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黑冰LV
-
2 # Gentleman—木易
于右任先生是民國四大書法家之一,更是中國書法史上的三座里程碑之一,他繼承中國書法家的優秀傳統:寫字講書品,做人講人品,不以書藝媚權貴,保持氣節效古賢。所以,他的字如其人,老而彌勁,有長者風骨,樸實古茂,達筆隨神馳之境界。不似某些老年人作書,每傷衰颯,拋筋露骨,難得天真。他作書的神態,用蘇東坡的“細看落墨皆松瘦,想見掀髯正鶴孤”兩句詩來形容,真是刻畫入微,恰到好處。
-
3 # 執筆繪浮塵
關於于右任書法如何下面容我娓娓道來:
(一)于右任是民國書壇的一位書法大師,陝西三原人,中國近現代政治家、教育家、書法家。因為他尤其擅長書寫草書,被譽為“當代草聖”,他的草書有一大特點,那就是“標準”,所謂之標準即欣賞者能夠認得較清楚,並不會像其他的草書一般令人難以捉摸,正。他的草書不全屬於今草,而是章草入今草的寫法,章草相比今草是較容易辨認的。
(二)從古至今,許多書法家的草書沒有一個標準的寫法,于右任的書法則不同,他的書法連斷分明,體勢並不會大開大合,大收大放,轉折位置較規整,全以結構呼應彰顯趣味,他用筆渾厚、剛勁有力,要麼是斷開要麼是實連,且用筆多以長鋒為主。其書法吸收了北碑之精華,以魏碑筆意入草書,神韻超邁,氣勢磅礴,自成一家。
-
4 # 王壽傳書法
于右任書法之所以被書法界公認是好書法,主要在於于右任的書法有兩個特點:
一是筆力雄健,筆法豐富;
二是骨幹平正,穩中求險。
他最初學書從趙孟頫入手,寫得熟而肥,後專攻北碑。北朝碑刻書法多用稜角森挺的方筆,六朝寫經墨跡中多見圓筆與隸法。于右任早期書法多用方筆,稍後漸用圓筆,再後來隨著結體上的放逸縱恣,在用筆方面有了大幅度的改變。
這位老者還有有很強的書法理論基礎的,但是在有些觀點上過於偏激。
書法需要技法,但是高境界的書法作品會將這些有形的技法無形化,正所謂大道無形,於老的書法看著東倒西歪,但是流自然,看著非常的舒服,我能感受到美,但是以我目前的水平還不能具體說出到底為什麼美。
-
5 # 一葉小舟82704
于右任老先生是近代著名的書法大家。師古而不拘泥於古,筆法流暢,自然,講究欹側中正,筆勢圓韻。特別是草書,更有建樹。
-
6 # mwhua玉絲堂
于右任創立了當代舉世矚目的“標準草書”,其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對草書進行了比較研究,集合“名家聚會,各獻其長”,便於名跡之間的比較而擇優汰劣.以易識、易寫、準確、美麗為原則.整合成一套,書寫便捷,字跡清晰,字型流暢的標草書。可以說,于右任是中國書法的一個高峰。
-
7 # 青梔姑娘
在民國書壇,于右任(1879~1964年)可以說是為數不多的具有極高藝術造詣,同時又身居高位的書法家。其書法造詣、藝術主張與他的革命經歷、政治思想息息相通,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
清代中期以來,碑學漸成主流,碑派理論家、書法家輩出。理論上,以阮元《南北書派論》和《北碑南帖論》、包世臣《藝舟雙楫》為先聲,康有為《廣藝舟雙楫》光大之。鄧石如、伊秉綬、何紹基、趙之謙、康有為在實踐上多有貢獻。
與諸多碑學前輩不盡一致的是,于右任並不是一開始即選擇碑學。至少在1919年之前,他還處於帖學時期。1919-1932年是其碑學時期。1932年,于右任在上海發起成立標準草書社,此後,他不遺餘力地推廣標準草書達三十餘年,《標準草書範本千字文池修訂九次出版。這一階段可算是其標準草書時期。
