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九分成長讀書社
-
2 # 小花潞潞
平時都說父母最愛孩子,父母的愛是無私不求回報的,但是,童文潔的一句“我生你做什麼”道出了億萬父母的潛臺詞:我生你,養你,你就得聽我的,對得起我對你的付出,做到令我滿意!!
很多父母都覺得自己更愛孩子,一把屎一把尿養大,但是,當自己老了,有幾個孩子會像父母照顧嬰孩那樣照顧父母!
其實,孩子對父母的愛一點也不比父母少,甚至更多,而且不求回報!以小歡喜劇中情節為例:1.童文潔懷二胎,不打算要了,方一凡和磊兒熬夜製作影片試圖勸說父母把孩子留下。
2.英子為了讓媽媽高興,忍心勸說爸爸搬離書香雅苑。
3.季楊楊知道媽媽得病後,剃光頭與媽媽共患難。
……
事實證明:父母對孩子的愛固然偉大,孩子對父母的愛一點也不少,甚至更多!
-
3 # 葉子品生活觀娛樂
如果說只是單純的拿《小歡喜》這部電視劇來說,我更傾向於孩子愛父母和對父母包容多一些。
我們都知道在整部劇中,季楊楊是一個留守兒童,和父母分開一段時間後,彼此此之間都有了隔閡,疏遠了許多。
當他們一家三口再次重聚的時候,季楊楊雖然表現得特別排斥自己的父母,可就是因為在乎著父母,才表現出叛逆的樣子,引起他們的關注。
一個長期拋下孩子,在孩子臨近高考的一年選擇回到孩子身邊, 美其名曰“高考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道坎”,所以要幫孩子把把關,這樣攻擊性的目的,能讓孩子感覺到有愛嗎?
其實在這部劇中,喬英子是最讓人心疼的一個女孩。雖然自己是一個學霸,可是在高考的時候,卻不能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大學;明明活得特別壓抑,卻還試著勸慰自己的母親,同意自己選擇理想的大學。
乖巧又懂事的英子,愣是把自己逼成了抑鬱症。
我們能說英子的母親宋倩,是真的愛自己的孩子嗎?
一個真正有愛的父母,是不會逼迫自己的孩子去完成他們想要看到的成績和結果;一個真正有愛的父母是希望孩子能夠擁有一個健全的人格。
其實很多時候不是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只是很多時候愛的太過用力,以至於方法、方向都不正確。看到的結果,完全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樣。
所以說親子之間並不是因為熟悉就沒有了度。本來是平衡的關係,如果父母干涉過多,只會讓孩子的空間越來越小,以至於最後親子關係非常緊張。
-
4 # 遇見藍歌
分兩個階段吧,當我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父母肯定是更加愛我們,這是親情的天然屬性。在他們的眼裡,我們還是小孩,很多事情不知道,也害怕我們在探索世界時發生危險。
就像《小歡喜》中的宋倩,她一定比任何人都愛自己的女兒英子,甚至已經過度了,而英子正值青春期,他對整個世界,整個蒼穹都充滿了熱情和好奇,一心只想往外奔跑,實現自己偉大的航天夢。
這不正是我們小時候的真實寫照嗎?小時候最大的願望是能快點離開父母,脫離他們的掌控,做一個逍遙自在的人。
可是我們都忘記了,我們和父母的關係就像風箏跟線,不管我們飛得有多遠,線的那一端,始終被父母拉著,有一天,當我們回頭一看,父母已經不是當年的父母了。
就像龍應臺說的:我漸漸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所以在孩子為獨立之前,父母對孩子的一定是勝過孩子對父母的愛。
而當我們成年後,畢業工作了,結婚生子了,就會明白為人父母的辛苦,這個時候最大的夢想的就是陪伴父母左右,閒話家常。
龍應臺寫了一本叫《天長地久:給美君的信》的書,講的就是她卸下工作陪伴母親的故事,生命就是一個輪迴,父母護我們長大,我們顧父母年老,世世代代,亙古不變。
-
5 # 80後的鼠
