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調侃歷史的幻苦君
-
22 # 略木略子略
在漫長的中國歷史中,曾有過長達300年的黑暗年代——“五胡亂華”的南北朝時期。那是歷史學者最不願提及的歷史。據史料記載,當時由於時常發生的血腥屠殺和殘酷的民族壓迫,十餘年內北方漢人從數千萬銳減至四百萬,造成赤地千里的景象,“北地滄涼,衣冠南遷,胡狄遍地,漢家子弟幾欲被數屠殆盡。” 茫茫中原大地,只剩下了四百萬炎黃子孫,幾近滅種!
“五胡亂華”時漢族究竟有多慘?不忍回想。
我國是以漢族為主體的多少數民族國家,現今如此古代亦如此。在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誰也沒想到,漢族曾在一段時間裡差點到了滅族的時刻。
要了解這起事件,有必要了解何為“五胡亂華”。作為中華文明歷史上一個大悲劇,“五胡亂華”的根源是魏晉移民政策的失誤,而“八王之亂”則是其中一個重要的誘因。“五胡”主要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較大胡人大部落,不過這五個部落僅是西晉末各亂華胡人的代表,數量遠遠不止五個。
“五胡亂華”的時間一般從西晉滅亡(316年)開始算起,一直到鮮卑北魏統一北方(439年),但是直到581年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再到589年滅掉陳朝,最終才結束中原長達300年的動亂局面。這些胡人部族大肆入侵中原並屠戮漢族,無惡不作,致使漢族被迫不斷南遷。
在“五胡亂華”過程中,以羯族最為殘暴。在進入中原之前,羯族傳說是匈奴的分支或者是奴隸,因為匈奴不願意承認他們的身份,故有“匈奴別落”的說法。在很多人看來,羯族就是“食人惡魔”的代表。據史書記載,羯族軍隊行軍打仗時從來不帶軍隊,他們擄掠漢族女子作為軍糧,而漢族人則被胡人稱為“兩腳羊”。
在《晉書》中,關於後趙建立者石勒(羯族)屠殺漢人的記載層出不窮,“於是數十萬眾,勒以騎圍而射之,相踐如山,王公士庶死者十餘萬”、“ 勒並統其眾,潛自石橋濟河,攻陷白馬,坑男女三千餘口”、“ 左軍石挺濟師於廣固,曹嶷降,送於襄國。勒害之,坑其眾三萬”等等。
後來,到了石勒侄子石虎登基後,更是變本加厲,他窮兵黷武,殘暴無比。比如,石虎一登基就把河南一半地區化為狩獵區,野獸糟蹋莊稼時也不允許漢族老百姓驅趕,否則立即處死。要知道當時河南是中原核心地區,這裡是漢族大本營地帶,結果漢族只能被迫離開中原南下。
石虎覺得還不過癮,在他腦海中只有三件事,一是殺戮,二是淫慾,三是享樂。比如“發男女十六萬,運土築華林苑及長牆於鄴北。時逢暴雨,漳水水漲,死者數萬人;又驅漢丁四十餘萬營洛陽、長安二宮,造成屍積原野;修林苑甲兵,五十萬人造甲,十七萬人造船,死亡超過70%;奪漢女五萬入後宮肆意變態凌殺汙辱之行,其間由於負婦義夫的反抗,死者又不計其數。”
