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海留美生活錄
-
2 # 林鈺量
自律是主動約束自已按照既定計劃辦事情。一般的普通人,都喜歡與氣味相投的人相聚,這裡就沒有自律了。做大事的人,要全面發展自已,要站在別人的肩膀上,高瞻遠矚,需要吸納各家的觀點,尊重是學習的前提,批判地吸收才能再創新,這裡沒有自律。
-
3 # 使用者13121455889
人生三觀是用作每個人去尊守的,不是拿來尊重的。每個人對人生的價值趨向不同,對世界觀的認知不同,錯誤的三觀,不但不能去尊重,還須擯棄。自律和尊重別人三觀不是一回事,以人為鏡方是自律之道
-
4 # 姬夜千瀧
大家好,我是千瀧,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我不認可“著重別人的三觀,是你的頂級自律”。 著重別人的三觀體現的是一個人的素養,涵養。還表現在對他人的一種包容,接納。頂級自律應該是體現在自我提升,對自己的滋養。具體的體現應該是有更高的情商,更精明的頭腦,更廣闊的見識,更豐富的知識。 舉個例子,現在很多人喊著減肥,卻像神靈祈求,這是見效甚微的一種做法。一個自律的人應該是發自內心的認識到減肥對自己的作用,每天身體力行的鍛鍊,最後減肥成功,保持健美的身材。 所以,著重他人的三觀是你對他人的道德素養,而頂級自律不是強迫,而是滋養自己不斷成為更好的自己。我的回答完畢,謝謝觀看
-
5 # 領袖詩人盧偉宗
尊重別人無疑是美德,但如若尊重別人對社會和他人有害的三觀,並把其視為頂級自律,恐怕就不可取了,難免有同流合汙之嫌。
-
6 # 二月暖暖
每個生命個體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我們不能強迫每個人接受自己的觀點,也不能讓別人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事。
一個真正高層次、有修養的人,往往能夠接納別人不同的觀點,懂得尊重別人的不同。他們從不對別人的意見指手劃腳,更不會得理不饒人,因為他們知道,想要獲得別人的尊重,並非靠駁倒別人、戰勝別人獲取的,而是用尊重換取尊重。尊重別人的三觀,是一個人最頂級的自律
-
7 # 經商哲學88
人生就好像你搭乘一輛火車,沿途有不同的景色,不同的站臺,和不同的人上車,也會過了這個景點到下一個景點,到下一個站臺,不同的人上下車,那些都是過客,重要的是自己的旅程。人生是牆上的掛曆,撕下的是歡笑是淚水,還有身邊流失的青春,和對過去不盡的思戀。人生如集市,眾人在此相聚,卻不久留;人生如客,路人在此歇腳,而後又走。人生如同在大海里潛游,只有克服海底的重重壓力,才能越潛越深,才能欣賞到別人從未見過的景色。人生像攀登一座山,而找山尋路,卻是一種學習的過程,應當在這過程中,學習篤定、冷靜,學習如何從慌亂中找到生機。人生猶如石材,在上面雕刻神或是魔鬼,那是各人的自由。人生不過是一場旅行,你路過我,我路過你,然後各自向前,各自修行。在歲月中跋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看淡心境才會秀麗,看開心情才會明媚。好好扮演自己的角色,做自己該做的事。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麼好,但也不會像你想象得那麼糟。