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老白宏觀視角
-
22 # 閒散的小愚民
1.市場變化多端,不要執著抄底登頂,掐頭去尾才能穩步獲利。
2.任何時候都不要梭哈,沒有人能百分之百預測未來走勢,都是機率之說。即便長期趨勢已定,但短期趨勢還是有很大變動,突發事件太多,多方博弈總是存在,你梭哈它就跌,就問你難受不。另外,底部的機會比較難得,但底部附近的機會還是比較多的,我們不用那麼著急一次性買入,分批買也不會錯失好時機。
3.控制倉位很重要,不要動不動就滿倉,最好時刻保持餘糧,這樣才能有恃無恐,跌了就就加倉,漲多了就賣掉。否則滿倉後,還想加倉就要槓桿了,這個風險就比較大呢。
-
23 # 渣客財經
是錯就要認,但是你不否定巴菲特的投資理念過時了或者巴菲特不行了。巴菲特的選股標準和投資理念我是很認同的。巴菲特的投資理念理解的人不少,但是有能力做到的太少。
-
24 # 郭施亮
巴菲特割肉航空股,與價值投資的理念有所違背。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近期巴菲特買入航空股的股數並不多,佔比總資金規模非常低,不應該過度解讀。此外,對達美航空的持股成本,或許低於市場的預期,作為資產配置的老手,巴菲特也會盡可能控制好風險,減少不必要的資產損失風險。不過,從近期巴菲特的高吸低拋行為分析,巴菲特的及時止損行為,或許有重新評估疫情對航空業衝擊影響的跡象,或對經濟發展前景有著不一樣的見解。但是,作為價值投資大師,巴菲特整體的投資思路還是非常值得借鑑的,但面對變幻莫測的股票市場,即使是股神、投資大師,也難免出現失手的表現。
-
25 # 麥爺財經
1.巴菲特只拋售18%的達美航空和4%的西南航空。
2、拋售之後分別佔達美航空和西南航空的9.1%和9.8%。而低於10%的股東不需要參加下週與美國聯邦政府的談判,和之後的減持不需要公告。
3.航空板塊佔伯克希爾投資額還是很小。
巴菲特的投資策略,是熊市的時候大比例配置股票。但牛市上漲階段,可能配置股票比例就少了,而是配置的債券和現金逐漸增多。
這種特性很適合美股。
投資美股的方式
美股牛長熊短,熊市來的短且急促,牛市每年漲的不多但很持久。
遇到熊市大跌之後加倉,下一輪牛市享受市場上漲。
同時牛市不追漲,把資金省下來準備下一次熊市加倉。
這是很適合美股特徵的一種投資方式。
當然了,這種方式在牛市瘋狂階段,就會遭到批評。
道理很簡單。
牛市股票漲的多,配置了大量現金和債券,就會跑輸大盤。
例如2000年網際網路泡沫的時候,巴菲特就大幅跑輸當時的納斯達克指數。
不是跑輸一點點,而是大幅跑輸。
當時還有基金經理公開吐槽,說巴菲特是投資者的恥辱。
結果後來,網際網路泡沫破裂,納斯達克指數從八九十倍市盈率下跌,跌去了80%。
巴菲特開開心心的抄底。
巴菲特投資風格
到了2019年也是如此。
巴菲特其實最近5年是跑輸了標普500指數不少的,原因就是因為持有現金和債券。
到2019年的時候,巴菲特的現金和債券比例達到歷史很高的水平,大約持有兩千多億的股票,一千多億的現金和債券。
單看股票部分的收益,巴菲特投資的股票,是跑贏了標普500的。
巴菲特持有的股票,平均市盈率比標普500要低,但平均ROE更高。
這部分的收益並不比標普500差。
不過,再加上一千多億的現金和債券,巴菲特實際倉位只有7成左右,那就會跑輸標普500了。
畢竟牛市階段,現金和債券沒有股票漲的快。
所以去年,有持有巴菲特公司股票的股東,跟巴菲特吐槽說,不建議持有這麼多的現金和債券,應該主動出擊,或者分紅給股東讓股東去投資。
巴菲特基本是一笑了之。
這種不受市場情緒影響的能力,非常難得。
有很多基金經理,因為短期業績低迷,而大受打擊,導致投資風格飄移不定。
比如說我們之前介紹過的老虎基金:《一流的執行力,才是投資裡最難的事》
短期投資收益不理想,這是很容易遇到的。如果因此受到了市場情緒的干擾,那反而可能會被反覆打臉。最後錯上加錯。
還不如一開始,就堅持自己的投資理念。
客戶的投資行為
這裡不得不說巴菲特一個很有遠見的地方。
早期,巴菲特是用類似私募基金的方式,獲取資金來投資。
但這種方式有一個缺點:客戶會影響到巴菲特的投資。
舉個例子。
比如說一個基金有1億的規模。
到了牛市市場表現好,此時就會有大量的人想要申購基金,但這段時間沒有太好的買入機會。
如果強行買入,容易買在牛市高位,後面反而虧損;
如果不買入,這些資金,放在基金淨值中,又會拖累收益,跑輸大盤,遭到投資者批評。
到了熊市市場表現差,這時有很好的投資機會,但客戶卻又會贖回基金,基金經理反而缺少資金用來投資。
這也正是基金領域裡經常說的:基金好賣不好做,好做不好賣。
客戶的投資行為,會影響基金經理的表現。
很多基金經理,發基金之前,自己的投資業績很出色。但發了基金之後,表現就一落千丈,有一部分原因也在於此。
自己的錢自己說了算,客戶的錢可不一定。
巴菲特的高明之處
巴菲特做私募基金的時候,就遇到了類似的問題。
但後來巴菲特想了一個很好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那就是:自己成立一家公司。
公司可以融資,獲得資金後,再用來投資。
如果看好巴菲特,可以買巴菲特的股票;
如果不看好巴菲特,賣出股票就好。
巴菲特用自己公司的錢做投資,那麼客戶賣出股票,並不影響巴菲特的投資決策。
客戶再怎麼抱怨,巴菲特公司裡的錢,客戶是拿不走的。
所以即便巴菲特跑輸了大盤,手裡的現金和債券也不會被客戶贖回。
而如果是一個公募基金,像巴菲特這樣跑輸了大盤,可能會被投資者大量贖回,那麼基金經理手中的現金就被贖回走了。
後面即便遇到美股大跌,也沒錢加倉了。
從這個角度來看,巴菲特可以說是非常有先見之明。
保證自己在熊市有充足的現金流加倉,這是度過每一次熊市的關鍵。
總結
作為普通投資者,沒有像巴菲特那麼多的資金,怎麼辦呢?
也不用著急。
我們有另一個秘密武器,那就是:我們自己作為人力資產的現金流。
不管股市怎麼漲漲跌跌,我們的工資收入是不會在短期裡變化太多的。
股市下跌後,同樣的資產變得更加便宜,我們手裡的錢也就可以買到更多的份額。
這跟巴菲特手裡的現金和債券,有異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