當冉閔滅後趙政權時,一次性就解救了20萬名漢族女子,這些人都是羯族擄掠去的。在以羯族為首的胡人不斷屠殺下,漢族已經快到滅族的邊緣。就在此時,冉閔出現了,隨即釋出了“殺胡令”。首戰以漢騎千餘破胡騎數萬,再戰以漢軍八萬破眾胡聯軍十二萬,三戰以漢人萬餘斬胡三萬,又戰以步卒八千敵慕容鮮卑鐵騎 數萬十戰十捷。以“殺胡令”號召漢人起兵反胡,一時間河北、山西、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湖北北部、陝西的漢人都紛紛起兵。這個便是被某些人稱之為"屠夫"的名聲由來。冉閔在十戰十捷後,最終被十數萬精騎所敗,成就了其絕世名將的風采。晉書正史所載,冉閔於遏陘山成仁後,“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蟲大起,五月不雨直至於十二月。慕容俊懼之,遣使祭祀,追諡閔為武悼天王,當日即大雪過膝”。
冉閔是民族英雄,相信歷史會給冉閔一個公正的評價。
-
23 # 海學390
明朝滅亡後,滿清入關差一點使漢族出現滅亡危機。現代的影視作品對滿清的統治大吹大擂?滿清入關後,首先就是屠殺漢人,嘉靖三屠、揚州十日……不勝數。後續就是文化滅絕,留頭不留髮、改變服裝,文化毀滅罷。但這些未能是堅強的漢民族滅絕。滿清後期的發展作為,更對中華民族產生了巨大的不好的影響。滿清在後期遷界禁海,固步自封,停滯不前,甚至於被多個國家侵略,在外國侵略下,漢族再次面臨滅亡危機,所幸最後我國子民團結一致,共同努力,把侵略者趕出家園。
-
24 # 縈歌浴森
漢國隨即分裂之時,其他胡人趁機起兵南下爭奪中原地區的控制權,此後百餘年不同民族在中原混戰,於是中原大亂,史稱“五胡亂華”,這應該是漢族最危機的關頭。
一個民族最大的危機莫過於政權的歸屬,五胡亂華最終以鮮卑族拓拔部獲得勝利漸統治華北地區結束,所以說這是漢族最危機的關頭,以下為史實概述:
永嘉之亂以後,華北長期陷於戰爭,民生經濟大受破壞,人口銳減,晉室政權南下,改都建康,建立了東晉。
五胡亂華時,又有大量的西北諸胡和北方的鮮卑遷入中原。《晉紀》、《晉書》記錄當時永嘉喪亂,中原士族十不存一。唐編《晉書》卷65《王導傳》據說:“洛京傾覆,中州士女避亂江左者十六七。”洛陽傾覆以後,中原計程車族男女十有六七到長江下游的江南避難。隨著東晉政權在南方的建立,北方人口向南方遷移的規模更大。截至南朝劉宋初年,南渡人口已近30萬戶,達到90多萬。這些南遷的北人,給南方注入了新的活力。北方漢人能走的都走了,不能走的糾合宗族鄉黨建立塢堡以自保。匈奴、羯等族軍隊所到之處,屠城掠地千里(如《晉陽秋》殘本所稱的“胡皇”石勒一次就屠殺百姓數十萬,諸晉史中也有大量屠殺記錄,屠殺在數個州開展,石勒其侄石虎更加殘暴)。
當時北部的外族統治者在發動征戰時,多趨用其他民族為前趨,如《宋書·柳元景傳》北方被俘的漢族軍士雲:“虐虜見驅,後出赤族,以騎蹙步,未戰先死。”又,《宋書·臧質傳》載拓跋壽致書臧質:“吾今所遣鬥兵,盡非我國人,城東北是丁零與胡,南是三秦氐、羌。設使丁零死者,正可減常山、趙郡賊;胡死,正減幷州賊;氐、羌死,正減關中賊。卿若殺丁零、胡,無不利。”臧質得書後,立即將此書另寫以示北魏士眾,並告之曰:“汝等正朔之民,何為力自取如此。大丈夫豈可不知轉禍為福邪!”皆以種族矛盾和正朔雲云為號召。
