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小寧嘮歷史

    呂布與劉備還是有本質的區別吧。

    呂布投靠丁原和董卓都是認的乾爹,在古代認乾爹和現在的乾爹不是一個概念。古代那真是一日為乾爹,一輩子是親爹。可呂布最終為了自己的貪慾,把兩個爹都給幹掉了。在極其重視孝道的中國人思想裡,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這都是無法接受的道德敗壞。這讓呂布雖然坐擁“三國第一猛將”的美名,卻永遠洗不掉“弒父”的惡名。連粗魯豪放的張飛都不屑一顧,大罵“三姓家奴”,而呂布也自知錯誤,一聽到就惱羞成怒。最後因為惡名昭著,連最自信的曹操都不敢接手,直接殺掉,也算是自釀苦酒了。

    而劉備作為皇室貴胄,雖然勢力弱小,但聲名遠播,是當時有名的“賢人”。他的投靠像今天去公司任職,只是僱傭關係,不存在從屬關係。公司倒閉了,員工自然會去新的公司,這無可厚非。

    劉備的“良禽擇木而棲”與呂布的“逆子弒父”是完全不同性質的行為,最終也促使兩人有了完全不同的兩種結局,兩種評價。

  • 22 # 帝國五千年

    呂布是認爹和劉備以賓客居於人才本質上不一樣,更何況呂布的幾任主子要麼被他殺死,要麼被他害。

    呂布的認爹之路

    標題誇張了點正史上不是所有的上司都是呂布的爹。呂布出生在九原郡,中平六年在丁原身邊擔任主簿,當時丁原是幷州刺史對呂布很好。不過後來丁原受命大將軍何進進京誅殺官宦,結果宦官先把何進殺了,而當時董卓先進京掌握了大權。董卓要廢皇帝劉辨丁原屬於反對方和董卓意見不和,後來董卓誘使呂布殺了丁原。

    呂布殺了丁原之後就投靠了董卓,而且丁原的部下都被呂布掌握。這次和丁原不同呂布直接認了董卓當乾爹,董卓也是很信任呂布,還提拔他為中郎將封都亭侯。呂布對董卓可就不見得那麼好了,董卓本來脾氣暴躁曾經朝呂布丟過戟,而呂布又和董卓的婢女有勾搭,呂布也害怕此事被董卓知道。董卓在朝時引起天下諸侯反對而且作惡多端,當時王允和呂布相謀誅殺了董卓,呂布直接殺了自己的乾爹,並且當了奮威將軍。

    後來董卓部下李傕郭汜在賈詡的建議下攻入長安,呂布戰敗逃亡先是投靠袁術。袁術並不像董卓和丁原那般對他好,而是直接把他趕走了,接著呂布又偷靠袁紹。

    呂布在袁紹那裡表現的異常勇猛,和袁紹聯手打敗張燕。打敗張燕之後呂布就開始驕傲起來了,希望袁紹給他增兵,袁紹不願意呂布就開始縱容手下到處搶東西。袁紹開始懷疑呂布後來想殺呂布,呂布使計逃跑到洛陽。

    呂布途徑陳留時受到了張邈的禮遇,之後張邈在陳宮的建議下迎接呂布做了兗州牧。而兗州是曹操的老巢當時曹操正在攻打徐州陶謙,聽到陳宮和呂布偷襲了老家轉身回兗州和呂布作戰。曹操在與呂布對戰中差點被捉住,後來曹操打敗呂布殺了張邈的弟弟和三族,而張邈本人也被部下所殺。可以說呂布的第四個主子也是因呂布而死。

    呂布戰敗後投靠劉備,劉備當時已經佔據徐州,劉備接納了呂布但是心裡些許不高興,但是還是把呂布安排在小沛駐紮,可以說窮途末路劉備能收留他也是大恩,結果呂布不仁義。建安元年,袁術攻打劉備,雙方相持不下。於是袁術誘使呂布偷襲徐州,呂布也是直接多了劉備的徐州自己做起了徐州牧。而劉備後來因為袁術沒有按約定給呂布糧食被呂布安排在小沛。

    建安三年,呂布背叛朝廷和袁術聯合,之後曹操率兵攻打呂布,呂布不聽陳宮謀略最後被曹操水淹下邳城。呂布的部下綁了呂布投降曹操,呂布見到曹操時說自己可為曹操所用,呂布英勇曹操也是非常心動的。當時劉備跟曹操說:“ 明公不見布之事丁建陽及董太師乎!”曹操聽後幡然醒悟殺了呂布。

