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知離愁

    後勤,韓信卓越的軍事才能是建立在蕭何和陳平等大神組織起來的強大的後勤補給之上的。為什麼劉邦在稱帝后總結第一功臣是蕭何?食為天,沒吃的你拿什麼打?沒兵器你拿什麼打?兵源誰來補充?佔領地誰來管理?物資誰來排程?情報誰來整理?光會打仗韓信拿什麼背叛?

  • 2 # 津城沐雨

    第一,劉邦把一個無名小卒的韓信一下子提拔成一人之下的大將軍,韓信心存感激,不忍背叛。連漂母之恩尚且不忘,更何況是劉邦的知遇之恩呢!

    第二,韓信手下的大將,有很多都是從一開始就跟從劉邦的人,韓信如果背叛,這些大將也不會答應。而只要項羽還在,韓信就會有強勁的對手,韓信一人難敵兩雄。

    第三,韓信原先由項羽軍中走出,項羽最恨叛徒,不可能再與韓信結盟,韓信背叛劉邦,也將處於相對孤立的狀態。

  • 3 # 井夫子

    公元前196年,韓信,被劉邦、呂后以謀反的罪名誅殺於宮中。

    臨死之際,韓信感慨:“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

    而就在被殺之前,他先被奪了兵權,又被招到長安監視。可更早之前,他卻是手握幾十萬大軍的大將,那麼為何他沒有背叛劉邦呢?

    那時韓信領兵在外,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從,他並沒有受劉邦的挾制。

    正是這樣一方人傑,卻從沒有自封為王的作為,為什麼。

    有書曰:韓信一介布衣,無權無勢,投靠項羽又不受重視,是劉邦讓他封王拜相、光宗耀祖的。所以忠心耿耿,乃是感恩戴德義舉。

    但是我們再看《史記淮陰侯列傳》,卻會對這種說話有所懷疑。。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道理,相信韓信絕不會不動,畢竟他不只是武夫,更是足智多謀的謀士。

    當時劉邦項羽實力相當,韓信的決定就舉足輕重,項羽當然不傻,就委派武涉勸說,其言:“當今二王之事,權在足下。足下右投則漢王勝,左投則項王勝”,而且武涉也說了:“項王今日亡,則次取足下”,

    而范陽辨士蒯通也說:“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挾不賞之功。歸楚,楚人不信;歸漢,漢人震恐:足下欲持是安歸乎?”

    不論如何,這話已經不能再明白了,自古功高震主的人都沒有好下場,韓信真的就不明白嗎?

    其實韓信之所以沒有背漢自立,並非不相信幾位謀士的話,而是由來已久的天下割據的局面造成了他的誤會,他要做假齊王,劉邦卻封了他真齊王,在當時,這就相當於割據一方的諸侯了,而劉邦只是天下共主,並不會對他出手不。

    只可惜他錯了,劉邦想要的卻不是一個諸侯割據的天下,而是完全由他一人掌控的大國,所以韓信最終沒有逃脫被殺的下場,只能在死前感嘆“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

  • 4 # 拾光信封

    謝邀。首先我們先簡單介紹一下韓信。韓信,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軍事家,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與彭越、英布並稱為漢初三大名將。秦朝末年曾投奔項羽,但未得到重用。後透過蕭何介紹蕭何,韓信投奔劉邦,並得到劉邦重用,拜為大將軍。在韓信的幫助下,劉邦很快佔取了關中。

    在楚漢戰爭中,韓信將他的軍事才能發揮到了極致。他先是率兵平定了魏國,又相繼擊敗代、趙兩國,然後又收服了燕國。漢四年,韓信率兵攻齊,並全殲援齊的二十萬楚軍。攻下齊國之後,韓信被劉邦立為齊王,後韓信會師垓下包圍楚軍,使西楚霸王項羽在烏江江畔自刎。劉邦統一天下後,韓信被解除兵權。後被人告發謀反,被呂后與蕭何騙入長樂宮,斬於鍾室,並誅三族。

    其實,在楚漢之爭末期,韓信手握重兵20萬,並且控制著北方大部分土地,這時的他完全可以不受劉邦的命令,自立為王,與劉邦項羽形成三足鼎立之勢。那麼,韓信為什麼沒有這麼做呢?我覺得有以下原因。

