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任馳贏天下

    武松是個嫉惡如仇有仇必報的人,他怎麼可能不報仇,怒殺西門慶,醉打蔣門神,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那一段經歷不表現出武松是個鐵骨錚錚的漢子,替兄弟朋友兩肋插刀絕不含糊。應該說武松報仇才是一種豁達,敢於猛虎搏鬥的猛漢豈能有仇必報。對不對,武松是個血性男兒,儘管死在他手裡的人命多達幾十條,男男女女都有,可是這也不能代表武松就是個濫殺無辜的主。

    凡事都是有因有果的,武松作為梁山上的好漢形象,豈能亂殺無辜。武松的每一次殺戮都是被逼無奈所制,長兄被害,武松義不容辭要替兄復仇。所以親手斬殺了嫂子潘金蓮,後又鬥殺了姦夫惡棍西門慶,殺人償命惹下人命官司的武松投案自首後被從軍發配,途中被奸臣所害險些喪命。武松是個知恩圖報的人,為了幫好兄弟施恩要回快活林酒店,武松醉打了地痞惡霸蔣門神。蔣門神為了報復武松,與官府勾結設下計謀想制武松與死地,好漢武二郎哪能吃這虧,沾火就在著的性格,加上一身的好功夫,豈能是幾個小嘍囉所能對付得了的。

    因此武松三下五除二就擺脫了險境,逃出了虎口,可是殺紅眼睛的武二郎,怎麼可能放過這些奸臣賊子,於是武松血濺了鴛鴦樓,一個人殺了十幾條人命,最後走投無路才落草為寇去了二龍山。後來又隨魯智深等人一起加入了水泊梁山大寨。

    武松為人坦蕩,遇事敢作敢當,而且殺人後還要留名,這就是武松,“行者”武松的作風。

    因此,我們說以武松的為人和性格根本不純在有仇不報的事,對於武松來說報仇確實是一種快意恩仇的事,可是話又說回來,誰有好日子不過天天想著殺人玩啊!武松也不想這樣,只是命運就是這麼安排的,不對,應該是水滸傳作者施耐庵就是這麼安排的。

    呵呵,說實話,小說就是小說,只能就書中描述的情節論事,不能當真,娛樂而已,祝大家開心快樂,每天都有一個好心情。

  • 22 # 宅在月亮的狗

    如果武松不報仇,你認為,這還是武松嗎?你還會喜歡這武松嗎?我們一定在心中吶喊,讓這狗屁的豁達滾吧!

    武松這人,在老施的筆下,絕對不是個魯莽之人,更不會象李逵,舉著斧子,排頭砍去!他從武大身上,己認識到這社會沒什麼公平,他在老家失手打死了一個牛二,恐怕不是失手那麼簡單,也許是一種計劃的實施操作,他不想這樣活!從他投向小旋風柴進,看出他是有心計的,但柴進不識英雄,這英雄便與宋江走近了距離!

    武大被害,武松大約早就預感到了,老實人在這人間是不會長久的!他沒有怒火沖天,而是有條不紊實行報仇計劃,這正是貧下中農向地主惡霸的鬥爭,在這復仇之中,你應該認識到,這是一個階級作惡到盡頭,另一個階級的被迫反抗和報仇!你西門大官人搶個女人也罷了,作死地是還殺人,形成有錢有權階層,作亊不顧天理,不管生命,——正似今天有些階層的行為!

    武松的報仇,根本不是豁達不豁達的問題,它是大宋王朝腐朽的必然結果!武松是代表而己,——說到底,該武松什麼事?

  • 23 # 嘉人小魚兒

    武松是一個剛直不阿、恩怨分明的硬漢子,武松從小父母雙亡,是哥哥武植把他養大成人的,所以,他與哥哥的情份要勝於一般兄弟的。論常理,潘金蓮如只是紅杏出牆,不傷害武大的生命,我想武松也不會殺害她。

    但她聽信王婆這個老鴇子的唆使,開藥害了武大,情況就不一樣了。如果她只是和西門慶有姦情,武松回來,最嚴重的處置也不過是一紙休書。她毒殺了武大,武松豈能善罷甘休,武大是他的父兄,就是換一個尋常人也必定要報此仇的,何況武松是一個頂天立地的英雄。