01、于右任對於碑學書法的繼承于右任對於碑版的學習分兩個階段,先是墓誌,然後是碑碣、摩崖和造像記,如《廣武將軍碑》《石門銘》《爨寶子碑》《龍門十二品》《姚伯多造像記》等,這些成為于右任書法的根基,《楷書胡勵生墓誌銘》(1925)可謂其碑派楷書的代表作。
其筆法並不完全取北碑峻利一路,與趙之謙的方筆有別:也不全是康有為渾厚恣肆的圓筆一路,而是方中帶圓;更與李瑞清用抖索之筆模擬刻石效果不同,而是重視書寫性。其結體大多橫向取勢,重心較低,外部輪廓趨於圓形,較為接近趙之謙一路,頗顯溫厚穩健。
于右任書法的碑學背景,固然與清代以來的碑學風尚有關,但最直接的原因,則是拜謁孫中山先生之後,受孫中山的影響。
他曾告訴友人,孫總理提倡魏碑,他也提倡魏碑,因為魏碑有“尚武”精神。自鴉片戰爭以來,清廷愈加腐敗,國力日衰,中華民族受到列強侵略,就是因為缺少“尚武”精神。
而“尚武”不但可以増強個人體質,而且可使國力強盛。對魏碑的崇尚與學習,也傳達了他們期望實現“強國夢”的心願。
02、于右任的行草書築基於北碑于右任的行草書築基於北碑。清代中期以來,北碑行書化的大家代不乏人,如何紹基、趙之謙、康有為等,他們的碑派行書大多是在碑派楷書基礎上進行筆畫的簡省和連線,與其楷書一脈相承。于右任與他們不同的是,其碑派行草書不僅有北碑楷書的根基,而且另有專屬的草書依憑,即懷素《小草千字文》,或者說,他將北碑與懷素《小草千字文》做了獨具個性的簡省和嫁接,從而形成自己書法簡古雄厚的風貌。
碑派行草的另一路數,是北碑與章草的結合,代表書家有沈曾植、王世鏜、王蘧常等,他們追求的是雄奇高古,與于右任的簡省雄厚有別。同時,于右任碑派草書中的字法大多簡省,與他致力多年的標準草書有關。
而這些,都基於于右任“書法為民眾”的理念。他曾在其《標準草書序》中談到,文字使用之難易,關乎民族前途;廣草書於天下,可以節省時間,故而是當務之急。如此看來,于右任是出於民族存亡的危機感,迅速提升民眾文化交流的緊迫感來創立標準草書的,試圖藉此達到強國和興邦的目的。
03、于右任的草書成就于右任對草書實用化的改造,一是簡化,二是標準化。然而草書在演進過程中,不單有簡便實用的目的,也存在草書家個體風格和審美趣味的不同追求。他是要編寫面向大眾的“實用書寫”而非書法啟蒙的教材。他更注重這部草書教材的公共性,而非個人性。
整體而言,他使用了草書的“符號”性質,挑選了字字獨立的草書,而不是多字聯屬的連綿草,同時兼顧實用和審美的功能。
其《標準草書千字文》字帖具有如下特質:
一是雙鉤字形,更便於學習者觀察字形的外部形態,便於鉤摹;
二是雙鉤的空心字消除了筆跡,不如墨跡本那樣更能顯露筆鋒和筆法的行進路線和執行方法;
三是更重視字形,而不是筆法,或者說,對辨識字形的重視,超過了對如何學習、完成書寫的重視。
因此,嚴格說來,在不重視書寫方法的情況下,“標準草書”似乎更應該稱為“標準草字”。
于右任臨寫標準草書千字文用的顯然是自家的筆法和風格。這種筆法來自於碑派而非帖派。具體而言,是用圓筆藏鋒起筆,中鋒執行,圓筆藏鋒收筆這樣就能保持線條自始至終的勻稱和渾厚。
這種草書筆法更為直接的來源,應該是懷素的《小草千字文》,提按相對較少,粗細相對均勻,這就使範本中從王義之、智永、懷素到文微明、董其昌、邢侗等千姿百態的筆法趨於統化且平實。筆法和風格“標準化”的草書為困惑的學習者提供了有益的借鑑。當然,渾厚和凝練是于右任草書的精華所在,非一時一日能達到。
