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法律有道
-
2 # 影視讓你開啟眼界
在這件事裡,諸葛亮神機妙算,施展有度,運籌帷幄,深明大義,深謀遠慮,寬宏大量,實事求是,體恤下屬。
諸葛這樣做是因為他準備東征魏國,必須使後方穩定,有一個安穩的政治環境,軍事環境,所以必須使南方當地土著首領心服口服,心甘情願地歸順蜀國,以免他們陽奉陰違,使大後方不穩。他這樣地禮待孟獲,就是要使他感動心服,以禮服人,使他能夠帶領他們當地人真正地歸順蜀國。
-
3 # 關注岐哥不迷路
因為諸葛亮需要一個管理南方蠻夷的傀儡,而孟獲當時的地位和威望能夠勝任這個位置,所以諸葛亮只能採取收服的辦法,只是七次以後孟獲就投降了,如果孟獲還不投降的話,諸葛亮會繼續擒放下去的
-
4 # 向陽2636
征服他的土地,不如征服他的人心,諸葛亮南征的目的在於教化人心,南中地區,沒有一個土著族首領來領導和管理是很難凝聚人心的,佔領土地不足已讓孟獲心服口服,攻心為上,打的孟獲心服口服,南中地區才會安定,真心歸順於蜀漢朝廷,南中地區的穩定,諸葛亮才能順利北伐。
-
5 # 帥墩墩很實在
諸葛亮七擒孟獲孟獲不是戰爭問題。而是對一個民族政策的宣傳。
透過七擒展示自己的能力,透過七放,一方面展現自己的大度,胸懷,領袖氣質,更重要的時磨礪孟獲身上的野性。
當時南中地區什麼朱褒,雍闓,高定幾個人不服蜀漢的統治,要單幹,不聽你諸葛亮那一套了!其實他們心裡明知道幹不過蜀漢,就到處找幫手,不止是酒能壯膽,人多了更能壯膽。
就找到了當地最大的酋長孟獲,一看名字就知道肯定是孔武有力,野蠻成性,一身疙瘩肉。一嘴的絡腮鬍子。
孟獲孟獲,每次出去打獵捕獲的獵物最多,能力最強威望也就越高。他不做酋長誰做酋長!
那幾個反叛的人堅持沒多久就被打敗了。而為什麼偏偏對孟獲要七擒六放呢。就是諸葛亮太需要一個穩定的地方了,而孟獲在當地錯綜複雜的少數民族勢力中又很有影響力。當時如果把他殺了,肯定會引起別的亂子。
即使當時恐懼於武力不好怎麼。等大軍撤了就不好說了,那為什麼不趁這個機會收服他的人民麼,要完成對一個地區的絕對統治,武力只是開頭,更重要的是怎麼收服人心。
-
6 # 狼圖山
打垮人很容易,降服人心不容易。
得人心者得天下,七擒孟獲就是為了降服孟獲的心。得人才,得土地,得民心,邊疆安定,國泰民安。
-
7 # 安徽小武在河南
七擒孟獲,其實就是南中平定戰,孟獲是彝族的首領在三國時期也稱蠻夷,諸葛亮聽取馬謖的建議,對孟獲採用心理感化,雖然七次有種玩弄意味,最種還是感化了孟獲。這種,毅力,耐心,對於今天人們的意義,更值得我們學習,對於掌控形形色色的人,要有適合的方法,七擒孟獲的方法也許就是其中一個!
-
8 # 走南闖北愛人生
七擒肯定是虛構,有三擒就不錯了!徵南是肯定的。而諸葛亮採取的肯定是軟硬二手,就象現在的美國一樣,有胡蘿蔔和大棒,順者給點胡蘿蔔;逆者亡就消滅。所謂“七擒”就是展示自己強大的政治軍事文化力量,讓孟獲之流想反而不敢反!