    原因一:知遇之恩

    韓信早年家境是非常困難的,他經常去別人家吃飯,後來投靠項羽又不受重視,是劉邦給了他機會,讓他可以封王拜相,所以韓信覺得劉邦對其有知遇之恩,自己沒有理由背叛劉邦。況且劉邦還封他為齊王,韓信也就心甘情願地為劉邦效力了。

    原因二:過於相信劉邦

    韓信領兵打仗那麼厲害,他的謀略與智慧肯定都是不凡的,所以,他肯定明白“鳥盡弓藏”的道理。而且當時還有兩個著名辯士都曾勸過韓信,他們分別是武涉和蒯通,兩人大致都是一個意思,就是你韓信如今已經如此強大,如果劉邦滅了項羽,那麼,你就會成為劉邦的下一個目標!韓信只是說要考慮考慮。

    最終,韓信還是沒有自立,並且幫助劉邦滅了項羽。他覺得天下大定,自己也就功德圓滿了,做一個齊王也沒什麼不好。所以,韓信之所以沒有自立為王,就是因為過於相信劉邦,他相信劉邦不會對自己下手。然而,事實證明,他還是錯了!

  • 5 # 古今通史

    您的關注就是我的動力

    給韓信一個槓桿,他能敲死無數個劉邦,給韓信一個成熟的背叛機會,結果也是一樣。韓信大才,其漢中對策可是比諸葛亮的隆中對策高明多了。韓信心存感激所以沒有背叛劉邦這類想法不要有,從人情上來說有感激,但君臣上韓信自始至終就沒忠心過,如果條件具備韓信第一個就滅了劉邦,只是自己還沒有完全做大做強,另外一層原因是他孤身投營,能有幾個嫡系,根基太弱,還沒撲騰翅膀怕是就被拍下來了。

    先說最重要的一點,韓信掌兵,但那可不是自己的軍隊,聽他排程未必能跟著一起造反,而韓信敢事先徵求意見麼,很顯然,不敢。韓信手下部隊,都是劉邦豐沛帶出來的鐵桿骨幹,和韓信絕不是一心,更別提造反了,一旦有個風吹草動死的絕對是韓信,劉邦這招棋下的不錯,有後手準備的。

    至於韓信的野心,已經到了撕破臉也要得逞的地步,比如韓信滅齊之後,收攏了大小勢力不少,包括諸侯國的力量,很自然的對項羽部隊有了合圍的雛形,這絕對大功一件,如果他就只是請封,大不了落個官迷的小氣形象,可當時劉邦正被圍在滎陽,項羽鉚足力氣幹掉劉邦不是完全沒可能,在這種情勢下,韓信不救,先求封賞這就是脅迫了。可見私心、權欲之重,給了機會,那還得了。最後劉邦聽勸才捏著鼻子封了韓信齊王。

  • 6 # 鬼谷之離殤

    楚漢之爭的開端

    公元前206年四月,諸侯在戲下休兵會面,各自封國。項羽回到彭城,做了西楚霸王。劉邦被封漢王,入漢中。因為利益分配不均,許多諸侯心懷異志,蓄謀反叛。五月,漢王劉邦和前齊國丞相田榮在東、西兩面同時起事,拉開了楚漢戰爭的序幕。

    此時的韓信在做什麼呢?

    在彭城之戰前韓信雖然在漢中被劉邦拜為大將,但是一直到彭城之戰都無兵權,其地位只相當於參謀,這個期間他並沒有反叛的實力。

    彭城之戰結束,漢軍大敗後,韓信開始收復潰敗之軍,後來韓信與劉邦在滎陽會師,阻擊楚追兵,大敗楚軍於京、索之間,使漢軍得以重振旗鼓。從此韓信走上不敗戰神之路。

    韓信為何不背叛劉邦1.前期條件不允許

    韓信在漢中被封上將軍之後,一直有名無權,直到楚漢之爭爆發,劉邦才拜韓信為大將,以曹參、樊噲為先鋒。在軍中的很多將領都是劉邦和他兄弟的親信,而且至此韓信也沒有太大的軍功,軍中自然沒人願意跟隨韓信去反叛,一直到井陘之戰,韓信才確立了他的威信。