原先在中原地區計程車族、仕人、農民、手工業者、商賈等也紛紛 逃亡到南方去,他們極大地促進了當地的經濟和文化發展,使江淮和江南地區日漸富庶和繁華,最終在南北朝時期取代中原而成為全國的經濟文化中心。
在當時北方許多人眼中,東晉、劉宋等南方政權雖然侷促一隅,但仍算是漢族的正統政權,因此王猛諫苻堅曰:“晉雖僻陋吳、越,乃正朔相承。親仁善鄰,國之寶也。臣沒之後,願不以晉為圖。”直到蕭梁時,梁武帝蕭衍都還被中原士大夫認為是“正朔”的代表。除了種族和正朔問題以外,漢地北部在異族統治時,雖有少數以仁政安百姓,但更多的是行橫徵暴斂,屠殺虐苛之事,因此,謝靈運言:“北境自染逆虜,窮苦備罹,徵調賦斂,靡有止已,所求不獲,輒致誅殞,身禍家破,闔門比屋。”此亦為北方漢人期待歸漢之因。所以晉、宋的漢族政權多次北伐,亦往往利用北方漢民舊戶以為助。如桓溫伐苻秦時,進軍關中,抵灞上,“居人皆安堵復業,持牛酒迎溫於路者十八九。耆老感泣曰:‘不圖今日復見官軍!’”劉裕北伐長安,王鎮惡等乘利徑趨潼關,為姚紹所拒,發生轉輸不充而乏食的問題,眾心疑懼,大軍無法及時救援,王鎮惡於是親至弘農,說諭當地漢族百姓,百姓競送義租,軍食復振。克長安,滅後秦後,劉裕欲離開長安南歸,“三秦父老詣門流涕,訴曰:‘殘民不沾王化,於今百年矣。始睹衣冠,方仰聖澤。長安十陵,是公家墳墓,咸陽宮殿數千間,是公家屋宅,舍此欲何之?’”北方漢族人民,盼望迴歸漢族政權之情如是,乃至許多北方政權初起時,亦都打著晉官的名義,以號召民眾歸心。
遷到南方的中原漢族與當地的漢族互相影響,形成了一種包含江南特質的新興文化;華北的五族(匈奴、鮮卑、羯、羌、氐)與漢族之間進行了長期混戰和廝殺,到五胡亂華的後期,除漢族和鮮卑族仍保持其勢力與明顯的民族認同外,匈奴、羯(匈奴中的白奴)、羌、氐戰敗後或被大量屠殺,或是逐漸被同化,鮮卑族拓拔部最終獲取勝利,建立北魏之後逐漸統治華北地區。
-
25 # 禿髮阿鷲
應該是佛教傳入梁武帝提倡吃素為主立法禁止吃狗肉的時候。這是改變中華文明命運方向的重要分界線——重大歷史事件。從此輝煌不再,外族入侵唱征服。中國印度都是農耕文化我們視牛為衣食父母禁止吃但是環境限制被迫選擇吃狗肉,印度敬若神明禁止吃選擇吃素。肉食動物比草食動物聰明否則會餓死滅絕!所以歷史上我們輕鬆碾壓式暴打古印度,因為我們更加聰明,食譜選擇吃狗肉無意中提高種群智商,高於吃草食動物牛羊的遊牧民族的智商,確保文明衝突洗牌時無數次力挽狂瀾拯救漢族。梁武帝提倡吃素為主後漢族種群智商普遍明顯下降,至今中國還有許多地方鼓吹宣傳素食主義理論。吃素為主雖然飲鴆止渴部分解決吃飯問題,卻導致吃草食動物牛羊的遊牧民族多次入侵併險些滅絕漢族。換湯不換藥的元清也沒有辦法自給自足牛羊所以不立法禁止吃狗肉,(這倆征服漢族種群還是費大力氣的對比一下他倆征服其他文明的試題就知道多麼難。)
回覆列表
你好,我覺得用危機好像都很難來形容。
五胡亂華,東漢末年,連續戰爭,大量死亡這些就甭提了,元和清,就已經是實實在在中原漢政權滅亡了。
元比較短暫,但是清的高壓統治,確實已經把中華民族的脊樑抽斷了,氣節和血性不在,天天跪奴才,留個辮子,260年,這能好到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