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動醫1805朱成博
-
2 # 預言變願望
題主描述的情況和我遇到的很相似,我家兒子6歲,幼兒園大班,也會學到簡單的拼音和算術,放學後愛看電視、寫作業不用心,剛教完轉頭就忘。
嘗試著分析下原因:
一、孩子學習不用心,沒養成好習慣
二、心思不在學習上,一心只想看電視
三、教孩子的方法不對,孩子不感興趣
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決的:
一、告訴孩子,別的小朋友都學會了,你要是學不會的話,老師就會不喜歡你、別的小朋友也不會和笨蛋做朋友,刺激孩子,讓他知道學習知識很重要(這才是孩子在乎的東西)。
二、改變方法,搜尋教拼音、算術的動畫片,讓他跟著學,注意:這時候的家長要監督+引導,讓孩子跟著學,重要的是要把孩子的思維帶入進去,家長陪孩子一起學,孩子一旦跟上節奏,適時表揚,樹立信心。
三、用生活中的場景做道具,比如,數玩具、數糖果等,這個生活中到處都是;
死記硬背,無聊的書寫,孩子怎麼會感興趣,不感興趣哪來學習的動力。
-
3 # 陪讀歲月
孩子如果厭學的話,家長不要來硬的硬碰硬,這樣只會讓孩子厭學的問題越來越嚴重,一定要注重寓教於樂。
原因分析
孩子厭學的原因:
1.孩子可能不適應教課老師,討厭教課老師,所以就會出現厭學
2.平時不要給孩子施加太大的壓力,如果孩子壓力大了的話,情緒容易不穩定這樣長期積累下來就會討厭學習
舉措建議
孩子厭學家長怎麼引導的建議:
1.老師跟家長一定要多溝通幫助孩子重新樹立信心,而且一定要注意教育方式,慢慢的把孩子學習的興趣培養起來。
2.一定要多鼓勵孩子,讓他知道自己很棒。
3.必要的時候可以藉助心理老師疏導一下。
-
4 # 慧贏未來課堂
在當今的這個社會中,很多孩子是獨生子女,父母寵愛孩子,但是對於孩子的期望也是非常大。“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父母全部的希望。
但是在生活中,我們會發現很多家長是不知道要如何正確的教育自己的孩子,家長以為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好的,但是總是達不到理想的效果。比如父母督促自己的孩子學習,但是往往會讓孩子產生厭學情緒,孩子不願意去上學,這讓家長感到非常的頭疼!
其實,作為家長我們要知道,教育孩子是講究方法。我們要知道孩子是處於一個愛玩的階段,大家可能有見過這樣的孩子,他們天天玩耍但是學習成績很好。可是在生活中,往往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老是不讓孩子玩耍,這樣很容易就導致孩子的厭學情緒的。
那麼當孩子有厭學情緒怎麼辦呢?下面一起來看看!