04、結語:對於于右任書法評價無論是“標準草書”還是于右任自家風格的“非標準草書”,都帶有鮮明的章草、北碑元素。于右任書法的碑學核心,受到孫中山關於北碑具有“尚武精神”的理念的影響。
此外,北碑中渾厚的中鋒,在柳公權“心正則筆正”之論之後,就被賦予了與個人品格相對應的含義,之後又被清中期以來的碑學家賦予“強其骨”“壯氣魄”的含義。而晚清民國以來書壇的碑學和中鋒的推廣顯然跟積貧積弱的時局以及風行的改良思潮有關,直指強國的理念。
-
8 # 小巨源文案
于右任先生雖然長期浸淫北碑,但與前代碑派書家不同的是,他卻形成了非碑非帖又亦碑亦帖的獨特審美特點,這就是:用筆的腴潤簡直,結體的扁宕松闊,點畫的勁健坦蕩,整體氣韻的磊落真率自然大方。包安吳所標榜的“逆勢”、“頓挫”之法,後世歷代習碑者均奉為碑派圭臬和度人金針,竟被于右任如此輕鬆地顛覆滌盪。因此說,于右任是有清以來碑帖融合最為成功的典範,一代書風的開拓者。他的成功,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基本成因,這三個方面也昭示了其書法審美價值的歷史意義。
-
9 # 淡水河邊207
于右任是近代大書法家,擅長草書。
他的書法特點,第一是筆力雄健有力,筆法非常豐富。第二是線條工整硬朗,平穩中蘊含著求險。
于右任早期書法多用方筆,後來漸用圓筆,再後來隨著結體上的放逸縱恣,在用筆方面有了大幅度的改變。他融篆、隸、草、楷筆法於一爐,以中鋒為主,綜合運用折鋒、斷筆、頓挫、波磔,於圓潤渾厚中多具波勢,形成他的行楷作品獨具的筆法特徵。在結字方法上,于右任首先取法北魏碑刻文字嚴謹扁方的體勢,建立了平正的骨幹,然後放縱變化,似斜反正,以氣貫、神足、結法奇險取勝。
1927年前後,于右任開始研究草書,對草書進行收集和整理。到1940年,于右任開始對草書的建立完善階段,“碑體草書”基本完成。1950年以後的于右任書法則為自然昇華階段。“碑體草書”的出現,可以說是于右任對清代碑學做出的最大貢獻,也有人將於右任稱為“草聖”。
-
10 # 建設踐行者
于右任早年師從趙孟入,後改攻北碑,精研六朝北版,在此基礎上將篆、隸、草法入行楷,獨闢蹊徑,中年變法,專攻草書。參以魏碑筆意,自成一家。于右任的書法婉麗雄豪,沖淡清奇。晚年草書越發出神入化,字字奇險,無一雷同。筆筆隨意,字字有別,大小斜正,恰到好處。結體重心低下,用筆含蓄儲勢,出神入化,被稱為書法史上“三個里程碑之一”。
-
11 # 知止善忘
于右任的書法連斷分明,體勢並不會大開大合,大收大放,轉折位置較規整,全以結構呼應彰顯趣味,他用筆渾厚、剛勁有力,要麼是斷開要麼是實連,且用筆多以長鋒為主。其書法吸收了北碑之精華,以魏碑筆意入草書,神韻超邁,氣勢磅礴,自成一家。
-
12 # 三休堂李彥敏
曾經去南京參加了于右任140週年紀念展,論壇上專家老師們暢談了他們的研究成果。于右任先生所做的一切,在哪個年代是非常必要和有積極作用的,工業化革命加速了人們的生活節奏,緊跟而來的就是交流也要跟上這種快節奏。統一一種快速書寫的發那個實在當時是非常必要和及時的。
-
13 # 墨客書藝
于右任先生是現代一位書法大家!很早就看到過他編撰的《標準草書字帖》。於老的書法造詣也非常深!總體印象是:看上去輕飄飄、軟綿綿,實則骨力內含,筆精墨妙!若不經意的隨意點、劃,自顯閒適、散淡之趣。確為歷經無數探索、磨礪之後的鋒芒不露,看淡一切的超然心態的寫照!所謂書如其人矣!
