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要你好看yes
-
2 # 小魚小趣
小孩子玩手機肯定不太好,尤其是對孩子的眼睛,甚至對孩子的性格、社交都有影響,能不讓他玩就不玩吧,等孩子大了,有自控能力了,再玩都不晚。我家大寶小時候玩手機,我說不讓玩,他爸說,現在的小孩哪有不玩手機的,要不咋跟別的同學溝通啊,別人說的他不知道。還說,玩手機也是鍛鍊他的思維能力,當時我無力反駁。現在孩子大了,我感覺玩手機很影響他的學習,我現在努力減少他玩手機的時間,經驗分享給大家:
-
3 # 大芍藥花
為什麼不建議嬰兒看電子產品?
大約到18個月,寶寶才能將電子產品裡呈現的事物和現實生活聯絡起來,嬰幼兒最需要學習的是與周圍人的互動,需要透過觸控、觀察和聆聽來學習事物。有證據表明,18個月以前給寶寶看電子產品,會對寶寶的語言發育、閱讀技能和短期記憶力有持久的負面影響。同時,電子產品會影響孩子的睡眠和注意力。而且,寶寶的視覺處於不斷的發育和完善過程,不當的用眼可能會增加眼部疾病的風險。3歲以下的寶寶,視覺系統發育還不成熟,如果不注意用眼時長、觀看距離,很容易出現視覺疲勞進而誘發近視,甚至眼部疾病。長時間不活動、保持低頭姿勢,極易使寶寶發生頸椎疾病。醫生表示,低頭看手機時,頸椎承受的重量是垂直時的3倍。寶寶的脊椎和骨骼尚未發育完善,而一旦觀看電子裝置,基本一看就是半小時、一小時。長時間僵坐或者維持不正確的坐姿,會引發各種頸部不適,甚至脊椎變形,駝背等。寶寶多大可以接觸電子產品?美國兒科學會給出的建議為一歲半。然而,一項調查卻顯示,在美國,1歲前看電子產品的寶寶高達92.2%,看來,想要讓小寶寶擺脫電子產品,挺難。
家長該如何做?
以身作則!以身作則!以身作則!
想要孩子少玩電子產品,父母的榜樣作用尤為重要。家長可以在下班回家後,將手機或者Pad等放一邊,好好地陪伴孩子游戲和玩耍,這是戒掉孩子這種癮的最理想途徑。
首先,18個月以前儘量不提供電子產品給寶寶,包括手機、電腦、電視等;18個月以後,每天要少於1小時,儘量觀看高質量的內容;
第三,經常帶孩子到戶外活動,視野開闊,眼睛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同時也減少了近距離用眼的機會,間接起到保護視力的作用。不要將電腦、電視放在寶寶的臥室,不要把看電子產品當作一種獎勵或打發時間的工具;
最後,看電子產品的時間到了一定要關閉,建立好規矩,用寶寶可接受的時間概念來規定,例如不要說十分鐘,可以是動畫片的集數,或者十分鐘的沙漏。
-
4 # 蹬了個蹬
最好不要讓孩子玩電子產品。它是精神鴉片哦!
而且感統培訓課的老師都會講到,孩子經常玩手機會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哦!
