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星火心緣

    先解釋為什麼“弘曆”沒有帶“日”旁。那是因為,繁體字中,含有“日”旁的。只不過簡體字裡沒有了“日”旁。

    愛新覺羅·弘曆,即我們熟知的乾隆皇帝。

    其次,雍正給兒子起名比較特殊,不全都是“弘”字輩,由年氏所生三個兒子均為“福”字輩。

    “歷”字的歷史

    “歷”字的繁體字主要有三個(其他異體字就不介紹了):歷、曆、厤。

    這是“歷”的一個繁體字。

    1. 治理;研治。“歷”的古字。

    2. 記載歲時的書籍。“ 曆”的古字。

    這個“歷”的意思簡單分為以下幾種:

    1. 經過,已經過的,過去的經驗等,跟經歷相關。

    2. 清晰的,“歷歷在目”、“往事歷歷”。

    3. 全部,遍,盡。“凡宰祭與鬱人受斝,歷而皆飲之。”

    這個“曆”就是弘曆的“歷”字中所用的。跟年曆,節氣或者年代,壽命有關的用這個“曆”。

    弘曆的“歷”字取的就是這個“曆”,因此,和其他“弘”字開頭的兄弟一樣,也帶有“日”旁,沒有特殊化。只不過因為我們現在用的簡體字,沒有體現這一點罷了。

    “福”字開頭三兄弟

    雍正的十個兒子,大多是“弘”字輩,這樣的兒子有七個。其他的三個兒子則是“福”字輩。

    1.愛新覺羅·弘暉

    2.愛新覺羅·弘昐

    3.愛新覺羅·弘昀

    4.愛新覺羅·弘時

    5.愛新覺羅·弘曆

    6.愛新覺羅·弘晝

    7.愛新覺羅·福宜

    8.愛新覺羅·福惠

    9.愛新覺羅·福沛

    10.愛新覺羅·弘曕

    三個“福”字輩的兒子都是年氏所生,而其他的兒子都是“弘”字輩。應該是雍正有意而為之,特意表達對年氏的重視。一方面這個年氏比較受雍正的寵愛,另外一方面,年氏的哥哥是重臣年羹堯。

  • 2 # 源點1光年

    謝邀。雍正皇帝的一生都是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其父康熙在位近60年,而雍正皇帝在位才十年不到,可想而知,他對時間是非常珍惜的。父皇在位時間長,常人理解是自己輕鬆了,但是這位接班人並不輕鬆,之前做皇子時整治吏治花費了許多精力還有時間,繼位後,也一直在和自己的幾個兄弟在鬥,為了國事戰事更是讓這位帝王一直處於憂心忡忡的境地,平叛北方成了其一生的事業所在。同時滿族作為皇族,逐漸開始學習漢字,接受漢家思想。雍正皇帝同樣對漢字情有獨鍾,特別是漢字的博大精深,每個字都有其獨特的意義,而時間正是漢思想裡比較獨到的,所以給兒子取名融入了許多漢家的思想,希望自己的子孫有福。關於弘曆的生世,特別是其生母一直備受爭議,多數人認為是漢人,也許是雍正紀念其生母也未可知。作為帝王的雍正,一生給人改名換姓也不算稀奇的事。為了避嫌,他的兄弟們的名字都改了,黨爭過後,這位皇帝還將老八還有老十用了蔑稱,很有猶太人被拋棄時取名的感覺一樣。

  • 3 # DJ你懂

    我可以肯定的告訴你,弘曆的名字沒有例外,也是帶“日”字部首的。

    從清朝的康熙皇帝開始,就開始仿效漢人的取名方法給自己的子孫取漢族名字,目的就是希望子孫後代都能和漢族融和在一起。康熙皇帝深知,漢語人口眾多,要想穩定滿族的統治,就必須實現他提出的“滿漢一家”的政治思想。

