發展規律,形成辨證思維邏輯,這就是辨證唯物主義理論的由來。
用物質發展普遍性規律理論,從己知領域向未知領域進行引領,指導探索,實踐,去發現,發明,創造,並透過正確的思想,理論,科技知識,能動地改變客觀,從而隨人類正確的思想,理論,提高人類征服自然物質的能力,不斷改變人類生存的吃,穿,住,行環境,提高社會經濟,生產,生活水平。
正確的思想不是天生的,是個人和社會各種實踐活動中,透過認識,實踐,再認識,再實踐的反覆,感覺的東西,我們不能完全的理解它,只有理解的東西,我們才能更深刻的感覺它,而每一次新的感覺和理解,則是對事物更深層次的認識,思想,理論的深華。
回覆列表
思想”是意識活動的經過。“理論”是意識活動得出的結果。
思想 [ sī xiǎng ] :1.客觀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識中經過思維活動而產生的結果。
2.想法;心裡的打算。
3.意識形態的;觀念的。
造句:1.張老師特別善於察覺同學們的思想苗頭。
2.黨應該進一步加強組織建設和思想建設。
理論[ lǐ lùn ]:1.在某一活動領域(如醫學或音樂)中聯絡實際推演出來的概念或原理。
2.理想的或假設的一系列事實、原理或環境。
3.從對事實的推測、演繹、抽象或綜合而得出的[對某一個或某幾個現象的性
質、作用、原因或起源的]評價、看法、提法或程式。
4.講理;計較
造句:1.這項手藝不需要精深的理論知識。
2.毛澤東思想豐富了馬列主義理論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