人的脆弱和堅強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時,可能脆弱得一句話就淚流滿面,有時,也發現自己咬著牙走了很長的路。生活是一面鏡子,當你張口抱怨,它便回你一臉愁苦;當你微笑面對,它便還你燦爛的Sunny。停止抱怨,別盯著一地雞毛,我們的眼睛,值得看到更美的風景。人生旅途上,橫豎都是路,苦辣酸甜都要嘗。任何經歷都是一種積累,經歷的多生命有長度,經歷的廣生命有厚度。經歷險惡的挑戰,生命有高度;經歷困苦的磨鍊,生命有強度;經歷挫折的考驗,生命有亮度。有豐富的經歷,才有豐滿的人生。人最大的困難是認識自己,最容易的也是認識自己。很多時候,我們認不清自己,只因為我們把自己放在了一個錯誤的位置,給了自己一個錯覺。所以,不怕前路坎坷,只怕從一開始就走錯了方向。
常聽人說:圈子不同,不必強融,三觀不合,不必同行。意思就是,不是一路人,就不要結伴走,三觀不一致,就不要在一起。那麼所謂的三觀,究竟是哪三觀?三觀不是器官,也不是感官,而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三觀一致的人,未必是興趣相投的人,而是相互理解,彼此懂得的人。你對我說的有所感觸,我對你講的感同身受,不會有對牛彈琴的感覺,不會有相隔萬里的感受。
三觀不合的人,永遠不在一個頻率上,他不會理解你的想法,也不會體諒你的難處,見不慣你的做事方法,不支援你的正確決定,你跟他分享快樂,他認為你在炫耀,你跟他傾訴煩惱,他卻笑你是矯情。
跟三觀不合的人相處,只會浪費口舌,身心疲憊。同三觀一致的人相處,才會輕鬆自在,無拘無束,沒有壓力,無需遮掩,敞開心扉,盡情釋放。
要想知道兩個人在一起,是否三觀相合,就看一看以下三點吧:
久談不厭
你有話,可以隨時對他說,他有事,可以盡情對你講,無論說什麼,彼此都能耐心傾聽,不管說多久,從來不會感到厭煩,你一言我一句,總能聊到一起。
相處不累
兩個人在一起,遇事一起商量,有事一起解決,沒有抱怨,不會冷戰,你知道我的辛苦,我明白你的難處,交流融洽,相處不累。
互相讓步
無論是哪一種感情,互相讓步,才是真情,你會為了我改變,我會為了你包容,心甘情願讓步,面帶微笑妥協,只有這樣,感情才能穩固,彼此才能長久。
人和人之間,維繫感情的從來不是錢財,而是三觀!無論是婚姻還是交友,都選擇三觀一致的人吧!互相懂得,彼此尊重,在這個繁雜的人世間,共同成長,一起進步!
三觀不同,不必為友,鷹有鷹的志向,雀有雀的歡喜,註定流連在不同的高空。人心不同,不必同行,虎有虎的威風,狼有狼的心思,註定生活在不同的圈子。三觀不同,沒有共鳴,沒有相同的思想,交流便產生障礙。沒有相同的志向,彼此很難去溝通。三觀不同,互相打擾,你說的話他反駁,他的意思你不懂。你們各自都有理,很難融合到一起。
什麼是最好的關係?感情從不是簡單的加減法,不需要去衡量誰付出多少。而是在一起取長補短,各字削去一半的個性,彼此磨合,彼此承擔,共同成長!人與人之間,話不投機,半句也多,志趣相同,無話不談。不要急於討好誰,不要過分依賴誰,圈子不同,遲早分道揚鑣,人心不同,早晚形同陌路。一輩子不長,與其在不值得的人身上浪費時間,不如努力去充實自己。種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只要你變得越來越好,定會遇到適合你的圈子。我們這一生,不缺互相吹捧的朋友,不缺吃喝玩樂的夥伴。缺的是能感染你的內心,同你共進退的人!缺的是能開拓你的眼界,給你正能量的人!
