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外二三事

    因為科舉的八股文字是殭屍般的文字,終生將思維投入八股文中能把人的靈性吞噬殆盡,腦筋僵化麻木。范進在科舉的泥潭裡掙扎幾十年,到頭髮花白才中舉,怎不喜極生悲?

    有諷刺意義的地方有,范進喜極生瘋;范進瘋後眾人都手足無措,只有報錄人見多識廣,建議找個範老爺最怕的人扇他一耳光,可見報錄人這類節目見多了有豐富經驗;胡老爹對范進中舉前後的態度變化可笑之極;中舉後前來道賀的張老爺讓人見識了科舉果然厲害,不論怎樣的廢物中舉後都身價倍增。

  • 2 # 道若無名

    也對喲,一輩子認真做一件事,有錯嗎?我們為什麼要反對他?![祈禱][祈禱][祈禱][玫瑰][玫瑰][玫瑰]

  • 3 # 男孩叢中唯此一枝獨秀

    范進本人沒有什麼錯,出生貧寒卑微的他能夠透過自己的努力考中舉人,也算是成功人士了,哪怕年紀稍大了些呢。《范進中舉》真正諷刺的是兩類人:一是透過范進的案例來諷刺像范進那樣熱衷於功名利祿的讀書人,把入仕為官作為讀書的唯一終極目的;二是諷刺象胡屠夫那樣趨炎附勢、厚顏無恥的小人。胡屠夫本是他的岳父,卻也看不起他,對他總是惡語相向。但是在他中了舉人之後,就開始巴結起范進來,同鄉的那些瞧不起他的名流們,更是輪番的向他道賀,目的無非就是期望以後能夠從范進這位朝廷官員身上得到關照和好處。

  • 4 # 何言汲汲

    其實,范進追求理想並沒有錯,也需很多人嘲笑他是因為他看起來迂腐,或者得道後的變身(本相顯露),但事實上,這就是那個時代的主流,或許嘲笑的就是那個時代吧。

  • 5 # 軫念信箱

    范進是《儒林外史》中的故事人物,他好不容易考了一個舉人,結果卻瘋了,這是為什麼呢?

    這麼說吧,趙本山和範偉主演的小品《心病》看過吧?小品中的範偉飾演的村民第一次中了三千塊錢就抽過去了。他沒有想到自己這輩子還能中這等“大獎”,心裡沒有準備好,一下子太激動就抽過去了。

    都說好運來了擋都擋不住,結果又中了三百萬,三千塊都直接抽了,三百萬估計得直接準備後事了。所以就有了小品中一系列搞笑的演繹,最後原本是幫人祛除心病的醫生得到病人一百萬的獎勵時,自己也立馬抽過去了,人生大起大落,真真刺激。

    其實原理很簡單,就是結果超過了心理預期,就像有一天你父母忽然找到你:兒子,咱們家是世界首富,以後想買什麼就買吧。估計那一摞摞紅鈔票堆在面前時,還真沒有幾個人一時半會能夠接受這個事實,其實這就是一個人的未來和現實忽然之間形成了一種強烈的對比,所以一時半會接受不了,就像某一天你老婆給你做了一桌綠油油的飯菜時,說的就是這個效果。

    那范進這個人還挺慘的,他從二十歲開始考童生試(科舉入門資格考試),一直考到五十四歲,考了二十多次硬是沒有考上,也算一號奇才。最後周學道看他實在可憐,一大把年紀,頭髮鬍子都白的跟雪似的,就讓他透過考試得了一個秀才。

    可即便如此,還是被自己的老丈人胡屠戶一陣冷嘲熱諷,畢竟秀才確實沒有什麼含金量,所以一直說“窮酸秀才舉人老爺”。可見兩者之間有天差地別的關係,范進中了一個秀才回家以後,他的老丈人是怎麼諷刺他的呢?