    所以從康熙皇帝的兒子們開始,名字中都固定用一個“胤”字。他的兒子們輩的名字第二個字都統一用“胤”字,而第三個字都選擇從“示”旁,比如“胤祉”“胤禛”“胤祥”等。

    等到康熙的孫子輩取名,名字的第二個字都是通用“弘”字,而第三個字都帶有“日”字的部首,比如“弘時”“弘晝”“弘曉”等。

    可是很多人看乾隆皇帝的名字“弘曆”的“歷”不是日字部首的,其實不然,乾隆皇帝也沒有例外,繁體字的歷是帶有日子部首的,弘曆其實寫作“弘曆”,並沒有例外。

  • 4 # 魏紅巧

    我認為雍正給弘曆起名除外,是有當時的歷史背景的,弘曆是皇四子,上面三個哥哥都幼時夭折了,雍正對他這第四個孩子是寄予了厚望,希望自己這個孩子能夠長命百歲,所以取名弘曆,弘是代表輩分,歷是長久的寓意,至於說是不是帶日字的老字,就不得而知了。

  • 5 # 對視影音

    個人認為:並不能說乾隆是例外的,只是到康熙時期,清朝慢慢在接受漢文化,所以給後代取名字時,可以簡化的字,都使用漢字了,所以愛新覺羅·弘曆第二個字就沒有日字偏旁。

    其實雍正的其他兒子也是第二個字沒有日字偏旁的,愛新覺羅·弘晝,皇五子、愛新覺羅·福宜、愛新覺羅·福惠、愛新覺羅·福沛。

  • 6 # 以禮觀書

    向敬之

    康熙皇帝受漢文化影響,對自己的子孫開始使用字輩,並且只用二字取名,即:字輩字+另一字。他在世時,已經見到了親曾孫(如康熙長孫弘晳之子永琛,生於康熙五十一年),故而先後使用了三個字輩,即胤、弘、永三輩,同時規定後一字的偏旁分別為示、日、王字旁。

    乾隆十一年,乾隆皇帝強調近支宗室和遠支宗室輩分幼子的嚴格區分使用:“聖祖仁皇帝選擇日字、玉字偏旁之字,載入紅摺,於此內命名,宗室至今仿用,不知迴避,實屬錯謬。嗣後,日旁字除已經命名外,均不準用。玉旁字除欽賜名外,均命更改。”(《欽定大清會典則例》卷一)

    這成為了清朝皇家子孫取名的一項典制。

    日字旁,則是康熙孫輩的字輩之外另一字的偏旁。

    康熙第四子胤禛有幸成為雍正帝。他繼位後講究避帝王名諱,徑將兄弟們的名字中與自己共用的字輩“胤”改成“允”,那還是不改他們都是胤字輩。

    所以說,雍正先後生育的十子,無論幼殤還是存活,也都是弘字輩,而不是“幾乎都是弘字輩”。之所以造成這樣的誤解,無外乎雍正為了拉攏重臣年羹堯,故將其妹年妃所生的諸子名字,改“弘”為“福”,並將另一字不按康熙規定的偏旁用字(福宜、福惠、福沛),以示特別。

    作為雍正的接班人,乾隆帝名諱弘曆。看似“歷”沒有日旁,這是後來簡化文字所致,而雍正給他取名的字樣為“弘曆”。

    雍正給使用字輩取名的諸子選擇第二字時,也是費盡心思,都是光輝、時光的意思,如“暉”“昐”“昀”“時”“晝”;或與光輝、時光相關的字,如“曆”“曕”。

  • 7 # 小棉襖上大學

    繁體字的歷是有帶日旁的。建國後簡化字運動促進了整個社會的識字率,但也破壞了很多漢字原先的巧妙含義。比如說,愛的繁體字底下有個心字,麵條的面繁體字左邊有個麥旁,這樣的例子還有好多。港臺地區還繼續使用繁體字,他們看簡化字彆扭,咱們看繁體字難受。從國家民族統一來說,語言文字統一是必須的。秦始皇就很明白這點。

