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清君漫世1

    任何問題都具有兩面性,看如何分析。

    針對高校倡導學生不舉行聖誕節各種聚會,從幾個方面思考:1、不舉行的理由;2、不舉行的利弊;

    認真思考分析,人群舉行各種形式的聚會無非就是三種情況:利益驅動;事件驅動;快樂驅動;而我國國民舉行聖誕節活動更多、更主要的是快樂驅動,只是聚在一起開開心心的玩耍而已,當然也有借聖誕節這樣一個主題進行其它利益驅動的活動,不管是哪種情況,我認為我國公民在聖誕節舉行活動只有三種情況:1、信教徒;2、就是單純的聚會玩耍,為了開心,減壓;3、盲目跟從玩耍,西方人可以在這一天高高興興的玩耍,當今社會的我們也同樣可以做到;

    在中國的倡導下,在全世界構築命運共同體的當今社會大背景下,非要區別對待,非要進行人類群體劃分,這是不可取的,也是與當今社會主題相背離的!

    我們可以不參與,我們可以倡導,但一刀切的禁止反而不利於全球化的融合。

    歷史需要銘記,但要在我國國情、我國特定的日子宣傳教育,而不是在西方節日的時間進行反向教育,這無異於人家正開心咱潑冷水,甚至破壞,這樣的做法也不符合我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和傳統美德!

    聖誕節最初的起源只是為了紀念基督教的耶穌,至於歷史上聖誕節這天又發生了什麼事,是否與當今歷史主題相悖,相信國民自有論斷,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學習歷史,瞭解歷史,剖析歷史,客觀面對歷史,用正確的歷史觀判斷分析處理社會問題。

    因此,聖誕節我們每個人不需要做什麼,只是平淡的和每一天一樣度過而已。阻止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 2 # 這是不能說的秘密238202517

    我認為,高校倡導學生不過洋節日,是一種出於文化保護的初衷的做法,我認為是可行的。

    近年來,聖誕節,萬聖節等洋節目在中國越來越受歡迎,尤其受到年輕一代人的歡迎。例如,在我們學校,聖誕節來臨之際就已經是張燈結綵,各種活動,各種節目,滿滿的聖誕節節日氛圍,甚至很多店鋪為了慶祝聖誕節搞各種活動,那氛圍簡直了。但是,傳統的中國節日,卻受到冷落。就如前天的“冬至”――一個僅次於除夕的大節日,卻一點節日的氛圍都沒有,什麼活動都沒有,就只有朋友圈幾張曬湯圓的圖,冷淡到不行。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來,洋節日在青年一代的地位越來越重要,而很多中國傳統節日卻越來越受到冷落。

    那麼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喜歡洋節日呢?

    第一,對新事物的好奇與興趣。西方節日的形式相比較於中國傳統節日,更加的簡單,而且新奇,會更受到年輕人的喜歡。

    第二,崇洋媚外的心理。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崇洋媚外的心理越來越嚴重,潛意識總會認為外國的東西都是好的,都是上檔次的,中國的很俗。

    第三,西方文化的入侵。全球化的發展,使得西方文化在中國的影響不斷加深,電影、動漫等等所隱含的宣傳的西方文化及其價值觀不斷影響著中國人,中國越來越多人接受和喜歡西方文化、節日。

    第四,商業推動。商家為了營銷、盈利不斷地宣傳西方節日,不斷地渲染節日氣氛。我們可以看到,聖誕節的時候逛街,一路上店鋪都是聖誕樹,彩燈,聖誕老人的裝飾,一路上都是聖誕帽,聖誕節等等聖誕節相關產品,而且買得一般都比平時貴,甚至平安夜的蘋果都比平時貴。

    第五,教育的缺失。中國教育缺乏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保護和繼承、的潛移默化的教育,西方文化容易入侵到大部分中國人的內心

    那麼,聖誕節等洋節日在中國越來越盛行會帶來那些重大影響呢?