-
5 # FightingLeo
首先小孩子的定義是幾歲。如果是2歲以下的孩子,不建議孩子玩手機。近距離觀看電子產品,肯定是對孩子的視力發展不好,這個想必作為家長都應該知道。其實孩子到了2歲,他逐漸有了“我”的意識,這個階段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飛速發展,這個時候是需要家長和孩子進行互動交流的,這樣更會讓孩子在語言和認知能力方面等到更好的發展。
-
6 # 幫人如幫已
孩子玩手機的危害:
1.妨礙大腦發育。
2.阻礙身體發育。
3.引起視力下降。
4.導致睡眠障礙,過於明亮的手機畫面會影響孩子褪黑激素的分泌,從而導致孩子睡眠障礙。
2歲以內的小孩大腦發育尚不完全,如果頻繁使用手機,被外界因素刺激,容易導致大腦發育不全。而且這個年齡段的小孩自主神經調節能力還不強,看到手機裡的消極畫面容易出現負面情緒,如焦慮、不安等。 玩手機,大量的電磁輻射對生長髮育不利,甚至還會引發哮喘等多種疾病。
小朋友六歲前儘量不要看手機,但是在生活中很難控制,如何能控制關鍵看父母不是看小朋友。
-
7 # 俗語說
大家好,我是姍姍,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對於小孩子玩手機這個問題,相信很多家長都很苦惱,但是呢,現在電子產品氾濫,大人自己都玩得放不下,無形中就影響了小孩子,對於讓不讓小孩子玩手機,一句話也說不完,我就用影片跟大家分享一下吧,我們共同學習,共同探討一下,謝謝
-
8 # 奮鬥吧668
你好!很高興和你一起分享和討論一下這個對於很多父母來說最頭疼的一件事,就是孩子拿著手機玩個不停,甚至飯都顧不上吃,這時候父母就會很生氣,甚至還會打罵孩子。事實上,現實生活中不光是孩子大人都玩起來停不下來,又何況是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孩子呢 ?孩子身上的問題其實也是父母的問題。其實針對這種情況,父母可以找到合適的方法進行引導,這樣孩子就會變得勤快,有趣、就會自動放下手機。其實孩子的注意力是很容易被幹擾的,哪裡有趣他就在哪裡。這就看父母怎麼引導孩子了。有時候比喻大人是車孩子是轍,前面有車後面有轍,我覺得挺有道理。為什麼說環境造就人才,孩子在一個全家都看書的氛圍裡他不會去打遊戲的 ,他自己都不好意思。但如果在一個全家每人一款手機的氛圍裡他能好好看書才是另類吧。
父母可以從幾點抓起:
1、讓玩具發揮最佳作用
一定要給孩子買一些益智的玩具,或者具有科技感與新鮮感的,這樣孩子不但喜歡玩,還能提升創造力。讓玩具把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除手機之外的事情上。
2、培養孩子運動愛好
要注意從小培養孩子個人運動愛好,讓孩子參加身體鍛鍊,在運動中領悟到樂趣,同時結識更多的玩伴。這才是孩子該有的童年。
3、多陪伴孩子
一定要抽出時間多陪陪孩子,這樣孩子會主動放下手機,與父母拉近距離。其實孩子需要父母的理解與鼓勵。
4、多誇獎孩子
父母一定要注意多誇獎孩子,注意誇獎方式不要太籠統,要具體到哪一點,這樣孩子才會更有自信,自動放下手機幫助父母做家務,也會變得更懂事。
孩子沉迷手機,有什麼危害呢?這些危害家長一定要重視!要讓孩子知道他的嚴重後果。
1、視力下降
2、危害身體健康
3、孤僻內向。 4、影響大腦發育
這三個方法不妨嘗試一下。讓孩子自己慢慢的改變。
一:限制玩手機時間
二:尋找孩子沉迷手機。 三:多陪伴孩子
孩子想要玩耍時,家長要及時作出迴應 ,陪著孩子。平時生活中,家長可以讓孩子養成看書的好習慣,不僅可以讓孩子遠離手機,還可以修身養性,開闊眼界,是一件兩全其美的事情。這就要求家長們要自律。好了這就是我的一些想法希望你幫到你。
-
9 # Biu丸子爸爸
我覺得12歲以下的孩子都不建議接觸電子產品。沒什麼應不應該,都是家長的責任。
①手機這類電子產品玩久了,會對孩子的身體造成損害。比如近視等等②經常性的玩手機看電子裝置會對孩子的學習造成影響。③影響親子感情,之所以家長把手機給孩子,是因為沒有時間陪孩子,可是小孩子最需要的就是家長的陪伴與愛。習慣了手機真的會生疏家長與孩子之間的關係。④影響人際關係,漸漸的變得沉默寡 言。玩手機就沒有時間出去玩,不出去玩就沒有朋友,慢慢的你就會發現孩子再也不像以前一樣開心了,說話也變少了當然也不是說就不可以玩手機,控制時間控制玩的內容每天半個小時一個小時的其實問題也不大,所有的問題就怕上癮。