  • 8 # 夜月下鳴蟬

    首先,要告訴題主的是,這只是個誤會。弘曆還是日字旁的,只不過滿清用的也是之前的早期版本的繁體,弘曆。

    在國內對漢字進行簡化之後,弘曆就沒有日字旁了,所以看起來是沒有,但是實際上都是有的。

    再說,作為雍正最喜歡的兒子,雍正還不至於對弘曆做這種例外的事情。

  • 9 # 紅小豆館主

    看到這個問題,我想起了一個歇後語,“林子裡放風箏——繞住了”。提問的朋友應該說是被一個很淺顯的事情繞住了,所謂弘曆的歷字沒有“日”旁,其實就是簡體字和繁體字的事。咱們現在所寫的“歷”是個簡化字,按繁體字裡,“歷”的其中一種寫法便是“曆”,是個“日”字底,所以說弘曆並不是例外。與弘曆類似的,採用日字底的同輩還有很多,比如廢太子允礽的長子弘皙,他的“皙”字也是個日字底。雖然日旁是個簡單的問題,但其實還牽扯到了清史當中愛新覺羅第二次劃分的重要知識。

    清朝初年,皇太極對愛新覺羅做過第一次劃分,崇德三年,太宗頒旨,劃分了愛新覺羅當中關於“宗室”和“覺羅”之間的區別,也就是所謂“紅帶子”和“黃帶子”。到了康熙時,聖祖子嗣眾多,為了區別於皇子皇孫與其他宗室,又進行了第二次劃分,也就是“近支宗室”和“遠支宗室”。康熙參考了明宗室的命名制度,對自己後裔都起了比較統一的名字。也就是他下一代的行輩字排“胤”字,名字均用“示”旁,第二代的行輩字排“弘”字,名字均用“日”旁,第三代的行輩字排“永”字,名字均用“王”旁,這也就是所謂的“聖祖欽定字輩”,只要是《玉牒》記錄在案的,無一例外。

    可能還會有朋友以敦肅皇貴妃的三個兒子作為示例,提出疑異,即福宜、福惠、福沛,網上還有人說是因為這是年家的三個孩子,所以雍正另眼看待。殊不知,聖祖的“欽定字輩”,雍正也是不敢改的,只不過這三個阿哥都屬於早年夭折,在沒有起“宗名”的時候便紛紛去世了,所以歷史上只留下了這三個福字的乳名而已。

