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烏蘭朵娜仁

    規定他如何做,做好了給予獎勵。違反了從獎勵中扣除(取消)。如此讓他知道守規矩的重要性,犯錯一定會受罰及權威不可挑釁的道理。光讓他明白是非而沒讓他體舍犯錯是要付出代價,沒人會原諒的道理,他會一直渾下去,到成年都會更加渾。

  • 22 # 成都蔡哥

    這個時候大人就應該比較有耐心了,也是考驗家長的時候了。因為小孩子年齡比較小,大人要加以引導,說出不聽話的後果。有和老師溝通、家裡學校雙管齊下,這個時候千萬要制止。但是家長不要責備孩子,主要引導。對孩子要有耐心,長期堅持孩子一定會改正過來、如果孩子有一點成績一定要給他小小的獎勵喔!

  • 23 # 從從容容59

    謝謝邀請:你提的問題我認為別看孩子總是犯錯,但這是個好事,老人有句話叫:女孩淘出巧的,男孩淘出了好的,說明什麼呢?說明大腦靈活,比別人想的多反應快,他想的和做的總是和別人不一樣,總是不按照老師的想法做事,可能老師或者是小朋友就說是犯錯,你要問明情況,因事利導。其二:如果在學校總是做一些惡性的惡做劇,這就要和老師共同的指導教育,讓他在正確的人生道路上行走,小孩子就象小樹,要時時的修剪打叉。更象一張白紙,老師家長在上面畫什麼就是什麼,在早看過一篇文章,說的是:原聯合國秘書長安南說的話,他在上小學的時候,他的老師拿著一張白紙,在白紙的下方點著一個黑點,老師在上面問同學們,大家都看到了什麼,同學們都說看到了黑點,老師說對,這裡有個黑點,但是大家沒看到大張的白紙,我們不能光看到黑點,一個人也一樣,不能只看到他的缺點,更要看到好的一面。"所以說在孩子教育方面一定多表揚,不要有缺點了就把成績給否定了,這樣孩子的身心發育都不好,教育孩子要講究方式方法,方法不同教育的效果也不同。

  • 24 # 我家湛江

    有些孩子生性比較玩皮,屢屢犯錯,不肯改過。這樣的孩子大人要多多管教,對孩子犯錯誤時的懲罰要有適當的尺度,該棍子就棍子,該批評就批評,不能縱慣。

    幼兒園大班的孩子應該在5歲左右。馬上就要上小學了。這個段齡的孩子是玩皮轉化約速的時候,必須的嚴格管教也是很重要的。

  • 25 # 親子之道

    孩子的習慣是性格的外因,外因影響內因。中國有句古話“慈母多敗兒”,網民時代“我爸是李剛”,“某小孩下車跳河”這樣的案例不勝列舉。

    對孩子父母來說,孩子在家裡養成的壞習慣如果沒有意願或者說沒有改變的執行力,那麼送到幼兒園交給老師其實就是天然的逃避責任。那麼孩子整天會在水深火熱中,一半天堂,一半地獄,久而久之孩子就成了屢教不改的矛盾體。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孩子就是屢教不改?

    一、每一個習慣都是一種"心理強化"

    什麼是心理強化?

    某種行為發生一次,然後得到肯定或獎勵,就會形成一次"心理強化"。一次心理強化不會形成習慣,多次心理強化後才會自動重複某種行為,從而形成習慣。

    如果這種行為在我們認知裡是好的,就會形成好的習慣。

    如果某種行為發生後得到的是一次次的懲罰,你就會形成不做這件事情的習慣。

    但是如果某種行為本該和到懲罰卻沒有被懲罰,我們就無法形成不去做這件事的習慣,甚至還會因這種行為而受益,這樣,壞習慣也就產生了。

    例如,一個孩子養成了馬大哈的習慣,是因為從小他做事只圖快,從來不檢查,這樣他就可以多出時間來玩。

    他不但沒有受到大的懲罰,還因此得到好處,比如他不用講究細節,既省事又省時,於是他不斷地重複著這種做法,粗心大意的心理強化就是這樣形成的。

    久而久之,就養成了粗心的習慣。

    每一個壞習慣都曾讓我們受益,而受益的事情我們都想重複去做。久了就形成一種心理強化。

    二、每一個習慣都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長期積累的結果,形成的心理強化很難被去除。