我覺得應該是父母更離不開孩子,還是孩一子離不開父母,我覺得當然是父母離不開孩子,我們做父母的,圈子是越來越窄的,離不開孩子,孩子視野是越來越豐富的!他要到處去看看世界
-
6 # 九月造夢
從《小歡喜》這部劇來看,我覺得結局,方圓在三對父母的聚餐上說的那番話,就很好地說明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英子和媽媽宋倩就完美地詮釋了這種愛的矛盾。
1、父母對孩子的愛多少都帶有一點條件。
宋倩為了全心全意陪同英子高考,辭去工作,哪怕自己很累,也要早起為英子準備早餐,每次吵完架後都要變著法子哄英子高興,但是她所做這一切,只是為了讓英子聽她的話,就像她在跟閨蜜抱怨:“我一個人應付英子,以前都是得心應手的,可是你看他(英子爸爸喬衛東)來一攪和,全亂了。”很多人在批判宋倩的控制慾,其實,都是因為有期望、有條件才有控制慾。
2、孩子們對父母的感情是不打折扣的,從出生開始,就把他們所有的愛、善意、美好百分之百都給了父母。
英子是很愛自己的媽媽的,即使是已經看過一遍的《碟中諜》,也仍然願意陪媽媽再看一遍,不過在電影院中,她不小心劇透,被宋倩識破,在她看來能讓媽媽高興的一次約會,又成了兩人矛盾爆發的導火索。還有自從喬衛東搬到母女倆附近,宋倩總是擔心英子更喜歡跟爸爸呆在一起,為此兩人也吵了好多次架,每次也是英子安慰媽媽,甚至為了讓宋倩打消這個疑慮,她哭著希望喬衛東搬離自己家附近。不難看出,英子對媽媽的愛,是最純粹的,她在這場拉鋸戰中,也一直在努力,成為宋倩期望的那個自己,讓她高興。
3、但是父母希望孩子們比自己活得更好的願望,卻是最真實的。
雖然宋倩一直想讓英子上清華,她認為這就是最好的選擇,直到英子欲以跳河擺脫她的控制,還被診斷患上中度抑鬱症,她才知道,讓孩子好才是最好的選擇。
不管中間走了多少彎路,不管父母與孩子之間發生了多少矛盾、傷害,父母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過得好,過得比自己好,這就是父母的初衷。
-
7 # 有Ben視的小男人
其實大人才會深刻的懂得愛的真義。會怎麼表演展示出來,而小孩卻不會表達,但並不代表不愛父母。從小歡喜這部劇表面看,大人更愛小孩。
-
8 # 古巷與貓
小歡喜算是挺貼近現實的劇了,尤其是宋倩對英子的照顧完全就是現實的寫照呀,高三就是要以學業為重,認為清華才是國內最好的大學,英子就該以清華為奮鬥目標。有多少媽媽都是這樣,宋倩對英子的愛是佔有,強勢,期望。喬英子的母親。和童文潔是關係很好的閨蜜,金牌物理老師,因為是單親媽媽,與女兒喬英子一同生活。從小到大把希望寄託於女兒身上,對待女兒秉承著嚴師出高徒的風格,有時候過分的嚴厲導致孩子出現叛逆心理。
方一凡的母親。童文潔是一名典型的中國式母親,她是一個為了孩子無私奉獻的“陪讀家長”;也是一個會“恨鐵不成鋼地”殷切關注孩子,用自己的所有能力守護著自己的家庭和孩子,長期的焦慮和高壓環境下,讓她的性格暴躁,對孩子要求非常的嚴厲。
幸虧大結局是美好的,進來好多電視劇都蠻傷感的,這點編劇寫的倒不錯,沒有狗血的青春期戀情。不過無論什麼時候,父母對孩子的愛永遠>孩子對父母的愛,子欲養而親不待,就是這個寫照,孩子的對父母的愛表達的都晚。
-
9 # 美好情感幸福心理
《小歡喜》大結局當中,方圓在致辭時說到,他覺得應該感謝孩子們,因為孩子們對父母的愛是最純粹的。
父母因為角色的原因會把愛分出去給家人,給朋友,給事業,所以對孩子的愛,好像沒有孩子對父母的愛那樣的100%純。
實際上天底下的父母哪有不愛孩子的,即便是把愛分出去給其他的部分,但是愛孩子的這一部分也是100%的純呀。
究竟是父母愛孩子更多一些,還是孩子愛父母更多一些。這個問題其實不能一概而論。
父母與孩子的愛,可以說是終其一生的,只要兩者的關係還存在,這份愛就是永恆的。
方圓夫婦,為了讓孩子能有一個充足的睡眠,離學校更近一些,選擇了搬家。
季勝利和劉靜夫婦也是為了陪孩子度過高三生活,搬進了離學校近的這個地方,把全部的心力用在陪伴孩子身上。
宋倩和喬衛東,兩個人為了英子的高三生活,一個是辭職,一個也是迴歸了家庭回到,到這裡一心地照顧女兒。
能不說父母不是全身心地對待孩子嗎?