    2.劉邦對韓信的要求是有求必應

    韓信一連滅魏、徇趙、脅燕、定齊,齊國平定之後,其聲望已經達到很高了,而且軍權在握,但是他沒有什麼理由去反叛劉邦,劉邦對他的要求是有求必應的。

    比如說齊國平定之後,韓信讓人向劉邦上書說:“齊國狡詐多變,是個反覆無常的國家,南邊又與楚國相鄰,如不找一個代理王來統治,局勢就不能夠安定下來,我希望來做這個代理王,這樣對形勢更加有利”韓信就這樣想弄個王來噹噹,也想看看劉邦的反應,但是劉邦也答應了,這樣就讓韓信更沒理由去反叛劉邦了。

    3.對項羽的偏見

    韓信如果反叛劉邦,在此時要麼自立為王,要麼投靠項羽。自立為王就不用說了,前面已經提到了韓信讓劉邦封自己為王,劉邦也封了他做齊王。

    讓他去投靠項羽,以他對項羽的看法,這也不可能。韓信本來最先投靠的就是項羽,但是在項羽軍中他並沒有得到重用,比如項羽曾讓人來說服韓信,看韓信是怎麼回答的。

    “我奉事項王多年,官不過是個郎中,位不過執戟之士。我的話沒人聽,我的計謀沒人用,所以才離楚歸漢。漢王劉邦授我上將軍印,讓我率數萬之眾,脫衣給我穿,分飲食給我吃,而且對我言聽計從,所以我才有今天的成就。漢王如此親近、信任我,我背叛他不會有好結果的。我至死不叛漢,請替我辭謝項王的美意”

    以上這段話是韓信對項羽和劉邦的評價,所以韓信沒有理由投靠項羽。

    4.最後的機會也沒有去把握

    其實楚漢之爭到了最後階段,韓信是有實力把楚漢都滅了,自己稱帝王的。在楚漢之爭的關鍵時刻齊國人蒯通知道天下大局影響最關鍵的因素在韓信手中,他就找到韓信用相人之術來勸說韓信,認為他雖然位居臣子之位,但是卻有震主之功,功高蓋主啊,歷史上像他韓信一樣的功臣下場都不好,讓韓信做好打算。終於把韓信說動,可是韓信一直猶豫不覺,自認為自己功勞大,劉邦是不會對自己怎麼樣,於是沒有聽從蒯通的計謀。

    四面楚歌、垓下之戰後,項羽兵敗自刎與烏江。劉邦馬上趕到定陶,闖入韓信軍中,韓信還在睡夢中就被收了兵權,後改封韓信為楚王。這下連最後的反叛的機會也沒有了。

    5.韓信的性格

    韓信是怎樣一個人呢,可以透過以下幾件事來看看。

    韓信曾經在下鄉亭長家蹭吃蹭喝幾個月,但因為一次人家沒有給他準備飯食,他就負氣而走不在往來,等韓信飛黃騰達後,就只給了人家一百文錢,並說話挖苦人家。對韓信曾經侮辱過,並讓他從胯襠下爬過去的少年,卻封他做了中尉。並對他計程車兵說:“是這個壯士才讓他有了今天的成就”韓信曾經吃不飽飯,去江邊釣魚,江邊漂母給了他自己的飯食,故有一飯之恩,卻賞賜她千金。從這些我們可以看出韓信是一個有恩報恩但睚眥必報的人。對他有幫助或者讓他有成就的人都感恩戴德,而哪怕對他有點不好就記恨在心。

    蕭何和劉邦就是像那飄母,給了他一個建功立業的平臺。

    項羽這邊就有點像下鄉亭長了,韓信因為不滿意項羽不重視他,負氣而走。

    所以楚漢戰爭期間劉邦沒虧待過韓信,而韓信也就沒有背叛劉邦,這也是韓信性格使然。

    6.有將帥之才,無帝王之術

    不得不說韓信的軍事能力是很高的,帶兵打仗可以,但是卻沒有一點帝王之才。就算是項羽,他的領導能力都比韓信高,項羽身邊就有很多能人謀士。而劉邦就不用說了,張良、蕭何、陳平等等能人謀士都在他身邊。而韓信身邊的能人謀士又有幾個?而幫他出謀劃策的,韓信都很少採納。總的來說韓信的軍事能力是很高,但政治眼光很差。

    所以在楚漢之爭期間,韓信的軍事能力爆表,但是看政治格局的眼光短淺。沒有在最關鍵的時刻待價而沽,為自己將來做打算。

    最後韓信在楚漢之爭結束後不久就被呂后設計而死。

  • 7 # G仲十七

    韓信雖有將帥之才,而且政治與軍事都是佼佼者,雖功高蓋主存了背叛之心,但屬下大都是劉邦的嫡系部隊,從一開始跟隨劉邦打天下,都對劉邦忠心耿耿,況且又被輕易奪了部分兵權,豐沛集團的牽制也導致了他猶豫不決,最終沒有成功。