不要“強迫”孩子學習
作為父母,我們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學校裡成績是最好的,能夠經常得到老師的表揚。
在生活,我們就會經常的強迫孩子學習。一旦孩子在家的時候,孩子玩遊戲或者是僅僅在發呆,這時候父母就老是說,你為什麼還不去學習,快點學習,不要浪費時間,不要玩遊戲了。當孩子明確跟父母說自己不想學習的時候,我們還是會強迫孩子一定要去學習。
其實,如果家長對孩子逼得太急的話,孩子就會不耐煩,就會不喜歡學習,就會對學習產生厭倦的心理,所以父母一定要切記不要強迫自己的孩子學習。
要注意讚美和鼓勵
我們任何人都是喜歡聽別人的讚美和鼓勵的,小孩子也是不例外的。當我們被別人讚美和鼓勵的時候,我們肯定是會非常開心的。
當孩子取得成績的時候,家長一定不要小看孩子的進步,不要不開口來讚揚自己的孩子。我們其實都清楚,當孩子得到父母的讚美與鼓勵的時候,是會增強孩子的自信心的,讓孩子對接下來的學習有更大的動力。
所以,家長要多加讚美孩子,不要老是批評自己的孩子,讚美會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的。
家長不要視厭學為洪水猛獸
很多家長當發現自己的孩子厭學的時候,老是反映非常的激烈,用激烈的方式來教育自己的孩子嗎,其實這樣是不對的。
要知道,家長小時候肯定也是有厭學的情緒的,難道你要說自己沒有嗎?那是不可能的,我們不可能會真正一開始就喜歡學習,特別是當學習已經影響到自己不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時候,我們的厭學情緒就會非常的明顯的。
所以,家長一定要正確看待孩子厭學的這一情況,不要大驚小怪的,不要用過激的方式來對待孩子。
積極為孩子建立能發揮他們特長的舞臺
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有他們自己的長處,都有他們自己的閃光之處的,這是需要我們每一個家長去發掘挖掘的。
在生活中,我們可以透過讓孩子參加一些課外活動或者是一些鋼琴、書法比賽,從而來發現自己孩子的特長,進一步培養孩子的特長,讓孩子的特長能夠得到很好的發展。
這樣下去的話,就會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對於學習不是那麼的討厭,從而慢慢的消除孩子的厭學心理。
家長應當與學校、教師一起努力
我們要知道,孩子為什麼厭學呢?原因肯定是家庭的、學校以及自身的。家長一定要清楚這一點。
當我們發現孩子厭學的時候,我們可以與學校以及教師一起努力,來探討孩子厭學的理由,來想出辦法解決孩子厭學的這種情形,可以多加傾聽老師的意見。
這樣合作的話,我們就能很好的解決孩子厭學的情況,有目的來教育自己的孩子。
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意識到一點,那就是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擅長的一面,都有自己的長處,所以家長不要老是盯著孩子,督促孩子學習,要給孩子適當的玩耍時間,勞逸結合。
總之,為了消除孩子的厭學情緒,就是要減輕孩子的心理負擔,只有這樣,孩子的厭學情緒才會逐漸得到改善的。
-
5 # 教育探索者
六歲的孩子逃學厭學,孩子剛上小學一年級,孩子還不適應新的環境。
一、在幼兒園孩子以遊戲為主,在遊戲活動中邊玩邊學,孩子感到比較輕鬆。幼兒園孩子比較少,幼兒園老師會照顧到每個孩子的情緒。到了小學後,班級學生比較多,老師有講課任務,不可能照顧到每個孩子。
二、到了一年級大環境中,由於有學習壓力,一部分孩子在課堂上不能專心聽講,老師講的內容不能全部掌握,孩子在學習上一旦遇到障礙,就會有厭學情緒,如果這種情緒不被家長和老師進行正確引導,那孩子就會逃避上學。
三、家長要多和孩子溝通,每天孩子放學回家,家長要問:“孩子,今天在學校最開心的事情是什麼?最讓你不開心的事是什麼?”家長要和孩子分享孩子的快樂,幫孩子疏通不良情緒。
四、如果孩子和別的學生髮生了矛盾,多和老師溝通,幫助孩子克服生活和學習中的困難,讓孩子早日步入正軌。
-
6 # 嵐峰鳳語
小孩子不願去上學,肯定是有原因的,父母要摸清情況,再對症下藥解決孩子的問題。一般來說,可能有一下幾種原因:
第一,如果孩子第一次入學,就表現出來抗拒情緒,有可能是此前聽小朋友們或者大人們,無意中說起上學如何不好,給小孩子幼小的心靈裡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如此要多給孩子講上學的好處,讓孩子產生興趣,去掉孩子原來的不良印象。
第二,如果孩子上了幾天過一段時間後不想再去了,應該是在學校裡班級裡遇上了令他不開心、不安全的事情。可以和老師溝通一下,共同找出原因,策略的進行解決。
第三,上了一段時間後,孩子作業太多,學習有壓力,成績也不好,孩子會對學習產生厭倦心理。
-
7 # 友芳心理圈
先從好好溝通開始。
家長看到不願上學的孩子,肯定上火頭大,但這時候首先是要控制情緒。
溝透過程,百分之八十是情緒,百分之二十是內容。什麼意思呢?