方一帆看到自己的家被外債困擾,父母雙雙下崗,他覺得藝考很花錢,縱使再喜歡也決定放棄,為父母著想,就說明他愛父母之深。
季揚揚看到媽媽患了癌症,把自己頭髮剃了,要陪著媽媽一同戰勝病魔,拳拳孝心令人感動。
英子看到自己的母親為了自己的學業而心力憔悴,焦慮萬分,她也懂事地說要放棄考天文不去南寧,勸說爸爸喬衛東離開。
每個孩子都有愛自己父母的方式,他們也都是打心底裡,把自己的父母當做是這個世界上唯一的,最親的親人,孩子們的愛是如此的無私純粹,簡單,赤誠而又熱烈。
如果說父母愛孩子更多一點,那是因為這是父母的職責,天然的使命,既然生了孩子就要為孩子負責。
孩子愛父母,這也是很自然的事情。父母辛苦把自己養大,都要有這份孝心,回饋給父母,學會關懷關心理解和體貼父母。
就好比說,我們更需要白天還是需要黑夜,如果我們只要白天,那麼我們就無從休息,如果我們只是要夜晚,那也不能夠在白天有更多的活動。白天黑夜都是我們必須的,它們相互交替著才能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同樣的道理,父母愛孩子,孩子愛父母,就是相互的,彼此之間,你愛著他,他愛著你,相互交融,彼此信任理解支援,構成一個溫暖的家庭。
不過是愛的表達方式不一樣罷了。
父母愛孩子心真切,恨不得把自己所能擁有的,都給了孩子,尤其是精神上的這種傳承,經驗上的這種分享。
孩子對父母的愛,更多的是出於表達對父母的敬意,孝心還有感恩。
他們各自的出發點都不一樣,但他們最終的目的都是一樣,愛著對方,去愛他,給對方以信心,以力量與溫暖去回報去理解。
父母之於孩子和孩子之於父母的愛是對等的,也是平等的,更是相同分量的。
他們的愛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早已在血液的傳承裡成為一體,在感情上也融為一體,不分你我。
可以說父母愛孩子有多深,孩子就會愛父母有多深,這是相互的。
只不過我們傳統觀念上,總覺得父母要求呵護孩子要給予孩子更多的愛,其實有時候孩子回饋給我們的,也是同等的愛。
父母在養育孩子的同時,也在孩子的成長之中獲得了自身經驗的豐富和自身的成長,彼此之間,互相滋養。
有了孩子,父母才能成長為更好的自己;有了父母,孩子才能夠得以健康茁壯地成長,誰也離不開誰。
除了父母的呵護,有了孩子的歡聲笑語,這個家就是完整的,社會的一個細胞才是健康的。
父母愛孩子跟孩子愛父母是一樣的。
那些看不見的地方,父母默默的付出不知有多少心酸和無奈,但因為愛孩子,他們都選擇默默承受,奮力前行。
而孩子的眼裡,父母就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人,雖然有時候自己很叛逆,會覺得父母有的地方做得不夠好,會傷害到自己。但如果要他們給父母打分,一定會是滿分,因為在他們的心裡,父母就是這個世界上唯一能夠完全支撐理解和陪伴自己的人。
-
10 # Q媽成長記
父母對孩子的愛在先,因為付出更多所以更愛,也因為更愛,所以更多期待,希望子女有更多回應。比如要求子女聽話,要求他們做到讓父母滿意,要求他們要走父母放心的路。
子女先是接受方,他們從小在父母的給予下長大。他們更多的是服從,是承載。當他們承載滿了的時候,也會迴應父母之愛。比如英子為了媽媽高興,假裝沒看過電影,假裝自己高興。比如方一凡和磊兒為了緩解家裡的經濟壓力,假裝成年人去補課賺錢。比如季楊楊剃光頭,陪媽媽一起治病。
一個人心裡裝滿了愛,就會生出愛人的能力。父母給予,子女接受又反饋,愛的能量就源源不斷的傳遞下去。
-
11 # 鍾無迭笙
《小歡喜》大結局,無論是父母更愛孩子,還是孩子更愛父母,我覺得兩方面都有。
1、冷是相對的劉靜和季勝利年輕的時候在外工作,沒有時間陪伴自己的孩子,將自己的孩子託付給季楊楊的舅舅,季楊楊從小跟舅舅十分親近。
劉靜和季勝利得知自己的孩子要高考也不敢懈怠,專門回來陪自己孩子備戰高考,他們沒有參與自己孩子的童年,已經給孩子心裡造成了不可彌補的傷害,劉靜和季勝利做了很多彌補,即便是這樣,也沒有換來季楊楊的認同。