  • 10 # 一點點歷史

    其實這個問題一句話就說明白了,弘曆的名字其實是簡體字,而歷的繁體字寫作“曆”。

    而“弘”則是傳承字,歷史流傳下來並傳承至今,所以弘曆的名字應該寫作“弘曆”。

    這個問題這麼簡單就解釋完了頗有些意猶未盡。

    雍正先後共有皇子十人。

    愛新覺羅·弘暉,皇長子,幼殤,生母為孝敬憲皇后。康熙三十六年三月生;康熙四十三年殤,年八歲,乾隆帝即位,追封端親王。

    愛新覺羅·弘昐,未序齒,幼殤。生母為齊妃李氏。康熙三十六年六月生,康熙三十八年二月殤,年三歲。  

    愛新覺羅·弘昀,皇次子,幼殤。生母為齊妃李氏。康熙三十九年八月生,康熙四十九年殤,年十一。  

    愛新覺羅·弘時,皇三子,稱三阿哥,削宗籍。生母為齊妃李氏。康熙四十三年二月生,雍正五年八月六日卒,年二十四。  

    愛新覺羅·弘曆,皇四子,稱四阿哥。(即乾隆帝。)生母為孝聖憲皇后。康熙五十年八月生。雍正十一年封寶親王。雍正十三年八月即位,為乾隆帝。 

    愛新覺羅·弘晝,皇五子,稱五阿哥。生母為純愨皇貴妃耿氏。康熙五十年十一月生。雍正十一年封和親王,乾隆三十五年卒,年六十。諡曰恭,即為和恭親王。  

    愛新覺羅·福宜,未序齒,幼殤。生母為敦肅皇貴妃年氏。康熙五十九年五月生,康熙六十年正月殤,年二歲。  

    愛新覺羅·福惠,未序齒,稱八阿哥,幼殤。生母為敦肅皇貴妃年氏。康熙六十年十月生;雍正六年九月殤。以親王禮葬。乾隆帝即位,追封懷親王。  

    愛新覺羅·福沛,未序齒,幼殤。生母為敦肅皇貴妃年氏。雍正元年五月生,旋殤。  

    愛新覺羅·弘曕,皇六子,稱圓明園阿哥。生母為謙妃劉氏。

    看到雍正的這些兒子會發現一個奇怪的問題,為什麼都未按“弘”來排,而年妃所生三子卻取名福宜,福惠,福沛。

    一是因為年妃頗受寵愛,另一個原因,因為這些小阿哥還沒有到序齒的年齡就夭折了,福宜,福惠,福沛其實就是小名而已。比如福惠,雍正頗為寵愛,曾經奪了老三兒子弘晟的名字賜給福惠,後來又改了回來。

  • 11 # 史論縱橫

    弘曆的名字為什麼和兄弟們不一樣,這就要怪簡化字與繁體字的差異了,古時候,弘曆寫作““弘曆”,也是有日字的。

    而且雍正的兒子都是弘字輩,題主之所以用了“幾乎”二字大概是因為年妃生的三個兒子都是福字起名,那不過是雍正為了體現年貴妃的尊貴與特別,子憑母貴給起了個福字。這三個孩子都未序齒便夭折了,其實還未正式起名字,入族譜的時候還得寫弘字輩的名字。

    問題簡單明瞭回答完畢,下面簡單說說清朝皇室起名的規則吧!

    滿清入關後,積極學習漢族文化,康熙一朝開始給皇子命名,全都是兩個字的名字。第一個字表明輩分,康熙為兒孫選了胤、弘二字;乾隆定了永、綿、奕、載;道光時期定了溥、毓、恆、啟;咸豐時定了熹、闓、增、祺;溥儀在續修宗譜時添了12個字,敬志開瑞,錫英源盛,正兆懋祥。

    第二個字則是皇子們的專屬字,雍正一輩的示字旁,乾隆輩的日字旁,嘉慶輩的王字旁。但是皇族分支較多,群體龐大。為了有效區分各個分支,嘉慶皇帝開始,同一世系的同輩男丁第二字要用相同部首的字。像道光的兒子咸豐奕詝、恭親王奕訢、醇親王奕譞,而同輩份不同世系的慶親王則叫奕劻。與皇帝同輩份的王爺要是與皇帝第二字同偏旁,說明這位王爺比較尊貴。

    皇帝登基後,王爺兄弟們就要改名字,以避皇帝名諱。雍正登基以後,眾兄弟皆將“胤”字改為”允”。也有些皇帝不想麻煩眾兄弟,乾脆將自己名諱改了,像嘉慶將永琰改為顒琰,道光皇帝登基後將名字綿寧改為冕寧。

  • 12 # 沅汰

    雍正有十個兒子,六個序齒。這十個兒子的名字差別很大。如果按照名字的第一個字用康熙孫輩的排行“弘”字,第二個字裡要有“日”字來作為標準衡量,“弘曆”這個名字完全合規矩,一點也不例外。“歷”字的繁體寫法之一是“曆”,裡面有“日”的一部分,所以說算不上例外。

    雍正的十個兒子裡有七個兒子的名字都完全符合第一個字是“弘”,第二個字裡有“日”的部分。

    第一子名字“弘暉”,序齒為皇長子,生母孝敬憲皇后。弘暉生於康熙三十三年,活了十歲,死於康熙四十三年。乾隆時期追封為親王。

    第二子名字“弘昐”,生母齊妃李氏,兩歲夭折,沒有序齒。

    第三子名字“弘昀”,序齒皇二子,生母齊妃李氏,弘昀生於康熙三十九年,也活了十歲,死於康熙四十九年。

    第四子名字“弘時”,序齒皇三子,所以電視劇裡叫“三阿哥”,生母齊妃李氏。弘時生於康熙四十三年,死於雍正時期,具體哪年待考。

    第五子名字“弘曆”,序齒皇四子,就是乾隆皇帝,生母孝聖憲皇后。

    第六子名字“弘晝”,序齒皇五子,雍正年間封爵“和親王”,生母純懿皇貴妃耿氏。弘晝很得父親雍正喜愛,在雍正十一年弘曆被封為寶親王的同時,弘晝被封為和親王。純懿皇貴妃耿氏活了九十五歲,死於乾隆四十九年,被兒子弘晝去世的時間晚十九年。

