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靈玉一休

    讀過《三國志》和《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裡面有智慧的人很多。我們知道司馬徽只對劉備說了一句話就使劉備把自己的兩位高徒收了, 那就話就是“臥龍,鳳稚,兩者得其一,就可得天下”。不過後來劉備雖然都有卻還是失敗了,這是因為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我們都知道劉備在桃園三結義中擁有關雲長和張益德這兩位英勇善戰的兩位大將軍 ,透過三顧茅廬又得到諸葛亮這樣的謀士,最後又有鳳稚的相助。這樣強大的陣容最後肯定能統一三國的,但是事實卻不是這樣的,現實與事實相反,劉備還是最先滅亡的那個。為什麼會這樣呢?原來在生活中我們只知道上半句,其實這句話還有下半句的,不過知道的人很少,下半句是“子初孝直 若亡一人則漢室難興”。

    說到這,你們肯定會問子初孝是誰?子初孝就是劉巴,劉子孝。 這個名字大家好像都很陌生,不過這個人的足智多謀是諸葛亮都很佩服的。當時請諸葛亮出山時,只有劉備一個人去的,但是去請劉子孝的時候幾乎動搖了全蜀漢的勢力。劉子孝給當時的蜀漢制訂了《蜀律》,為當時魏蜀的發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使蜀漢百姓的生活得到了安定,也深得百姓的信賴。在他去世的時候,魏國的陳群也來書信表示悼念,可見他在當時人心中的地位是很高的,孫權聽到他的死訊也稱他為“高士”。

    另外一個孝直,就是法直孝,我們再三國裡面稱法正。法正是在劉備進入蜀漢之後跟隨劉備的,法正為劉備出謀劃策,為劉備做了很多事。後來法正去世了,劉備也很傷心。後來因為關於死了,蜀漢和東吳發生了戰役,蜀軍失敗了,當時諸葛亮就感嘆說,要是現在法正沒有死的話一定能阻止這場戰役; 即使不能阻止這場戰役,也一定不會大敗的。可見法正對蜀漢的重要程度。並且在《三國志》中,就連作者對法正也做出了很高的評價。

    但是歷史總是那麼的多變,這麼好的兩位奇才死的都比劉備早。可能就是因為後面的這句話,就算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劉備都有卻還是敗了的原因了,才使劉備後來不僅沒有完成統一三國的宏偉霸業,而且還使蜀漢毀在自己手中。在《三國演義》中第二十五回中說到蜀漢不能富強,是因為少了這兩位奇才的輔助 ,才導致最後在劉禪手裡滅亡。對於小編說的後半句你們聽過嗎?雖然不熟悉,但這是最後蜀漢滅亡的真正原因,這也是小編根據歷史查閱找到的真相,沒有新增主管色彩,可靠度還是很高的呢。

  • 22 # 歷史評說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句話是水鏡先生司馬徽說的,應該說司馬徽的判斷還是比較準確的,由於不存在忽悠劉備的情節。

    臥龍就是諸葛亮,鳳雛就是龐統,這兩個人什麼能力,大家都很清楚。別的不說,咱們就說諸葛亮,諸葛亮的文治武功都是上乘之選,在內政方面,諸葛亮屬於三國時代的頂級高手。而在軍事上,諸葛亮穩紮穩打,以蜀漢羸弱的國力,在與強大的曹魏的鬥爭中,還能夠佔據主動,這個能力不是蓋的。

    能夠和諸葛亮齊名龐統的能力,想來也不差,只是龐統此人還沒有充分展現才華,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還沒有兌現天賦,就在四川攻略戰中陣亡了,實在太可惜了。

    這兩個人之所以沒有能夠取得更大的成就,就在於這兩個人投奔劉備的時間太晚,沒有在關鍵時刻成為劉備心中的top1,使得劉備在用人方面出現了失誤。

    龐統這個人是一個處理政務的天才,他為了吸引劉備的注意,在縣令任上,消極怠工,使得縣署內的公文堆積如山。可是當張飛前來興師問罪的時候,這個不起眼的小龐統竟然在半天之內就把這些事情全部搞定,安排的妥妥當當。

    如果劉備和他的老祖宗劉邦一樣,就會發現這個龐統,可是個蕭何般的人才,決斷政務的能力非常強,是一個後勤大隊長的不二人選。有他負責根據地的內政事務,能夠讓後方穩固,並且能夠有利的支援前線。

    可是劉備,卻把他當成了張良,陳平,讓龐統作為軍師,在他的身邊出謀劃策。雖然這方面龐統的表現也非常優異,但是很顯然,這不是龐統的最強項,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最終龐統在四川隕落,間接造成了劉備集團,隆中對戰略的流產。

    其實透過龐統這件事,我們也能看出歸根結底的原因,就在於劉備和龐統的接觸時間較短,並不瞭解龐統,無法做到知人善任。

    同樣在諸葛亮那使用問題上也存在這樣的疑問。諸葛亮出初出茅廬便提出了天下三分,向劉備獻上了隆中對這樣精彩的戰略謀劃,劉備對此也是深表歎服。荊州地區作為整個隆中對重點中的重點,在人事安排上,劉備的安排也是非常的妥帖,在軍事上靠關羽,而在外交內政方面,則依靠諸葛亮。

