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周朝文DMU
-
2 # 湖垛小鎮
如果說名將如雲的話,那李自成同志手下將是萬里無雲,否則他也不會就這個下場,至少也得領引風騷一朝百十年。現在看來,李自成沒有大局觀,以為破了大明國都就高枕無憂了,殊不知大明還有半壁江山,而且中央政府成套機關在南京都有備份。再者,北方善戰後金本來就一直騷擾大明,你們這邊亂了人家還不趁機混水摸魚或者坐山觀虎鬥。最後,也是他名將萬里無雲的原因,無德。對手下失之於寬,其實還談不上寬,應該是縱容過度,自己也飄飄然進入所謂的大順夢鄉,但好夢向來不長,至死都不知道主要敵人是誰,南北受夾、兵敗山倒。
-
3 # 縹緲峰下一粒沙
這真是一種錯覺,李自成又不是光桿司令,當時對明朝不滿的大有人在,這些人自然而然投奔義軍,所以李自成也有謀士武將。
為什麼大家感覺沒有呢?最主要的原因,在於李自成沒能坐穩龍庭。如果他像劉邦、朱元璋一樣坐穩了,他的手下也就出名了。劉邦有張良、陳平、蕭何、韓信,朱元璋有常遇春、徐達、李善長等等,要謀略有謀略,要戰力有戰力,人才濟濟。神奇的是,劉邦和朱元璋的心腹干將幾乎都是他們的老鄉,這讓人不得不問一句,莫非李自成的家鄉沒有能人?當然不是。
李自成也有劉宗敏、李巖、牛金星、宋獻策等手下。
雖然劉宗敏是個專門壞事的,有勇無謀,居功自傲,李巖卻是出色的謀士。正是他提出了“均田免賦”的口號,為李自成聚攏百萬大軍,他還勸李自成“尊賢禮士,除暴恤民”、“假行仁義,禁兵淫殺,收人心以圖大事”。
但這樣一位目光長遠的有識之士,李自成卻防備他,最終在牛金星的攛掇下殺了李巖及其兄弟。
至於牛金星,本事是有的,卻心胸狹窄,只因李巖比他有能耐,他就把李巖視為仇敵。而且為人功利,熱衷於登極禮儀,不斷勸進李自成登基為帝,為吳三桂引清兵入關製造了藉口。後投靠清廷為官。
宋獻策本是牛金星推薦入夥的,但他和牛金星不是一路人,反而和李巖成為志趣相投的好朋友。李巖被殺後,宋獻策憤而出走,下落不明。
由此可見,李自成軍中不是沒有能人,而是他不能知人善用。世有伯樂而後有千里馬,正是說的這種情況。李自成、劉邦、朱元璋都是出身於草根的起義者,但李自成和劉邦、朱元璋根本不是一個等量級的。我們可以從時間、過程、結果來比較。
從時間來看,李自成於崇禎二年起義,崇禎十七年弄垮明朝,用時15年;劉邦公元前209年10月起義,公元前202年2月舉行登基大典,正式稱帝,用時不到7年;朱元璋1353年加入義軍,1368年稱帝,也用了15年時間。
從過程來看,劉邦和朱元璋不管起事時有多麼艱難,一旦成了氣候,就沒有被徹底打下去的時候,李自成則不然,好幾次差點被滅,最慘的時候,只剩下17個人。但實際上,劉邦和朱元璋所處的環境,比李自成更為複雜艱難。
大部分時候,李自成只有明軍這一個對手,劉邦除了和秦軍打,還要對付項羽及其它諸侯;朱元璋也如此,除了剿滅元軍,還得和張士誠、陳友諒等“友軍”交戰,敵人更多;
從結果來看,劉邦打敗秦軍和項羽,建立強盛的漢朝,使“漢”之名傳揚至今;朱元璋打敗元軍和其他義軍,建立傳承兩百多年的明朝;而李自成雖然覆滅了明朝,卻沒有主宰天下的實力,很快被清軍和吳三桂打敗,不知所跡。
總之,李自成無識人用人之能,也缺乏帝王該有的雄才大略,因而失敗。而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失敗者的手下也就不為人所知。
-
4 # 歷史摸黑人
那是因為李自成是個失敗者。自古以來成王敗寇,滅明的李自成並沒有形成一個穩定的長久王朝,而滅秦的劉邦和滅元的朱元璋都形成了一個足夠穩定長久的王朝,所以後續才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對漢高祖和明太祖的起家做足夠宣傳。
相反,明朝之後的清朝是打著為朱明王朝報仇的旗幟進入中原的所以他們視李自成為天敵,欲置之死地而後快,官方不可能大肆宣傳李自成。而民間都視朱明為正統,李自成是個該死的反賊所以民間也不喜歡宣傳李自成。另外整個清朝又大興文字獄官方導致文人不敢多寫不符合清王朝思想的文章著作,所以滅明的李自成得不到有效的宣傳。
當然李自成手下也有非常出色的將領,比較有名的就是劉宗敏,但是流傳較多的確是他搶陳圓圓致使吳三桂倒戈的逸聞趣事。經過長時間的耐磨,基本上李自成的名人手下都埋沒在歷史長河之中!