    雍正的第七子、第八子、第九子先不說,後面再說。

    第十子名字“弘曕”,序齒為皇六子,生母謙妃劉氏。弘曕過繼成了康熙十六子允禮的兒子,繼承了果親王的爵位。

    雍正的兒子里名字真正特殊的是敦肅皇貴妃年氏生的三個兒子,即雍正第七子、第八子、第九子。這三個兒子的名字和另外七個兒子的名字完全不同,而且年氏的三個兒子全部夭折未序齒。

    第七子名字“福宜”,康熙五十九年生,死於康熙六十年;第八子名字“福惠”,康熙六十年生,死於雍正六年;

    第九子名字“福沛”,雍正元年生,當日即死。

    年氏的兒子裡,活得最長的就是福惠,想必這個兒子曾是雍正至愛。乾隆繼位後除了給嫡母孝敬憲皇后的兒子、自己長兄弘暉追封了親王,此外就只給福惠追封了親王

    而最撲朔迷離的也就是“福惠”的名字。可以說福惠是連連改名。玉牒裡叫“福惠”,上諭朱書裡曾寫作“福慧”,想必雍正不會是不小心把愛子名字寫錯了。硃諭裡還曾寫過“八阿哥弘晟之名著改為富慧”。也就是說不管“弘晟”還是“富慧”,都曾經是“福惠”的曾用名。一共活了八歲,名字用了四個。

  • 13 # 可可潘琴

    庸政(胤)字輩,登基後兄弟更為允字輩與孫子輩(詠琰同字輩)有侮辱,貶格兄弟之實意!庸政高高在上,獨上高樓,獨覽天下,讓皇室寒心,讓宗室恨,讓天下笑!而乾隆登基採用恢復他爹幹壞事後果之事,一一復位l叔伯們,回胤子輩!他自己弘子輩,自己仿古代漢人君王自己取新字。而未讓兄弟們更字。庸政兒子中有日字存世二人。弘曆,弘晝。他自己登基,把庸政當王時一切給兄弟。平分了庸政的皇權與王權。但兄弟弘晝是愛財如命,能力不在弘曆之下,也有心當皇帝,為了弟弟,自己取了日字。引自廣播劇《赤珠霞風雲》今天主持人安政女。

  • 14 # 最愛肉丸子先生

    雍正皇帝一共有10個兒子,按照出生排序為長子弘暉、早殤未序齒二子弘昐、二子弘昀、三子弘時、四子弘曆、五子弘晝、六子福宜、七子福惠、八子福沛、九子弘曕。除了年妃生的三子(六子福宜、七子福惠、八子福沛)之外,雍正的皇子幾乎都是“弘”字輩的。

    另外清朝對皇子除了輩分的要求外,那就是對第二字也是有要求的,那就是同輩之間用相同的偏旁部首,例如康熙皇帝的兒子都是“胤”字輩,第二字都是“礻”旁的字;到了乾隆這一輩規定第二個字都必須帶“日”。