就是說你說什麼不重要,保持好的情緒,才能讓溝通順暢。
尤其在親子溝通中,如果父母帶著負性情緒,即使說的話再正確,孩子不願意聽,就達不到你想要的效果。
孩子不願意上學,家裡有衝突,有隔閡,很多情況下,是孩子的聲音被壓制了。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父母如何擔心最終取決於孩子自我心理的調整。父母能做的是引導他們的孩子熱愛學習。
如果父母認為自己是權威,壓制了孩子的聲音,那孩子感受到自己不受尊重,就會出現逆反心理。
父母儘可能多地和他們的孩子交流,以便理解孩子厭倦學習的真正原因。
知道原因的父母可以幫助他們的孩子儘可能地解決他們的困難,孩子也認為自己是安全的,這時候鼓勵他們更好地學習,孩子更容易接受。
-
8 # 能量時光
這多半由於突然被強加一些規矩孩子不太適應。
孩子天性自由浪漫,尤其才六歲,原本是在家撒歡的年紀,突然進入學校,高牆的隔離,必須遵守的條條框框,老師的嚴厲管教……在孩子們看來都是壓抑的東西。再加上學習困難,得不到鼓勵,會越發排斥學校。
這種情況下,不要一味地去責怪批評孩子,而要好好和他們談心。課業困難回家家長就要針對性的補,如果是老師太過嚴厲讓孩子害怕,就與老師商量一下管教方式。
孩子天性自由,但也要讓他明白沒有絕對的自由,在這個世界上就是有許許多多規矩,而這些規矩是幫助我們成為最好的人。爸爸媽媽也是要每天固定時間必須起床上班,不可以想玩多久玩多久,不可以把工作一直拖著不做。
多多鼓勵孩子,每天多詢問孩子在學校有什麼好玩的事情,讓孩子發現學校的美好,學習的美好。
-
9 # 顏子七
6歲的孩子應該是上一年級吧,一年級的小朋友厭學逃學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找原因。
一是,有沒有在學校裡和老師同學發生不愉快的事情,只不是不喜歡哪個老師或者是和哪個同學發生了矛盾。
二是,家裡的成長環境。家裡有沒有發生讓他擔心的事情,如果他離開了家裡他就感覺不安全。或者是家長對他的關心不夠,他想透過這種方法來引起父母的關注。
不管是哪種原因,家長最好不要去逼迫他,而是去引導他。給他足夠的安全感,慢慢的提高他對於上學的興趣。
-
10 # 家長星學堂
孩子逃學的原因逃學有複雜的心理機制,它以孩子的個性心理特徵為基礎,以各種外在因素為契機。一般地講,性格內向、自我中心傾向和自卑感強的孩子,如果學習成績不良,受到老師或同學的非難和拒絕,就會發展為逃學以至離家出走。
1、立足於培養自主性、主體性的觀點,加強對學生的指導。中學生正處於一 個心理萌動時期,生理、心理都在急劇變化並趨向成熟,在這一時期,道德的、認識的、情緒的、興趣的、自我的和性的變化同時發生,而每個學生都有發展的潛能,教育者要幫助他們克服對人事的片面看法,幫助他們面對紛繁的環境,培養起自主性、主體性的觀念。
2、透過適當的集體生活,培養學生良好的人際關係。為了使每個學生能夠度過愉快的學校生活,建立良好的學生集體是極為重要的。為此,學校必須注意培養學生日常在學校和班級的人際關係,充分利用各種活動和郊遊、運動會、文化節、勞動實踐等活動機會,在學生集體中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3、改變學習方法及指導體制。學業不振是厭學的重要原因,教師要幫助學生打好基礎,逐步提高其學習興趣和學習成績。
4、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要針對厭學學生好勝心強和意志力弱的特點,要特別注意啟發他們的自覺、自制,培養其自立、自律、自強的能力,指導他們制訂計劃,引導他們為實現目標而腳踏實地地行動並形成習慣,及時反饋,賦予責任,強化動機,是培養良好習慣,提高厭學學生自信心的方法。
-
11 # 阿桑教育
一、我們首先應該弄清孩子不愛上學的原因。
是不是在學校不能和其他孩子和諧相處?有沒有在學校被孤立的現象?