-
5 # 國內ERP專題
你的感覺非常正確
李自成能攻進北京城,實不是他的團隊有多厲害,而是大明朝爛得實在不能再爛了。
若不是崇禎疑心重,喜歡殺大將,自毀長城的話,李自成根本贏不了
從史料上看,李自成手底下的幾個人
沒文化的:劉宗敏
劉宗敏,陝西藍田人,跟李自成是老鄉。劉宗敏是打鐵出身,身材非常魁梧,打仗從來不怕死。在李自成成功的路上,劉宗敏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別是李自成在潼關被圍的時候,劉宗敏可以說是一直在李自成身邊,跟他一起突圍。所以,李自成對劉宗敏非常器重,把他看成好兄弟,兩人之間更像是兄弟關係,而不是上下級的關係。劉宗敏掌握著大順軍最精銳的部隊,在軍隊中很有號召力,雖然他沒什麼文化,說話直來直去,但是在軍隊中他穩坐第二把交椅。
沒有文化註定了劉宗敏的能力有天花板。
有一點文化的:李巖、宋獻策
宋獻策是卜卦人。宋獻策身高不滿三尺,精通河洛之術
李巖,原名李信,些二人在李自成營中算是有才能的人,比較有遠見,但他們的意見早期還能被李自成採納,後期就不行了。
剛進北京城,李巖便向李自成提出,要嚴肅軍紀,不要擾民、儘快招撫吳三桂父子,這些重要建議。李自成早就被勝利衝昏頭腦,即批“知道了”,但並不採納,更不執行。
牛金星
牛金星在李自成的隊伍裡,成為了二號首長。就連最早李自成以“但得宋某一人,免屠城”迫降的宋企郊,雖貴為六尚書之首的吏政府尚書,也屈居下位。
崇禎十七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順政權,牛金星以左輔兼天祐殿大學士。但他心胸狹窄,又是一個典型的權力控,進北京城後以宰相弄權,每天導演登極禮儀,勸進李自成稱帝,卻不想辦法正確招撫坐擁數十萬大軍的吳三桂。
最後還挑唆李自成殺死了李巖,趕走了宋獻策。他應該是李自成兵敗的罪魁禍首。
戰鬥力低下
比如李自成親率的數十萬精銳部隊,攻克北京前夜,被周遇吉在寧武關打得落花流水,要不是城中缺糧,其他地方的明軍見死不救的話,根本也打不進北京城。李自成軍隊在最強的時候,戰鬥力也就是如此水平。
郟縣之戰初期,李自成的數十萬大軍,也是被名將孫傳庭率領的幾萬人殺得潰不成軍。李自成賬下的幾位親信和將領,竟然都想抓李自成嚮明軍投降。
倘若不是崇禎皇帝關鍵時候瞎指揮,而葬送了大好局面,估計李自成很可能被部下捆了扭送到大明朝。
總而言之,李自成的部隊,始終不能稱為正規軍,最多算是一群合夥的散兵遊勇、烏合之眾。真的沒有什麼戰鬥力,後來被清朝八旗兵追著打,絲毫不奇怪。
沒有可執行的政治綱領
所提出了政治口號:“闖王來了不納糧”,但是糧食從哪來呢?
自己又沒有什麼什麼解決方案,只能採取最簡單粗暴的辦法:
吃大戶。軍隊所到之處,專抓豪強、王公、地主,也就是“收其籽粒(家產)來餉軍”。
因此,也無法得到中低產階級的支援,更不要說地主階級了。
“走一路吃一路”的辦法,短期能解決問題,如果不生產,只是搜刮,坐吃山空是遲早的事,人心遲早被“吃盡”。
所以李自成山海關兵敗,北京城的百姓不但不支援,反而都行動組織起來,追打大順國計程車兵,那些大順佔領地的老百姓也紛紛響應,把李自成派來的官員殺死趕跑。這就是民心向背, 水能載舟,也能覆舟
勝者王侯敗者寇
李自成敗了,所以他手底下人的名氣自然大不到哪去了
-
6 # 北派說書人
我們知道,當年劉邦打天下的時候,也是充滿了坎坷,首先是在面對秦軍的時候,那種夾縫生存的感覺,然後秦國被推翻之後,面對強壓一頭的項羽,後來也在謀士陳平、蕭何、張良及武將韓信等等的相助下,奪得了天下。
我們再看看明朝,朱元璋起家的時候,做過乞丐,做過和尚,最後頂著大光頭參加了義軍,後來娶了馬大腳,再加上自己會辦事,一步步平步青雲,後來得到了大將徐達、常遇春、李善長、李文忠、劉伯溫等等才逐步奪得了天下,那麼為何李自成沒有什麼出名的手下在說書人看來,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沒有奪得天下,剩者為王敗者為寇我們知道,但凡得天下者,坐上王座之後,便是開始論功行賞,雖後來會出現走狗烹良弓藏的情況,但是往往後世也會修碑立傳,哪怕你是一個很壞的人,李自成沒有做到這一點。
本為曇花一現,清朝初建,大明為正宗,李自成頂多是個匪徒明史是清朝的官員修撰的,在那個時候,明朝才為正統,李自成頂多是個山野匪徒,沒有資格在史書上多做編撰,更別說他的部眾手下,在清人看來,也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
-
7 # 歷史課代表張大同
老規矩,先說結論——歷史自古都是勝利者的墓誌銘!
