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東東歷史
-
2 # 劼明他爸
三姓家奴出自張飛之口。《三國演義》第五回三英戰呂布時張飛大喊:“三姓家奴,燕人張翼德在此。”三姓家奴這在古代是非常侮辱人的。可呂布的行為也我虧這稱呼。呂布原是幷州刺史丁原的義子,卻被董卓部將李肅以功名利祿所誘惑,背信棄義,殺了丁原,投靠了董卓,成了董卓的義子。見利忘義,背信棄義這是奴隸的行為。在古人眼裡,呂布就成最低賤的人。
而劉備則不同,他雖然先後投靠了田楷、陶謙、曹操、袁紹、劉表等人,可都是暫時的棲身之計。也沒有做出什麼背信棄義的事。《三國演義》又是以蜀漢為正統。成王敗寇,劉備只能是英雄。
-
3 # 魏子侃歷史
謝邀。看過三國的人都知道,呂布,字奉先。原為這個丁原的部將,後來董卓入京,引誘呂布殺丁原,進而吞併了丁原的軍隊,董卓呢讓這個呂布做了他的乾兒子,而且對呂布十分欣賞信任。董卓這個人呢知道自己很兇暴,很多人都厭惡他,他就讓這個呂布做自己的侍衛;不過,董卓的性格又十分的猜疑,曾因為一點小事向呂布差點誤殺呂布,呂布呢又與董卓的婢女有染,擔心被這個董卓發現了,後來呂布去見了王允,又在王允的說辭下又去殺了董卓,董卓死後李榷郭汜帶兵攻入京城,跑出了京城又去投靠了袁紹但是因為種種原因袁紹又要殺他,他不得已又跑直到後來被曹操殺死,呂布之所以被稱為三姓家奴與他這個人品有關,不會做人,做人反覆無常,而且前兩次還是殺了自己的義父更讓人不齒,典型的四肢發達頭腦簡單。劉備,字玄德。西漢時期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他呢先後投靠過劉虞、公孫瓚、陶謙、呂布、曹操、袁紹、劉表這七個人最後才稱霸一方,劉備投靠過那麼多人為什麼都沒有人唾罵他?我覺得原因很簡單,劉備會做人,因為他知道自己沒實力所以很低調為人很謹慎,對誰都是畢恭畢敬很多人也試探過他想看看他到底有沒有野心,但是劉備始終把自己隱藏的很好,他不像呂布那麼反覆無常那麼自傲,為人特別低調要是不注意還真不覺得他能幹個什麼事出來,但是曹操發現了劉備不簡單,但是又沒有及時的把劉備置於死地,所以說呂布跟劉備還是是一個做人上的差距,劉備是把權謀心計藏於心中,呂布呢就是一介武夫除了能打其它的都不行。
-
4 # 仁勇校尉
呂布被叫三姓家奴,可不是因為呂布投靠過三家勢力。事實上呂布投靠過的勢力,遠超三家。三姓家奴這個詞,批判的是呂布透過殺舊主投靠新主的行為,亂世轉換陣營很常見,在古代也理解這種行為,但殺舊主還是會被視為道德缺陷。
(呂布)
呂布先後屬於丁原董卓王允袁術袁紹張揚張邈劉備八家勢力,而不是三家,呂布也沒有被叫八姓家奴只被叫三姓家奴。背叛劉備之後,呂布算一方諸侯,不再是誰的下屬,之後被曹操擊敗,想投靠曹操結果曹操不接受,殺了呂布。
相反劉備雖然投靠過很多勢力,但都可以算正常的轉換陣營。劉備可以說背叛過曹操,但也有作為漢臣討伐挾制天子的權臣這個大義名分。即使一般的背叛,也不會被特別批判,呂布對劉備算很惡劣的背叛,也沒有特別把呂布升級為四姓家奴。
-
5 # 史苑空間站
劉備和呂布雖然先後投靠過很多人,但是卻有本質上的區別。
先看看他們的投奔經歷除了丁原、董卓,呂布先投袁術、再投袁紹、又投張楊,後棄張楊投張邈,與陳宮共破兗州,再後來失利投劉備並又襲取徐州;
