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怎樣做家長
-
22 # 稀墨公子
家長所說的好習慣是指完成作業的時候可以專心致志,不受其他事情干擾,還是每天定時的完成作業呢?如果是指完成作業的時候,可以專心的話,那是需要家長的陪伴的。孩子在很小的時候,自律性沒有那麼強,做作業的時候可能會被其他的事情吸引注意力。家長在旁邊就可以讀促他,並且可以強制性地要求孩子將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學習上。如果說是指每天定時定量完成作業的話,家長可以安排好孩子的做作業時間,要求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如果沒有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家長需要找出孩子做作業效率低的原因,並幫助他改正。
創造適合學習,適合做作業的環境,減少那些讓孩子分心的事物,再加一點強制性,家長時刻陪在孩子身邊,督促他做作業,這樣孩子做作業的好習慣就會逐步養成了。
-
23 # 習慣熊網課高階顧問
這個讓孩子寫作業養成好習慣的問題,以我來看,本質上是如何讓孩子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的過程。
尤其是在孩子學齡前,就應該著手激發孩子對學習的熱愛。那麼如何培養呢?
接下來提供幾個思路哈:
1、開闊孩子的眼界,給孩子提供更多的體驗和探索。
因為學習和發展包括動作、語言、認知和社會性。多帶孩子去大自然,引導孩子思考問題,讓孩子去探索得到答案,最後再利用書本拓展知識。畢竟積極的體驗才能提供積極的情緒啊,情緒好了,做什麼都有興致,也有效率啊!多去這些地方去體驗,例如:科技館、博物館、動物園、公園、草地、沙灘等等。
2、給孩子做選擇的權利
讓孩子自己做選擇,這能激發他的主動性,例如:選擇衣服,選同伴等。具體方法:給孩子提供兩個可以接受的選擇。"你來決定"這句簡短的話會增加孩子的力量感,因為孩子所擁有的權利跟他所能承擔的責任是匹配的。
3、更多關注孩子的學習過程而不是結果。
作為父母,我們可以積極主動一些,認真去關注孩子的需求,鼓勵孩子不怕困難,敢於探究和嘗試,不要扼殺孩子的想象和創造。
想讓孩子主動學習還得注意兩個誤區:
1、過度控制
大家都知道,只有內在動機才是孩子主動學習的啟動器,倘若父母強加控制,孩子就無法發揮內在動機。過度控制是隻考慮家長的需要,而正常的管教則考慮孩子的需要。此外,不要害怕孩子犯錯,因為犯錯才是讓孩子主動學習的啟動器。家長可以備一本《兒童自然發現大百科》。
2、物質獎勵
好多家長都喜歡用完成什麼任務就給予物質獎勵,在我看來,學習成果本身就是對孩子的獎勵。畢竟物質獎勵會讓孩子把關注焦點從學習本身轉移到物質上。短期使用有即時效果,若長期使用則不利於孩子的主動學習。
總之,如果想讓孩子寫作業養成好習慣,前面工作一定要做足了,後面才能水到渠成。
-
24 # 果姨媽育兒
其實我們很多家長在給孩子培養學習習慣時,總會遇到一種情況,就是:孩子道理都懂,就是做不到。
這是為什麼呢?
是因為有一個真相家長們不瞭解,這個真相就是:知道和做到其實完全是兩回事。我們可以把知道當成一個起點,而做到是一個終點,這中間是有一個通道的,這個通道就是“訓練”。
比如說,你明明知道對孩子大吼大叫是特別不好的,但是你為什麼做不到?因為,你的頭腦雖然知道,但是你的身體的記憶不知道,你的細胞的記憶不知道,你情緒的記憶不知道,你行為習慣的記憶不知道。
對孩子也是這樣,孩子知道再多的道理,沒有用,因為他的身體細胞不知道,他的情緒不知道,他的行為習慣不知道,所以他頭腦再知道,只要一做事,還是老樣子!
