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逢春186177958
-
22 # 貓三叔
“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一千多年前的范仲淹以此為志。並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來要求自己。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簡簡單單的八個字,做到是不容易的。
一分錢難倒英雄漢!當物質極度匱乏,或人陷於極度困苦之時,能夠做到不悲嗎?在物質極大豐富的今天,問及這個問題時年輕的一代很難給出答案。吃到更好的食物、穿戴不再寒酸、住上更大的房子、開上了車……又有誰能不喜呢?
這種自然的情緒表達,人之常情。應當無可厚非。
因此,理解不以物喜,還是要體現在適度上。面對物質的獲得,不必過度歡喜、不需過度在意、不能過度追求。居需三尺、食僅三餐。多了,便是浪費。期待的多,便會影響對事物的是非判斷、以及對世界的正確認識。
沒有戰爭、運動和瘟疫的年代,人們總體上是幸福的。但生老病死、意外事故,以及種種突然降臨的“不幸”總是存在的。意志堅強的人,可以找到應對、緩解、減少甚至部分避免的方法。軟弱的人,覺得從此天塌了、一蹶不振。不以己悲,對大多數人而言,也便是自我調節,尋找其中的平衡,從而可以自拔吧。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看淡他人對自己的看法。有些人一生在追求他本不需要、別人認為他應該擁有的東西。這類人以他人的羨慕為喜,以自己的未能達成他人的羨慕而悲。一生在為他人活著,實在可悲。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並非不喜不悲,要鼓勵自己向內心真正的需求努力。工作上做成一件事,為社會貢獻一點價值。生活上培養一些愛好、為家庭的美好做些改變和付出。達成這樣的結果,何以不喜呢!沒有達成時,化悲為力量,繼續前進就是。
人生無常,世界總是在變化發展。找到真正的喜,化解過度的悲。如此可矣!
-
23 # 待曉兒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語出范仲淹《岳陽樓記》。
這句話其實是互文的手法,就像“秦時明月漢時關”一樣,秦漢都有明月都有關。這句話的含義是不因外物和己身而悲喜。
但是,這句話不能斷章取義,需要聯絡上下文來看,否則極容易被誤讀,認為是范仲淹推崇的修身方法。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物件到底是誰?如果從原文來看,范仲淹的這“八個字”不是講自身的,而是描述“古仁人”的精神狀態。
在這句話之前,原文是這樣講的: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范仲淹說得很明確,他一直想要追尋“古仁人”的狀態,做一個“仁人”,但是自己的所做所為卻往往和“古仁人”相反,這是為什麼呢?
然後,才出現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八個字。
很明顯,這八個字就是來解釋范仲淹上一句的疑問。為何自己做不到“古仁人”的狀態,就因為“古仁人”都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他們已經做到了物我兩忘的境界,不會被外物、被己身所幹擾。
而這正是范仲淹所做不到的,所以才有了“異二者之為”的現象。
那麼,范仲淹是一種什麼狀態呢?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歟?范仲淹說自己是“進退皆憂”,是“無時不憂”。那自然是做不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了。
向前回溯,也能知道範仲淹是做不到這八個字的。
范仲淹講了兩種岳陽樓的風景,並因此有了不同的心情。
“淫雨霏霏”:
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春和景明”:
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很明顯,范仲淹的悲喜是受到外物影響的,自然是佐證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是范仲淹所提倡的狀態。
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兩種情結中國的文人受儒家思想影響很大,雖然都是追求“修齊治平”,但分化出了兩種情結。
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其實是化用了孟子的原句:
樂以天下,憂以天下這一些人受到孟子的影響比較大,總會有一種百折不撓的精神,只能被動隱居,但一定不會因為受到挫折就產生“厭世”情緒。
另一種是消極遁世,但卻不是真的隱逸。
這些人要麼希望透過隱士的名聲來達到入仕為官的目的,比如李白等人所走的“終南捷徑”,要麼是想用消極對抗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政治訴求或對時局的不滿,比如陶淵明等人。
這一類別的人有狂者和狷者之分,在南宋江湖詩派中比較典型。
狂者如戴復古、劉克莊等人,往往好高談闊論,博取時名,在草野之中指點江山;
狷者如姜夔等人,流露出很高潔的品質,表面上對政治漠不關心,但這種“清高”的姿態本身就是一種對時局的不滿。
這類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
身在江湖,心懷天下。同樣是為國效力,但有著不同的選擇。
范仲淹在《岳陽樓記》裡面,雖然對“古仁人”表現出了作為後輩的尊重,但實際上並不認同他們的做法。
他表露出“憂先天下憂,樂後天下樂”的情懷,正是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反對。
-
24 # 北虢先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指不因為外物的好壞和個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人生的煩惱大都是因為有所要求,如果做到順其自然,去留無意,也就不存在所謂的煩惱了,就是範老所說的“不以己悲”。
用一顆平常心看待周圍的一切,很多時候我們都只是觀眾和過客,很多事情是我們無力改變的。對於外界的一切心懷善念,不強求,不遷怒,也不要那麼多的憤世嫉俗,觸景傷情。用平常心看待周圍的一切。
做到這些,就沒有人能給你煩惱了。
-
25 # 燭照西樓
這句話是范仲淹《岳陽樓記》裡的點題之筆,范仲淹作此文時恰逢貶謫,這句話是他的自勉,沒想到勉勵了後世很多文人學子。任何動物都是自私的,人也不例外,所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很難,但是絲毫不影響作為自我的追求,特別是遭遇逆境的時候可以獲得某種安慰。其實整體意思上接近“勝不驕 ,敗不餒”。總之這是一種人生的境界,做到了你就是“神”。
回覆列表
這兩句是互文,即不以物.己而喜、悲。意思是不應因為(以)事物和自己而影響惜緒(喜.悲),要以天下為重(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