我們常說與人相處重要的是三觀相合,如果一段關係中兩人三觀不合,那麼無論是情人還是朋友最終都走不長遠。不過很多人只知道這句話,並不知道話中的“三觀”指的是什麼。
三觀的具體內容
其實“三觀不合”中的“三觀”所指的就是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
世界觀指的是人對整個世界及人與世界關係的看法和總結,它是人們在生活、時間中總結出來的,往往是自發形成。也叫宇宙觀,是哲學的樸素形態。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由於人們的社會地位不同,觀察問題的角度不同,形成不同的世界觀,也叫宇宙觀。
價值觀是指人們在認識各種具體事物的價值的基礎上,形成的對事物價值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
人生觀是指人們對於生的目的、意義的根本看法,它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人們對生活的態度。人生觀是由世界觀決定的。人生觀是一定社會或階級的意識形態,是一定社會歷史條件和社會關係的產物。
綜上所述,三觀指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世界觀是人對整個世界及人與世界關係的看法和總結,價值觀則是人判斷是非、認定事物的思維、取向,人生觀是人們對於生的目的、意義的根本看法。
生活中,也許你會經常遇到看不慣的人和事嗎?當看別人不順眼時,又是什麼心理在作祟?哲學家說:“須知參差多型,才是幸福的本源。”多姿多彩,才是世界的本質。如果天空永遠只是藍色,我們便無法看到絢麗多彩的黃昏和晚霞;如果所有花朵都只有一個顏色,我們便看不到奼紫嫣紅的春天;如果所有人都一個樣,那這個世界該有多無趣?老子早就道出了這個本質:“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世間唯一保持不變的,就是一直在變,保持多樣而共存。看別人不順眼,本質來源於不認同,即觀點或意見的相左。其實,大多數事情本無絕對的對錯之分,每個人的認知都來源於各自不同的生活經歷和體驗。把自己的價值觀當唯一,甚至固執地要求別人按照自己的標準行事,只要跟自己不同,便看不慣,這是狹隘和侷限。我們諷刺別人:“見識短,不跟小人計較。”但反過來想想,是不是自己眼光狹隘而不自知呢?越成熟理智的人,越能看到世間萬物的多面性,便越能包容和尊重他人的差異性。正所謂“君子和而不同”,在具體的問題上不必奢求一致,但卻不妨礙彼此之間互相欣賞。
所謂合適的圈子,並不是找一群和你一模一樣的人,而是你們可以互相接納對方的世界。並可以從對方的世界中去學習到你所要學習的部分。三觀不同,不必強融,但請你學會,相互尊重。
近些年來,與人交往中,我們討論最多的可能就是“三觀”問題。“三觀”指的是雙方各自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做朋友不能找三觀不合的,談戀愛不能找三觀不合的,結婚更不能找三觀不合的。那怎樣才算是真正的三觀不合?你喜歡看書,他喜歡玩遊戲。這不叫三觀不合。你喜歡看書,他說看書有什麼用,不就是裝文藝嘛。這才是三觀不合。你喜歡去西餐廳吃牛排,他喜歡在大排檔擼串。這不叫三觀不合。但是他說那玩意死貴,還不好吃,說你真是做作。這就是三觀不合。你喜歡假期去各地旅遊,他就喜歡宅在家裡。這不是三觀不合。但是他說旅遊有什麼好玩的,不就是花錢遭罪嘛,躺在家裡多舒服。這就是三觀不合。簡單點來說,真正的三觀不合,是不尊重彼此的三觀。找另一半,不是非得找一個和你一模一樣興趣愛好的人,但是一定要找一個,懂得尊重你興趣愛好的人。最好的做法是,只與同好爭天下,如果盲目地去爭辯,只是在浪費自己的時間。而自己的觀點,其實又何必急著希望別人的認可。和三觀一樣的人交往,尊重三觀不同的人,遇見三觀不正的人就慣著他,讓他越來越傻。最好的關係,未必是我們一起都喜歡研究一本書,一部電影。最好的關係,也可以是我在床前安靜的看書,你在電腦前忘我地玩遊戲,我不會鄙視你的遊戲,你也偶爾會來看看我最近在看什麼書。偶爾不同卻又相互尊重,這樣恰如其分的距離感,剛好可以為我們的感情加分。有一個答案是這樣說的:“懂得了這世界上沒有絕對的正確,能夠接受別人有不同的三觀和其衍生出來的思考方式。”遇到三觀不同的人,懂得尊重和接受,顯示的是你的胸襟是你的智慧,也是你的包容。而這些,也恰恰是決定了你生命中所有關係的質量。真正三觀不同不能在一起的兩個人,不管是伴侶還是朋友,其實無非都是彼此都不尊重大家三觀的人。每個人都要珍惜那些真正尊重你三觀的朋友,或許你分享的書籍她並不感興趣,可是因為愛你,她願意傾聽你的開心,並且不潑你的冷水。合適的圈子,並不是找一群和你一模一樣的人,而是你們可以互相接納對方的世界,並可以從對方的世界中,去學習到你所要學習的部分。三觀不同,不必強融,但請你學會,相互尊重。我的答案在圖中
-
8 # 大漢子民14
一句話:不認同。我認為,這就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自私心態在作祟。看到不良行為,不作為。看到歪風邪氣,不制止。看到…如果大家都這樣混日子,這個社會會變成什麼樣子?