    武松的行為,廣大讀者是認可的,也是十分支援的,用豁達來形容,雖然有些牽強,但也能說的過去。在水滸傳裡,武松是一個殺人最多的人,在殺嫂的案中,他沒有濫殺,在鴛鴦樓上就不一樣了,這是為什麼?答案是他所經歷的一切,使他明白了,做好人是做不成的,就連他平時認為的妹子、及張的夫人也一起殺了。

    雖說有些過分,但也是情況使然。我認為武松是一個愛恨分明的人,一個有血性的人,都會這樣做的。

  • 24 # 木子君的小屋

    什麼時候,武松放棄復仇了。

    《水滸》裡,武松是最具俠客氣質,快意恩仇的啊。

    西門慶,潘金蓮毒殺了他的哥哥武大郎,他透過正當渠道沒辦法伸張正義之下,自行動手,於獅子樓砍殺了西門慶,又在靈堂上將潘金蓮先是剖骨挖心,又砍下首級祭武大郎之亡魂,怎麼叫放棄復仇了?

    醉打蔣門神之後,蔣門神夥同張都監設套將武松下入大牢,又派人在飛雲浦截殺,而武松反殺之後,又血賤鴛鴦樓,將一干人等殺得乾乾淨淨。

    何來放棄復仇?

    你說林沖放棄復仇我信。

    你說一丈青扈三娘放棄復仇,我信。

    水滸裡你說一百零八好漢裡的一百零七人放棄復仇,我都相信。

    唯獨武松這個好漢子,我不相信。

    我武松就是這麼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快意恩仇的好漢子。

    只有東來局長演的武松,才是真正的武松!

  • 25 # 綠野萍蹤01

    《水滸傳》中的武松快意恩仇,從來就沒有過放棄復仇的經歷。那麼,假定武二郎不殺潘金蓮、西門慶,飛雲浦掙脫枷鎖,逃之夭夭,放過張都監等人,是一種豁達嗎?肯定不是。為什麼呢?

    復仇是武松必然的選擇

    先說說斬殺潘金蓮、西門慶這件事,看看武松的復仇是不是有違“豁達”而涉嫌偏私狹隘了。

    武松父母早亡,全仗哥哥武大郎從小帶大。武大郎身材矮小,長相醜陋,自己立足尚且艱辛,既要做兄長,又要盡父母之責,把兄弟撫養成人。這其中的艱難,可謂一言難盡。何況,武松又不是個善茬,長大之後,不務正業,只顧喝酒惹事,給原本就弱勢的武大郎帶來了無窮的麻煩。書中寫道,武松在陽穀縣偶遇兄長,武大郎對兄弟說了這樣一番話:

    我又怨你,又想你。……我怨你時,當初你在清河縣裡,要便吃酒醉了,和人相打,時常吃官司,教我要便隨衙聽候,不曾有一個月淨辦,常教我受苦:這個便是怨你處。

    武大郎的這番話,質樸感人,把這些年的酸辛都吐露了出來。兄弟情深,經歷了逃亡生活,在柴進莊上飽受冷眼的武松,此時更加能夠體味到哥哥一直以來的撫養、關愛。這樣一個弱小的小人物,竟然是跪著把一個八尺大漢扛在肩上,在社會底層忍辱負重,艱難度日。因而,武松更能夠理解哥哥說的“想你處”:

    想你時,我近來取得一個老小,清河縣人,不怯氣都來相欺負,沒人做主;你在家時,誰敢來放個屁?我如今在那裡安不得身,只得搬來這裡賃房居住:因此便是想你處。

    兄弟倆相依為命,情深義篤,一奶同胞,血濃於水。練就一身武藝的武松,在弱肉強食的江湖,必定得擔負起保護哥哥的責任。哥哥遭姦夫淫婦陷害毒殺,武松能不報仇嗎?但是,武松並沒有像當初打暈本處機密那樣魯莽,直接殺死潘金蓮、西門慶、王婆,而是經過縝密的調查取證,一紙訴狀告到了官府。不料,陽穀縣令貪圖賄賂,拒不受理武松的訴狀。

    血海深仇豈能不報?武松無奈之下,便選擇親手復仇,殺了潘金蓮、西門慶。沒有講理的地方,武松豈能放棄復仇!

