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從北方從日出之地飛來

    我到現在也不明白。這個現代詩的章法是如何把握的,長長的詩,雖然聽過無數遍,要押韻,但要求不太嚴,但我依然感覺找不到北。既然是詩歌,自然也有同一般語言運用不一樣的地方。我已經失去耐心,自然也就那樣了,沒耐心從頭學。現代詩,離我遠了。而古體詩詞則不然,句子短,和仄壓韻,比較易把握。

  • 2 # 舞花風

    西漢學者毛亨為《詩經》所作的《大序》裡寫道:“情動於中而行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這可見詩歌原本是人們發乎情、動於衷的自然心理產物,任何時代、任何人都需要詩歌來抒發強烈的思想感情的。是情感強烈需要表達時的自然語言精粹。

    但它不能太長,太長則情感稀釋;不能拗口,拗口則不便“詠歌”;不能晦澀,晦澀則不能普及,從激發廣泛認同;又不能太直白,太直白則少“詩趣”、難雋永。

  • 3 # 中華好瘦金

    1寫什麼,怎麼寫?在這兩個關鍵問題上,詩人和讀者有著比較大的差距。我感覺詩人有些超前了,讀者跟不上詩人的節奏。詩人寫的東西,對讀者而言晦澀難懂,不明所以。不能產生共鳴。還是跟我學書法吧

  • 4 # 柘溪散人

    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說明這個問題:

    1、古詩每句、每首字數確定,易於記誦。現代詩無此要求。

    2、古詩講究音韻、平仄,朗朗上口,具音韻美。現代詩雖也押韻,但不象古詩那麼嚴格。

    3、古人講究遣詞造句,重視錘鍊、推敲之功,詩句高度凝練,故杜甫有句雲: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賈島詩云: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

    4、古人言之有物,情發於中,用詩歌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故西漢學者毛亨為《詩經-大序》裡寫道:“情動於中而行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現代詩多無病呻吟之作。

  • 5 # 八斗12

    據我所知,現代詩收到的關注和重視比以前任何時候都多,都強!看每年全國各地舉辦的大大小小的詩歌賽詩活動和各評選活動就知道,各網路平臺每天都推出大量的詩歌,讓人目不暇接!也正因為如此,普通人面對海量的詩歌數量,無從辨別優劣,難以選擇!加上“著名”這兩個字被隨便亂用,大家對著名詩人的期望不實,反而讓人對詩歌生疑,很難掀起一場又一場的熱點,見的波瀾多了,就不覺為驚了,也就好像被淡化了!

  • 6 # 亦有所思

    把詩寫成了屎,誰還關注?誰還重視?不怕被燻死麼?

    在小可眼裡,現在的現代詩與其說詩,不如說是一種非處方藥,主治胸悶,食管堵塞以及食物中毒,因為看前三行就能把隔夜飯全吐出來,然後就倍覺神清氣爽,宛如新生。以後去一些不必要的酒局,若是不想繼續陪笑,不用裝作不勝酒力,直接讀一首……哦,是半首現代詩,保證吐到人事不省,成功地逃過一劫。

    其實現代詩小可也是讀的!只不過口味刁佔得厲害。民國時期的不讀,建國後期的不讀,十年浩劫的不讀,改革開放的不讀,只讀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部分現代詩,至於徐志摩、戴望舒、汪國真、舒婷、席幕容之類,照樣不讀。我只讀臺灣五六十年代的詩歌,以及同時期香港詩人的詩歌。如果一定要說大陸詩歌,詩歌論壇剛興起時後智慧手機出現之前的我也是讀的。民間有太多太多高手,讓小可嘆為觀止。

    至於詩歌類網站,小可偶爾也是去的,排行榜一定是看的,但只看排名中間稍後的那些詩作,那些詩真心不錯。其餘諸子,不過爾爾。

    來自陌生人的讚美,是衡量現代詩是否過關的第一個門檻。

    題主問為什麼不關注?為什麼重視?

    寫得惡臭如屎,憑什麼要我關注?

    某雖匹夫,亦有傲骨!

  • 7 # 詩人南鶯

    詩歌和哲學一樣屬於無用之學,無為而為才是真理。有用途的東西,佛學為之有相,有相皆虛妄。詩歌無用才使之永恆。

  • 8 # 一粒孤塵

    現代詩和古詩差的太遠了,就這麼說吧古詩寫的是一個精髓,而現代詩只是一張華麗的外表。古詩的高度現代詩根本達不到。再有古詩詞所融入的當時社會寫照都有著很大的意義。再到音律也沒有古詩詞那種呼應的美感,並且現代的很多詩讓人讀完後很迷糊,沒讀懂其到底是個什麼意思,沒有什麼啟發性,好想就是個迷,讓讀者感覺很無聊

