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漁經獵史小仙女

    第一,如果挖掘了秦始皇的墓葬,我們可以看到秦朝時期珍貴的陪葬,同時瞭解史書上沒有記載的秦始皇的一些經歷,這對考古學家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驚喜。

    每一位帝王在位的時候不僅會為自己修建規模宏大的墓葬,同時也會在其中放置許多珍貴的物品,因為他們認為人去世之後會在另一個世界過著如同現實一般的生活,秦始皇也是如此,所以在我們挖掘他的墓葬之後,一定可以在其中見到一些珍貴的陪葬品、秦始皇人生的傳記以及重要的書籍等,我們可能在其中看到大家不知道的有關嬴政的事蹟。

    第二,如果挖掘了秦始皇的墓葬,有些珍貴的物品可能因為當今科技不夠發達的原因而受到損壞。

    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考古學家之所以不去挖掘皇帝們的墓葬,除了信奉以保護為主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如今的科學技術還不發達,有些珍貴的物品並不能完全的保留下來,很有可能在接觸空氣後發生氧化。

    以下兩個例子就可以說明氧化對文物的傷害之大,兵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之一,據說在兵馬俑剛剛挖掘出來的時候,每一個士兵身上都有彩色的衣服和裝飾,而如今我們所看到的兵馬俑都是灰突突一片的原因就是那些彩塑在接觸空氣後就迅速氧化了。還有就是著名的長沙馬王堆辛追墓,專家們挖掘這個墓葬時在漆盒裡發現了一份2000多年前的藕片,剛拿出來的時候每一片藕片都層層分離,可惜還沒來得及拍照就部分風化了。因此,科學技術不夠發達也是專家不選擇挖掘墓葬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中國的考古學家們有一個公認的觀點——所有的墓葬以保護為主,如果沒有出現意外問題是不會進行挖掘的。

  • 22 # 那時情節

    在中國上千年的封建社會中,皇帝家天下,不敢說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但絕對應該是當時所有社會資源的擁有者,他們不光活的時候享受榮華富貴,就算是去了另一個世界,他們陵墓的規格也堪稱奢華之地。

    那這麼一說,我們首先肯定會想到被譽為我國最雄偉的帝王陵墓,那就是秦始皇陵。“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兩千多年以前,富擁四海的第一位皇帝。

    秦始皇在公元前二百四十六年到公元前二百零八年,歷時三十九年,傾舉國之力,為自己修建了一座工程浩大氣魄宏偉的陵寢,開創了歷代封建帝王奢侈厚葬的先例。

    其實,早在一九六二年咱們國家,就對秦始皇陵園,進行了一次全面的考古勘察。還繪製出了陵園第一張平面佈局圖,範圍大概就有56.25平方公里,相當於故宮乘以七。司馬遷的《史記》中就說秦陵墳高五十餘丈,說的就是這個封土的高度,那麼按照每尺二十三釐米來折算秦始皇陵的高度約為一百一十五米,相當於五十三層樓這麼高。經過兩千多年的時間,現在這個高度下降了,大概下降了六十多米。可即使是這樣,這個封土的高度比漢武帝的茂陵還要高三倍,光是這個封土就可以稱得上是中國歷史上帝陵封冢高度之最。

    在二零一二年四月,我國首次對秦始皇陵進行了地下的考古勘察工作。在歷時一年的考古勘察中,研究人員初步確定,這地宮的深度,達到了三十米,足足穿過了三層地下水。相當於現在的四層樓的建築,這就跟《舊漢書》裡描述的“已深已極”“深極不可人”差不多,也跟《史記》中記載的”穿三泉,灌輸水銀“大致相同。

    那如果是這樣的話,史記當中還有下面的一些說法,比如說“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的記載。那應該都是準確的了。就拿水銀來說,勘測結果表明地宮中的水銀的儲量非常龐大,有人推測水銀可能多達幾噸,甚至上百噸。更讓專家驚奇的是,將地宮內水銀分佈探測圖和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的秦朝疆域圖一對照發現,這兩張圖竟然有驚人的相似。

    總之,種種資料表明,秦始皇的臨寢,一旦被挖。甭管說他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規模,還有藝術價值,單說金銀財寶的數量絕對會震驚全世界

    不是不想挖,而是不能挖,這是考古界的共識。也不完全是技術和資金的問題,就拿剛才講到的幾百噸水銀來說,開啟你怎麼稀釋?開頭還講到了封土,挖掘秦陵必須先去除封土,面積幾十萬平方米,又不能短期內可以挖掘的完,能挖完也不一定有技術能儲存好這些文物。風雨日光等自然因素,要是破壞了歷史遺蹟和珍貴的文物,那還研究什麼。就算是把封土挖掘之後,風土如何在覆蓋回去保持原來的面貌,這等等吧。這些都是實際問題。

    我們再舉個例子吧。我國官方唯一以文物保護的目的挖掘的皇帝陵寢,那就是萬曆皇帝的定陵。很多寶貝挖掘出來,那是狀態如新,可是一眨眼的功夫而就變了色成了渣,那都是慘痛的教訓。所謂是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千多年過去了,秦始皇地宮中的各種因素,什麼溼度,含氧量,已經達到了相對平衡穩定的狀態。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不發掘才是更好的保護。所謂葬者藏也。

  • 23 # 棲鴻看紅樓

    目前不能開挖。一旦挖開了,不僅會有驚喜,而且會有驚嚇——一不小心就成了千古罪人。

    話說我們現在看到的兵馬俑,是這樣的:

    但是當時開挖的時候,工作人員看到的兵馬俑,是這樣的:

    看到那領子上一抹亮黃色了嗎?這僅僅是滄海一粟。剛挖出來,這些陶俑全身都有顏色,並且相當鮮豔,綠色,黑色,紅色,黃色,和真人沒什麼區別。

    為什麼會脫色?空氣。從封閉的環境,來到流動的空氣裡,幾秒之間,顏色全部脫落,再也補不回來。這是永遠的遺憾。

    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找到辦法,能夠保持陶俑的顏色。而這,僅僅是無法解決的眾多問題中的一個。

    在科學技術力量沒有達到的時候,貿然開挖秦陵,就等破壞文物,是對後代子孫的不負責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描寫柳的詩句很多,你最喜歡哪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