    我自倒運,把個女兒嫁與你這現世寶,窮鬼,歷年以來,不知累了我多少。如今不知因我積了甚麼德,帶挈你中了個相公,我所以帶個酒來賀你。

    後來范進還想去考舉人,惹得他老丈人一陣破口大罵說:

    不要失了你的時了!你自己只覺得中了一個相公,就‘癩蝦蟆想吃起天鵝肉’來!我聽見人說,就是中相公時,也不是你的文章,還是宗師看見你老,不過意,舍與你的。如今痴心就想中起老爺來!這些中老爺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你不看見城裡張府上那些老爺,都有萬貫家私,一個個方面大耳。像你這尖嘴猴腮,也該撒拋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鵝屁吃!

    想范進都是一個五十四歲的老爺爺了,還被自己的老丈人如此痛罵。那畫面不用想也十分的滑稽和心酸,但范進有著一種韌勁,說好聽叫韌勁,說不好聽叫偏執。最後好歹還是借錢去考了舉人,沒想到又承蒙周學道的關照,中了一個舉人。

    且先不來說范進中了舉人以後生活過的是多麼滋潤,且來說他考完試回家以後,那場景可謂是要多可憐有多可憐。

    家裡已是餓了兩三天。被胡屠戶知道,又罵了一頓。到出榜那日,家裡沒有早飯米,母親吩咐范進道:“我有一隻生蛋的母雞,你快拿集上去賣了,買幾升米來煮餐粥吃。我已是餓的兩眼都看不見了!”

    你看,他老母親都快要餓死了。所以這種生活的窮困,以及幾十年來在老丈人面前抬不起頭的心酸,忽然之間得知自己中了舉人,那真真是鹹魚大翻身,守得雲開見月明,積壓在心裡多少年的苦楚、鬱悶和委屈一下子得到了發洩,簡直就像做夢一樣,那范進一下子無法接受這個現實,就抽了過去。

    畢竟這種變化來的太快,太突然,所以人一時之間無法接受是很正常的。那范進中了舉人以後,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一個無產階級順利晉級為剝削階級,人家好運繼續爆發,後來又中了一個進士。

    官最高做到了山東學道,這個學道就是學政,明朝時叫做提督學道,清朝改為提督學政。

    提督學政,省各一人。以侍郎、京堂、翰、詹、科、道、部屬等官進士出身人員內簡用。各帶原銜品級。掌學校政令,歲、科兩試——《清史稿·職官志》

    簡單來說,它主管的就是一省的教育和考試等相關事宜,其地位相當於今天省教育廳廳長。所以范進還是很不錯的,從五十四歲連秀才都沒有考上,到最後直接幹成了山東省的教育廳廳長,可見運氣也是成功的重要秘訣。

    這個提督學政一般是沒有固定品級的,它屬於朝廷下放到地方上的京官,當時范進就是以“授職部屬,考選御史”的身份被命令到山東去當教育廳長,也就是說他的編制依然還是在朝廷六部之中,不在地方之列。

  • 6 # hssk00000000

    我想作者真正諷刺的是科舉制度和封建社會人才選拔制度而非范進。

    范進的可貴之處在於即能堅持科舉出仕的知識分子理想又能放下腐儒的窮酸氣投身底層勞動人民中去。他沒有孔乙己那種穿長衫站著喝酒的迂腐虛偽。他渴望改變命運,但很務實地掙扎在溫飽線上,沒有畫餅充飢。

    如果范進有錯的話,那就錯在他中舉前混的實在太慘了,所以那些嘲諷不屑的目光集中在他中舉時的狂喜失控,手足無措上了。正如一個狗屁不是的人突然大富大貴,世俗人會暗自嘲笑小人得志,心裡羨慕嫉妒恨,表面上卻是阿諛奉承。

    當然范進用堅持和知識改變了命運並不說明他是完人,如彩票中獎般的中舉帶著很大投機成分,進入封建仕途官場他將面臨更大風險挑戰。科舉制度折磨了他,改變了他,也可能毀了他。

    一朝科考定富貴,從此人生登高處。科舉讓范進很慘淡很狼狽,又很幸運很欣喜,這樣戲劇人生註定他成為反抗科舉制度的利器。

  • 7 # 中國美睫十年盛典

    范進有錯嗎?他其實是一個很有智商的人,只是一心只讀聖賢書把日子過得很窮和鄰人顯得格格不入而已。中國鄉村社會一般笑貧不笑娼,面對一個讀書讀傻了的另類(現在其實也有)都極盡冷眼嘲諷,在沒有共同語言情況下,范進的迂或孤傲只是一個文人保護自己的姿態。范進對老師的謙恭感謝對丈人的忍辱收放對張靜齋的不卑不亢以及後來位極人臣都說明了他的一個問題——與其對牛彈琴,不如孤芳自賞!讓我和你家長裡短,你配嗎?