-
9 # 林鄉人剛子
尊重別人的三觀,是你的頂級自律,層次高的人都這樣做
歌德曾說過:“一棵樹上,很難找到兩片相同的葉子;
一千個人中,也很難找到思想情感完全相同的人。”
沒有兩個人的人生經驗會完全一樣,所以沒有兩個人的信念、價值觀和規條系統會是一樣。
因此沒有兩個人對同一件事的看法能夠絕對一致。
因此沒有兩個人對同一件事的反應會是一樣。
因此沒有兩個人的態度和行為模式會完全一樣。
這個世界上,我們找不到一模一樣的人,因為每個人的思維方式、看待問題的態度、興趣和愛好都會不一樣,就像是每個人的三觀也不可能完全相同。
而尊重別人的三觀,是你的頂級自律。
經常會有夫妻因為三觀不合離婚、情侶因為三觀不合分手、朋友因為三觀不合分道揚鑣,那麼什麼是三觀不合呢?
三觀不同不是我愛吃榴蓮,你不愛吃,而是我愛吃榴蓮,你卻說榴蓮真噁心。
這種事情其實在生活中非常常見,比如在辦公室裡,你吃不慣外賣帶了飯,偏偏有人說你怎麼那麼麻煩,去外面吃多好。
比如我喜歡看喜劇,你卻說真俗氣,太多了。
其實很好理解,我愛吃榴蓮,你不喜歡,你可以不吃,或者遠離我,但是你說噁心,那我還怎麼吃得下去?外賣不健康,我每天帶飯,你卻說我幹嘛那麼麻煩,叫外賣多好,但是我吃不慣外賣卻偏愛家裡的飯菜,這些你都不知道,也不理解,卻偏要說上一兩句,影響我吃飯的心情。
很多人就喜歡在別人的幸福上捅刀子,比如安安最近就遇到了這種事。
安安剛剛和談了兩年的男朋友見了家長,雙方約定了訂婚的日期,安安欣喜的給同事們發喜糖,瀟瀟這個時候過來了:
“安安,你男朋友是上海本地人嗎?”“不是”
“你男朋友在上海買房了嗎?”“買了”
“是二環以內嗎?”“不是,我們在四環買的”
這個時候瀟瀟開始炮轟了:“就你那男朋友,長得也不怎麼樣,只能在四環買房子,老家還是農村的,這種人你都嫁呀,你是找不到優秀的男朋友嗎?”