    題主說弘曆是例外,那麼肯定是不對的,這是收到簡體字的干擾,在清朝時候沒有簡體字,“歷”寫作“曆”,看得出是帶“日”的。

    下面來說說雍正十位皇子的命運,其中早夭的就有長子弘暉、早殤未序齒二子弘昐、二子弘昀、六子福宜、七子福惠和福沛,其中長大成人的只有四個兒子。

    1.三子弘時

    弘時其實是雍正的長子,但是弘時因允禩之事牽連獲罪,還被雍正勒令去做允禩之子,並被逐出紫禁城皇宮,後來又被革除黃帶子從宗室除名,死於雍正五年,年僅二十四歲。

    2.四子弘曆

    弘曆就是清高宗乾隆帝,在位60年,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之一。

    3.五子弘晝

    弘晝,和恭親王,歷史上有名的糊塗王爺。

    他其實是在目睹了父親和兄弟對帝位的激烈鬥爭後,對帝位早已經沒有了競爭的意識,但是自己不競爭並不代表可以獨善其身。自己的兄弟會來拉自己,自己若是不加入兄弟的陣營又難免被兄弟們認為是單兵作戰,暗待時機。弘晝是聰明的,他選擇了一條在今天看來正確無比的道路,那就是變成一個荒唐和糊塗的人,這樣也就能自保。

    4.雍正的兒子之九子弘曕

    弘曕,生於雍正十一年,雍正去世時才4歲,乾隆繼位後出繼為果毅親王愛新覺羅允禮後。他深受乾隆的喜愛,乾隆為了他能夠成才,特意請了名師來教導他。

    隨著弘曕漸漸長大,乾隆也開始委以重任。“乾隆十五年(1750)弘曕剛滿18歲,乾隆就讓他管理武英殿、圓明園八旗護軍營、御書處、藥事房。又過了兩年,乾隆十九年(1752)又讓他負責管理造辦處事務”。

    在其嗣父允禮去世後,並不是《甄嬛傳》裡面的瞎編說弘曕是果親王之子,他承襲了果親王,年輕位尊的弘曕漸漸有了一些浮躁,他極其喜好積聚錢財,是個吝嗇的貪財鬼,也正是這些驕縱給自己造成了不可收拾的惡果。

    曾因為向皇太后請安時在皇太后座旁膝席跪坐,該處正好是皇帝平日跪坐之地,乾隆帝責備兩個弟弟“儀節借妄”,受到嚴厲的懲罰,由郡王降為貝勒,罷免了所有官職。

    弘曕被革職後,閉門家居,抑鬱不歡,一病不起。病危時,乾隆帝親臨視疾,弘曕在衾褥間叩首謝罪。之後乾隆下令恢復弘曕郡王的封爵,但遺憾的是弘曕不久即死,年僅33歲。

  • 15 # 品味經典影視

    阿哥們的嫡子是要康熙親自取名字的,女兒和庶子則不用。當然有特殊的情況,就比如弘曆,還有恆親王允祺第一子弘升。(升在當時寫作“昇”)而“歷”的繁體字有寫成“曆”的,所以“曆”和“昇”還是算從“日”字旁的。

  • 16 # 文赫敏南

    弘曆,懂了嗎?現在的歷是曆和歷的簡化,繁體的這兩個字也有不同的含義。前者指時間概念,比如日曆就是這個歷。後者指過程,歷史的歷就是後者。簡化漢字中這樣的例子很多,缺少了中國傳統文字中的精髓與寓意。

  • 17 # 歷史簡單說

    清朝皇子的名字從康熙的兒子開始就有一個很明顯的特徵,那就是基本為兩個字,然後第一個字是一樣的,然後第二個字的偏旁是一樣的,比如康熙的兒子是胤加“礻”示字旁,比如廢太子胤礽、雍正帝胤禛、八阿哥胤禩。

    雍正的兒子們是弘加“日”字旁,比如長子弘暉,次子弘昀,三子弘時,五子弘晝,六子弘曕。

    乾隆帝的兒子們是永加“王”字旁,比如嘉慶帝永(顒)琰,十一子永瑆,八子永璇。

    嘉慶帝的兒子們是綿加樹心旁,三子綿愷,四子綿忻,五子綿愉。

    其實這個就是學明朝的,比如朱棣的兒子們是高加帶火的字,比如朱高熾,朱高燧。朱高熾的兒子們是瞻加帶土的字,比如朱瞻基,朱瞻埈,朱瞻基的兒子們是祁加帶金的字,比如朱祁鎮,朱祁鈺。