  • 8 # 金都一非書法

    范進的行為沒有錯。

    范進作為一個讀書人,儒家統治灌輸了"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思想,把考取功名作為畢生追求,在“八股文”考試的模式下,屢考不中,最後在自已的努力十運氣下,終於考中,理想得以實現,自己也未想到能考中,一至於瘋掉,這是精神得以刺激的結果,實屬正常。

    假如,范進這次又未考中呢?請老師們思考情況。

    范進是一位老實人,他平時只有讀書,沒有吃喝嫖賭的行為,周圍人為何要諷刺他?難道範進吃過他們家的飯?化過借過他們家的錢?

    相反,范進考中後,周圍人的"狗眼看人低"的勢利行為才是受人譏笑的內容。

    這就是現實,古有,今更有!

  • 9 # 說理言情老頑童

    范進中舉是個樂極生悲的故事,人們看後都覺得范進太可憐可笑了。別人都是十年寒窗苦,一舉成名天下知,可他卻是一招及第,樂而瘋顛。其實范進沒有什麼錯,如果說有什麼錯的話,也就是心理承受能力太低了。人們諷刺范進,實際是在諷刺害人的封建科舉考試製度。

    在科舉考試製度下,有多少鮮活的生命被吞噬。為了中個舉人進士,窮其一生精力苦讀詩書,青絲熬成白髮,終而一無所獲者眾多。范進的悲哀,反映出的是科舉制度的悲哀。

  • 10 # 跛翁

    題主弄錯了,《范進中舉》諷刺的不是范進。而是透過描述范進、胡屠夫等各種人物的畸形變態狀況,諷刺封建社會及其科舉制度。

  • 11 # 瘋哥哥l

    阿Q有什麼錯?孔乙己有什麼錯?祥林嫂有什麼錯?

    范進不是一個人,他是萬千人的集合體

    那時,天下讀書人都是范進,都想一朝成名天下知。都想憑藉努力和學問獲得其他人的尊重,並因此改善自己的生活,更重要的是提升自己的階層。從此後就是“老爺”了,可以使喚下人。這樣的改變也不得不讓更多下層人拼盡一生去爭取。

    范進是有些極端得了,他是萬千讀書人的代表。就像孔乙己一樣,是窮酸書生的代表。說是諷刺范進,更是對社會現狀的諷刺和科舉制度。

    文學作品形象需要有特性,誇張一些也是要的

    孔乙己蘸著酒寫回字很經典,也更傳神。范進中舉之後瘋掉也是一個經典,是極端的例子。

    “語不驚人死不休”,這就是吳敬梓為我們表現出的“驚人”的地方。不就是中個舉人嗎,竟然瘋掉了。就像現在,一個人買彩票中五百萬不是新聞,中五百萬之後,人激動的瘋了,那就是新聞了。就可以透過這樣的時間把人物形象立起來了。

    有沒有人中舉之後瘋掉的?應該有,但肯定不多,這是一種誇張的方式而已。

    范進的行為讓人覺得很諷刺,但更讓人覺得可憐

    讀了一輩子書,考了一輩子試,終於中了舉人心理竟然承受不住,說明範進還是不具備做“舉人”的能力的,有志無才,有才無能。而人又瘋掉了,更是極盡諷刺。

    但細品一下,這樣的人是多麼可憐,在底層受盡屈辱,只為能得到一點點陽光和尊嚴。這是萬千底層社會人的寫照。讓人不禁傷感。

    不是諷刺范進

    不是諷刺范進,而是諷刺整個荒誕的社會,和對科舉制度的奚落;