如果劉邦兵敗,韓信樊噲也不會是名人;如果朱元璋兵敗,徐達常遇春也不會是名人!
歷史總是這麼讓人頭大……
-
8 # 歷史神秘人
李自成和劉邦,朱元璋三人出身都差不多,都是低層人,可是他們的素質卻差太多了,李自成跟劉邦和朱元璋相比根本就不是一個級別,有什麼樣統帥就有什麼樣的手下,你李自成都不強,手下也強不到哪裡去!
把明朝滅掉的李自成就不能說李自成有多強,那是因為明朝爛到頭了,白給了李自成一個便宜!李自成的軍隊純粹就是土匪和流氓的軍隊,加入進去的農民後來都變成了流氓,這樣的軍隊欺負一下老百姓還可以,跟正規軍打那就不行了!當初李自成謀反開始時,日薄西山的明朝派出孫傳庭官軍剿匪,那是打的李自成屁滾尿流,丟盔棄甲,根本不是一個級別的對手,再要把李自成給滅了的時候,滿清攪局,明朝軍隊不得不去東北防守滿清,沒有滿清的幫忙,李自成早死了!由於明朝被滿清消耗了精力,同時內部腐敗墮落,才給李自成撿了個大便宜,李自成進軍北京,在寧武關被明朝官軍周遇吉生生阻擋!幾十萬農民軍被小小的寧武關打的損失慘重,要不是明朝沒有援軍,李自成是拿不下寧武關的,打的李自成都差點放棄進攻北京城。後來因為其他城鎮聽到寧武關失守,紛紛投降,所以李自成才有信心攻打北京城!李自成的軍隊沒碰到過什麼強敵,能跟劉邦和朱元璋那樣戰勝過無數強悍對手的人比嗎,沒有名氣也就很正常了!
當然還是有文人投奔李自成的,比如李巖,宋獻策,牛金星等人,只是這些人的素質還是比不過劉邦手下張良,蕭何,韓信等人,連朱元璋手下的劉伯溫也不能相比!能拿的出手的謀臣就李巖一個。攻破北京城之後,李巖就告訴李自成早嚴肅軍紀,善待百姓,招降吳三桂,結果就是李自成什麼都不聽,大肆搜刮百姓,扣押吳三桂家人,最後李巖因為內訌而死!吳三桂開啟山海關,和滿清聯合,在一片石把李自成的軍隊打的落花流水,倉皇而逃,足以證明李自成的軍隊就是土匪流寇,戰鬥力不強,碰上強點的官軍都打不過,更不用說更強的滿人騎兵和吳三桂的關寧鐵騎了!所以說名聲好點就說李自成是農民起義的先鋒,差點就是土匪流氓嘛!你說李自成能有什麼好名聲呢,李自成最拿得出手的就是“闖王來了不納糧”口號,只是這個口號也是虛的,不納糧吃什麼啊,所以李自成是靠搶掠地主,後來連百姓都搶了,才有糧食維持軍隊的發展,這樣的人和跟在他手下混的人能有什麼名氣呢,李自成眼光短淺,手下的謀士也強不到哪裡去,有眼光的謀士不會投奔沒有眼光的李自成啦,能投奔李自成的都是文人投機分子,順便坐個便車撈一筆富貴罷了,能有什麼名氣呢!
所謂君主選謀臣,謀臣也選君主,你李自成就不是什麼賢明的君主,就農民一個,沒有謀略眼光的人,能吸引什麼頂級的人才做幕僚呢!也許你會說因為李自成失敗了,所以沒有什麼名氣,如果李自成成功了成了開國君主,就有名氣,道理是這個道理,只是李自成最後還是失敗了,就證明他強不到哪裡去,不是強人哪有什麼名氣,手下自然就沒有什麼名氣了,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嘛,勝利者自然名氣大了,這是很正常的道理,歷史是屬於強者的!