  • 8 # 事業宏圖

    韓信在戰爭期間之所以沒有背叛劉邦有三點。

    一 劉邦對下屬管理手法高明。韓信在壯大的時候,劉邦三次收走韓信兵權,第一次韓信打贏魏國的時候劉邦收甘心兵權一次,第二次打贏趙國時候劉邦收走一次韓信兵權,第三次打贏項羽的時候收走韓信一次。在韓信每次壯大自己的時候六班分三次有效制約了韓信的發展壯大,就算韓信想造反,有這個心韓信也沒有這個力量。

    二 韓信沒有把握時機。在楚漢戰爭期間,韓信想要造反,必須形成一個三足鼎立的局勢。就像三國演義裡,魏蜀吳這樣一個利益局面,這個時候韓信才可意背叛劉邦。因為在楚漢戰爭前期劉邦節節敗退,這個時候如果韓信造反,項羽可以說非常輕鬆的消滅劉邦。劉邦被消滅就只剩下韓信,但韓信的力量還不足與和項羽對抗,韓信必然被項羽消滅。

    三 韓信猶豫不決害死自己。到了戰爭後期,劉邦由被動便主動和項羽相持在垓下。這個時候韓信的謀士蒯通勸韓信,劉邦和項羽現在是相持階段,你現在手上由三十萬大軍如現在自立為王是最佳時機,這個時候韓信非常猶豫,因為對劉邦由幻想,覺得自己歷了這麼多軍功,劉邦不會虧待自己,韓信不明白,君臣打天下是兄弟,共天下是心患。

  • 9 # 紅燒茄子ing

    我覺得很大原因是韓信他固有的一些堅持導致他沒有背叛劉邦。

    韓信生於戰國時代,那個年代,從王廷到社會底層,到處可看到“士”的身影,據史料推斷,韓信應該是楚國的一個小貴族,屬於“士”這個階層,所以他骨子裡就有著“士”的精神,“士為知其者死”的這種精神,他一開始是抱著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去投靠項羽的,可惜不被重視,後面轉投劉邦,劉邦在蕭何的推薦下重用了他,封他做大將軍,給他兵馬,讓他發揮他的軍事才能馳騁沙場,建功立業,在韓信看來,劉邦就是那個提攜他重用他的“知其者”,所以在道義上來說,他沒有背叛劉邦的理由。

    韓信成長於秦國時代,他目睹了帝國的成長與滅亡,在他心裡,雖然秦始皇統一了天下長久以來的封建割據局面,但是也快速滅亡了,所以他固有的觀念認為統一天下是行不通的,只有恢復到以天子為核心,各諸侯相互割據相互並存的封建國家才是正道,這也就是為什麼他在滅齊全殲龍且時,在最有能力謀反的時候,還是選擇不謀反,他覺得自己做了齊王就功德圓滿了,劉邦不可能會對諸侯王下手的,他當他的皇帝,我做我的齊王,還有後來的楚王,皇帝和諸侯王是可以並存的,所以因這個觀念,韓信也不可能背叛劉邦。

    所以我個人覺得韓信對國家與君主的認知還處於戰國時。他能力是有的,從他為劉邦制定了漢中對策,平定魏國,北伐拿下代國,東敗趙國,北上降服燕國,滅了齊國還全殲龍且援齊的二十萬楚軍,漢五年,垓下之圍滅了楚國,戰功赫赫,不誇張的說劉邦大半個江山都是韓信打下來的,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這樣一個“兵仙、神帥”的人物,號召力是極強的。不過他固有的觀念造就了他不會背叛劉邦,而劉邦要的是天下統一,要的是中央集權,他是不允許諸侯異姓王存在的,所以,韓信的結局,註定是不好的。

  • 10 # 泰山7001

    首先,韓信對劉邦心存幻想。韓信對項羽的使者和自己的謀士蒯通都表達了自己對劉邦的深情厚誼無以為報的想法。韓信此人年輕時很落魄,受到無數的冷遇和打擊,包括項羽也沒給他好臉色看,只有劉邦把他當回事,委以重任,韓信很感恩,他希望將來劉邦也能念及自己的功勞和忠誠,讓他安享晚年。