    第一,衝擊中國傳統文化。洋節日的盛行會加深西方文化的入侵,對中國傳統文化帶來強大的衝擊力,甚至會改變中國人價值觀,中國人會成為精神思想上的“俘虜”。如果精神思想被控制住,那麼民族就會被控制;如果一個民族失去了自己的思想、精神信仰,那麼這個民族就會被毀滅。

    第二,中國傳統節日將會面臨消失。如果越來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輕人,越來越喜歡西方節日,冷落中國傳統節日,那麼中國傳統節日會越來越被人淡忘,越來越“失色”,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會走向滅亡。

    所以,我認為一些高校倡導不過洋節日是很有道理的。不但是倡導,還應該在課程上融入一些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保護和繼承的內容,培養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保護和繼承中國的傳統文化。國家應該加強傳統文化的教育,在思想教育上加強民族文化自信,增強中國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

    保護中國傳統文化,,保護中國傳統節日需要國家,需要教育機構,更需要我們每一個普通人。而我,一直就是一個提倡不過洋節日,注重中國傳統節日的人!

  • 3 # 公子其1

    我覺得這個做法做得有點過了。現在地球已經是一個地球村,各個地方都已經緊密相連,而不再是孤單的個體了,文化也是不斷交流融合。中學政治我們就學過在保護自身傳統文化的同時還要學習外來優秀文化,不要一味地抵制外來文化,要古為今用、洋為中用、中西結合等等。能感受到倡導不過聖誕節這樣的洋節日的初衷是保護中國傳統節日,不要讓中國傳統節日受到西方節日的衝擊,可是我們要做的不是一味地抵制,那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西方國家還有過中國的春節的呢。

    高校做出這樣的事,有一點能夠理解,那就是為目前中國傳統節日受到忽視感到著急;有一點不理解,那就是高校的人至少都是受過一定教育的人,有一定的自身的判斷力,每個人也有自己選擇的自由,而不應該強制要求他人過不過聖誕節等。我們要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中國的傳統節日,是要從思想意識層面讓大眾意識到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是要從自身著手。

  • 4 # 冷從文

    其實學校完全沒比要特意要求學生該過什麼節不該過什麼節。進入新時期我們都在講“文化自信”,既然要文化自信就不能表現的太敏感,太“玻璃心”。

    全球化時代,世界文化透過網際網路翻越時間與空間的藩籬,相互融合相互滲透,很多節日也變得越來越國際化,比如中國的春節,每年的春節央視都會報道全球華人是如何歡度春節的,順便也會介紹春節對其它國家的影響,不知不覺中,春節這個古老而傳統節日也開始與國際接軌走向世界,越來越多的國家和人民開始接受並喜歡上過春節。

    和春節一樣的聖誕節其實也是這個套路,在跨文化傳播的過程中,聖誕季早已脫離原本的宗教屬性,更多的被賦予聚會和購物的含義,所以中國人過聖誕節其實也沒什麼,大家都是隻是在找個藉口放鬆娛樂,商家賣賣東西搞搞促銷什麼的,順便還能帶動一下經濟增長,也沒什麼壞處。

    而有些國人就是太敏感,太自卑,總覺得過個聖誕節就是不愛國,就是崇洋媚外,其實大可不必,如果連這點自信都沒有,那還奢談什麼“文化自信”。

    當然學生還是要以學習為重,過聖誕什麼的就算了吧

  • 5 # 還擁有什麼missing

    個人認為這個問題應該辯證的去看。

    首先,要明確高校倡導學生不過聖誕節這類的洋節,是出於不讓學生崇洋媚外的需要。

    現在不少人覺得中國人自己的節日春節也就是過年,年味一年不如一年。反而像聖誕節這類所謂的洋節,卻越來越有節日的氣氛。所以高校這樣做,也確實有其道理。

    但同時,這種做法又有點矯枉過正,有些學校甚至明令禁止不讓學生過這類洋節。但有些年輕人,存在著逆反心理。你越是不讓他過,他偏要偷著過,本來沒打算過的聖誕節,就因為學校明令禁止,反而要大過。