我的回答到這裡就結束了,希望可以幫到你。我還是那句話不建議給寶寶玩手機。畢竟弊大於利。
-
10 # 親子休閒舍
最好讓寶貝遠離電子產品,但可以讓寶貝聽音樂,聽故事最好不要看,影響視力。不管有沒有幅射,反正我們沒有絕對的把握證明電子裝置對低幼兒童沒有危害。
1.影響運動量:看影片會上癮,一坐就是幾個小時,看得時間過長一個姿勢不變不利健康。孩子應該把大把時間用來玩兒,活動等
2.心理健康:孩子心智不成熟,而網上的不良資訊又太多,容易錯誤引導孩子。其實電腦只是個工具,關鍵看使用者怎麼用它。
-
11 # 啞妹影視
不應該。
1、電子螢幕裡出現的暴力情節會對兒童產生不良的影響;暴力會助長攻擊行為。看越多暴力影片的兒童越容易出現暴力行為,而暴力行為越多的兒童,越會對暴力影片感興趣。當然,這種影響也是有性別差異的,男孩觀看暴力電視導致攻擊性行為的機率顯著高於女孩。
2、0-2歲的嬰兒,大腦的體積會增大2倍(其實人類一直到21歲大腦都在迅速發展)。大腦的早期發展受制於環境的刺激,或者缺乏刺激。過度接觸科技產品會對大腦會造成刺激,使小寶寶出注意力不集中,認知延遲,學習能力低下,容易衝動以及不能自律。
3、長期使用電子產品,會降低孩子的社交能力;時間是一定的,在使用電子產品上花更多的時間意味著在與朋友乃至家人或親人的交流的時間會更少。讓孩子飲食清淡,少看電視或玩遊戲機,多參加體育鍛煉或是團體活動。
-
12 # 愛吹彩虹屁的雪兒媽媽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18個月以下不建議看任何電子產品,但影片通話除外。兩歲的孩子每天最多接觸電子產品10-20分鐘。
-
13 # 人生路心理路
現在父母不想讓孩子玩手機,一是怕傷害孩子眼睛,二是擔心孩子會“上癮”。國外研究發現,和從小沒有使用過電子產品的小朋友相比,使用電子產品的小朋友在對手指的控制力、反應能力等方面都更加優秀,可見玩手機並不完全是一件壞事。而且每個人都沒辦法避免接觸手機,與其讓孩子一直拿不到手機,等拿到了之後不撒手或者偷偷摸摸地玩,還不如讓他玩手機,並且定好規矩。
首先,父母應該規定玩手機的時間,比如每天只能玩半個小時,如果超過半個小時第二天就不能玩了。並且嚴格執行這項規定,不能因為孩子不高興就任他玩。如果每天只玩半個小時手機,對眼睛也沒有什麼傷害,家長不用擔心孩子會因此近視。
其次,父母可以篩選給孩子看的內容,小一點寶寶可以看個適合兒童的動畫片,大一點的可以看點益智的。不要完全禁止,粗暴的斷定孩子就不能玩手機,這樣反而過猶不及。
再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要做好表率,不要回到家當著孩子的面一直刷手機。可以帶孩子做遊戲,看書,畫畫等。讓孩子生活豐富起來,孩子會覺得好多事情原來都比玩手機好玩多了,自然就不會只想著玩手機了
-
14 # 和田網
正當紅的主持人金星,近日分享犀利“教子經”——堅決不給孩子看手機、玩iPAD。
在她家,孩子看電視要嚴格限制時間。就連學校佈置的電腦作業,她也會跟老師說:“家裡沒電腦。” 因為她堅信,12歲以前,視網膜還沒發育成熟,使用電子產品會損傷視網膜!
視網膜,就長在眼球的後方。假如把眼睛比作一部照相機,它便是底片,有了它,我們才能感受到光,才能分辨影象。
保護好孩子的視網膜很重要,但也沒必要像金星那樣走極端。
半歲,視網膜就發育完善
中山大學眼科中心副教授。她說:“孩子足月出生時,視網膜就發育得七七八八了。”
她介紹道,寶寶在母親肚子裡時,最早發育起來的不是手,也不是腳,而是腦和眼睛。
約孕6周時,視神經開始發育;孕7~8個月時,視網膜上,除黃斑區外,其他負責感光的區域基本發育完善。
這裡說的黃斑區,是視網膜上對顏色最敏銳的區域。
細心的話,你會發現,新生兒對黑白、條紋的東西感興趣,對鮮豔顏色的反倒興趣不大,原因可能是,黃斑區還沒發育起來。
大概在出生6個月,黃斑區發育完善,孩子獲得辨認顏色、分辨細節的能力。這也就標誌著,視網膜發育成熟。
孩子視力不容忽視
長時間玩手機,視網膜會脫落?