宋英子自從父母離婚跟著母親長大,父親沒有參與她的童年,她母親一說父親的過錯,她就不敢辯解,不敢聲張,害怕惹宋倩傷心,把喬衛東送的8000元的樂高藏起來,後來,宋英子也埋怨她父親之前破壞家庭的行為。
2、熱是相對的宋倩為了宋英子好好備戰高考,嚴厲監督宋英子的學習,以防出現差錯,為宋英子準備了隔音牆,書桌前有塊透明玻璃,能將宋英子的一舉一動看的清清楚楚,宋倩讓宋英子放棄天文館的導遊工作,讓她放棄報考南京大學夏利營,讓她放棄報考南京大學天文館專業,最後宋英子受不了母親這麼沉重的愛,想要自殺跳海。
宋英子跳海的那一段我竟然感動的哭了,她理解母親對她的愛。
在高三這麼重要的階段,宋倩為了宋英子考上更好的學校,必須按照她的路線走,以防出現差錯。
宋倩不僅要上班,還要承擔起宋英子的一日三餐及課外輔導,正是因為太愛了,宋倩才不想讓宋英子走上彎路。
《小歡喜》一開始就演方一凡學習退步被留級,童文潔就說,你不要叫我媽,我不是你媽……,父母往往過於太愛孩子,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孩子成績不如意,就會“恨鐵不成鋼”。
中國式的父母普遍是這樣,他會把所有的精力投放到你身上,為得就是讓你比父母棒,不要做父母那麼辛苦的工作,其實父母的想法是好的,但出發點可能忽略到了我們是否真的喜歡?忽略了我們的感受。
我們要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看問題,瞭解對方真正需要什麼。
3、理解、溝通、表達愛《小歡喜》大結局,父母們慢慢去理解孩子們的想法,知道他們想做什麼。
在父母們的成全下,英子去了南大,方一凡去了南藝,磊兒考上清華,季楊楊去留學,少年組都去了自己想去的學校。
磊兒聽到修好的手機裡媽媽的語音,英子因為抑鬱症想要跳海,劉靜生病,季楊楊陪著她把頭髮剃光……
他們理解對方的樣子,感覺世界好溫柔。 愛對方就要勇敢說出來。
-
12 # 米粒說米
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就是孩子的全世界。
先看一個故事,我們看看小孩與大人的依戀程度。
大象媽媽趁著三個孩子吃早餐的時候,偷偷往浴室走去,因為她想安靜5分鐘泡個澡,沒想到被孩子們發現了,一一的跟進了浴室,有一個在裡頭吹笛子,有一個講故事,還有一個乾脆跳進浴缸,大象媽媽只好狼狽地走出浴室,來到廚房,趁著孩子們還沒從浴室跑到廚房的這個間隙,他獲得了3分45秒的安靜時間。
不知道這樣類似的一個故事環節在您的教養生活中有沒有出現呢?0~3歲的寶寶生理需求完全依賴於父母提供,而3~8歲的兒童則有了一些人際互動的需求,所以在家中,除了兄弟姊妹,父母就是可以滿足孩子人際互動需求的玩伴。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小時候,父母就是孩子的全世界;但從小歡喜的英子家庭來看,她媽媽嫁接了更多的感情在孩子身上,孩子就是她的全世界,這樣的愛壓的孩子喘不過氣,懂事的孩子又不忍背叛父母。
因此直接說父母愛孩子多,還是孩子愛父母多這樣真的很難判定,一定得看年齡段,得看不同的家庭結構,不用的性格。父母是躬,孩子是箭,父母給孩子力量,但決定不了孩子的方向,箭會收到風等不同外力的影響改變方向。擺正父母與孩子的關係與定位,才能收穫更好的親子關係。不變的定力是,夫妻關係,夫妻相處模式決定了父母之愛,孩子之愛。
-
13 # 愛讀書的月亮貓
其實這真的不太好衡量父母的愛多還是子女的愛多。最後大結局是一個happy ending。不僅孩子們都考上了理想的大學,各位家長也得償所願,要二胎的,復婚的,恢復健康,重拾親情的。辛苦的付出就迎來了高考後的小歡喜。
-
14 # 圓圓De小日子
還沒有看到大結局,但對這個問題非常有感觸,愛本身沒有比較級,我們和父母常常因為彼此不理解而爭吵,父母也總以“我都是為你好”的姿態指導我們...我們付出了卻把愛用錯了地方,聽上去好可惜,處理我們與父母的關係是一生的課題。