-
9 # 伊耆角木
確實都不出名,除了劉宗敏有點名氣(還是因為霸佔陳圓圓逼反了吳三桂),別的都不行。簡單來說三個字“沒人吹”。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無論是明粉還是明黑,甚至是教科書,都找不到任何理由去宣傳李自成手下那些將領。
一、古代
1、李自成的大順:滅亡太快來不及著書立傳
題主說到劉邦、朱元璋手下的將領,那能一樣嗎?劉邦建立漢朝,西漢東漢加起來三百多年,有《史記》、《漢書》為這些將領立傳,自然廣為傳頌。明朝也有二百多年,也有正史記載。況且明清還是古典小說的巔峰,靠著《大明英烈傳》這樣的小說,將劉伯溫、徐達、常遇春等等吹得神乎其神。自然為人津津樂道。
再看李自成這邊呢,他確實滅了明朝,可正月建立政權,三月打進北京,四月山海關戰敗,月底匆匆登基,隨後落荒而逃,之後一路慘敗,到次年五月李自成就在九宮山掛了。之後基本就是流亡狀態。這種政權的武將,都沒享受過安定的日子就草草收場了,誰給你著書立傳?
2、清朝:視李自成等人為賊寇
雖然清朝後來透過李自成的大順取得了明朝的江山,但清朝顯然也沒領李自成的情,相反,為了統治的“合法性”,清朝還宣稱為明朝“報仇”。將李自成視為賊寇,倒是對明朝皇帝“尊敬有加”。安葬崇禎,康熙還拜謁明孝陵,清朝皇帝也派兵看守十三陵。但李自成、張獻忠這種起義軍,清朝就是一個字:殺!
也就是說,清朝,即使你可以吹明朝,卻不能吹李自成。民間的小說、戲曲、評說,誰敢給李自成的將領編故事?那是要抓起來的。就算有也沒人愛聽愛看啊。民間只有崇拜封侯拜相的,誰崇拜幾個月就死翹翹的?
二、現代
1、明粉:恨他們
現在的歷史愛好者,可是有不少明粉,這些人對明朝崇拜有加,自然對滅了明朝的李自成咬牙切齒。畢竟,沒有李自成他們瞎搗亂,光靠清朝在關外鬧騰,也滅不了明朝。這種政權的將領,明粉怎麼可能喜歡呢?
2、明黑:鄙視他們
有粉就有黑。也有人不喜歡明朝,那就會對滅了明朝的李自成他們刮目相看嗎?才不是呢。他們就算喜歡清朝也不喜歡李自成的大順。邏輯很簡單啊,他們覺得明朝已經這麼爛了,你滅了明朝居然還守不住,倒臺這麼快,哪裡值得人喜歡?
3、吃瓜群眾:成王敗寇,敗軍之將何足言勇
對明朝不吹不黑的,也不喜歡李自成他們。畢竟,成王敗寇,歷史愛好者喜歡秦皇漢武,喜歡唐宗宋祖,誰喜歡幾個月就玩完的人?遙想李自成當年……你都吹不出來。
4、教科書:一句農民起義軍就概括了
因為某些原因,教科書倒是一度對李自成這種起義軍評價不錯。但是,教科書一向推崇“人民大眾的力量”,記錄這種起義軍,說個首領李自成的名字就夠了,其他的將領,不重要。
所以,不管打了多少勝仗,都要有人吹,有人誇才行。李自成手下這種……得了吧!
-
10 # 布衣學史
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歷史上的一些失敗者,在勝利者編寫的歷史中,多有被弱化或醜化可能。或是失去本來的面貌,或是一些事蹟淪為歷史的塵埃,被人遺忘。
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闖王”李自成,最終能攻滅明朝,可見實力不弱。手下定有能征善戰、智勇雙全的將領輔佐。但由於,大順政權沒能延續,他們也就沒機會留名了。
劉邦雖出身低微,但在秦末農民戰爭中率軍滅了秦朝。後又於“楚漢戰爭”中消滅了項羽,開創了西漢二百餘年的基業。輔佐劉邦的那些“布衣卿相”也就得以清史留名了。
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草根”皇帝,推翻了元朝的統治,開創了明朝近三百年的基業。追隨朱元璋的開國將帥們自然也就在明朝的史書上,留有濃墨重彩的一筆了。
這三人的相同點是都滅了前朝,不同點是李自成並沒有創立和鞏固自己新王朝。而劉邦和朱元璋則開創了自己新王朝的百年基業。自然使自己和開國的文臣武將在史書上著墨更多了。
-
11 # 南朝居士
而劉邦、朱元璋都成功了,能對自己的功績進行書寫,可以寫書立傳,看看《史記》裡多少名人傳記就知道了。
而相對於劉邦朱元璋的項羽、英布、彭越,張士誠、陳友諒、方國珍這些人的手下將領,又有誰聽過?有的甚至連這些軍閥大佬都沒聽過吧?