劉備先是投靠了公孫瓚,幫助陶謙接手了徐州,徐州被呂布奪去後又投了呂布,呂布不容就投了曹操,和曹操殺了呂布後又投了袁紹,最後跑到荊州投了劉表。
劉備先後投奔了五個人,不是七個,加上劉琦和孫權勉強算七個吧;
呂布的三姓家奴,具備的兩個明顯特徵,卻是劉備沒有的:1、投靠對方,非常欣賞信任,認作義父呂布投到丁原部下後,深的丁原信任,呂良死後呂布遂拜丁原為義父,成為丁原的得力助手,要不丁原敢當眾發對並頂撞董卓;董卓收服呂布後對他也是委以重任,任他為騎都尉,非常信任他,不久再任他為中郎將,封都亭侯並收為義子。2、為利益親手結果了乾爹董卓讓李儒用寶馬(赤兔馬)和金銀賄賂呂布,呂布見利忘義,親手殺了丁原投靠了董卓;司徒王允和貂蟬合謀,對董卓和呂布使用美人計和連環計,最終呂布為了貂蟬,和王允合作殺了董卓;而劉備的經歷卻不具備這些特徵,加上劉備徐州被奪也是受害者、又多行仁義百姓口碑極佳,所以雖然先後投奔過七個人,卻沒有人說劉備是七姓家奴。 -
6 # 千尋放映廳
“三姓家奴”,是說呂布這人反覆無常,而劉備一心的想法是光復漢室,算是比較有原則的。
呂布、劉備的故事因為《三國演義》的存在,被普通老百姓所知,即便是沒有上過學的人,從小耳濡目染也會知道相關的故事。除了正史之外,野史、演義小說也有一定的歷史價值,代表著民間對某一歷史事件的看法。老百姓們也多喜歡呂布的勇猛,但是說到為人處世,卻沒幾個人喜歡。而劉備的很多所作所為雖然有作秀的嫌疑,但不妨人們對他的喜歡。
在《三國演義》中,呂布先是丁原的乾兒子,在丁原手下某個一官半職的,後來董卓見這個人勇猛,用官位和赤兔馬收買,然後因為貂蟬,呂布又跟董卓反目,加上原本姓呂,這就成了三姓。
然而這故事是民間加工過的,歷史上呂布確實能打,但是因為出身貧寒,很容易迷進榮華富貴裡,又因為他投奔的那些人,丁原、董卓之流都沒有領袖的氣質,幹啥事小家子氣,心裡不爽了就逮著呂布訓。並且呂布這人有記載“卓常使布守中合,布與卓侍婢私通,恐事發覺,心不自安”,一邊偷偷摸摸的找些刺激,一邊又怕別人知道。
所以呂布幹啥事就沒什麼原則,誰給錢花管誰叫爸,有奶便是娘。小說和正史中,呂布只有“轅門射戟”調停這件事做的還算不錯,其他很多時候都是意氣之爭,不招人待見。很有小人得志的意思,落得個白門樓吊死的結局。
而同樣出身貧寒的劉備,在《三國演義》中遇到事了只會說“似此如之奈何”:這可咋整?不管咋整,在小說和正史裡,劉備都是為了“光復漢室”,為了這個目標聯合小土壕張飛和賣棗的關羽,招募鄉勇。
但因為自身實力的不足,無法對抗漢末的“黃巾軍”和其他的割據勢力,只能到處尋求幫助和別人結盟,但是一旦結盟之後,劉備也是沉下心共同迎敵,但弱小的實力加上身份的敏感,經常使他遭受排擠,只能打著跑著。屢敗屢戰也不氣餒,一邊儲存實力一邊遍訪人才。他基本能控制自己,有著一個比較清晰的目標,比較有原則,啥時候該幹啥,啥不能幹,要怎樣去做一件事,他都有思考。甚至做了一場大秀,攜民渡江(三國志有記載),在自身難保的情況下還這樣做,這手段也讓人不得不服。
-
7 # 小石頭LEO
這主要是因為呂布投靠別人的時候,都伴隨著認對方為義父。並且,在出現更好的機會或者因為一些其他原因,他將自己的義父,主公殺掉。因此留下一個背信棄義,狼戾不仁的名聲。在漢末時代,最講究忠義。這種殺掉主公的叛臣,往往會遭到更多人的唾罵。