    不是諷刺范進,而是諷刺愈加固化的階層關係;

    不是諷刺范進,是對萬千百姓的可憐和同情,怒其不爭;

    不是諷刺范進,是對現實的無奈和悲愴

  • 12 # 雪山飛狐王紅

    讀儒林外史,范進中舉何錯之有?為什麼要諷剌他呢?我們上下五千年功名富貴誰不想?他努力上進,幾十年如一日堅持很可貴,值得學習。功夫不負有心人,夢想成真,烏鴉變鳳凰,鯉魚躍龍門,名利雙收,也走出貧窮現狀,令人刮目相看,更可貴的是他中舉之後,並沒有止步不前,勇往直前,衝破世俗,阻力一舉考中進士,大器晚成的范進沒有枉活一生,虛度光陰。儒林外史寫的最好,最成功的人物是范進,人生世間一味清高,無為是無能。人生短暫一寸光陰一寸金,男兒當自強,自力,人過留名,雁過留聲才能不白活一會!讀好書,做好人,我個人就範進中舉一點觀點與大家分享!

  • 13 # 柿子殿下

    上學的時候,我們都學過《范進中舉》這篇文章。這篇文章寫了范進經過了一生的努力,終於在五十多歲那年考上舉人之後高興得發瘋的故事,整篇文章都充滿了諷刺意味。人們經常將范進中舉這個故事當成笑話來看。

    帶有諷刺意味的有三點

    1、年齡上

    從范進考了20多次鄉試,仍然沒中舉,直到50歲才中了舉人,因為後世人所看到的歷史上記載的也好,影視劇的展示也罷都是年紀輕輕便高中進士的,像范進這樣50歲才考上舉人的少之又少。

    2、生活上

    范進一生將經歷都放在科舉考試上面,很少有時間來從事勞動,因此變得窮困潦倒,經常受人欺負。

    3、中舉後的狀態

    范進只因為中了舉人之後就高興得發瘋,因此感覺他很是沒有出息。如果我們換位思考一下,假如一個人努力了一輩子,最後終於達成自己的目標之後,是個人都會高興得發瘋。

    由於大家看到的都是故時候的“天才”少年,年輕高中,高中後神態自若,於是范進便成了一個異類,被大家所嘲諷。

  • 14 # 一方漫談

    《范進中舉》是清代吳敬梓創作的一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中的一篇。

    范進這一人物形象也是科舉制度下一大批考生的代表。范進開始屢試不中,到後來鴻運當頭又中相公,中舉人,以致發瘋。這一喜劇性的變化反應了科舉制度後期對讀書人的摧殘。

    同時也借范進中舉反應了當時的社會百態。

    范進中舉前:胡屠戶的表現

    因沒有盤費,走去同丈人商議,被胡屠戶一口啐在臉上,罵了一個狗血噴頭。

    范進中舉後:胡屠戶的表現

    胡屠戶作難道:“雖然是我女婿,如今卻做了老爺,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

    再看相鄰們的表現

    中舉前

    到城裡鄉試。出了場,即便回家。家裡已是餓了兩三天。

    中舉後

    當下眾鄰居有拿雞蛋來的,有拿白酒來的,也有背了鬥米來的,也有捉兩隻雞來的。

    衙門小吏:

    捷報貴府老爺範諱高中廣東鄉試第七名亞元。京報連登黃甲。

    萬般街下品,唯有讀書高,讀書還的中舉!

    科舉制度從隋朝執行以來,對選拔人才的確起來一定的作用,推翻了過去氏族把持人才提拔渠道,只看出身,不看能力的消極做法。為後續王朝的興盛奠定了基礎,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積弊日盛,到後來成了讀書人唯一的出路,皓首窮經者比比皆是,也造就了一批不事農桑,只知死讀書的人,嚴重阻礙了社會的發展。

    本篇就反應了在已經沒落的科舉制度下眾生百相。

  • 15 # 斷劍66336482

    沒人諷刺范進。吳老先生對范進,也滿懷同情憐憫。咱也是。如看不見范進所處的時代背景,看不到先生筆鋒所向,那是還沒讀懂這部外史。就象今天智者,看著在衡水、毛坦場中學奮鬥的孩子,決不會去指責求學上進的學子。批判的眼光,一定落在當今的教育制度和應考教育上。