為什麼沒聽過?難道他們手底下沒有大將,沒有名將?
顯然不是,只是因為他們失敗了,沒人給他們寫書立傳,沒有誰宣傳他們的功績,只會把他們妖魔化。
有人要說,你這樣說不對,那為什麼太平天國有很多名將我們知道呢?他們不也失敗了嗎?
是的,他們是失敗了,但是,因為離現在比較近,史料很豐富,滿清到了晚期,沒有能力銷燬,而滿清滅亡後的新朝代,沒有利益衝突,也就沒有銷燬的動機了。
如果李自成成功了,新朝代書寫歷史的時候,也會是這樣,封侯500,著書立專。
-
12 # 啄木鳥剪輯
明未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於明崇禎17年4月率軍攻佔了北京城,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在景山自縊殉國,大明王朝宣告滅亡。同年5月李自成親率大軍征伐明朝鎮守山海關的吳三桂。而此時的吳三桂已與關外的清軍有了勾結,於是在這兩股力量的打擊下,李自成經數日激戰,最終兵敗退回北京城。進城後李自成急忙稱帝,建國號為大順,可惜只做了42天皇帝,就被清軍和吳三桂打得退出北京城。到後來李自成的軍隊履戰履敗,在退敗到湖北九宮山時被地方武裝殺死。
在李自成的隊伍裡,我們真找不出太多有名的部下,只有大將劉宗敏、李過,謀士宋獻策、牛金星、李巖等少有的幾個人較為出名。其重要原因就是李自成沒能建立起一個真正的統治朝代,短暫的大順政權在政治軍事方面怎能留下什麼有價值歷史史料。
而反觀建立大漢的劉邦和建立大明的朱元璋,都在中國歷史上建立了統一的封建王朝。漢朝從西漢到東漢前後長達410多年。司馬遷的<史記>就讓劉邦眾多的部下名留青史。文有張良、蕭何、曹參、陳平;武有韓信、英布、樊噲、彭越、周勃等。這些人都有武能征伐平天下,文能安邦定乾坤的才幹。
朱元璋建立的大明王朝前後也長達276年,而做為封建王朝統治者為自己歌功頌德必不可少。明朝開國功臣34人,著名的大將有徐達、常遇春、藍玉、郭英、李文蟲、廖永忠、湯和、鄧愈等;聞名的謀臣有朱升、李善長、劉基等。這些人都是馳騁沙場,攻城掠地,運籌帷幄的幹才。
總之,劉邦也好,朱元璋也罷,所有建立起封建王朝的歷朝歷代,憑藉其詳盡的史料記載為後人留下了珍貴的資料,使得跟隨其左右的開國功臣名揚天下,而李自成短暫的大順政權又怎能留下讓後人津津樂道的東西。
-
13 # 古今嘚吧嘚
劉邦也好,朱元璋也罷,手下都是能人倍出,猛將如雲,韓信、張良、蕭何、徐達、常遇春……簡直張口就來,可為什麼李自成同樣作為農民起義軍的領袖,而且也殺入了北京城,過了一把皇帝癮,建立了大順政權。
但世人皆知李自成,對其手下將領卻一概不知,要知道在明末的眾多起義軍裡頭,李自成可謂是最出風頭的一支,難道他起義全憑他自己嗎?
肯定是不可能的,若李自成真是光桿司令,他絕不可能打入紫禁城,推翻大明朝,他的手下必然有出色的謀士和將領,那麼為什麼世人對他們都從來沒有談起過呢?
其實也很顯然,無論是劉邦建立的漢朝,還是朱元璋建立的明朝,那都是中國歷史上正兒八經傳承數百年的王朝,期間湧現了無數的風雲人物。
而他們曾經的追隨者,作為開國功臣,自然會被載入史冊,民間為了紀念他們,也有很多廣為流傳的故事,千百年來口口相傳,被傳頌的多了,知名度自然就高了。
可李自成不同,他雖然推翻了明朝,建立了自己的政權,但是他的政權存在的時間太過短暫,甚至都不被承認,就更加不要說傳承了。
隨著大清鐵騎的入關,一個如日中天的梟雄就這樣隕落了,此時距離他稱帝也不過月餘。
作為一個失敗者,本身就沒有傳頌的價值,要知道歷史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古往今來唯一“不以成敗論英雄”的,只有霸王項羽,李自成顯然還不夠分量,更何況他手下的那些個大將了,甚至連載入史冊的機會都沒有,如何還會為人所知。
-
14 # 北方的鐵拳
歷史是寫給勝利者的。
劉邦、朱元璋都建立了自己的政權,都是成功的勝利者,他們的手下肯定也跟著出名了。
李自成雖然推翻了明朝的統治,但是自己又很快被消滅了,沒有建立自己的政權,從這一點上來說,他不是最後的勝利者。
後人總結他們失敗的教訓,他和他的手下都成了反面教材,這也是為什麼他的手下都不出名的原因了吧!