是不是在學校懼怕老師,有沒有和老師發生不愉快的事情?
是不是在學業上出現困難,導致對學習活動失去興趣和信心?那麼家長就要有針對性地輔導幫助一下孩子。
還有,在家中孩子是否有溺愛現象,在家中稱王稱霸,家庭一切成員圍著他轉,在學校有很大的失落感?
孩子在上學前,是否接受了完整規範的幼兒教育,是否以前一直自由散漫,無法適應小學較為嚴肅的課堂氛圍。
二、如果孩子比較內向,建議找正規的心理諮詢師諮詢一下,儘早開啟孩子的心結,以便孩子快速適應學校生活。
以上只是我的一些粗淺的想法和建議。
-
12 # 素面布衣
1、不喜歡班主任老師。
2、不喜歡科任老師。
3、不喜歡同座同學。
4、不喜歡所學的課程。
5、不喜歡在學校受約束。
在這些因素中,人際關係是最重要的。對孩子來說,如果喜歡環境裡的人,那就會喜歡這個環境。如果喜歡教課的老師,就會喜歡老師教的這門課程。
按理說,現在六歲的孩子,剛上學就逃學,主要是對老師、對同學有陌生感。如果說厭學情緒,這有些重了。因為小學剛開始課程都是比較輕的,而且現在新課程的課程安排和教材都比較考慮到學生的心理。課本都很有趣,每節課的任務也不太多,就是重複的比較多吧。
針對這種情況,需要家長和老師好好溝通,要知道孩子的在校表現,更要了解清楚孩子為什麼不愛上學。孩子上學後,發生了什麼事?這些事對孩子心理有什麼影響。
坦率地說,小學生的班主任特別重要。有一個說法,小學生不用擇校,要選擇好的班主任。但是,哪個學校的班主任老師可以讓家長隨意挑選呢?除非是私立學校,家裡特別有錢的可以。既然不能選擇班主任,只能和班主任及時溝通。
從心理學角度,不看道德,只看是否有效。家長要和班主任好好溝通,就要了解班主任的喜好。如果有幸遇到一個特別好的班主任,我們不用請客送禮什麼的,只要好好溝通就行。但是,如果遇到性格比較急躁,比較缺少耐心和愛心,又或者沒結過婚,沒生過孩子的班主任,可能對孩子的耐心和容忍度就差些。在孩子學習困難、違反紀律時,可能會粗暴地訓斥孩子,這對一年級剛上學的孩子來講,只會產生逆反心理。
面對這樣的情況,家長就要好好地和老師溝通,想方設法,能讓老師對自己的孩子格外照顧一些。對科任教師也一樣,孩子幼小的心靈,心理承受能力差,老師一句不恰當的語言,可能就無意間傷害了孩子。所以,家長要和老師搞好關係。
如果和同學有了矛盾,特別是和同桌,也需要班主任老師的協調解決,因為小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很差。不過也有一點好處,小孩子不記仇,剛打完仗,一會兒就和好了。這時候要注意班級裡別有欺負人的現象,有的男孩子長的胳膊粗力氣大,如果家教有些偏差,就容易在班級稱王稱霸。這仍然要依靠班主任老師。
所以說,小學的班主任老師特別重要,尤其是低年級的班主任老師,對學生的身心成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對於課程,小學生不喜歡課程,是因為不喜歡教那門課的老師。所以,家長也要和科任老師多聯絡,多溝通。
有的小孩從小不喜歡被別人管,而學校是約束人的地方,上課有課堂紀律,下課也不能隨意打鬧。對於這樣的小孩,當然不願意去上學。這就要家長找自身的原因: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喜歡上學,而我的孩子不喜歡上學呢?孩子是怎麼被大人慣成這樣的習慣,該怎麼改正。