但是劉備的情況和呂布不同。劉備雖然也跟隨過很多的主公,但基本上都是主從盡歡,漢末亂世和戰國時代非常像,能人志士為了得到更大的發展自己才能的平臺,選擇合適的主公,是非常平常的現象。只不過在效力的時候,需要盡心竭力為當時的主公謀劃,實在天命難改,實力不濟,也沒有辦法。賈詡,張遼都是這樣的人,雖然他們也都背叛過,但是並沒有遭到天下人的鄙夷。劉備也和他們相似。
最開始的時候,劉備從涿郡起兵,投靠的是公孫瓚。因為他和公孫瓚是總角之交,兩個人的關係非常好。而且,劉備在公孫瓚帳下也沒少為公孫瓚效力,多次救公孫瓚於危難。可以說是賓主盡歡。後來為了救援徐州,劉備借兵前往,公孫瓚心知劉備要離他而去,也沒有阻攔,很爽快的借兵,並且讓自己手下的田豫和趙雲一起跟隨前往。
後來劉備在徐州,荊州都是因為主將病死,和劉備並無關係。只有在呂布和曹操手下,劉備才是心懷異志。但是因為呂布和曹操的名聲都不好,而劉備仁義的名聲也天下皆知,所以都沒有認為劉備反叛呂布和曹操有什麼不對,反而認為他是替天行道。
所以,即便是背叛,也要看準人,看準時機。
-
8 # 老崔65347117
呂布認了倆乾爹,才有了三姓家奴的稱號,劉備雖說也投靠過幾個人,但是投靠時不如呂布認真,而反叛時也不如呂布徹底。所以劉備也就是個反覆無常的小人,還夠不上家奴的水平。而且標榜自己為漢室宗親的劉備是不能認乾爹的。
-
9 # 任你評說
你見過跳槽時,還順帶幹掉老闆的員工麼?呂布就是這樣的。——三國時代,呂布是一個出盡風頭的風雲人物。 當時流傳一句諺語——“人中有呂布,馬中有赤兔”。《三國演義》中的呂布也不失這一英雄風采,他外有將士,內有謀臣,本可以有一番作為,但他最終未能成就大業,而以悲劇告終。究其原因,是因呂布見利忘義、反覆無常、剛愎自用的性格。其本質是呂布根本就不具備一個圖王霸業的氣質和志向。
曾幾何時,陳宮把呂布當作“當世勇士”,為之圖王霸業,令曹操、劉備也自愧不如,然而,呂布卻“反覆無常”,殺丁原,投董卓;殺董卓,投王允;有將不用,有謀不從,自取滅亡。白門樓上,陳宮不屈而死,張遼視死如歸,而呂布搖尾乞憐。其結果,視死如歸者生,屈膝求生者死。
劉備出身於敗落的皇族,家境清寒,既沒有曹操、袁紹那樣顯赫的家庭背景,也沒有像孫權那樣繼承父兄的地盤,幾乎是白手起家,唯一可以耕耘的就是自己的“口碑”。因此,劉備在每個單位都很受賞識,並與領導私交甚篤,跳槽時也是好聚好散,而不像呂布那樣手刃“義父”,使得曹操即使傾慕其才,也不敢用其人。
-
10 # 蜀山筆俠
張遼呢?還不是五異其主!
人們對於張遼的崇拜,很大程度上源於“逍遙津之戰”,逍遙津之戰是魏、吳“合肥之戰”的一個階段性戰鬥,最終以張遼大破孫吳十萬大軍而結束,“江東十二虎臣”中的6位(明確記載的有:甘寧、潘璋、徐盛、陳武、淩統、蔣欽,疑似參戰的有:周泰和丁奉)被完虐。
逍遙津之戰
其實,曹魏參戰的不止張遼,還有名將樂進和李典,但由於張遼功勞最大,所以其他2人都被掩蓋了。
還有一點,合肥之戰主要有3個階段,一個就是孫吳剛來的時候,二個是相持階段,三個是曹魏反攻的時候。張遼率800死士痛擊吳軍是在第1階段,重挫了吳軍銳氣;張遼威震逍遙津是在第3階段,殺得吳軍丟盔棄甲,連孫權都差點被活捉。很多人容易把這兩次混做一次,於是就分不清楚是怎麼回事兒了。
合肥之戰