當然,歷史也是公平的,如果李自成佔領北京城後,放鬆了自己和對手下人的要求,大肆搶奪,殺人放火,可以說無惡不作。明朝滅亡後,許多地方的官員,仍然手握重兵,例如吳三桂鎮守山海關。他們也是在觀望,可是李自成不想著怎麼收服人心,統一天下,還把吳三桂的小老婆搶了過去,吳三桂能不反抗嗎?
歷史這是一面鏡子,他總會客觀的反映出任何事件、人物的真實的面貌,你覺得呢?就像下面這個傻子,再怎麼甩鍋,也不會改變歷史的真實面貌!
-
15 # 北望大坡灘
中國農民起義軍,反抗封建統治階級自大澤鄉陳勝吳廣以降,歷朝歷代特別是在王超末期多有出現,中國農民自古就比較忠順,不到萬不得已生存不下去他們都堅持守著一畝三分地安貧樂道。
而農民起義軍能夠成功的卻微乎其微,明洪武皇帝以貧民身份成為大明朝太祖皇帝,是上下五千年獨一無二的人。當然他的成事,並不完全依靠農民起義軍。兩百年後,歷史就是這麼戲劇化,給大明朝掘墓的居然也是一位農民,河南的李闖。
題主提出的問題:同樣是覆滅一個王朝,漢高祖劉邦與明太祖朱元璋麾下名將輩出,為何李闖麾下卻籍籍無名?
這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其一,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相比於李闖,漢高祖與明太祖,他們都穩住了局面,並使得國祚得以傳遞幾百年,享國已久,他們的軍法戰策得以印證,並未後被所記錄神話,自然廣為流傳。而李闖攻入北京屁股還沒坐熱,就被吳三桂引領清軍返工,惶惶如喪家之犬,後再也無法再回巔峰,死於九宮山。
其二,領導者個人色彩能力超強。朱元璋與劉邦,更多的是在後方當做用人的領導者,很少親自衝鋒陷陣,而李闖就像項羽一樣,帶兵打仗本身就是一位軍師強人,在如此強大的領導下,麾下那些有軍師才能得人,未必有機會展示其才,因為沒有機會,所以項羽本隊裡除了他自己與亞父范增,都是名聲不彰,李闖部下劉宗敏與李巖,卻也沒有什麼名氣。
劉邦曾談論他部下與自己人才的比較,曾有一段言論。
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此為一道理也。
-
16 # 丁強888
這個就叫倖存者偏差。或者簡單來說就是劉邦朱元璋最終勝利了,他的手下也跟著有更多的機會留下名。李自成失敗了,自然隨風淹沒了。
事實上,無論古今,能做出這麼一番事業的,哪個不是有牛逼閃閃的過人之處的。
我再舉一個例子:張定邊可能大部分人都沒聽說過。然而人家基本公認是元末第一猛將,差點弄死朱元璋。但因為它屬於失敗者陳友諒陣營,所以他的知名度甚至沒有勝利者朱元璋手下二流的沐英出名吧。
再舉一個例子:劉邦手下你都聽說過一些,而項羽手下的人你是不是就很陌生了。
一言以蔽之:倖存者偏差,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在勝利者的語境裡,能留下個記錄就不錯了,你還想出名?