    其次,韓信缺乏獨立的自信心。韓信出道晚,雖然功勞大,但還沒有自己的嫡系部隊。哪像劉邦身邊人才濟濟,就連項羽也有范增、龍且、季布等人輔佐,他單靠一個蒯通就能成事嗎?到時他的下場比烏江邊的項羽還要慘,何苦自討苦吃,不如繼續做劉邦的部下更省心。

    最後,韓信看清了形勢,不願步項羽後塵。此時項羽已經是苟延殘喘、朝不保夕,即使自己不出力,英布、彭越也會出力,到時項羽一滅,劉邦就會把矛頭對準自己。與其觀望,不如趕緊表現,哪還有另立山頭的打算呢?

  • 11 # 藍鋒

    韓信被斬之前說一句話,“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我真後悔沒有聽蒯通的話,以至於死在一個女人手裡!

    當初韓信佔領齊國之後,項羽派人遊說韓信,三分天下,保持中立,但被韓信拒絕了。韓信的謀士蒯通同樣以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卻韓信稱王,只可惜韓信一樣沒有聽從。

    其實從韓信的為人處世來看,他是不會稱王的。當年漂母給了他一碗飯,他發達後,把漂母養了起來。讓他承受胯下之辱的潑皮無奈,韓信發達後,也沒有殺他,還讓他去軍營幹事。從這些都可以看出,韓信是個知恩圖報之人,甚至以德報怨。蕭何是他的伯樂,沒有蕭何,韓信也做不了大將軍。韓信可能反劉邦,但他不會反蕭何。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韓信是一個猛將良臣,但他沒有帝王之相。有婦人之仁,惻隱之心是成不了帝王的。

  • 12 # 子曰不懂

    韓信不是不想反,而是不能反!韓信帶兵是厲害,也有兵權,可是他的兵權是劉邦賦予的,如果真反了,他手底下的將士不少都是劉邦的心腹,顯然不會聽從韓信的調遣。有人說韓信重情義,感念劉邦的好,不忍心反,當然韓信是一個有情義的人,可是這份情誼也是有限度的!韓信跟隨項羽不被重用,於是投靠了劉邦,又不被重用,於是又逃跑,被蕭何追回!顯然韓信也是講實際的人,佔領齊地後,韓信還向劉邦要齊王這個位置!劉邦雖然內心生氣,表面還是封韓信為齊王!韓信於是就領兵和劉邦合圍攻打項羽!可見韓信對於利益是計較的清晰的,項羽也曾派人勸韓信造反,來個三足鼎立,韓信沒有反,只能說聰明的韓信心裡盤算過,造反不具備足夠的條件,真反了,恐怕成功的機會不大!真要是成功率高,想必韓信也不會錯失良機!

  • 13 # 鳶飛九天2018

    與韓信才華橫溢的軍事才能相比,他的政治智慧,簡直連普通人都不如。劉邦曾問及韓信,自己能指揮多少兵,韓信很老實的回答:“最多10萬”,而劉邦問韓信自己能帶多少兵時,韓信卻回答:“多多益善”。雖然這是實話,也是事實,但面對自己的老大也是皇帝,居然如此回答,也只能說韓信政治智慧低的可怕。

    因此,雖然韓信擁有超高的軍事才能,能夠在戰場上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但起兵造反,乃至於經營勢力建立國家,絕不僅僅只需要軍事才華,還需要統籌能力、政治平衡等等一系列政治智慧。而這樣的政治智慧,恰恰是韓信所缺失的。沒有足夠的人才跟隨,單憑軍事能力,遠遠不夠。

    猶如同像戰神一般的西楚霸王項羽,項羽起兵以來幾乎沒有經過敗仗。更是在鉅鹿之戰,破釜沉舟,一舉擊敗秦兵圍剿的主力。擁有如此輝煌戰績的項羽為什麼卻敗給了軍事才華遠不如他的劉邦呢。顯然,在政治智慧方面,劉邦完勝項羽。

    假設韓信真的舉兵,剛開始,憑藉自己高超的軍事才能,能夠不斷擊敗劉邦的圍剿大軍,但沒有經營才能和足夠人才的韓信,部隊必然越打越少,後勤越來越差,最終只能被劉邦剿滅。