有時候父母對我們的愛太沉重了,就像《小歡喜》中宋倩對英子的愛,給她補習功課,為她做燕窩,想把所有一切最好的東西都給她,英子是她的一切,殊不知愛太滿會變成壓力,最終喬英子被逼跳海,得了抑鬱症。宋倩與英子的“情侶式母女關係”不正是我們小時候的真實寫照嗎?我們在前面逃,媽媽在後面追,盲目的愛只會矇蔽家長的雙眼,一心只為付出,而忽略孩子的感受,是很多家長的“通病”。
喬英子從小懂事聽話,很多時候她需要照顧媽媽的情緒,體諒她的不容易,可她的體諒並沒有換回媽媽的理解。但喬英子是幸運的,她的媽媽透過反思也在改變與英子相處的模式。在家庭關係中最怕沒有反思能力,覺得自己就是權威的父母,這失必會壓抑孩子的天性。
相反,夫妻關係和諧有愛的家庭孩子就會自由開放很多,像《小歡喜》中的方一凡,雖然成績一般,不讓家長省心,但可以看出他是幾個孩子中心理素質最好的,也是大家的開心果。在他身上看到的是活力和生命力,這是多少孩子羨慕想擁有的東西。
關於父母愛不愛孩子,網上有很多討論,武志紅曾經說過:“沒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這是這個世界上無數謊言中的No.1。 ”豆瓣上曾經有一個《父母皆禍害》小組,父母對我們的愛是一把雙刃劍,愛之深恨之切大概就是這樣吧,我們一面去體諒父母的不易,愛著他們,但另一面我們又忍受著父母的控制慾,藏著恨。
愛是矛盾的,小時候我們要自由,要個性,要證明自己已經長大,我們想逃離父母的掌控,但隨著年紀的增長,特別是為人父母時,才越來越能體會當年父母的用心良苦。我們對父母的愛總是晚一步。
-
15 # 身居井隅
我想把這個“愛”字換成一個“懂”字。
不管是電視劇裡,還是實際生活,父母對孩子,竭盡所有;’孩子也極少有無緣無故不尊重自己父母的。從廣義的愛來說,不存在誰更愛誰多一些。
但這“愛”和題目中每個人心中的渴望的“愛”是有差別的。渴望的愛是家庭親情中的理解和懂得。
例如,父母,希望孩子能夠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能夠少走彎路,能夠接納自己的人生經驗,最終擁有一個更平坦更光明的未來。而子女,期待父母能夠懂得自己的心思,聽聽自己的想法,支援年輕人的夢想,最終過上ta想要的生活。
如果,雙方互不理解,就會產生矛盾和誤解。孩子不想要父母一廂情願的愛,父母也會覺得孩子任性,不體諒自己。
所以中國的孩子很壓抑,等這些孩子長大後,做了父母,不知不覺又把錯誤重犯了一次。最終,中國人普遍活得壓抑。
從“愛”就是“懂得”這個角度回答,我覺得是孩子更愛父母,更能忍讓父母。
-
16 # 蓋蓋成長語記
《小歡喜》終於落下帷幕,那顆為了三個家庭四個孩子牽掛的心終於可以安放了。
可以說,每個看這部劇的人的精力都被它願牽涉了心。喜歡這部劇,更喜歡劇中那種溫暖的愛,父母對孩子的愛和孩子對父母的愛。有人說父母對孩子是愛是一種責任和義務,我要說孩子對父母是一種無條件的讓你無從想像的愛。
一、孩子會用實際行動回報父母的愛
季楊楊,在得知母親大病後一夜長大,為了父母拼命學著自己不愛學的文化課。他的高考成績已經達到北京理工錄取分線,得知父母已然欣慰,他才想著實現自己的愛好和夢想。
喬英子,她給母親的愛最直接,在得知母親已經釋然了地域的選擇後,她才勇敢的選擇了自己最愛的學校。其實,在英子沒有得抑鬱症之前一直是一個讓母親欣慰開心的好寶寶。
最後說那個人見人愛的方一凡,身心健康是母父最大的心願,不用說,除了學習外,方一凡帶給父母的始終都是開心,開心就是愛就是福,不是嗎?
二、孩子用沒有要求的愛回敬父母
沒有任何一個孩子會先考量父母是否稱職,父母是否沒有滿足過自己要求,父母是否對自己發過脾氣。在孩子的眼裡,只有那個他愛的,他可以完全依賴和依靠的父母。
三、孩子用保護父母的愛尊重父母
一個10歲的小孩子,在聽到媽媽被別人嘲笑時,想到的是立即站出來回懟他們,勇敢地維護了媽媽的尊嚴,這樣的小孩怎麼能不讓父母感動?
