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老馬燈
-
22 # 東方京川
古之所謂結義,是舊時中國社會交際的一種習俗,指沒有血緣的人結為兄弟姐妹,以共同的信仰和誓言來約束和維護共同的利益關係,顯然《三國演義》中桃園三結義的情節符合基於共同利益結義的條件。為什麼虛構的故事能夠廣為流傳,大概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有歷史背景在。
二是有人文情懷在。
三是有期望願景在。
《三國演義》只有一個版本,人們主觀意願上更願意接受這種演繹方式,並把它保留了下來。
-
23 # 鄭四爺明舟
三國演義,是一部中國名著。不管是虛構,還是創新,都是迎合人的口味或理想。三國演義在民間的故事在茶餘飯後,街頭巷尾人人口傳耳聞。反映了人們除了上陣父孑兵之外還有異姓弟兄成大業的先例。
社會中有仁有義之人不少,單打獨鬥的難成事。只有志趣相投的異姓弟兄可以擰在一起更能發展自已的聰明才智,也幹啥放心。在舊社會也起到教化人,啟發人心靈深處感情,團結才有力量的間單道理。
一部三國演義,舊社會出的哥弟,
胞哥會等。就是官員,工,農,兵
,學,商都盛行的人間結拜之風能肯定三國演義的素材來自民間,人們盼望的異姓弟兄忠肝義膽,有擔當的依靠人。三國演義經久能傳的道理淺見,請指正。
-
24 # 風清法揚
因為它觸動了人性中最柔軟的地方,那就是真情。當年三人一無所有的時候因為情意相投結義,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劉備假仁假義,關雲長傲氣十足,張飛性如烈火,對外人體現的淋漓盡致,但三兄弟彼此之間一直都相親相愛,以至後來關雲長敗走麥城,身首異處。張飛被手下斬首,劉備才不聽諸葛亮勸戒,執意要攻打東吳,雖說最終被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自己也落得白帝城託孤的悲慘結局,但追根溯源皆因桃園三結義而起。
-
25 # 萬里清風來
東漢末年,漢桓、靈二帝信任宦官,造成朝廷腐敗,再加上連年災害使民不聊生,引起天下大亂(主要是黃巾起義)。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劉備在涿州巧遇集市賣肉的屠戶張飛和因為殺人潛逃的關羽。
三人一見如故,都有一腔報國之心,只恨報國無門。這時,朝廷貼出招賢榜文,三人決定共同為國出力。於是就在張飛後院桃園內結拜為兄弟,共同發誓:“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願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厚土,實鑑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誓畢,劉備為兄,關羽次之,張飛為弟,這就是桃園三結義的故事。
三人結拜以後,三兄弟共同上陣殺敵,一心報效國家。相互扶持,群策群力,才引出三顧茅廬、火燒赤壁、取西蜀、定漢中三分天下,建立蜀漢政權。
後來,關羽失荊州、走麥城,被孫權所殺。劉備為給二弟報仇盡起全國之兵討伐東吳,不料三弟張飛因報酬心切侮辱士兵被部下所殺。劉備又被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白帝託孤,撒手西去。
自此,三國鼎立局面便不再牢固,終於都歸於西晉。
桃園三結義被視為中國忠、義的經典,雖是虛構卻能代代相傳。到了後世,常被當作聯合他人增強自身的象徵。
回覆列表
“桃園三結義”中,人為形,義為魂。
桃園三結義中的三兄弟,張飛是賣肉的屠夫,關羽是犯事流浪的武人,二人皆為社會底層的百姓,劉備雖祖上高貴,有帝王的血統,但家道中落,到他時只有與母親以織蓆販履為業。
按理說一個只知賣肉,一個流浪街頭不知前方路在哪裡,一個空有復國的宏圖大志,卻整日為有了上頓沒下頓的生活憂愁。三人能不打不相識於江湖,再而結拜為兄弟,卻也成了千古傳奇。
在桃園,三人焚香再拜而說誓曰:“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實鑑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
在以後的征戰中,張飛赤膽忠心,關羽千里走單騎,劉備兄弟三人同甘共苦,成就帝王后也沒有“兔死狗烹,鳥盡弓藏”之念,依然以兄弟情意與共。
據正史《三國志》,歷史本沒有桃園三結義一說,但千年來人們為什麼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呢?
其實,不管桃園三結義是不是歷史上卻有其事。三個英雄好漢在打鬥中相識、相知、相交,在一生征戰中不忘初心,從不變心,肝膽相照。雖然無法做到“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有同年同月同日死”,但真正做到了“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在征戰中生死與共的赤膽忠心。這與中國文化中的“忠義”是相符相承的,成了“忠義信”的標誌。
這就像上古本沒有夸父逐日和后羿射日的事情,但後世的人們仍然相信這兩則故事,因為它反映了我們祖先在與自然抗爭過程中勇往直前,不怕艱難,為民為族的堅強決心。梁山伯與祝英臺化為蝴蝶比翼雙飛的傳說則反映了青年男女對純真愛情的美好向往。
這些故事,或為神話或為虛構,但都反映了人類的美好心靈,反映了人們對真善美的渴望,反映了對生活的美好向往。這與中國自三皇五帝以來人們的價值觀和信仰息息相關,顯示了幾千年來文化傳統的道德價值觀。
人們相信它,也是因為在人與人之間,背信棄義、勾心鬥角、手足相殘、兄弟反目的事情太多。相比“桃園三結義”的忠信,“七步詩”中曹植在刀劍臨頭時含淚吟誦“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者是何等的反差?
桃園三結義,幾千年來人們相信的已經不是事情本身,而是相信三人之間的友誼、忠信,團結、幫助,以及為了共同的理想孜孜以求的精神。這在關羽的身上體現的尤為突出,幾千年來,這些故事化虛為真,化人為聖,正真反映了勞動人民對真善美的渴望和追求,反映了人們對中國傳統文化道德價值觀的尊崇和頌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