    因此,哪怕韓信真的背叛劉邦,他依然沒有三足鼎立的能力。

  • 14 # 四十五度歷史

    韓信是一個將軍不是一個政治家。

    韓現在投奔劉邦之前,已經是一個赫赫有名的將軍,創造了一系列輝煌的戰績使得他的威名遠傳楚漢地區。而這個時候劉邦和項羽的正面戰場上劉邦一直處於節節敗退的狀態,這種狀況很不順利。他開始反省自己的軍事執政能力是否有問題,這個時候韓信的威名大聖劉邦不得不注意到這個絕世天才。劉邦被項羽圍困在滎陽十七韓信剛剛攻打完趙國,兩軍隔河相望。劉邦這個人一項陰謀詭計多端他在深夜喬裝打扮偷渡黃河偷走了韓信的帥印,調走了他最精銳的部隊,來給自己的困局解圍。

    韓信在軍事領域不得不說是一個絕世天才所有的兵法奧秘他都運用的爐火純青,而在政治領域完全是一個技術性的白痴。武將的思路都是直線球,完全沒有政治敏感性不知道劉邦的心理究竟是信任還是猜忌他。因此在做事時期也沒有分寸不知道自己對於劉邦來說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存在,後來劉邦在韓信的鼎力相助之下得到了楚漢相爭的勝利。當時漢朝開國定都咸陽,建立大漢王朝的初期劉邦最擔心的還是韓信手中的兵權。

    劉邦利用政治手腕剝奪韓信的兵權,削封為楚王。這麼明顯的暗示之下韓信又不是傻子當然知道自己被劉邦所忌憚,飛鳥死良弓藏的道理從古至今屢試不爽最後落到了韓信的頭上。在此之前他一直相信劉邦的為人,深信他不會加害於自己,所以當時韓信沒有舉兵造反形成三足鼎立之勢而是竭盡全力幫助劉邦奪得天下,而這件事之後,韓信決定和陳豨聯合反漢,大勢一定劉邦已經掌握了天下的政治和財政權利,事情不可避免的敗露了,至今為止韓信在收到蕭何的信件之後,不抓緊時間逃脫,還願意赴約進京,性情中人不適合政治場上的規矩。

  • 15 # 故宮觀音

    韓信對自己造反有個進度表。幾乎人盡皆知。但實際他是一個文官出生。工作起來可能有名無利。武官從骨子裡看不上的。但打仗是玩命的事。沒腦子死得快。

    文官看不上他。武官心裡也看不上他。有功勞沒人緣之人。自己還盤算做大夢。最後莫名其妙的被拿下了。

  • 16 # 二二相偶

    韓信最輝煌是被劉邦封為齊王的時候。在那段時間他滅趙平齊,戰功赫赫,名揚天下,還裂土封王,真可謂人生得意。各方勢力都在拉攏,無論是項羽還是自己身邊的謀士都曾勸他從漢王陣營獨立出來,三分天下。但是即便擁有那麼好的形勢,韓信始終還是堅持效忠劉邦,最終還幫助劉邦消滅項羽,統一天下。對比他在漢朝建立之後越混越不如意,最後更是身死族滅的淒涼下場,很多人不禁感嘆,為什麼韓信在最得勢的時候沒有選擇背叛劉邦?

    其實韓信當時並不是沒有猶豫過,特別是他的謀士說他功高震主的時候,他的心也動過。只是潛藏在心中的報恩情結讓他始終無法下這個決斷。源於他的出身和入世時候所遭遇的種種,他最終還是選擇了忠心,忠於那個給他機會走上歷史舞臺的人!

    韓信出身並不好,家裡面很窮。因為他胸有大志,所以即便到飯都吃不起的時候也沒有想過放棄手中的長劍。所以他的行為又為當時的鄰居不解,受盡他人嘲笑,還因此遭遇了胯下之辱。他先後效力於項羽叔侄,本來想發光發熱的,但即便自己很努力的表現,也只是項羽營中的一個小角色。項羽對他言不聽,計不從,滿肚子的才華無處安放,這也是他另投他人的原因。韓信投奔劉邦之初也只是個小吏,甚至差點被處死。這麼一個才華橫溢的人被壓抑這麼久,遭遇了這麼多的不順之後,如果有人突然對他好,真的就會如久旱甘霖,必定掏心掏肺的報答這個對他好的人。

    韓信得勢的時候還忠於劉邦,就在於他想報恩。同時,他相信那個為他築臺拜將,為他加官進爵,一展生平抱負的人在得到天下以後也不會辜負自己。韓信的結局有些悲慘,也算是兔死狗烹。但說到底這也是歷史上很多武將的通病,有統兵大才卻在某方面很幼稚!