我記得有一本書,大概是叫《給孩子劃邊界》,我外孫在幼兒園時,幼兒園老師推薦給家長的書目。有時間看看這本書。
綜上,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一個是及時和班主任老師聯絡、溝通。更重要的是,反思自己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忽略了什麼?缺失了什麼?該怎麼彌補?孩子剛上學,完全來得及,正是養成好習慣的時候,現在辛苦一些,以後養成好習慣時就輕鬆了。
-
13 # 語宇媽親子成長
6歲是上一年級還是幼兒園?不愛上學的原因是什麼?有過逃學經歷?厭學多久了?是怎樣發現孩子不愛上學的?厭學的本質是什麼?背後的需求是什麼?這些都需要了解清楚,才能知道如何解決問題,從而對症下藥。
-
14 # 低調哥看世界
厭學逃學是孩子不想上學的一種表現,很多孩子經常找各種理由不去學校,這使得很多學生家長非常苦惱,也是中小學中一個比較常見的現象。孩子為什麼會有厭學逃學情緒?
逃學的大多數情況是由於學習成績不好,受到老師排斥,在學校裡覺得不適應。這時如果家長不知道或默許逃學,那麼逃學就成為持續性的行為了。兒童逃學除了上述原因外,還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家庭原因
1、父母家庭關係不和諧,令孩子情緒緊張不安,對大人產生怨恨並且得不到應有的溫暖和照顧。
2、家長教育的失誤,父母的對孩子要求過高,令孩子產生莫大的壓力。孩子一旦達不到父母的要求時,便對學習產生排斥,以致追趕不上,就乾脆放棄。
3、外面不良思想的誘惑:父母太忙,無暇兼顧孩子。在缺乏關懷與督促下,在外界的引誘下很容易讓孩子誤入歧途,如果結交的朋友都不愛上學,在他們的不良影響下,孩子就會跟著厭學。
4、受社會上“讀書無用論”的影響:“讀書無用論”影響著孩子的幼小心靈。這此年受“一切向錢看”思潮的衝擊,大人都深受影響,更何況是孩子,使得有些孩子剛剛上了幾年小學,就知道所謂“讀書不掙錢”的錯誤論點,學習興趣日益減退,學習成績自然也日益下降,從而導致厭學。
二、學校原因
1、初入學或者轉學的學生,對學校環境感到陌生,令孩子產生嚴重的不適應,感覺不安。與同學相處不來,不能合群,在學校的生活不快樂。
2、現在孩子都少,在家都是小少爺、小公主,被家長捧在手心裡長大,難以適應有紀律的群體生活,一切都要按規矩做,受不了學校各種制度的約束。
3、功課跟不上以致於發展到對學習提不起興趣,這時如果老師沒能及時發現,並且沒有適當的引導,孩子學習成績越來越差,只有以逃學來逃避。
4、在學校裡感到壓力,例如老師的態度不公平,教學方式令他不適應。
三、解決方案
針對上面所列舉的原因,請各位父母一定要時刻關注孩子的每一個舉動,並且經常和孩子溝通,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方面,時刻關注孩子的變化,加以適當的引導。時刻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1、功課是不是太難了? 如果教材過深,請老師關照一下孩子的理解能力。或許孩子需要更多具體示範或更多時間才能完成那些課程;家長要和老師多溝通,詢問老師您在家裡可以給孩子提供那些有效輔導?以便幫助孩子順利過度。