-
9 # 小灰LX
平定南方少數民族的叛亂,使孟獲心服口服。攻城為下攻心為上。
完成三國鼎立的局面,東吳孫權佔地利,北魏曹操佔天時,而蜀國需要靠人和,所以平定西川,完成鼎足局面,然而蜀國的都城在益州,諸葛亮抓住孟獲,需要他來守住南蠻,以固定局面,然而要使孟獲完全歸附蜀國,光光靠武力不行,需要他心服,所以要七擒孟獲。
-
10 # 滄海一粟7528
北伐中原恢復河山,是劉備集團的既定方針,也是諸葛亮和劉備在隆中對中商量好的。魏強蜀弱,諸葛亮要北伐,必須盡全力。如果北伐期間西南後方不穩,隨時可能讓北伐事業功敗垂成。
所以諸葛亮在北伐前先南征收復少數民族政權,這個過程中最為出名的就是七擒孟獲。為什麼要七擒七放呢?這在於諸葛亮的政治考量,如果一戰而定,把孟獲關了或殺了。必將引起少數民族的仇恨,那後方將只能獲得暫時的穩定。
諸葛亮七擒七縱目的一方面在於想感化他們,另一方面還有要把他們打服的成分,讓他們不敢再有非分之想。
簡單一句話就是要北伐就要徹底收復後方少數民族政權,防止他們搗亂。
-
11 # 天香引
諸葛亮七擒孟獲著眼長遠,並不計較一時的得失,正是這一種平常態度最終換來了蜀國南方的長治久安。
諸葛亮率軍平定叛亂,首戰便擒住了少數民族的首領孟獲。但孟獲說勝敗乃兵家常事。孔明為了南方的長久安定,採取攻心為上的策略,於是放了他。
孔明故意散佈謠言說孟獲將叛亂的罪名全推到他的副將身上,副將聽後將孟獲請到自己帳內,然後綁送孔明。孔明用計擒獲了孟獲,孟獲不服又放了他。
孟獲的弟弟孟優帶人來到漢營詐降,被孔明一眼識破,賞了大量的美酒,結果孟優計程車兵都喝得酩酊大醉。孟獲按計劃前來劫營時,再次被擒獲。孟獲還是不服,孔明第三次放了他。
孟獲有探報說孔明獨自在陣前察看地形,立即帶了人趕去捉拿諸葛亮,誰知又中了圈套。孔明第四次放了他。
孟獲帶兵回到營中,洞主楊峰因為孔明對他有恩,就與夫人一起將孟獲灌醉後押到漢營。孔明第五次放了他。
孟獲回去後投奔了木鹿大王。木鹿大王的營很偏僻,孔明帶兵前往,打了敗仗。後來,孔明造了大於真獸幾倍的假獸,木鹿的人馬見了假獸不戰自退。孔明第六次放了他。
孟獲被釋後轉而投奔了擁有一支英勇善戰藤甲兵的烏戈國。孔明用火攻將烏戈國兵士燒死。孟獲第七次被擒。
孔明七擒七縱孟獲,正是著眼於長遠,並不看重一時的得與失,而是順其自然,直到孟獲最終自己心服口服地歸降。這種舉動表面看起來令人不解,似乎白費了許多工夫,但實際上,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蜀國南方的長遠安定,如若沒有這七擒七縱,以孟獲反覆無常的性格來看,再次動亂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孔明七次放走孟獲表面上看是費了很多的周折,而實際上卻是一勞永逸,再也不用分心應付南方的少數民族了。
-
12 # 使用者長華
這是諸葛亮的懷柔政策,對蠻荒之地的未開化民族,不採取打壓的野蠻手段,而是採取七擒七縱的策略,讓孟獲心服口服。對邊境安寧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
13 # 託土屯山