    所以個人認為學校不應該採取強制手段禁止學生過洋節。倡導不過洋節是好的,但要跟學生明確說明不過洋節的理由。

    同時我認為作為中華民族一份子,應該愛國,也應該愛自己國家的節日,而不是盲目的崇洋媚外,覺得西方的節日就是比自己國家的節日好,熱鬧。不應該順從西方文化滲透的意圖,做衝擊中華文化的助推者。

  • 6 # 莫失莫忘237587633

    作為一箇中國人,我是支援這樣的倡導的!只是有時候對於我們而言,過聖誕節並不是因為崇洋媚外,只是想找個由頭交流同學感情,擴大交際圈,希望在倡導學生不過聖誕節這樣的洋節日的同時,學校能夠切實組織開辦一些有意義且有趣的活動,來促進同學們間的交流與溝通。

  • 7 # 17級西語1班宋秀玲

    高校倡導學生不過聖誕節這樣的洋節日是有其根據的。

    新華社電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併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檔案要求,“實施中國傳統節日振興工程,豐富春節、元宵節、清明、端午等傳統節日的內涵。

    平安夜、聖誕節等,這些帶有濃郁宗教色彩的西方節日,因其特殊的文化底蘊和異域風情,加之一些機構和個人的極力推介,越來越受到中國一些年輕人的追捧,商家也藉機造勢,營造氣氛,吸引消費者,洋節的社會影響是越來越大,讓許多民族節日相形見絀。這些影響大的洋節,基本上都有宗教背景,是宗教信仰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節日是民族文化的瑰寶,每個民族都有其傳承的節日,這是民族凝聚力的維繫。如果一個民族的群體熱衷於另一個民族的節日,這說明文化入侵已是極其嚴重了。

    文化作為一種軟實力,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因素。中國現在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青年人是實現復興的主力軍。

  • 8 # 夏生冬月

    今天是洋節平安夜,我們學校今晚宿管要查宿舍查過聖誕的情況。對於現在我們學校對於洋節的限制正在進行中的情況,學生群體中的聲音也是各不相同的。主要是以下兩種聲音:

    1.完全不理解為什麼不讓過洋節。從感恩節開始,到萬聖節,再到平安夜聖誕節。學校對於這些洋節的態度越來越嚴肅,要求也越來越緊。很多同學都沒辦法理解學校為什麼要這樣。也不理解在這樣一個經濟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的時代,為什麼會對洋節文化有這麼多的限制。為什麼要一方面去接受全球化另一方面又要去有這麼多限制。

    2.第二種聲音則是:非常理解學校的限制與要求。隨著我們對傳統節日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我們的傳統節日一個個的被其他國家申遺,我們越來越重視洋節,越來越漠視傳統節日,遺忘傳統文化。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在於越來越多的人被西方的文化輸出帶走了相當大的注意力。在我們還沒有找到足夠有力的方法去把自己的東西重新發揚光大的同時,西方國家帶來的文化輸出的影響力仍然在繼續加大。對於這種情況,必須採取相應的一些措施來應對。所以也就特別能理解學校的措施了。

    其實對於這些情況,我們應該持一種理性的態度和觀念。兩種節日孰輕孰重?(天平上,哪邊在你心中更重呢?)其實在大多數年輕人來看,中國的傳統盛大節日仍然在內心中有著洋節難以代替的位置。只是如何將我們的傳統節日過的更符合時代,怎樣去將傳統與現代的結合上面,有很多事項仍待我們去思考。作為國家的未來中堅力量。我們更應該去想辦法將我們的傳統文化與節日搞活了,將我們的節日和傳統文化輸出去。將自己的文化節日變成無法消失與替代的存在。