2、家裡有什麼事情讓孩子煩惱嗎? 對於急性子的父母或者經常理念不合導致家庭關係不和諧,使得孩子沒有安全感的家長,尤其要注意,孩子幼小的心靈經受不住這樣的考驗,為了孩子,請處理好自己家庭的關係。
3、他在學校的表現怎麼樣?有沒有朋友?朋友之間的關係怎麼樣?孩子是否不喜歡自己的老師?是不是老師的教學方法令孩子不適應?如果是學校老師或者同學之間的關係造成了孩子的厭煩情緒,可以對老師提出,請求老師的幫助。
注意:家長在發現孩子有厭學情緒的時候,一定千萬要穩住情緒,不要暴力解決,那樣做是解決不了問題的,相反,會讓孩子更加厭學。這時家長要和孩子耐心的溝通,把孩子當朋友般相處,要找出孩子厭學的主要原因,再對症治療,多給孩子以鼓勵、關心與支援,慢慢的引導孩子。
-
15 # 達達學院
6歲的孩子應該正在幼兒園大班或者是小學一年級,孩子厭學逃學的情緒肯定不是一天兩天就產生的,是長時間的不滿情緒積累到一定程度的爆發。面對孩子的這種情緒與行為,要仔細分析,找到根源才能解決。
首先,分析瞭解一下孩子的性格。孩子是屬於那種比較開朗活潑的孩子,還是那種比較喜歡獨處內向的孩子。如果是開朗活潑的孩子,肯定會願意與更多的人接觸,願意多與人交流,不會很容易產生厭學逃學情緒。相反,那種比較喜歡獨處比較內向的孩子,不願意面對這麼多人,而且也不願意把自己的內向想法跟別人溝通,就會比較容易產生厭學逃學情緒。
其次,學校老師是否有孤立孩子的行為?這個年齡的孩子對老師的依賴與信任程度會非常高,如果因為自己表現不好而被老師輕視甚至孤立的話,孩子對老師的信任感降低,不願意看見老師,不願意與老師溝通的話,也會產生這種厭學與逃學情緒。
還有,孩子在學校是否發生過校園被欺凌事件?校園欺凌是非常嚴重的事情,會嚴重影響小孩子的心理健康,對孩子的情緒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如果小孩子在學校裡被其他孩子欺負了,又不敢對家長和老師訴說,那麼就會害怕學校,害怕去上學,從而產生厭學逃學情緒。
最後,家長是否及時關心孩子在學校的事情?作為家長要多關心孩子在幼兒園或者學校裡發生的一些事情,經常詢問有趣的與不愉快的事情。當聽到不愉快的事情,就要詢問仔細,在對孩子進行勸解、教育、引導,消除孩子對這種事情的不愉快感。如果家長對這類事情反應不積極,孩子也許會覺得家長不重視,那孩子對學校也會變得不積極,從而時間一長就可能產生厭學逃學情緒。
教育是需要老師、家長、孩子三方相互配合的,只有互相協調互相鼓勵,互相督促才能促進孩子的不斷成長與發展。千萬不要忽略孩子的很多細小行為,積少成多,當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變成一個大問題。
-
16 # 親子快報
「逃學」一直是時常出現而相當棘手的問題。這個問題如果未能及早處理,極可能導致學童之教育中斷,無法獲得足夠的知識和文憑,同時潛藏在「逃學」之下的真正導因可能令學童身心持續困擾,也令牽涉的家庭、學校老師擔心焦慮,確實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兒童心理急症。