  • 16 # 使用者4008968592771

    諷刺范進其實是諷刺封建社會的科舉制度,中舉了就可當官,當個七品縣令。就開始了士途。如果接著考中進士,可官至2~6品,如在皇帝的廷試中能中上狀元,探花,解元,就能登峰造極。

    所以范進十年寒窗終有回報,興奮至極,是可理解

  • 17 # 古月仙人

    我覺得不是對范進的諷刺,而是作者藉助《范進中舉》的故事,對當時科舉制度的抨擊,也是對那種世態炎涼,黑暗的社會風氣的一種諷刺。

    《范進中舉》的故事,在當下也有一定的教育意義,縱觀當今社會,道德淪喪,拜金主義盛行;明星,網紅成了人們追捧的物件,那些默默付出的勞動者卻無人問津;醫患關係,師生關係愈演愈烈;網路暴力肆意橫行,彷彿人們把一切的不滿情緒全都發洩到了網路中,一些噴子們更是無孔不入,好壞不分,開始亂噴,殊不知這樣做的後果……還有那些溜鬚拍馬的醜惡嘴臉……

    我不是怨天尤人,也不是什麼悲觀主義,我們人類之所以稱為高階動物,是因為我們有思維,遇事能理性思考,能透過閱讀提升自己的認知能力。我相信:很多人最終都會變成善良,包容,有道德的人,我也相信,大多數人都會變得理智,客觀!

  • 18 # 今古雜壇

    吳敬梓所著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中,塑造了一個特色鮮明的經典角色——范進。

    范進是一個落魄文人,屢試不第,到54歲時,仍然只是一個童生身份。讀書是一件很費錢的事情,范進讀了幾十年書,將家裡讀得窮苦不堪。在12月的寒冷天氣裡,范進還只穿著一件麻布直裰,凍得乞乞縮縮。

    在清朝時期,窮人是談不上什麼人格尊嚴的。范進的丈人胡屠戶,動不動就挖苦他,教訓他。當范進考中了秀才後,胡屠戶便又劈頭蓋臉地教訓了他一通,說:“你如今既中了相公,凡事要立起個體統來。比如我這行業裡,都是些正經有臉面的人,又是你的長親,你怎敢在我們面前裝大?若是家門口這些種田的、扒糞的,不過是平頭百姓,你若同他拱手作揖,平起平坐,這就是壞了學校規矩,連我臉上都無光了。你是個爛忠厚沒用的人,所以這些話我不得不教導你,免得惹人笑話。”

    那麼,范進真的是一個“爛忠厚沒用的人”嗎?其實,范進的官場交際能力方面相當高,根本不是胡屠戶這種沒見過世面的人所能想象。

    張鄉紳是舉人出身,做過一任知縣。現在他雖然已經不做知縣,但依舊有錢有勢,是縣裡的頭面人物,在范進、胡屠戶等鄉下人眼裡,簡直就是神一般存在的人物。因此,張鄉紳來拜見范進的時候,胡屠戶甚至都不敢跟他見面,“忙躲進女兒房裡,不敢出來”。一個“躲”字,將胡屠戶的自卑心理體現得淋漓盡致。

    范進在張鄉紳面前的表現,不卑不亢,甚為得體。

    當張鄉紳的轎子到了門口時,范進立即“迎了出去”,表示對客人的尊重,給足了張鄉紳的面子。隨後,張鄉紳同范進讓了進來,到堂屋內平磕了頭,分賓主坐下。張鄉紳攀談道:“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親近。”這是在自責自己以前沒有與范進交往。范進連忙回答,說:“晚生久仰老先生,只是無緣,不曾拜會。”將責任攬過來,表示是自己沒有上門拜會。

    接下來,張鄉紳說:“適才看見題名錄,貴房師高要縣湯公,就是先祖的門生;我和你是親切的世兄弟。”這是在拉關係了。清朝時期,官場上很注重門生一類的關係,以便在官場上互相幫助,互相照顧。此前,范進並沒有官場經歷,卻一點即通,馬上回答:“晚生僥倖,實是有愧;卻幸得出老先生門下,可為欣喜。”這是在積極迴應張鄉紳的拉關係。