張遼為什麼會有如此強大的戰鬥力,在魏軍中都出類拔萃呢?這得從張遼的出身說起,張遼雖然以忠勇著稱,但是他一生共跟過5個主子,這裡不是黑張遼,陳述事實。
1、丁原
張遼是幷州人,幷州、幽州和涼州是大漢朝的邊地,這裡駐防的都是全國精銳的戍邊軍,和內地的地方武裝比起來,不知要強悍多少倍。這也是為什麼後來北平公孫瓚的白馬義從能和冀州袁紹大戰,董卓的涼州軍能大鬧京師的原因,正規軍和地方武裝比起來,差距不小。張遼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他最早是被幷州刺史丁原看上,而加入其麾下的,和張遼共事丁原的還有“飛將”呂布。
2、何進
大將軍何進為擴充自己的勢力,招募地方武官到京任職,丁原便派張遼入京,張遼從此歸何進節制。何進為了剷除“十常侍”,四處募兵,張遼被派到了河北,等到張遼募兵回京的時候,何進卻被十常侍所殺,涼州軍閥董卓趁機入京奪權,張遼糊里糊塗的就跟了董卓。
3、董卓
在董卓麾下,張遼再一次和從丁原部倒戈過來的呂布共事,由於他們都是幷州系將領,所以走得比較近。
4、呂布
張遼追隨呂布
呂布誅董卓後,幷州軍和涼州軍徹底翻臉火併,張遼自然歸到了呂布這一邊,這一跟就是6年,從關中到淮南(投袁術)、再到河北(投袁紹)、河內(投張楊)、兗州(投張邈)、徐州(投劉備),歷經滄桑,最後被曹操收服。在呂布軍中,張遼被稱為“八健將”之一,位在高順之後。
5、曹操
張遼的最後一個老闆就是曹操,也正是曹操,成就了張遼,不然,張遼就跟高順一樣,被歷史埋沒了。
張遼率領幷州飛騎舊部投降了曹操,並帶著這支軍隊的軍魂參加了曹操隨後的多次大戰:官渡之戰、河北之戰、赤壁之戰,以及諸多內部叛亂,而他的人生輝煌就集於合肥之戰。威震逍遙津,人人都聽過,我這裡就不贅述了。
幷州飛騎
張遼,雖加入曹操時間較晚,但其功勞卻堪稱五子良將中最璀璨的一個!
-
11 # 歷史戰爭
這個問題可以這樣來看。在三國亂世更換主公可以說是很稀鬆平常的事情。曹操身邊的降將更是多的不可勝數,這些人為曹操建立了不少戰功,有的人甚至還成為了一時名將如張遼 徐晃等人。
下面我們來說說為什麼呂布和劉備都先後投奔數人,為什麼人們看不起呂布而推崇劉備。 首先呂布和劉備最大的區別就是他弒殺了兩任主公丁原和董卓。呂布殺丁原是因為貪圖富貴,殺董卓是因為和董卓的小妾有不正當關係害怕被董卓追究。從呂布弒殺主公的動機來看人們鄙視呂布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而我們反觀劉備每次投奔別人都是在勢窮力孤的情形下不得已的行為。而且劉備多次易主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因為他有不折不饒從來都不甘居於人下的精神,和呂布相比劉備的人格自然就高了很多。
-
12 # 澎湃羊絨
呂布的三姓家奴,是因為人品問題,見利忘義而又有勇無謀。而武功天下無敵,只代表順境中越戰越勇,而到逆境時則毫無鬥志,讓賊作父卑躬屈膝。被世人嘲笑。
而劉備則正好相反,他有自己的理念,即使錯過機會也被世人認為是仁義。而在投曹操之時還有煮酒論英雄。每次遇到挫折時,總會有一幫人誓死幫他。
一個有理想有目標有信念的人,即使萬事不順時,理念也能讓人去追隨。而無理念的為個人的呂布,怎麼能夠想比呢!