安安瞬間懵了,本來自己很幸福的一件事,怎麼被瀟瀟吐槽的一文不值呢?她想不明白,但是知道這件事她沒有做錯什麼,男朋友雖然是農村出來的,但是一直很上進,事業也蒸蒸日上,而且四環的房子對安安來說也挺好的,除了上班會不方便,但是房型和環境都是自己喜歡的,而且她相信,男友是那個能給自己幸福的人,她並不是多麼在意物質啊。儘管這樣,安安心裡還是因為瀟瀟的話不舒服,瀟瀟在那麼多同事面前這樣說話,安安覺得自己的處境好尷尬。
那些惡言惡語影響別人的幸福感的人,說好聽些是不尊重別人的三觀,說難聽些根本就是沒有教養。
生活中總有這樣輕易就能冒犯別人的人,之所以他們會冒犯到別人而不自知,其實就是因為他們不懂得尊重別人的三觀,甚至把自己的三觀強加到別人身上,指責別人的行為,殊不知其實在暴露自己的教養,那些說話口無遮攔的人,是不自律的。
何炅老師就是一個非常自律的人,熟悉何老師的人都知道,基本上每次有他的新聞出來,都離不開滿滿的正能量。高主持水準,高情商,有一次,何炅因為“高度的自律”被誇上了熱搜,事情起因不過是papi醬吐槽何老師是個不睡覺的職場怪物,她在覺得不夠睡的情況下,何老師3個小時就夠了。
訊息一出,很多營銷號爭相鼓吹,並出了很多類似“何炅只睡3個小時,比你優秀的人永遠比你努力”的文章。
你看,真正自律的人太明白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也不會用自己是否睡三個小時去要求別人效仿,因為他理解的自律,從來都不是盲目的,他更能接受人和人之間的差異。
我很喜歡看何炅老師的綜藝節目,網上關於他高情商的吹捧就沒停過,但是我看到更多的,是他能夠接納不同的人,認同不同的人,並且去讚美不同的人。
《嚮往的生活》裡,我看到何炅很多次認真的傾聽別人,而且基本上每句話、每個評價都極其客觀,也是因為這樣吧,基本上娛樂圈的人都認識何老師,何老師在娛樂圈也有很多朋友,能做到這一點,除了他本身的知名度之外,我想更多的是他尊重別人三觀的特質,不僅尊重,更能理解,這種高度的自律,是很多人難能擁有的。
在學生時代,我們只要達到一定的成績,就能獲得一些資格,比如競賽名額,比如入學資格;但是自從進入社會,當我們在不能輕易得到某些東西的時候,接受別人的三觀顯得更加珍貴,比如在公司裡組織年會,你喜歡華麗的舞蹈,別人卻喜歡歡樂的小品,而解決辦法不是聽你的或者聽他的,而是你們可以申請兩個節目,華麗的舞蹈亂人眼球,歡樂的小品卻令人捧腹大笑,你看,這世間那麼多的不同,其實都是可以共存的。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求同存異的過程,你接受了別人的“不一樣”,才能在你想被別人認可的時候接受到比人的“求同存異”,這讓我想到了一個詞——共情力。
共情是什麼呢?是一種能深入他人主觀世界,瞭解其感受的能力,就是一個人能站在對方的角度,對他的行為與感受作出正確的迴應。
心理學家羅傑斯說:“共情是指體驗他人內心世界的能力。”共情能力是情商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什麼高情商的何炅老師能夠客觀評價別人,並且能夠理解不同人的不同想法和行為方式,就是因為何炅老師有很好的共情能力。通俗來講,共情就是我們常說的將心比心、感同身受。
共情能力的大小跟從小的培養環境有關係,家庭和睦,父母恩愛的人,共情能力一般很好。
正常的人際交往需要共情能力,如果你連對方怎麼想什麼處境都感覺不到,基本情商也不會太高。如果家庭遭遇過變故,或者父母存在暴利自私的情況,孩子一般共情能力較差。
那麼共情感缺失的人都是什麼樣的呢?
不會理解別人的難處,不會理解別人想要被好好對待。她好醜啊,嘲笑一下;他掙錢少,嘲笑一下;她好胖,嘲笑一下;她沒有爸爸,嘲笑一下;他說的話讓我生氣,罵死他;他吃的東西真噁心,罵死他;她寫的文章我看不懂,罵死她。
我們可以聯想到,那些不顧他人感受的鍵盤俠、一點小事就吵架的情侶、圍觀別人跳樓還拍手叫好的群眾,都是共情感缺失的人。這些缺乏共情能力的人,往往具有一種“黑暗三角人格”:自戀、自私、虛榮,以自我為中心。
那麼,難道只要擁有了共情感就可以做一個高情商的人了嗎?美國共情力專家亞瑟·喬拉米卡利在他所寫的《共情的力量》一書中,把共情定義為理解他人特有的經歷,並相應地做出迴應的能力。
也就是說,共情不僅僅是理解,在共情想法的基礎上,我們要做出共情的行動,比如當你的家人或者朋友情緒不好說出了傷人的話,你如果能夠耐心、專心的聽完對方的控訴,站在對方的角度理解對方想要表達的意思,進而從對方角度出發,做一些能夠安慰對方的事情,這樣就是共情的理解和行動。
那麼,我們如何正確表達共情呢?
