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使用者4876087807407
-
22 # 白虛室
諸葛亮親力親為,越俎代庖,注重做事,沒有領袖魅力,領導力明顯不足。
一、諸葛亮追求完美,對人才過於挑剔,入他法眼的姜維,馬謖之輩謹慎有餘,魄力不足,在猶豫不決中喪失了很多的機會,他選拔的人才不適合做領袖和統帥,而適合做參謀。
二、諸葛亮不懂得用人之長,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諸葛先生不能整合各路派系,只重用荊州系,導致用人圈子越來越小,對川蜀本地人才不能做到一視同仁。用人要用其長,容其短,唯才是舉才是亂世社會的最高明策略。
三、諸葛先生不懂得培養下屬,喜歡親力親為,雖然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未培養一批人才,最終導致“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這是領導力不足的主要表現。優秀的領導者都重視培養下屬,儲備人才,因為人才是第一資源。
總之,諸葛亮不是一個優秀的管理者,他是一名優秀的臣子。
-
23 # 張克成
人無完人,誰都有失誤。孔聖人在中國乃至全球,有著極高的聲譽。然而在小兒論中,卻輸給孩童。而諸葛孔明,在小說及戲曲中,被神活成神仙。沒有一絲半點失誤。至今在社會上哪位如果頭腦靈活,人們就會說象孔明。失街亭不是失誤用人不當嗎?再說,對於一個人不易那樣清楚。總之,人無完人,群策群力,共圖大業。
-
24 # 簫歌隱隱
人無完人,一方面是自身因素使然,另一方面由千變萬化外部條件決定;同一件事情今天這樣做是對的,明天做就不一定是對的。在三國中蜀國最弱,所以諸葛亮只能以弱者的心態謹慎行事;加之諸葛亮本身儒雅有,餘勇武不足,用人太過謹慎。
-
25 # 瀾石記
這個帳不應僅算在諸葛亮身上。誠然,諸葛亮願意重用荊州集團的人,守街亭用馬謖,選的接班人開始是蔣琬和費禕,廢掉了代表另一派的李嚴。但在軍事人才方面,諸葛亮能用的幾乎都用了,比如桀驁不馴的魏延,歸順過來的王平、馬岱、姜維等,還把自己治軍的本領傳授給了姜維。“蜀國無大將,廖化做先鋒”的根本原因在於蜀國所在的益州人才不旺,也難有足夠的吸引力。
諸葛亮在《後出師表》中感嘆歷年積攢的將士們在逐漸地凋零。五虎上將的最後一位趙雲去世了,再也沒有與之匹敵的人了,所以諸葛亮選魏延做了先鋒,也是當時蜀國最能打的了。可以說,蜀國能征慣戰的將士大都來自荊州。但是有兩大戰役讓這些將士損耗過多,難以補充。一是關羽發動的襄樊之戰,先是攻擊曹軍,水淹七軍,威震華夏。但被東吳抄了後路,丟了荊州,送了性命。經此一戰,蜀國的水軍基本沒了,佔蜀軍約三分之一的陸軍也喪失了。後來,劉備給關羽報仇,率領蜀軍主力征討東吳,夷陵之戰被陸遜火燒聯營,大敗而歸。這次,蜀軍是傷了元氣的。諸葛亮收拾殘局,能集合人馬北伐,已是竭盡所能。而北伐遇到的關鍵問題就是人力不足,只能單線作戰,滿足不了兩線作戰的要求。
說到底,蜀國失去了荊州,就失去了最大的人才基地,益州的位置在偏遠的西南,人口數量有限。當時中國的中心在中原,也就是魏國所轄的地帶,很少有人到益州來創業的。廖化還是荊州時代的舊將,可見蜀國用人的窘境了,已到了青黃不接的地步,這也是蜀國面對的現實。人才問題使北伐難以成功,打不出四川就解決不了人才問題,這是個兩難的問題,更難以解決了,由此也決定了蜀國的國運。
回覆列表
蜀國無大將,廖化當先鋒一一
這句話的本意是蜀國長期征戰,人才枯竭,沒辦法,只能讓廖化這樣的三流人才統率三軍了。
現在引用這句話,也與原意異曲同工,都是說明缺乏優秀人才,只能以次充好,擔當重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