    拉完關係,兩人進一步展開交流。張鄉紳在家人手裡拿過一封銀子,有50兩,送給范進,還將一座三進三間的房子送給范進:“小弟卻無以為敬,謹具賀儀五十兩,世先生權且收看。這華居,其實住不得,將來當事拜往,俱不甚方便;弟有空房一所,就在東門大街上,三進三間,雖不軒敞,也還還淨,就送與世先生,搬到那裡去住,早晚也好請教些。”

    初次見面,就贈送重金和房子,范進怎麼迴應的呢?范進很需要錢和房子,可他知道“無功不受祿”的道理,不敢貿然收下,“再三推辭”。

    張鄉紳急了,說:“你我年誼世好,就如至親骨肉一般;若要如此,就是見外了。”

    范進聽了這番話,這才收下銀子,作揖謝了。

    正事談完,張鄉紳送完銀子和房子,達到了目的,告辭要走。范進與他“打躬作別”,結束了他在官場上的首秀。

    總體上來說,范進接待張鄉紳的言行大方得體,絲毫看不出一名窮書生的腐儒習氣,更不是他丈人口中“爛忠厚沒用的人”。後來的事實證明,范進在官場上游刃有餘,考取了進士功名,還一路遷升,做到了4品大員,步入人生巔峰。

  • 19 # 以為年少

    我敬范進鍥而不捨,半生埋首經卷,貧賤不改其志。我笑那些蠅營狗苟之人,貪小利,欺人貧,畏權勢,攀富貴。我恨那泱泱王朝,卻要用幾篇腐文禁錮思想,官民皆困於其中卻不自知。

    從少年輕狂到白髮盈首,貧賤卻甘之如飴,是何等大毅力。喜極而失其心智,又有何可笑?

    放眼四下,有幾人不是在為了錢財奔波?所謂的理想在現實面前都不過是說說而已。你又曾見幾人?如同範先生這般堅持,這天下像這樣的人少之又少。我們在這時代洪流裡為了那點微薄的利益,不斷的改變自己,不斷的忘記最初的樣子。或許他只是為了高官厚祿,可又能怎樣?我們這個世界從來不缺什麼天才,我們缺的是一如既往,願意窮其一生的人。

    未曾及第登科,何人曾高看他范進一眼?嘲他痴人說夢。

    幾日水米不進,也無一人相助,何等淒涼?待到功成名就,宅院金銀有人送上門來。平日裡趾高氣揚的人都變得低眉順眼,人人搶著給他范進幫忙。這是何等可笑而又真實的畫面,歷經百年依舊如此。

    范進何錯?錯也是那些玩弄權勢的君王,一生苦學,埋首經卷,不過是讓那帝國在多一個木偶。

    范進始終被圈在一個早已設好的框子裡,它束縛著他的思想,不斷的扼殺他對這個世界的判斷。他不會是個出色的政治家,但他一定是會讓君王放心的人。

  • 20 # 老吳趣談

    范進有什麼錯,為什麼我們要諷刺他?

    《范進中舉》在當代中小學教科書裡都有學科。我也曾多次閱讀過,感覺很有深刻的教育意義。

    這節小說是清朝年間,吳敬梓創作的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中的一個節選。這節小說以誇張和修辭的手法,描述了“范進”這個窮書生,從鄉試到中舉的前後過程。

    范進家中貧窮,家有老母親和妻子。范進至幼好學,科考中得以秀才。秀才在當時的朝代分“童式,也就相當現在的小學升初中一樣,為秀才。透過省考由秀才透過鄉試升舉人(高中)。再透過京試,升貢士。(大學)。貢士再透過殿試,才成為近士(皇宮官員),分三級別,頭名狀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稱三鼎甲。(我個人分析,大概如些。)