楊教授表示,目前沒有證據證明,電子產品發出的光源會對視網膜造成傷害,但也不能否認,這種刺激可能有累積作用。
“所謂累積作用,就是現在看不出有什麼影響,累加到一定程度,不良影響才表現出來。”
楊教授表示:“可能是他們的視網膜本身已有病變,長時間看手機只是一種誘因。”
比如,近視特別是高度近視,可能導致視網膜病變,或者眼睛曾受撞擊,也會損傷視網膜。這些情況加上過度用眼,可引起視網膜脫落。
她提醒,使用電子產品後,若出現視力模糊、眼前有黑影等症狀,要及時就診。
12歲前,更易近視,度數增長更快
電子產品對兒童視力的影響,更需關注。
楊教授表示,相比視網膜,屈光系統的生長要慢很多。大概到12歲時,眼球屈光發育才達到穩定。
所以,在12歲前過度使用電子產品,更易近視,近視進展也更快。
還有一個時間段尤其要重視——流行病學調查顯示,7歲左右,最容易成為近視。
楊教授分析道,嬰兒出生時,是輕度遠視。而六七歲,剛好是孩子開始上小學的時候,用眼時間突然增加,超過刺激負荷,便使得近視出現。
“好比種一個南瓜,你給它一個框,它會長成一個框的模樣。眼睛在快速發育過程中,也是可塑的。你不斷刺激它,它就很容易近視。”
一旦在7歲左右近視,通常一年就可以增長75~100度。要等到14歲後,速度才開始減緩,18歲後相對穩定下來。
楊教授建議,孩子入小學前一定要詳細檢查視力。遠視少於100度的,要特別小心了,上學後不加以保護的話,很快就會近視。
眼科醫生的孩子,玩電腦長大,至今不近視,秘訣是?
金星的做法,在楊教授看來,雖是為孩子好,但有點過度了。
兒童用電子產品,能夠獲取知識和樂趣,不應該全盤否定。“家長堅決杜絕,小孩反而會報復性地去接觸。”
楊教授的兒子今年15歲,幾乎是玩著電腦長大的。
兒子才2歲,楊教授就買益智遊戲光碟給他玩。等他大點了,讓他有選擇地看動漫、美劇、電影。他們家的iPAD,居然放在兒子房間。
至今,楊教授的兒子都沒有近視。
這是怎麼做到的?
楊教授有妙招。她給兒子定下規矩:每天步行上下學,保證1小時戶外活動時間的話,可以適當使用電子產品。
“戶外的自然光,對視力是非常有幫助的。自然光線是複合光,有足夠的強度和變化,能刺激瞳孔、睫狀肌的活動,使眼睛更靈活。而室內光、電子產品的光,呈現的多是三色光。”
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的何明光教授曾做過一個實驗:
把一群一年級的小朋友分成兩組,一組每天放學後直接回家,另一組放學後在操場上活動一節課,持續觀察3年。結果發現,多活動一節課的孩子,近視發生率明顯較低。
楊教授總結道:“沒有說多少歲以下不能看手機,關鍵是要縮短看手機的時間,同時,年紀越小,戶外活動時間要越長。幼兒園的孩子,最好每天有兩小時;小學以後,保證每天有1小時。”
至於戶外活動的型別,沒有特別限定,只要活動時間足夠就行。
和孩子們多來些戶外親子活動吧!