所以,不要我們不要再說自己有多麼的愛孩子,因為帶著功利心的不是愛,帶著企圖心的霸道教育更不是愛,愛是那種無私的不求回報的,只想送不想要的東西,說實話,大人的愛真的及不上孩子的萬分之一。
-
17 # 兔子瞎叨叨
《小歡喜》大結局大家覺得是父母更愛孩子,還是孩子更愛父母?
劇中方圓說過這樣的一段話,意思就是我們父母有自己的朋友,同事等等一切的人,我們可以向外去宣洩去選擇。但是對於孩子來說,他們只有我們父母。我們的愛不僅是給孩子,也會分給父母朋友家人等,而孩子把所有的愛都投給了自己的父母。
父母愛孩子,孩子也愛父母。但是要輪愛之切,那絕對在劇中還是父母愛孩子。
01、
《小歡喜》裡面的季楊楊,父母因為工作不得不外派,與孩子分開。讓姥姥姥爺和舅舅帶大,錯過了季楊楊的成長。
對於已經缺失的教育,老季和劉靜非常愧疚想要盡力彌補。
老季裝作網友與楊楊談心,劉靜跟老季去學開卡丁車,就是為了跟孩子能有共同語言。
父母對於孩子的愛,愛之深切,無所不能。
老季作為一個父親,為了自己的失手去給孩子當面道歉。老季為了孩子暫停上升的事業選擇退居二線,迴歸家庭。劉靜為了不影響孩子的情緒,得了癌症都偷偷瞞著自己去做體檢。最後孩子被感化,重新振作起來去學習。最後選擇了去德國慕尼黑上學,而家長給予他的是全力的支援和理解。
02、
方圓和童文潔,明明一個已經失業,另一個也失業在家。卻為了支援方一凡的夢想,花錢送他去藝考。
而劇中最有控制慾的宋倩,早早為英子規劃一條上清華的路。卻在最後,選擇讓孩子去上南大。為了支援英子去選擇追求自己的夢想,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
父母用自己所有的經驗和人生閱歷,為孩子選擇的一定是一條做省力最好的路。但是作為兒女,不到一定歲數,沒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是理解不來父母的苦心的。
“該他們走的彎路一條也少不了,該他們撞的南牆每個都得撞”
父母不想讓孩子走那麼遠,不是因為想強制孩子做什麼,而是因為愛而讓他們捨不得也不放心放手。
真正的愛是給你最大的自由,而父母永遠在你的身後。
-
18 # 少年一葉01 父母拼盡全力卻頗受爭議的愛
電視劇中我們可以看到三對父母為了孩子的高三都拼盡了全力。
季楊楊的父母從外地調回北京,搬到了離自己工作單位遠卻離兒子學校近的小區,為了瞭解兒子,更是用各種方式瞭解兒子的興趣愛好,拉近和兒子的距離,但季勝利卻不知道兒子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喬英子的父母雖然離婚,但為了女兒的高三也是煞費苦心,宋倩平時要輔導學生還要照顧女兒生活,但她限制了女兒的自由,無視女兒的夢想。
方一凡的父母為了兩個孩子的高三,也是從條件好的家搬到了離兒子學校近但條件一般的小區,連方圓失業都隱瞞孩子,不想影響他們的心情,但他們卻無視孩子的天賦,拒絕孩子參加藝考。
父母的愛,是成熟、無私卻備受爭議的愛。
他們用自己的人生閱歷,為孩子規劃出一條寬廣平坦的道路,不管孩子是否願意走這條路。
經常會聽到有父母說:“雖然他現在會抱怨我不讓他選自己喜歡的專業,但以後他找工作的時候會感激我的。”
這就是現在大多數父母愛的思維,全心全意的為你好,為你未來的生活籌謀規劃,儘管眼前你不理解。
你能說這樣的方式就不是愛嗎?