-
17 # 心學999
大家好我是心學,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劉邦和朱元璋在奪取政權的過程和建立政權後,確實在歷史上留下來了很多的名人,例如劉邦的大將軍,韓信,謀士蕭何,陳平,武將樊噲,英布,霸王項羽,謀士范增等等,朱元璋的手下也很出名,常遇春,徐達,郭英 ,傅友德,藍玉。對手包括張士誠,陳友諒,北元的王保保,這些都是歷史名人,也發生了很多歷史故事,而李自成的手下,除了一個劉宗敏,好像沒有別的將軍了,其實不然,只是因為前面兩位都奪得了政權,而李自成沒有成功奪取政權,所以歷史上對他收下的將軍描寫就比較少了。以上是我的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
18 # 董江波
李自成滅明,那是勢,並不是真正實力具備了。而且,他手下,確實是有一些能人的,不管是文的、武的,還是文武雙全的,都有。
比如,文的有:牛金星、宋獻策;武的有劉宗敏、李巖;這四個,都是將相之才。其餘沒這四個有名的,也有幾十餘人,李自成的大順朝,還是有人才的,但為何,李自成的大順朝,沒了呢:
第一,當時明王朝實力還是很強大的。只是,由於當時實在是天災太多,又是地震,又是冰雹,又是全國普遍降溫,又是蝗災,簡直不要太亂了。
而且,明末代皇帝崇禎帝,雖然勤奮有謀略,但太多疑,不善用人,做事有始無終,這樣的君主,太平之時可以,亂世,那就完蛋了。
而且,崇禎帝不善用下,無謀略,缺少軍餉,大臣家個個家有千萬白銀,卻一毛不拔。他在亂世沒有強硬手段,只能眼看著大明王朝完蛋。
第二,李自成起兵時,遍地是饑民,所以,很多人願意跟著他一起起兵。而守衛各府的將兵,實力強的,要麼直接放他們過,比如大同府;要麼實力弱的,被流民衝散了。
這樣導致李自成竟然越來越強,兵強馬壯,把北京城給佔了。
第三,佔了北京城後,李自成本來該,一是招攬明朝守邊的大將們,一切不變,繼續守好邊,還要獎賞他們;同時,管理好北京城事務,安撫各府。
但這些,他都沒做,只顧著封賞手下,內部開始亂爭,還佔了不少明朝守邊大將的女眷傢俬,比如陳圓圓。
這些作為,逼著守將們,大開邊門,和女真人(也就是後來的清朝)一起把李自成給滅了。
所以,李自成和他的手下,基本上是自己作死的。
沒辦法,一群平民,奪了天下,沒有治天下的意識和能力,確實也坐不穩,為清朝作了嫁衣而已。
-
19 # 文史外鑑
李自成當皇帝的偶然性和失敗的必然性證明他的手下是沒有人才的。
為什麼這樣說,我們先看這個資料:1957河南省黃縣發現“荒年志碑”記述了明末河南地區天災人禍,民不聊生的悲慘情景,從崇禎二年到崇禎七年(公元1639--1644年)年年都發生災害,老百姓五穀不收,導致糧價暴漲,人們以樹皮野菜充飢,中原地區,瘟疫流行,死者大半,還出現人吃人的現象。李自成就是在這樣在境地下發展起來的,他的起義隊伍拉起來,很大程度只是為了吃飽肚子,生存下去,於是去劫富紳,搶官府,起義的初衷並不是為了推翻明朝,建立一種理想的政權,是沒有偉大的目標指引他的行動的,當皇帝之前是“搶”,當皇帝之後也是“搶”,唯一能夠閃耀一下的就是他倡導的:“均田免賦”的口號。當然在這10多年的燒殺搶劫中歷練了一定的指揮才能,逐漸形成了與朝廷對抗的龐大實力。最後只所以能夠滅亡明朝,也只是因為明朝國力凋敝,面臨兩線作戰,李自成乘虛而入罷了。
他們進了北京又是怎麼樣的呢?隊伍迅速腐化墮落、天天吃喝玩樂、四處燒殺搶掠,甚至將明朝官員們的豪宅佔為己有,對明朝官員開啟殺戒,為的是搶奪豪宅和金銀財寶。最後也是因為一美女,逼的吳三桂聯合清軍擊潰了自己剛建立的大順,被趕出紫禁城。所做所為,體現的只是土匪,賊寇這樣一群烏合之眾的嘴臉,是沒有半點才略可言的,當然也包括李自成本人也是沒有雄才大略的。連部屬都約束不了或者根本就沒有約束,雄才大略在哪裡呢?
我想:不論李自成的屬下是什麼人員組成,農民也好,山賊土匪也罷,只要是有一位足智多謀人物,斷然是不會看著這麼多人胡鬧,以致大敗的。所以說李自成手下根本就沒有名人,就算有也是雞鳴狗盜之才而已!