-
13 # 蒼山阿鵬哥
三國時代,群雄角逐,烽煙四起,眾路諸侯,割據一方,無論文人還是武將都不得已要選擇或者侍奉一方霸主,但是各路諸侯又良莠不齊,最終透過征伐吞併,優勝劣汰,剩下三家魏蜀吳。在征戰鬥爭中,主僕(主人和文臣武將)之間關係維持基本是靠忠義和利益,比如曹魏集團靠主要選賢任能,蜀漢集團靠忠孝節義,孫吳集團主要靠裙帶關係,袁紹集團主要靠四世三公積澱下的人才資源,在前期征戰中,一方諸侯失敗滅亡,其手下的文臣武將都要被對方或者他方收編而用,這本來在當時是很正常,很多人都是投靠過不同的人,投靠對了或者穩當了就終其一生,投靠錯了或者不穩當就另換門庭,包括呂布和劉備都是這樣的,但呂布和劉備最大的不同就是講不講“義”,呂布可以說是反覆無常,言而無信,對丁原和董卓兩拜義父,就像奴才一樣,沒有底線毫無原則,一旦遇到利害關係,就把義氣置之腦後,典型的見利忘義,所以呂布的做法與當時的即使是亂世的價值觀不符,讓人鄙視,尤其張飛關羽和劉備那是生死弟兄,最看不起不講義氣的呂布。而劉備儘管投靠過好幾個人,但那是力不如人,不得已,何況劉備還是漢室後裔皇家血脈,有著匡扶漢室的志向和抱負,所以委身於人也是隱忍圖謀發展壯大的權宜之計,但無論投靠誰,都還是講義的,沒有出賣更沒有殺害,大部分都是選擇離開。所以二者截然不同。
-
14 # 愛暢想歷史
因為呂布是庶人,而劉備是漢朝皇室。
呂布投靠張三、投靠李四,只是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劉備不斷地投靠別人,是為了最終復興漢室江山。所以從儒家的角度來看,呂布是三姓家奴而劉備不是。
劉備的行為相當於自家農場裡的牲口逃到了山裡,自己設下陷阱把它們抓回來無可厚非;呂布的行為相當於去山裡偷獵,不擇手段地過度打獵是不行的!
-
15 # 阿斗不傻
這個問題要從結果看啊。
首先我們看看呂布曾經跟過的人,還有他們的死因哈!
呂布第一任老大---幷州刺史丁原。
最後被呂布給咔嚓了,原因嗎,是為了一匹馬,原來主子就值一匹馬錢。
呂布第二任老大---西涼梟雄董卓最後被呂布給咔嚓了,原因嗎,是為了一個女人,原來主子敵不過真愛,真愛無價,這個可以理解。
呂布地三任老大---淮南袁術
袁術還算有自知之明,直到呂布來了,非常不待見,最後呂布嚇跑了。
呂布地四任老大---河北袁紹
袁世兄弟差不多意思,不過呂布在袁紹哪裡幫袁紹搞定了黑山軍張燕,最後二個人算好聚好散吧。
呂布地五任老大---張楊
最後被呂布給禍害了,原因嗎,因為要救呂布,這個人還不錯呂布也沒對不起他不能黑。
呂布第六任老大---劉備
最後被呂布給禍害了,原因嗎,當然是要奪取徐州啊,背後一刀子下去,可憐劉皇叔好不容易弄點地盤,又沒有了。
呂布第七任老大---曹操
最後曹操更聰明直接殺了呂布,原因嗎,看看這幾個前輩就知道了。
然後我們看看劉備相好過的人在看他們死因哈。
劉備第一任相好--- 公孫瓚
最後結局,先是和劉焉火併,搞定了幽州,然後不停作,和袁紹合作被黑吃黑,惱羞成怒,開始和袁紹火併,最後火併失敗,自焚而死。怪不到劉備頭上。
劉備第二任相好--- 陶謙
最後結局,病死,臨死給了劉備第一個地盤,誰知道被劉備玩丟了。
劉備第三任相好--- 袁紹
最後結局,跟曹操火併,官渡之戰,大敗而回,然後然後就氣死了。跟劉備沒啥關係。
劉備第四任相好--- 曹操
最後結局,貌似自然死亡,頭風病唄,和劉備關係不大吧。
劉備第五任相好---劉表最後結局,赤壁之戰前病死了,這個怪不得劉備吧,你年紀大了唄。
最後我們總結以下哈。
呂布那就是死神一樣的存在啊,不是殺老大,就是霍霍老大,殺丁原,殺董卓,坑劉備,這幾個都被他坑慘了,死的死敗的敗,對他的好的張揚也因為救他死了。至於袁術還有袁紹哥二個,還比較聰明沒被霍霍死。
劉備同志就不一樣,雖然前半輩子顛沛流離,但是到哪都不做違心事情啊。除了有點對不起曹操,貌似道德品質沒啥問題吧?而且他過去可不是效忠的哦,而是一個創業團隊一起走,怎麼來怎麼走,就不是打工的。性質不同噠。
呂布行為無疑是無信無義,貪暴反覆,唯利是圖,鼠目寸光,這樣的傢伙,和劉備比,還是算了吧?我很討厭有人說劉備虛偽的。
他哪裡虛偽了,虛偽的人,需要不斷求生嗎?求生不該不擇手段嗎?那他不擇手段了嗎?這就是不虛偽啊。要是不擇手段,估計好多相好的都要死翹翹哦。
劉備才是真英雄,當得起曹操說的“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曹爾”這句話。堅韌不拔,抱有初心,奮鬥不息,這劉備同志就是我的精神信仰!