劃重點啦——
小孩的視網膜早就發育成熟了,看電子產品不會直接損害視網膜。
長時間看電子產品的小孩,年齡越小,越容易近視,近視的進展也越快。
小孩看手機,把握兩個度、兩個時間——
長度:建議使用距離30釐米以上,更推薦大螢幕的產品。
光照度:過低可引起近視,過高會引起不適。更推薦在有較明亮背景光的環境下觀看。
使用時間:不超過30分鐘,年齡越小,時間越要縮短。
戶外活動時間:保證每天1小時以上。
孩子眯眼、歪頭,可能是近視表現,要及時帶到醫院檢查視力。
-
15 # 捲髮小凡
我是一個大學生。因為也是正在創業階段,各個地方都是花錢的,所以說正在盡力的找一些能夠掙錢的行業,學習更多的知識。
關於小孩兒該不該玩手機?我這個大學生,可以說是有現代學生甚至是小孩兒的一些思考問題。
首先小孩子他是很容易受到環境感染的。
大家都知道小學二年級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你以後養成什麼樣的毛病或者說你以後有什麼好的作息習慣好的學習習慣都是從小學一年級二年級這個時候養成
小孩子以後能成就什麼。事業。他以後能有多大的影響力?給自己的家庭帶來多少?這完全取決於一個家長。
也並不是說一個孩子並非不能玩手機,也不是說小孩子可以玩手機,這是有一個度和過度的一個要求的。玩手機可以,但是不能過分。手機是很容易上癮的。不玩手機就會和這個世界失去很多聯絡,但是玩手機是要有一個節制的,所以說不能過度玩手機,你可以讓你家孩子玩手機,但是不能無限制的。
孩子幾歲之前不能玩手機,我覺得孩子八歲到十歲之前是不能玩兒手機的。
這個時候孩子因為什麼都在學習階段,家長的一些行為他都會去模仿,這個時候學習能力是非常強的,如果你讓他更長時間過度的去玩手機,那這個毛病是改不了的,就會從小養成一個近視眼。
如果你覺得我說的很有道理。那麼請看我的影片。
-
16 # 和氣滿堂
孩子透過手機也可以學習很多有用的東西,瞭解很多我們日常生活以外的世界,我們不必要禁止孩子看手機電視等等,我們要做的就是控制住時間,看手機電視不一定會近視,眼睛長時間不休息疲勞過度才容易近視。
保護眼睛,就到戶外去。
戶外遠望是保護視力最好的活動,這樣可以使眼睛肌肉得到放鬆。有研究指出,戶外光線均與,對近視有預防的作用。讓孩子每天在戶外活動2個小時。不僅促進孩子強身健體,還有益於視力保護。
閱讀、看手機和電視時距離和時間都要控制好。
孩子在看書、玩ipad、看電視的時候,家長要幫助控制時間,爭取每30分鐘,都能夠休息10分鐘。讓眼睛的疲憊得到緩解。
理論上是我們要帶好頭,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培養他們其它的興趣愛好,但是現實中很難,手機是我們生活離不開的工具,適當的給他們看手機,他們反而不會過於沉迷手機。
-
17 # 娛樂影視那個圈
小孩子是可以接觸電子產品,但請一定要適當,合理使用。不過我覺得3歲以下不應該接觸電子產品,6歲以下可以適當的玩一會。
-
18 # 美麗er
小孩適當的可以玩一點手機,也不能說玩太久,每天可以規定時間來玩,這樣小孩也有自主性,而且還可以再手機上學一些知識。
-
19 # 小喬治恐龍爸爸
孩子要不要玩手機或者接觸其它電子產品,這在很多家庭裡都引起了極大的爭議,以至於讓不少的爸爸媽媽甚至和孩子產生了巨大的矛盾。那麼對於孩子應不應該玩手機還是其它電子產品,我的態度是堅記不能讓接觸。原因如下:
一、電子產品會帶來哪些不利影響
1、電子產品最初不是孩子設計的
無論是IPAD還是手機等其它電子產品,最初設計的目的都不是為了孩子,首先孩子的消費能力只佔據很小一部分。其次國外對此有有著大量研究,美國和加拿大兩國的兒科協會就曾指出,0-2歲幼兒不應接觸任何科技產品(如電腦、手機、iPad、MP3或MP4等現代電子產品);3-5歲幼童接觸的時間,每天不應超過1小時;6-18歲兒童,每天應不超過2小時。
2、減少孩子互動性以及語言能力發育
3歲之前的寶寶最重的一個能力就是語言的發展,而這個的基礎就是互動。然而嬰幼兒盯著螢幕上鮮豔的色彩和動作,在他們的大腦裡這些怪異的照片是沒有意義的。據統計18個月以前的螢幕瀏覽對兒童的語言發展、閱讀技能和短期記憶都有持久的負面影響。例如,通常情況下,當一個孩子在身邊時,父母每小時會說約940個字。但換成一起看電視,這個數字下降了770!這必然會影響孩子的語言能力發育。