  • 9 # 綠茶的葉子

    說到這個,國人對於國外的節日痴迷,就比如說這個2月14日國外的情人節,每年都被許多年輕人追求,嚮往。還有這個聖誕節,我認為這樣的提倡有利有弊,利的地方,是文化的傳播,畢竟現在是多元化的世界,弊端,長此以往的沉迷這根本沒有什麼實際意義,花這錢,過著國外的節日形式,頂多就是個樂呵。

    現在的人對於自己的節日卻不那麼重視了,甚至還有被淡忘的了,甚至過節被戴上了放假的帽子,現在學生一提到,五一勞動節,十一國慶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等這些節日,首先說的是,想到的是放幾天的假,而忘了過這些節日真實意義,歷史意義,這樣的現象出現,真的很危險,時間久了,會淡化對節日的感情,也沒什麼意義,只變成了個形式。

    傳統節日是民族的文化,我們的精神象徵,當然,對於文化的交流無可厚非,文化的交融也是提倡的,但不應過度迷戀啊,而忘了我們自己的——遺忘文化,不重視傳統節日,這是可恥的。

  • 10 # 萌萌噠的胡巴

    這我有親身經歷。我的學校就不提倡過洋節。對於這件事情我的看法是我不過洋節,但是別人過洋節不給予評價。為什麼?理由如下。

    首先我們華夏民族有那麼多傳統節日,中秋節,春節和端午節等等。過節是為了什麼?不就是為了高興或者紀念先驅嘛!我們在生活在中國,瞭解中國的歷史,我們知道春節的由來,端午節的由來和中秋節的由來。我們還知道這些節日代表的意義。我們知道洋節的由來和它們的意義所在嗎?我們知道洋節的文化背景嗎?如果只是你看到別人都在過洋節,你就跟著過,那就太從眾了。我們首先把我們自己的節日過好。什麼樣的節日有什麼樣的節日氣氛。

    我希望我們剩下的節日不要像端午節那樣被韓國搶走了。在我們心裡端午節永遠是我們的節日,可是在國際上呢?在不瞭解中國文化的人的心裡呢?端午節已經是屬於韓國人的節日了。我們要過好自己的節日,否則哪天我們中國以前的附屬國,像日本,韓國又過來說我們國家在這個節日中很隆重,很熱鬧。然後提出了申遺。那我們又是百口莫辯,因為我們沒有隆重舉行節日,因為我們逐漸淡化我們傳統節日的氣氛。因為我們沒有懷著敬畏的心態對待我們的傳統節日。

    為什麼高校會提倡不過洋節,是因為高校要提醒我們這些人不要忽略我們中國人的傳統節日。那才是我們中國人的節日!傳統節日是要靠我們去繼承和弘揚。

    第二,有一些時候並不是我們想過聖誕節。商家的營銷手段是這樣。超市裡的服務員帶上聖誕老人的帽子,還有聖誕樹。商家也是為了賺錢,而我們也是在被迫過聖誕節。

    所以說應該提倡是我們整個中國社會不過洋節。否則治標不治本呀!

  • 11 # 噓別說話是我啊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要求“實施中國傳統節日振興工程,豐富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日文化內涵”。這是中國情人節“七夕”首次寫進中辦國辦檔案。黨員及幹部不過“洋節”應成自覺行動。高校學生更應該自覺遵守,尤其是學生黨員及各級團學幹部。校團委

    這是最近的一個通知,最近有很多高校在抵制洋節,我覺得這個問題要辯證來看。作為高校來講,有責任和義務去倡導正確的價值觀,尤其在我們學生一味去追求洋節洋文化的時候,甚至已經忘了節日原來的意義和內涵,高校積極倡導不過洋節,是對傳統文化的推送,也是一個積極的倡導,但是同時也應該有一些對傳統文化節日的組織活動,晚會,舞臺劇等表演或者相關的活動,讓大家真正的意識到或者說在傳統的節日中體會到這種氛圍而不只是說說而已。

    所以高校的倡導是可行的,同時也應該多一些切實的活動參與。組織,讓學生體會到傳統節日的真正魅力,把傳統習俗真正的撿起來。

  • 12 # 風裡有詩句57

    高校倡導學生不過聖誕節的初衷是好的——保護傳統節日。但是我覺得這並不是可行的方法,不過聖誕節中國的傳統節日就能興盛起來嗎?過聖誕節就說明我們崇洋媚外嗎?那外國人也會隆重的過春節,你也麼看?