    呂布屬於無信小人多次易主,不僅殺自己的主人,還與部下妻子有染。

    布謂太祖曰:‘布待諸將厚也,諸將臨急皆叛布耳。’”太祖曰:‘卿背妻,愛諸將婦,何以為厚?’布默然。”-《英雄記》

    所以呂布被稱為三姓家奴一點也不為過,而且這個“三”應該是指多人的意思。

    被待之如賓客的劉備

    劉備的轉投之路則不一樣,劉備第一次投靠是在他在高唐令任上被黃巾殘部打敗,繼而投靠老同學加好友公孫瓚,當時公孫瓚已經是奮武將軍加薊侯,所以表劉備為別部司馬。而公孫瓚和劉備本來就是同學和老鄉加好友不存在認爹,當時雖然拜將封侯但還是居於劉虞之下,劉虞當時任幽州牧。

    劉備在公孫瓚那裡也沒有閒著,先是和青州刺史田楷一起抵抗袁紹因為軍功被升為平原相,在任期間廣施仁義被百姓接納。後來北海孔融被黃巾攻打,情急之下孔融向劉備求救,劉備自己都吃驚為何孔融知道他這樣一個小角色,實際上是因為他的仁義已經被傳遞給眾人。

    公元194年,曹操為父報仇攻打徐州,徐州牧陶謙向青州刺史田楷求救,田楷和劉備一起,劉備當時並不過幾千人也敢和田楷一起攻打曹操。事後曹操因兗州失守罷兵,劉備因功被表為豫州刺史駐兵小沛。後來陶謙病逝臨死前孫乾告訴陶謙:“ 非劉備不能安此州也”,後來在陳登和孔融的勸說下領徐州事,陶謙臨死前都願意將徐州讓給劉備,可見劉備卻是仁義,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人勸說他。

    後來呂布搶了劉備的徐州,劉備被迫由主為客,最後與呂布交戰不敵而投靠曹操。而曹操迎接劉備之後表為豫州牧親自攻打呂布,後來又表劉備為左將軍。劉備投靠曹操也是因為比呂布趕到絕境實在沒有辦法,而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對於劉備這個劉氏後裔來講肯定不高興。再加上曹操的作為以有不臣之心所以後來劉備趁著東征袁術重新奪了徐州,重新做了領導。

    劉備再次轉投是在曹操征討徐州後,劉備兵敗投靠袁譚,袁譚是袁紹的兒子曾經被劉備舉為茂才所以對於袁譚來說劉備是他的領路人。袁紹知道劉備來投出鄴城六百多里迎接劉備,對比袁紹厭惡呂布的做法可見袁紹待劉備和呂布完全不同。而劉備也沒有做對不起袁紹的事情,袁紹被曹操打敗時劉備已經離開袁紹許久了。

    劉備最後投靠的是荊州劉表,劉備離開袁紹之後就帶著讓趙雲招納的兵馬前往荊州。劉表也是親自到郊外迎接劉備並且奉以上賓之禮,實際上劉備投靠人,別人對待他都是上賓之禮。其主要原因是因為劉備仁義並沒有做對不起別人的事,反而在人為難的時候相救,所以劉備也贏得了世人的尊重。

    表病篤,託國於備,顧謂曰:"我兒不才,而諸將並零落,我死之後,卿便攝荊州。"備曰:"諸子自賢,君其憂病。"或勸備宜從表言,備曰:"此人待我厚,今從其言,人必以我為薄,所不忍也。"《魏書》

    劉備曾在曹操征討烏桓時建議偷襲許昌,但是劉表不採納。後來劉表臨死前讓劉備領荊州,劉備卻覺得劉表待他很好不忍心領荊州。劉備確實仁義不想因此背上罵名,後來劉備佔領荊州也是靠自己打下來的,所以劉備並沒有做對不起劉表的事情。

    劉備投靠各路諸侯很多都是待以賓客,所以不存在認爹的行為,而且劉備並未做出不仁之事。反觀呂布殺丁原,殺董卓反袁紹,還趁劉備出征奪徐州,不仁不義之人怎麼不被人唾罵。

  • 23 # 天津自適居

    歷史由勝利者書寫,呂布在三國時代屬於有能力者,但不是一個能書寫歷史的人物。從地位上來看呂布和劉備相差甚遠,劉備可是昭烈皇帝,三分天下有其一;而呂布一生東征西討卻顛沛流離毫無尺寸之地,最後淪為身首異處的一方小軍閥。

    再看兩者的經歷,劉備雖然從屬過公孫瓚、袁紹、劉表、曹操等人,卻從沒有幹出食其祿而弒其君的齷齪勾當,以至於在劉備棄新野之時,當地百姓扶老攜幼的一路追隨,這不能不說明劉備的人格。

    反觀呂布,為了寶馬而殺害義父丁原;為了美人手刃乾爹董卓;為了地盤趕跑患難相救的劉備,即便在缺乏仁義的亂世之中,其行為也被天下人所不恥。連奸雄曹操都看不下去了,在俘虜後果斷殺掉,死不足惜。