1、多用開放式問題
封閉式問題會扼殺對方繼續交流的意願,反之,開放式問題更有發揮的空間,能夠表達對方真正的感受和想法。
2、放緩節奏
人在情緒激動的時候,往往是想法跟不上情緒的,很多話沒有考慮就說了出來,往往傷人不利己,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我們能適當的放緩節奏,給出情緒空間,那麼當情緒平緩之後,才能表達出真正的意願。
3、不要匆忙做出評判
矛盾雙方經常會有很多攻擊性的言辭,這些言辭中,往往會有很多主觀性的評判,比如你總是這樣,你能不能不要……,你就是一個……的人。這樣的說法會阻斷別人改變的可能性,也許對方發生了變化,但是你卻用固話思維直接否定了他,我們要做的,就是與他人相處的時候,不要匆忙做出評判,要嘗試著給對方一點空間,禮讓一下對方的情緒,看到對方的思想全域性,再去做判斷。
我以為別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慢慢的我明白了,別人尊重我,是因為別人很優秀;優秀的人更懂得尊重別人。對人恭敬其實是在莊嚴你自己。
層次高的人,他們更懂得“感同身受”和換位思考,知道每個人都不容易,懂得尊重別人
尊重別人的不同之處,別人才會尊重自己獨特的地方。
-
10 # 是兔嘰吖
尊重別人 就是尊重自己
無論是三觀還是人生原則和個人習慣
改變不了的人誰都無法改變
認識到自己三觀該昇華的人
一定是和你聊的來的人
-
11 # 楊天鎖805
執迷自我身相,固持自我三觀認知。即人我執、法我執。這是人不能明心見性、自證法身、超脫生死、大徹大悟的根本障礙!
-
12 # 長風浩蕩
這是哪個頂級自律的人說的話?是普世價值擁躉?還是亞伯拉罕諸教教徒?所以這兩類自以為掌握唯一真理、異己者全都罪惡深重、必下地獄的人,都自律了沒?
你總不能讓別人頂級自律尊重你的三觀,你趁機物理消滅其它三觀呀。
頂級自律~
這是在道德綁架麼?
-
13 # 吉F樂呵
不認同,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每個人,每個思維,每個理解,都不可能一樣,如同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一樣,如果人的知識理論不一樣,思想維度不一樣,所處環境不一樣,那麼三觀也一定不一樣。
只要自己的三觀不違反倫理道德,不觸犯法律法規,足夠積極向上,那就沒必要去去盲從別人。
-
14 # 雞蛋花生老闆凳
挺同意這句話的 除非很嚴重的大是大非問題 一般人的三觀都無所謂對錯 只是適合自己 或者從小到大的原生家庭和父母的影響罷了
每個人經歷過的事情不一樣 造成各自的三觀不一樣 是很正常的存在 我們不可能要求別人都跟我們的三觀一致
所以我認為 別人的三觀 你可以不同意 但是應該要包容 並且彼此尊重 是彼此
這樣才能有好朋友 有好同事
-
15 # 四野的
不是所有的“三觀”都值得尊重的!有些“三觀”還要進行批判!更別說當“頂級自律”的行為!眾所周知,“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分辯一個人高尚與低階趣味的重要性標誌!是判斷這個人值不值得交往與共事的唯一標準。一個“三觀”扭曲的人值得尊重嗎?
