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我說精神
-
22 # 範傑新年快樂
接受不了,因為孩子從2歲開始見字就指給孩子念,一點點玩中就把什麼是加,什麼是減,拼音看圖識子都是玩中學到腦子裡這樣的孩子上一年不覺累,有的孩子家長跟本沒做到這一點,孩子跟不上所以累,希望家長現在玩中學也能補上,千萬別叫孩子有膩反心裡。
-
23 # 聽天石講父母故事
孩子愛不愛學習,就像姑娘與小夥子談戀愛,其中的道理都是相通的。
我們從正面因素和負面因素兩個視角去看看,對於6歲的小孩子來說,可能的原因在哪裡,又要怎樣幫助他。
(一) 6歲孩子厭學逃學,更大可能的原因是什麼?對於6歲大小的孩子,他的學業才剛剛起步。雖然大部分孩子會上幼兒園,但是幼兒階段的學習壓力,總體來說不會特別大。從這個角度來看,孩子更大的可能性是“還沒有愛上學習”,卻未必是已經厭學。這兩者區別還是很大的。
打個比方,小夥子和姑娘去約會,小夥子是個普通人,姑娘也是個普通人,兩個人彼此還不熟悉。
因為姑娘的外貌普通,小夥子並沒有來電,這時候,小夥子對姑娘還沒有動心,平平淡淡地,有事說事,沒事再見。如果夢中情人從小夥子身邊閃過,小夥子的目光馬上就被吸引走了。
在這個比方里,姑娘就是學習,小夥子就是這個6歲的孩子,而夢中情人呢,自然就是玩耍了。
在孩子剛上學的階段,如果家長沒有相應的引導,孩子心智萌發得又稍晚,那麼孩子貪玩不愛學習,這也是非常可以理解的。
遇到這種情況,家長又該怎麼辦呢?我們從正面因素和負面因素兩個角度來看,哪些做法會加重孩子的厭學情緒,又有哪些做法會幫助孩子愛上學習。
(二) 哪些做法會幫助孩子愛上學習?
要明白這個問題,可以設身處地想一想,如果我是個相貌平平的姑娘,我怎麼能讓一個小夥子愛上我呢?或許那個小夥子還很帥。
靠內涵啊!對不對?讓小夥子覺得,我理解他、我懂他、我欣賞他、他和我在一起很舒服,不吵架……
那麼,放在學習上也是一樣的,家長需要幫助孩子收穫學習中的良好體驗。
比如:
(1). 對於孩子有優勢的部分,毫不吝嗇地誇獎他,讓他感受到自己很棒。
(2). 對於孩子落後的部分,耐心地幫助孩子找到方法,讓他感受到,“只要我努力,我總會變得更好”。
(3), 家長陪伴孩子讀繪本、講故事。或許學習不一定有吸引力,但是父母的陪伴對每個孩子來說,都是很有吸引力的。
當父母陪著孩子一起感受到故事的魅力,他自然想要更多故事,也就自然萌發出認更多字的念頭。
(4). 除了學習內容本身,學校的環境也是一個重要因素。比如,引導孩子的人際交往,幫助他找到好朋友,那麼他上學的體驗也會更開心。
具體的做法有很多,但總體的思想其實是一樣的,那就是,幫助孩子感受到,學習這件事內在的吸引力。
(三) 哪些做法會加重孩子的厭學情緒?
要明白這個問題,其實也是一樣的類比。假如我是個相貌平平的姑娘,小夥子本來就對我不怎麼感興趣,我的哪些做法會加速讓小夥子遠離我呢?
發脾氣、吵架、使小性子、挖苦他,這些做法我能做嗎?沒有資本啊!