  • 24 # 老蟲

    呂布和劉備,這有本質的區別。呂布投靠別人,是以損害上家利益為手段,而劉備投靠他人,純屬於無奈之舉。呂布最大的缺陷,是在人品上,而不是他投靠了誰。

    當年丁原,在西涼收呂布為義子。呂布跟隨丁原來到洛陽之後,看到了董卓的氣派,就想跟著董卓混。董卓也看出了呂布的心思,就以赤兔馬相誘惑。結果,呂布刺殺了丁原後,認董卓為義父,從此在董卓手下做事。

    董卓得到呂布這員猛將之後,如魚得水。十八路諸侯討董卓時,呂布獨當一面,為董卓集團做出了巨大貢獻。

    但是,董卓倒行逆施,惹的天下怨聲載道。王允巧使連環計,利用貂蟬這個美人,離間了呂布和董卓的關係。為了美色,呂布再一次幹出了“殺害乾爹”的舉動。

    在刺殺董卓之後,拜王允為乾爹。呂布的種種舉動,可以表明他就是個小人。他為了一己之力,幾乎沒有任何節操可言。單從人品來看,說他是三姓家奴,那都是抬舉他。

    而劉備雖說一生也投靠過7個人,當劉備從來沒有做出,對不起這7個人的舉動。哪怕是面對呂布、曹操、袁紹這些人,劉備的所作所為,也是可圈可點。雖然他也有不仗義的地方,但那也是為了大義的不拘小節。

    所以說,呂布是三姓家奴,完全是說他的人品問題,而不是說他投靠了多少人。在三國那個年代,部將投靠其他主公,是很正常的事兒。但沒有一個像呂布那樣,為了一己私利,什麼都不顧了。

  • 25 # 風塵講歷史

    東漢末年,漢室衰微,群雄並起。光反董卓聯盟中就有十八路諸侯,分別是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郡太守王匡、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喬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北海太守孔融、廣陵太守張超、北平太守公孫瓚、上黨太守張楊、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驍騎校尉曹操、西涼太守馬騰、徐州刺史陶謙,除此之外還有荊州的劉表、益州的劉璋、漢中的張魯、遼東的公孫淵等割據勢力。然而還有一些無權無勢卻有遠大抱負的人,他們只有依靠這些軍閥才能在亂世中立身以實現自身的抱負,劉備呂布就是其中的代表,但這二人結果卻完全不同,呂布屢次賣主被人罵為“三姓家奴”,劉備先後投奔八個人被贊仁義,這是為何呢?

    首先就是因為劉備和呂布投靠他人的行為不同,劉備是漢室後裔,有著“皇叔”的名號,投靠他人屬於合作關係,自己的人馬本身還保留一定的獨立性。不論是他投奔的公孫瓚、陶謙,又或是曹操、袁紹、劉表等人,他與對方的關係都是同盟合作關係,並不是對方當小弟,對方更不能越過劉備指揮他的軍隊,所以劉備還是自己手下人的主公。呂布則不同,他先是丁原的部將,並且拜丁原為義父,後來董卓誘殺了丁原後呂布又認董卓為義父。這種認義父的行為表明了呂布想追隨他們的想法,這就是認主的行為,投奔來投奔去自己也只是別人手裡的大將。劉備不同,他能在投奔別人的過程中壯大自己的勢力,最後三分天下有其一,也可看出劉備與呂布的區別。

    其次,二人的出身決定了一個會被罵,一個會被稱讚。呂布出身貧寒,毫無背景,可劉備是中山靖王之後,是漢獻帝認的皇叔。呂布屢次殺害義父的行為讓他背上惡名,加上出身卑微,史官自然不會偏袒他。劉備一生都以仁義立身,最後能三分天下,又有漢王室正統的光環傍身,屬於成功人士,史官在記錄他時難免會美言幾句。而恰巧記錄三國史實的《三國志》是生於蜀漢時期的陳壽寫的,即使陳壽想客觀的記錄歷史,也難免在不經意間偏袒自己國家的君主。

    當然造成這一現象最大的原因是二人的人品不同。呂布的行為十分惡劣,他屢次背主,反覆無常,丁原、董卓兩任義父都死與他之手,後來被曹操擒住後曹操寧願殺了他也不用他也可以看出來呂布的人品有大問題。這種忘恩負義的人在那個群雄並起、講究忠義、看重名節的時代是無法立足的。反觀劉備,雖然先後投奔了盧植、朱雋、劉恢、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和劉表等八人,但他並沒有認這些人為主公,也沒有出賣這些人,就算是離開時也不會落井下石,不會為了利益去害舊主,再加上劉備“皇叔”的名號,又以仁義傍身,自然會被世人接受並稱贊。

    總的來說,劉備的行為只能算是合作,呂布的行為才算是認主,況且呂布還屢次為利陷害舊主,被罵“三姓家奴”並不過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認為過春節有意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