  • 17 # 濟世論事

    感謝邀請。韓信之所以沒在得勢的時候背叛劉邦,是因為他心裡很清楚,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都是劉邦所給予的。所以自己如果背叛劉邦難免會落得一個忘恩負義的罵名,而之後他有意背叛劉邦是因為他感覺劉邦要把曾經給他的一切收回去。而這無疑是他所無法接受的,所以選擇鋌而走險。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 18 # 衣賜履讀通鑑

    韓信有多次反叛的機會,都沒有反叛,許多人理解為韓信忠厚,不忍背叛劉邦。其實也未盡然。劉邦和韓信感情深厚,這一點沒啥說的。漢初,人們更喜歡周的封建制,而不是暴秦的郡縣制,劉項推翻秦朝之後,立即回覆了周的封建,大批封王。這樣,劉項爭霸期間,不光是韓信,包括張耳、英布、彭越、吳芮、臧荼這些人,從內心裡認為漢會是另外一個周,他們都能當他們的太平王爺,因此,韓信很大程度上是基於這種思想,才沒有與劉邦決裂。然而,周之封建,已是昨日黃花,君主中央集權,呼之欲出,不僅韓信等人起先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末路,其實,劉邦本人,也應該是在行使權力的過程中,慢慢發現,異姓王不除不行。比如,打陳豨時,韓信稱病不去,彭越稱病不去,如果你是劉邦,你作何感想?而臧荼是第一個反叛的異姓王,《史記》上沒說原因,但很可能是臧荼敏銳地察覺到,想當個周時的諸侯王,恐怕門兒也沒有,乾脆反了算了。

    難道韓信沒救嗎?其實也不是一點辦法都沒有。他想活,可以向長沙王吳芮學習,但,性格決定命運,他又學不來。吳芮也是嘗過人血的獅子,為什麼卻善終,王爵傳五世?因為人家自己拔了尖牙,自己鉸了利爪,而沒了爪牙的獅子,當然可以頤養天年。

    韓信是當過王的人,他嘗過面南背北、唯我獨尊的滋味,因此,他恥於和周勃、灌嬰、樊噲之輩為伍,而這哥兒幾個可都是侯啊!劉邦怕韓信,所以把他貶為淮陰侯,其本質是削了他手裡的兵權,相當於拔掉了獅子的牙。但是,不行,韓信當過王,實在對王的權力難以割捨,對王的感覺十分思念,現在,牙被劉邦拔掉了,韓信就以陳豨為牙,聯手謀反。

  • 19 # 起起落落快樂

    是因為他是個感恩的人,他沒有政治野心,只是熱忠於兵事,他和項羽是一樣的人,不同的是項羽是勇,而韓信是謀。只要有兵帶就可以,這個是誰給的,是劉邦,要知道韓信當大將時是一個無名小卒的,劉邦能大膽啟用可見這對韓信是多大的恩。要知道一個沒有名氣的人,就憑几本兵書和口上的韜略,這就讓人敢用你這是很大膽的,但是對本人來說這是個天大的恩,沒有他劉邦大膽啟用,能有韓信無名小卒一展才華的機會嗎?所以他不會背叛他。

  • 20 # 靜夜思160519196

    韓信並沒有真正得勢過,他沒有足夠的時間來發展自己的勢力,老流氓也不給他一點機會。項羽一死,老流氓馬上就跑到他的大營,收了他的兵權。並把他踢出齊國,讓他去楚地為王。事實證明老流氓做的很對,在惠帝(呂后)時期,齊國是最強的諸侯國,後來文帝把齊國一分為五,七國之亂的時候,齊地一個臨淄國就頂住了其他四個諸侯國的圍攻,拖住了造反國一大半的軍力。可見齊國的彪悍。韓信到了楚地,招兵買馬,編練新軍,老流氓知道後馬上就趕去,又奪了他的兵權,把他貶成淮陰侯,這下韓信徹底沒戲唱了。韓信輸就輸在做事都擺在明面上,不知道裝孫子,暗地裡發展勢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假如孫殿英掘陵不是清陵而是明陵,還會安然無事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