對於6歲小孩子厭學來說,也是一樣的。
孩子本來就對學習不怎麼感興趣,爸爸媽媽還經常訓他,這讓孩子一想起學習,就想起了被父母教訓的糟糕感受,孩子能愛上學習才怪呢。
所以,對於厭學的孩子,最不能做的就是打罵、說教、懲罰......從長遠來看,這樣的做法都會讓孩子遠離學習。
寫到這裡忽然發現,幫助孩子愛上學習,和姑娘與小夥子談戀愛真的好像。
哈哈,想想也對,就像親子溝通專家、作家阿黛爾·法伯(Adele Faber)所說的,“孩子有好的感受,就會有好的行為”。
對於6歲的小孩子厭學逃學這件事,具體的家庭有具體的原因,但是,從孩子內心感受這個視角,家長們可以對照家庭的具體情況來分析,看看哪些地方給了孩子不良的感受,又要怎麼改變,來帶給孩子良好的感受,從而讓孩子愛上學習。
-
24 # 米粒兒爸爸
針對這個問題的回答需要說的更加透徹一些。
那麼,筆者要說的是孩子厭學需要從三個方面看待,其中第一個問題肯定是問題的責任方,也就是孩子
六歲的孩子厭學原因有很多,比如學習,比如同學關係,還比如說是師生關係。如果孩子出現前兩個問題,那麼很好解決,不會的加以輔導,效果比較好。如果要是後面的問題,大部分是老師的問題。
另外一個方面,有必要去了解老師的教育方法,其中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教師不負責任。問題說嚴重一些,現在的幼師有幾個人是本科學歷?有幾個擁有良好的教學狀態。
最後一個方面,家長需要反思自己的情況,是否出現溺愛孩子的現象。如果有的話,請及時改正。
綜合上面的三個情況,希望大家能夠採納。
-
25 # 小河71937026
應該和老師的懲戒有關,最近有人還說教師體罰學生不應受處罰,你是學生的家長同意嗎?要是這樣所有學生都為了身體和身命安全可能無法去學校正常接受義務教育了..........。教師一有情緒就體罰學生出了傷害不受處罰,難道讓學生這個弱勢群體讓教師人為的傷害,這就是製造未成年人群的黑暗和疾苦,是無人性的無道德,真是狂妄自大,口出狂言。你傷害了學生法律不處罰你,那處罰誰去,不信你試試。為學生而跪是偉大的胸骨,是偉人的教育無私奉獻的教育。
回覆列表
我接觸過很多厭學的孩子,甚至一些家長把孩子帶來我這裡尋求幫助還會懷疑是不是有病……其實厭學情緒真的很普遍,只是這個6歲小孩子應該還沒有上學,這麼小就厭學,我覺得可能還是家長的引導行為出現了問題。
什麼是厭學情緒,孩子為什麼不願上學?首先確認一點,厭學不是什麼道德問題,而是孩子們的一種心理狀態。不想上學,愛逃學,只能說明一個6歲小孩子一段時間的心理問題,而不是心理疾病。因為厭學情緒並不是特定的學生才有的,而是所有的學生都可能存在的。所不同的是普通學生的厭學情緒,可能只是存在於某些潛意識裡,一般不會有所表現,甚至學生本身也不會感受到強於周圍同學的厭學情緒。只有在符合某些客觀條件的基礎下才可能在日常的思維與行為中表現出來,不想上學,逃學。
一個還沒有上小學的小孩子,會滿足什麼樣的客觀條件才可能出現厭學情緒呢?因為我不但是醫生,也是家長,所以我的考慮還是可能在學校與同學交往中出現了一些問題,所以才產生了嚴重的厭學情緒,對於孩子來講,其實是透過不上學,逃學的方式避免與同學的接觸和交流。這一點其實很好解決,只要問一問孩子的老師應該就能知道,或者乾脆詢問孩子本人,只要足夠耐心,不急不躁,一個6歲的孩子還擔心問不出原因嗎?
厭學情緒嚴重嗎?我們需要怎麼幫助孩子們?其實厭學對於目前的中小學生還是很普遍存在的。曾經看過一個報道,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做過一個涉及二十多個省市一萬多名小學生的調查研究,結果發現,我國小學生的厭學情緒存在約40%。而一項同樣來自北京的報道稱,北京有30%的中小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厭學情緒,雖然這個資料很可能言過其實,但起碼也足以證明厭學在中小學生中的普遍意義。
我們知道剛上小學的小學生,正處於身心發育的重要階段,也是培養一個孩子學習習慣和行為模式的重要時期,而這其中,學校和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同樣舉足輕重。在這其中對於孩子而言,可能家庭的影響與父母的言傳身教對是否出現厭學情緒更有意義。
那麼究竟什麼原因以至於這麼小的孩子們產生厭學情緒呢?關於家庭導致孩子出現厭學情緒的原因,大概有下面幾個方面:
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過高
家長的不合理教育方式
家庭不和諧的相互關係
家庭環境的不和諧。
除了家庭因素,比家庭因素影響更大的是社會因素,研究調查表明,社會因素導致厭學的機率在28.25%。社會因素包括很多了,像在學校的經歷,像周圍人的價值觀,像社會風氣等等,所以保證一個孩子心理健康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情。家長、老師幫助學生認清學習的重要性與目的性, 幫助學習樹立遠大的目標, 這是消除厭學情緒,提高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