「逃學症」之成因複雜,學童拒絕上學背後的原因可能源自學童本身,也可能起因自家庭、學校或社會,處理時也需要家庭、學校和醫療單位共同合作。在發現自己的孩子或學生拒絕上學時,家長和老師應該依以下原則儘快處理:
發現學童拒絕上學的原因:學童拒絕上學可能的原因包括:
1.想逃避考試或有部份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候群的兒童因為在家寫功課拖拖拉拉沒寫完,怕到學校被處罰。
2.在學校有嚴重的人際關係衝突。
3.來自外界或自己的期許太高,怕無法達成目標而採取逃避態度。
4.剛轉學或升上新年級,面對陌生環境的適應障礙。
5.合併精神疾病,如憂鬱症、焦慮症等。
6.學校不合宜的管教方式。
7.父母衝突導致無法提供孩子學習所需環境等。
學童拒學原因非常多樣化,唯有理清確實之導因,大人才有處理的施力點。
針對逃學的原因立即加以處理:例如懷疑學童因罹患憂鬱症或焦慮症,宜儘快帶至學童青少年心理衛生門診加以診斷和治療;若學童因感受外界期待而採逃避態度,家長宜主動與老師合作,採取一致支援的態度,降低學童的壓力感。由於不同的拒學原因就有不同的處理方式,有賴家長主動積極地與學校聯絡、溝通,研商一致而有效的處理方式,以及帶孩子到專門的精神科專科門診做專業評估。
鼓勵學童儘快回到學校:學童因為種種原因而逃學,若持續時間愈久,則回學校的阻力愈大,所以家長和老師在處理過程中,可找尋任何正向的回饋物來降低學童對上課的抗拒,例如請要好的同學來邀請學童上學,請學校老師多予以讚美、與學童商量有形物質的鼓勵等,其間家長應不吝於對學童願意上學予以稱讚,令學童感受到正面的評價。
評估學童之個人性格,因材施教:在學童拒學的緊急期後,家長應轉介學童至兒童心理門診或專業轉導機構,對學童之個人特質深入評估,做為長期教育、預防再次拒學之參考。 除了上述之緊急處理步驟之外,預防學童拒絕上學也極重要,首先,家長應勤與學校溝通,及早發現學童在學校的適應問題,老師應適時掌握學童家庭狀況之變化,如父母離異、喪親、施虐、忽略等,如此才能彼此合作,對學童之社會心理狀況有全盤瞭解。此外,早期發現學童可能拒學的前驅症狀,如情緒障礙、焦慮、人際關係衝突,及時介入處理,當可防範拒學之發生。
-
17 # 三教老師
1,期望值太高,僅6歲化小孩,家長就拔苗助長了,適得其反,不厭學才怪!
2,期望值太低,6歲小孩充滿童真,小孩們期望在學校學習是很好的事,但有些小孩會這樣想:這學校也太差了,比不上在家好!或者比不上自己想象的地方好!這樣,小孩就逃學了。
3,無期望值,家長不管不理,孩子得過且過,無方向,無目標,無盼想。時間長了,不是厭學,就是逃學!
怎麼解決?既然是6歲的小孩,那就用6歲小孩解決的方法解決。方法有三個:
一,贊成法:他在學校做得對的,要給予贊成!讓他(她)愛學校!
二,讚美法:他對學習表現好時,要讚美!讓他(她)愛學習!
三,拉一把:走路摔倒拉一把,成績下滑拉一把,悶悶不樂拉一把!他(她)就不厭你,不厭學,不厭校啦!
-
18 # 侯姐厚課
首先,一個六歲的小朋友如果出現厭學情緒,我認為原因應該是比較感性的。大多應該和孩子在學校的環境有關。剛剛從幼兒園升級到小學,是否環境不適應?功課太多,一時間接受不了?被老師批評了,自尊心太強?班裡被其他小朋友欺負了,害怕上學?不喜歡某一個老師或者不喜歡某一個課程?