    如果只是單方面的抵制聖誕節,單純的只讓學生不過聖誕節會引起大部分同學的不滿情緒。高校應該理性的對待洋節。不過洋節在中國火,除了商業,還是商業

  • 13 # 蕁ing

    最近,一些高校倡導學生不過聖誕節這樣的洋節日,我覺得是雙面關係。首先,從節日來說,聖誕節激起廣大群眾的興趣,充滿節日氛圍,我並不批判洋人的節日。自絲綢之路以來,我國與他國經濟貿易往來頻繁、交往和諧,我國學習、借鑑、吸收他國的優秀文化,促進我國經濟、文化發展。但是一味盲目崇洋,而對自己的節日不感興趣,那樣的話,國家文化危急。中國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中國文化的標籤!我國的春節、重陽節、乞巧節等傳統節日受到衝擊,所以需要引導重視中國自己的節日。這便具有利弊關係。

    其次,從國家來說,增強國家文化自信迫在眉睫。一些高校是培養國家人才的平臺,宣傳馬克思主義化的黨文化是其職責之一。聖誕節是慶祝耶穌的誕生,是外國人的陽曆春節,之於我國即為元旦。所以我覺得,一些高校倡導學生不過聖誕等洋人節日有其內在原因,但是,我希望在實施過程中務實、不偏激。

  • 14 # 行走的小花

    這個問題,國家已經做出了回答。

    《宗教事務條例》(國令第686號)

    第六章,第四十一條:

    非宗教團體、非宗教院校、非宗教活動場所、非指定的臨時活動地點不得組織、舉行宗教活動,不得接受宗教性的捐贈。非宗教團體、非宗教院校、非宗教活動場所不得開展宗教教育培訓,不得組織公民出境參加宗教方面的培訓、會議、活動等。

    紀念耶誕節,只能在宗教場所進行。

    如果有人在學校發耶誕節活動傳單、有人利用學校教室開展耶誕節活動,他們已經違法了。

    凡是世俗場所,都不能進行耶誕節紀念活動。

    這不是抵制不抵制的問題,是違不違法的問題。

    因此,請基督徒們自尊自愛,依法信教。

  • 15 # 陌路人的孤單

    這個問題,國家已經做出了回答。《宗教事務條例》(國令第686號)第六章,第四十一條:非宗教團體、非宗教院校、非宗教活動場所、非指定的臨時活動地點不得組織、舉行宗教活動,不得接受宗教性的捐贈。非宗教團體、非宗教院校、非宗教活動場所不得開展宗教教育培訓,不得組織公民出境參加宗教方面的培訓、會議、活動等。紀念耶誕節,只能在宗教場所進行。如果有人在學校發耶誕節活動傳單、有人利用學校教室開展耶誕節活動,他們已經違法了。凡是世俗場所,都不能進行耶誕節紀念活動。這不是抵制不抵制的問題,是違不違法的問題。因此,請基督徒們自尊自愛,依法信教。

  • 16 # 七年慕語

    對於過平安夜聖誕節等洋人節活動,筆者認為,這也是一種文化融合的另一種表現。對於當代大學生來說,喜歡嘗試新鮮事物而接觸國外節日文化,作為有思想有文化的新一代,我們在接觸國外節日文化的同時,但要注意一個度,理性看待,而不能盲目跟風。

    不可否認,隨著國際文化的大融合,在追求時尚個性的同時,我們也要充分認識自我,不能因為一時興起而過度盲目崇拜洋人節。當代學生,我們要有足夠的理性,應充分接受傳統文化,注重傳統節日的保護與傳承,對於洋人節,我們也要理性對待。高校呼籲學生不過洋人節,這出發點一方面也為提高學生對傳統文化節日的保護,另一方面也提醒學生對時下崇洋媚外的一種病態。