不能。
因為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他們拼盡全力,寧願自己吃苦受累,也絕不讓孩子受一丁點苦、一丁點累。
他們用自己認為最好的方式,去愛孩子,這份愛是獨一無二的,是每個孩子專屬的,是孩子成長中最珍貴的東西。
雖然備受爭議,但卻不能忽視他們愛的本質。
02 孩子用他們的方式最大限度的愛著父母同樣,在電視劇中,我們也能看出三個孩子也深深愛著父母。
季楊楊得知媽媽生病了需要化療,不善表達的他去剃了一個光頭,告訴媽媽他會和她一起承擔。
那一刻的季楊楊似乎瞬間就長大了,他開始理解父母,開始學著和父母溝通,學習也追趕上去了。
方一凡雖然之前調皮搗蛋,不諳世事,但當他得知父親失業的時候,他突然感受到一種來自家庭的責任感,這份責任感告訴他要開始懂事了,不能再給家裡添麻煩,所以他主動找父母表明放棄藝考,專心準備高考。
喬英子對母親的愛確實是複雜的,她不能理解媽媽為什麼要逼她去做不想做的事,她一邊對母親喊著:“對,我就是喜歡小夢阿姨,她至少不會逼我去做不喜歡的事。”一邊在小夢懟宋倩時,首先站出來維護自己的媽媽:“小夢阿姨,我叫你阿姨是尊重你,但是你不能這樣對我的媽媽,我不允許。”實力護媽,相信宋倩心裡肯定很感動。
孩子從出生開始,他們的人生閱歷就是在慢慢增長的,因為和父母認知的差異,讓他們對愛的理解可能沒有父母那麼成熟,但也因為有限的閱歷,讓他們的愛更加純粹和真實。
但儘管不善言辭、不諳世事、不能理解,孩子們對父母的愛從來沒有減少半分。
他們同樣在用自己這個年紀對愛的理解,最大限度的愛著父母。
03 愛,從來沒有可比性愛這個問題,從來都沒有可比性。
如果能放在一起對比的,不叫愛,叫籌碼。
你能對我付出多少?我又能對你付出多少?
等價交換?就是愛嗎?
當然不是。
當小夢問喬衛東:“你愛我多還是愛英子多?”
喬衛東的回答是:“你要這麼問的話,那肯定是英子。”
小夢問這個問題就是錯誤的,戀人之間的愛能夠和父女之間的愛對比嗎?
根本沒有可比性。
而不管是夫妻之愛,還是親子之愛,或者是其他的愛。
都不能放在天平上去對比,去比較。
一份真摯的愛擺在你面前。
你只需要用心去感受,知道對方在用自己最好的方式愛著你。
就已足矣。
-
19 # 開心的非魚
《小歡喜》大結局大家覺得是父母更愛孩子,還是孩子更愛父母?
《小歡喜》大結局皆大歡喜,不然就不符合我們對“歡喜”的理解了,當然這是我的玩笑話,但是對著《小歡喜》的劇目讓我們想出殘忍的結局估計會遭到百分之九十觀眾的抵制吧。
我最喜歡的還是英子一家的圓滿,在最後,喬英子如願考上了南京大學,爸爸媽媽還復婚了。
其實在《小歡喜》裡英子上南京大學是最難的,不是說她成績不好,相反她是妥妥的學霸一枚,所以她的媽媽宋倩給她定的規劃是北京的大學:清華或者北大,她也一直沒有辜負母親的期待。宋倩也一直以對孩子最好的方式在守護著英子。
為了更好的照顧英子,宋倩辭去春風中學這所重點中學的教師職務,去了補習機構做了培訓老師,這樣子時間上相對自由。從生活到學習,宋倩幾乎三百六十度監控了英子,甚至在家裡把英子臥室連著客廳的牆換成了玻璃,方便她透明高效的看著英子的學習。她為了提高英子的免疫力,竭盡所能的為英子提供最好的飲食:海參,燕窩,諸如麻辣燙,薯條之類的垃圾是絕對禁止的.
如果這都不算愛,那什麼才是真正的的愛?
宋倩肯定是愛孩子的,很愛很愛,離婚以後,她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英子身上,英子也是她的驕傲,一直在學習上名列前茅。孩子懂得她的愛,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來回報她,不管是學習還是生活。為了不讓媽媽難過,她忍痛讓父親喬為東搬離自己的小區,即使自己遠離父親後有多麼不開心。為了讓媽媽高興,她漸漸地想讓自己妥協,不去南京大學了,導致自己抑鬱症發作,差點做出了跳海自殺的衝動事。
孩子不愛父母嗎?當然不是。我們都是第一次做父母,孩子也是第一次做孩子,我們都有很多不理解不確定的地方。
我們做父母的,都以為自己是從孩子過來的,瞭解孩子的心理,知道他們的幼稚想法,對他們剛想提出的種種想法都不肯認真去聽,想當然的覺得他們在走遠路。我們愛孩子,總想領著他們甚至直接帶著他們走過多年前我們走過的坑,忘記了有一種體驗是“成長”,是我們無法幫他們體會的。
也許給他們空間,讓他們自由成長才是讓他們快樂的源泉,父母所能做的就是在他們有需要,摔跟頭的時候給與他們經驗,畢竟父母走過他們走過的路,又在社會上歷練了這麼久,有豐富的人生經驗和實踐想法。父母可以引導孩子,鼓勵孩子,但是不要像宋倩一樣想操控孩子,以自己的想法為孩子的想法,不要忘記孩子漸漸長大,他們完全有自己的想法,雖然對父母而已孩子的想法相當幼稚不成熟,但是成長是孩子的必經之路,父母不能一輩子陪著孩子,所以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教會他們一步步走向成熟,讓他們能獨立面對生活中的所有風雨。
孩子沒有不愛父母的,他們生下來,父母就是他們最依賴的人,因為對他們來說父母就是他們的全部,他們無條件的愛著父母,甚至比我們想的還要愛。我們有了孩子才是父母,他們如此依賴我們,我們做父母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愛孩子呢?