    明朝皇帝這樣設計,基於兩種考慮,一是五行相生的方式,希望帝位能一直傳下去,比如木生火(鑽木取火),火生土(刀耕火種),土生金(土裡挖出金屬),金生水(高溫的金會融化成水),水生木(木在水的澆灌下成長),還有一種那就是生僻字,減免民間對皇帝名字的避諱。

    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的兒子們都沒有采用這種方式,而是由康熙開始採用,原因是前面兩個皇帝沒入關,順治入關不久,對漢文化還沒有那麼熟悉,而康熙從小就喜歡博覽群書,所以就給兒子們這樣命名,只是在名字的最後一個字沒有加上五行的屬性,而康熙後面的皇帝,就學聖祖康熙這樣給自己的兒子命名了。

    那麼為什麼雍正的兒子們都是弘加日字旁的字呢,而乾隆帝弘曆不是呢?難道弘曆比較特殊?並非如此,因為我們看到的歷是簡體字,他的繁體字是曆(歴),就可以看出這裡面也有個日了。

    有些人會問,那為什麼年羹堯妹妹年妃的三個兒子叫福宜、福惠、福沛呢?難道是因為他們是年羹堯的外甥,所以受到了影響?其實也不是,因為這三個兒子都死得早,沒有入序齒(皇家玉碟),那三個都是小名。

  • 18 # 清麗史出

    弘曆並不是例外,他三哥叫弘時,他叫弘曆,四弟叫弘晝,六弟為弘瞻。我認為歷當時是寫繁體字,底下還有日,也許弘瞻才沒有日。

  • 19 # 狄飛驚

    弘曆就是乾隆,他的名字原本寫作“弘曆”,繁體字,日字旁,後被簡化成“歷”而已。

    古代皇室取名十分講究,同一輩分的男子,如果名字只有一個字,一般是同一個偏旁;如果名字有兩個字,一般第一個字相同,表示輩分,第二個字也是同一個偏旁。

    以明朝為例,開國勞模朱元璋在世時,已經給後世子孫定好了取名規則,必須按照“木、火、土、金、水”的五行偏旁取名,比如:

    兒子輩名字都是木字旁,如朱標、朱樉、朱棡、朱棣、朱橚、朱楨;

    孫子輩名字都是火字旁,如朱高熾、朱高煦(古代四點水屬火字旁);

    重孫輩是土字旁,如朱瞻基、朱瞻埈、朱瞻墉;

    再往下一代是金字旁,如朱祁鎮、朱祁鈺;

    再往下一代是水字旁,如朱見深、朱見澤、朱見潾、朱見湜;

    再下一代又回到了木字旁,如朱祐樘、朱祐杬、朱祐棆。

    如此迴圈往復。

    “木、火、土、金、水”偏偏的字數有限,老朱的後代又特別多,所以出現很多生僻字,很多字跟化學元素週期表中的元素名稱一致,老朱也因此被戲稱為“化學老師”。

    再來說說清朝,皇室取名規則和明朝類似。

    以康熙為例,他的兒子都是胤字輩,名字第一個字都是“胤”,第二個字都是“礻”字旁,如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禔、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五阿哥胤祺、十四阿哥胤禵。

    但清朝還講究一個避諱,即便是親兄弟的名字也不能和皇帝相同,比如四阿哥胤禛(雍正)登基後,就把兄弟們名字中的“胤”字統一改成了近音的“允”字,即允禔、允禔、允祉、允祺、允禵等等,只是我們後人研究時不需要避諱,所以仍以“胤”字稱呼。