    范進的岳父姓胡是一個屠夫,人稱胡屠戶,以殺豬為生。生活過的比較富裕一點,看不起范進一家。但是,為了女兒,又很無耐。也援助了不多,因為范進讀書,老母親和兒媳又幹不了多少活,生活上的艱難,可想而知。胡屠夫也不講面子,時常的嫌“親家",和辱罵女婿。

    一天,胡屠戶聽說女婿考上了秀才,特意打了酒,帶了香腸前來祝賀,飯間他教訓女婿,“你成了秀才,是有身分的人,應該乾點事業,掙錢養家,免得女兒跟你愛罪,別和一些平頭百姓,掏大糞的平等。意思是說,有學問的人,就應該就一等,別和普通老百姓平起平坐。教訓一番,酒足飯飽,填養大肚子走了。

    幾天後同窗同學,來找范進說:“三年一次(子年,卯年,午年和酉年)的鄉試就要到,別錯過這個機會。范進一聽也是,去省城考試也得路費生活費算,自己沒有怎麼辦?還得硬著頭皮去找老岳父借。

    去了岳父家,一說來意,岳父聽罷又提范進誣辱一番,說:別黃鼠狼想吃天鵝肉了,聽人說你考上秀才,試卷都別人給你寫的,你中秀才是主考老師故意括舉你,不然你中不了秀才。(秀才在當時年代是很有身份的,一般人稱“先生”。不僅沒借給錢,反而罵了個狗血噴頭。(那時侯人規矩,懂禮義道德,不敢與老人頂嘴)。兩手空空而歸。

    次日就和同學一起奔省城考試去了。

    考試幾天回來後,看到家裡無米下鍋,窮到了一定程度。只好逮了僅有的一隻老母雞去賣。在范進賣雞之時,省城傳來喜報,一報,二報,三報。范進不在家,急的老太太不知如何是好。鄰居說也汾汾來看,於是派鄰居去找。找到後,范進根本不相信他會中舉,說鄰居故意逗他。鄰居奪下雞,硬拉回家中,見報喜報公傞,看到貼在牆上的榜文,大笑一聲,呵“我中了,我中了,我中了……”。跑出門外,掉入泥坑,全身黃泥,蓬頭垢面的跑了。

    報事傞人一看,舉子瘋了,這可如何是好,怎麼回去交搓呢?於是傞人中,有一個有經驗說道。“不要緊,他是樂報生悲,痰入心竅,所致。有他怕的人嚇一嚇就沒事了。”眾人想,他怕誰呢?他母親說,“他怕他老丈人"。於是把他老丈人找來就行了。

    簡單大致的講吧:

    老丈不遠,也得知訊息,拿錢拿肉前來祝賀。一看如此情況,聽了傞人的介紹,有此害怕,打了文曲星,死後彥王爺是要懲罰的。於是,也顧不了這些了,找到女婿,大聲說“你中了什麼,是騙你的,"伸手就很很地打了一巴掌。范進被抖倒在地,咳出痰瘀,神志清醒就好了,就回家去了。

    後來鄰居拿米麵雞菜,招待傞人,屠夫拿來了錢,打發他們走了。他的走後,鄰里鄉親一百八十度大轉彎,都來說好說奉承他,就連張鄉紳也來也來送銀,送房,稱兄道弟,連縣官也來巴結,因為中了舉人,有隨時升官的機會,可以京試,殿試。如果試上前兩三名,京裡的大官,誰不巴結呢?

    透過《范進中舉》這個故事,給我們什麼啟發呢?范進沒有錯,為什麼卻被人諷刺呢?這就說明人窮了,人人看不起。背後瘋言冷語,胡屠戶就是一個典型例子。貧窮沒錯,只要行的直,站的正,不偷,不摸不違法有何錯呢?不僅在過去,到任何時侯,看起窮人的勢力眼都存在。“范進”為什麼會瘋?有兩個原因?一個是他承受的壓力太大了,心中鬱悶。二個是突然的驚喜,造成痰湧,諸滲心竅。也就是過於激動造成的。範偉,趙本山的小品<中獎>就是真實的反映。雖然不是人人這樣,大多數人也會被突入其來的事情所擊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仙人自來也和仙人兜實力誰厲害?對比來討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