    關羽的軍事能力絕對沒有二話,以他的資歷威望在軍中,無人不服,以他的勇敢及謀略也能夠嚇破敵膽。而諸葛亮的內政能力更是一絕,更重要的是,諸葛亮的外交能力非常的強,他是溝通孫劉兩家的橋樑。而且諸葛亮在東吳還有外援,諸葛瑾在東吳的地位很高,只要這兩兄弟一勾兌,孫劉兩家定然平安無事。

    可是劉備在龐統死後病急亂投醫,把諸葛亮召入四川,幫助他打敗劉璋。荊州全部交給了關羽,作為一個武將,關羽的政治敏感性實在太差,他孤傲不馴的性格也成為了鎮守荊州的負累。清高的關羽不會逢場作戲,把東吳君臣得罪的死死的,結果導致了大意失荊州,就算奪下了四川,也不可能再實現隆中對。

    劉備沒有將最正確的人安排最正確的崗位上,這就導致了這兩個人的悲劇?一個出師未捷身先死,一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都沒有達到司馬徽預想的高度。

    怪只怪劉備沒有掌握這兩個人的使用說明書,以及劉備團隊人才底子的單薄,沒有一個合格的謀士,使得這兩大奇才無法在自己最頂尖,最擅長的領域發光發熱。

  • 23 # 初心如舊

    《三國演義》中,“臥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是司馬徽忽悠劉備嗎?

    這不能說是忽悠,關鍵看司馬徽這話,怎麼理解?比如,劉備聽了徐庶推薦諸葛亮,正打點禮物,準備前往隆中,司馬徽自動尋上門來,說是聽說徐庶在此效力,特意前來匯聚,聽劉備說,徐庶因母親被抓到曹操那裡,徐庶也辭別自己,到許都去了,司馬徽當即推論 : “徐庶不去,其母尚存,今若去,母必死矣”!劉備驚問緣故,司馬徽答曰 : “徐母高義,必羞見其子矣”!司馬徽對劉備說,諸葛亮與石廣元、孟公威、崔州平、徐庶四人是好朋友,但這四個人講究精、純正,而諸葛亮只把握大方向,觀其大略,經常對四位朋友說 :

    “公等仕進可至刺史、郡守,眾人問諸葛亮之志向,諸葛亮笑而不答”。司馬徽還說,諸葛亮喜歡自比管仲、樂毅,關羽聽了,管仲、樂毅是歷史名人,這諸葛亮如此自比,太過了吧?司馬徽說,不,管仲樂毅不配,老夫欲以另二人相比,關羽追問何人?司馬徽笑道 : “以吾觀之,可比興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漢四百年之張子房也”。劉、關、張皆鄂然。

    說完這些,司馬徽轉身拜辭,出門後仰天大笑 :“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天時,惜哉”!司馬徽這話,是對前面“臥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的補充,司馬徽說臥龍能安天下時,劉備還駐紮在新野,是在襄陽參加官員大會時,劉表因有病,委託蔡瑁代為主持,而蔡瑁想乘此機會,幹掉劉備。由於伊籍及時通報,劉備假借入廁,從宴席上逃離,的盧馬飛越檀溪,慌亂中逃到南墇縣,遇到水鏡先生司馬徽。

    那時候的劉備,兵不過一兩千,將不過關、張、趙雲,是劉表的一個僕從。司馬徽曾問劉備,久聞大名,為何還如此落魄?劉備自我解嘲說,命運多蹇,所以如此。司馬徽說不然,這主要是將軍缺少才俊啊!劉備把自己文有孫乾、簡雍、糜竺,武有關、張、趙雲,顯擺一下說,這些人難道不是人才?司馬徽說,關、張、趙雲,皆萬人之敵,惜無善用之人。孫乾、糜竺等皆白面書生,不是經綸濟世之才。劉備急忙詢問才俊何在?司馬徽才說了那句話。

    這裡的“可安天下”,並不能直接理解成可以統一三國。後來,劉備在隆中,與諸葛亮面對面時,諸葛亮的《隆中對》,就明確說了,按照當時形勢,今後很長一段時期,只能是三分天下。這對於已經出來混江湖,二十多年的劉備來說,很快結束漂泊流浪、居無定所,就是一種“安天下”,只不過是安區域性的天下,那後面的路,能不能再進一步,就需要劉備自己把握,正所謂:“師傅引進門,修行在個人”矣!

    可劉備後來事業處於巔峰時,忘乎所以,取得益州,想漢中;再奪漢中後,就只想到回成都享樂,忘記四年前的荊州之禍,待荊州丟失,關羽被殺,又不聽諸葛亮竭力勸阻,執意出兵伐吳,再折張飛、黃忠兩員五虎大將,導致剛剛有點基礎的事業,轉眼成空,還幾乎亡國……。而這些事,完全是劉備自己造成的,連司馬徽推薦的臥龍,都阻止不了,司馬徽那時候早已作古,又能耐其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做人原則:你可以討厭一個人,但永遠別看不起一個人”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