-
16 # 墮天之翼
只要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懂這是為什麼。如果說為什麼問這種問題,要麼是智商不夠,解釋了也沒用。要麼就是懂裝不懂,揣著明白裝糊塗的蜀黑。
-
17 # 泊圖泊途
就是劉備再怎麼不濟,也沒認哪個大將當爹。呂布可是認過義父的。一個是皇帝的叔叔,一個是反賊的義子。這怎麼看怎麼有槽點!
劉備投靠的人不少,舉一些比較有名的人。公孫瓚、袁紹、曹操、呂布、陶謙、劉表。劉備在這些人當中,有的是直接成了手下,有的則是半依附狀態,各不相同。雖然說劉備這個人讓人感覺有克主的嫌疑,不過中國就那麼大地方,兼併之中必然有被滅的人,最後的勝利者就是曹操了。中原混戰之中,這些諸侯對劉備都還給面子,一來劉備會做人,估計也挺會說話;二來劉備有些名望,殺了他容易失去人心;三來大小也是塊肉,橫豎能成為對抗敵方勢力的力量。怎麼說劉備跑來跑去起碼的尊嚴是保住了。
(《三國演義》中的呂布)
中原勢力犬牙交錯,誰和誰都可能成為朋友,曹操和袁紹就曾合兵一處打過公孫瓚,那時候劉備還在公孫瓚那,說句聽爛了的話,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
那麼呂布是確確實實礙於“父子情面”的。《三國志 呂布傳》:“布斬原首詣卓,卓以布為騎都尉,甚愛信之,誓為父子。”在王允要求呂布倒戈時,呂布還說:““奈如父子何!”
這種“認賊作父”的情況在《三國演義》中就更加放大了,呂布成了出了名的陰險小人。三姓何來?一者為丁原,二者為董卓,三者為王允。王允因為貂蟬的緣故成了呂布的岳父,因此也成了三姓中的一姓。
(《三國演義》中的劉備)
歷史上董卓除掉丁原是他野心重要的一步,呂布悍勇,而且丁原會成為董卓的阻礙。殺了丁原,獲得其兵眾,對董卓來說是個大好事。王允的死是由於他的書生氣,當然也可以說他自己作死。丁原就顯得冤枉些,董卓估計也死不瞑目。
呂布除了與這三姓淵源甚大以外,和其他諸侯也有淵源,比如袁紹。呂布的兵馬驍勇,呂布不加約束,經常擾亂百姓,這叫袁紹非常不爽,再加上猜忌,呂布不得不選擇其他的地方。呂布和袁術的關係相處的也不好,完全是相互利用的關係。其實這也沒什麼對錯之分,亂世之中,能活下來就不錯了。
(《三國演義》中的劉備)
對呂布評價低還有個原因就是他的死相併不好看,那麼勇猛的人竟然認慫求情,更讓他的形象差了很多,因此罵他的就更多了。
劉備頂著漢室宗親的形象,沒當兒子,反而成了皇上的叔叔。在對劉備正統褒揚的同時,他的對手通通的清一色差形象。雖然曹操現在已經完全翻案,但是對於呂布的所作所為,還是難以讓別人同情。
成王敗寇永遠是影響人們喜好的標準,劉備從草根走向了人生巔峰,還頗有成為第二個劉邦的潛力,這能讓人對他痛罵嗎?即便劉備奪了劉璋的地盤,似乎罵他的人也不多,反而去詬病劉璋無能的人多些吧!或者也可以這樣說:劉備做的事情是有意義的,呂布完全是徒勞。
-
18 # 這些歷史要讀
劉備和呂布都不斷改投他人,其實這在亂世是很正常的,但兩人不斷改投的目的不同,呂布為利,而劉備為義!