    大鬧飛雲浦、血濺都監府,這原本是官府勾結黑道,對武松的故意陷害,甚至要取他性命。武松這回便吸取教訓,找官府告狀是毫無意義的,只有自己動手,才能實現復仇。

    武松的復仇是一種必然的選擇,是被逼到懸崖上的反殺。假若武松不殺西門慶、潘金蓮,如何對得起武大郎的兄弟情義?不殺飛雲浦兩個解差和蔣門神的兩個徒弟,死的人就是武松。如此趕盡殺絕,武松若是能夠嚥下這口氣,放過張都監、張團練和蔣門神,莫講“豁達”,打虎英雄就變成了忘恩負義、膽小怕事的小人了。

    武松復仇的層級含義

    除了上述兩次復仇外,武松此前還幫助過施恩醉打蔣門神,這是替人出手,以黒制黑,充當了惡霸施恩的打手。為此,導致了武松大鬧飛雲浦、血濺都監府。這兩次連環復仇,武松自己應當承擔一部分責任。若非出手為惡霸助拳,制服另一個惡霸,便不會有後來的麻煩。都監府中,原本只有張都監、張團練、蔣門神、玉蘭四人參與構陷武松,把武二郎逼上了絕境。但是,武松殺得性起,連傷十一個無辜之人,這是值得詬病之處。

    有人說,武松擔心這些人報官,為贏得逃跑時間而滅口。實際上,武松敢作敢當,鴛鴦樓上殺完人,蘸著血在牆壁上寫下“殺人者,打虎武松也。”武松報仇,當時肯定是沒有更多的設想退路,更沒有絲毫的膽怯和畏懼。假若要贏得逃跑時間,又何必多此一舉,在牆壁上留下姓名呢?讓官府花點時間破案,豈不跑得更遠?

    武松復仇,施耐庵並非簡單的講了個江湖好漢快意恩仇的故事,而是在其中寓有深意。

    柴大官人莊上,武松結識了宋江,從此,“前病都不發了”。這個細節,可謂武松人生的一次轉變。景陽岡打虎,得到民眾及官府的看中,做了陽穀縣都頭,武松在職位上盡職盡責。偵破武大郎被害案之後,身為都頭,專門捉拿作奸犯科之人的武松,明白自己不能執法犯法。因而,武松選擇先報官,把西門慶、潘金蓮、王婆交由律法處置。但是,此時的官府早已腐朽,吏治早已腐敗。武松不得不出手,作出了私仇私報的必然選擇。

    “還道村受三卷天書,宋公明遇九天玄女”這回書中,施耐庵詳細的描述了九天玄女廟的場景:

    垣頹損,殿宇傾斜。兩廊畫壁長蒼苔,滿地花磚生碧草。門前小鬼,折臂膊不顯猙獰;殿上判官,無幞頭不成禮數。供床上蜘蛛結網,香爐內螻蟻營窠。狐狸常睡紙爐中,蝙蝠不離神帳裡。

    九天玄女是道家最高階神,而北宋的創立者趙匡胤在書中被寫成道家的“霹靂大仙”,北宋得國,全仗道家神助攻。但是,到了宋徽宗時期,供奉道家最高階神的廟宇竟然如此破敗、頹損,這是在隱喻當時的王朝已經到了傾倒的邊緣。大廈將傾,小鬼、判官、螻蟻、蜘蛛、狐狸、蝙蝠,充斥朝堂、官府和江湖,武松試圖以朝廷律法復仇,簡直就是痴心妄想。

    完成第一次復仇,武松依然對律法抱有幻想,主動投官,接受了律法的懲罰,發配孟州牢城。但是,施恩父子卻把這座牢城搞成了人間地獄,囚犯們非常懼怕“殺威棒”、“吊盆”、“土布袋”。施恩則把囚徒變成打手,在孟州道坐地起黑,收保護費,連過往妓女都不放過。

    親身經歷,親眼所見,武松的第二次復仇,便不再求助官府,而是直接出手,斬殺仇家。而且,不給自己留後路,殺人越多,與官府的仇恨越深,武松是要徹底告別這個世道,選擇一條與官府為敵的道路。因而,當宋江在孔家莊勸說武松一同去清風寨時,武松謝絕了宋江的好意,毅然決然的上了二龍山。

