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書寫春風
-
22 # 入青0601
非常反對讓一年級的孩子寫日記,每天都寫,更是不現實的。為什麼這麼講呢?第一,一年級小學生沒有足夠的識字量、書寫量、閱讀量,怎麼可能寫好日記?第二,有些一年級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尚在發育過程中,話都說不明白,如何寫得出來?第三,一年級小學生除了吃、睡、玩、學之外,對自身和外界關注很少,還沒有足夠的觀察力、思考力,所以不知道日記寫什麼?第四,相當一部分一年級小學生手部小肌肉發育不完全,書寫訓練太早容易導致寫字姿勢不端正、字型字形把握不準確。綜合以上意見,個人覺得讓一年級小孩寫日記,就是瞎胡鬧。孩子寫幾句話需要耗時半個小時,這樣的時間不如讓孩子去閱讀更有收穫。
在我看來,一年級小學生的課餘時間適合做兩件事,一是參加體育鍛煉,跑步、跳繩、踢毽、打球、跳遠,怎麼運動都不過分。運動能夠激發生命能量,讓身心得到釋放和調整,孩子只有玩兒得充分,才能夠靜得下來。二是廣泛進行課外閱讀,開卷有益,多多益善。現在,一年級學生可讀的課外書實在太多,這些看似與考試無關的圖書,恰恰是孩子精神世界的維生素,能夠讓他們體會到文字之美、學習之美、生命之美。
鍛鍊是能量的儲備,讀書是精神的吸取,寫作是智慧的輸出。做教育要遵循基本規律,不能本末倒置,捨本逐末。特別提醒:一年級的所有工作都要圍繞行為習慣的培養和訓練。
-
23 # 婷媽alan
一年級的孩子每天寫日記,其實是可以的。
婷婷上一年級的時候也寫過一段時間的日記呢,只是要求不要太高了,寫幾句話也可以啊。
每天讓孩子寫,最後形成一個習慣,可以幫助孩子思考,幫助孩子組織語言,對孩子的語文學習有很大的幫助的。
婷婷剛開始的時候寫幾句話都要冥思苦想很久,現在上二年級,給她一幅圖,隨隨便便就可以寫一百個字了,而且語句通順,用詞貼切,有時候還會有比喻修辭手法。
其實寫日記就是一個練筆的過程,堅持天天寫,天天練,進步看得到。
-
24 # 寬和教養
其實我覺得這個做法很好。首先,老師考慮了孩子能接受的作業量,一開始並沒有要求太多字數,後面要求成一篇小短文,其實也不過兩三百字而已。如果換成抄生字,字數未見得會比寫日記少,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反而枯燥。
寫日記就不同了,遇到不會的字,孩子自然需要找外援,比如“查字典”,這其實就給孩子創造了“自學”的契機,如果家長能夠從旁鼓勵,孩子自己找到生字,並且記住了,還用在了日記裡,就會很有成就感,良性迴圈,激發孩子學習語文的興趣。
“抄生字”是死的,“寫日記”是活的,而且寫日記的過程中能夠幫孩子抒發自己的心情,也更能全面的呈現孩子真正的語文水平,有助於老師隨時調整教學節奏。
再者,寫作這件事,越是經常寫,越覺得什麼都有話說,表達欲和表達能力都會同步提高。我自己有這種感受,而且我上中學時,無論初中還是高中,學校裡最牛的語文老師都會要求學生經常寫日記,而不佈置其他作業。
所以說,佈置日記,是語文教學中非常好的方法。但是讀書這件事,永遠是老師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如果家長這麼牴觸,畏難,而沒有很好的幫助孩子去適應去進步,那隻會越落越遠。
如今國家對語文教育越來越重視,而且語文的功底,如果能在小學和初中打紮實,高中將非常輕鬆。
-
25 # 何小元
當然現實,並且很重要,要一年級的孩子每天寫日記,這是為了以後三年級的作文打基礎。
眾所周知,現在中考高考變革越來越多,英語可以多次考試取最高分,但是語文不可以,所以語文在中高考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語文的分數中,作文幾乎佔了三分之一,可以說,作文成績佔了語文的半壁江山,進一步說,可以決定孩子將來的中高考成績。