    如果一種"心理強化"童年時不去糾正,成年後再想改變就難上加難了。

    為什麼會這樣?下面我就來告訴你。

    從生理上說,每一個心理強化都代表著頭腦中的一條神經迴路,每一次心理強化都是在這條神經迴路上劃下一個痕跡。

    次數少、時間短的心理強化,劃痕比較輕;次數多、時間長的心理強化,劃痕就比較重。

    而劃痕比較重的心理強化有著很強的生命力,不但會自動啟動,還會自動重複相關的行為,這正是壞習慣難改的真正原因。

    孩子的神經迴路劃痕還比較輕,相對比較容易改變;而成人的腦回路劃痕比較重,所以很難改變。

    三、那麼要如何來改變壞習慣呢?我們可以靈活運用心理強化。

    以粗心大意這個壞習慣為例,要改變它,必須懲罰和獎勵雙管齊下。

    懲罰是為了讓孩子形成不再粗心的心理強化,獎勵是為了讓孩子形成細心的心理強化。

    1、 父母懲罰孩子

    父母的懲罰會讓孩子形成不做某事的心理強化。比如孩子寫錯了一個字,我們懲罰他重複寫上十遍或二十遍,讓他形成一種條件反射:寫錯了字就要多寫很多遍。

    他就會有意識地讓自己不再寫錯字。

    這種懲罰小一點的孩子比較有用,因為他不會自我管理,只有透過父母懲罰起到約束的作用。

    但是,它也可能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而且,當粗心大意的壞習慣已經比較嚴重的時候,也起不到好的效果。

    2、讓孩子自己懲罰自己

    首先讓孩子意識到粗心帶來的後果:考試做錯題,丟失了十分;作業本落在家裡,被老師留在教室寫作業;把同學的玩具弄丟了,必須動用自己的壓歲錢賠償……

    家長可以讓孩子把這些事情記錄下來,這個記錄過程就是反省,這種反省就對自己的行為起到了批評和懲罰的作用,這是一種心理強化。

    最後,讓孩子給自己制定懲罰標準:如果再因粗心大意犯錯,我要受到什麼懲罰,並嚴格執行。

    父母要注意,當孩子再因粗心大意犯錯時,不要去批評和懲罰他,讓孩子按規矩去受罰就可以了。

    這樣做的好處是,孩子從頭到尾參與管理自己的過程,不僅加深了他的心理強化,也學會了自我約束。

    3、 淡化孩子的粗心

    當孩子有了粗心大意的行為,千萬不要過多地指責孩子。

    這是因為,過多地指責等於是在向孩子強調:看,你就是這麼粗心,怎麼說你都沒有用!孩子就會受到這樣的心理暗示:我就是粗心,改不了的。

    這樣一來,粗心的習慣不但沒有改掉,反而得到了強化。

    如果在他粗心的時候只是一筆帶過,孩子反而因為沒有心理壓力而變得容易管理自己。

    人總是會在緊張的狀態下容易做錯事,當你給孩子一個寬容和理解的輕鬆氛圍時,孩子更能回報你想要的結果。

    4、 強化孩子的細心

    在孩子偶爾細心時馬上表揚他或獎勵他。比如今天做錯三道題,明天只做錯兩道題,就表揚他。如果後天又少錯一題,給予更大的獎勵。

    孩子得到的獎勵越多,心理的快樂就越多,為了得到獎勵、重複快樂,他們就會努力讓自己變得仔細認真。

    這個過程中形成了養成好習慣的心理強化:我要變得細心,細心可以得到獎勵。我是完全可以做到細心的。

    這其實利用的是一種求證心理——先給他一個"我很細心"的結果,然後讓他自己去證明,在這個過程中養成了細心的習慣。

    按照上面方法堅持下去,孩子的壞習慣就能改變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人說高速上很少看到勞斯萊斯、賓利、邁巴赫這類特級豪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