孟獲有溝通各部族的大智慧,有極高的地方統帥能力,征服了孟獲,彝部得安定,七次抓孟獲是是貫砌"攻心為上"的用兵方略,為北伐鍛鍊了部隊,穩定了後方一舉兩得,這是主要想法。
-
14 # 使用者李森
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在《三國演義》第八十七回至第九十回有詳細描述。諸葛亮要北伐中原匡復漢室僅有巴蜀之地是不夠的,還需要穩定的後方。川南廣大地域少數民族部落不服管轄,經常犯上作亂,後方的不安定是諸葛亮北伐戰略的心頭大患。
諸葛亮成功對少數民族部落首領孟獲七擒七縱,絕非兒戲。體現了諸葛亮爭取少數民族的高超策略。對孟獲的擒與放,思想上做了充分的準備。
擒了孟獲又放走,大家並不理解:“孟獲乃南蠻渠魁,今幸被擒,南方便定,丞相何故放之?”孔明笑曰:“吾擒此人,如囊中取物耳。直須降伏其心,自然平矣。”三擒孟獲而又放,諸葛亮又對大家說:“吾三番擒之而不殺,誠欲服其心,不欲滅其類也。”
諸葛亮並未採用殺一警百的恐嚇策略,而採用了擒而故縱的懷柔政策,透過對孟獲的七擒七縱,孟獲的降服也帶動了南方各部落的歸順,蠻方皆感孔明恩德,皆呼之為“慈父”,誓不再反,從此南方平定。
-
15 # 晉唐風骨
諸葛亮七擒孟獲,發生在公元225年,這一年魏文帝曹丕親自率軍攻打東吳,結果大敗而歸。諸葛亮知道魏國新敗,暫時沒有力量來攻擊蜀國,就決定親自帶領軍隊,平定發生在南中的叛亂。
大軍出發時,參軍馬謖前來送行,諸葛亮向他請教對敵的策略。馬謖獻計說:“南中地勢險要,人口複雜,光靠武力征伐,很難平定,即使今天壓下去了,明天又會反叛。您以後要想出師北伐,就要先解除這個後顧之憂。我認為攻心是上策,攻城是下策;兵戰不如心戰,最好的方法是讓他們心服口服。”諸葛亮很讚賞馬謖的策略,說:“你和我想到一塊去了,我就是要這麼辦。”
蜀國軍隊很順利地攻下了益州、牂牁、越雟,殺了叛軍首領雍闓、高定、朱褒。沒過多久,南方部族首領孟獲招降了雍闓的敗兵,打著保衛家鄉的旗號,集合起來反抗蜀軍。
孟獲身材高大,為人慷慨仗義,英勇好戰,在南方各部族中有很高的聲望。諸葛亮認為要平定孟獲,應該以收服人心為主,光靠武力征服不行,把他爭取過來,才能使南方長治久安。
諸葛亮利用孟獲有勇無謀的缺點,連續七次生擒孟獲,每一次擒住孟獲,諸葛亮都熱情款待他,並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向他講述國家統一百姓才能安定生活的道理,然後大方的把他放了。孟獲每被擒住一次,對諸葛亮的為人就瞭解一層,直到第七次,孟獲深受感動,他留著眼淚說:“諸葛丞相真是仁至義盡,我決不再反對他了。”他手下的各部族首領也一起表示以後再也不反叛了!
諸葛亮很高興,他對孟獲說:“你們能歸順朝廷,平息戰亂,是國家的福氣,是老百姓的造化。”諸葛亮任命孟獲繼續做南王,管理南方各部族。有大臣反對諸葛亮的做法,認為不留下軍隊鎮守,恐怕這些人還要反叛。諸葛亮對大臣們說:“留下軍隊反而會讓各部族起疑心。我們只制定個大體的制度,讓他們自己管理自己,各族百姓才能和平相處。我們一不用派官員、軍隊,二省下了物資糧草,何樂而不為呢!”