-
16 # 紀惡如仇
可以不同意不贊同他人的三觀,但他人的三觀只要不違法違紀違規,不違背公秩良俗,就應該被尊重;自律是個偽命題,沒人能做到!律,只有只能是他律。
-
17 # 曾經871
贊同,國家有法度,人民有規則,用契約去管理而不是用道德去綁架。每個人都時刻檢討自己努力完善而不是到處噴口水才是真正的文明和進步
-
18 # 蓮峰shan99
您好!我覺得這問題值得商權。至少我不 認同。 換個角度看,要想得到別人的尊重,首先自己的三觀必須端正。如果一個人心中無愛,口上無德,無視公共規則,行為極端的人,還要別人無條件地去尊重他,否則就說您沒有自律,這還有理麼? 我們國家是個人口眾多的大家庭,尊重別人是每個人應有的道德準則。自律也是一個人必須終身恪守的修養。尊重與互相尊重是相輔相成的。如果碰上一個覺得自己應該被尊重而無論如何不需要尊重別人的三觀不正的人,您就不需要尊重他。這和自律無關,和“頂級自律”更無關。 大家耳熟能詳的“朋友來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來了迎接他的有獵槍”就是這個道理。 這是我的看法,不知對否?
-
19 # 寧寧0918
尊重別人三觀分兩種。一種和自己關係一般的。雁雀各有志,實在強求不來。有人的三觀實在不敢苟同。但我還是懶的反駁。因為這三觀不正不太容易造成危害。您別忘了,除去三觀,咱還有一樣東西存在,憲法!信服無毒不丈夫的人,不敢給誰下毒……
再一種就麻煩多了。咱的至親之人。他三觀不正,咱著急呀!
比如說我弟吧,我從小抱大的,比我小十歲,我又是長姐又是娘,這三觀不正我能不管嗎?
他的三觀不正的嚇人!楞說女人很現實!錢多腎好女人有的是!四十了還單身。交往了無數渣女。吃飯,買包,開房……三部曲。我問有沒有不是這樣的姑娘?有呀,吃飯之後直接開房……我聽後氣背過去了……
其實,弟弟本來不是這樣的。大學剛畢業時,交了一個女朋友。可遇人不淑,姑娘拿他當備胎,花了很多錢之後又和大款跑了。弟弟差點神經了……再加上他為人內向害羞,不善言辭,常冷著臉,再搭上臉長,女孩經常看他害怕。當然是好女孩,風塵的可不怕。
風塵女子毀三觀!毀了三觀戀風塵!互為因果。您說我不管,心疼呀!您家是沒出下了班就奔酒吧的人。其實我也知道尊重別人的選擇,可他不是別人,是親人!
面對親人我們永遠沒教養,沒理智。只剩下瘋狂!
-
20 # 天眼60
這是不對的,尊重二字不能亂用,“尊重”是靠自己的言行贏得的,不是乞求的,也不是索取的,更不是強搶的,施捨的“尊重”也不是真正的尊重,而是對無恥者的羞侮。
回覆列表
尊重別人的三觀,是你的頂級自律。我覺得這句話問的非常好,我很贊同。
相信大家都知道梁朝偉和劉嘉玲這對娛樂圈的模範夫妻,兩人性格幾乎完全不同,劉嘉玲喜歡熱鬧,而梁朝偉喜歡安靜,宅在家裡幾乎沒有什麼社交活動,但是梁朝偉沒有嫌棄劉嘉玲吵,反而覺得她很有趣。我覺得這就是尊重別人的三觀,不然兩個人也不可能在一起生活這麼久。
雖然大家的三觀都會有不同,但卻沒有高低之分,尊重別人三觀的同時,也是一種修養的體現,可以說是自律的體現。不尊重別人的三觀,你永遠就是一隻井底之蛙,看不到外面的世界。
為什麼說尊重別人的三觀,就是自律的表現呢?我給大家舉個例子。
馬雲曾經說過:“淘寶為什麼會發展到今天,為什麼會發展的這麼好?別的電商也在發展,為什麼有的被淘汰,有的卻不溫不火?是因為他們不尊重對手的發展模式,不懂得汲取教訓。”所以我們現在生活中處處跟淘寶密切相關,這是馬雲把自己的理念滲透到公司的發展之中,所以馬雲和淘寶還有阿里巴巴會成功。
不尊重別人三觀的人,不會是一個自律的人,同樣的,不自律的人不會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