  • 9 # 也無風雨也無晴666

    首先現在的直播,短影片等一些可視的軟體和作品成了當下社會的主流,能靜下心來認真品讀現代詩的人越來越少,讀的人少了,寫的人就自然更少了。

  • 10 # 大別山的黎明

    現代詩發展也有上百年,名家名作不少,與古詩相比較,還是難以成精品。詩歌發展上千年,大家對於《詩經》《離騷》《唐詩》《宋詞》等耳熟能詳,而對於現代詩則是沒有那麼廣泛,個人認為是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詩歌本身就是一種很精練的文體,但是很多人追求數量,不追求質量,一些現代詩容易成了白話文,沒有內涵,缺乏思想,沒有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沒有邏輯,甚至是絲毫沒有文學看點。

    其次,現代詩歌的藝術形式雖然不像古代詩歌那樣精闢,但是也有很多經典著作,像汪國真,徐志摩,席慕蓉等,都是很不錯的。只是在這個繁複蕪雜的社會環境中,部分人比較浮躁,很多人不願意看,不願意讀,不願意品,加上現代詩的宣傳不夠,很多人就以為是很高大上的東西。

    第三,現代詩可能出現最多的就是“演出”“比賽”,作為一個節目來出現,平時公共場合出現少。因此,個人覺得還是要多舉行一些活動,像藝術沙龍,現代詩朗讀會,來進一步交流,擴大影響力。

  • 11 # 楚楚達人

    本人認為古詩詞的魅力就在於作者能夠運用高超的語言概括能力和準確、生動詞語的運用能力,來描述、表達一種意境、情感,極具畫面感。現代詩多數內容深度不夠,表達的內容過於空泛、膚淺,因此沒有經典流傳的特質。

  • 12 # 郭發洪

    現代詩圈子內部分化嚴重,大家都是各自抱團,相互之間攻訐不休,甚至老死不相往來,令初入者十分疑惑。不知道該聽誰的。比如對於理論的問題,很多寫現代詩的也都明確表示難以接受。感覺他們中某些人,對這些的厭惡和牴觸甚至遠超詩詞本身的意義,據說在現代詩圈,學院派這個詞對於一部分人來說就是罵人的話……有人還說自己一天能寫十幾首學院派風格的。但是,  詩是最早的文學樣式。遠古時候,詩歌來自民眾,源於生活,出自心靈;其文字渾厚純樸,純乎天籟,每一個字都充滿了詩意。《詩經》便是流傳至今的不朽經典。 當下的詩人們,應該像誠實的先賢致敬,不要繼續迷信荒蕪和虛空,像他們一樣學會關心成長和心靈;像他們一樣學會敬畏土地和歲月;學會反思和繼承,學會把自己的創作深深的紮根於生生不息的生活。以一顆赤子之心仰視人生和信仰,這樣創作出的作品才不會失血、失重,唯有獨出機杼的作品才能走進讀者的心裡。這是歷史的經驗,也是所有的詩人應該審視的。讓詩歌美起來並被讀者接受,這是當今中國詩人肩負的歷史使命!

  • 13 # 老夫詫異

    回答這個問題,感覺會得罪人,容易被罵。直接的說,現代詩就是西方文學的復刻版。東方人內斂,西方人外放,文化不同。西方人愛你就是愛你,想你就是想你,而東方人羞於直接說出口,都會借物借事來抒發。西方人說話喜歡把自己心理的情感極端描述,而東方人講究陰陽,收放有度。這是西方人不能理解的。

    比如一個人找不見心愛的姑娘了,現代詩大概會是“啊~我心愛的姑娘,為什麼你沒有等我回來,你院子裡的桃花為何還在,讓我的心更加...巴拉巴拉一堆廢話”,東方人的詩一般會是“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作者的心聲得自己猜,自己悟,中國人稱之為意境。

    再比如一個人覺得自己懷才不遇,現代詩的寫法大概會是“蒼天啊,為何整個世界對我如此不公,我不能屈服,我要...巴拉巴拉一大堆”。東方人哪有那麼囉嗦,一句話“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去還復來!”簡明扼要,可沒那麼多矯情。

    中國有一段時間因為歷史原因,文化出現了斷層,所謂的現代詩乘虛而入。但隨著斷層被逐步修復,國民教育水平又大幅提高以後,結果是必然的。

  • 14 # 太極權

    古詩詞創作年代久遠,名作都已經經過篩選了,並且多有名家箋註,讀名作的時候感覺有古典氣息。古典詩詞對漢語字詞的理解與使用近乎登峰造極,易讓人產生共情。現代詩,多數人不懂它植根於什麼,不懂它受著哪些思想潮流的影響,又談何喜歡呢?現代諒寫作技巧粗糙,這類的作品在網路以及報刊上隨處可見,它也反映了當前文壇,面對詩歌整體觀念的混雜與粗鄙。乏味的文藝作品欣賞價值與受關注度成正比!