所以,如果你想讓孩子主動學習,學出好成績,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是必須的基本條件,而實現這些條件的就是訓練。
我們需要透過訓練,讓孩子的身體也知道,讓他的情緒也知道,讓他的行為習慣也知道,自己現在該做什麼。
那麼,孩子一到三年級是養成學習好習慣的黃金期,三年級以後還有機會修補,這時候開始給孩子訓練,每個學習習慣你用半個月給孩子訓練,這樣一個學期的時間,你就能幫助孩子養成受益終身的好習慣。你根本不需要整天對孩子發脾氣,也不需要一二年級催,三四年級還在催,催來催去,孩子也徹底煩了,你也徹底煩了,最後孩子的學習習慣啥也沒養成。
-
25 # 園丁梁Sir
【陪娃兒讀書的娃兒她爸】獨特觀點(第19篇):
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難,方法有很多的,網上一抓一大把,所以不必為此擔心。
但是,當我們想要找到那個好方法時,我們是否可以換一種思維,先想想孩子為什麼出現了這樣的問題。
我列出了4點原因:
原因一:孩子在家裡的生活是否已經建立起一種日常慣例,比如每天該做什麼的時候,都有具體的時間計劃和安排。
原因二:父母是不是生活規律,每天都有固定的時間用來學習和提高自我能力的相關活動。父母是孩子的模仿物件。
原因三:父母是否干涉過孩子的學習。學習是孩子自己的課題,父母不能代勞。父母越幫孩子,他越會把學習的責任推給父母。
原因四:父母是否瞭解孩子的學習習慣,孩子是否可以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比方說,學習時喜歡開著音樂。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雷克斯說:
你也許要求孩子絕對不能偷懶,你自己的勤奮是否就無可挑剔?不可能建立雙重價值觀,孩子只會成為像自己父母那樣的人。
建議一:在幫助孩子建立新的學習習慣前,父母需要先花出一到兩週時間,認真觀察一下孩子的學習狀態,然後再和孩子坐下來,告訴他你所觀察到的,再一起商量怎麼重新建立一種新的習慣。
建議二:父母幫助孩子建立一個“日常生活慣例表”,把每天的學習、玩耍、休息的時間都固定下來,每天按照計劃安排自己的時間。孩子做的時間長了,習慣就有了。
建議三:當孩子因為其他原因,沒有按時完成作業時,父母只需要共情他,不要提醒,要讓孩子體驗自己的決定帶來的後果。
建議四:父母要避免對孩子的說教,比如說,你沒按照我的來,就是這結果吧,看你下次還聽不聽我的了。這樣的說教,是不尊重孩子的,只能表明孩子在你心裡很愚蠢,很笨。
建議五:當孩子需要父母的幫助時,先傾聽孩子,不要急著給出答案,培養他主動思考的能力。
建議六:父母不要對著自己的孩子,再說起別人家的孩子怎樣怎樣。這樣不能激勵孩子,只能打擊他的信心。
總結一下,孩子的習慣是父母行為的影印紙,要想孩子做的好,父母自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生活習慣。在幫助孩子建立習慣的過程中,要相信孩子自己可以做得很好;相信他能夠自己獨立思考並承擔因為自己的選擇而造成的後果。
最後,我想用我喜歡的日本哲學家岸見一郎的一段話作為今天話題的結束:
大人之所以想要干涉孩子的人生,是因為他們認為孩子無力承擔失敗的責任,是因為既不相信也不尊重孩子。
這並不是說父母不能協助孩子,而是說父母的協助必須建立在孩子求助的基礎上。
——END——
“我一直在努力學習像阿德勒一樣思考和生活,我相信我們可以帶著勇氣去幸福的生活。”
我是【陪娃兒讀書的娃兒她爸】,以我70後中年男人的家庭教育經驗和你一起,我們共同進行一次有深度的思考,找出一個有溫度的答案。
回覆列表
1.相信孩子,相信孩子有能力自己完成作業。
法國著名教育家盧梭說:“兒童與生俱來就具有積極向上的生長力量”。
也就是說,孩子,一個生命本質是向上,向善,向好的方面發展的。這種向上生長的內在力量蘊藏在一個胚胎中。胚胎是否能健康,順利地沿著其自有的生命發展軌道成長,很大一部分取決於教育者,家長以及成長的環境。
相信孩子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給孩子自我成長充足的自由與空間。日常孩子學習任務可以自由交個孩子自主完成。家長可以這樣和孩子說:
“爸爸相信你能自主完成作業,你可以自己安排。如果有什麼需要爸爸幫忙的,可以隨時喊我,我都在的。”
孩子聽到爸爸這樣一番話後,內心感覺是被信任的,被肯定的,其內心也堅定了自己的價值。隨後,孩子就會依靠自主的力量去解決問題。
2.無條件接納孩子,呵護狀態。根據費爾德曼的發展心理學,孩子在特定年齡段的不合理行為,符合其年齡段的特徵,是正常的。
孩子是孩子,思考的沒有成人周全,做的成人到位,這都是正常的,可以有的。
當孩子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做口算題時間較長,考試漏題,放學後想先玩會再寫作業的等現象都是非常正常的。這裡家長不可期待孩子如自己想象中的那樣完美。需要無條件悅納孩子的任何狀態。
3.協助當下。當我們相信孩子,給孩子充足的自由與空間,無條件悅納孩子的狀態後,孩子在依靠自己的能力去面對處理問題,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困難。如閱讀理解不理解文章的意思,數學應用題不理解題意等,需要家長幫助的時候,家長需要第一時間到孩子身邊,協助引領孩子一同解決問題。
這樣一來,孩子的作業問題不但解決了,孩子更感覺到了安全感,有爸爸,媽媽在身邊。
當我們家長做到了相信孩子,接納孩子,呵護孩子的發展狀態,協助孩子。此時“愛”就真正在親子之間流通起來了,孩子獲得了生命成長的親密感,歸屬感,價值感,安全感,孩子也具備了生命成長的能量。像寫作業較慢的現象,自然而然就化解了。
例如:1.孩子放學回到家後,媽媽微笑平和地面對孩子,擁抱孩子或說些親密的話。
2.不要督促,提醒孩子寫作業,如果孩子想先玩會,家長要先支援孩子想玩的情緒。
3.告訴孩子寫作業是他自己的事,媽媽相信你可以自己獨立完成。
4..如果有需要媽媽幫助的地方,可以來叫媽媽,我都在這。
孩子學習做作業的時候遇到不懂不會的情形,我們可以這樣做:
1、 微笑平和麵對
2、 鼓勵孩子先易後難
3、 陪伴孩子一起查閱資料、啟發孩子獨立思考
4、 經過努力不懂不會,鼓勵孩子向老師請教
傳播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