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最深呼吸
-
22 # 文先生說
如今“洋節”盛行,“土節”遇冷,可以說是學校的常態了。對於這個問題,要辯證的看待。
首先,“洋節”盛行,有其原因。
1、改革開放,全球經濟一體化,中華文化以其強大的包容性,與各國文化求同存異,兼收幷蓄,這是正常的文化交流。
2、媒體和商業的炒作,促使過“洋節”不斷升溫,在其後面主要是巨大的商業利潤;
3、我國人民的物質逐漸富裕,追求精神生活的豐富多彩,這也是必然;
4、外國節日注重人性的滿足,比較輕鬆浪漫,注重情調,容易受到年輕人的追捧。
其次,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許多傳統節日,都沉澱著厚重的文化精華。
春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的喜慶團圓日;清明節,我們可以踏青、掃墓,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寄託我們對已逝親人的哀思;端午節,划龍舟、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中秋節舉家團圓,賞菊花,吃月餅,品美酒,話別離,敬老愛幼,其樂融融……
隨著時代的發展,西風東漸,這些傳統文化或漸被遺忘,或日漸式微,或慢慢湮滅,若不加以搶救性的繼承、弘揚、挖掘和開發,難道真要等到它徹底消亡的那一天才後悔?
再次, 對待洋節的正確態度,應該是堅持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原則: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既不崇洋媚外,也不故步自封。比如母親節、父親節、感恩節等帶有人文關懷的,可以根據中國國情,予以消化吸收。至於聖誕節、萬聖節之類的,我覺得沒多少意義。
最後,學校是學習之所,學校倡導不過聖誕節,有問題嗎?別忘了,26號,是誰的誕辰?堂堂中華,可有幾人記得?
不過聖誕,追思偉人,有問題嗎?
-
23 # 納蘭東北
這個問題我不表態,只想跟大家說說我工作中接觸到的幾件事,為了我的回答能透過我會盡力隱晦一些事,大家看的時候可能會有些累。不過可能大家看完了就會理解高校的做法。先來說說高校為什麼這麼做,高校是我們走向社會的最後一站,經過16年的學習教育到底是為誰培養的人才,過去我們為美國等西方國家培養了大批人才,好不容易生個孩子讓狼叼去了,著名的有哈佛女孩劉亦婷等等,這些年有了明顯好轉。那麼,這和洋節有什麼關係呢?
陰險的文化擴張。大家都知道中國的宗教都比較內斂一般都是等人主動上門,而西方的宗教營銷做的比較好,傳教士主動走出,現在在東北的農村雞嘟叫很是盛行,很多孩子跟誰家長也信。我們培養的是社會主義接班人,他們不一樣,這幾年常有國際組織以種種藉口深入校園,以資助大學生活,然後資助學費,旅遊等等,更有甚者,在某市聚集了一百多名大學生開展yj活動。高校的做法沒有錯,但是手段有些直白,希望改變一下工作方式。
-
24 # 囍一東
個人覺得還是蠻有必要的,並且學校說的提倡不過也不是說不過,只是不能過於重視。
縱觀我們大學生這幾天的平安夜聖誕節活動真的太多了,送蘋果的送蘋果發紅包的發紅包,並不是說不對,仔細一看這種發展會有點畸形。有可能會轉變成一種隨機,並不是真的想過這個節反觀我們傳統節日,沒有受到過多的重視。
畢竟這才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己的根本,所以我是不提倡不反對。更是支援大力宣揚本國的傳統節日
-
25 # yyf0788
幾乎每個孩子都知道耶穌的誕辰,然而卻未必記得自己爹孃的生日!洋人有洋人的“聖人”,我們也有我們的“聖人”。何必要跪在別人的墳前,奠他人之鬼,冷自己之祖。
國人哪,你能有點骨氣嗎?
回覆列表
這確實是最近媒體上一直在關注的一個熱點。
但是媒體的特點就是,給你營造一個很熱鬧的虛擬世界,但是這個虛擬的世界未必等同於真實的世界。這被稱為媒體的“議程設定”功能,為受眾設定了議程,並賦予議題相應的重要性。但,這未必等同於現實世界。
回到這個問題上來,其實關注學生過不過洋節日的主體並沒那沒多。議題相關的參與者相當一部分都有自己的出發點:
學校:只要安全沒問題,節日姓中姓洋重要麼?
其實學校更為關心的是學生的安全問題。尤其是像聖誕節這樣的節日,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學生們大量聚集,極易出現安全問題。近幾年各地都出現了因為聖誕節出現的安全事故。所以一到聖誕節學校都是如臨大敵,讓老師們做好班裡同學的安全工作。畢竟每家都是一兩個孩子,出了事情誰都負不了責任。尤其是聖誕節這種符合年輕人“口味”的洋節日,更給學校安全工作很大的壓力。其實學校更關注的不是聖誕節是洋是中,更關注的是安全。換句話如果有個中國節日也有這麼多安全隱患的話,學校一樣擔心。
學生:需要一個節日來玩耍
對於學生而言,他們也需要歡聚的理由或者節日。而像一些傳統節日,春節,中秋節等節日,往往會回家和家人一起度過。他們也需要和朋友(也包含異性朋友)一起歡快愉悅的時刻。聖誕節就提供了一個很好的選擇。而且中國的傳統節日,紀念性的會比較多,較為莊重,缺少像西方那些如復活節,感恩節等較為靈活的節日。既然有了這些洋節日作為選擇,讓年輕人賦予新的節日內涵,大家何樂而不為。
意識形態者:關心節日性質
誰在關心節日姓中姓洋?我想很多多是一些關注意識形態的研究者,政府精英階層等。他們較為關注節日的性質,以及其中蘊含的文化傳承和獨立。當然這些也是必須的。但就一個問題,節日本質上還是大家的習慣和群體主觀規定,僅僅靠精英階層的鼓與呼,如果和大眾意見相左,效果可能未必好。網購企業可以創造雙十一這樣的購物節日,是因為迎合了大眾心理和需要。單純的引導和批判,很難起到完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