    但學校方面的不提倡措施,也不能太過偏激,應該積極引導學生,以舉行更多課外活動來填充並豐富學生的課外活動,此外,在傳統節日,也應充分利用傳統文化來薰陶學生對傳統節日的嚮往情懷。

    其實,國人過洋節也無可厚非,大家都共同為一個快樂開心的目的,最終也是為生活增添更多的快樂和幸福感。如果我們過分甚至偏激的抵制這些洋節,反而顯得國人對我國文化自信的缺乏。作為泱泱大國、文化大國,我們應當理性看待洋節等國外文化,但同時更應分清主次,注重一個度。

  • 17 # 使用者80603129628

    我可以理解高校倡導學生不過聖誕節的想法,但既然是高校,不如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理解文化融合這樣的事情,就像外國人也會喜歡中國的食物一樣,其實可以用開放的心態迎接新的事物。

    高校為什麼倡導學生抵制西方節日?

    聖誕節應該是學生最愛過一個節日,無論是聖誕老人的形象還是節日的寓意都非常受年輕人喜愛。除此以外,萬聖節、感恩節等節日也慢慢進入中國。不僅如此,美劇、英劇等也慢慢成為學生看劇的主體,西方文化已經進入中國多年,並且有愈加擴大之勢。

    基於文化侵略的角度,不少人害怕西方文化將會變成中國的主流文化,而中國的本土文化力量被日益削弱。導致中國文化面臨非常危險的境地。因此,高校倡導學生地址西方節日的做法,我可以理解。

    面對西方節日,只能抵制嗎?

    可理解高校的做法,但不代表支援。熊培雲在《自由在高處》一書中其實說到過相關的觀點,大體是,如今全球化越來越明顯,一味地去抵制西方文化肯定不可行,其做法甚至於多年前的“閉關鎖國”有類似的趨勢,倒不如用發展的心態看待這些文化,達到文化大融合。

    人都會追隨美好的、優秀的事物,既然西方文化已經進入我國,包括美劇、英劇、電影等,為何我們國家不多借鑑他國的優秀的經驗,拓展視野,讓國家的文化力量更上一層樓?我們不應該將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放在一個對立的地位,兩者融合,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才能找到更好的發展之路。

    最重要的是,追隨西方文化的同時,還要加強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宣揚。

    不要盲目愛國

    還有一點,我們國家如今很容易進入一個盲目愛國的走向。曾有一本書這樣寫,因為我們對日本的歷史仇恨,導致部分國人對日本文化的瞭解幾乎是一片空白。許多發展都是建立在瞭解的基礎之上,與我們僅隔著一片海洋的鄰國,我們對他們的文化卻一片空白,這不是一個能發展的走向。

    愛國的初衷是沒有錯的,關鍵是我們應怎麼愛,如何愛。這個題目的正確答案絕對不是排斥一切與我們不同的文化和知識。相反,我們應該接納所有的知識和文化,在這樣的瞭解之上,懂得如何發展、傳承我們的文化,讓國家更加富強。

  • 18 # 默水清

    我是比較反對現在這個時期過洋節。首先現在的年輕人,連中國的傳統節日都整不明白,我們中國人每過一個節日,都有過這個節日的意義。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清明節,我們是為了祭奠我們離去的親人。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偉大的屈原。中秋節,我們祈禱像圓圓的月亮一樣全家團圓。春節,我們除舊迎新,祈禱來年的豐收。這些是我們國家正兒八經的傳統節日,值得每個人去了解和完美的傳承下去。而聖誕節呢?是紀念耶穌。

    現在本身國人崇洋媚外的心理就很嚴重,接觸那麼多人,走過好幾個國家,從沒見過像我們國家的人一樣那麼的崇洋媚外。最可笑的是有日本人嘲笑我們那裡的人連一個馬桶蓋都要搶購。知道現在國人出國旅遊的目的就是狂購物,可悲的是,他們居然不知道他們買的基本都是中國製造。