-
20 # 經典守望者
因為李自成從始至終都是流寇型作戰,既沒有成熟的軍事體系也沒有完整的文武官僚制度,他的失敗就在於它的軟體系統太過於落後,以至於雖然他依靠著人數和衝擊力攻入了北京但最終也沒能坐穩江山。
劉邦、朱元璋與李自成的區別在於,前兩者已經在軍事戰爭過程中洗去了自己原本的流寇作戰風格,轉為了正式軍隊作戰模式,成為了地方勢力和正規軍隊。而李自成從始至終都是流寇風格不變,即使他建立了政權也只是像《水滸傳》中李逵設想的那種“宋江哥哥坐龍庭”式的大型山寨式國家,根本就成不了氣候。
劉邦在被項羽封為漢王之後,實現了自己從臣到君的轉變,他之前統治軍隊也許靠的是江湖義氣,但之後他所依仗的卻是君臣知遇。江湖義氣可以結交兄弟,但是卻不能聚攏大臣。朱元璋也是如此,他從起義軍領袖一步一步變成了都元帥,又變成了江南行中書省平章事、吳國公,再進封為吳王。可以說,他正是憑藉著統御群臣的能力才獲得了成功。所以說,政權不是山寨,也不能是土匪窩。如果李自成早早地確定下來君臣綱紀和國家制度,那麼手下文武大將都可以按部就班各司其職,劉宗敏等悍將不會失控,百姓也不會與他離心離德,那麼歷史就會改寫。
回覆列表
李自成起家,依靠陝西籍將領拼死相隨,其中,比較引人注目的是劉宗敏、田見秀、劉芳亮、袁宗第、李過五人,他們在大順政權成立之後,都被封為權將軍和侯爵,劉宗敏成為眾臣之首。
等到李自成兵到河南,陸續有一些地主文人前來投降,包括烏有先生李巖等,文臣中,以牛金星、宋獻策、顧君恩為主。大順的鼎盛之際,擁有軍隊50萬人,權將軍、制將軍、果毅將軍以上數十人,乃至百人。可是,我們發現這些人中,缺乏徐達、常遇春、李文忠、鄧愈、湯和那樣的名將,更不要說韓信、李靖一流的人物。
我以為,大順政權之所以遭遇失敗,政策的失敗是第一位的,這其中用人政策又是主要的。李自成和朱元璋都出自草莽,讀書不多。他們分別在戰爭中,逐漸增加了閱歷。
相比而言,在招攬人才上,朱元璋更勝一籌,從朱元璋延攬劉基、宋江濂、朱升等人,就能看出朱元璋的高明之處。而且,朱洪武善於培養大將,徐達等人從發現到重用,並非偶然,在這一點上,李自成顯然遜色得多。
劉宗敏號稱第二號人物,獨當一面的作戰能力,似乎並不可觀。當然,這和李自成軍隊集團作戰有關,明史上只說劉宗敏勇武有力,並不談及其人有謀略。
反觀徐達其人,朱元璋說徐達是“不矜不伐,婦女無所愛,財寶無所取,中正無疵,昭明乎日月,大將軍一人而已”。雖說也有溢美的成分,還是基本符合事實的,比如徐達否定李善長等人緩攻張士誠的那番見解,以及平定大都之後的舉措,便知道名將之稱呼,並非浪得。
在這方面,劉宗敏自然就不行了。進入北京後,追贓主要是劉宗敏在負責,現在看來,這個政策本來就帶有一定的偏激,如果等到政權穩固時再使用,或許負面的東西會有所降低。在人心思定的背景之下,劉宗敏有所擴大化,自然是見識的問題。以後,有人勸說劉宗敏不要因而激起民變,劉宗敏居然說,不怕民變,只怕軍變。儼然是槍桿子決定一切的口吻。
田見秀是僅次於劉宗敏的又一大將,有時候,班列還在劉宗敏之上。然而,此人在滿洲豫親王多鐸追擊李自成到西安,李自成親口告訴他,要把糧食燒了時,田見秀以“秦人飢”為由,居然沒有照辦。結果,多鐸大軍很快利用這批糧草補充給養,得以日夜兼程,追殺農民軍。以後,田見秀投降清軍,比較劉宗敏不屈而死,就更可恥了。
再來看牛金星。牛金星是李自成、劉宗敏以下的第三號人物,大順政權的天佑閣大學士,實際上的宰相,然而,此人對於李自成的政權建設,似乎沒有起到什麼積極的作用,當然,可以歸納為他在大順政權內部的發言權有限。可是,到了北京,他不但沒有從正面給予李自成一定的建議,相反,還擺出太平宰相的架子,忙著招納門生,以後,竟然躲到兒子那裡。他的兒子早就做了清朝的知府,可見其人不正,才能不行,連道德品質也是值得懷疑的。
反觀劉基、李善長,一個善於奇謀,一個善於料理內務,在朱元璋爭奪天下的時候,二人相得益彰,成為朱洪武不可或缺的左右手。
其他大將,如李過、高一功、劉芳亮、袁宗第等,在李自成死後的轉戰中,除了忠心耿耿之外,乏善可陳。顧誠在論述李自成和張獻忠二人的優缺點時,就指出,李自成在培養軍事幹部上,不如張獻忠。這一點,從孫可望,李定國營造大後方,就能看出來。再有,像李定國這樣難得的名將,在李自成的陣營中,我們沒有能夠看到。
古往今來,任何一位成功的政治家,身邊都聚集著很多優秀的人才,像房玄齡、杜如晦之於李世民,徐達、劉基之於朱元璋,韓信、蕭何、張良之於劉邦等。我們感到惋惜的是,在李自成身邊就沒有看到。從這一點上說,他的失敗也不是偶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