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天淞子

    “成為詩人的條件有哪些?”確切的說,應該問要成為一個好詩人、經常寫出好詩,一個詩人需要具備一些什麼樣的素質?我個人認為以下幾種素質和能力缺一不可:

    1、超凡脫俗的空間想象力。人人都有空間想象力,但能夠讓自己的空間想象力與眾不同、超凡脫俗則非同一般,大多數人的空間想象力都限於生活甚至生存的淺層次,一百塊錢在手,俗人可能會產生如何用它購物的種種聯想,想象力豐富的甚至可能想象到購買的衣服如何穿著、如何影響自己的整體扮相,但要做詩人,尤其是好詩人,就可能從一百元的錢想象到它可能給人帶來的種種悲劇、影響到的人的情感、甚至想象到這種悲劇和情感對人的未來命運的影響。李白麵對廬山時,先將陽光下的空間想象出了“紫煙”,隨後對瀑布展開想象,想象它有“三千尺”長,最後就想象到“銀河落九天”。那麼普通詩人面對廬山,其想象的東西就可能更近在眼前、更限於實體。看看蘇軾在赤壁時的想象力,那首《念奴嬌·赤壁懷古》,詩人的想象力可謂縱橫千年,並在此想象力中滲透了對家國命運的感懷、懺悔、檢討,所以才能成就了一首如此偉大的詞。

    2、超凡脫俗的多愁善感。僅有想象力,很多時候會顯得過於空洞,必須有情感充實其中,尤其作為好的詩人,要寫出好的詩作,超凡脫俗的情感也是必須的,要多愁還要善感,上面提到的蘇軾那首《念奴嬌·赤壁懷古》,其不僅僅具有超級想象力,同時全詞閱讀後,你還能深深感受到詩人那種對家國命運的深沉情感,這種情感你也可以將其解讀為多愁善感,開頭三句是“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可謂興致盎然、情感激昂,可最後一句卻是“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這簡直堪比林黛玉的哀傷了。蘇軾在他很多詞作中都極富類似的深沉乃至顯得“善感”的情懷,“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是“醉鬼”式的善感,可是蘇軾當然不是醉鬼,他只是容易對家國個人的命運感受到深沉的哀傷,所以最後他又是如此寫出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而李清照的多愁善感則是一種林黛玉式的風格,比如“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或者確切的說,是曹雪芹在模仿了李清照式的多愁善感,並將其賦予了他小說中的人物。

    3、超凡脫俗的文字能力。顧城的詩《一代人》“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黑夜、眼睛、尋找、光明,這些本來屬於頭腦裡想象中的東西,要付諸怎樣的文字才能算是一首詩?顧城的這首詩最能說明,好的詩人除了想象力和多愁善感外,你還得擁有超凡脫俗的文字能力,好詩人的文字能力,和小說、散文、劇本的文字能力是不一樣的,爛詩人可以將詩歌寫的囉嗦成爛文章,而好的詩作文字必定極簡、極其精悍,每一個字都要有意味、每一個都是經過千錘百煉的,“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詩作的文字,不僅僅要簡練、有意味,還要不俗,要具有超凡脫俗,才能讓你的詩作超凡脫俗,不讓要自己的文字陷入平庸、俗氣的陷阱,或者換一個角度說,如果你無法讓自己的文字即簡練有意味,又能保持一種空靈的超凡脫俗的氣質,你最好不要寫詩,因為你一定寫不出好詩。只不過,正在寫詩的人,又有幾個人會如此去自省呢?包括我。

    “詩的意境和押韻工整哪個更重要?”

    讀到這個問題,我其實有點尷尬的,一時不知道該怎麼回答,看了幾個回答,不少人都在說押韻多麼重要、不好好押韻就不算詩,這種說法是對文學作品的一種非常膚淺的認識,“形式服務於內容”這是藝術創作的基本常識,其中意境是詩詞的靈魂,無論古代的詩詞還是現當代的詩,無論中國人的詩詞,還是外國人的詩,沒有意境,你格式上再工整有什麼用?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靈魂不在,人猶如行屍走肉,詩歌沒有意境,尤其古代的詩詞,意境為先,再考慮格律,李白、蘇軾的詩詞格律方面出律的不少,但偏偏是這兩位“出律大家”也恰恰是中國古代詩詞的頭號大家。

    詩詞的意境是什麼?是包括思想、內容、及其滲透其中的情感之我們稱為核心的東西,所謂情景交融,它也正是一首詩詞所真正想要表達的東西,也是一個詩人寫一首詩詞的動機、目的。就好像一篇小說,故事情節和思想內涵,是其主要的東西,是作家寫這個小說的動機和目的,無論詩人還是作家,寫作衝動就是為了表達某種意念、理念、思想、情感,什麼都沒有表達出來,就註定是一篇爛作。

    所謂押韻工整是為了什麼?只不過為了唸誦時朗朗上口,古代的詩詞講究押韻,最開始還是為了可以唱而作,詩是從唱歌發展而來的,有了工整的尾字押韻,朗誦時可以非常有韻律、抑揚頓挫,叫人聽上去很舒服。押韻或者平仄聲的講究,目的僅此而已,就好像製作一件服飾的鑲邊、點綴,如果整件衣服的款式缺乏一種美的氣象,你鑲邊點綴的再漂亮也都成了爛俗。