    再看雍正的兒子們,都是弘字輩,名字第一個字都是“弘”,第二個字都是“日”字旁,如大阿哥弘暉、二阿哥弘昀、三阿哥弘時、四阿哥弘曆、五阿哥弘晝,等等。

    我們現在寫乾隆帝的名字都是弘曆,但古人使用繁體字,“歷”的繁體字是“曆”或“歴”,這兩個字通用,從取名規則看,乾隆的名字用的應該是“曆”這個字。

    由此可見,乾隆的名字“弘曆”是符合取名規則,第二字帶“日”旁的,只是後來我們推行簡體字,把“曆”字簡化成了“歷”字而已。

    順便說一下,清朝的皇室成員出生後,都會報管理皇室事務的宗人府,並上報皇帝給選定名字,但據說乾隆在出生之後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沒有大名,而是一直使用小名“元壽”。

    民間傳說乾隆的身世有問題,有的說他是雍正的婚外私生子,有的說他壓根不是雍正的兒子,而是海寧陳氏的兒子,所以長時間得不到皇室認可。這種傳說純屬無稽之談。

    雍正有6個序齒的兒子,弘曆只是第四子,但雍正對他的教育培養十分上心,弘曆在12歲時首次見到爺爺康熙,康熙也對他極其讚賞,有隔代指定他繼承皇位的意思,這樣一個被康熙、雍正兩大帝王一直看好的子孫,不可能是民間謠傳的私生子甚至外人。

  • 20 # 歷來現實

    弘曆的名字並沒有例外,只是漢字簡化後現代人對繁體“歷”字不瞭解而已。

    歷的繁體有兩種,一個寫“歴”,一個寫“曆”。

    雍正時期用的“歷”應該是後者,後者以日為部首。以當時的情況弘曆應該是寫做“弘曆”。

    滿清入關以後,虛心學習漢文化,也使用上了漢人的字輩排行。從康熙朝是一個開端,清朝的皇子從雍正這一輩就開始按照一定的規矩排序、取名了。

    對於雍正來說,當然也不能給兒子搞特殊,事實上雍正兒子輩的名字都是按照康熙留下來的要求取。他們的名字都是“弘”加一個帶“日”的偏旁部首,不敢有絲毫差池,康熙還活的好好的呢!

    首先,不存在雍正對弘曆的特殊對待。他的兒子中有三個的名字不按規矩,分別是愛新覺羅·福宜、愛新覺羅·福惠與愛新覺羅·福沛,這三個也都只是來不及取正名而已。

    如果去查閱雍正兒子們的資料可以發現,雍正的兒子不按字輩排行的都掛有“未齒序”與“生母敦肅皇貴妃年氏”。只因當時年羹堯勢力大,且年妃正是他的妹妹。由此推測,即使這幾個皇子的名字是雍正想要籠絡年羹堯而對年羹堯的外甥們的特殊關照,也不過給那幾個皇子只取了帶福字的乳名,當然最終結果是那三個皇子還沒到取正名時便夭折。

    可以推測,如果那三個皇子沒有夭折,那麼按照規矩應該也會按規矩取個“弘”加一個帶日的偏旁的名字。

    再來看弘曆的生母孝聖憲皇后,她的曾祖父是清初開國五大臣之一、後金第一將巴圖魯額亦都。孝聖憲皇后的出身比年妃更好,雖然論及影響力是遠不如年妃的那兩個哥哥,可她卻深得雍正喜愛。所以說特殊,弘曆應該也是被特殊對待的,因為他有個乳名為元壽,後來才取愛新覺羅·弘曆這一正名。

    所以,既然先有乳名,後取正名是一個慣例,雍正沒有理由不按字輩給他取名字。還有,弘曆當上皇帝之後,他自己也不會允許自己的名字不符合祖制。

    在清皇室宗譜中,皇子的地位是極高的,許多旁系皇族根本沒資格用字輩取名。在登記時,帶有字輩的必定是直系血脈,至少是康熙的親孫子輩。愛新覺羅·弘曆在登基後並沒有去改名,也沒有將另外那些兄弟的“弘”字輩名字更換,那證明他對於自己名字的底氣還是很足。

    要知道當時的情況,弘曆的堂兄弟也都是嚴格按照“字輩”取的名字。

    所以,無論是繁簡演變還是當時的環境因素,在那個時代乾隆皇帝原名都應寫做愛新覺邏·弘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嫁給外國人是一種什麼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