-
20 # 三月晨曦
父母更愛孩子還是孩子更愛父母,這是個偽命題。
愛是無條件的付出,不求回報的。把父母之愛子女和子女之愛父母進行相比較,本身就不具有可比性,這就好比誰付出的更多一樣。
在《小歡喜》中,三個不同的家庭,展示了三種不同的愛的方式。其實在沒有進入高三備考前,父母們還沒有把高考當作愛的附加條件,至少方一凡和季楊楊家裡是還沒有的。但是在進入高三後,一切就開始有了變化。原本不焦慮的父母也被大環境感染,變得焦慮了。所有高三學子的父母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高考,所有人都卯足了勁備戰高考。
這時候父母對子女的愛,沒有那麼純粹。父母們看似打著“一切都是為了你好”的幌子,實際上是他們的內心在過去的童年裡沒有得到過滿足,或者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走和自己一樣的路,譬如宋倩,童文潔。
宋倩和喬英子,是單親家庭,宋倩一直都有比較強的控制慾,可能是受離婚的影響。宋倩把喬英子看作全部,早起煲湯,專門準備的隔音牆的房間,這種密不透風的愛,最終導致了喬英子的抑鬱症。因為宋倩既想讓英子按她的想法考清華,又想讓英子高興,而英子也儘量按宋倩的要求來做,也只是想讓母親開心。兩個人都愛著對方,都以為理解對方,結果卻錯之千里。
童文潔一開始也是想讓方一凡透過走常規的路考個不錯的大學,因為她始終不甘心為什麼自己和方圓都是名牌大學出來的,怎麼生了個兒子卻學習如此差勁?她希望方一凡上大學,是有不甘心的成分在裡面。童文潔,方一凡,方圓組成的家庭在這3個家庭裡面,相對是比較完整有愛的,但是他們的家庭一樣免不了世俗的影響,父母愛孩子,孩子也愛父母,可是最終也有了附件條件,好有個圓滑的方圓在裡面調和,他們還算是比較好的。
所以,我們可以看出愛在不同的階段具體表現的也不一樣,不管是父母愛還是子女愛。
只有當孩子剛出生時,父母對孩子是發自本能地愛,孩子對父母也是有著一種天然的需求。父母子女雙方,都是發自內心的愛。
年少時,父母愛子女,只是因為你是我們的子女;子女愛父母,只因為你們是我的父母。
回覆列表
熱播劇《小歡喜》剛剛在電視上播完大結局,又惹得不少觀眾眼睛發酸。
從《小歡喜》開播以來,跌宕起伏的劇情頻頻上了微博熱搜,真實感成為這部劇脫穎而出的關鍵。
同樣的,在今晚播出的大結局裡,過人的真實感再次讓這部劇又火了一把。
當看到方一凡他們站在考場外,焦急地等待父母的到來時,當看到身穿紅色旗袍的童文潔和宋倩出現在考場外,童文潔撩起旗袍的開叉,喊著“旗開得勝”的祝福時,彷彿又想到了自己當年參加高考的樣子。
在最後,孩子們都考上了心儀的大學之後,季楊楊父母、喬英子父母和方一凡父母又聚在一起包餃子,童文潔忽然說了一句,怎麼感覺這場景非常熟悉,大家才想起原來在高考之前,他們和四個孩子也曾經聚在一起吃飯。
不同的是,當時孩子們還留在他們身邊,如今孩子們已經長大成人、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見,像離巢的小鳥一樣,飛離了他們的身邊。
其實,在父母的眼中,孩子永遠都是長不大的。不管是孩子對父母,亦或是父母對孩子,這種親情、這種關愛永遠都不會褪去。
哪怕是孩子不爭氣的時候,他們發狠地責罵孩子,哪怕是氣急的時候,忍不住扇了孩子一巴掌,那依然藏著最深沉的關愛。
季勝利為一巴掌向季楊楊道歉的時候,真心看哭我了。在三個家庭裡,季勝利最內斂,最不懂得表達愛,但是因為愛兒子,他願意學著去走近季楊楊,學著去接納他的生活方式和理想。
天底下,大抵都是父母更愛孩子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