    ——欣賞一下中國唐詩宋詞中的經典之作,能夠流傳至今的詩詞中沒有一首僅僅是因為格律工整而被推崇的,都必定有一個上乘品質的核心內涵而被推崇,其中倒是有一些格律不那麼工整的,但大多數人還是願意為了其精湛的意境而忽略格律方面的瑕疵的。所以,對一首詩來說,當然是意境比押韻工整重要的多。

  • 22 # 白馬侃詩文

    成為詩人,首先你要熟悉詩歌語言的組成。無論是寫古典詩詞還是寫現代詩歌,你需要有駕馭這些語言的能力。有了這個能力之後,再把自己心中的喜怒哀樂和志趣用這些語言表達出來,就是詩歌。詩人並非一定要敏感,但詩人是感性的動物。

    詩歌的意境更重要一些,押韻只是詩歌的形式之一。比如說秦歡一首詞《踏莎行》: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詩人表達的那種無限淒厲的哀傷完全融化在用各種眼前的春景組成的意境裡,令人讀完之後不知不覺感受的是人內心的傷感和顫抖。

  • 23 # 行走的石頭stone

    我很崇拜詩人,也曾經夢想會成為一個詩人。但這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說,似乎是遙不可及的。哈哈,還是現實一點,做一個詩詞愛好者吧。

    要成為一個詩人,我認為應該具備以下基本條件吧:

    第一、熱愛生活,懷有激情。詩歌需要反映生活、歌頌生活;詩人,需要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碰撞出激情的火花,展現想象的翅膀。在生活中尋找具有意義的主題,用詩語、詩情去表達,引起大眾的共鳴,讓普通人能夠接受,這樣才能成為一首好詩,才能成為一個好詩人。

    第二、文學知識,詩詞天賦。具備基本的文學與詩詞方面的知識是成為一個詩人的基本條件,如果連基本文學常識、詩詞的一般要求都不懂,怎麼能寫出讓大眾接受的詩詞作品?不可否認,現實中確實有以露骨、媚俗吸引大眾注意力的,但是我不把這類人歸類為詩人。天賦是必要的,因為寫詩也是需要突然的靈感的。

    第三、與時俱進,緊跟時代。一個詩人的作品,或歌頌、或鞭策、或吶喊,是和詩人生活的時代密切不可分割的。緊跟歷史發展的車輪,向社會宣傳正能量的詩題,這也是一個詩人的責任吧。

    談到意境與工整,兩者都是一首好的詩詞所需要的,工整是基本,意境是提升。寫詩首先要做到工整,意境並不是每一個作品都能達到的高度。一首詩,如果工整與意境俱備,則就會成為膾炙人口的上佳之作了。

    最後,附上我所喜愛的工整與意境俱備的幾條詩句吧:

    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百福並臻辭舊歲,千門齊盼待新晨;

    哈哈,最後一句是我寫的,關於除夕夜的,班門弄斧了。

  • 24 # 詩詞桃花源

    為什麼說一個人是詩人?因為他會吟詩。什麼叫吟詩?詩是什麼?這是連帶的一系列相關問題。

    《毛詩序》說,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定義有些長,有用的是最後一句。到了宋朝,嚴羽編撰《滄浪詩話》,一言以敝之,“詩者,吟詠情性也”。說得再簡潔明白不過了。一句話就擊中了要害。

    所以要成為詩人,首要條件之一,必有真性情。沒有那種感受和環境,卻強行去寫,想當然,只能產生一堆假冒偽劣。如老幹體。閒極無聊,為寫而寫,他們為的是打發時間,代價是詩歌淪為了消遣,庸俗。這不但是判斷一個人是否是詩人,也是判斷一個作者優劣與否的標準。

    靈氣也是詩人的特質。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靈心慧感。詩人敏銳地感知萬物,內心不會不細膩如塵。哪怕一點微小的自然變化或人際衝突,也會引起內心的波瀾。不自覺的,這就是詩歌醞釀的過程。

    憂鬱的氣質似乎更是詩人的標配。無論看上去聽上去,都是。這個是裝不了的。

    還需要注意一點,詩歌無關襟懷,無關學問。只關乎性情。清人沈德潛說:“有第一襟抱,第一等學識,斯有第一等真詩。”事實上,越有襟抱學識的人,往往越不能作詩,離詩趣越遠。錢鍾書作詩逾千,沒一首暢通的,總是要掉書袋,把做學問東拼西湊的毛病帶過來。賀雙卿只是農婦,卻是清代第一女詞人。不唯其他,本色而已。葉嘉瑩先生還專門講過她。

    最後,詩人不是你想成為就成為的,和其他所有技藝一樣,需要天賦。唐溫如只有一首《 題龍陽縣青草湖》,他是詩人。乾隆5萬首,他不是詩人。

    對於超一流詩人,想象力和詩思驚人,更不需要顧其他了。

  • 25 # 老神仙174724235

    年年有個三月三:歲歲有個詩社關:春風細雨一天陰:寒氣又把火燒起:人老怕的風頭高:少兒喜的風箏取:中年男兒忙農活:少婦卻在花間戲:蝶鳥蜂飛情意可:太平安康國之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說馬天宇才是娛樂圈“最慘美男子“?