  • 15 # 海岸之下

    實際上,無論是古詩還是現代詩,在如今的社會中幾乎都成小眾文化了,而這個圈子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了小眾文化圈。

    這是一個快消費的時代,無論是娛樂還是文化。人們都沉浸在手遊,抖音,玄幻網文等等那些不需要思考,只要一看就知道這是什麼,只要一聽就能明白要表達什麼的快消品之中。

    而詩歌,古詩也罷,現代詩也好。那是需要去品味的,就如喝一泡茶,聽一曲箏。你需要靜下心來,甚至需要在某一種特定環境中,讓自己沉浸於某一種特定的心境裡,凡城俗世一概拋之九霄雲外。黃昏下、細雨中、漫雪飄飛時、小橋流水過。

    人們有太多的事要忙,有太多的錢要賺,有太多的面具要換來換去。不是不想停下來,而是已經停不下來了。

    而詩,無論寫詩還是讀詩都是需要你停下來的。

  • 16 # 明予謺馨

    1.過於直白

    中國人大多都瞭解《大學》,《詩經》,《離騷》這一類的,很多著作用詞極為考究。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從踏入學堂開始就一直在學習的東西。它是一種很深的文化底蘊累砌而成的,像《詩經》,《尚書》裡面的字詞都值得你去反覆斟酌,讀的時候繞齒於唇舌,那是一種極為美的感受。你可能不明白他的意思,但是讀來心情舒暢。像是: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你讀到的時候感覺是一種壯闊,一種波濤,但是他的悲涼又不是直抒胸懷的悲涼,讓人潸然淚下那種。最觸及心靈的悲無過是大嘆之後大感,然後愁緒絲絲浸入心胸。

    2.浮躁

    不知我是高看了古人,還是對現代的一葉障目了,我所處的環境中對全是對名和利的追求。為什麼努力?為什麼寫書?為什麼絞盡腦汁的想寫一本好書?不是讓他的思想可以流傳下去,或者只是單純的發出自己的感受,而是想在這些基礎之上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就是名和利。而基於這種心理寫出來的東西大多經不起推敲,可能一時寫到了人的心裡可是能流傳下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為這一句可能就適合這個時代這個場景這一批人,換一個人完全感受不到你所表達的意思,現代詩講究的是將你帶入詩人的那個世界,所以比較講究感同身受,可是沒有經歷怎麼談感同身受呢?或許你有一瞬間的感動,覺得這首詩寫到你的心坎,可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和你人生閱歷的增長,你會慢慢忘記這些感受的。那這首詩又去給誰感受呢?一個時代給一個時代的感受是不同的。可能這首詩在你少年的時候給你感觸頗深,可能再過十年不會再給一些少年人有如此的感受。這是時代的變化。

    3.世界多元化,名人講座普遍。

    世界的多元化,感覺你有思想你可以傳播出去,很多人可以看到。不再像之前那麼無人問津。可是過於平凡的你所發表出來的東西就像是大海里面的一滴水。或者是上在大大小小的溝渠,連流進大海的可能性都沒有。世界太多變。人們總是關注新鮮的事。關注生活都已關注精神。關注科技多於關注傳承。關注創造金錢多於關注創造價值。現在的人更希望的是腳踏實地,而不是講那些虛無的縹緲的理想精神世界。

    但是也有很多寫的很好的現代詩的。

  • 17 # 千古一腐儒

    不知道,我還算是個喜歡讀書的人吧,也喜歡讀詩,只是沒看過現代詩,所以不知道為什麼現代詩不受關注!大概是不能打動人心吧!

  • 18 # 柳溪居士

    我像一隻餓瘋的蚊子,

    倒黴地撞上一堆文字。

    見縫插針

    卻嗦不出血汁。

    象是月亮裡的麵包,

    打了上帝一巴掌!

    他媽的,

    我的流量!

  • 19 # 農村人的城市夢

    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快,人們的生活也運來越緊張,人們更喜歡一些碎片化的文化也就是快餐文化,對於現代詩有一個閱讀的門坎不是每個人都能看懂和欣賞的

  • 20 # 白雲3498

    《詩歌論談》

    古詩五言四句《登鸛雀樓》只要人一接觸,無論老幼人人都記在心裡了。凡是愛好文學的那個不知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不但熟知,而且幾千遍上萬遍的誦讀了。

    新詩很多作家寫的長,字數不定,閱讀可以,背誦很不方便。一首新詩普及到大眾面前,無論怎樣推動,多半過往煙雲。

    只要很好的的去創作,簡、精、深上下功夫,新詩會走出困境,發揚廣大。

    一首幾十行字的新詩獲大獎,不能引起共嗚。受之有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無牽無掛的人為什麼而活?或者說活著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