-
14 # 書法有云
一、于右任先生像二、作品一二、作品三、作品三四、作品四五、作品五六、作品六七、作品七八、作品八九、作品九十、作品十
-
15 # 無為大聖o
于右任是民國時期的書法大家,於老的書法成就多在草書,前幾年出版過於右任標準草書,於老在草書上花了非常大的精力,貢獻也非常大,後人學寫草字有了一條正確的道路可行。
于右任先生的草書在學前人的基礎上寫出了自己獨有的風格,用現代書語曰:創新。於老草字筆畫非常靈動,活潑可愛而不失筆力,這在近代是非常少見的。筆畫方中見圓,圓內含方十分美麗明快,用筆難度之大可見一斑了。
-
16 # 蟠龍河居士
於佑任根基於北魏,融四體於一身,集百家所長,成功將魏碑熔爐於草書之上,他的草書雄強獨立字勢相連,將草書化繁從簡,這一偉大壯舉,使他羸得,當代草聖的瑰冠。
-
17 # 軫念信箱
民國書壇,最具影響力的當屬長於草書的于右任。他被推為自明代董其昌以後三百年真正能承先啟後、推陳出新、自成一家者。于右任先生不僅是民國政壇呼風喚雨之能人,還學識淵博,書風獨特,引領時代風騷。于右任先生1879年生於陝西三原,原名伯循,號騷心,他在世時,不但致力於研究書法傳統與書法作品的創作,而且還為推廣“標準草書”做了大量事務性工作,因此于右任的一生對中國現代書法產生了深遠影響,他可稱是開宗立派的一代宗師。故而從解放前一直到現在,于右任的書法作品都被譽為拍賣場上的珍品、尚品,在海峽兩岸廣為流傳。由於海內外華人對於右任先生的寸楮片紙都珍若拱璧,因此,于右任書法作品一直都是拍賣市場上的熱點。
自2010年以來,每年都有一線拍賣公司推出“于右任書法專場”,基本上都以百分百成交,于右任書法作品的高成交額和高成交率為拍賣公司交出了滿意的答卷的同時也使藏家的信心大增。也正是因為如此,一些造假者利慾薰心,開始做一些仿品偽作來冒充于右任書法真跡,所以,藏家一定要擦亮雙眼,如果自身不具備專業的堅定知識,一定要選擇專業權威的畫廊或者拍賣公司進行合作。
德風堂畫廊期購銷于右任、石魯、黃胄、何海霞、劉自櫝等名家書畫作品,名人字畫定製(帶影片或作者本人與作品的合影),幫您免費鑑定字畫。德風堂畫廊向藏家鄭重承諾:凡在德風堂畫廊購買的書畫作品,均附有德風堂畫廊出具的保真證書,以及部分當代藝術家創作作品時的照片及影片影像資料。
-
18 # 神韻軒書法
于右任先生行書有很濃的魏碑味,自由奇拙,雍容大氣。結構中宮緊密,變化多端。
于右任先生草書筆酣墨飽,內含骨力。姿態優美。他還創立了"標準草書″,於1932年在上海發起成立草書研究社。集字編了《標準草書千字文》,然後自己手寫一遍,再刊印出版發行。
今草是在章草基礎上演變過渡而形成的,省略了章草中的"雁尾″,將外肆的筆畫如波畫、挑畫,變化為收筆,以便和下一字的呼應。提高了書寫速度。使章草的每字獨立變為流暢貫通形式。書寫更自由瀟灑,更能表情達意。
于右任先生原名伯循,字誘人。陝西三原人,晚年自號"太平老人。″中國近代書法家、政治家、教育家。
1922年10月,他創辦了上海大學並任職校長。1924年,國民黨在廣州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于右任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
1926年,與馮玉祥、劉覺民等人解救西安之圍,出任駐陝總司令。擔任國民政府審計院長、監察院長。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包涵。上圖書法作品為于右任先生所書。)
-
19 # 弄墨人3476384831199
民國時期的政治家、教育家、書法家于右任書名極高,他書法的特點一是筆力雄健,筆法豐富。二是骨幹平正,穩中求勝。
于右任(1879~1964),原名伯循,字誘人,之後以“誘人”諧音“右任”為名,陝西三原人。
于右任最初學書從趙孟頫入手,寫得熟而肥,後專攻北碑。其書法早期多用方筆,稍後漸用圓筆,後來隨著結體上的放逸縱恣,在用筆方面有了大幅度的改進,熔篆、隸、草、楷筆法於一爐,令人得到賞心悅目的美感!