    武松的兩次大復仇,有一個層級遞進關係,箇中隱喻,大有深意。武松式復仇原本就不是“豁達”與“狹隘”的簡單對比,施耐庵在其中隱寫了北宋大夏將傾、王朝覆滅之時的社會和江湖亂象,符合“逼上梁山”的梁山故事主題。

    武松復仇不可放棄

    武松幹完血濺鴛鴦樓驚天大案後,便逃到十字坡。在孫二孃的主張下,化妝成頭陀,然後,一路奔走,上了二龍山。這段故事是武松復仇的必然結果,也是延續,更是武松人生道路上第二次重大的轉折。

    施耐庵寫北宋徽宗時期失道,而以佛教修行,佛道合一來修復亂世。因而,“替天行道”的大線索中,佛教符碼無處不在。送武松上二龍山的十字坡張青,原本出自光明寺,因此,賣人肉不害雲遊僧人。火燒翠雲樓,張青夫婦配合時遷,爬上大名府銅佛寺放火。李逵斧劈小衙內,施耐庵選擇的日子是佛道合一的七月初一,盂蘭盆大會之前的半個月。黑旋風沂嶺取水,在泗州大聖祠拔下了石香爐。宋江躲在家中的地窖裡,上面卻供奉著三世佛。“托塔天王”本是北方多聞天王,被法華寺和尚設計收伏,也是與佛門有關的故事,等等。

    梁山上的兩大佛門弟子,則是經歷了從道家亂世,逐漸遁入佛門的過程。綠野老道此前的幾個問答中,比較詳細的解讀了魯達、魯智深的轉世經歷,此處,再講講武松從快意恩仇到佛門修行的曲折過程。

    卻說武松裝扮成頭陀後,不僅是裝束的改變,而是人性的潛移默化。從十字坡上路後,武松很快便幹了一件殺人的事,這就是“武行者夜走蜈蚣嶺”,殺的是一個道士飛天蜈蚣。武松殺道士,跳出了復仇的恩怨圈子,可謂貨真價實的行俠仗義了。

    此後,在孔家莊遇到宋江。分手之時,武松對宋江說:“只是由兄弟投二龍山去了罷。天可憐見,異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時卻來尋訪哥哥未遲。”

    經歷劫難,完成江湖恩仇的武松,以此語氣對宋江說話,第一個提出招安願望,表明他對此前的行為開始覺悟。由此分手後,武松上了二龍山。二龍山上有個寶珠寺,原本也是佛門之地,因而,魯智深當初捨近求遠,不去梁山入夥而來自奪寨,也是大有深意的。武松既然是頭陀,來此落草,亦有云遊歇腳,寄寓修行的意思。

    從此,魯智深、武松結為生死兄弟,無論走到哪裡,這兩大佛門弟子形影不離,並肩作戰。但是,武松與魯智深一樣,除了打仗,再也不枉殺一人。

    快意恩仇、殺人如麻的武松都在施耐庵的筆下立地成佛,武松式復仇當然是不可複製了。為何?

    梁山奉行“替天行道”,以《水滸傳》而言嗎,乃是道家的主張。武松在梁山上入了夥,自然要與道家放出來的妖魔一起,斬斷魔心,歸還正道。

    筆者曾經揭秘,梁山好漢最終參與了抗金戰鬥,在小種經略相公种師中麾下殺敵報國,保境安民。這其中,有史料記載的“招安巨寇”就是楊志。那麼,魯智深曾經在渭州城做過提轄,是种師中的舊部,有此伏筆。施耐庵可能寫他也參與了抗金。既然武松與魯智深形影不離,必然也會在這場“保境安民”戰鬥中,與魯智深攜手殺敵。

    宋江曾經叮囑武松:“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攛掇魯智深、楊志投降了。日後但是去邊上,一刀一槍,博得個封妻廕子,久後青史上留一個好名,也不枉了為人一世。”這就是武松在邊境立功的大伏筆。

    亂世復仇,然後成為俠之大者,這樣的經歷只會出現在武松那個時代。武松從一個江湖復仇者,轉變為抵禦外侮的大復仇者,才是武松故事的真實寓意。這樣的復仇,能夠放棄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方舟子為什麼會被別人罵的那麼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