    什麼洋節、洋貨,盲目的崇拜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尤其是那些沒踏出過國門、沒跟外國人接觸過的學生。我們自己的節日、自己的東西需要你們更好的去傳承、去發展,千萬不要再有上一輩人那種崇洋媚外思想。

    當我們國家真正強大起來之時,當所有人不再有崇洋媚外的思想時,當外國人離了中國製造就無法生活之日,不管是外國的什麼節日,我覺得我們都可以過。

  • 19 # 努麗

    這個倡導,我大愛。

    聖誕和我沒一點關係,他什麼時候生是他的事,我為什麼慶祝?特別是近幾年來,這洋節就是商家的購物狂歡節,情人節是花店的火爆,聖誕節更是買禮物的節日……唉,錢包都被洗空了。

    更氣人的是平安夜,我家住在某教堂附近,人山人海,回家都不好回,去年騎電車擠回家兩次被警察叔叔攔下,說我對他人造成危險。我解釋了半天才被放行,我這是回家嗎?

    中國人有這麼多節日,哪個都比他有意義,也有意思,更有內涵。

    比如元霄節,

    這天有好吃的元霄,元霄的餡料多種多樣,總有一款適合您;元霄的做法煎炸蒸煮等,吃貨都會大快朵頤。

    這天可以烤柏火,據說可祛病。大家一起邊烤邊說說笑笑,一派歡樂和諧景象。

    這天可以去觀燈,各種燈千姿百態,每個孩子有好奇而饒有興趣,接著會問各種問題,正好做個傳統文化的學習。

    再比如中秋節,

    吃月餅(口味很多呀)家人大團圓,一起賞月,也是很中國味道,如果配詩更美呀。

    我聽了一個倡導:

    我是中國人,做中國人自己的事。洋節永別!

  • 20 # 成長風景線

    這幾年每到聖誕節前夕,都會在群裡收到關於狂歡夜由來的資訊,說狂歡夜與八國聯軍侵略中國有關。他們呼籲大家共同抵制洋人節,做一個有骨氣的愛國的中國人。但即使不是耶穌信徒,學過歷史的人都知道,聖誕節是基督教徒紀念耶穌誕生的日子,也就是人們所說的狂歡夜,從12月24日到下一年的1月6日為聖誕節節期。節日期間,各國基督教徒都會舉行隆重的紀念儀式。類似於我們的春節。

    這幾天也看到群裡有教育局下發“關於規範節日文化的緊急通知”,要求班主任老師務必做到認真管理好學生,對學生教育引導,嚴禁在校內舉辦“平安夜,聖誕節,感恩節”這些西方洋節日的歡慶活動,嚴禁各種宗教活動進入校園。要求老師不得要求學生及家長購買聖誕樹,聖誕帽,平安果等用品,並帶入校園,裝飾環境。不得倡導學生家長給老師送禮物,或同學之間互送禮物。

    對於高校倡導學生不要過聖誕節,我想也不外乎這幾種想法,因為這些洋節日在中國的盛行只是商家進行促銷活動的一種手段,學生們也不會把這些宗教節日看的有多重要。對大家來說,不論是過傳統的節日,還是那些洋節日,都只是想給平淡的生活增加一點快樂的理由。我們也經常看到,很多外國人喜歡過我們的傳統春節,大家都是在尋找快樂的感覺而已,真的沒有必要大張旗鼓的抵制洋節日。

    但對於還沒有賺錢能力的學生而言,無形中會因為這些洋節日有一些額外的消費,然後轉嫁給家長,給家庭帶來經濟負擔,所以我認為學校倡導學生不過聖誕節,還是很有必要的。但這應該作為自願行為,去引導學生理性對待學校的倡議,不要因為不恰當的強制措施引起學生的不滿,而有反作用產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農民工返程遇到阻力,建築業今年前景你預測會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