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木石之說

    從嬰兒呱呱落地的那一刻,父母第一次做家長,還是也是第一次做孩子。好家長和好孩子的概念是在身為父母摸索的過程中,被定義下來的。

    父母作為一種職業,沒有考試,沒有培訓,可以先學習再上崗。天下每一位父母都是愛孩子的,只是每一位父母表達愛的方式不一樣的。有的是說服教育,有的父母生氣時可能會打孩子,初衷都是為了孩子好。

    父母愛孩子,在平時的生活中處處可見,無需多言就能感受到。然而,受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的影響,孩子對父母的愛,會很含蓄,有時候父母認為自己養了一個白眼狼,不懂得體諒父母。

    《小歡喜》裡,童文潔和方圓雙雙失業,方圓的爸媽又上當受騙幾十萬,方一凡知道以後,悄悄地和表弟做起家教,為了緩解父母的壓力。

    季楊楊得知母親得了乳腺癌,因為一直跟父母沒有生活在一起,不懂得如何表達愛,他得知母親化療會掉頭髮,自己也把頭髮剃光,以此表達對母親的愛。

    英子生活在單親家庭,因為父親住在同一個小區,母親經常怕失去英子,英子主動讓父親搬出小區,她說,母親的世界只有她,她不能離開母親。這是一個單親家庭表達對母親的愛。

    生活中,父母吵架,一般都是孩子在中間傳話,懂事的孩子,更是從中協調。

    孩子愛父母一點也不比父母愛孩子少。只是在孩子小時候,父母的愛表現的更加明顯一些。當父母老了,孩子對待父母就像你當初對待他們一樣愛你。

  • 22 # 奈特莉莉

    《小歡喜》的大結局是,三個孩子考上了理想的大學,父母也都有了理想的生活,總之,三個家庭都很歡喜。

    在這部劇中最大的看點就是父母和孩子的相處方式,三個家庭代表三種不同的相處方式。

    方一凡家的放養式。父親方圓天生是一個樂觀派,和兒子是以朋友的方式在相處,基本不會做出太多的干預。在方一凡表達了自己對藝術的熱愛之後,方圓也是舉手贊成,全力支援。

    季楊楊家的領導式。季勝利是一名政府官員,剛開始,他和季楊楊的相處模式,就是領導與下屬。比如在第一次分班考後,季勝利說:我季勝利的兒子絕不允許出現在慢班,是不是特別像領導對自己的下屬說:我的團隊一定要比別人強,絕不允許掉隊。

    喬英子家的監督式。宋倩對英子的監督可謂是無處不在,就算英子回到臥室,宋倩也可以透過玻璃對英子的舉動一清二楚;不管英子去哪裡,宋倩都要知道英子的行蹤......

    雖然和家裡鬧得不愉快,可季楊楊在得知母親生病需要化療後,毫不猶豫地剃了光頭,陪伴媽媽;喬英子雖然早已受不了媽媽的監督和控制,但她還是極力忍耐,喝著本不想喝的參湯,吃著本不想吃的蔬菜,只因是媽媽辛苦做的。

    要說是父母更愛孩子還是孩子更愛父母,我想是一樣的。

    只是他們愛對方的方式不同而已。父母對孩子的愛更多的是體現在吃穿用度的支援和教會孩子做人的道理,而孩子對父母的愛則是默默的陪伴。

    龍應臺曾說過: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默默的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所以,他們的愛不存在誰的更多一點。

  • 23 # 悅心傾聽

    方圓說,

    “身為父母的,從小就教育孩子們要知恩圖報。

    俗話說:養兒方知父母恩。就是希望孩子們長大了,要懂得知恩報恩,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

    說實話,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但也是有條件的。

    不像孩子們,他們對父母的感情那是從來不打折扣的。

    孩子們從出生之日開始,就把他們所有的善意,所有的美好,所有的愛,都百分百的給了我們。

    方圓站在一個全新的角度解讀了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情感。

    這其實有助於父母從不同角度來看待自己與子女的互動關係。

    我認為,在父母與子女之間,父母愛子女,子女愛父母,是兩種角度不同的愛,都是真愛!

    01. 中國父母在社會中打滾,深知人生不易,行走艱難,自孩子出生起,即全心全意為子女好。

    全心全意的照顧,全心全意的考慮,恨不得把自己的所有,好上加好的給孩子,以期盼他們將來少吃點苦,少受點罪。

    這是真心為孩子好,希望孩子不要受自己曾經受過的苦和累。

    可這日日的希望,累積起來,變成了沉甸甸的厚望。

    有時情急之下,便忽略了孩子與孩子之間的不同,迫切的希望孩子能做到最優秀的那個,畢竟社會資源的有限,只有最優秀的才能拿到最好的。為人父母,心急心切,誰也不願意自己的孩子成為墊底的那個,那意味著辛苦而沒有選擇的生活。所以父母們焦慮,擔心,著急,對孩子未來的擔心不知不覺變成了要求和苛責。

    這讓人討厭的苛責和要求下掩埋的是父母急切情急而不能的心。

    02. 孩子對於父母,從出生之日起,便是全心全意的依賴和依戀。

    父母是孩子的一切,孩子未曾經歷社會風雨,父母的喜笑怒罵,對孩子來講,便是一切風雨。

    父母喜樂則孩子喜樂,父母憂愁則孩子憂愁,孩子無意間對父母的察言觀色是因為全心全意的依戀。父母忽略嫌棄是巨大的傷害,父母溫柔鼓勵就是最大的溫暖。在孩子懵懂無知時,在孩子沒有選擇的降生中,父母的情緒和狀態成為了孩子最初的人生底色。

    因為孩子的一無所有,因為孩子的全新依戀,因為孩子的純粹天然,孩子給了父母最真實最無私最純真的情感。

    這是在社會中經歷過苦難的人再難做到的,因為成人的角色太多,多到有時候不能做自己,這珍貴無私的情感,唯有孩子可以給予。

    孩子是最最真實和個體,是最最純真的反饋。

    這種“真”,可以讓父母們跟孩子再重新走了一遍童年,無形中,療愈著自己曾經童年的創傷。

    父母之愛,子女之愛,因為愛的時差,經常不能被互相理解,但這都是愛,也互相不能被替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時家裡窮,那個年代你吃過最好吃的東西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