呂布為了一點個人私利,罔顧大義,甚至反過來謀害自己過去的主子,典型的“謀財害命”啊,呂布的第一任主子丁原,他為了一匹馬和一些利益,二話不說就將丁原咔嚓掉了。
接下來的董卓,雖然為人殘暴,但對呂布可謂是恩遇深厚。可以說董卓縱使對不住天下人,卻唯獨沒對不起他呂布。但最後,呂布還是為了一個女人,又將他給咔嚓掉了。
而劉備雖然投靠過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等人,但是劉備並沒有認誰當爹。而且,劉備不像呂布那樣見利忘義,反過來殺主,而是始終保持自己的骨氣和道義。再說,劉備不論改投多少人,他的人生目標始終都沒有發生改變,那就是要光復漢室的遠大志向。
因此,個人覺得,劉備和呂布不斷投靠和依附他人,其目的是截然不同的。總結起來,就是前文所說的“劉備為義,呂布為利”。素有“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之稱的呂布,竟然如此沒腰骨,真是枉費了上天賜予他的勇武了。而這才是後人普遍厭惡呂布,卻讚賞劉備的原因所在啊!
-
19 # 大可先生17
三國演義中
投靠和投降也是有很大分區別的,做人應有人格底線,方有大丈夫行為,才能做擁有尊嚴的人,不管是投降還是投靠都會得到尊重。有些背信棄義的小人為了活命不顧廉恥、不顧尊嚴、不顧臉面,就算是投降或是投靠還真不如轟轟烈烈的戰死,反而因為投降或投靠卻丟失了自己的人格和尊重。
呂布,字奉先,呂布幼年時父親就去世了,後來拜荊州刺史丁原為義父。董卓進京後和丁原發生矛盾,董卓用一匹漢血寶馬收買了呂布,呂布為了一匹漢血寶馬就殺了義父丁原投降董卓,並拜董卓為義父。之後被王允(王司徒)用貂蟬設下美人計,讓呂布和董卓產生矛盾父子兩因此反目成仇,後來呂布又殺了董卓。所以呂布有一個生父,兩個義父,之後呂布便有了三姓家奴之稱號。
劉備能成為一方霸主,就是因為他投靠投降誰,他都是光明磊落、坦坦蕩蕩、就算是戰敗了也是雖敗猶榮。於是他投降誰或投靠誰都得應有的尊重,我們都知道劉備雖然仁義,但也是梟雄。所以劉備的投降或投靠更應該說是一種“借住”,因些沒有人罵劉備是小人或是不義之人,否則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等也不會為他奮鬥或賣命。
總決,呂布的一生就是“唯利是圖、認賊作父”。因為利益出賣朋友出賣親人,這樣的人連小人都不如又有什麼資格爭奪天下,最後自己也被自己人出賣死得其所,也是一種無恥,自私自利的諷刺。
劉備前期雖然處處碰壁,甚至成為無家可歸無地生存的地步,但他卻一直保特著人格和尊嚴的底線,所以後來才能稱霸一方,留下千古英雄美名。
-
20 # 三楚雄風
這提問的看到了本質,劉備和呂布其實是一類人。
大家都說呂布是投靠一個害一個,所以是三姓家奴?
那我們來看劉備在幹什麼。
第一個是他的同學兼大哥公孫瓚,公孫瓚對劉備是槓槓的,出錢出兵無償贊助,還把趙雲送他了,劉備在我記憶中,只能說沒有害公孫瓚,從來沒有幫助過這個大哥,直到大哥死。
第二個,呂布,劉備在徐州被端了之後投靠呂布,沒地方去嘛。最後結果大家看到了,呂布死在曹操的手上,劉備的嘴上。
第三個,曹操,等到劉備站穩,曹操就是他一生的敵人。
第四個,袁紹,袁紹大哥對劉備也夠意思,劉備回報他的就是幹掉了顏良文丑,讓袁紹守個烏巢都沒人。最後官渡之戰開打,劉備偷偷跑了。
第五個,劉表,荊州八俊劉表坐鎮荊州幾十年,是劉備的堂大哥,最後荊州突然變成劉備的了,而且劉表的兒子們,跟著劉備的全部死於非命。呂布可沒這麼狠。
第六個,孫權,劉琮投降後,劉備如同喪家之犬,拜投孫權,結果打仗時不出力,搶地盤倒是槓槓的。
第七個,劉璋,這個我不忍心說,太慘了,厚道人遇到了王八蛋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太簡單了。首先劉備是皇叔,仁義的代表,不要把這些詞用在皇叔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