諸葛亮用攻心為上的策略,七擒孟獲,基本達成了平定南方,為北伐解除後顧之憂的戰略部署。從此以後,南方各部族開始了大規模的農業發展,生活平穩安定下來。
-
16 # BJJY丶布傑剪影
七擒孟獲的意義在於收穫南中士人之心,不用糾結七擒是否屬實
漢晉春秋:既得,使觀於營陳之間,問曰:"此軍何如?"獲對曰:"曏者不知虛實,故敗。今蒙賜觀看營陳,若祇如此,即定易勝耳。"亮笑,縱使更戰,七縱七禽,而亮猶遣獲。獲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復反矣。"遂至滇池。
華陽國志南中志:夏五月,亮渡瀘,進徵益州。生虜孟獲,置軍中,問曰:“我軍如何?”獲對曰:“恨不相知,公易勝耳......凡七虜七赦。獲等心服,夷漢亦思反善。亮復問獲,獲對曰:“明公,天威也,邊民長不為惡矣。
襄陽記曰:謖對曰:南中恃其險遠,不服久矣,雖今日破之,明日復反耳......夫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願公服其心而已。"亮納其策,赦孟獲以服南方。故終亮之世,南方不敢復反。
英雄記曰:張羨,南陽人。先作零陵、桂陽長,甚得江、湘間心,然性屈強不順。表薄其為人,不甚禮也。羨由是懷恨,遂叛表焉。
夏五月,諸葛亮渡過瀘水,進軍益州郡(建寧),替“敗於南中”的李恢解圍,並活捉孟獲。“七擒孟獲”就是發生在此時,但“七擒孟獲”並非羅貫中或其它小說杜撰,而是在《漢晉春秋》和華陽國志均有記載。
說實話,糾結七擒的數字是否屬實,沒有意義,畢竟後來孟獲在蜀漢成為御史中丞,這種七擒的事情存在附會的可能,也有可能是孟獲在蜀漢官僚之間宣揚自己的美談。
個人覺得諸葛亮既然讓孟獲參觀軍營,然後雙方正面小規模交戰7次,這事情也不算離譜。
南中“險遠”,地處雲貴高原,和巴蜀又是兩個地理關係,“七擒孟獲”這一事件的真正意義,在於蜀漢收穫南中士人之心,南中士人之心有了,就不會有意挑唆夷人造反,後續孟獲為官等事情,都意味著諸葛亮與南中士人等,分享南中的政治權益。我們不妨來看看諸葛亮當時在七擒孟獲的時候,這個地方話說叫南地方,那麼這個南地到底到底是現在的什麼地方呢?在南中挑起叛亂的人並非孟獲一人。第一個在南中造反的人是益州郡的漢族豪強雍闓。所謂益州郡,並非是在四川,而是在雲南。益州郡所在的地方原為“南蠻”古王國滇國的領地。漢武帝派唐蒙平定西南夷,設立益州郡,治所在滇池縣。東漢時期,益州郡的治所在今天雲南省昆明市晉寧縣的晉城鎮。到了蜀漢時期,郡治則到了平夷縣。
雍闓在劉備夷陵戰敗,病逝白帝城之後,趁著蜀漢新主登基,國勢衰頹之際,策動了牂柯郡太守朱褒、越嶲郡叟王高定以及益州郡少數民族頭領孟獲等一起叛亂。他們殺死了益州郡太守王昂,又把接任的太守張裔抓起來送往東吳,越嶲郡則殺死了郡將焦璜,而牂柯郡則殺掉從事常頎,一起反對蜀漢政權。公元225年春3月,蜀漢丞相諸葛亮親率大軍從成都出發前往南中平叛。大軍先由水路進發,從成都到達僰道,即今天四川省宜賓市。諸葛亮以僰道為大本營,兵分三路發往叛亂地區。以馬忠為首的東路軍進攻牂牁郡朱褒部。以李恢為首的中路軍則進攻益州郡孟獲部。諸葛亮、楊儀率領西路軍,主要進攻盤踞在今天四川西部涼山州一帶的高定主力,在消滅高定之後,隨即南下益州郡進攻孟獲,並在今天雲南省曲靖市境內生擒了孟獲。從四川涼山到雲南曲靖,需要渡過瀘水,也就是現在的金沙江。這就是諸葛亮《出師表》中所謂的“五月渡瀘”。