……
這些都有可能是發生在一個六歲兒童身上表現出來的厭學情緒。我有一個五歲的小外甥,剛上幼兒園時也是總想著逃避,不願意上幼兒園,就因為被老師批評,產生了陰影,一直到現在都還是不太喜歡上幼兒園,可有一天又被老師表揚了,又轉變了態度,開始又喜歡上幼兒園。
所以,像這麼大的小孩是比較容易受情緒化波動的。我們作為家長,應該多跟孩子和老師溝通,把孩子的性格跟老師用心交流,多表揚,多鼓勵,不要害怕發生問題,只有發現問題了,我們才可以想辦法解決。
-
19 # 紅紅說育兒
這個原因是多方面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吧!歸結起來無非就是這幾個原因:
1.在學校被欺負了,
2.不合群,被孤立了,
3.不適應環境,
4.被老師冷暴力了
最好的方法是首先誘導孩子自己儘可能說出原因,然後要從同學,老師等多方諮詢一下,找出真正的原因。
1.如果是被欺負了,那要問清楚是為什麼被欺負:別人妒忌,欺負人反而被欺負回來了。家長要對孩子做好自我保護教育,也要教育孩子不能欺負別人。
2.不合群一般都是性格原因,要做好孩子的性格培養。
3.如果環境差異太大,也可能厭學,那就需要父母多花點時間陪孩子,讓他慢慢適應。
4.最容易被忽略的其實是老師的冷暴力:因為家長難纏,孩子太調皮等原因,孩子被老師以“視而不見”的態度對待,比如孩子積極回答問題,老師就是不理他,老師誇獎和這個孩子差不多的其他小孩,到了這裡就跳過等,久而久之,不只是老師,學生也會對這個孩子“冷處理”。
所以,一定要弄清楚原因,多花點時間,耐心一點,以後的在校時間還很長,在起點上就打好基礎,一定會事半功倍。
-
20 # 老學長說事
孩子厭學,已經成為當代家長最為煩惱的一件事。也已經是社會上廣泛存在的問題。孩子討厭學習我覺得有以下幾個原因,且聽我慢慢道來。
—1— 孩子的心思沒有放在學習上,導致成績不好,失去信心,最後完全對學習不感興趣。我們都知道,興趣和我信心都是我們做事的抵柱。而沒有興趣和信心,我們就不可能會把事情做好。而小孩子本就是最簡單的思想,對哪個感興趣,然後就會去付出行動。所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小孩子對學習感興趣,即使你不在身邊,小4孩子也會自主的學習。所以我覺得當代的家長,最好的引導方法就是要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而培養孩子的最好方法就是讓孩子體會到學習的樂趣,而這一點就需要家長配合。當小孩子在學習上取的進步或者做出題目後,家長應該給與合適的鼓勵,讓孩子嚐到學習上的成果,這樣孩子就會慢慢變得越來越有信心,對學習也越來越有興趣。這樣孩子就會自主的學習,學習上肯定會取得很好的成績。
—2— 在孩子開始上學初期,沉迷手機和網路,致使討厭學習當代的孩子都是非常的聰明,對於各種數碼產品,無師自通。雖然現在高科技的年代,小孩子適當的玩手機和看電視都是有利於孩子的腦力開發,但是現在的網路和電視上許多的廣告都是不利於孩子對學習的認知的。最大的管制原因還是不要讓孩子沉迷於手機和電視,一旦沉迷,孩子的心思就完全不會放在學習上,無論你在怎麼去教育都很難讓孩子改變,所以我們在孩子初期就要防止孩子沉迷手機和我網路,讓他們的心思放在學習上。所以,在我這一方面,家長應該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關注這一方面的問題。不要讓其他的東西導致孩子討厭學習。
—3— 家庭學習環境惡劣,導致孩子討厭學習俗話說:“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孩子的學習行為都是模仿。家長的行為對孩子初期影響很大。如果家長們在孩子面前就表現出討厭學習,營造惡劣的學習環境,孩子以後肯定會討厭學習,甚至對學習感到反感。而所謂的惡劣學習環境就是家長們放任孩子,對孩子的學習完全不放在心上,甚至有時候還交孩子玩各種遊戲,這樣的環境,孩子還有心思學習嗎,學習本就枯燥,所以更不會去學習了。
孩子不喜歡學習,需要從不同方面找原因,然後多去想辦法讓孩子愛上學習。最後我想說的是,家長多花點心思在孩子的身上,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回覆列表
這要看孩子逃學之後去幹什麼
要是孩子逃學去玩了,說明學校裡沒有孩子感興趣的地方,孩子在學校缺少應有的學習體驗,很可能是孩子在學校經常受批評或者缺少朋友
如果是回家了可能是想媽媽不適應去學,這是正常情況,時間一場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