3、電子產品還會給孩子帶來哪些不利影響
由於0-2歲的嬰兒大腦會飛速發展,通常認為大腦的體積會增大2倍。如果過度接觸科技產品(手機,網路,iPad或電視)會對大腦會造成刺激,使小寶寶出注意力不集中,認知延遲,學習能力低下,容易衝動以及不能自律。其次肥胖、近視等都是長期使用電子產品帶來的負面影響。
綜合以上所述,個人認認為還是千萬不迷信什麼電子產品有利於孩子成長的,畢竟孩子自律能力遠不如成人,成人都管不住自己玩手機,更何況孩子呢。更何況喬布斯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當採訪他的孩子是否喜歡IPAD時還說過這樣一句話,“他們沒有用過。我們限制孩子們在家裡使用智慧產品。”因此3歲之前一定不要讓孩子使用電子產品
二、3歲以後,家長可以為孩子做什麼
如果孩子已經到了三歲,那麼家長只是簡單粗暴拒絕孩子,效果並不會太理想,還很有可能引起孩子們逆反心理。在這個時候不妨試試以下的方法:
1、制定全家人認可的的書面計劃,並執行計劃(尊重孩子的意見);
2、不在孩子的房間裡放相關的裝置;
3、限制每天的螢幕瀏覽時間要少於1h或者2h。切記,不論電視、手機還是電腦;
4、陪孩子一起觀看節目,並積極引導孩子;
5、注意孩子的觀看內容和時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也可能帶孩子誤入歧途;
6、熟悉流行的社會媒體網站,透過這種途徑與孩子成為“朋友”;
7、如果對關於孩子的電子產品使用問題存在疑問,可以諮詢兒科醫生;
8、讓孩子飲食清淡,少看電視或玩遊戲機,多參加體育鍛煉或是團體活動;
9、別把電子產品當獎勵物,比如“好好吃飯就給你玩”之類的。
三、3歲以前該怎麼做:
而對於0-3歲的嬰幼兒來說,連限制時間使用也完全不可行。因為:
①0-3歲是嬰幼兒大腦和神經快速發育期,使用電子商品造成的損傷更大;
②0-3歲嬰幼兒尚未具備複雜語言功能,尚未擁有時間、協議的概念。
最後想說的是,3歲以前無論如何不能讓孩子接觸電子產品,3歲以後一定要規定好時間,讓孩子有自律性。對於電子產品父母們應該保持充分的警惕心。不要隨意地被別人的雞湯帶跑,被一些所謂的成人的肺腑之言感動。比起這些太過個人的東西,我們更應該相信資料和研究堆砌出來的事實。
-
20 # 芹澤媽媽
原則上小孩子不應該玩手機,越晚接觸電子產品越好,可現在特殊時期,學習都在聽網課,只能想辦法讓小孩子少玩手機,我的做法是這樣
1,老師佈置的作業發在網上之後,自己先抄寫在本子上,讓小孩子看著自己的本子寫作業
2,把手機裡的直播課投影到牆上,這樣可以減少小孩接觸手機的機會
3,約定好每天上完課寫好作業,可以有半個小時的自由時間,一直壓制著小孩不讓玩手機,會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所以要給予適當的獎勵
我覺得一歲以下的小孩最好不看手機,電視,電腦。兩歲到三歲的孩子可以接觸電子產品,時間控制在半個小時內。
回覆列表
首先可以確定的小孩子還是不建議玩手機,手機原本作為通訊工具,現在科技越來越發達,手機功能也越來越強大,早已不是黑白功能機了,強大的cpu和大記憶體的加持以至於衍生出很多其他的功能,比如高畫質電影,短影片,遊戲……就拿遊戲來說小孩子沒有什麼自制力加之遊戲與生俱來對孩子的吸引力容易讓孩子對手機上癮(大人都機不離手何況孩子)手機對小孩子最大的傷害莫過於螢幕發出的藍光,如果長時間對著螢幕電視手機電腦一類的都對小孩子眼睛有很大的傷害。具體幾歲可以接觸電子產品這個沒有絕對的定論,要視情況因人而異,小孩子如果自制力較好可以給他限定一個時間,一次可以玩多久比如20分鐘半小時。父母要多觀察孩子玩手機是的情況,如果一玩就不知道時間一定要堅決有效的制止,或者直接提出如有下次以後就沒得玩了。手機電子產品並非“洪水猛獸”只要善於引導是可以唯我所用的,如今資訊時代手機早已蓋過PC勢頭。以後的孩子難免過早接觸電子產品,希望科技發展同時早些解決這些電子產品為人們帶來方便時對人產生的負面傷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