可以看到,諸葛亮平南的戰爭規模並不大。3月從成都出發,5月便已經打敗了叛軍中最有實力的高定,而且此時叛軍內部出現的內訌也幫了諸葛亮的大忙。挑起叛亂的漢族豪強雍闓被高定部將所殺,因此雍闓這一路的平定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到這一年的秋9月,蜀漢三路大軍會師於滇池,整個南中叛亂被徹底平息,諸葛亮也就班師回朝了。也就是說,諸葛亮南征到達的最南端就是今天雲南省昆明市的晉寧縣。而到了小說《三國演義》裡,在羅貫中的生花妙筆之下,這場戰爭主要成為了諸葛亮與孟獲的對抗,圍繞著七擒七縱的故事,戰線一路向南拉開,最後竟然到了烏戈國境內,也才有了戰象、獸兵、藤甲兵這樣的特殊兵種。
諸葛亮明明在雲南北部連昆明都只是最後的終點站,卻又在七百里開外的盤蛇谷火燒藤甲軍大敗兀突骨,成為結束南征的關鍵一戰,成就七擒七縱的美談。不得不說,在故事的精彩面前,方位是完全可以忽略不計了。
-
17 # 王志毅
為什麼要七擒孟獲,那是諸葛亮出於政治考慮,也是諸葛亮的少數民族政策之一,如果一戰而定,把孟獲關了或殺了。必將引起少數民族的仇恨,那後方將只能獲得暫時的穩定。
諸葛亮七擒七縱目的一方面在於想感化他們,另一方面還有要把他們打服的成分,讓他們不敢再有非分之想。
簡單一句話就是要北伐就要徹底收復後方少數民族政權,使他們口服心服,接穩定後方,以利北征發魏。
-
18 # 明天也會屬於過去
大家都知道中國有句俗話不戰而屈人之兵,意思是兵不血刃就可以達到目的!而且效果是最好的,只有讓他從心裡服從了你才是最高境界,何況多一個朋友要比多一個敵人要強太多,出於戰略目的這樣做是最好的,打個比方日本侵略中國戰術那是沒的說但要說戰略他差的太遠,侵略一個國家容易但你要想真正讓他臣服你那就很難了,不可置否諸葛亮無疑是戰略家
-
19 # 御前帶刀侍衛
平定南方少數民族的叛亂,使孟獲心服口服。攻城為下攻心為上。
完成三國鼎立的局面,東吳孫權佔地利,北魏曹操佔天時,而蜀國需要靠人和,所以平定西川,完成鼎足局面,然而蜀國的都城在益州,諸葛亮抓住孟獲,需要他來守住南蠻,以固定局面,然而要使孟獲完全歸附蜀國,光光靠武力不行,需要他心服,所以要七擒孟獲。
七擒孟獲是三國時,諸葛亮出兵南方,將當地酋長孟獲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輸,不再為敵。比喻運用策略,使對方心服。《三國志》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中有提到,《三國演義》進行了大幅度的改編和虛構創造。
諸葛亮平定南中叛亂過程中對南中豪強首領孟獲採取的攻心戰策略,目的是徹底地消除南中少數民族的反叛心理。東漢以來,南中屬於益州轄區之內,分置益州郡(即建寧郡)、牂柯郡、朱提郡與永昌郡四個行政區。
-
20 # 9552885125178
七擒孟獲就是馬謖的主意,馬謖就是要讓南方心悅誠服,諸葛亮覺得太好了,接受了馬謖的計策。孟獲的南方,當時都感激馬謖,可是馬謖被處死,南方心寒,後來劉禪想要到南方立足 遭到拒絕,蜀國滅亡。如果馬謖活著,南方會接受劉禪,也有退路,不會亡國。諸葛亮殺馬謖是不給劉禪留退路呀!
回覆列表
七擒孟獲,又稱南中平定戰,是建興三年蜀漢丞相諸葛亮對南中發動平定南中的戰爭。當時朱褒、雍闓、高定等人叛變,南中豪強孟獲亦有參與,最後諸葛亮親率大軍南下,平定南中。
諸葛亮將當地酋長孟獲捉住七次,放了七次,第七次在孟獲城將孟獲擒拿,並使他真正服輸,不再為敵。比喻運用策略,使對方心服。《三國志》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中有提到,《三國演義》進行了大幅度的改編和虛構創造。
諸葛亮平定南中叛亂過程中對南中豪強首領孟獲採取的攻心戰策略,目的是徹底地消除南中少數民族的反叛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