之所以會問這個問題,是家長覺得孩子太小,好多字不認識,因此不能夠寫作文。但是對於上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是可以用簡單的字表達自己觀察到的事物的。每天堅持寫日記的好處是:
第一: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看圖說話就是讓孩子仔細觀察圖片,思考圖片中的人物在幹什麼?寫日記就是讓孩子注意觀察日常生活,找出其中自己感興趣的片段,然後記敘下來。隨著不斷寫日記,孩子必須養成每天觀察生活的習慣,才有事情可寫。
第二:鍛鍊孩子的邏輯能力。事情的因果關係,前後事物的邏輯聯絡,孩子要按照一定的順序記下來。很多孩子說活前後顛倒、主次不清,就是邏輯能力差的原因。而寫日記,可以慢慢改正這個問題。
第三:練習語法結構、字詞句。語文課上學到的知識還有字詞句,都可以透過寫日記的方式得到加強練習,寫作文的過程就是複習語文的過程。
怎樣讓孩子堅持下來?第一:小分量。每次不要太多字數,一年級四五十字,七八十字就行。
第二:多鼓勵。只要孩子寫出來,就鼓勵、肯定甚至有小獎勵。
我家孩子現在二年級,但是寫日記的習慣一直保持下來,語文成績都是班級數一數二的,希望其他孩子都會更優秀!
要知道,孩子會比我們想象的更棒!
回覆列表
看到這個問題,我想起了我的小學時代。
小學階段給我造成心理陰影的兩件事,一是考試的緊張,二是寫日記。考試的緊張就不多說了,為了爭第一,答題都緊張得手抖。來說一下寫日記這件事吧。
那個年代,課外閱讀書是很少的,能看個作文書就已經很不錯了。我們小小年齡經歷也少,又不懂得組織語言,老師講過的寫作技巧有限,小孩子能吸收進去的就少之又少了,所以,老師佈置的日記就讓我們很犯難了。那時候寫日記前常說的一句話是:今天沒有發生什麼事呀?
於是,日記本上的內容大多是類似這樣的:
這個事例是想象出來的,當時覺得很經典。過幾天實在寫不出來了就再來寫一次這個趕羊的日記。也不敢寫得太頻繁,怕老師看出來,那時還傻傻地偶爾把“趕羊”改成“趕豬”,把“老爺爺”改成“老奶奶”,覺得這樣做,老師應該看不出來。
如此,類似的各種小事例總是過幾天就會上演,日記本變成了迴圈小小說本。那時候覺得寫日記太痛苦,想得痛苦,寫得痛苦,改編故事改編得痛苦。寫日記的本子用了一本又一本,記憶裡除了痛苦,效果怎麼樣竟沒一點印象了。
以上我兒時的感受或許也是一些小孩子現在寫日記的感受。
寫日記這種形式,如果利用好了,方法得當,確實能提高寫作水平。但寫日記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我覺得確實有點拔苗助長了。可能對於個別神童來說是小事一樁,確實培養習慣,為以後寫作打下基礎,能提高日後寫作水平。但一年級孩子,大多字都不會寫,若拼音再學的不精通,那幾句日記寫下來真的要老半天,且寫成後真的是“慘不忍讀”,有的不太自覺的孩子可能還要拖家長下水,所以可能很多家長也是苦不堪言。如此,讓一年級孩子寫日記,老師本意是好的,但大部分同學操作下來就變成了“事倍功半”的事了。
如果要鍛鍊孩子的語言組織能力,為日後寫作打基礎,我覺得可以改“寫”為“說”,可以把經歷的事或學過的課文、看過的小故事,講給家長聽,這樣操作起來,對孩子而言可能會簡單些。
另外,一年級重要的是多看書,尤其是帶拼音的書,一來複習鞏固拼音,二來多認字,三來培養語感,為日後寫作積累素材,打基礎。
總之,學習要循序漸進,結合孩子實際情況進行創新,真正能落到實處的鍛鍊,才是最有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