-
20 # 聽書讀書共分享
於先生生前常說:“我平生的成就,不在功名事業,而在於草書。”可見先生對書法的喜愛,和對自己書法水平的自信。林語堂也認為:“當代書法家中,當推監察院長於右任的人品、書品為最好模範,於院長獲有今日的地位,也半賴於其書法的成名。”
于右任先生的學書經歷大致可分為三段。
第一階段是由帖入門。於先生最初受私塾老師毛班香的影響,從元代趙孟頫入手開始學習書法,同時兼學王羲之和王獻之父子,從帖學入門,並打下了紮實的帖學功底。
第二階段是碑帖融合。在日本結識孫中山先生後,覺得魏碑硬朗的風格與革命精神更靠近,開始研習碑學,重點臨寫《龍門二十品》《石門銘》《張猛龍碑》和《張黑女碑誌》,他在總結自己學碑經歷時說過“朝寫石門銘,暮臨二十品。”很快碑與帖就在他筆下自然而然地實現了融合。
第三階段是學習並創立草書。於先生在《標準草書》自序中說:“餘中年學草,每日僅記一字,兩三年間,可以執筆。”為了研習草書,於先生廣泛收集前代草書家的論著、書作,僅《千字文》就收藏了100多種。1932年,於先生在上海發起成立了“標準草書社”,與好友共同切磋研討,以易識、易寫、準確、美麗四條標準創立《標準草書》。在標準草書初創時期,於先生的草書結字仍然可以看出魏楷重心低下的體勢。到晚年後,他的草書作品在形體方面仍然恪守標準,但在結字、用筆、章法上,卻不斷追求著形勢美的再創造,使它更抒情、更完美、更個性化。
于右任的標準草書,充分體現了他的美學理想和對美學的追求,以今草為主,兼收章草、狂草,一字萬同,更具藝術魅力。《標準草書》給後世創造了一套完美的草書法則,進入了抒情、自然的高度藝術境界,更有利於草書的推廣。
于右任的作品不僅在國內有很大的影響,還廣泛流傳於日本、美國、新加坡、南韓等地,他也被譽為“當代草聖”。
于右任還非常強調“以我法”達性情。這一觀點在他的對聯“當無事時自固氣,大有為者能知人”上落款的幾個字“以我法寫蘭亭字,一笑”中可以看出來。他不是為藝術而藝術,而是要“寫志”,也就是要達性情,要有益於世和造益於世。
于右任的書法作品,特別是他創立的標準草書,融古於今,符合當代人的審美取向和創作心態,是對中國書法藝術的一大貢獻,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
回覆列表
于右任(1879.04.11-1964.11.10),漢族,陝西三原人,祖籍涇陽鬥口於村,中國近現代政治家、教育家、書法家。原名伯循,字誘人,爾後以"誘人"諧音"右任"為名;別署"騷心""髯翁",晚年自號"太平老人"。
他是近代以來唯一零差評的書法家。像林散之,沙孟海,沈尹默,吳玉如都稱大師,但都有負面評價。唯獨于右任還未見過對他的負面評價。
沃興華:在現代書法史上,于右任始終是位備受關注的風雲人物。尤其在中晚年間,他創造性地以碑入草,融章草、今草於一體,將碑學推向了碑草書這一碑學最高發展階段。同時,凝心聚力首創“標準草書”這一書體,晚年又因偏向於章草,陷入爭議中。於晚年侷限於章草的“三長”,皆違背了書法藝術精神。
他以“易識、易寫、準確、美麗”為四大原則,倡導“標準草書”運動
追溯20世紀的中國書法,早期,碑學走向成熟;晚期,強調書體創新。而在這兩個時期中,于右任始終是一位備受關注的風雲大家。沃興華在《論于右任書法》一文中講道:“早期,他是積極的實踐者,開創了重、拙、大兼而有之的風格面貌,受到普遍的讚譽和推崇;晚期,他是主要的影響者,作為變法創新的榜樣,作品被許多書法家和愛好者借鑑學習。”然而,就其書法發展,沃認為,于右任的書法藝術分三個階段:帖學、碑學和草書。再進一步講,即是于右任中晚年首創的“標準草書”。1932年是於書法發展的又一轉折期,沃興華指出,有三件標誌性的大事。一是《右任墨緣》出版,彙集了碑版行書的代表作品;二是,於認識王世鏜(1868-1933年,天津人,著名章草書法家)興趣從行書轉向草書;三是,成立標準草書社,以“易識、易寫、準確、美麗”為四大原則,倡導“標準草書”運動。從於1938年所書《文天祥<正氣歌>》(六屏)可見,以標準草書寫之,線條流暢,字形簡約,結體開闊,從橫勢變縱勢,是他的典型代表書作之一。“應該說,1932年至1949年,于右任的草書因為有這種追求而沒有完全標準化,表現出一種強力的探索勇氣、精進的發展勢頭和蓬蓬勃勃的生命氣象。”沃興華認為。然而,隨著1949年,于右任到了臺灣後,晚年書法的藝術遺憾亦隨之而來。晚年選擇上偏向於章草,並認為它有“三長”,而這三長恰恰都是違背書法藝術精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